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網路直播的法律規制
法律分析:要求平台加強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管理、審核和實時巡查,對涉嫌違法違規的高風險營銷行為採取管理措施,提供付費導流等服務需承擔相應平台責任,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加強新技術新應用新功能上線和使用管理,建立直播間運營者賬號的分級管理制度和黑名單制度,建立健全投訴、舉報機制。
法律依據:《網路直播營銷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網路直播營銷管理,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網路直播營銷健康有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網路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㈡ 如何解決網路直播中出現的問題
1、加強平台建設,創新運作方式:網路直播作為新興產業,門檻低、盈利快,但模仿是目前網路直播行業的現狀,缺乏創新意識。首先,樹立創新意識,對用戶進行細分,針對不同層次用戶的需求,推出高質量、原創性、專業化的內容資源,並加強品牌產品的打造,增加用戶消費慾望和潛力。其次,線上線下相結合,鞏固穩定用戶數量,實現用戶價值向產業價值的轉換。再次,加強技術創新,優化傳播渠道,增加直播過程中的交互元素,提高用戶智能化體驗。
2、內容為王,提升文化內涵:隨著網路直播市場的不斷發展,相關政策約束會隨之而來,用戶需求也會不斷提升,顏值經濟和低俗內容會逐漸被人們拋棄,高質量、原創性的內容生產將成為最稀缺的資源,內容依舊是贏得觀眾的王牌。在全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碎片化、情緒化的信息內容居多,但這只是一時的浮躁狀態,隨著人們媒介素養和文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就會越來越青睞有文化內涵和思想深度的內容。
3、加強行業自律,建立健全引導機制:對於行業自身來說,首先,應該明白一時的喧嘩,並不能給平台帶來持續健康的發展,加強行業自律才能贏得長遠發展;
其次,尊重內容原創性,提升版權意識,這樣網路直播市場才會和諧有序。對於政府部門來說,要盡快突破技術條件的限制,學習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實踐經驗,加大對網路市場的規范監管力度,強化引導機制,提升監管水平,完善網路直播市場准入、追究、處罰、退出機制以及網路集群輿情監測應對機制,對網路直播「擦邊球」現象進行嚴格治理。
㈢ 三部門發文加強對網路直播營利行為規范性引導,這一舉措會帶來哪些變化
首先是網路直播平台要認真落實管理主體責任。加強網路直播賬號注冊管理和賬號分類分級管理,對個人身份、直播賬號、網路昵稱、網路直播發布者、直播內容進行申報。賬戶、網路昵稱等薪酬賬戶、收入類型、盈利能力等信息,並配合監管部門開展執法活動。網路直播平台和網路直播發布者應當維護公平的網路直播競爭環境,不得通過虛假營銷、自我打賞等方式吸引流量,誘使消費者小費、購買商品。
然後是禁止主播在網路直播營銷活動中以任何形式指揮用戶私下交易。同時,《規范》第36條和第37條也規定了平台在這方面的相應義務,即內容平台應防止主播利用跳轉等鏈接誘導用戶進行線下交易,社交平台應還應禁止影響者誘導用戶繞過合法交易程序在社交群體中進行線下交易。
㈣ 如何正確對待網路直播
正確對待網路直播的方法如下:
1、不要耽誤正事
現在,很多的年輕朋友們都喜歡手機直播,但是一定不要耽誤了正事兒,不要總是沉浸在手機里,這樣會很容易影響你的生活的,虛擬的生活很容易讓人產生各種幻想,這對於家庭生活來說是很不利的,所以一定要切記,不要耽誤正事兒。
2、要注意交通安全
很多朋友下班了就帶著耳機,邊回家,邊走路,邊直播,這樣對於自己來說是很危險的,自己的精力有限,不能做到一心多用,這樣就很容易造成你過馬路的時候疏忽大意,這樣就會很危險的。
3、防止被壞人盯上
都說槍打出頭鳥,如果你太過張揚了,你很有可能會被壞人盯上,不管是小偷,或者是有其他企圖的,有這種危險那就太犯不上了,所以你不要總是下班了還帶個手機,在那直播,有人跟著你你可能都不知道,這點警惕性還是要有的,所以盡量不要在下班的路上去直播。
4、不談敏感的話題
直播是一個消遣的方式,所以不要談一些敏感的話題,不要談一些不該談的事情,否則可能會有大麻煩的哦,這只是一個休閑方式,只要自己開心就可以了,所以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㈤ 七部門聯手規范網路直播採取了什麼措施
日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網路直播規范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提升主流價值引領,要切實維護網民權益,要加強未成年人保護,要築牢信息安全屏障,要嚴懲違法違規行為。
1、要提升主流價值引領。網路直播平台應當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強化導向意識,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扶持優質主播,擴大優質內容生產供給;培養網路主播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有效提升直播平台「以文化人」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力量。
2、要切實維護網民權益。網路直播平台應當嚴格遵守個人信息保護相關規定,規范收集和合法使用用戶身份、地理位置、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行為;充分保障用戶知情權、選擇權和隱私權等合法權益;依法依規引導和規范用戶合理消費、理性打賞;依法依規留存直播圖像、互動留言、充值打賞等記錄;加大對各類侵害網民權益行為的打擊力度,切實維護網路直播行業秩序。
3、要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網路直播平台應當嚴禁為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路主播賬號注冊服務,為已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未成年人提供網路主播賬號注冊服務應當徵得監護人同意。
