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神經網路weight參數怎麼初始化
不一定,也可設置為[-1,1]之間。事實上,必須要有權值為負數,不然只有激活神經元,沒有抑制的也不行。至於為什麼在[-1,1]之間就足夠了,這是因為歸一化和Sigmoid函數輸出區間限制這兩個原因。一般在編程時,設置一個矩陣為bounds=ones(S,1)*[-1,1]; %權值上下界。
在MATLAB中,可以直接使用net = init(net);來初始化。我們可以通過設定網路參數net.initFcn和net.layer{i}.initFcn這一技巧來初始化一個給定的網路。net.initFcn用來決定整個網路的初始化函數。前饋網路的預設值為initlay,它允許每一層用單獨的初始化函數。設定了net.initFcn ,那麼參數net.layer{i}.initFcn 也要設定用來決定每一層的初始化函數。對前饋網路來說,有兩種不同的初始化方式經常被用到:initwb和initnw。initwb函數根據每一層自己的初始化參數(net.inputWeights{i,j}.initFcn)初始化權重矩陣和偏置。前饋網路的初始化權重通常設為rands,它使權重在-1到1之間隨機取值。這種方式經常用在轉換函數是線性函數時。initnw通常用於轉換函數是曲線函數。它根據Nguyen和Widrow[NgWi90]為層產生初始權重和偏置值,使得每層神經元的活動區域能大致平坦的分布在輸入空間。
㈡ 神經網路的結果保存
訓練完一個模型後,為了以後重復使用,通常我們需要對模型的結果進行保存。如果用Tensorflow去實現神經網路,所要保存的就是神經網路中的各項權重值。建議可以使用Saver類保存和載入模型的結果。
1、使用tf.train.Saver.save()方法保存模型
sess: 用於保存變數操作的會話。
save_path: String類型,用於指定訓練結果的保存路徑。
global_step: 如果提供的話,這個數字會添加到save_path後面,用於構建checkpoint文件。這個參數有助於我們區分不同訓練階段的結果。
2、使用tf.train.Saver.restore方法價值模型
sess: 用於載入變數操作的會話。
save_path: 同保存模型是用到的的save_path參數。
下面通過一個代碼演示這兩個函數的使用方法
假設保存變數的時候是
checkpoint_filepath='models/train.ckpt'
saver.save(session,checkpoint_filepath)
則從文件讀變數取值繼續訓練是
saver.restore(session,checkpoint_filepath)
㈢ 基於遺傳演算法的神經網路都有哪些初始參數要設置,怎麼設置
神經層數,每層的神經元個數,神經元的類型、學習方式。
下面是一個用C#實現封裝的庫,有詳細的解釋和調用方法。
http://franck.fleurey.free.fr/NeuralNetwork/
㈣ matlab 神經網路參數設置問題
net=newff(pr,[25 1],{'logsig' ,'purelin'},'traingdx','learngdm');
'logsig' 與'purelin'中間忘記加逗號了,你加上試試行不~
㈤ 神經網路演算法中,參數的設置或者調整,有什麼方法可以採用
若果對你有幫助,請點贊。
神經網路的結構(例如2輸入3隱節點1輸出)建好後,一般就要求神經網路里的權值和閾值。現在一般求解權值和閾值,都是採用梯度下降之類的搜索演算法(梯度下降法、牛頓法、列文伯格-馬跨特法、狗腿法等等),這些演算法會先初始化一個解,在這個解的基礎上,確定一個搜索方向和一個移動步長(各種法算確定方向和步長的方法不同,也就使各種演算法適用於解決不同的問題),使初始解根據這個方向和步長移動後,能使目標函數的輸出(在神經網路中就是預測誤差)下降。 然後將它更新為新的解,再繼續尋找下一步的移動方向的步長,這樣不斷的迭代下去,目標函數(神經網路中的預測誤差)也不斷下降,最終就能找到一個解,使得目標函數(預測誤差)比較小。
而在尋解過程中,步長太大,就會搜索得不仔細,可能跨過了優秀的解,而步長太小,又會使尋解過程進行得太慢。因此,步長設置適當非常重要。
學習率對原步長(在梯度下降法中就是梯度的長度)作調整,如果學習率lr = 0.1,那麼梯度下降法中每次調整的步長就是0.1*梯度,
而在matlab神經網路工具箱里的lr,代表的是初始學習率。因為matlab工具箱為了在尋解不同階段更智能的選擇合適的步長,使用的是可變學習率,它會根據上一次解的調整對目標函數帶來的效果來對學習率作調整,再根據學習率決定步長。
機制如下:
if newE2/E2 > maxE_inc %若果誤差上升大於閾值
lr = lr * lr_dec; %則降低學習率
