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網路層的設置

網路層的設置

發布時間:2022-09-04 14:04:30

① 區域網中的網路層功能是什麼

區域網是一個通信網,只涉及到相當於OSI/RM通信子網的功能。由於內部大多採用共享信道的技術,所以區域網通常不單獨設立網路層。區域網的高層功能由具體的區域網操作系統來實現。
IEEE 802標準的區域網參考模型與OSI/RM的對應關系,該模型包括了OSI/RM最低兩層(物理層和鏈路層)的功能,也包括網間互連的高層功能和管理功能。從圖中可見,OSI/RM的數據鏈路層功能,在區域網參考模型中被分成媒體訪問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和邏輯鏈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兩個子層。
在OSI/RM中,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使計算機網路具有報文分組轉接的功能。對於區域網來說,物理層是必需的,它負責體現機械、電氣和過程方面的特性,以建立、維持和拆除物理鏈路;數據鏈路層也是必需的,它負責把不可靠的傳輸信道轉換成可靠的傳輸信道,傳送帶有校驗的數據幀,採用差錯控制和幀確認技術。
但是,區域網中的多個設備一般共享公共傳輸媒體,在設備之間傳輸數據時,首先要解決由哪些設備佔有媒體的問題。所以區域網的數據鏈路層必須設置媒體訪問控制功能。由於區域網採用的媒體有多種,對應的媒體訪問控制方法也有多種,為了使數據幀的傳送獨立於所採用的物理媒體和媒體訪問控制方法,IEEE 802 標准特意把 LLC 獨立出來形成一具單獨子層,使用權LLC子層與媒體無關,僅讓MAC子層依賴於物理媒體和媒體訪問控制方法。
由於穿越區域網的鏈路只有一條,不需要設立路由器選擇和流量控制功能,如網路層中的分級定址、排序、流量控制、差錯控制功能都可以放在數據鏈路層中實現。因此,區域網中可以不單獨設置網路層。當局限於一個區域網時,物理層和鏈路層就能完成報文分組轉接的功能。但當涉及網路互連時,報文分組就必須經過多條鏈路才能到達目的地,此時就必須專門設置一個層次來完成網路層的功能,在職IEEE 802 標准中災一層被稱為網際層。
在參考模型中,每個實體和另一個系統和同等實體按協議進行通信;而一個系統中上下層之間的通信,則通過介面進行,並用服務訪問點SAP(Server Access Point) 來定義介面。為了對多個高層實體提供支持,在LLC層的頂部有多個LLC服務訪問點(LSAP),為圖中的實體A和B提供介面端;在網際層的頂部有多個網間服務訪問點(NSAP),為實體C、D和E提供介面端;媒體訪問控制服務訪問點(MSAP)向LLC實體提供單個介面端。
LLC子層中規定了無確認無連接、有確認無連接和面向連接三種類型的鏈路服務。無確認城無連接服務是一促數據報服務,信息幀在LLC實體間交換時,無需在同等層實體間事先建立邏輯鏈路,對這種LLC幀進行確認外,其它類似於無確認無連接服務;面向連接服務提供訪問點之間的虛電路服務,在任何住處幀交換前,一對LLC實體之間必須建立邏輯路,在數據傳送過程中,信息幀依次發送,並提供差錯恢復和流量控制功能。
MAC子層在支持LLC層完成毀滅體訪問控制功能時,可以提供多個可供選擇的毀滅體訪問控制方式。使用MSAP支持LLC子層悍,MAC子層實現幀的定址和識別。MAC到MAC的操作通過同等層協議來進行MAC還產生幀檢驗序列和完成幀檢驗等功能。

