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網路的發展史經過幾個階段,有什麼特徵急!!!!!!
事實上,Internet的時代早已經來臨,只是限於連接速率和費用的問題,很多人並沒有真正能夠好好地利用、享受它。如今,各種各樣的連接方式和越來越快的連接速率使得人們能夠很好地享受寬頻網(Broadband Networking)所帶來的沖擊和給我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的沖擊,讓我們生活真正地生活、工作、享受在一個寬頻的時代!
事實上,Internet的時代早已經來臨,只是限於連接速率和費用的問題,很多人並沒有真正能夠好好地利用、享受它。如今,各種各樣的連接方式和越來越快的連接速率使得人們能夠很好地享受寬頻網(Broadband Networking)所帶來的沖擊和給我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的沖擊,讓我們生活真正地生活、工作、享受在一個寬頻的時代!
在學習寬頻網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網路的發展歷史,對於我們深入理解和使用網路大有裨益!
一、Internet的用處
Internet是世界各地的電腦相互間通信的方法和手段,是信息的載體和傳輸系統,是連接全世界計算機的紐帶,同時也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工具」。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網路,幾乎覆蓋了整個世界的范圍,它集新聞、通信、娛樂、資源共享於一體,是現代社會進行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企業不僅可以從網上索取大量的商業信息,更可以通過Internet向國際社會展現自己。是當今世界上覆蓋范圍最大,用戶最多,資源最豐富、最實用的計算機網路。
Internet的信息內容非常龐大,我們不僅可以把它當作一個計算機網路,而要把它視為一個龐大的、實用的、可享受的信息源。我們也希望你把Internet當作一個面向芸芸眾生的社會來理解,世界各地上百萬的人可以用Internet通信和共享信息源。可以送出或接受電子郵件通信;可以與別人建立聯系並互相索取信息;可以在網上發布公告,宣傳你的信息;可以參加各種專題小組討論;可以免費享用大量的信息源和軟體資源。
二、Internet發展簡史
隨著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後的十多年時間內,由於價格很昂貴,電腦數量極少。早期所謂的計算機網路主要是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而產生的,其形式是將一台計算機經過通信線路與若乾颱終端直接連接,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方式看做為最簡單的區域網雛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路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ARPAnet。ARPAnet不僅進行了租用線互聯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而且做了無線、衛星網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其結果導致了TCP/IP問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1980年前後,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工作,並以ARPAnet為主幹網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並在UNIX(BSD4.1)上實現了TCP/IP。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就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198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組織NSF採用TCP/IP協議將分布在美國各地的6個為科研教育服務的超級計算機中心互聯,並支持地區網路,形成NSFnet。1986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1988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6月,在連通Internet的計算機中,商業用戶首次超過了學術界用戶,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Internet成長速度一發不可收拾。
三、中國的Internet
1.Internet的階段性發展
Internet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大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試驗階段。在此期間中國一些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開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術,並開展了科研課題和科技合作工作,但這個階段的網路應用僅限於小范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
第二階段為1994年至1996年,同樣是起步階段。1994年4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工程進入Internet,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Internet的國家。之後,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Internet絡項目在全國范圍相繼啟動,Internet開始進入公眾生活,並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至1996年底,中國Internet用戶數已達20萬,利用Internet開展的業務與應用逐步增多。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國快速最為快速的階段。國內Internet用戶數97年以後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增長到今天,上網用戶已超過1000萬。據中國Internet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總人數為6800萬人。這一數字比年初增長了890萬人,與2002年同期相比則增加了2220萬人。