else
if newE2 < E2 %若果誤差減少
lr = lr * lr_inc;%則增加學習率
end
詳細的可以看《神經網路之家》nnetinfo里的《[重要]寫自己的BP神經網路(traingd)》一文,裡面是matlab神經網路工具箱梯度下降法的簡化代碼
若果對你有幫助,請點贊。
祝學習愉快
㈥ 卷積神經網路參數解析
(1)現象:
(1-1)一次性將batch數量個樣本feed神經網路,進行前向傳播;然後再進行權重的調整,這樣的一整個過程叫做一個回合(epoch),也即一個batch大小樣本的全過程就是一次迭代。
(1-2)將訓練數據分塊,做成批(batch training)訓練可以將多個訓練數據元的loss function求和,使用梯度下降法,最小化 求和後的loss function ,進而對神經網路的參數進行優化更新
(2)一次迭代:包括前向傳播計算輸出向量、輸出向量與label的loss計算和後向傳播求loss對權重向量 w 導數(梯度下降法計算),並實現權重向量 w 的更新。
(3)優點:
(a)對梯度向量(代價函數對權值向量 w 的導數)的精確估計,保證以最快的速度下降到局部極小值的收斂性;一個batch一次梯度下降;
(b)學習過程的並行運行;
(c)更加接近隨機梯度下降的演算法效果;
(d)Batch Normalization 使用同批次的統計平均和偏差對數據進行正則化,加速訓練,有時可提高正確率 [7]
(4)現實工程問題:存在計算機存儲問題,一次載入的batch大小受到內存的影響;
(5)batch參數選擇:
(5-1)從收斂速度的角度來說,小批量的樣本集合是最優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mini-batch,這時的batch size往往從幾十到幾百不等,但一般不會超過幾千
(5-2)GPU對2的冪次的batch可以發揮更佳的性能,因此設置成16、32、64、128...時往往要比設置為整10、整100的倍數時表現更優
(6)4種加速批梯度下降的方法 [8] :
(6-1)使用動量-使用權重的 速度 而非 位置 來改變權重。
(6-2)針對不同權重參數使用不同學習率。
(6-3)RMSProp-這是Prop 的均方根 ( Mean Square ) 改進形式,Rprop 僅僅使用梯度的符號,RMSProp 是其針對 Mini-batches 的平均化版本
(6-4)利用曲率信息的最優化方法。
(1)定義:運用梯度下降演算法優化loss成本函數時,權重向量的更新規則中,在梯度項前會乘以一個系數,這個系數就叫學習速率η
(2)效果:
(2-1)學習率η越小,每次迭代權值向量變化小,學習速度慢,軌跡在權值空間中較光滑,收斂慢;
(2-2)學習率η越大,每次迭代權值向量變化大,學習速度快,但是有可能使變化處於震盪中,無法收斂;
(3)處理方法:
(3-1)既要加快學習速度又要保持穩定的方法修改delta法則,即添加動量項。
(4)選擇經驗:
(4-1)基於經驗的手動調整。 通過嘗試不同的固定學習率,如0.1, 0.01, 0.001等,觀察迭代次數和loss的變化關系,找到loss下降最快關系對應的學習率。
(4-2)基於策略的調整。
(4-2-1)fixed 、exponential、polynomial
(4-2-2)自適應動態調整。adadelta、adagrad、ftrl、momentum、rmsprop、sgd
(5)學習率η的調整:學習速率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自適應調整(一般是衰減)
(5-1)非自適應學習速率可能不是最佳的。
(5-2)動量是一種自適應學習速率方法的參數,允許沿淺方向使用較高的速度,同時沿陡峭方向降低速度前進
(5-3)降低學習速率是必要的,因為在訓練過程中,較高學習速率很可能陷入局部最小值。
參考文獻:
[1] Simon Haykin. 神經網路與機器學習[M].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1.
[2] 訓練神經網路時如何確定batch的大小?
[3] 學習筆記:Batch Size 對深度神經網路預言能力的影響
[4] 機器學習演算法中如何選取超參數:學習速率、正則項系數、minibatch size. http://blog.csdn.net/u012162613/article/details/44265967
[5] 深度學習如何設置學習率 . http://blog.csdn.net/mao_feng/article/details/52902666
[6] 調整學習速率以優化神經網路訓練. https://zhuanlan.hu.com/p/28893986
[7] 機器學習中用來防止過擬合的方法有哪些?
