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會受到網路攻擊
調查表明,被調查單位發生網路安全事件比例為58%。其中,發生1次的占總數的22%,2次的佔13%,3次以上的佔23%。發生網路安全事件中,計算機病毒、蠕蟲和木馬程序造成的安全事件占發生安全事件單位總數的79%,拒絕服務、埠掃描和篡改網頁等網路攻擊事件佔43%,大規模垃圾郵件傳播造成的安全事件佔36%。54%的被調查單位網路安全事件造成的損失比較輕微,損失嚴重和非常嚴重的占發生安全事件單位總數的10%。 造成網路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實和安全防範意識薄弱,其中因未修補、防範軟體漏洞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件占總數的66%。同時,調查表明信息網路使用單位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落實安全管理措施和採用安全專用技術產品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和加強,但是用戶安全觀念薄弱、安全管理人員缺乏培訓,以及缺乏有效的安全信息通報渠道、安全服務行業發展不能滿足社會需要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Ⅱ 有哪些影響互聯網界的重大安全事件
1、2007年1月的熊貓燒香網路安全事件,算是給所有人都敲響了警鍾。
互聯網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駭客李俊,發布熊貓燒香病毒,可感染系統的*.exe、*.com、*.pif、*.src、*.html、*.asp後綴的文件,導致出現藍屏、頻繁重啟和硬碟文件損壞等問題,一度讓人聞風喪膽,給很多門戶網站、數據系統帶來的損害是無法估算的。
時至今日,網路安全手段不斷升級,網路攻擊也比十幾年前更加防不勝防,但熊貓燒香是國民第一次大規模地對網路病毒的真切感受,其起到的網路安全發展的推動和對網路完全的警示作用是里程碑式的。
2、2014年出現的數十億賬號信息泄露網路安全事件。這算得上歷史上最讓人恐慌的安全事件了。
根據網路搜索顯示的結果,當年大品牌的泄露事件包含家得寶、摩根大通銀行、支付寶、蘋果、攜程、小米、索尼、微軟甚至韓國三大信用卡廠商以及12306都赫然在列。除了這些大型事件,很多小型的泄露事件都在不斷發生,有的甚至無從調查。賬號安全關繫到每個人的財產安全,絕對不容忽視。
3、2020年的富士康大型勒索病毒網路安全事件。
勒索病毒早在19年下半年就已經出現,主要以攻擊個人、企業、高校界的主機為主,通過對用戶的文件加密,勒索受害者支付一定的價值才能解密,甚至破壞文件數據,其惡劣程度也是導致一眾受攻擊的企業損失慘重。
可以看一組數據,20年11月墨西哥的富士康遭受「DoppelPaymer」勒索軟體的攻擊,導致1200台伺服器被加密, 被竊取100GB未加密文件,刪除了20-30TB的數據備份,並要求支付大額比特幣作為贖金。
面對網路安全攻擊並不是無從下手,雖然每次大型攻擊的出現都會造成嚴重的損失,但把問題想到前邊,做好安全部署,一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患於未然。進入2021年,更多企業應該圍繞等級保護的要求,從主機安全、DDos防護、Web應用防火牆、雲防火牆以及數據安全審計幾個層面去未雨綢繆。
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不知道應該如何在網路安全上做到面面俱到,甚至於選品、采購各個環節都處於無從下手的階段,比較方便的一個方式就是通過代理采購網路安全。選擇代理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去考慮,價格折扣、售後服務、技術能力、專業程度、方案能力。
Ⅲ 網路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規定發生重要數據或者多少人以上個人信息泄露
《網路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規定發生重要數據或者十萬人以上個人信息泄露、毀損、丟失等數據安全事件時,數據處理者還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在發生安全事件的八小時內向設區的市級網信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事件基本信息,包括涉及的數據數量、類型、可能的影響、已經或擬採取的處置措施等;
(二)在事件處置完畢後五個工作日內向設區的市級網信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包括事件原因、危害後果、責任處理、改進措施等情況的調查評估報告。
