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設網路強國,我國有哪些後發優勢
在網路強國建設方面,工信部將按照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的總體部署,圍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保障網路安全等重點任務,加快推動信息通信業轉型發展。 具體來說,在宏觀定位上,要更強調信息通信業的基礎性、公共性定位,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開展網路提速降費行動,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在發展方向上,要把「兩化」融合作為信息通信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夯實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發展基礎。在產業體繫上,要加快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全力打造現代互聯網產業體系。在發展格局上,要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多種形式參與信息通信業投融資,形成多種主體相互競爭、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在管理能力上,要堅持發展、管理與安全並重,加快建設以互聯網管理為核心、基礎管理和網路信息安全為重心的行業監管體系。
⑵ 如何理解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五大發展理念理解與解讀:五大發展理念的基點是共同利益和整體利益,是實現個體與整體的共贏。這樣一個發展理念,真正樹立起來,是革命性的,是一場深刻的變革。五大發展理念將會形成中國特有的發展文化,長期影響國人的價值觀和是非標准五大發展理念將催生一個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創新發展放在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就有著統領發展全局的意義。創新發展,包括著發展本身的創新、改革方式的創新、宏觀調控的創新,意味著動力機制的轉換。
協調發展新理念,強調的是全局下和整體中多方面、各層次、全方位的動態平衡和結構優化同時,必須著眼於整體實力的提升,包括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
(2)網路強國共享成果擴展閱讀:
十八屆五中全會在深入分析「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徵、戰略機遇、疊加矛盾、風險隱患和嚴峻挑戰後,鄭重宣示:我們要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同時,重申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求各級黨委必須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新的發展理念,是五中全會賦予「十三五」的靈魂。
全會提出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為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號召全黨同志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⑶ 如何看待建設網路強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800字
2015年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系統闡述了「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各國應該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推動網路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為開創人類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助力,提出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
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網路強國建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網信制度初步完備,網路空間日漸清朗,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網安產業快速發展,積極參與並推動全球網路空間治理發展。
通過五年來這些重大外交活動和重要國際交往,習近平主席倡導的構建命運共同體,促進網路空間治理體系變革已見成效,我國在構建全球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國際合作中作出了突出貢獻,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已有很大提高。
美國單極主導網路空間治理格局的時代已經結束,以美國、中國、俄羅斯及歐盟等為主的網路空間多極治理體系正在逐步形成,中國倡議逐步變成全球共識,有效推動了全球網路空間的繁榮與安全。
10月20日-22日,以「智能互聯 開放合作——攜手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召開。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是網路空間治理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國際平台,通過這個平台,各國可以在爭議中求共識、在共識中謀合作、在合作中創共贏。
回望世界互聯網大會走過的6個春秋,始終聚焦「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主題。我國提出「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不僅要造福13億中國人民,更是與世界各國攜手,共同構築和維護全球75億人的網路空間家園。
2018年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主題為「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大會發布了《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從信息基礎設施、網路信息技術、數字經濟、政府數據開放、互聯網媒體、網路安全、互聯網法治建設、網路空間國際治理等方面,全面展現2018年國內外互聯網領域的最新進展、突出成果和發展趨勢。
事實上,中國經過這幾年的跨越式發展,「數字經濟」已經不僅是一個經濟概念,而是滲透在社會生活與發展的每一個環節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的信息通信技術使現代經濟活動更加靈活、敏捷、智慧。
⑷ 」俄羅斯數字經濟市場對中國企業的重要性「這句話有沒有語病
在2017數博會即將召開之際,數據觀推送「關注數博會,一起漲姿勢」專題系列文章,帶大家一起看「數博前沿」,了解「數字經濟」。本篇為「數字經濟」篇,發展數字經濟對中國具有特殊意義。
創新經濟動能
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分水嶺,全球經濟進入了深度調整的新階段。在全球信息化進入全面滲透、跨界融合、加速創新、引領發展新階段的大背景下,中國數字經濟得到長足發展,正在成為創新經濟增長方式的強大動能,並不斷為全球經濟復甦和社會進步積累經驗。
發展數字經濟對中國具有特殊意義
以計算機、網路、通信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革命催生了數字經濟,所以有時數字經濟也被稱之為信息經濟等。發展數字經濟正成為信息時代的最強音,對中國而言更具有特殊意義。
1、數字經濟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新常態需要新動能。中國經濟在經歷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後,開始進入一個增速放緩、結構升級、動力轉換的新階段,這一階段也被稱為新常態。認識、適應和引領新常態已被確定為指導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新常態下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風險是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找准並利用好新動能就成了制勝關鍵。