[8] Neural Networks for Machine Learning by Geoffrey Hinton .
[9] 如何確定卷積神經網路的卷積核大小、卷積層數、每層map個數
[10] 卷積神經網路的卷積核大小、卷積層數、每層map個數都是如何確定下來的呢?
㈦ MATLAB神經網路中,多次訓練後NET怎麼保存
它不過是個結構體,你在當前變數那個框框里找到它->右擊->保存為.mat,下次用的時候點load再載入回來就成了(以上操作亦可用 save load 命令在代碼里實現),不行的話直保存net的參數,下回用的時候在拿出來賦給新建的net。
㈧ 神經網路超參數選擇
深度學習模型通常由隨機梯度下降演算法進行訓練。隨機梯度下降演算法有許多變形:例如 Adam、RMSProp、Adagrad 等等。這些演算法都需要你設置學習率。學習率決定了在一個小批量(mini-batch)中權重在梯度方向要移動多遠。
如果學習率很低,訓練會變得更加可靠,但是優化會耗費較長的時間,因為朝向損失函數最小值的每個步長很小。
如果學習率很高,訓練可能根本不會收斂,損失函數一直處於波動中,甚至會發散。權重的改變數可能非常大,使得優化越過最小值,使得損失函數變得更糟。
訓練應當從相對較大的學習率開始。這是因為在開始時,初始的隨機權重遠離最優值。在訓練過程中,學習率應當下降,以允許細粒度的權重更新。
參考: https://www.jiqixin.com/articles/2017-11-17-2
批次大小是每一次訓練神經網路送入模型的樣本數。在 合理的范圍之內 ,越大的 batch size 使下降方向越准確,震盪越小,通常取值為[16,32,64,128]。
Batch_Size=全部數據集 缺點:
1) 隨著數據集的海量增長和內存限制,一次性載入所有的數據進來變得越來越不可行。
2) 以 Rprop 的方式迭代,會由於各個 Batch 之間的采樣差異性,各次梯度修正值相互抵消,無法修正。
Batch_Size = 1 缺點:
使用在線學習,每次修正方向以各自樣本的梯度方向修正,橫沖直撞各自為政,難以達到收斂。
在合理范圍內,增大 Batch_Size 有何好處?
1) 內存利用率提高了,大矩陣乘法的並行化效率提高。
2) 跑完一次 epoch(全數據集)所需的迭代次數減少,對於相同數據量的處理速度進一步加快。
3) 在一定范圍內,一般來說 Batch_Size 越大,其確定的下降方向越准,引起訓練震盪越小。
盲目增大 Batch_Size 有何壞處?
1) 內存利用率提高了,但是內存容量可能撐不住了。
2) 跑完一次 epoch(全數據集)所需的迭代次數減少,要想達到相同的精度,其所花費的時間大大增加了,從而對參數的修正也就顯得更加緩慢。
3) Batch_Size 增大到一定程度,其確定的下降方向已經基本不再變化。
參考: https://blog.csdn.net/juronghui/article/details/78612653
迭代次數是指整個訓練集輸入到神經網路進行訓練的次數,當測試錯誤率和訓練錯誤率相差較小,且測試准確率趨於穩定時(達到最優),可認為當前迭代次數合適;當測試錯誤率先變小後變大時則說明迭代次數過大了,需要減小迭代次數,否則容易出現過擬合。
用激活函數給神經網路加入一些非線性因素,使得網路可以更好地解決較為復雜的問題。參考: https://blog.csdn.net/tyhj_sf/article/details/79932893
它能夠把輸入的連續實值變換為0和1之間的輸出。
缺點:
1) 在深度神經網路中梯度反向傳遞時導致梯度爆炸和梯度消失,其中梯度爆炸發生的概率非常小,而梯度消失發生的概率比較大。
2) Sigmoid 的 output 不是0均值,使得收斂緩慢。batch的輸入能緩解這個問題。
它解決了Sigmoid函數的不是zero-centered輸出問題,然而梯度消失的問題和冪運算的問題仍然存在。
tanh函數具有中心對稱性,適合於有對稱性的二分類
雖然簡單,但卻是近幾年的重要成果,有以下幾大優點:
1) 解決了梯度消散問題 (在正區間)
2)計算速度非常快,只需要判斷輸入是否大於0
3)收斂速度遠快於sigmoid和tanh
ReLU也有幾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1)ReLU的輸出不是zero-centered
2)Dead ReLU Problem,指的是某些神經元可能永遠不會被激活,導致相應的參數永遠不能被更新。有兩個主要原因可能導致這種情況產生: (1) 非常不幸的參數初始化,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2) learning rate太高導致在訓練過程中參數更新太大,不幸使網路進入這種狀態。解決方法是可以採用Xavier初始化方法,以及避免將learning rate設置太大或使用adagrad等自動調節learning rate的演算法。
為了解決Dead ReLU Problem,提出了將ReLU的前半段設為 αx 而非 0 ,如 PReLU 。
1)深度學習往往需要大量時間來處理大量數據,模型的收斂速度是尤為重要的。所以,總體上來講,訓練深度學習網路盡量使用zero-centered數據 (可以經過數據預處理實現) 和zero-centered輸出。所以要盡量選擇輸出具有zero-centered特點的激活函數以加快模型的收斂速度。
2)如果使用 ReLU,那麼一定要小心設置 learning rate,而且要注意不要讓網路出現很多 「dead」 神經元,如果這個問題不好解決,那麼可以試試 Leaky ReLU、PReLU 或者 Maxout.
