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述計算機安全的三種類型
1、實體安全
計算機系統實體是指計算機系統的硬體部分,應包括計算機本身的硬體和各種介面、各種相應的外部設備、計算機網路的通訊設備、線路和信道等。
而計算機實體安全是指為了保證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可靠運行,確保在對信息進行採集、處理、傳輸和存儲過程中,不致受到人為或自然因素的危害,而使信息丟失、泄密或破壞,對計算機設備、設施(包括機房建築、供電、空調等)、環境、人員等採取適當的安全措施。
是防止對信息威脅和攻擊的第一步,也是防止對信息威脅和攻擊的天然屏障,是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環境安全。主要是對計算機信息系統所在環境的區域保護和災難保護。要求計算機場地要有防火、防水、防盜措施和設施,有攔截、屏蔽、均壓分流、接地防雷等設施;有防靜電、防塵設備,溫度、濕度和潔凈度在一定的控制范圍等等。
設備安全。主要是對計算機信息系統設備的安全保護,包括設備的防毀、防盜、防止電磁信號輻射泄漏、防止線路截獲;對UPS、存儲器和外部設備的保護等。
媒體安全。主要包括媒體數據的安全及媒體本身的安全。目的是保護媒體數據的安全刪除和媒體的安全銷毀,防止媒體實體被盜、防毀和防霉等。
2、運行安全
系統的運行安全是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重要環節,因為只有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運行過程中的安全得到保證,才能完成對信息的正確處理,達到發揮系統各項功能的目的。包括系統風險管理、審計跟蹤、備份與恢復、應急處理四個方面內容。
風險分析是指用於威脅發生的可能性以及系統易於受到攻擊的脆弱性而引起的潛在損失步驟,是風險管理程序的基礎,其最終目的是幫助選擇安全防護並將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計算機信息系統在設計前和運行前需要進行靜態分析,旨在發現系統的潛在安全隱患;其次對系統進行動態分析,即在系統運行過程中測試,跟蹤並記錄其活動,旨在發現系統運行期的安全漏洞;最後是系統運行後的分析,並提供相應的系統脆弱性分析報告。
常見的風險有後門/陷阱門、犯大錯誤、拒絕使用、無法使用、偽造、故意對程序或數據破壞、邏輯炸彈、錯誤傳遞、計算機病毒和超級處理等。常見分析工具有自動風險評估系統ARESH、Bayesian判決輔助系統、Livermore風險分析法等。
審計跟蹤是利用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審計的方法,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工作過程進行詳盡的審計跟蹤,記錄和跟蹤各種系統狀態的變化,如用戶使用系統的時間和日期及操作,對程序和文件的使用監控等,以保存、維護和管理審計日誌,實現對各種安全事故的定位。
也是一種保證計算機信息系統運行安全的常用且有效的技術手段。
備份與恢復是對重要的系統文件、數據進行備份,且備份放在異處,甚至對重要設備也有備份,以確保在系統崩潰或數據丟失後能及時准確進行恢復,保障信息處理操作仍能進行。可採取磁碟鏡像、磁碟冗餘陣列等技術。
應急處理主要是在計算機信息系統受到損害、系統崩潰或發生災難事件時,應有完善可行的應急計劃和快速恢復實施應急措施,基本做到反應緊急、備份完備和恢復及時,使系統能正常運行,以盡可能減少由此而產生的損失。
3、信息安全
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信息安全是核心,是指防止信息財產被故意或偶然的泄漏、更改、破壞或使信息被非法系統辨識、控制,確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針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的信息存在形式和運行特點,信息安全可分為操作系統安全、資料庫安全、網路安全、病毒防護、訪問控制和加密。
操作系統安全。是指操作系統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硬體和軟體資源進行有效控制,對程序執行期間使用資源的合法性進行檢查,利用對程序和數據的讀、寫管理,防止因蓄意破壞或意外事故對信息造成的威脅,從而達到保護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操作系統安全可通過用戶認證、隔離、存取控制及完整性等幾種方法來實現。用戶認證就是系統有一個對用戶識別的方法,通過用戶名和口令實現,口令機制有口令字、IC卡控制、指紋鑒別和視網膜鑒別等。