中國目前有五傢具有獨立國際出入口線路的商用性Internet骨幹單位,還有面向教育、科技、經貿等領域的非營利性Internet骨幹單位。現在有600多家網路接入服務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經營的有140家。
隨著網路基礎的改善、用戶接入方面新技術的採用、接八方式的多樣化和運營商服務能力的提高,接入網速率慢形成的瓶頸問題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上網速度將會更快,從而促進更多的應用在網上實現。
2.今後發展重點
盡管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績,但政府還是對中國Internet今後的發展重點作了布署,了解它們對我們今後的寬頻生活非常有用:
(1)根據國務院已頒布的《電信條例》和《Internet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修訂已有的網路管理法規,並根據網路發展實際不斷完善和制定新的法規;
(2)擴大網路規模,優化網路結構,避免重復建設,使網路向綜合化,寬頻化,智能化發展;
(3)在基礎網路方面,要進一步引入競爭機制,促使價格降低,改善服務,解決帶寬這個制約網路發展納瓶頸問題;
(4)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如圖書館、公共資料庫等,豐富網上中文內容;
(5)要十分重視網路安全問題。目前,國內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已有多項科研計劃專門研究,一些成果已開始應用。
(6)加強中國與國際網路界的聯系。中國教育和科研部門已經開始與國外的關於下一代Internet的合作研究。第一代Internet主要是由國外研究發展的,中國起步雖晚,但是通過努力已經逐漸拉近了與國際水平的距離。
四、Internet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Internet給全世界帶來了非同尋常的機遇。人類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當前正在邁進信息社會。信息作為繼材料、能源之後的又一重要戰略資源,它的有效開發和充分利用,已經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取得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要素,它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首先,網路縮短了時空的距離,大大加快了信息的傳遞,使得社會的各種資源得以共享。其次,網路創造出了更多的機會,可以有效地提高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有力地拉動消費需求,從而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生產力進步。同時,網路也為各個層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Internet的確創造了一個奇跡,但在奇跡背後,存在著日益突出的問題,給人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比如,信息貧富差距開始擴大,財富分配出現不平等;網路的開放性和全球化,促進了人類知識的共享和經濟的全球化。但也使得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成為非常嚴峻的問題;網路的競爭己成為國家間和企業間高技術的競爭和人才的競爭;網路帶來信息的全球性流通,也加劇了文化滲透,各國都在為捍衛自己的網路文化而努力。中國擁有悠久的文化,如何使得這種厚重的文化在網路上得以延伸,這個問題顯得尤其突出。
中國Internet發展中還存在著另一些問題。首先,中國Internet和國外還有一定的差距。在用戶總數上,目前全球網民已超過兩億,其中有一半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國家的網民數量都領先於中國。但是已經有機構預測,在未來幾年內,中國的網民數量將躍居世界前五位,乃至前三位,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太大,所以網路用戶的普及率還十分低。加拿大、美國和日本的網路用戶普及率達到了30%以上,而中國僅僅有1.4%。
其次,中國的網路規模距離網路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但是隨著基礎設施的增加,寬頻技術的使用,在網路規模上會有穩步的發展。第三,中國的網路管理法規還相對滯後和不夠完善,要根據國家已頒布的《電信條例》修訂現有部門規章中不適應的部分,為新業務制定新規定,做到法規到位。第四,由於語言和觀念的原因,中文信息資源上網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另外,中國網路業在資本投入、經營模式、經營理念、技術創新等方面都需要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外國成功的方式有的在中國未必奏效,因此不能照搬,要發展適合中國國情的模式。
在學習寬頻網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網路的發展歷史,對於我們深入理解和使用網路大有裨益!
一、Internet的用處
Internet是世界各地的電腦相互間通信的方法和手段,是信息的載體和傳輸系統,是連接全世界計算機的紐帶,同時也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工具」。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網路,幾乎覆蓋了整個世界的范圍,它集新聞、通信、娛樂、資源共享於一體,是現代社會進行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企業不僅可以從網上索取大量的商業信息,更可以通過Internet向國際社會展現自己。是當今世界上覆蓋范圍最大,用戶最多,資源最豐富、最實用的計算機網路。
Internet的信息內容非常龐大,我們不僅可以把它當作一個計算機網路,而要把它視為一個龐大的、實用的、可享受的信息源。我們也希望你把Internet當作一個面向芸芸眾生的社會來理解,世界各地上百萬的人可以用Internet通信和共享信息源。可以送出或接受電子郵件通信;可以與別人建立聯系並互相索取信息;可以在網上發布公告,宣傳你的信息;可以參加各種專題小組討論;可以免費享用大量的信息源和軟體資源。
二、Internet發展簡史
