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市氣象局的技術體系
1、氣象綜合探測系統上海市氣象局 衛星雲圖;
上海市的氣象綜合探測系統由遍布上海市的地面氣象觀測、高空氣象觀測、農業氣象觀測、輻射、酸雨等特種氣象觀測站網以及雷達、衛星、閃電定位儀等現代化探測裝備組成。建成了覆蓋全省的雷電監測網,啟動了四要素自動氣象站網和GPS/MET網的建設,大大提高了氣象監測信息的時空解析度。
2、氣象信息網路系統
通過中國氣象部門氣象衛星綜合應用業務系統(即9210工程)的建設,全市地級以上氣象台站全面建成了VSAT衛星接收站,利用衛星信道組成覆蓋全國的衛星通信網路。系統在滿足海量氣象數據廣播下發的同時,還提供了數據收集、話音通信以多媒體廣播等多種功能,氣象通信網路系統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基本氣象信息加工分析預測系統
已建立了市、縣三級氣象台站分工合理,自下而上採集信息,自上而下逐級技術指導,上下結合,以數值天氣預報為基礎的基本氣象信息加工、分析預測系統。引進了運算速度達2176億次的IBM P690高性能計算機系統,建成了中小尺度數值預報系統。利用氣象人機交互處理系統(Micaps)平台,研究開發的市、縣三級新一代天氣預報業務流程,以及以數值預報產品為基礎,綜合應用多種先進技術和方法的全省災害性天氣預報工具、分縣指導預報產品,促進了我省天氣預報水平、工作效率和作業規范化程序的提高。全省各級氣象部門以多種形式向政府部門及有關單位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公益及專業服務,收到了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4、氣象信息技術服務系統
初步建成了天氣預報、警報,氣候分析應用,科技服務,農業氣象和人工增雨防雹等多種服務手段的現代化的氣象服務系統。面向政府決策、防災減災、經濟建設、人民生活以及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等領域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使氣象服務的總體效益顯著提高,在為國民經濟建設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為各級領導抗災救災、指揮生產,在為振興地方經濟的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影響網路安全的主要因素
1. 漏洞
漏洞是造成安全問題的重要隱患,絕大多數非法入侵、木馬、病毒都是通過漏洞來突破網路安全防線的。因此,防堵漏洞是提高系統及網路安全的關鍵之一。
當前的漏洞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軟體系統的漏洞,如操作系統漏洞、IE 漏洞、Office 漏洞等,以及一些應用軟體、資料庫系統(如SQL Server)漏洞;二是硬體方面的漏洞,如防火牆、路由器等網路產品的漏洞。
2. 內部人員操作不規范
在日常故障統計中,工作人員使用不當而造成的問題占絕大多數,例如,有的工作人員在多台機器上使用U 盤、移動硬碟拷貝文件時,不注意殺毒;有的工作人員在計算機上隨意安裝軟體;還有人安全意識不強,用戶口令選擇不慎,將自己的賬號隨意轉借他人,甚至與別人共享賬號,這些也會給網路安全帶來威脅。
3. 病毒與非法入侵
單位用於正常辦公的計算機里通常保存了大量的文檔、業務資料、公文、檔案等重要數據和信息資料,如果被病毒破壞,被非法入侵者盜取或篡改,就可能造成數據信息丟失,甚至泄密,嚴重影響到正常辦公的順利進行。
計算機感染病毒以後,輕則系統運行速度明顯變慢,頻繁宕機,重則文件被刪除,硬碟分區表被破壞,甚至硬碟被非法格式化,還可能引發硬體的損壞。還有些病毒一旦感染主機,就會將系統中的防病毒程序關掉,讓防病毒防線整個崩潰。
網路安全的防範措施
1. 完善網路安全管理制度
加強安全管理,網路內的任何部門除了要嚴格遵守現有規章制度外,還要逐步完善網路系統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內部管理。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能約束用戶的操作規范,形成高度可操作的規范使用網路的管理體系。這是氣象信息網路安全問題得以解決的重要保證,也是防止內、外部攻擊的有效方法。
2. 病毒防範
根據日常業務辦公需求,經常需要進行文件傳送、資料共享等,這就給計算機病毒的傳播提供了途徑和可能性,必須有適合於區域網的全方位的防病毒產品。
同時,用戶在日常使用計算機時應養成良好的習慣,並掌握一些常用的殺毒技巧。一旦發現感染病毒,首先進行隔離,將其從聯網狀態中分離出來,然後殺毒。
3. 對網路系統進行合理配置
本級氣象部門內部網路不僅連接上下級單位的網路,而且和其他專網、互聯網都有連接,這些網路間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信息交換。由於不同網路的互信程度不同,安全級別不同,所以必須根據一定的安全策略來控制、允許或拒絕出入內部網路的信息流,剔除惡意的、帶有攻擊性質的信息流,保障內部網路的暢通與安全。
路由器通常部署在網路邊界處,是外部信息流進入內部網路的第一道關口。本文以Blaster 蠕蟲病毒為例,在博達路由器中運用訪問控制列表(ACL),當病毒到達路由器時,這些數據都會被過濾掉,以此來阻止病毒傳播。
由於感染了該病毒的主機會通過TCP 4444 埠和UDP 69 埠向內部主機傳播病毒,使系統操作異常,不停重啟,甚至導致系統崩潰。我們在路由器外網介面的ACL 設置如下:
ip access-list extended rule1 deny tcp any any eq 4444 deny udp any any eq 69 permit ip any any ip access-group rule1 in
通過以上設置,也可以限制一些特殊UDP、TCP 埠,阻止入侵者攻擊,並避免某些埠由於流量過大而影響整個網路,從而確保氣象業務的順利進行。
4. 部署防火牆
通過路由器、防火牆等對有關網段的訪問進行控制:對不需要對外進行訪問的主機,將其封閉在固定的網段中;對需要對外進行有限訪問的主機,則設定單點路由,最大限度地阻止網路中的非法入侵者訪問內部的網路,防止其隨意更改、移動甚至刪除網路上的重要信息,確保重要的業務主機網段的安全。
5. 其他安全措施
(1)漏洞掃描
確定一種能查找漏洞、評估並提出修改建議的網路安全掃描工具,利用優化系統配置和打補丁等各種方式,最大可能地彌補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隱患。
有很多病毒就是通過系統漏洞對計算機進行破壞的,很多非法入侵者也能夠通過系統漏洞入侵到目標計算機中,並對其進行破壞。因此,應及時安裝最新的系統補丁、資料庫補丁。
很多安全工具都有檢查系統漏洞的功能,可以藉助它們,對系統進行定期檢查,以便將漏洞所產生的危害降到最低。
(2)數據備份
為了防止無法預料的系統故障,或用戶不小心進行的非法操作,必須對系統進行安全備份。
除了對系統進行定時備份外,還應該對修改過的數據進行備份,應將修改過的重要系統文件存放在不同的伺服器上,以便系統崩潰時,可以及時地將系統恢復到正常狀態。
以自動站原始數據的備份為例,各地氣象台站對於自動站原始數據的備份,除了採用本地硬碟備份外,也採用專用的移動存儲設備定期轉移備份,或者利用網路進行雙機備份。最好用光碟刻錄機將數據刻錄在光碟中,確保信息的安全完整性。