3)最好不要用 sigmoid,你可以試試 tanh,不過可以預期它的效果會比不上 ReLU 和 Maxout.
公式: https://www.cnblogs.com/xiaobingqianrui/p/10756046.html
優化器比較: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0170902/article/details/80092628
㈨ 深度神經網路dnn怎麼調節參數
深度神經網路(DNN)目前是許多現代AI應用的基礎。
自從DNN在語音識別和圖像識別任務中展現出突破性的成果,使用DNN的應用數量呈爆炸式增加。這些DNN方法被大量應用在無人駕駛汽車,癌症檢測,游戲AI等方面。
在許多領域中,DNN目前的准確性已經超過人類。與早期的專家手動提取特徵或制定規則不同,DNN的優越性能來自於在大量數據上使用統計學習方法,從原始數據中提取高級特徵的能力,從而對輸入空間進行有效的表示。
然而,DNN超高的准確性是以超高的計算復雜度為代價的。
通常意義下的計算引擎,尤其是GPU,是DNN的基礎。因此,能夠在不犧牲准確性和增加硬體成本的前提下,提高深度神經網路的能量效率和吞吐量的方法,對於DNN在AI系統中更廣泛的應用是至關重要的。研究人員目前已經更多的將關注點放在針對DNN計算開發專用的加速方法。
鑒於篇幅,本文主要針對論文中的如下幾部分詳細介紹:
DNN的背景,歷史和應用
DNN的組成部分,以及常見的DNN模型
簡介如何使用硬體加速DNN運算
DNN的背景
人工智慧與深度神經網路
深度神經網路,也被稱為深度學習,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分支,根據麥卡錫(人工智慧之父)的定義,人工智慧是創造像人一樣的智能機械的科學工程。深度學習與人工智慧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深度神經網路與人工智慧的關系
人工智慧領域內,一個大的子領域是機器學習,由Arthur Samuel在1959年定義為:讓計算機擁有不需要明確編程即可學習的能力。
這意味著創建一個程序,這個程序可以被訓練去學習如何去做一些智能的行為,然後這個程序就可以自己完成任務。而傳統的人工啟發式方法,需要對每個新問題重新設計程序。
高效的機器學習演算法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一個機器學習演算法,只需通過訓練,就可以解決某一領域中每一個新問題,而不是對每個新問題特定地進行編程。
在機器學習領域,有一個部分被稱作brain-inspired computation。因為人類大腦是目前學習和解決問題最好的「機器」,很自然的,人們會從中尋找機器學習的方法。
盡管科學家們仍在探索大腦工作的細節,但是有一點被公認的是:神經元是大腦的主要計算單元。
人類大腦平均有860億個神經元。神經元相互連接,通過樹突接受其他神經元的信號,對這些信號進行計算之後,通過軸突將信號傳遞給下一個神經元。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分支出來並連接到許多其他神經元的樹突上,軸突分支和樹突之間的連接被稱為突觸。據估計,人類大腦平均有1014-1015個突觸。
突觸的一個關鍵特性是它可以縮放通過它的信號大小。這個比例因子可以被稱為權重(weight),普遍認為,大腦學習的方式是通過改變突觸的權重實現的。因此,不同的權重導致對輸入產生不同的響應。注意,學習過程是學習刺激導致的權重調整,而大腦組織(可以被認為是程序)並不改變。
大腦的這個特徵對機器學習演算法有很好的啟示。
神經網路與深度神經網路