隔離技術是在電子數據處理成份的周圍建立屏障,以使該環境中實施存取規則,可通過物理隔離、時間隔離、邏輯隔離和密碼技術隔離來實現。
存取控制是對程序執行期間訪問資源的合法性進行檢查,並通過控制對數據和程序的讀、寫、修改、刪除和執行等操作進行保護,防止因事故和有意破壞造成對信息的威脅。系統完整性涉及到程序和數據兩方面,程序完整性要在整個程序設計活動中嚴格控制;數據完整性由錯誤控制進行保護。
資料庫安全。資料庫系統中的數據的安全性包括:完整性——只有授權用戶才能修改信息,不允許用戶對信息進行非法修改;可用性——當授權用戶存取其有權使用的信息時,資料庫系統一定能提供這些信息;保密性——只有授權用戶才能存取信息。
實現資料庫安全可通過用戶認證、身份鑒別、訪問控制和資料庫內外加密等方法來實現。用戶認證通過在操作系統用戶認證基礎上,要求用戶對通行字、日期和時間檢查認證。身份鑒別是資料庫系統具備的獨立的用戶身份鑒別機制。
訪問機制,運用安全級元素的確定、視圖技術等方法,確保用戶僅能訪問已授權的數據,並可保證同一組數據的不同用戶被授予不同訪問許可權。
資料庫外加密是操作系統完成的,如採用文件加密方法等,把數據形成存儲塊送入資料庫;資料庫內加密是對資料庫以數據元素、域或記錄形式加密,常用加密方法有DES加密、子密鑰資料庫加密和秘密同態加密技術等。
訪問控制。是系統安全機制的核心,對處理狀態下的信息進行保護,對所有直接存取活動進行授權;同時,對程序執行期間訪問資源的合法性進行檢查,控制對數據和程序的讀、寫、修改、刪除、執行等操作,防止因事故和有意破壞對信息的威脅,主要包括授權、確定存取許可權和實施許可權三個內容。
通過最小授權、存取權分離、實體許可權的時效性和對存取訪問的監督檢查、訪問控製表、訪問控制矩陣和能力表等方法來實現。
密碼技術。計算機數據信息的加密基本上屬於通信加密的類型,但又不同於一般的通信保密技術,被加密的明文往往是程序或其他處理的原始數據或是運行結果,而形成的密文是靜態的,一般不是執行中的程序,僅用以存儲或作為通信輸出。
一般密碼系統包括明文、密文、加密、解密和密鑰五部分,常見密碼加密有換位加密、矩陣移位加密、定長置換加密、替代密碼和DES加密、RAS加密、PKI和MD5等演算法。
計算機網路安全。在計算機網路中傳遞的信息普遍面臨著主動攻擊的危害,主動攻擊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對信息進行修改,比如對信息的內容進行更改、刪除、添加;改變信息的源或目的地;改變報文分組的順序或將同一報文反復;篡改回執等。
而在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中,信息的交換是其存在的基礎。而從安全形度上考慮,就必須保證這些交換過程的安全和內容的有效性及合法性。對於網路安全的實用技術有:身份驗證;報文驗證;數字簽名;防火牆。
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能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程序代碼。其本質是一種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程序,具有復制性、傳播性和破壞性。
計算機病毒不同於生物醫學上的「病毒」,計算機病毒不是天然存在的,是人故意編制的一種特殊的計算機程序。計算機病毒對信息系統有極大的危害性,輕者可以增加系統開銷,降低系統工作效率;重者可使程序、數據丟失,甚至系統崩潰,無法工作,更甚者造成計算機主板毀壞,如CIH病毒等。
(1)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技術類別擴展閱讀
常用防護策略
1、安裝殺毒軟體
對於一般用戶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為電腦安裝一套殺毒軟體,並定期升級所安裝的殺毒軟體,打開殺毒軟體的實時監控程序。
2、安裝個人防火牆
安裝個人防火牆(Fire Wall)以抵禦黑客的襲擊,最大限度地阻止網路中的黑客來訪問你的計算機,防止他們更改、拷貝、毀壞你的重要信息。防火牆在安裝後要根據需求進行詳細配置。
3、分類設置密碼並使密碼設置盡可能復雜
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密碼,如網上銀行、E-Mail、聊天室以及一些網站的會員等。應盡可能使用不同的密碼,以免因一個密碼泄露導致所有資料外泄。對於重要的密碼(如網上銀行的密碼)一定要單獨設置,並且不要與其他密碼相同。