隨著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後的十多年時間內,由於價格很昂貴,電腦數量極少。早期所謂的計算機網路主要是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而產生的,其形式是將一台計算機經過通信線路與若乾颱終端直接連接,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方式看做為最簡單的區域網雛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路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ARPAnet。ARPAnet不僅進行了租用線互聯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而且做了無線、衛星網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其結果導致了TCP/IP問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1980年前後,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工作,並以ARPAnet為主幹網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並在UNIX(BSD4.1)上實現了TCP/IP。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就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198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組織NSF採用TCP/IP協議將分布在美國各地的6個為科研教育服務的超級計算機中心互聯,並支持地區網路,形成NSFnet。1986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1988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6月,在連通Internet的計算機中,商業用戶首次超過了學術界用戶,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Internet成長速度一發不可收拾。
三、中國的Internet
1.Internet的階段性發展
Internet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大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試驗階段。在此期間中國一些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開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術,並開展了科研課題和科技合作工作,但這個階段的網路應用僅限於小范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
第二階段為1994年至1996年,同樣是起步階段。1994年4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工程進入Internet,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Internet的國家。之後,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Internet絡項目在全國范圍相繼啟動,Internet開始進入公眾生活,並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至1996年底,中國Internet用戶數已達20萬,利用Internet開展的業務與應用逐步增多。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國快速最為快速的階段。國內Internet用戶數97年以後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增長到今天,上網用戶已超過1000萬。據中國Internet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總人數為6800萬人。這一數字比年初增長了890萬人,與2002年同期相比則增加了2220萬人。
中國目前有五傢具有獨立國際出入口線路的商用性Internet骨幹單位,還有面向教育、科技、經貿等領域的非營利性Internet骨幹單位。現在有600多家網路接入服務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經營的有140家。
隨著網路基礎的改善、用戶接入方面新技術的採用、接八方式的多樣化和運營商服務能力的提高,接入網速率慢形成的瓶頸問題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上網速度將會更快,從而促進更多的應用在網上實現。
2.今後發展重點
盡管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績,但政府還是對中國Internet今後的發展重點作了布署,了解它們對我們今後的寬頻生活非常有用:
(1)根據國務院已頒布的《電信條例》和《Internet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修訂已有的網路管理法規,並根據網路發展實際不斷完善和制定新的法規;
(2)擴大網路規模,優化網路結構,避免重復建設,使網路向綜合化,寬頻化,智能化發展;
(3)在基礎網路方面,要進一步引入競爭機制,促使價格降低,改善服務,解決帶寬這個制約網路發展納瓶頸問題;
(4)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如圖書館、公共資料庫等,豐富網上中文內容;
(5)要十分重視網路安全問題。目前,國內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已有多項科研計劃專門研究,一些成果已開始應用。
(6)加強中國與國際網路界的聯系。中國教育和科研部門已經開始與國外的關於下一代Internet的合作研究。第一代Internet主要是由國外研究發展的,中國起步雖晚,但是通過努力已經逐漸拉近了與國際水平的距離。