(3)訪問控制
訪問許可權控制是實現安全防範和保護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主要任務是對用戶訪問網路資源的許可權進行嚴格的認證和控制,防止非法用戶進入系統及防止合法用戶對系統資源的非法使用。
例如,進行用戶身份認證,對口令加密、更新和鑒別,設置用戶訪問目錄和文件的許可權,控制網路設備配置的許可權等。
通過訪問控制,可以有效保護內部網路的安全。
(4)加強維護力量
系統管理員應及時更新知識,了解最前沿的安全防範措施,及時更改網路系統的安全布防,確保網路的正常運行。
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氣象與信息安全這個碩士點怎麼樣平時研究生都有什麼課題呢希望學長們能說一下
你學這個是想留校么?或者在就業方面有明確的打算么??沒有的話我真不建議你考我們校的這些與氣象相結合的特色專業。。。
❹ 吉林省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條為了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確保氣象探測信息的代表性、准確性、連續性和可比較性,為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提供科學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國務院《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
本條例所稱氣象設施,是指氣象探測設施、氣象信息專用傳輸設施和大型氣象專用技術裝備等。 本條例所稱氣象探測環境,是指為避開各種干擾,保證氣象探測設施准確獲得氣象探測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離構成的環境空間。第三條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實行分類保護、分級管理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負責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統籌協調,並將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五條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在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具體工作。
設有氣象台站的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做好本部門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工作,並接受同級氣象主管機構的指導、監督和行業管理。
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建設規劃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有關工作。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逐步提高全社會對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意識。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的劃定標准,劃定本行政區域內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並向社會公布。第八條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制定本行政區域內氣象探測環境的具體保護標准。
氣象探測環境的具體保護標准應當符合強制性國家標准和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保護標准,具體保護標准中建築物、構築物的控制指標應當納入城市(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第九條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會同城鄉規劃、國土資源等部門制定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依法納入城鄉規劃。
城鄉規劃調整涉及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的,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徵求氣象主管機構的意見。第十條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將本行政區域內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范圍、保護標准、氣象台站的類別、地理位置、探測任務和項目、探測設施、觀測場平面規劃圖報告本級政府和上一級氣象主管機構,並抄送同級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建設規劃等部門。
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范圍、保護標准等發生變化的,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及時報告本級政府和上一級氣象主管機構,並抄送前款所列有關部門。第十一條氣象設施是基礎性公共服務設施。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氣象設施建設規劃的要求,合理安排氣象設施建設用地,保障氣象設施建設順利進行。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按照相關質量標准和技術要求配備氣象設施,設置必要的保護裝置,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並在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區的顯著位置設立保護標志,標明保護要求。第十二條單獨設立的無人值守的氣象設施,由設立該氣象設施的氣象主管機構委託當地人民政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或者個人負責保護,並簽訂委託管理協議,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第十三條下列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一)國家基準氣候站、國家基本氣象站、國家一般氣象站、區域氣象觀測站、太陽輻射觀測站、農業氣象觀測站、生態氣象觀測站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
(二)高空氣象探測站(包括風廓線儀、聲雷達、激光雷達等)、天氣雷達站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