——信息革命帶來了大機遇。新動能在哪裡?本來這是一個大難題,曾讓很多國家困擾了很多年。但現在不同了,因為人類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後,現在正在經歷信息革命——正是信息革命為中國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信息革命增強了人類腦力,數字化工具、數字化生產、數字化產品成就了數字經濟,也促成了數字化生存與發展。以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為特徵的信息革命催生了數字經濟,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數字經濟的動能正在釋放。數字經濟不僅有助於解放舊的生產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創造新的生產力。數字技術正廣泛應用於現代經濟活動中,提高了經濟效率、促進了經濟結構加速轉變,正在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驅動力。2008年以來,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智能機器人、3D列印、無人駕駛、虛擬現實等信息技術及其創新應用層出不窮,日新月異,並不斷催生一大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更為重要的是,這一變化才剛剛開始。凱文.凱利一直在提醒我們,真正的變化還沒有到來,真正偉大的產品還沒有出現,「今天才是第一天」。發展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的戰略選擇。
2、數字經濟是引領一系列國家創新戰略實施的重要力量
發展數字經濟對中國的轉型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特殊意義,對貫徹落實新的發展理念、培育新經濟增長點、以創新驅動推進供給側改革、建設網路強國、構建信息時代國家新優勢等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發展數字經濟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集中體現。數字經濟本身就是新技術革命的產物,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新的資源配置方式和新的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創新的內在要求。數字經濟的最大特點就是基於互聯網,而互聯網的特性就是開放共享。數字經濟也為落後地區、低收入人群創造了更多的參與經濟活動、共享發展成果的機會。
——發展數字經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為特徵的智能製造模式,正在引發新一輪製造業變革,數字化、虛擬化、智能化技術將貫穿產品的全生命周期,柔性化、網路化、個性化生產將成為製造模式的新趨勢,全球化、服務化、平台化將成為產業組織的新方式。數字經濟也在引領農業現代化,農業O2O、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農業發展新模式,就是數字經濟在農業領域的實現與應用。在服務業領域,數字經濟的影響與作用已經得到較好體現,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網路教育、遠程醫療、網約車、在線娛樂等已經使人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極大改變。
——數字經濟是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雙創」、「四眾」的最佳試驗場。現階段,數字經濟最能體現信息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以及制度創新的要求。數字經濟的發展孕育了一大批極具發展潛力的互聯網企業,成為激發創新創業的驅動力量。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分享經濟模式本身就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字經濟是構建信息時代國家競爭新優勢的重要先導力量。在信息革命引發的世界經濟版圖重構過程中,數字經濟的發展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信息時代的核心競爭能力將越來越表現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字能力、信息能力、網路能力。實踐表明,中國發展數字經濟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和有利條件,起步很快,勢頭良好,在多數領域開始形成與先行國家同台競爭、同步領跑的局面,未來在更多的領域存在領先發展的巨大潛力。
⑸ 網路空間國際合作戰略發布的內容是什麼
3月1日經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批准,外交部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1日共同發布《網路空間國際合作戰略》(下稱「戰略」)。戰略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主題,以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為目標,就推動網路空間國際交流合作首次全面系統提出中國主張,為破解全球網路空間治理難題貢獻中國方案,是指導中國參與網路空間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戰略性文件。
戰略強調,中國在推動建設網路強國戰略部署的同時,將秉持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理念,致力於與國際社會攜起手來,加強溝通交流,深化互利合作,構建合作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建設一個安全、穩定、繁榮的網路空間作出更大貢獻。
⑹ 何為五大發展理念
創新
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壯大若乾重點經濟區,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積極提出並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構建產業新體系,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實施《中國製造二〇二五》,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構建發展新體制,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製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稅收制度,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
協調
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增強發展協調性,必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增強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倡導科學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堅持發展和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綠色
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發揮主體功能區作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基礎制度的作用。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製度,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
開放