四、Internet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Internet給全世界帶來了非同尋常的機遇。人類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當前正在邁進信息社會。信息作為繼材料、能源之後的又一重要戰略資源,它的有效開發和充分利用,已經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取得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要素,它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首先,網路縮短了時空的距離,大大加快了信息的傳遞,使得社會的各種資源得以共享。其次,網路創造出了更多的機會,可以有效地提高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有力地拉動消費需求,從而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生產力進步。同時,網路也為各個層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Internet的確創造了一個奇跡,但在奇跡背後,存在著日益突出的問題,給人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比如,信息貧富差距開始擴大,財富分配出現不平等;網路的開放性和全球化,促進了人類知識的共享和經濟的全球化。但也使得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成為非常嚴峻的問題;網路的競爭己成為國家間和企業間高技術的競爭和人才的競爭;網路帶來信息的全球性流通,也加劇了文化滲透,各國都在為捍衛自己的網路文化而努力。中國擁有悠久的文化,如何使得這種厚重的文化在網路上得以延伸,這個問題顯得尤其突出。
中國Internet發展中還存在著另一些問題。首先,中國Internet和國外還有一定的差距。在用戶總數上,目前全球網民已超過兩億,其中有一半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國家的網民數量都領先於中國。但是已經有機構預測,在未來幾年內,中國的網民數量將躍居世界前五位,乃至前三位,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太大,所以網路用戶的普及率還十分低。加拿大、美國和日本的網路用戶普及率達到了30%以上,而中國僅僅有1.4%。
其次,中國的網路規模距離網路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但是隨著基礎設施的增加,寬頻技術的使用,在網路規模上會有穩步的發展。第三,中國的網路管理法規還相對滯後和不夠完善,要根據國家已頒布的《電信條例》修訂現有部門規章中不適應的部分,為新業務制定新規定,做到法規到位。第四,由於語言和觀念的原因,中文信息資源上網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另外,中國網路業在資本投入、經營模式、經營理念、技術創新等方面都需要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外國成功的方式有的在中國未必奏效,因此不能照搬,要發展適合中國國情的模式。
② 信息網路安全的第三個時代是
A、主機時代,專網時代,多網合一時代。
通信雙方在網路上傳輸信息,需要先在發收之間建立一條邏輯通道。這就要先確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路由,再選擇該路由上使用的通信協議,如TCP/IP。
為了在開放式的網路環境中安全地傳輸信息,需要對信息提供安全機制和安全服務。信息的安全傳輸包括兩個基本部分:一是對發送的信息進行安全轉換,
如信息加密以便達到信息的保密性,附加一些特徵碼以便進行發送者身份驗證等;二是發送雙方共享的某些秘密信息,如加密密鑰,除了對可信任的第三方外,對其他用戶是保密的。
為了使信息安全傳輸,通常需要一個可信任的第三方,其作用是負責向通信雙方分發秘密信息,以及在雙方發生爭議時進行仲裁。
(2)網路安全階段是什麼年代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網路安全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
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網路安全的具體含義會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
比如:從用戶(個人、企業等)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避免其他人或對手利用竊聽、冒充、篡改、抵賴等手段侵犯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訪問和破壞。
③ 信息安全經歷了哪三個發展階段
通信保密階段、信息安全階段、信息保障階段這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5年以前,以通信保密和依照TCSEC的計算機安全標准開展計算機的安全工作,其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政府保密機構和軍事機構。
第二階段:在原有基礎上,1995年開始,以北京天融信網路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啟明星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江南科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網威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清華德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復旦光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從事信息化安全企業的誕生為標志的創業發展階段,主要從事計算機與互聯網的網路安全。
從1999年起,將信息安全的工作重點逐步轉移到銀行與電信信息化安全建設上。
2000年我國第一個行業性質的《銀行計算機系統安全技術規范》出台,為我國信息化安全建設奠定了基礎和樹立了示範。
這個時期主要提供的是隔離、防護、檢測、監控、過濾等中心的區域網安全服務技術與產品,其主要面對病毒、黑客和非法入侵等威脅。到2001年,一時間全國成立1300多家從事信息化安全的企業。
第三階段:以2002年成立中國信息產業商會信息安全產業分會為標志的有序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不僅從事互聯網的信息與網路安全,而且開始對國家基礎設施信息化安全開展工作,產生了許多自有知識產權的信息與網路安全產品。
④ 計算機網路發展的三個里程碑各自的標志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
1、第一階段:計算機網路技術與理論准備階段 。
第一階段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這個階段的主要的特點與標志性成果主要表現在: (1)數據通信技術日趨成熟,為計算機網路的形成奠定了技術基礎;
(2)分組交換概念的提出為計算機網路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2、第二階段:計算機網路的形成