《網路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第十一條 數據處理者應當建立數據安全應急處置機制,發生數據安全事件時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採取措施防止危害擴大,消除安全隱患。安全事件對個人、組織造成危害的,數據處理者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將安全事件和風險情況、危害後果、已經採取的補救措施等以電
話、簡訊、即時通信工具、電子郵件等方式通知利害關系人,無法通知的可採取公告方式告知,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不通知的從其規定。安全事件涉嫌犯罪的,數據處理者應當按規定向公安機關報案。
發生重要數據或者十萬人以上個人信息泄露、毀損、丟失等數據安全事件時,數據處理者還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在發生安全事件的八小時內向設區的市級網信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事件基本信息,包括涉及的數據數量、類型、可能的影響、已經或擬採取的處置措施等;
(二)在事件處置完畢後五個工作日內向設區的市級網信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包括事件原因、危害後果、責任處理、改進措施等情況的調查評估報告。
Ⅳ 信息安全事件頻發的原因是什麼
漏洞不屬於安全攻擊手段
Ⅳ 網路空間面臨的風險有
網路空間關鍵基礎設施和關鍵基礎資源受制於人。由於國際互聯網發源於美國,美國利用先發優勢掌控了國際互聯網關鍵基礎設施和關鍵基礎資源,形成了對全球各國互聯網發展的把控和威懾。以發揮互聯網運行總控作用的根域名伺服器為例,它猶如互聯網運行「心臟」,美國政府掌控了全球13台根域名伺服器中的10台,美國只要簡單配置一下根域名伺服器,就可以讓某個國家在網路空間中消失。另外,IP地址資源猶如地址門牌號,是發展互聯網業務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美國政府長期利用ICANN機構操控著國際互聯網地址分配,自己占據了大量優質地址資源,造成了全球網路地址資源分配嚴重不均,對包括我國在內的互聯網業務快速崛起國家形成了有效的資源遏制。盡管ICANN管轄權已經移交,但美國政府仍然能通過多種手段形成對ICANN機構業務管理的影響。
Ⅵ 網路安全事件為什麼頻繁發生
最近一段時間,網路安全事件接連「爆發」,現在進入21世紀第18個年頭,沒有誰可以輕易離開網路,盡管它以一種悄無聲息的狀態存在,卻有著不可忽視的分量。但如今的的網路世界,危機四伏、暗流涌動,存在著很多危險,勒索病毒、網路詐騙肆意盛行,威脅著網路的健康發展。
互聯網時代的海量信息,使得信息良莠不齊,而我們自己又沒有很好的識別能力,因此不要隨便打開一些不知名的網站,安裝一些未知來源的軟體。除了企業為公眾設計和研發的相關防護措施以外,公眾自身也需要加強網路安全防範意識,避免出現一些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用戶首先要確保網路使用環境的安全性,盡量避免隨意連接公共場合的WIFI,謹防落入不法分子架設的採集個人信息的假WIFI中,是自己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受到威脅。要及時更新手機木馬查殺等系統,不要使用一些萬年都不變的個人密碼。除了黑科技為網路安全加持以外,維護網路安全也離不開人才的培育。會玩電腦的都去做黑客了,那我們就要培養一些維護網路安全的高技術人才,才能對抗黑客的惡意攻擊。現在得時代是我們的時代,我們應該承擔起維護網路安全的重任,為維護網路環境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Ⅶ 大學生如何維護網路安全
大學生如何維護網路安全
大學生如何維護網路安全?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路安全問題日趨突出。其實網路對學生也是有好處的,但是要正確的使用網路,下面我為大家分享大學生如何維護網路安全的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1、病毒陷阱。
病毒陷阱是網上最常見的一種陷阱。電腦病毒是一種經過惡意設計,能隱蔽運行和自我復制、具有破壞力和不良表現欲的計算機軟體,它們在用戶不注意的時候侵入計算機系統,破壞用戶文件,竊取用戶隱私,強迫用戶瀏覽不良站點。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使得病毒的製造和傳播空前活躍,帶有黑客性質的病毒和嵌入網頁的惡意代碼大量涌現。由於個人計算機系統的天生脆弱性與互聯網的開放性,我們將不得不與病毒長久共存。
應對措施:對付病毒陷阱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選擇一個合適的在線殺毒軟體,並隨時升級它的防毒代碼,對可能帶有惡意代碼的不良網站保持警惕,在沒有通過病毒檢測前不要輕易打開來路不明的文件。