設置密碼時要盡量避免使用有意義的英文單詞、姓名縮寫以及生日、電話號碼等容易泄露的字元作為密碼,最好採用字元、數字和特殊符號混合的密碼。建議定期地修改自己的密碼,這樣可以確保即使原密碼泄露,也能將損失減小到最少。
4、不下載不明軟體及程序
應選擇信譽較好的下載網站下載軟體,將下載的軟體及程序集中放在非引導分區的某個目錄,在使用前最好用殺毒軟體查殺病毒。
不要打開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及其附件,以免遭受病毒郵件的侵害,這些病毒郵件通常都會以帶有噱頭的標題來吸引你打開其附件,如果下載或運行了它的附件,就會受到感染。同樣也不要接收和打開來歷不明的QQ、微信等發過來的文件。
5、防範流氓軟體
對將要在計算機上安裝的共享軟體進行甄別選擇,在安裝共享軟體時,應該仔細閱讀各個步驟出現的協議條款,特別留意那些有關安裝其他軟體行為的語句。
6、僅在必要時共享
一般情況下不要設置文件夾共享,如果共享文件則應該設置密碼,一旦不需要共享時立即關閉。共享時訪問類型一般應該設為只讀,不要將整個分區設定為共享。
7、定期備份
數據備份的重要性毋庸諱言,無論你的防範措施做得多麼嚴密,也無法完全防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況出現。如果遭到致命的攻擊,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可以重裝,而重要的數據就只能靠你日常的備份了。所以,無論你採取了多麼嚴密的防範措施,也不要忘了隨時備份你的重要數據,做到有備無患!
計算機安全管理制度
為加強組織企事業單位計算機安全管理,保障計算機系統的正常運行,發揮辦公自動化的效益,保證工作正常實施,確保涉密信息安全,一般需要指定專人負責機房管理,並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計算機安全管理制度,提供參考如下:
1、計算機管理實行「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愛護機器,了解並熟悉機器性能,及時檢查或清潔計算機及相關外設。
2、掌握工作軟體、辦公軟體和網路使用的一般知識。
3、無特殊工作要求,各項工作須在內網進行。存儲在存儲介質(優盤、光碟、硬碟、移動硬碟)上的工作內容管理、銷毀要符合保密要求,嚴防外泄。
4、不得在外網或互聯網、內網上處理涉密信息,涉密信息只能在單獨的計算機上操作。
5、涉及到計算機用戶名、口令密碼、硬體加密的要注意保密,嚴禁外泄,密碼設置要合理。
6、有無線互聯功能的計算機不得接入內網,不得操作、存儲機密文件、工作秘密文件。
7、非內部計算機不得接入內網。
8、遵守國家頒布的有關互聯網使用的管理規定,嚴禁登陸非法網站;嚴禁在上班時間上網聊天、玩游戲、看電影、炒股等。
9、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計算機安全教育,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和自覺性。計算機進行經常性的病毒檢查,計算機操作人員發現計算機感染病毒,應立即中斷運行,並及時消除。確保計算機的安全管理工作。
10、下班後及時關機,並切斷電源。
B. 計算機網路安全分哪幾類
計算機網路安全可分為:物理安全、 邏輯安全和操作系統安全。
物理安全指網路系統中相關設備的物理保護,以免予破壞、丟失等。通常的物理網路安全措施是使用物理隔離設備,物理隔離設備的作用是使網路之間無連接的物理途徑,這樣,內網的信息不可能外泄。
邏輯安全指的是通過軟操作方式來實現網路安全的措施,通常指的是用戶通過安裝殺毒軟體、系統補丁,關閉服務、埠,加密等多種方式實現網路安全的過程。邏輯安全包括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每一種網路操作系統都採用了一些安全策略,並使用了一些常用的安全技術,但是目前很難找到一款安全的網路操作系統。對操作系統安全而言,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為操作系統選擇優秀的殺毒軟體和防火牆系統。
(2)設置操作系統管理員賬號和密碼,並且要保證密碼足夠強壯。
(3)對系統進行分角色管理,嚴格控制系統用戶。
(4)定期進行系統掃描,及時安裝系統補丁程序。
(5)對系統進行備份,定期進行磁碟掃描,檢測系統是否出現異常。
(6)可以安裝外殼軟體或蜜罐系統進行反跟蹤。
C. 計算機網路安全分為幾類