第二階段是從20世紀60年代ARPANET與技術分組交換開始;ARPANET是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它的研究對促進網路技術發展和理論體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並為Internet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個階段出現了三項標志性的成果: (1)ARPANET的成功運行證明了分組交換理論的正確性;
(2)TCP/IP協議的廣泛應用為更大規模的網路互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E-mail、FTP、TELNET、BBS等應用展現出網路技術廣闊的應用前景。
3、第三階段:網路體系結構的研究
第三階段大致是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這個時期,國際上各種廣域網、區域網與公用分組交換網技術發展迅速,各個計算機生產商紛紛發展自己的計算機網路,提出了個自的網路協議標准;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的標准化的研究,對更大規模的網路互聯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推動「開放系統互連(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參考模型」與網路協議標准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時它也面臨著TCP/IP協議的嚴峻挑戰;這個階段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
(1)OSI參考模型的研究對網路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以及在網路協議標准化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2)TCP/IP經受了市場和用戶的檢驗,吸引了大量的投資,推動了Internet應用的發展,成為業界標准。
4、第四階段:Internet應用、無線網路與網路安全技術研究的發展
第四階段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個階段最富有挑戰性的話題是Internet應用技術、無線網路技術、對等網路技術與網路安全技術;這個階段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1)Internet作為全球性的國際網與大型信息系統,在當今政治、經濟、文化、科研、教育與社會生活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Internet大規模接入推動了接入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計算機網路、電信通行網與有限電視網的「三網融合」;
(3)對等(Peer-to-Peer,P2P)網路技術的研究,使得「即時通信」等新的網路應用不斷涌現,進一步豐富了人與人之間信息交互與共享的方式;
(4)無線個人區域網、無線區域網與無線城域網技術日益成熟,並已進入應用階段;無線自組網、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研究與應用受到了高度重視;
(5)Internet應用中數據採集與錄入從人工方式逐步擴展到自動方式,通過射頻標簽RFID。各種類型的感測器與感測器網路(Sense Network),以及光學視頻感知與攝錄設備,能過方便、自動地採集各種物品與環境信息,拓寬了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更為廣泛的信息交互,促進了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技術的形成與發展; (6)隨著網路應用的快遞增長,社會對網路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強烈的社會需求推動了網路安全技術的快速發展。
⑤ 信息網路安全的第三個時代是
多網合一時代。
⑥ 計算機網路發展的四個階段是如何劃分的
計算機網路發展的四個階段: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階段;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1、第一階段: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形成了初級的計算機網路模型。此階段網路應用主要目的是提供網路通信、保障網路連通。這個階段的網路嚴格說來仍然是多用戶系統的變種。
2、第二階段:在計算機通信網路的基礎上,實現了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完整的計算機網路。此階段網路應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網路通信、保障網路連通,網路數據共享和網路硬體設備共享。這個階段的里程碑是美國國防部的ARPAnet網路。
3、第三階段:計算機解決了計算機聯網與互連標准化的問題,提出了符合計算機網路國際標準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SI RM)」,從而極大地促進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此階段網路應用已經發展到為企業提供信息共享服務的信息服務時代。
4、第四階段:計算機網路向互連、高速、智能化和全球化發展,並且迅速得到普及,實現了全球化的廣泛應用。代表作是Internet。
(6)網路安全階段是什麼年代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類型:
1、區域網
(Local Area Network;LAN) 通常我們常見的「LAN」就是指區域網,這是我們最常見、應用最廣的一種網路。區域網隨著整個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提高得到充分的應用和普及,幾乎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區域網,有的甚至家庭中都有自己的小型區域網。
2、城域網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這種網路一般來說是在一個城市,但不在同一地理小區范圍內的計算機互聯。城域網多採用ATM技術做骨幹網。ATM是一個用於數據、語音、視頻以及多媒體應用程序的高速網路傳輸方法。
3、廣域網
(Wide Area Network;WAN) 這種網路也稱為遠程網,所覆蓋的范圍比城域網(MAN)更廣,它一般是在不同城市之間的LAN或者MAN網路互聯,地理范圍可從幾百公里到幾千公里。
4、互聯網
互聯網,英文是internet,又稱國際網路,屬於傳媒領域。指的是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互聯網始於1969年美國的阿帕網。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聯網,而Internet則特指網際網路。