(三)氣象衛星地面接收站(含靜止氣象衛星地面接收站、極軌氣象衛星地面接收站)、衛星測控站、衛星測距站、遙感衛星輻射校正場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
(四)大氣本底站、酸雨監測站、沙塵暴監測站、大氣成分觀測站等環境氣象監測站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
(五)雷電監測站、全球定位系統氣象觀測站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
(六)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地下水位觀測站、土壤墒情監測站、農田小氣候觀測站、森林防火自動監測站、交通氣象觀測站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
(七)氣象專用頻道、頻率、線路、網路及其設施;
(八)其他需要保護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
❺ 氣象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促進氣象信息服務發展,培育氣象信息服務市場,規范氣象信息服務活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對氣象信息服務的需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和《氣象災害防禦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開展氣象信息服務活動和進行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發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三條本辦法所稱氣象信息服務,是指氣象信息服務單位利用氣象資料和氣象預報產品,開展面向用戶需求的信息服務活動。
本辦法所稱氣象信息服務單位是指依法設立並從事氣象信息服務的法人和其他組織。第四條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負責全國氣象信息服務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在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氣象信息服務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國家鼓勵依法開展氣象信息服務活動,支持與氣象信息服務有關的科研開發和成果推廣應用,引導和吸引社會資本支持氣象信息產業發展。第六條氣象信息服務應當遵循自願公平、誠實信用原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第七條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建立全國統一的氣象信息服務單位備案統計與公示制度。
氣象信息服務單位應當向其營業執照注冊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備案,並接受其監督管理。本辦法實行前成立的,應當自實行之日起六個月內辦理備案;本辦法實行後成立的,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三個月內辦理備案。第八條氣象信息服務單位備案應當提供以下材料:
(一)營業執照的原件及復印件;
(二)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的原件及復印件;
(三)主要技術人員信息;
(四)信息服務提供方式和范圍說明。第九條從事氣象信息服務的單位應當遵守下列要求:
(一)使用合法渠道獲得的氣象資料和氣象預報產品;
(二)建立業務規范和管理制度;
(三)遵守氣象有關技術標准、規范和規程。第十條鼓勵建立氣象信息服務行業組織。氣象信息服務行業組織應當對氣象信息服務活動實行行業自律管理,並接受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的業務指導和行業監管。第十一條氣象信息服務行業組織應當制定氣象信息服務行業自律制度和執業准則,促進氣象信息服務行業健康發展。第十二條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委託第三方機構對氣象信息服務單位開展的氣象信息服務質量進行定期評價,並公示評價結果。第十三條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應當通過政府信息公開、氣象信息服務單位主動申報、社會公眾舉報信息等多種渠道,廣泛徵集氣象信息服務單位的信用信息,經核實後向社會發布。第十四條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建立氣象資料匯交共享平台,並制定數據匯交制度。
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制定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清單並向社會公布。從事氣象信息服務單位可無償獲取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第十五條開展氣象信息服務的單位應當充分利用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台提供的基本氣象資料,避免重復建設氣象探測站(點)。
確需建站獲取資料的,建站單位應當將擬建氣象探測站(點)的地理位置、經緯度坐標、探測氣象要素類型、儀器設備、資料傳輸、存儲方式、目的用途和探測時段等相關信息報探測站(點)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備案,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匯交所獲得的氣象探測資料,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出具匯交憑證。第十六條禁止氣象信息服務單位從事下列活動:
(一)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
(二)損害國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三)擅自在國防及軍事設施、軍事敏感區域、尚未對外開放地區和其他涉及國家安全的區域設立氣象探測站(點);
(四)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氣象信息服務活動。第十七條外國組織和個人在華從事氣象信息服務活動,應當按照氣象法和有關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辦理。
❻ 氣象知識網路競賽題目
2017年氣象知識網路競賽題目
氣象用通俗的話來說,它是指發生在天空中的風、雲、雨、雪、霜、露、虹、暈、閃電、打雷等一切大氣的物理現象。那麼關於氣象競賽知識大家有會不會呢?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年氣象知識網路競賽題目,歡迎大家閱讀。