2、色情陷阱。
色情陷阱是互聯網的一大毒害。因為各個國家法律不同,所以色情陷阱是長期存在的。目前出現了一種依託色情 網站的惡意撥號軟體,用戶在瀏覽該網頁時會受到誘惑而下載運行它,此時,配有"貓"的電腦會自動撥打國際長途,給用戶造成巨額話費。
應對措施:對付這類陷阱的最根本方法就是不去瀏覽色情網頁,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如聽聽音樂、打打球等,使自己的興趣逐漸轉移到健康的活動上去。
3、感情陷阱。
感情陷阱是上過網的青年男女的困惑。不少人熱衷於去聊天室找異性聊天。 沉迷於精神戀愛之中,這不僅耗時勞神,而且還有一定的風險性。有人想把網上戀情向現實生活中擴展,則大多不能如意。有心理變態者專門扮作異性去談情說愛,還有人通過網路搞愛情騙局,險象環生。
應對措施:對付這種陷阱,關鍵是要有定力,端正自己的上網觀,不做有悖於道德和為人准則的事情。
一、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薄弱
《第25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雖然網路安全事件頻繁發生且造成了較大損失,但網民的安全意識依然較低。仍有4、4%的網民個人計算機未安裝任何安全軟體,近50%的網民不重視網上的`安全公告。筆者對所在學校和其他5所廣州高校的大學生進行了隨機抽樣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872份),調查顯示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比較薄弱。
在調查中,100%的學生都有QQ號,86、54%的學生在網上發布了自己的真實材料,38、7%的學生喜歡用自己的生日、電話號碼、學號等來設置QQ密碼,26%的學生未給自己的電腦設置開機密碼,72%的學生認為自己不會有意識地注意網路安全方面的信息。在回答「您認為避免黑客攻擊應該採取哪些手段」時,大多數同學選擇法律約束、網路 警察管理、使用網路安全產品等,選擇提高用戶安全意識的學生僅佔44、7%。在大學生的觀念當中,網上有黑客、病毒、木馬,但網路犯罪離自己很遙遠,網路安全和自己關系不太大,不妨礙自己在網路上瀟灑地遊走。
二、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薄弱的主要原因
造成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薄弱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整個網路環境的問題、學校教育的空缺,也有大學生自身網路素質的問題。
(一) 網路不安全因素比較隱蔽
網路不安全因素的隱蔽性欺騙了大學生。大學生普遍認為,網路安全就是指網路信息安全,他們沒有感受到自己的網路信息有什麼不安全。在調查對象中,只有1、4%的學生有過QQ號、MSN號、網銀賬號被盜的經歷,90、2%的學生認為沒有人企圖對他們實施數據盜竊。所以,他們想當然地認為網路安全問題不是普通大學生要注意的事情,網路犯罪分子只對高度機密且有價值的數據、銀行賬戶等敏感信息感興趣,對普通大學生沒有興趣,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9年中國網民網路信息安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52%的網民曾遭遇過網路安全事件。網路信息安全對眾多網民來說不再只是停留在新聞報道或他人的言談中,而是需要實際應對和處置的問題。」
美國學者馬克·波斯特曾經說過:「隨著電腦資料庫的降臨,一種新的話語、實踐便在社會場中運作,你可以把社會當做一個超級全景監獄。」在他看來,資料庫構建了一個超級全景監獄,在這里「把我們的私人行為轉化成公開布告,把我們的個人言行轉化成一種集體語言」。這一觀點並非危言聳聽,現代網路技術可以把人的每一個網路行為都記錄下來,尤其是隨著雲計算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網路服務需要把數據上傳到伺服器。如果需要,通過這些記錄可輕易獲知個人信息。
事實上,網路安全不僅是指網路信息安全,還包括網路設備安全和網路軟體安全。由於技術原因,目前的電腦操作系統都存在安全漏洞,入侵者可以利用各種工具藉助系統漏洞入侵他人電腦,或盜取他人的信息,或借用他人電腦對網路實施惡意攻擊。所以,網路安全出了問題不只是個人隱私泄露,也不只是頻繁地重裝系統的麻煩,而是可能導致經濟損失,甚至還可能使自己成為罪犯的替罪羊,陷入到法律糾紛當中。
(二)學校網路安全教育的缺位
大學生網路安全知識匱乏、網路法律和道德意識淡薄的現狀與學校在網路安全教育方面的缺位有著一定的關系。
1、大學生網路安全知識匱乏。大學生普遍知道諸如防火牆、病毒、木馬等網路安全方面的常用術語,有74%的學生知道要給電腦安裝防火牆,要定期升級病毒查殺工具。然而,83、6%的學生認為只要有防火牆、防病毒軟體等網路安全工具就可以保證他們的安全,卻不清楚不良的上網習慣、網路安全工具的不正確使用、系統本身的漏洞等都是危害網路安全的因素。