⑦ 網路安全在以後的時代是怎麼樣
在信息化的現代,網路安全產業成為保障「新基建」安全的重要基石,我國網路安全行業市場規模一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未來,隨著5G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型網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深入開展,其將為網路安全企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網路安全的概念和內涵不斷演進。其發展歷程可分為起源期、萌芽期、成長期和加速期四個時期,分別對應通信加密時代、計算機安全時代、信息安全時代以及網路空間安全時代。
目前網路安全正處於網路空間安全時代的加速期:2014年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後,網路安全法、等保2.0等政策不斷出台,網路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
與信息安全時代的區別在於網路邊界逐漸模糊或消失,僅憑傳統的邊界安全已不能做到有效防護,防護理念和技術發生深刻改變,主動安全逐漸興起。安全解決方案和安全服務也越來越被重視。
—— 以上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⑧ 信息網路安全的第一個時代是—源自最牛IT工程師
九十年代中葉前。
信息網路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電磁泄露、雷擊等環境安全構成的威脅,軟硬體故障和工作人員誤操作等人為或偶然事故構成的威脅,利用計算機實施盜竊、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威脅,網路攻擊和計算機病毒構成的威脅,以及信息戰的威脅等。
信息網路自身的脆弱性主要包括:在信息輸入、處理、傳輸、存儲、輸出過程中存在的信息容易被篡改、偽造、破壞、竊取、泄漏等不安全因素;在信息網路自身在操作系統、資料庫以及通信協議等存在安全漏洞和隱蔽信道等不安全因素。
在其他方面如磁碟高密度存儲 受到損壞造成大量信息的丟失,存儲介質中的殘留信息泄密, 計算機設備工作時產生的輻射電磁波造成的信息泄密。
(8)網路安全階段是什麼年代擴展閱讀
通信雙方在網路上傳輸信息,需要先在發收之間建立一條邏輯通道。這就要先確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路由,再選擇該路由上使用的通信協議,如TCP/IP。
為了在開放式的網路環境中安全地傳輸信息,需要對信息提供安全機制和安全服務。信息的安全傳輸包括兩個基本部分:對發送的信息進行安全轉換,如信息加密以便達到信息的保密性,附加一些特徵碼以便進行發送者身份驗證等;發送雙方共享的某些秘密信息,如加密密鑰,除了對可信任的第三方外,對其他用戶是保密的。
為了使信息安全傳輸,通常需要一個可信任的第三方,其作用是負責向通信雙方分發秘密信息,以及在雙方發生爭議時進行仲裁。
⑨ 信息安全的發展劃分為哪幾個階段
通信保密階段、信息安全階段、信息保障階段這三個階段.。
信息安全,亦可稱網路安全或者信息網路安全。不同的說法只不過是認知角度不同而已,並無實質性區別。
首先,信息安全是信息化進程的必然產物,沒有信息化就沒有信息安全問題。信息化發展涉及的領域愈廣泛、愈深入,信息安全問題就愈多樣、愈復雜。信息網路安全問題是一個關繫到國家與社會的基礎性、全局性、現實性和戰略性的重大問題。
其次,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脅來自於應用環節。如非法操作、黑客入侵、病毒攻擊、網路竊密、網路戰等,都體現在應用環節和過程之中。應用規則的嚴寬、監控力的強弱以及應急響應速度的快慢,決定了信息網路空間的風險防範和安全保障能力、程度與水平的高低。
(9)網路安全階段是什麼年代擴展閱讀:
信息時代的安全與工業時代的安全明顯不同。國家信息安全問題,僅靠提高自主研發、實行進口替代,以及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方式來解決是不夠的。
國家信息安全離不開全球信息安全這個大環境,無一國家可獨善其身,自搞一套、自我封閉更是行不通的,迫切需要通過各國間合作,制定有約束力的國際規則來進行保障。
對於一個擁有14億人口、世界上最多網民、正在邁入信息化社會的國家來說,提高對國家信息安全極端重要性的認識,加快推進國家信息網路安全保障建設,是頭等大事之一,十分緊迫。
⑩ 網路安全的背景.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網路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國家機密。所以難免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人為攻擊(例如信息泄露、信息竊取、數據篡改、數據刪添、計算機病毒等)。同時,網路實體還要經受諸如水災、火災、地震、電磁輻射等方面的考驗。
1、Internet是一個開放的、無控制機構的網路,黑客(Hacker)經常會侵入網路中的計算機系統,或竊取機密數據和盜用特權,或破壞重要數據,或使系統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直至癱瘓。
2、Internet的數據傳輸是基於TCP/IP通信協議進行的,這些協議缺乏使傳輸過程中的信息不被竊取的安全措施。
3、Internet上的通信業務多數使用Unix操作系統來支持,Unix操作系統中明顯存在的安全脆弱性問題會直接影響安全服務。
4、在計算機上存儲、傳輸和處理的電子信息,還沒有像傳統的郵件通信那樣進行信封保護和簽字蓋章。信息的來源和去向是否真實,內容是否被改動,以及是否泄露等,在應用層支持的服務協議中是憑著君子協定來維系的。
5、電子郵件存在著被拆看、誤投和偽造的可能性。使用電子郵件來傳輸重要機密信息會存在著很大的危險。
6、計算機病毒通過Internet的傳播給上網用戶帶來極大的危害,病毒可以使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系統癱瘓、數據和文件丟失。在網路上傳播病毒可以通過公共匿名FTP文件傳送、也可以通過郵件和郵件的附加文件傳播。
網路安全由於不同的環境和應用而產生了不同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潰和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翻,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信息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自由傳輸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網路安全;網路-網路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