一、氣象知識基礎(判斷題)
1.百葉箱底部離地面的距離是150厘米。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B
2.百葉箱漆成白色的原因是這樣比較漂亮。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B
3.如果天空中下過雨,但雨量筒中卻倒不出水來,在這種情況下,降水量就不需要填寫.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B
4.每小時風速達到100公里時的風速稱為台風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B
5.氣象觀測場儀器安裝的順序是由南到北,從高到低依次排列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B
6.最低溫度表和干濕球溫度表一樣,裡面的液體都是水銀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B
7.冬天濕球溫度表上的紗布結了冰,可以用水把紗布濕潤,等冰融化後,等一會兒就可以觀測了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A
8.一般說來,濕球表面的水分蒸發越快,濕球溫度也降得越多,干濕球的溫差也就越大.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A
9.天上出現了鉤卷雲(鉤鉤雲),表示第二天將是好天氣.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B
10.在觀測記錄中,如果發現記錄內容錯誤,就要用橡皮把原來的記錄擦掉,重新填上正確的數據.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B
11.台風到來時,台風中心(台風眼)的風力是最大的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B
12.溫度計和溫度表是一樣的,只是平時叫法不同。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B
13.氣象觀測時,可先觀測雲、能見度等天氣現象,等到正點時再觀測溫度、等儀表、儀器。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A
14.一般說來,冬天的氣壓要比夏天的氣壓低。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B
15.在下雷雨之前,一般天空中會出現“蘑菇”狀的雲,這種雲從高低不同來分,是中雲。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B
16.能見度在3000米以上的霧稱為輕霧。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B
17.樹葉與微枝搖動不息,旗子展開,這時的風力相當於3級。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A
18.當濕度大於90時,這時空氣比較潮濕,下雨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A
19.百葉箱中的.最低溫度表,放置在支架上時,一般頭部要略微向下。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A
20.標准氣象站每天觀測的時間至少要三次。
A:正確 B:不正確
正確答案:B
二、氣象知識基礎(選擇題)
21.雨量筒離地面的高度是:
A:50厘米 B:60厘米 C:70厘米
正確答案:C
22.標準的風向網速桿的高度是:
A:6-8米 B:8-10米 C:10-12米
正確答案:C
23.干濕球溫度計的最小刻度是( )℃
A:0.1 B:0.2 C:0.5
正確答案:B
24.我們平常所說的狂風是幾級風?
A:8級 B:9級 C:10級
正確答案:C
25.總雲量占天空多少時被稱為陰天?
A:8成 B:7成 C:6成
正確答案:B
26.一個標準的氣象觀測場,它的長度和寬度分別是多少米?
A:15×15米 B:20×20米 C:25×25米
正確答案:C
27.風力在幾級以上的風才稱為大風?
A:6級 B:7級 C:8級
正確答案:C
28.用字母來表示東南偏東風,正確的是:
A:SSE B:ESE C:EES
正確答案:B
29..蒸發皿在測量時,一般是先往裡面加入( )毫米的水
A:10 B:15 C:20 D:25
正確答案:C
30.風力在幾級以上的風才稱為台風?
A:10 B:12 C:13
正確答案:B
31.當冷空氣到來時,地面上的氣壓就會( )
A:升高 B:降低 C:不變
正確答案:A
32.氣象觀測中常用的風速表示方法是:( )
A:米/秒 B:千米/小時 C:海里/小時
正確答案:A
33.平常我們所說的大雨是指: 24小時降水量在 ( )
A:20.0—45.0毫米 B:25.0—50.0毫米 C:25.0—49.9毫米
正確答案:C
34.雨量筒上口的直徑是: ( )
A:18厘米 B:20厘米 C:22厘米
正確答案:B
35.最高溫度表每一格的刻度是: ( )
A:0.2℃ B:0.5℃ C:1.0℃
正確答案:B
多選題
36.百葉箱外面成白色的原因主要是:
A:可以反射太陽光 B:比較漂亮 C:防止太陽輻射
正確答案:A C
37.我們稱之為暴雨的降水量是:
A:12小時降水15.0-29.9 B:12小時降水30.0-69.9 C:24小時降水50.0-99.9 D:24小時降水100.0-249.0
正確答案:B C
38.影響我們視野的天氣現象主要有:
A:揚沙 B:霧 C:浮塵 D:下雨
正確答案:A B C
更多相關文章:
1. 黨章黨規知識競賽試題目
2. 兩學一做知識競賽題目2016
3. 最新網路信息安全知識競賽試題
4. 網路安全知識競賽試題附答案
5. 網路安全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
6. 小學生網路安全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
7. 黨章學習知識競賽試題
8. 全市學黨章黨規知識競賽
9. 網路類筆試題目上
10. 巨人網路筆試題目
;❼ 黑龍江省氣象信息服務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規范氣象信息服務活動,促進氣象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滿足社會公眾對氣象信息的多樣化需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災害防禦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氣象信息服務及相關監督管理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氣象信息包括公眾氣象信息和非公眾氣象信息。
公眾氣象信息是指面向公眾需求的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以及氣象探測資料。