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在於大學生的網路安全知識一般都是來自於周圍的同齡人或互聯網,很少是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的。目前,高校一般都開設了公共計算機課程,但是該課程對於網路安全的教育嚴重滯後,不能適時地為學生傳授網路安全知識。
網路安全知識的匱乏,使得大學生行走在網路危險的邊緣而不自知。隨著網路詐騙等犯罪現象的出現和攀升,有些大學生開始意識到網路安全問題的存在,然而由於自身相關知識的匱乏,以及網路使用的技能不強,使得他們盡管很關注自己的網路安全,但是對網路上層出不窮的竊取和破壞行為常常發現不了,即使發現了也束手無策。
2、大學生網路法律知識空白,網路道德觀念模糊。目前,高校一般沒有開設專門的網路安全法制教育課程,大學生對於網路安全的法律法規不太清楚,網路道德觀念也比較模糊。在參與網路活動中,多數大學生既不顧他人的安全,也不注意自己的安全,一不小心就觸犯了道德和法律。前些年的「銅須事件」「虐貓事件」等就是通過「人肉搜索」找到當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姓名、家庭地址、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輿論壓力和心理壓力,甚至對其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喜歡「人肉搜索」的人只講自己的快意,卻意識不到這些行為已經構成了對他人隱私的侵害。
(三)大學生對網路的強依賴性削弱了其網路安全意識
每個大學生都懷揣著一個夢想進入大學,然而當大學生活撲面而來時,他們的夢想卻「流離失所」,緊張甚至枯燥的生活讓他們感到彷徨。與此相反,網路世界的豐富、自由、多彩、輕松深深地吸引著他們:這里方便、快捷、廉價、豐富的娛樂方式成了很多大學生的首選;這里充斥著大量的色情、暴力、迷信等有害信息,對大學生具有極大的誘惑力;這里沒有師長的約束,沒有復雜的人際關系。於是,他們對網路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他們在放任自己時,安全意識也逐漸被削弱。
三、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培養的對策
網路是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他們了解世界、與外界聯系的重要媒介。高校應該加強大學生的網路使用技能和網路安全意識教育的力度,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網路使用技能,幫助大學生提高網路安全意識。
(一)充分利用課堂加強大學生的網路安全知識和網路安全法制教育
1、在高校公共計算機課程中增加網路安全知識的內容。目前,高校計算機普及課程的內容主要是計算機常用軟體的使用,而關於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內容比較少。應在該課程中增加兩方面的知識:一是計算機系統管理知識,應該適當增加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安裝、設置等知識,增加學生對計算機工作原理的了解,使之了解系統管理用戶、文件和其他硬體資源的安全機制。這可以提高學生在網路世界的自學能力和抵禦網路侵害的能力。二是網路安全知識,介紹網路安全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系統安全策略,如加密解密演算法、防火牆的工作原理與作用、系統漏洞及修補方法、硬碟保護卡的工作原理與使用方法。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增加正確使用網路、病毒的處理等知識,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網路,培養學生良好的上網習慣,使之正確、安全地利用網路資源。
2、加強對大學生的網路安全法制教育。目前,很多高校沒有開設專門的網路安全法制教育課程,只是在公共必修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涉及健康、安全上網的內容,但是幾乎沒有涉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容易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相關法律的空白。因此,高校在加強大學生的傳統道德教育的同時,絕不能忽視網路安全法制教育,應當把網路安全法制教育納入德育教育的范疇。比如,在課程中增加《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辦法》《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等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規,通過系統的法律知識教育,不斷強化學生的網路安全法制意識,提高學生的網上自我約束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二)積極拓展課外空間,開展形式多樣的網路安全教育活動