② 三層交換網路的設置與說明

(一)交換技術
二層交換技術是發展比較成熟,二層交換機屬數據鏈路層設備,可以識別數據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據MAC地址進行轉發,並將這些MAC地址與對應的埠記錄在自己內部的一個地址表中。具體的工作流程如下:
(1) 當交換機從某個埠收到一個數據包,它先讀取包頭中的源MAC地址,這樣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機器是連在哪個埠上的;
(2) 再去讀取包頭中的目的MAC地址,並在地址表中查找相應的埠;
(3) 如表中有與這目的MAC地址對應的埠,把數據包直接復制到這埠上;
(4) 如表中找不到相應的埠則把數據包廣播到所有埠上,當目的機器對源機器回應時,交換機又可以學習一目的MAC地址與哪個埠對應,在下次傳送數據時就不再需要對所有埠進行廣播了。

不斷的循環這個過程,對於全網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學習到,二層交換機就是這樣建立和維護它自己的地址表。
從二層交換機的工作原理可以推知以下三點:
(1) 由於交換機對多數埠的數據進行同時交換,這就要求具有很寬的交換匯流排帶寬,如果二層交換機有N個埠,每個埠的帶寬是M,交換機匯流排帶寬超過N×M,那麼這交換機就可以實現線速交換;
(2) 學習埠連接的機器的MAC地址,寫入地址表,地址表的大小(一般兩種表示方式:一為BEFFER RAM,一為MAC表項數值),地址表大小影響交換機的接入容量;
(3) 還有一個就是二層交換機一般都含有專門用於處理數據包轉發的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晶元,因此轉發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由於各個廠家採用ASIC不同,直接影響產品性能。
以上三點也是評判二三層交換機性能優劣的主要技術參數,這一點請大家在考慮設備選型時注意比較。
(二)路由技術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層---網路層操作,其工作模式與二層交換相似,但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層,這個區別決定了路由和交換在傳遞包時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實現功能的方式就不同。工作原理是在路由器的內部也有一個表,這個表所標示的是如果要去某一個地方,下一步應該向那裡走,如果能從路由表中找到數據包下一步往那裡走,把鏈路層信息加上轉發出去;如果不能知道下一步走向那裡,則將此包丟棄,然後返回一個信息交給源地址。
路由技術實質上來說不過兩種功能:決定最優路由和轉發數據包。路由表中寫入各種信息,由路由演算法計算出到達目的地址的最佳路徑,然後由相對簡單直接的轉發機制發送數據包。接受數據的下一台路由器依照相同的工作方式繼續轉發,依次類推,直到數據包到達目的路由器。
而路由表的維護,也有兩種不同的方式。一種是路由信息的更新,將部分或者全部的路由信息公布出去,路由器通過互相學習路由信息,就掌握了全網的拓撲結構,這一類的路由協議稱為距離矢量路由協議;另一種是路由器將自己的鏈路狀態信息進行廣播,通過互相學習掌握全網的路由信息,進而計算出最佳的轉發路徑,這類路由協議稱為鏈路狀態路由協議。
由於路由器需要做大量的路徑計算工作,一般處理器的工作能力直接決定其性能的優劣。當然這一判斷還是對中低端路由器而言,因為高端路由器往往採用分布式處理系統體系設計。
(三)三層交換技術
近年來的對三層技術的宣傳,耳朵都能起繭子,到處都在喊三層技術,有人說這是個非常新的技術,也有人說,三層交換嘛,不就是路由器和二層交換機的堆疊,也沒有什麼新的玩意,事實果真如此嗎?下面先來通過一個簡單的網路來看看三層交換機的工作過程。
組網比較簡單
使用IP的設備A------------------------三層交換機------------------------使用IP的設備B
比如A要給B發送數據,已知目的IP,那麼A就用子網掩碼取得網路地址,判斷目的IP是否與自己在同一網段。
如果在同一網段,但不知道轉發數據所需的MAC地址,A就發送一個ARP請求,B返回其MAC地址,A用此MAC封裝數據包並發送給交換機,交換機起用二層交換模塊,查找MAC地址表,將數據包轉發到相應的埠。
如果目的IP地址顯示不是同一網段的,那麼A要實現和B的通訊,在流緩存條目中沒有對應MAC地址條目,就將第一個正常數據包發送向一個預設網關,這個預設網關一般在操作系統中已經設好,對應第三層路由模塊,所以可見對於不是同一子網的數據,最先在MAC表中放的是預設網關的MAC地址;然後就由三層模塊接收到此數據包,查詢路由表以確定到達B的路由,將構造一個新的幀頭,其中以預設網關的MAC地址為源MAC地址,以主機B的MAC地址為目的MAC地址。通過一定的識別觸發機制,確立主機A與B的MAC地址及轉發埠的對應關系,並記錄進流緩存條目表,以後的A到B的數據,就直接交由二層交換模塊完成。這就通常所說的一次路由多次轉發。
以上就是三層交換機工作過程的簡單概括,可以看出三層交換的特點:
由硬體結合實現數據的高速轉發。
這就不是簡單的二層交換機和路由器的疊加,三層路由模塊直接疊加在二層交換的高速背板匯流排上,突破了傳統路由器的介面速率限制,速率可達幾十Gbit/s。算上背板帶寬,這些是三層交換機性能的兩個重要參數。簡潔的路由軟體使路由過程簡化。
大部分的數據轉發,除了必要的路由選擇交由路由軟體處理,都是又二層模塊高速轉發,路由軟體大多都是經過處理的高效優化軟體,並不是簡單照搬路由器中的軟體。