應當向未成年人用戶提供「青少年模式」,防範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直播,屏蔽不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路直播內容,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充值打賞服務;建立未成年人專屬客服團隊,優先受理、及時處置涉未成年人的相關投訴和糾紛,對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賬號打賞的,核查屬實後須按規定辦理退款。
4、要築牢信息安全屏障。網路直播平台應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嚴格落實信息內容安全管理責任制,具備與創新發展相適應的安全可控的技術保障和防範措施;對新技術新應用新功能上線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直播信息服務,應嚴格進行安全評估;利用基於深度學習、虛擬現實等技術製作、發布的非真實直播信息內容,應當以顯著方式予以標識。
5、要嚴懲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打擊利用網路直播顛覆國家政權、散播歷史虛無主義、煽動宗教極端主義、宣揚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等違法犯罪活動;嚴厲查處淫穢色情、造謠誹謗、賭博詐騙、侵權盜版、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全面清理低俗庸俗、封建迷信、打「擦邊球」等違法和不良信息。
(5)平台如何維護直播網路安全擴展閱讀
《意見》明確了平台、主播、用戶三方的責任:
首先,要壓實平台主體責任。網路直播平台提供互聯網直播信息服務,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嚴格履行網路直播平台法定職責義務,落實網路直播平台主體責任清單,對照網路直播行業主要問題清單建立健全和嚴格落實總編輯負責、內容審核、用戶注冊、跟帖評論、應急響應、技術安全、主播管理、培訓考核、舉報受理等內部管理制度。
其次,要明確主播法律責任。自然人和組織機構利用網路直播平台開展直播活動,應當嚴格按照《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等有關要求,落實網路實名制注冊賬號並規范使用賬號名稱。
網路主播依法依規開展網路直播活動,不得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傳播淫穢色情信息等法律法規禁止的活動;不得超許可范圍發布互聯網新聞信息;不得接受未經其監護人同意的未成年人充值打賞;不得從事平台內或跨平台違法違規交易;不得組織、煽動用戶實施網路暴力;不得組織賭博或變相賭博等線上線下違法活動。
最後,要強化用戶行為規范。網路直播用戶參與直播互動時,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合理消費;不得在直播間發布、傳播違法違規信息;不得組織、煽動對網路主播或用戶的攻擊和謾罵;不得利用機器軟體或組織「水軍」發表負面評論和惡意「灌水」;不得營造鬥富炫富、博取眼球等不良互動氛圍。
㈥ 藏不住了!直播平台賬號顯示所屬MCN機構,網友們是如何評價此功能的
很多網友評論這個功能絕了,希望能夠前往推廣。還有很多網友表示沒想到吵得不可開交的主播竟然是同一個公司的。直播平台賬號顯示所屬MCN機構這個功能能夠更好的維護良好的社區秩序,維護網路安全秩序。也可以讓平台的達人信息更加透明,來自於哪裡,屬於哪個機構都可以一目瞭然,也可以知道那些帶節奏的人到底是人是鬼。
越不透明,可操作性越強,畢竟這樣才能夠製造輿論話題,同一家公司通過不同的賬號來煽動群體對立。除了這些還可能會發布一些注冊信息進行引導群眾,通過這個方式誤導欺騙網民,通過欺騙的方式來增加用戶的粘合度。現在網路上的直播感覺越來越雷同化,所有的直播內容都是腳本。網路更加清朗之後,人們對於社交平台這些軟體才會更加的理性化去對待,才能夠理性文明的在網路上進行交流。
㈦ 怎麼預防直播安全事故自己做直播間有辦法避免嗎
一般企業直播都有延時輸出功能。微贊直播間的雲導播就支持延時輸出。直播播出的時間會比開始的時間又延遲,延時的時間還可以自定義,一旦出現直播事故,就可以緊急切換到備用的畫面,然後把直播事故這一段掐掉。對我的回答是否滿意如果滿意幫忙採納下吧
㈧ 網紅直播營銷的流程,策略
《辦法》的上位法依據
《辦法》的上位法依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網路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當《辦法》的適用遇到困難時,可以回到上述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來尋找合適的路徑。
網路直播營銷平台(以下簡稱「平台」)或利用平台從事網路直播營銷活動且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規定的「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或「平台內經營者」定義的市場主體的,還應當履行《電子商務法》規定的責任和義務。
part II
《辦法》管理的對象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通過互聯網站、應用程序、小程序等為媒介,以視頻直播、音頻直播、圖文直播或多種直播方式相結合的形式開展營銷的商業活動,適用《辦法》管理。
《辦法》規范的主體可以分為直播營銷平台、直播間運營者和直播營銷人員。囿於篇幅有限,本文先就《辦法》對平台管理進行解讀,在今後的推文中,再對其他主體的合規要點進行介紹。
part III
直播營銷平台
平台指在網路直播營銷中提供直播服務的各類平台,包括互聯網直播服務平台、互聯網音視頻服務平台、電子商務平台等。筆者仔細研讀了《辦法》,認為平台可以從自身建設和對營銷行為管理2個方面來梳理並規范自身行為。
平台自身建設
3.1
平台設立時應依法依規履行備案手續,並按有關規定開展安全評估。平台從事依法需要取得相關行政許可的網路直播營銷活動,還應當依法取得行政許可。