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必須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推進雙向開放,支持沿海地區全面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培育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基地和經濟區,提高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水平。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台灣地區合作發展,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以互利共贏方式深化兩岸經濟合作,讓更多台灣普通民眾、青少年和中小企業受益。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積極參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談判,主動參與二〇三〇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共享
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分類扶持貧困家庭,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提高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促進就業創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縮小收入差距,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學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完善市場評價要素貢獻並按貢獻分配的機制。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理順葯品價格,實行醫療、醫保、醫葯聯動,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實施食品安全戰略。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⑺ 實施網路強國戰略集體學習時強調了啥
五中全會提出,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壯大若乾重點經濟區,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⑻ 如何加快發展"互聯網+農業+供銷
一、充分肯定「互聯網+」現代農業取得的可喜成果
互聯網全功能接入我國二十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作出「四化同步」發展的戰略部署以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之後,互聯網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緊密相連,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給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帶來了深刻變革,「互聯網+」現代農業取得了令人振奮的可喜成果。
農業生產上,農民越來越根據政策、技術、市場價格等信息安排生產,過去對信息的理解是情報,這是狹義的理解,現在信息既是資源也是渠道,更是平台。所以,農業的信息化要把跟農業、農村、農民相關的一些信息,首先要變成數據,變成在線化,變成可加工的數據。這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必須要補上的一課。
農業經營上,最為突出的就是農業電子商務迅猛發展,正在形成跨區域電商平台與本地電商平台共同發展、東中西部競相迸發、農產品進城與工業品下鄉雙向互動的發展格局,為農業農村的市場信息化增添了無限的潛力和巨大的動力。農村電子商務也創造了新的農產品流通方式,塑造了農業產業的新形態。農業生產將來會轉向個性化的定製生產,而且農業的個性化定製,比工業的個性化定製可能來得更廣泛,這也是互聯網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農業管理上,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初步建立。過去搞傳統行業「差不多就行」,現在要搞定製農業就要精準化、標准化,可復制、可持續。
農業服務上,農業部門戶網站已經成為最具影響力的網站之一,12316全國農業服務熱線年咨詢量達2000多萬人次,已經成為農民與專家的「直通線」、農民與市場的「中繼線」、農民與政府的「連心線」。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培訓體驗等信息服務已經進村落戶。
二、准確把握「互聯網+」現代農業的歷史機遇
面對「十三五」和「互聯網+」現代農業,我們面臨著很多挑戰,更有很多機遇。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網路強國戰略,發展共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今年以來,國務院陸續出台一系列重大部署,重大舉措,都把農業擺在重要位置,為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要重點從以下幾個層面來認識和把握。
第一,要准確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性目標任務。「互聯網+」、互聯網等都是手段,都是為兩個百年目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的,不要把手段和目標本末倒置。要瞄準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努力實現這個根本目標。這樣才能把「互聯網+」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也建立在正確的軌道上。
第二,要正確處理「互聯網+」和「+互聯網」的關系。「互聯網+」是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這是新的產業和新的業態。但是「+互聯網」是每個行業,特別是傳統行業邁出的第一步。就像你沒有+微信,你怎麼知道朋友圈。只有你加了互聯網以後,才有可能「阿里巴巴,芝麻開門」。所以,傳統農業特別是從業人員,要盡可能地「+互聯網」,把你的生產、生活、經營方式加上互聯網這種手段。
第三,要立足於解決現代農業發展的現實問題。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很多,第一個是信息不對稱。
現在有的地方發展農村信息,發展的很好,實際上是減少中間環節,產銷對接。這是傳統的說法。用互聯網的說法是B2C、C2C、B2B,這就是解決市場信息的對稱問題。第二個是國際化問題。過去中國基本上是自給自足,現在跨境電子商務和自貿區的建設,各種各樣優惠關稅的安排或者零關稅的安排,都迫使我們任何農業產品都要面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所以要樹立全球思維,統籌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要通過「互聯網+」現代農業,帶動農業標准化、促進規模化、提升品牌化。這樣才能走出一條產值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的農業現代化之路。
三、扎實做好「互聯網+」現代農業的重點工作
「互聯網+」農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從企業來說是想實現更大的利益,但是作為政府來說就要協調政府、市場、社會三方面的關系。
首先,要加快發展農業電子商務。這是重要的切入點。通過電子商務這個利益的驅動,來引導廣大社會投入研發農村電子商務的創新,統籌推進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休閑觀光農業電子商務的協同發展。很多電子商務企業開展農村電子商務,首先都是從工業品開始的,因為工業品容易標准化,風險比較小。但是中國社會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最具魅力、挑戰和潛力的是鮮活農產品,同時,優質農產品特別是地域特色和文化相關聯的農產品數量是有限的。所以,互聯網時代要確定農產品特有的價值取向,不能跟工業產品一樣搞秒殺。農產品電商要參照荷蘭花卉市場,探索建立拍賣機制。
第二,要深入推進農業物聯網示範應用。這是「互聯網+