結 論
二層交換機用於小型的區域網絡。這個就不用多言了,在小型區域網中,廣播包影響不大,二層交換機的快速交換功能、多個接入埠和低謙價格為小型網路用戶提供了很完善的解決方案。
路由器的優點在於介面類型豐富,支持的三層功能強大,路由能力強大,適合用於大型的網路間的路由,它的優勢在於選擇最佳路由,負荷分擔,鏈路備份及和其他網路進行路由信息的交換等等路由器所具有功能。
三層交換機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加快大型區域網絡內部的數據的快速轉發,加入路由功能也是為這個目的服務的。如果把大型網路按照部門,地域等等因素劃分成一個個小區域網,這將導致大量的網際互訪,單純的使用二層交換機不能實現網際互訪;如單純的使用路由器,由於介面數量有限和路由轉發速度慢,將限制網路的速度和網路規模,採用具有路由功能的快速轉發的三層交換機就成為首選。
一般來說,在內網數據流量大,要求快速轉發響應的網路中,如全部由三層交換機來做這個工作,會造成三層交換機負擔過重,響應速度受影響,將網間的路由交由路由器去完成,充分發揮不同設備的優點,不失為一種好的組網策略,當然,前提是客戶的腰包很鼓,不然就退而求其次,讓三層交換機也兼為網際互連。

③ 計算機網路(四)網路層

主要任務是把分組從源端傳到目的端,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信服務。網路層傳輸單位是數據報。

鏈路層數據幀可封裝數據的上限稱為最大傳送單元MTU

標識:同一數據報的分片使用同一標識。

中間位DF(Don』t Fragment):

最低位MF(More Fragment):

片偏移:指出較長分組分片後,某片在原分組中的相對位置。以8B為單位。除了最後一個分片,每個分片長度一定是8B的整數倍。

IP地址:全世界唯一的32位/4位元組標識符,標識路由器主機的介面。IP地址::={<網路號>,<主機號>}

有一些IP地址是不能用的,有其特殊的作用,如:

網路地址轉換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在專用網連接到網際網路的路由器上安裝NAT軟體,安裝了NAT軟體的路由器叫NAT路由器,它至少有一個有效的外部全球IP地址。

此外,為了網路安全,劃分出了部分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私有IP地址網段如下:

路由器對目的地址是私有IP地址的數據報一律不進行轉發。

分類的IP地址的弱點:

某單位劃分子網後,對外仍表現為一個網路,即本單位外的網路看不見本單位內子網的劃分。

路由器轉發分組的演算法:

無分類域間路由選擇CIDR:

CIDR記法:IP地址後加上「/」,然後寫上網路前綴(可以任意長度)的位數。e.g. 128.14.32.0/20

CIDR把網路前綴都相同的連續的IP地址組成一個「CIDR地址塊」。

使用CIDR時,查找路由表可能得到幾個匹配結果(跟網路掩碼按位相與),應選擇具有最長網路前綴的路由。前綴越長,地址塊越小,路由越具體。

將多個子網聚合成一個較大的子網,叫做構成超網,或路由聚合。方法:將網路前綴縮短(所有網路地址取交集)。

由於在實際網路的鏈路上傳送數據幀時,最終必須使用MAC地址。

ARP協議:完成主機或路由器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ARP協議使用過程:

ARP協議4種典型情況: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是 應用層 協議,使用 客戶/伺服器 方式,客戶端和服務端通過 廣播 方式進行交互,基於 UDP

DHCP提供即插即用聯網的機制,主機可以從伺服器動態獲取IP地址、子網掩碼、默認網關、DNS伺服器名稱與IP地址,允許地址重用,支持移動用戶加入網路,支持在用地址續租。

DHCP工作流程如下:

ICMP協議支持主機或路由器:包括差錯(或異常)報告和網路探詢,分部發送特定ICMP報文

ICMP差錯報告報文(5種):

不應發送ICMP差錯報文的情況:

ICMP詢問報文:

ICMP的應用:

32位IPv4地址空間已分配殆盡,這時,可以採用更大地址空間的新版本的IPv6,從根本上解決地址耗盡問題

IPv6數據報格式如下圖

IPv6的主要特點如下:

IPv6地址表示形式:

零壓縮:一連串連續的0可以被一對冒號取代。雙冒號表示法在一個地址中僅可出現一次。

IPv6基本地址類型:

IPv6向IPv4過渡的策略:

R1的路由表/轉發表如下:

最佳路由:「最佳」只能是相對於某一種特定要求下得出的較為合理的選擇而已。

路由演算法可分為

由於網際網路規模很大且許多單位不想讓外界知道自己的路由選擇協議,但還想連入網際網路,可以採用自治系統來解決

自治系統AS:在單一的技術管理下的一組路由器,而這些路由器使用一種AS內部的路由選擇協議和共同的度量以確定分組在該AS內的路由,同時還使用一種AS之間的路由協議以確定在AS之間的路由。

一個AS內的所有網路都屬於一個行政單位來管轄,一個自治系統的所有路由器在本自治系統內都必須連通。

路由選擇協議

RIP是一種分布式的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協議,是網際網路的協議標准,最大優點是簡單。

RIP協議要求網路中每一個路由器都維護從它自己到其他每一個目的網路的唯一最佳距離 [1] 記錄(即一組距離)。 RIP協議只適用於小互聯網。

RIP是應用層協議,使用 UDP 傳送數據。一個RIP報文最多可包括25個路由,如超過,必須再用一個RIP報文傳送。

RIP協議的交換

路由器剛開始工作時,只知道直接連接的網路的距離(距離為1),接著每一個路由器也只和數目非常有限的相鄰路由器交換並更新路由信息。

經過若干次更新後,所有路由器最終都會知道到達本自治系統任何一個網路的最短距離和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即「收斂」。

RIP的特點:當網路出現故障時,要經過比較長的時間(例如數分鍾) 才能將此信息傳送到所有的路由器,「慢收斂」。

對地址為X的相鄰路由器發來的RIP報文,修改此報文中的所有項目:把「下一跳」欄位中的地址改為X,並把所有的「距離」欄位+1。

開放最短路徑優先OSPF協議:「開放」標明OSPF協議不是受某一家廠商控制,而是公開發表的;「最短路徑優先」是因為使用了Dijkstra提出的最短路徑演算法SPF。OSPF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使用分布式的鏈路狀態協議。 OSPF直接用IP數據報傳送。

OSPF的特點:

為了使OSPF 能夠用於規模很大的網路,OSPF 將一個自治系統再劃分為若干個更小的范圍,叫做區域。每一個區域都有一個32 位的區域標識符(用點分十進製表示)。區域也不能太大,在一個區域內的路由器最好不超過200 個。

BGP 所交換的網路可達性的信息就是要到達某個網路所要經過的一系列AS。當BGP 發言人互相交換了網路可達性的信息後,各BGP 發言人就根據所採用的策略從收到的路由信息中找出到達各AS 的較好路由。

一個BGP 發言人與其他自治系統中的BGP 發言人要交換路由信息,就要先建立TCP 連接,即通過TCP傳送,然後在此連接上交換BGP 報文以建立BGP 會話(session),利用BGP 會話交換路由信息。 BGP是應用層協議,藉助TCP傳送。

BGP協議特點:

BGP-4的四種報文

組播提高了數據傳送效率。減少了主幹網出現擁塞的可能性。組播組中的主機可以是在同一個物理網路,也可以來自不同的物理網路(如果有組播路由器的支持)。

IP組播地址讓源設備能夠將分組發送給一組設備。屬於多播組的設備將被分配一個組播組IP地址(一群共同需求主機的相同標識)。

組播地址范圍為224.0.0.0~239.255.255.255(D類地址),一個D類地址表示一個組播組。只能用作分組的目標地址。源地址總是為單播地址。

同單播地址一樣,組播IP地址也需要相應的組播MAC地址在本地網路中實際傳送幀。組播MAC地址以十六進制值01-00-5E打頭,餘下的6個十六進制位是根據IP組播組地址的最後23位轉換得到的。

TCP/IP 協議使用的乙太網多播地址的范圍是:從01-00-5E-00-00-00到01-00-5E-7F-FF-FF .

收到多播數據報的主機,還要在IP 層利用軟體進行過濾,把不是本主機要接收的數據報丟棄。

ICMP和IGMP都使用IP數據報傳遞報文。組播路由器知道的成員關系只是所連接的區域網中有無組播組的成員。

IGMP工作的兩個階段:

只要有一個主機對某個組響應,那麼組播路由器就認為這個組是活躍的;如果經過幾次探詢後沒有一個主機響應,組播路由器就認為本網路上的沒有此組播組的主機,因此就不再把這組的成員關系發給其他的組播路由器。

組播路由協議目的是找出以源主機為根節點的組播轉發樹。構造樹可以避免在路由器之間兜圈子。對不同的多播組對應於不同的多播轉發樹;同一個多播組,對不同的源點也會有不同的多播轉發樹。

組播路由選擇協議常使用的三種演算法:

移動IP技術是移動結點(計算機/伺服器等)以 固定的網路IP地址 ,實現跨越不同網段的 漫遊 功能,並保證了基於網路IP的網路許可權在漫遊過程中不發生任何改變。

路由器是一種具有多個輸入埠和多個輸出埠的專用計算機,其任務是轉發分組。

若路由器處理分組的速率趕不上分組進入隊列的速率,則隊列的存儲空間最終必定減少到零,這就使後面再進入隊列的分組由於沒有存儲空間而只能被丟棄。 路由器中的輸入或輸出隊列產生溢出是造成分組丟失的重要原因。

路由器(網路層)可以互聯兩個不同網路層協議的網段。
網橋(鏈路層)可以互聯兩個物理層和鏈路層不同的網段。
集線器(物理層)不能互聯兩個物理層不同的網段。

路由表根據路由選擇演算法得出的,主要用途是路由選擇,總用軟體來實現。

轉發表由路由表得來,可以用軟體實現,也可以用特殊的硬體來實現。轉發表必須包含完成轉發功能所必需的信息,在轉發表的每一行必須包含從要到達的目的網路到輸出埠和某些MAC地址信息的映射。

④ 怎麼設置無線網路的密碼

舊版路由器登陸的賬號和密碼初始為admin或guest。可由路由器背面標簽查看。新版路由器的帳號密碼在初次登錄時進行設置。

路由器的密碼設置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方法一:

1.將路由器按照下面和圖連接好。

拓展資料:

路由器(Router),是連接網際網路中各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 路由器是互聯網路的樞紐,"交通警察"。目前路由器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各種不同檔次的產品已成為實現各種骨幹網內部連接、骨幹網間互聯和骨幹網與互聯網互聯互通業務的主力軍。

路由和交換機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交換機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即網路層。這一區別決定了路由和交換機在移動信息的過程中需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說兩者實現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路由器(Router)又稱網關設備(Gateway)是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所謂邏輯網路是代表一個單獨的網路或者一個子網。當數據從一個子網傳輸到另一個子網時,可通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來完成。

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斷網路地址和選擇IP路徑的功能,它能在多網路互聯環境中,建立靈活的連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數據分組和介質訪問方法連接各種子網,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屬網路層的一種互聯設備。

⑤ vivo怎樣設置網路類型

vivo手機設置網路類型方法:待機桌面點擊電話程序,在撥號盤輸入「*#*#2288#*#*」--網路模式中,選擇4G(優先)/3G/2G、3G(優先)2G或僅2G網路即可。

1、待機桌面進入電話

溫馨提示:使用4G網路,需要所在地有4G網路覆蓋且信號良好,並開通4G網路數據套餐使用。

⑥ OSI 各層的主要功能

物理層處於OSI參考模型的最低層。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一遍透明地傳送「比特流」。它負責在計算機之間傳遞數據位,為在物理媒體上傳輸比特流創建規則。 該層定義電纜如何連接到網卡上 ,以及需要用何種傳送技術在電纜上發送數據,定義其上層(數據鏈路層)所使用的訪問方法。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物理層的主要特點:
1.主要復測在物理連接上傳輸二進制比特流
2.提供為建立、維護和釋放物理連接所需要的機械、電氣、功能與規程的特性。

通常將具有一定數據處理及發送、接收能力的設備稱為 數據終端設備(Data Terminal Equipment,DTE) ,而把介於DTE與傳輸介質之間的設備稱為 數據電路終接設備(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DCE) 。DCE在DTE與傳輸介質之間提供信號轉換和編碼功能,並負責建立、維護和釋放物理連接。

DTE可以是一台計算機,也可以是一台I/O設備,典型的DTE設備就是電話線路連接的數據機。

因為DCE是介於DTE與傳輸介質之間的,在通信過程中,DCE一方面將DTE的數據傳送給傳輸介質,另一方面要需要將從傳輸介質接收到的比特流順序傳送給DTE,因此,DCE要有數據信息的傳輸,又需要控制信息的傳輸,需要高度協調地工作,因此需要制定DTE與DCE的借口標准,這些標准就是 物理介面標准

物理介面標準定義了物理層與物理傳輸介質之間的邊界與介面。物理介面的四個特性是: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與規程特性。

機械特性: 物理層的機械特性規定了物理連接時所使用可插連接器的形狀和尺寸,連接器中引腳的數量與排列情況等。
電氣特性: 規定了在物理連接上傳輸二進制比特流時線路上信號水平的高低、阻抗及阻抗匹配、傳輸速率與距離限制。
功能特性: 規定物理介面上各條信號線的功能分配和確切定義。物理介面信號線一般分為:數據線、控制線、定時線和地線。
規程特性: 定義了信號線進行二進制比特流傳輸時的一組操作過程,包括各信號線的工作規則和時序。

它把來自物理層的原始數據打包成幀。 幀是放置數據的、邏輯的、結構化的包。 數據鏈路層負責幀在計算機之間的無差錯傳遞。

網路層定義網路層實體通信用的協議,它確定從源結點沿著網路到目的結點的路由選擇,並處理相關的控制問題,如交換、路由和對數據包阻塞的控制。

數據鏈路層協議是相鄰直接連結點間的通信協議,它不能解決數據經過通信子網中多個轉接結點的通信問題。設置網路層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為報文分組以最佳路徑通過通信子網達到目的主機提供服務,而網路用戶不必關心網路的拓撲結構與所使用的通信介質。