計算機網路安全包括兩個方面,即物理安全和邏輯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統設備及相關設施受到物理保護,免於破壞、丟失等。邏輯安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D. 簡述計算機的網路安全技術有哪些常用技術
計算機的網路安全技術常用技術有:
一、病毒防護技術
阻止病毒的傳播。在防火牆、代理伺服器、SMTP伺服器、網路伺服器、群件伺服器上安裝病毒過濾軟體。在桌面PC安裝病毒監控軟體。在防火牆、代理伺服器及PC上安裝Java及ActiveX控制掃描軟體,禁止未經許可的控制項下載和安裝。
二、入侵檢測技術
利用防火牆技術,經過仔細的配置,通常能夠在內外網之間提供安全的網路保護,降低了網路安全風險。入侵檢測系統是新型網路安全技術,目的是提供實時的入侵檢測及採取相應的防護手段,如記錄證據用於跟蹤和恢復、斷開網路連接等。
三、安全掃描技術
網路安全技術中,另一類重要技術為安全掃描技術。安全掃描技術與防火牆、安全監控系統互相配合能夠提供很高安全性的網路。
安全掃描工具源於Hacker在入侵網路系統時採用的工具。商品化的安全掃描工具為網路安全漏洞的發現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安全掃描工具通常也分為基於伺服器和基於網路的掃描器。
四、認證簽名技術
認證技術主要解決網路通訊過程中通訊雙方的身份認可,數字簽名作為身份認證技術中的一種具體技術,同時數字簽名還可用於通信過程中的不可抵賴要求的實現。
該種認證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種認證方式,用於操作系統登錄、telnet、rlogin等,但由於此種認證方式過程不加密,即password容易被監聽和解密。
五、應用安全技術
由於應用系統的復雜性,有關應用平台的安全問題是整個安全體系中最復雜的部分。下面的幾個部分列出了在Internet/Intranet中主要的應用平台服務的安全問題及相關技術。
同時,新發現的針對BIND-NDS實現的安全漏洞也開始發現,而絕大多數的域名系統均存在類似的問題。如由於DNS查詢使用無連接的UDP協議,利用可預測的查詢ID可欺騙域名伺服器給出錯誤的主機名-IP對應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網路安全技術
E. 什麼是計算機安全安全專家通常將計算機安全分為哪三類
計算機安全,國際標准化委員會的定義是「為數據處理系統和採取的技術的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的或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顯露。」
我國公安部計算機管理監察司的定義是「計算機安全是指計算機資產安全,即計算機信息系統資源和信息資源不受自然和人為有害因素的威脅和危害。」
安全專家通常將計算機安全分為:實體安全、網路與信息安全、應用安全。
1、實體安全
計算機系統實體是指計算機系統的硬體部分,應包括計算機本身的硬體和各種介面、各種相應的外部設備、計算機網路的通訊設備、線路和信道等。
2、網路與信息安全
包括網路的暢通、准確及其網上的信息安全。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3、應用安全
包括程序開發運行、輸入輸出、資料庫等的安全。系統的運行安全是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重要環節,因為只有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運行過程中的安全得到保證,才能完成對信息的正確處理,達到發揮系統各項功能的目的。包括系統風險管理、審計跟蹤、備份與恢復、應急處理四個方面內容。
(5)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技術類別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相關要求:
1、計算機系統的安全環境條件,包括溫度、濕度、空氣潔凈度、腐蝕度、蟲害、振動和沖擊、電氣干擾等方面,都要有具體的要求和嚴格的標准。
2、選擇計算機房場地,要注意其外部環境安全性、地質可靠性、場地抗電磁干擾性,避開強振動源和強雜訊源,並避免設在建築物高層和用水設備的下層或隔壁。還要注意出入口的管理。
3、提高網路反病毒技術能力。通過安裝病毒防火牆,進行實時過濾。對網路伺服器中的文件進行頻繁掃描和監測,在工作站上採用防病毒卡,加強網路目錄和文件訪問許可權的設置。在網路中,限制只能由伺服器才允許執行的文件。
F. 計算機網路安全等級分為哪些
1、D1級