⑼ 為共享發展成果黨和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
法律分析: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分類扶持貧困家庭,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提高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 第一條 要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制定實施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戰略、宏觀規劃和重大政策,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路強國。發展分享經濟,建立網路化協同創新體系。
⑽ 十八大以來我國互聯網發展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十八大以來我國互聯網發展取得九大成就:
1、著力加強互聯網發展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完善了網路強國推進體制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適應發展形勢和面臨趨勢,及時加強了我國互聯網發展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成立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確立了建設網路強國的重大戰略目標,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加快實施和推進網路強國建設,五年來網路空間國際競爭力持續不斷提高。
2、大力推動互聯網和經濟發展領域深度融合,促進了經濟發展新動能培育。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根據國際國內發展形勢,及時做出了經濟新常態重要戰略判斷,制定和實施了「互聯網+」、大數據等發展戰略,積極推進以互聯網應用為主要特徵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讓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五大發展理念深度融入到經濟發展各領域,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應用已經深刻改變經濟發展各領域組織模式、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加速,新服務、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培育和增多,有效適應和引領了經濟新常態。
3、積極深化互聯網在社會發展領域普及應用,促進了信息惠民便民和利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醫療、文化、社保、養老等領域與互聯網加快深度融合,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養老等新業態促進了優質資源流動,促進了城鄉協調和共享發展。電子商務應用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電子商務交易額從2012年的7.89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年底的22.97萬億元,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移動支付模式快速普及應用,加速推進我國邁向無現金社會時代,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和社交通信等移動互聯網應用正在為我國人民創造一種令很多國家嚮往和羨慕的新生活方式,科技改變未來因互聯網應用正在加速實現。
4、多層次完善互聯網發展法制環境,保障了互聯網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下,我國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建設進程明顯加快,先後在網路安全、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網路約車、網路借貸、互聯網廣告、互聯網直播、網路出版、網路交易價格監管、網路支付、網路募捐、移動智能終端軟體預置等領域出台了一大批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及時填補了新業態監管的空白,有效地防範了新業態風險發生,特別是《網路安全法》的出台,極大優化了互聯網發展法制環境,夯實網路強國建設法制保障。
5、持續強化網路空間全面整頓治理,促進了網路空間規范和有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各級網信、工信、公安、文化、工商、新聞出版廣電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在個人信息保護、互聯網新聞、互聯網網站、網路直播、網路賭博、互聯網文化、互聯網金融、電信詐騙、移動應用、互聯網賬號、雲服務等多個領域持續開展各類專項治理行動,劍指網路頑疾,保持高壓態勢,形成持續震懾,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的環境正在逐步形成。
6、大力加強互聯網治理國際交流合作,提高了網路空間治理國際話語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參與互聯網治理國際交流和合作,連續召開了三次世界互聯網大會以及中美、中英、中新等互聯網論壇,尤其是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出了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應該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五點主張,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贊賞,大大提高了我國在全球互聯網治理領域國際地位和話語權。
7、加快構建高速寬頻移動信息基礎設施,夯實了網路經濟發展基礎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實施「寬頻中國」戰略,積極加快網路寬頻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於2013年12和2015年2月發放了4G TD-LTE網路牌照和4G FDD-LTE網路牌照,2017年又發布了促進NB-IoT網路建設相關政策,網路基礎設施加速升級,寬頻普及提速和降費年年持續大力推進,固定家庭寬頻普及率、行動電話普及率、4G用戶數量別從2012年年底的40.1%、82.5部/百人、0戶提高到67%、96.2部/百人、7.7億戶,信息通信領域多項指標躍居世界第一。
8、積極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速了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積極發展「互聯網+」政務,推行「一號、一窗、一網」服務,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推進數據共享,打通信息孤島,創新監管和服務模式,實現了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宏觀調控、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等治國理政能力不斷增強,營商環境顯著改善,雙創活力蓬勃激發,依法治國深入推進,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續降低,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9、普及推廣互聯網全面創新發展思維,激發了大眾創新和萬眾創業活力。「互聯網+」、大數據等國家戰略的實施讓互聯網思維成為了當下中國思維和觀念創新的最強音,網路化、平台化和生態化企業組織模式,眾包、眾創、眾籌、眾扶資源配置模式,移動服務、個性化定製、網路製造、遠程運維等服務模式,已經深刻改變了大眾對資源稟賦、特權資源、區位優勢、階層固化等影響創新創業要素的認識,人人皆想創新創業、人人皆能創新創業正在全面開啟活力中國建設,不僅有效地適應和引領了經濟新常態,更是調動和激活了創新發展的大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