網路層主要的任務包含4個方面:
1.網路連接建立與管理。將逐段的數據鏈路組織起來,通過復用物理鏈路,為分組提供邏輯通道(虛電路或數據報),建立主機到主機間的網路連接。
2.路徑選擇與中繼。
3.網路連接與重置,報告不可恢復的錯誤。
4.流量控制及阻塞控制。

網路層數據傳輸的通道是邏輯通道,即虛電路;網路層的信息傳輸單位是分組,上一層數據鏈路層是什麼還記得嗎?沒有錯,幀。

傳輸層的任務是向用戶提供可靠的、透明的、端到端(End to End)的數據傳輸,以及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機制。

所謂 端到端 是相對 鏈接 而言的。OSI參考模型的四 七層屬於端到端方式,而一 三層屬於鏈接方式。就像打電話的兩個人,兩個人不用關心信號是如何一段一段傳遞,他們直接與對方交流,就像端到端;而提供電話服務的公司,則需要考慮如何接受你的語音信號,如何通過中繼讓另一個人接到你的通話請求並建立和維系這段通話。

傳輸層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流量控制,本層的流量控制是通信主機端到端之間的,與其它層的流量的控制有著明顯不同。

就像會話層的名字一樣,會話層建立、管理和終止應用程序進程之間的會話和數據交換。這種會話關系是由兩個或多個表示層實體之間的對話構成的。

會話層與傳輸層有著明顯的區別。傳輸層協議負責建立 和維護端到端的邏輯連接,服務比較簡單,目的是提供可靠的傳輸服務。

表示層包含了處理網路應用程序數據格式的協議。表示層位於應用層的下面和表示層的上面,從應用層獲得數據並格式化以供通信網路使用。

表示層服務有三個重要概念:語法轉換、表示上下文和表示服務原語。在上一篇中介紹過,可以按字面粗略領略到意思。

應用層是最終用戶應用程序訪問網路的地方,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它為用戶的應用程序提供網路服務。

數據的封裝與傳輸
1.數據封裝: 為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當數據需要通過網路從一個結點傳送到另一個結點前,必須在數據的頭部和尾部加入特定的協議頭和協議尾。這種增加數據頭部和尾部的過程稱為數據打包或數據封裝。

2.數據拆包: 在數據到達接收結點的對等層後,接收方將反向識別、提取和除去發送方對等層所增加的數據頭部和尾部。接收方這種去除數據頭部和尾部的過程叫數據拆包或數據解封。

OSI模型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OSI模型是如此完美,剛接觸我也感覺這種逐層「翻譯」傳遞,每一層只做自己的事情,相互獨立互不幹擾,最終將信息轉化為01比特流,實現了物理層面的識別,也讓信息得以傳輸。然而後來才知道,OSI模型是只存在教科書中的,並沒有得到推廣;我不禁想問,既然如此完美,為何得不到推廣呢?原來是這樣的,第一個原因是生不逢時,當OSI模型提出的時候,TCP/IP的四層模型已經逐漸推廣開來,並且因為OSI的七層模型過於詳細,過於完美,導致一些方面無法實現,考慮到諸多因素,最終使得OSI模型僅僅存在於教科書中。

⑦ 關於公司網路設置(選擇路由器還是交換機)