非公眾氣象信息是指滿足特定群體需求的氣象信息。第三條氣象信息服務應當遵循公益性為主、公益性與市場化經營相結合的原則。第四條省氣象主管機構負責全省氣象信息服務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並組織實施本條例。
市(地)、縣(市、區)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氣象信息服務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機構,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氣象信息服務相關工作。第五條從事氣象信息服務活動,應當執行國家和省規定的氣象技術標准、規范和規程。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氣象信息服務工作的領導、組織和協調,將公眾氣象信息服務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傳播設施建設、維護和運行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氣象主管機構以及宣傳、教育、科學普及等單位,應當加強氣象科學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和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第七條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台站,應當密切監測天氣變化情況,及時為當地政府決策提供防災減災、農業生產所需的內部氣象信息。內部氣象信息屬於保密范圍的,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台站為國防建設、國家安全需要提供氣象信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八條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台站,應當按照職責製作、發布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並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補充或者訂正。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台站,應當充分利用技術裝備和科技創新成果,結合當地天氣氣候特點,不斷提高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的及時性、准確性和前瞻性。第九條公眾氣象信息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台站統一發布。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氣象探測資料的發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所屬的氣象台站,可以發布供本系統使用的專項氣象預報。
公眾氣象信息發布是指公眾氣象信息無償向社會公開的過程。第十條科研教學單位、學術團體和個人研究形成的氣象預報意見和結論,可供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台站製作氣象預報時參考,但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會公開發布。第十一條鼓勵多渠道傳播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台站發布的公眾氣象信息,滿足社會公眾對氣象信息服務的需求。
公眾氣象信息傳播是指將已發布的公眾氣象信息進行傳播、轉載的過程。
廣播、電視、報紙、電信、網站等媒體或者信息服務平台不得傳播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台站以外的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發布的公眾氣象信息。
從事公眾氣象信息傳播應當及時、准確、完整,並標明發布氣象台站名稱和發布時間。
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傳播公眾氣象信息時,不得更改信息內容和結論,不得傳播虛假信息和通過非法渠道獲得的信息。第十二條各級廣播、電視台站和人民政府指定的報紙,應當安排專門的時間或者版面,每天及時播發或者刊登公眾氣象信息。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傳播設施建設,採取自建、租用、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逐步達到城鎮、村屯全覆蓋。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
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台站,應當及時將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上傳至當地政府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台,由該平台統一向本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廣播、電視、報紙、電信、互聯網等媒體發布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
行政區域性的有線電視台站在收到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台站發布的Ⅱ級(橙色)、Ⅰ級(紅色)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後,應當及時以滾動字幕的方式向有線電視用戶傳播。
通信管理部門、氣象主管機構和電信運營企業應當按照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優化工作流程,建立應急簡訊快速發送渠道。電信運營企業應當無償及時發送應急簡訊,提醒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做好氣象災害預防准備。