這是計算機安全的最低一級。整個計算機系統是不可信任的,硬體和操作系統很容易被侵襲。D1級計算機系統標准規定對用戶沒有驗證,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該計算機系統而不會有任何障礙。系統不要求用戶進行登記或口令保護。任何人都可以坐在計算機前並開始使用它。
2、C1級
C1級系統要求硬體有一定的安全機制,用戶在使用前必須登錄到系統。C1級系統還要求具有完全訪問控制的能力,經應當允許系統管理員為一些程序或數據設立訪問許可許可權。C1級防護不足之處在於用戶直接訪問操作系統的根。C1級不能控制進入系統的用戶訪問級別,所以用戶可以將系統的數據任意移走。
3、C2級
C2級在C1級的某些不足之處加強了幾個特性,C2級引進了受控訪問環境的增強特性。這一特性不僅以用戶許可權為基礎,還進一步限制了用戶執行某些系統指令。授權分級使系統管理員能夠分用戶分組,授予他們訪問某些程序的許可權或訪問分級目錄。另一方面,用戶許可權以個人為單位授權用戶對某一程序所在目錄的訪問。如果其他程序和數據也在同一目錄下,那麼用戶也將自動得到訪問這些信息的許可權。C2級系統還採用了系統審計。
4、B1級
B1級系統支持多級安全,多級是指這一安全保護安裝在不同級別的系統中,它對敏感信息提供更高級的保護。比如安全級別可以分為解密、保密和絕密級別。
5、B2級
這一級別稱為結構化的保護。B2級安全要求計算機系統中所有對象加標簽,而且給設備分配安全級別。如用戶可以訪問一台工作站,但可能不允許訪問裝有人員工資資料的磁碟子系統。
6、B3級
B3級要求用戶工作站或終端通過可信任途徑連接網路系統,這一級必須採用硬體來保護安全系統的存儲區。
7、A級
這是橙皮書中最高的安全級別,這一級有時也被稱為驗證設計。與前面提到的各級級別一樣,這一級包括它下面各級的所有特性。A級還附加一個安全系統受監視的設計要求,合格的安全個體必須分析並通過這一設計。另外,必須採用嚴格的形式化方法來驗證該系統的安全性。而且在A級,所有構成系統的部件的來源必須安全保證,這些安全措施還必須擔保在銷售過程中這些部件不受損害。
G. 網路安全技術包括什麼
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簡稱網路安全技術,指致力於解決諸如如何有效進行介入控制,以及如何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性的技術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術,網路結構安全分析技術,系統安全分析技術,管理安全分析技術,及其它的安全服務和安全機制策略。
技術分類虛擬網技術
虛擬網技術主要基於近年發展的區域網交換技術(ATM和乙太網交換)。交換技術將傳統的基於廣播的區域網技術發展為面向連接的技術。因此,網管系統有能力限制區域網通訊的范圍而無需通過開銷很大的路由器。防火牆技術網路防火牆技術是一種用來加強網路之間訪問控制,防止外部網路用戶以非法手段通過外部網路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內部網路資源,保護內部網路操作環境的特殊網路互聯設備.它對兩個或多個網路之間傳輸的數據包如鏈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來實施檢查,以決定網路之間的通信是否被允許,並監視網路運行狀態.
防火牆產品主要有堡壘主機,包過濾路由器,應用層網關(代理伺服器)以及電路層網關,屏蔽主機防火牆,雙宿主機等類型.
病毒防護技術
病毒歷來是信息系統安全的主要問題之一。由於網路的廣泛互聯,病毒的傳播途徑和速度大大加快。
將病毒的途徑分為:
(1 ) 通過FTP,電子郵件傳播。
(2) 通過軟盤、光碟、磁帶傳播。
(3) 通過Web游覽傳播,主要是惡意的Java控制項網站。
(4) 通過群件系統傳播。
病毒防護的主要技術如下:
(1) 阻止病毒的傳播。
在防火牆、代理伺服器、SMTP伺服器、網路伺服器、群件伺服器上安裝病毒過濾軟體。在桌面PC安裝病毒監控軟體。
(2) 檢查和清除病毒。
使用防病毒軟體檢查和清除病毒。
(3) 病毒資料庫的升級。
病毒資料庫應不斷更新,並下發到桌面系統。
(4) 在防火牆、代理伺服器及PC上安裝Java及ActiveX控制掃描軟體,禁止未經許可的控制項下載和安裝。入侵檢測技術利用防火牆技術,經過仔細的配置,通常能夠在內外網之間提供安全的網路保護,降低了網路安全風險。但是,僅僅使用防火牆、網路安全還遠遠不夠:
(1) 入侵者可尋找防火牆背後可能敞開的後門。
(2) 入侵者可能就在防火牆內。
(3) 由於性能的限制,防火牆通常不能提供實時的入侵檢測能力。入侵檢測系統是近年出現的新型網路安全技術,目的是提供實時的入侵檢測及採取相應的防護手段,如記錄證據用於跟蹤和恢復、斷開網路連接等。