神經元的計算是輸入值的加權和這個概念啟發了神經網路的研究。這些加權和對應於突觸的縮放值以及神經元所接收的值的組合。此外,神經元並不僅僅是輸入信號的加權和,如果是這樣的話,級聯的神經元的計算將是一種簡單的線性代數運算。
相反的是,神經元組合輸入的操作似乎是一種非線性函數,只有輸入達到某個閾值的時候,神經元才會生成輸出。因此,通過類比,我們可以知道神經網路在輸入值的加權和的基礎上應用了非線性函數。
圖2(a)展示了計算神經網路的示意圖,圖的最左邊是接受數值的「輸入層」。這些值被傳播到中間層神經元,通常也叫做網路的「隱藏層」。通過一個或更多隱藏層的加權和最終被傳播到「輸出層」,將神經網路的最終結果輸出給用戶。
圖2:神經網路示意圖
在神經網路領域,一個子領域被稱為深度學習。最初的神經網路通常只有幾層的網路。而深度網路通常有更多的層數,今天的網路一般在五層以上,甚至達到一千多層。
目前在視覺應用中使用深度神經網路的解釋是:將圖像所有像素輸入到網路的第一層之後,該層的加權和可以被解釋為表示圖像不同的低階特徵。隨著層數的加深,這些特徵被組合,從而代表更高階的圖像特徵。
例如,線可以被組合成形狀,再進一步,可以被組合成一系列形狀的集合。最後,再訓練好這些信息之後,針對各個圖像類別,網路給出由這些高階特徵組成各個對象的概率,即分類結果。
推理(Inference)與訓練(Training)
既然DNN是機器學習演算法中的一員,那麼它的基本編程思想仍然是學習。DNN的學習即確定網路的權重值。通常,學習過程被稱為訓練網路(training)。一旦訓練完成,程序可以使用由訓練確定的權值進行計算,這個使用網路完成任務的操作被被稱為推斷(inference)。
接下來,如圖3所示,我們用圖像分類作為例子來展示如何訓練一個深度神經網路。當我們使用一個DNN的時候,我們輸入一幅圖片,DNN輸出一個得分向量,每一個分數對應一個物體分類;得到最高分數的分類意味著這幅圖片最有可能屬於這個分類。
訓練DNN的首要目標就是確定如何設置權重,使得正確分類的得分最高(圖片所對應的正確分類在訓練數據集中標出),而使其他不正確分類的得分盡可能低。理想的正確分類得分與目前的權重所計算出的得分之間的差距被稱為損失函數(loss)。
因此訓練DNN的目標即找到一組權重,使得對一個較大規模數據集的loss最小。
圖3:圖像分類
權重(weight)的優化過程類似爬山的過程,這種方法被稱為梯度下降(gradient decent)。損失函數對每個權值的梯度,即損失函數對每個權值求偏導數,被用來更新權值(例:第t到t+1次迭代:,其中α被稱為學習率(Learning rate)。梯度值表明權值應該如何變化以減小loss。這個減小loss值的過程是重復迭代進行的。
梯度可以通過反向傳播(Back-Propagation)過程很高效地進行計算,loss的影響反向通過網路來計算loss是如何被每個權重影響的。
訓練權重有很多種方法。前面提到的是最常見的方法,被稱為監督學習,其中所有的訓練樣本是有標簽的。
無監督學習是另一種方法,其中所有訓練樣本都沒有標簽,最終目標是在數據中查找結構或聚類。半監督學習結合了兩種方法,只有訓練數據的一小部分被標記(例如,使用未標記的數據來定義集群邊界,並使用少量的標記數據來標記集群)。
最後,強化學習可以用來訓練一個DNN作為一個策略網路,對策略網路給出一個輸入,它可以做出一個決定,使得下一步的行動得到相應的獎勵;訓練這個網路的過程是使網路能夠做出使獎勵(即獎勵函數)最大化的決策,並且訓練過程必須平衡嘗試新行為(Exploration)和使用已知能給予高回報的行為(Exploitation)兩種方法。
用於確定權重的另一種常用方法是fine-tune,使用預先訓練好的模型的權重用作初始化,然後針對新的數據集(例如,傳遞學習)或新的約束(例如,降低的精度)調整權重。與從隨機初始化開始相比,能夠更快的訓練,並且有時會有更好的准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