❽ 甘肅省氣象條例(2010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氣象工作,發展氣象事業,提高氣象預報服務水平,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開發利用氣候資源,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氣象活動以及與氣象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縣級以上氣象部門是同級人民政府管理氣象工作的主管部門,行使同級人民政府管理氣象工作的行政職能,並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氣象工作實施行業管理。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氣象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與氣象部門管理體制相適應的地方氣象事業投入體制。建設主要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的地方氣象事業項目所需基本建設投資和有關事業經費,分別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財政預算,並根據有關規定逐步增加投入。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對在氣象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或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氣象主管部門職責與地方氣象事業第六條各級氣象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
(一)貫徹實施氣象法律、法規和規章,組織本行政區域內氣象及其災害防禦知識的宣傳;
(二)組織制定本行政區域內氣象事業發展規劃,負責地方氣象事業的建設和管理;
(三)統一管理氣象預報的製作與發布;
(四)負責氣象防災減災的技術研究和服務,歸口管理人工影響局部天氣工作;
(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重點工程、城鄉建設規劃的氣象條件論證,指導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
(六)組織氣象科研攻關和成果的推廣應用;
(七)負責氣象科技市場的開發與管理;
(八)依法查處違反本條例的行政案件。第七條地方氣象事業項目主要包括:
(一)為地方經濟建設和防災減災服務設置的氣象機構、氣象探測和通信設施、氣象預報警報發布系統、電視天氣預報製作系統、防雷防靜電系統以及氣象科技服務網路等;
(二)城市環境氣象預報、開發利用氣候資源、氣象科技扶貧、節水節能和保護生態環境等;
(三)氣象衛星遙測遙感技術在當地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開發利用;
(四)人工影響局部天氣工作;
(五)各級政府規定的其他項目。第八條鼓勵單位和個人以資助、投資和技術轉讓等方式參與地方氣象事業建設,其經濟利益和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第三章氣象設施與探測環境保護第九條氣象儀器、設施、標志、資料、探測環境等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和侵佔。第十條氣象台站探測環境應當樹樁立界,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其保護范圍:
(一)地面氣象站觀測場與四周的建築物、樹木和其他遮擋物的距離,不得少於該遮擋物高度的10倍,觀測場圍欄四周10米內不得種植高桿作物;
(二)各類氣象台站周圍的工程設施邊緣與氣象台站邊緣環境保護的距離是:鐵路路基、高壓線為200米,公路路基為30米,水庫等大型水體為100米,各種污染源體為500米;
(三)高空探測站四周障礙物的仰角不得超過5度,半徑50米范圍內不能有架空電線、高大建築物和樹木等障礙物,附近不得有無線電台或其他影響信號的干擾源;
(四)制(儲、用)氫室與民用建築的距離必須大於25米以上,與重要建築的距離大於50米以上;
(五)遮擋物對天氣雷達天線的擋角在主要探測方向不得大於0.5度,其它方向不得大於1度。第十一條各級無線電和電信管理部門,應當保護氣象台站的大氣探測系統、氣象預報警報發布系統、自動站等氣象信息網路所使用的電路、信道和頻率。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擾和擠占。第十二條氣象台站的站址及其設施的安置應當保持穩定。因工程建設、城鄉,規劃確須遷移氣象台站的站址或設施的,建設單位必須在工程立項前報經省或國家氣象主管部門批准;氣象台站的新址由省氣象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選定;遷移、重建氣象台站及其設施的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第十三條建設單位在向城鄉規劃、土地、環保、無線電等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建設項目選址、土地征(占)用和基建項目審批手續時,對涉及影響氣象探測環境的,應當徵得氣象主管部門同意。
禁止興建對氣象探測有影響和對儀器設備可能造成污染的工程項目或從事其他不利於氣象探測環境的活動。
❾ 我想了解一下氣象信息共享的體制和機制
氣候是自然環境的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活動最重要的環境條件。當前,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正威脅著世界各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嚴重影響著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維護氣候系統的均衡,統籌人與自然的關系,已成為當今世界高度關注的重大議題之一。而描述大氣及其相關圈層狀態和特徵的氣象科學數據,不僅是氣候系統相關學科的研究基礎,也是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國防建設、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
科學數據是人類社會科技活動所產生的基本數據、資料,以及按照不同需求而系統加工的數據產品和相關信息,具有明顯的潛在價值和可開發價值,並在廣泛應用過程中得以增值,是信息時代最基本、最活躍、影響面最寬的科技信息資源。開展科學數據共享不僅是當代科技創新與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經濟與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支撐。
氣象科學數據以其廣泛的應用需求和較好的業務基礎,被列為國家科學數據共享工程的首批試點。下面簡述近幾年氣象科學數據共享工作的進展與未來發展思路。
一、 中國氣象科學數據的現狀與業務支撐環境
在中國,氣象科學數據是歷史年代最長、保存最完整、系統性最強的地球信息資源之一。中國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況的多樣性,尤其是擁有豐富的人文記錄和自然記錄並存這一獨特條件,倍受國際學術界重視。通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氣象部門已經形成了地基和空基相結合的大氣及其相關環境探測體系。包括常規地面、高空、輻射、酸雨、農業氣象觀測、大氣本底觀測站和其它許多特種觀測站網。另外,我們還在南極建立了中山和長城兩個長期觀測站。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兩種業務衛星在時間和空間上互相彌補,可連續獲取全天候、全球范圍多種光譜的海量大氣環境信息。依託FY-1、FY-2氣象衛星應用系統工程建設,中國氣象局已經建立了國內功能最完備的衛星資料接收應用系統。接收並保存了FY-1、NOAA、FY-2、GMS、METEOSAT、EOS等多種國內外氣象衛星與地球環境監測衛星資料。
