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8年一月中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其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利用什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2018年1月,中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其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次實現距離達7600公里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並利用共享密鑰實現了加密數據傳輸和視頻通信。
2018年,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以及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單位,與奧地利科學院合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中國和奧地利之間首次實現距離達7600公里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
並利用共享密鑰實現加密數據傳輸和視頻通信。該成果標志著「墨子號」已具備實現洲際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相關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1月19日出版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1)潘建偉網路安全學院擴展閱讀: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墨子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2017年1月18日,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4個月的在軌測試任務,正式交付用戶單位使用。
2017 年8月12日,墨子號」取得最新成果——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為構建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路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和技術基礎,至此,「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圓滿地完成了預先設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
2020年6月15日,中國科學院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里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密鑰分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於北京時間6月15日23時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❷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為什麼會被質疑是偽科學
今年6月15日,中國科學家潘建偉團隊在量子通訊技術研究上,再次獲得世界級突破,相關研究結果也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驕人成就。不過在國內,似乎關注的人並不太多,反而西方國家對這一突破 表現出了相當高的關注度。
其實早在2017年,潘建偉就被世界頂級期刊《Nature》評為年度科學人物,世界各國的量子通信團隊都將潘建偉視為學科發展帶頭人。不知那些抹黑潘建偉的人 看到6月15日這一被國際同行高度認可的重大突破,還會說些什麼?
❸ 潘建偉教授用什麼量子科學
墨子號。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墨子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如果說地面量子通信構建了一張連接每個城市、每個信息傳輸點的「網」,那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像一桿將這張網射向太空的「標槍」。當這張縱橫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網」織就,海量信息將在其中來去如影,並且「無條件」安全。
2017年1月18日,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4個月的在軌測試任務,正式交付用戶單位使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等單位相關領導在交付使用證書上簽字。
2019年1月31日,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中國研究人員2019年2月14日在美國華盛頓說,「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預計將超出預期壽命、繼續工作至少2年以上,並展開更多國際合作。
2001年,31歲的潘建偉從歐洲回國,在中科大組建了量子信息實驗室。2003年,當大多數人仍致力於在實驗室內部的原理性演示時,潘建偉和同事們已經萌生了「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的初步構想,「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正是這個構想中的關鍵節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圍繞這一遠景目標,潘建偉團隊開始了十餘年的技術積累。他帶領團隊在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等方面不斷取得國際領先的突破性成果。
2005年,潘建偉團隊在世界上第一次實現13公里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實驗,證實光子穿透大氣層後,其量子態能夠有效保持,從而驗證了星地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❹ 最近關於潘建偉及量子通信的消息怎麼變少了
最近不少關心量子信息方面的朋友發現四年前炙手可熱的潘建偉教授似乎突然消失了,也沒有任何新聞報到;其實潘建偉教授並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依舊在潛心研究。估計很多人對潘建偉教授和他的量子信息項目了解的不多,下面我也一並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
❺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真是假,到底該相信誰
量子通信工程是國家品牌,很多測評專家的專業知識也在那裡。量子通信的國際學術界也很權威,能被這么多人認可,說明量子通信真的很厲害。
墨子號推出已經快三年了。有哪些新發現?量子通信與大眾有什麼聯系?是偽科學嗎?10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說了很多話。
墨子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以來有哪些新發現?潘建偉說,“墨子”作為科學實驗衛星,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實用。為了實現衛星與地球之間非常遠距離的量子保密通信,它還有一個基本的科研目標,需要驗證愛因斯坦嚴格意義上的“量子力學的非局域性”。