平台還應制定並公開網路直播營銷管理規則和平台公約,重點關注賬號注冊注銷、信息安全管理、營銷行為規范、未成年人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平台還應制定直播營銷商品和服務負面目錄,列明法律法規規定的禁止生產銷售、禁止網路交易、禁止商業推銷宣傳以及不適宜以直播形式營銷的商品和服務類別,盡到對使用者的告知義務。
3.1.1信息安全管理
在網路和數據安全管理機制方面,平台應具備維護互聯網直播內容安全的技術能力,並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直播內容管理專業人員,技術方案符合國家相關標准。
3.1.2規范營銷行為
平台應建立健全投訴、舉報機制,明確處理流程和反饋期限,及時處理公眾對於違法違規信息內容、營銷行為投訴舉報。
消費者通過直播間內鏈接、二維碼等方式跳轉到其他平台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發生爭議時,初始平台也應積極協助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提供必要的證據等支持。
平台提供付費導流等服務,對網路直播營銷進行宣傳、推廣,構成商業廣告的,應當履行廣告發布者或者廣告經營者的責任和義務。(具體參見:電商直播合規:警惕網路直播帶貨中的各種坑(一)——淺析直播帶貨各主體可能被認定為虛假宣傳的行為)特別是對利用人工智慧、數字視覺、虛擬現實、語音合成等技術展示的虛擬形象從事網路直播營銷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安全評估,並以顯著方式予以標識。直播營銷平台不得為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提供幫助、便利條件。
3.1.3未成年人保護
平台應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護機制,特別關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網路直播營銷中包含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平台應當在信息展示前以顯著方式作出提示。
平台對營銷行為的管理
3.2
3.2.1身份管理
平台對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應進行基於身份證件信息、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真實身份信息的認證。《辦法》特別強調,認證應當進行動態管理——在每次直播開始前都要核驗所有參與直播營銷人員(運營者)的身份信息。對與真實身份信息不符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從事網路直播發布的,平台不得為其提供直播發布服務。同時,平台還須採取必要措施保障處理的個人信息的安全。
平台還應與直播營銷人員服務機構、直播間運營者簽訂協議,督促其規范直播營銷人員招募、培訓、管理流程,告知其切實履行對直播營銷內容、商品和服務的真實性、合法性審核義務。對違反法律法規和服務協議的直播間運營者賬號,平台應視情採取警示提醒、限制功能、暫停發布、注銷賬號、禁止重新注冊等處置措施,嚴重違法違規的直播營銷人員及因違法失德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人員應當列入平台黑名單,保存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3.2.2內容管理
平台對於網路直播營銷信息要開展發布審核和實時巡查,特別是加強直播間內鏈接、二維碼等跳轉服務的信息安全管理,防範信息安全風險,及時發現違法和不良信息,應當立即採取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為了滿足前述要求,《辦法》提出,平台應建立健全風險識別模型,對涉嫌違法違規的高風險營銷行為採取彈窗提示、違規警示、限制流量、暫停直播等措施,並以顯著方式警示用戶平台外私下交易等行為的風險。平台還應根據直播間運營者賬號合規情況、關注和訪問量、交易量和金額及其他指標維度建立分級管理制度,根據級別確定服務范圍及功能,對重點直播間運營者採取安排專人實時巡查、延長直播內容保存時間等措施。
平台要特別重視「通知-刪除」規則對於平台管理的作用。筆者認為,在現行法律體系和規定下,《辦法》施行後,「通知-刪除」規則在對平台責任的認定和劃分中仍將起到基礎且核心的作用。如《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直播營銷平台提供付費導流等服務,對網路直播營銷進行宣傳、推廣,構成商業廣告的,應當履行廣告發布者或者廣告經營者的責任和義務。直播營銷平台不得為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提供幫助、便利條件。」,如果直播營銷平台「知道或應當知道」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存在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的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而沒有採取必要措施(具體必要措施在《辦法》第十四條【1】的規定),則很有可能被要求與直播間運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關於「應當知道」的判斷,筆者認為,可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電子商務平台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指導意見》第十一條【2】的規定。
涉稅管理
3.3
稅收問題在電子商務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平台有提示直播間運營者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或稅務登記的義務。平台要告知運營者如實申報收入,依法履行納稅義務,並依法依規向稅務機關報送身份信息和其他涉稅信息,依法履行代扣代繳義務。
以上是筆者總結歸納的《辦法》對直播營銷平台提出的要求,可以說是全面且具有很強的實操性,直播營銷平台應認真「對標對表」,及時為自己打上合規補丁,以免因承擔法律責任而給自己造成損失。具體法律責任的規定,將在之後的推文中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