目前,中國正在沿海岸線和大江、大河、湖泊及內陸重要城市布設新一代天氣雷達監測網,其獲取的數據不僅會顯著提高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的能力,而且在生態監測、航空保障和防災減災等領域也有重要作用。
為進一步提高我國沙塵暴監測預警能力,我國沙塵暴監測系統在現有15個氣象台站中布設土壤水分監測儀器,20個站布設波段太陽光度計,15個站布設大氣熱紅外輻射儀,10個站布設大氣能見度儀,15個站布設測量大氣總懸浮顆粒物質量濃度和大氣飄塵儀器,15個站布設氣象梯度觀測小塔,等等。對影響沙塵暴發生、發展的下墊面土壤水分、植被狀況和邊界層參數以及氣溶膠物理與化學特性及其空間分布進行定量的監測。
經過長期積累,中國氣象局擁有了大量且經初步規范化處理的氣候系統觀測數據.目前數據存量已經超過100TB。未來隨著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氣象環境衛星、新型自動觀測站網等的建成並投入運行,每年的數據增量將超過200TB。
作為數據共享業務支撐環境,中國氣象局擁有較完備的氣象信息網路通信系統,是世界氣象組織(WMO)全球氣象通信系統(GTS)區域中心之一。投入業務運行的中國氣象局氣象綜合信息網路系統(簡稱9210)已經構成了國家、省、地、縣四級氣象資料和產品實時收集、傳輸和分發體系;由世界氣象組織(WMO)管理和全球各國參加的全球氣象通信系統網路實時地進行全球觀測站網資料交換和數據產品的分發。
中國氣象局應用巨型計算機系統對每天大量的氣象資料進行加工處理。國家北方高性能計算中心就設在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信息中心,擁有國產神威、銀河、曙光以及IBM、CRAY等巨型計算機,為數據共享提供了可靠的硬體設施保障。目前正在實施的國家級氣象資料存儲檢索系統建設和風雲02批地面應用系統建設,可以為各類氣象資料的收集、加工處理、存儲、服務提供高效的業務系統和海量存儲環境支撐。
二、 氣象科學數據共享進展與運行機制
作為世界氣象組織(WMO)的成員國,中國與國際社會有著廣泛的氣象合作以及氣象資料和產品的交換。我們在1980年就加入了全球氣象通信系統,每天有數萬份的氣象報告傳輸給世界各國,為全世界的天氣預報、災害預警和業務科研提供服務。同時,根據WMO 40號決議精神,中國積極提供基本的長序列歷史資料參加國際交換。我們與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數據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協作關系。在國內,中國氣象局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通過同城用戶終端給總參、空司、民航、水利、海洋、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北京大學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實時傳輸氣象資料。我們所接收到的氣象衛星資料也面向所有用戶公開廣播。
2001年12月,在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國氣象局發布了《氣象資料共享管理辦法》,開始實施氣象科學數據共享試點工作,通過網路、介質拷貝等多種形式為各領域用戶提供公益性共享服務。為了配合氣象科學數據共享的開展,不斷增強共享服務能力,科技部下達了「氣象資料共享系統建設」項目,在數據資源整合集成、技術標準保障、共享服務平台三個方面開展研究與開發;同時,中國氣象局也整合內部資源,開通了「衛星資料共享服務網站」等服務平台。通過兩年多建設,已經完成了地面、高空、海洋船舶、衛星遙感等13大類共68種數據集產品的研製工作,總數據量達到了740GB;整理研製了「氣象科學數據分級分類規范」、「氣象科學數據元數據標准」、「氣象資料共享服務實施細則」等一批急需的數據標准規范和技術方案;初步建成了由一個主節點和8個分節點構成的分布式共享服務網路,網上可供下載數據總量超過了100GB,為用戶提供多種方式的聯機檢索和數據下載服務。
近3年來,中國氣象局為公益性用戶提供了大量的離線與在線方式的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據統計,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期間,國家氣象檔案館為科研、政府決策、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國防等領域用戶提供來訪服務627人次,提供數據總量430GB;共享服務網站http://cdc.cma.gov.cn)訪問量超過12萬人次,新增注冊用戶218個單位,在線下載數據量500GB以上。
為了保證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持續深入開展下去,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有利於共享開展的管理運行機制。在共享試點實踐中,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強化了共享制度。
第一,站在國家高度,制定「氣象資料共享管理辦法」,為數據共享開展提供政策性指南和執行依據。
開展共享,政策先行。中國氣象局在共享試點籌備階段,就非常重視部門政策的制定,依據《氣象法》的法理原則並借鑒WMO有關數據交換政策,制定並頒布了《氣象資料共享管理辦法》,不僅使開展氣象科學數據共享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還為此項工作的迅速啟動並能夠持續規范開展下去提供了有效保障。
第二,統籌規劃,重點突破,按照分級分類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共享工作開展。
氣象科學數據范圍廣泛、種類繁多、基礎差異很大,為了迅速開展公益性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必須面向急需,立足實際,選擇基礎較好的常規觀測資料和實時衛星氣象資料提供服務。同時全力組織新數據集的研製,為用戶提供更多、更好的氣象科學數據產品。
第三,加強管理,注重標准,建立業務化的運行機制
在開展共享服務中,首先必須建立強有力的組織機構,明確職責。在共享啟動之初,中國氣象局就明確要求各級資料管理單位將開展共享服務納入本單位的年度工作考核目標,將數據共享工作納入正常業務程序進行規范管理、考核評估,保證其工作的健康持續開展,推進共享工作與氣象信息系統規劃和建設相銜接,構成科學合理、流暢的信息系統。
三、 進一步推進氣象科學數據共享的思路
雖然氣象科學數據共享邁出了第一步,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距離國家和社會對氣象科學數據共享的需求尚有很大的差距,目前能夠提供共享服務的還只是基礎較好的部分常規要素和實時數據,氣象科學數據整體效益還遠沒有充分發揮。要進一步深化氣象科學數據共享工作開展,構築整個領域的氣象科學數據共享網路體系和持續穩定的運行機制,我們需要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上推進科學數據共享,按照科學數據共享工程的總體要求並結合氣象部門發展計劃,今後主要在以下四個方面做出更扎實的努力。