實時入侵檢測能力之所以重要首先它能夠對付來自內部網路的攻擊,其次它能夠縮短hacker入侵的時間。
入侵檢測系統可分為兩類:基於主機和基於網路的入侵檢測系統。安全掃描技術
網路安全技術中,另一類重要技術為安全掃描技術。安全掃描技術與防火牆、安全監控系統互相配合能夠提供很高安全性的網路。
安全掃描工具通常也分為基於伺服器和基於網路的掃描器。
認證和數字簽名技術
認證技術主要解決網路通訊過程中通訊雙方的身份認可,數字簽名作為身份認證技術中的一種具體技術,同時數字簽名還可用於通信過程中的不可抵賴要求的實現。VPN技術1、企業對VPN 技術的需求
企業總部和各分支機構之間採用internet網路進行連接,由於internet是公用網路,因此,必須保證其安全性。我們將利用公共網路實現的私用網路稱為虛擬私用網(VPN)。
2、數字簽名
數字簽名作為驗證發送者身份和消息完整性的根據。公共密鑰系統(如RSA)基於私有/公共密鑰對,作為驗證發送者身份和消息完整性的根據。CA使用私有密鑰計算其數字簽名,利用CA提供的公共密鑰,任何人均可驗證簽名的真實性。偽造數字簽名從計算能力上是不可行的。
3、IPSEC
IPSec作為在IP v4及IP v6上的加密通訊框架,已為大多數廠商所支持,預計在1998年將確定為IETF標准,是VPN實現的Internet標准。
IPSec主要提供IP網路層上的加密通訊能力。該標准為每個IP包增加了新的包頭格式,Authentication
Header(AH)及encapsualting security
payload(ESP)。IPsec使用ISAKMP/Oakley及SKIP進行密鑰交換、管理及加密通訊協商(Security
Association)。
H. 計算機網路安全涉及哪些學科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從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
計算機網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
I. 簡述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包括哪兩方面每個方面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很多。。。。比如,系統安全、網路安全、硬體安全、人文安全等等。。。這個得去專業站點找才可以,推薦網路或者google一下「藏鋒者網路安全」就是了。
J. 簡述計算機的網路安全技術有哪些常用技術
計算機的網路安全技術常用技術有:
一、病毒防護技術
阻止病毒的傳播。在防火牆、代理伺服器、SMTP伺服器、網路伺服器、群件伺服器上安裝病毒過濾軟體。在桌面PC安裝病毒監控軟體。在防火牆、代理伺服器及PC上安裝Java及ActiveX控制掃描軟體,禁止未經許可的控制項下載和安裝。
二、入侵檢測技術
利用防火牆技術,經過仔細的配置,通常能夠在內外網之間提供安全的網路保護,降低了網路安全風險。入侵檢測系統是新型網路安全技術,目的是提供實時的入侵檢測及採取相應的防護手段,如記錄證據用於跟蹤和恢復、斷開網路連接等。
三、安全掃描技術
網路安全技術中,另一類重要技術為安全掃描技術。安全掃描技術與防火牆、安全監控系統互相配合能夠提供很高安全性的網路。
安全掃描工具源於Hacker在入侵網路系統時採用的工具。商品化的安全掃描工具為網路安全漏洞的發現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安全掃描工具通常也分為基於伺服器和基於網路的掃描器。
四、認證簽名技術
認證技術主要解決網路通訊過程中通訊雙方的身份認可,數字簽名作為身份認證技術中的一種具體技術,同時數字簽名還可用於通信過程中的不可抵賴要求的實現。
該種認證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種認證方式,用於操作系統登錄、telnet、rlogin等,但由於此種認證方式過程不加密,即password容易被監聽和解密。
五、應用安全技術
由於應用系統的復雜性,有關應用平台的安全問題是整個安全體系中最復雜的部分。下面的幾個部分列出了在Internet/Intranet中主要的應用平台服務的安全問題及相關技術。
同時,新發現的針對BIND-NDS實現的安全漏洞也開始發現,而絕大多數的域名系統均存在類似的問題。如由於DNS查詢使用無連接的UDP協議,利用可預測的查詢ID可欺騙域名伺服器給出錯誤的主機名-IP對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