潘建偉表示,中國目前在量子信息領域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即使在某些方向上,仍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但也不能過於樂觀,部分優勢受到歐美發達國家的強烈沖擊。與傳統的國際科技強國相比,中國以往的科研組織模式主要是短期科研項目,在滿足國家戰略的迫切需要以及科技資源的整合和支持力度上仍然不足。與發展相比
潘建偉表示,他所從事的量子信息科學已經進入深化和快速發展的階段,尤其需要跨學科交叉融合和攻關。他希望國家在這一領域部署重大科技項目,建設國家實驗室。
去年,在全國政協雙周咨詢論壇上,潘建偉發表了“加強國家實驗室建設,建設高水平創新團隊”的演講。考慮到歐盟、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在量子信息科學技術領域的國家戰略已經啟動,國際競爭激烈,潘建偉建議中國盡快實質性啟動相關領域的國家實驗室和科技創新項目建設,同時, 依託相關領域最具優勢的創新單位開展國家實驗室建設和運行管理,具體負責相關重大科研任務的總體部署和實施。
❻ 中科大潘建偉教授團隊用什麼量子衛星
墨子號。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墨子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如果說地面量子通信構建了一張連接每個城市、每個信息傳輸點的「網」,那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像一桿將這張網射向太空的「標槍」。當這張縱橫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網」織就,海量信息將在其中來去如影,並且「無條件」安全。
2017年1月18日,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4個月的在軌測試任務,正式交付用戶單位使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等單位相關領導在交付使用證書上簽字。
2019年1月31日,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中國研究人員2019年2月14日在美國華盛頓說,「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預計將超出預期壽命、繼續工作至少2年以上,並展開更多國際合作。
(6)潘建偉網路安全學院擴展閱讀
2001年,31歲的潘建偉從歐洲回國,在中科大組建了量子信息實驗室。2003年,當大多數人仍致力於在實驗室內部的原理性演示時,潘建偉和同事們已經萌生了「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的初步構想,「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正是這個構想中的關鍵節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圍繞這一遠景目標,潘建偉團隊開始了十餘年的技術積累。他帶領團隊在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等方面不斷取得國際領先的突破性成果。
2005年,潘建偉團隊在世界上第一次實現13公里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實驗,證實光子穿透大氣層後,其量子態能夠有效保持,從而驗證了星地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❼ 討論一下量子通信,潘建偉是騙子還是神人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
量子通訊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學科,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
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碼通信、量子遠程傳態和量子密集編碼等,近來這門學科已逐步從理論走向實驗,並向實用化發展。高效安全的信息傳輸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基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並因此成為國際上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學的研究熱點。
量子通信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利用量子的不可克隆性質生成量子密碼,他是二進制形式的,可以給經典的二進制信息加密,這種通信方式稱為「量子密鑰分發」。我們下一節會單獨介紹。
第二種是利用量子糾纏用來傳輸量子信息的最基本單位——量子比特。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A和B,不論它們分開多遠,我們把其中一個粒子(A)和攜帶想要傳輸的量子比特的粒子(C)一起測量一下,C的量子比特馬上消失,但是B就馬上攜帶上了C之前攜帶的量子比特,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做「量子隱形傳態」。
根據量子力學「不確定性原理」,處於糾纏態的兩個粒子,在被觀測前,其狀態是不確定的,如果對其中一粒子進行觀測,在確定其狀態的同時(比如為上旋),另一粒子的狀態瞬間也會被確定(下旋)。
❽ 量子通信實驗已經成功了,為什麼還會有人會質疑甚至抹黑潘建偉院士
但他作假的方法是打磨國外已有的晶元外觀,並列印上漢芯的標識。專家組進行驗收時只對這塊晶元的性能進行了驗收,也就是說,這塊晶元的技術參數是達到要求的。沒想到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居然用這種方法作假。這只能說驗收程序還不完善。
如果說,潘建偉的國內同事礙於面子,或者懾於潘建偉的地位,不敢對潘建偉的工作提出異議,而那些國外的同行,並沒有理由去與潘建偉同流合污。他們如果覺得有問題,一定會提出異議。可是,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看見這方面的記錄,只能在網路上看見物理學專業以外的人士對潘建偉的工作予以否認。潘建偉之所以被某些人否認,主要是因為量子力學比較難懂,很多人不能理解,所以不能接受。
網友四:
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不管什麼事情,總會有人喜歡,也總會有人不喜歡。量子通信實驗已經獲得初步成功,潘建偉院士已經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上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他的成就已經獲得世界范圍的認可,並且讓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即便如此,潘建偉院士還是招來了一些無知者的惡意抹黑。
❾ 政協委員潘建偉談安全信息,量子通信開啟新時代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中國科普博覽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據中新社北京3月5日報道, 「從原理上說,量子通信基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來保障通信安全,沒有什麼假設條件,因此對於安全信息『裸奔』是比較徹底的解決方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5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