1、 充分發揮現代化建設效益,不斷增強共享服務水平和能力,為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提供更多更好地服務。
目前和今後幾年,是氣象現代化建設蓬勃開展的時期,各種新型觀探測儀器和設備將不斷地應用到實際業務中去,必然會產生大量的高時空解析度和具有極高科學價值的數據.這些數據一類是傳統的氣象要素與參數,通過儀器設備的更新換代,觀測精度和時空密度得到大大提高;還有一類是新增的地-氣、水-氣以及生態環境方面等氣候系統各圈層及其相互之間物質和能量交換的各種參數。這些數據不僅要在氣象業務和科研中迅速應用,也應當通過規范化處理加工,形成標准化的數據產品,對其他領域和部門提供共享服務,以使國家投資效益最大程度發揮。加快推進省級高時空密度資料開發與共享服務網路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氣象部門的整體數據資源優勢。這是氣象科學數據共享進程的一項重要任務。
2、 依靠科技進步,大力加強數據資源整合與歷史資料搶救,為共享服務提供高質量的數據集產品。
加大數據資源的整合力度,不斷推出高質量的數據集產品是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持續開展的本源。作好此項工作一是開展珍貴歷史資料和衛星遙感存檔資料拯救工作,有效保護利用歷史數據資源;二是加強古氣候資料的整理與開發,為氣候變化研究提供科學數據支撐;三是開展多源數據整合集成,開發地基與空基資料、常規與特種觀測資料、大氣與其他圈層資料相融合的綜合分析產品;四是面向關鍵科學問題與熱點區域,開展主題數據加工分析,形成一批綜合性的數據集產品。
3、 以共享帶動氣候系統領域的資源整合與有效配製,構築氣候系統數據共享服務平台。
在廣泛深入開展科學數據共享的同時,將以氣象行業數據融合和共享交換為突破口,構築跨部門、多學科、涵蓋氣候系統領域的網路化、分布式資料共享體系,形成部門、領域、行業之間順暢的數據信息交換和共用,從而帶動氣候系統領域各類探測系統的優化、規范和科學合理布局以及通信傳輸與數據管理平台資源的整合集成,使國家投資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益,同時也推動整個國家信息化和現代化進程加速向前邁進。
4、開展廣泛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積極營造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的機制與氛圍。
當今世界學科交叉、融合、滲透日益明顯,不同學科和領域之間的信息交換已經越來越成為迫切的需求。同樣,現代大氣科學發展,越來越注重對氣候系統五大圈層相互作用機理的探索與研究。近年來,中國氣象局已經與地震局、測繪局、民航總局和水利部等部門就數據交換與共享開展了協作,也通過「局校合作」與北京大學、青島海洋大學、雲南大學等教育機構簽署了包括數據資源共享在內的一系列協議,共同推進科學數據高效流動與低成本使用。下一步,我們將本著互通有無,平等互利原則進一步擴大合作領域,廣泛開展部門、院校、機構之間合作與共建,形成數據雙向、多向流通機制,促進各自領域工作開展。氣象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長期以來就非常密切,目前,中國氣象局與140多個國家開展了氣象科技合作和交往,與20餘個國家簽訂了氣象科技合作協議,積極參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世界天氣監測計劃(WWW)、世界氣候研究計劃(WCRP)、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全球環境變化的人類因素計劃(IHDP)、全球氣候觀測系統(GCOS)等重要國際機構和國際計劃。今後我們將堅持實施對外開放戰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加強科學數據開發與管理共享方面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加快國際數據資源引進與利用。
四、 幾點建議
1、 加大支持科學數據共享力度,推動國家資源的科學配置和有效利用。
要使科學數據真正開放、流動並在共享服務中充分發揮效益,首先需要在國家層面上統一調度,加強規劃和支持力度,重點支持一批氣象、海洋、生物、醫學等基礎性、公益性特點顯著的領域,建成國家級科學數據中心(網);其次,需要加強歷史數據和以往存留在各部門的科研項目數據的拯救和整理工作以及共享服務能力建設。增強共享能力和在線服務能力,推動科學數據的全面共享和有效利用。
2、 參照全球氣候觀測計劃,加快中國氣候觀測系統實施進程,推動氣候系統數據共享。
大量研究表明,氣候變化是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冰雪圈中的各種過程,以及各圈層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人類活動影響的不斷加強,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更加大了問題的復雜程度。國際科學界已經提出並正在實施全球氣候系統觀測計劃.我國地處東亞季風區,是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因此,積極參加國際GCOS計劃,建立一套與國際先進國家同步發展的中國氣候觀測系統,對我國開展氣候變化要素、氣候災害、氣候狀況的監測和氣候資源的科學利用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為加快我國氣候系統觀測計劃的研究和建設進程,必須在國家層面上加強多部門協調,聯合推動中國氣候觀測系統計劃實施,力爭早日全面建設我國氣候觀測系統,實現氣候系統數據共享。
3、 盡快制定國家信息共享法規政策,營造資料共享的新秩序。
打破信息壁壘,挖掘各部門數據資源,做好科學數據的收集、質量控制、資料存貯和管理、分級分類服務等各個環節的工作,均需要國家法律或法規予以規范和保障。同時,數據共享服務中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和國際接軌的科學數據的分發和利用問題、涉密科學數據和資料的保護許可權等問題,也都需要有完善的管理辦法和法規體系支持,以便規范科學數據共享工作,加強管理,提高效率,發揮科學數據的最大效益,在確保國家安全的同時為社會和國家需求服務。因此,應該加快制定國家信息共享法規政策進程,從根本上規范科學數據共享並保證其持續深入開展。
我們相信,通過國家的宏觀規劃與大力支持,中國氣象局及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以及廣大科技工作者辛勤的勞動,氣象科學數據共享工作必將全面深入地向前邁進,氣候系統資料共享一定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推動世界科技創新與進步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出處:《科學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