這個需要看公司規模和實際的網路應用,單純的內網而且不誇網段,管理沒有那麼嚴格,直接使用交換機就可以了,如果需要連接互聯網或者廣域網路,那麼還是需要路由器的,公司長遠發展還是找一個懂行的人給設計一下吧。下面是路由器和交換機的說明。
路由器(Router),是連接網際網路中各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 路由器是互聯網路的樞紐,"交通警察"。目前路由器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各種不同檔次的產品已成為實現各種骨幹網內部連接、骨幹網間互聯和骨幹網與互聯網互聯互通業務的主力軍。路由和交換機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交換機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即網路層。這一區別決定了路由和交換機在移動信息的過程中需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說兩者實現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路由器(Router)又稱網關設備(Gateway)是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所謂邏輯網路是代表一個單獨的網路或者一個子網。當數據從一個子網傳輸到另一個子網時,可通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來完成。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斷網路地址和選擇IP路徑的功能,它能在多網路互聯環境中,建立靈活的連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數據分組和介質訪問方法連接各種子網,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屬網路層的一種互聯設備。
交換機(Switch)意為「開關」是一種用於電(光)信號轉發的網路設備。它可以為接入交換機的任意兩個網路節點提供獨享的電信號通路。最常見的交換機是乙太網交換機。其他常見的還有電話語音交換機、光纖交換機等。

⑧ OSI參考模型有哪七層

1、物理層(Physical Layer):主要功能為定義網路的物理結構,傳輸的電磁標准,Bit流的編碼及網路的時間原則,如分時復用及分頻復用。

決定了網路連接類型(端到端或多端連接)及物理拓撲結構。說得通俗一些,這一層主要負責實際的信號傳輸。物理層的主要設備:中繼器、集線器。

2、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Review):在兩個主機上建立數據鏈路連接,向物理層傳輸數據信號,並對信號進行處理使之無差錯並合理的傳輸。數據鏈路層主要設備:二層交換機、網橋。

3、網路層(Network Layer):主要負責路由,選擇合適的路徑,進行阻塞控制等功能。網路層協議的代表包括:IP、IPX、OSPF等。網路層主要設備:路由器。

4、傳輸層(Transfer Layer):最關鍵的一層,向擁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務,它屏蔽了下層的數據通信細節,讓用戶及應用程序不需要考慮實際的通信方法。傳輸層協議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5、會話層(Session Layer):主要負責兩個會話進程之間的通信,即兩個會話層實體之間的信息交換,管理數據的交換。

6、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處理通信信號的表示方法,進行不同的格式之間的翻譯,並負責數據的加密解密,數據的壓縮與恢復。

7、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保持應用程序之間建立連接所需要的數據記錄,為用戶服務。應用層協議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8)網路層的設置擴展閱讀:

OSI模型的作用

1、人們可以很容易的討論和學習協議的規范細節。

2、層間的標准介面方便了工程模塊化。

3、創建了一個更好的互連環境。

4、降低了復雜度,使程序更容易修改,產品開發的速度更快。

5、每層利用緊鄰的下層服務,更容易記住個層的功能。

6、OSI是一個定義良好的協議規范集,並有許多可選部分完成類似的任務。

7、它定義了開放系統的層次結構、層次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各層所包括的可能的任務。是作為一個框架來協調和組織各層所提供的服務。

OSI參考模型並沒有提供一個可以實現的方法,而是描述了一些概念,用來協調進程間通信標準的制定。即OSI參考模型並不是一個標准,而是一個在制定標准時所使用的概念性框架。

⑨ 路由器連接電視怎麼設置

工具:路由器,電視盒子,電視。使用網線一端連接至"ADSL Modem"口,另一端連接至路由器的"WAN"口。再用一根網線,連接至電視盒子的"WAN"口,另一端則連接至路由器4個"LAN"口中的任意一個即可。



線路連接完成後,開始設置電視盒子。進入電視盒子的設置界面,並選擇"固定網路方式"。點擊下一步,點擊"自動IP地址"。設置完成後,再點擊下一步即可。

路由器(Router,又稱路徑器)是一種計算機網路設備,它能將數據通過打包一個個網路傳送至目的地(選擇數據的傳輸路徑),這個過程稱為路由。路由器就是連接兩個以上各別網路的設備,路由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層——即網路層。

閱讀全文

與網路層的設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1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4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74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76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57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24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33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2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94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31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2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990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0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13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59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0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86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73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5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