1、開設網路安全知識專題講座。開設網路安全知識專題講座是對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效補充,也是有效地引導大學生關注網路安全問題的有效途徑。可以就課堂教學中不能深入講解的問題或薄弱環節舉辦講座,如網路行為規范、個人計算機安全策略、計算機病毒的新動向、病毒查殺軟體的使用等。通過網路安全知識專題講座可以培養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引導大學生關注網路安全問題。
2、定期開展網路安全培訓。學校應該定期對師生進行網路安全培訓,讓全體師生一起了解網路風險,形成安全責任意識及行為習慣。在對學生的培訓中應指導學生掌握並遵守學校網路使用條款,了解網路中存在的風險,知道如何進行自我保護、如何尋求幫助等方面的基本常識。培訓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有關數據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法規對自身的權利既是限定也是保護。
3、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舉辦網路安全知識大賽、網路安全知識調查、網路安全主題漫畫比賽等,這既可以豐富大學生的業餘生活,又可以在校園中宣傳網路安全知識,強化學生的網路安全意識。
(三)成立校級的信息安全管理機構
高校應該成立專門的信息安全管理機構,負責校園網的日常安全與管理工作,及時了解本校學生的網路使用情況;定期發布最新的網路安全信息,讓大學生及時了解網路不安全因素的動態。在信息安全管理機構的指導下,使學生養成「網路安全,人人有責」的意識。
Ⅷ 網路安全事件為什麼頻繁發生
席捲全球的勒索病毒,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種威脅到我們的網路安全的現象並不少見,尤其是在當今這種信息技術告訴發展的新時代。
網路確實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就拿我們的大學生活中的一個現象來說說吧。在學校的時候,寢室裡面的其他幾個室友身上幾乎都沒有現金,想買點什麼完全就靠支付寶或者是微信支付,需要用到現金的時候才知道自己身上沒卡、也沒現金,很尷尬,只能找身邊的人借了。
從這點看來,網路對我們還是很重要的,離開了網路,相信很多人的正常生活都會受到影響。所以,當威脅到網路安全的事件發生時,犯罪分子就很容易從中牟利。
而且,做那種黑客之類的壞角色的人一般都是有點實力的,想要殺掉他們造出來的病毒真的要花很長的時間,我們有知道,通過網路傳播什麼東西的時候,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趁著這段時間,威脅網路安全的人能獲取的用戶重要信息或者是什麼重要文件之類的東西還是挺容易的。
他們能抓住用戶的心理,用獲取的這些東西威脅用戶、勒索用戶便可以狠狠的發一筆不義之財,這種事情當然很暴利了。
我們要盡可能保持一種健康的上網習慣,杜絕瀏覽那些不正規的網站,盡量減少不安全事件的發生。
Ⅸ 有哪些影響互聯網界的重大安全事件
震驚網路的熊貓燒香病毒。
十四年前,中國駭客whboy(李俊)發布熊貓燒香病毒,因中毒電腦桌面上出現「熊貓燒香」圖案名噪一時,這也成為了當時一度讓人談網色變的病毒。
熊貓燒香病毒可通過感染系統的*.exe、*.com、*.pif、*.src、*.html、*.asp文件,導致打開網頁文件時IE自動跳轉到指定病毒網址中下載病毒,同時出現藍屏、頻繁重啟以及系統硬碟中數據文件被破壞等現象。
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熊貓燒香感染門戶網站、擊潰數據系統、導致網路癱瘓,在全國范圍內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損失,「熊貓燒香」已經永遠停留在十幾年前。
總結如下:
如今看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變革,熊貓燒香跟今天的勒索病毒、木馬、黑客攻擊等帶來的危害完全不能相比,但該病毒卻是國內民眾第一次對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有了真實的感受,因此成為病毒史上的經典案例,對國內未來的網路安全發展起到了推動和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