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各地在落實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 劉向東:各地落實數字經濟發展不能一哄而上,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不能只注重數量而不注重質量。「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被列入經濟 社會 發展20個指標。這一考核目標凸顯出「十四五」時期要著重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這就要求地方重視數字經濟發展的質量問題,在數字經濟布局中注意減少重復和低效建設,避免出現產能過剩和高端產業低端化問題,而且對數據基礎質量也要高度重視,避免積累的海量數據要素垃圾化。
二是各地在引入和發展數字化平台經濟時要處理好隱私保護、壟斷和不正當競爭以及數據要素治理問題。隨著數字經濟中數字化平台地位的日益凸顯,部分數字化平台開始利用優勢地位和不對稱的數據信息優勢濫用數據甚至侵犯消費者隱私,實施損害消費者的壟斷性定價行為,如利用大數據「殺熟」,從而造成消費者剩餘損失,扭曲市場公平競爭機制。
三是各地數字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日益加劇。從目前發展來看,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仍是經濟發展較快的東部沿海和一、二線城市。這些地區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而且財力相對雄厚,可以超前布局一批新型基礎設施,逐步培育有競爭力的數字化產業。而相對落後的地區或城市則面臨投入資金有限、人才匱乏、互聯網安全意識不強等問題,難以推動經濟整體實現數字化改造,反而使其發展數字經濟與領先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大。除此之外,數字服務門檻和成本偏高,城鄉、大中型企業之間的數字鴻溝依然較大。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輪值主席、火幣大學校長 於佳寧:各地在落實數字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緊緊抓住發展數字經濟的機遇,針對「十四五」規劃的發展環境、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數字化發展,同時加強對數字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加快制度構建,引領傳統動能向新動能轉換。
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各地需根據自身特色做好頂層戰略設計,補齊短板,鍛造長板,從而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數字產業生態。
其次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數字經濟發展的節奏與傳統產業不同,過去的法律法規可能不適合目前的產業現狀和技術特徵。若要更好地促進新業態的發展,還需對法律法規、部門規章進行更新和修正。因為只有法律法規逐步完善,數字經濟才能真正實現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最後要注重對數字經濟相關人才的培養。盡管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初具規模,但長期發展數字經濟產業的關鍵在於人才。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地區對數字人才的培養極為重視,其他部分地區數字人才則相對匱乏,各地需加強數字化教育的投入,大力培養專業人才,夯實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黃大智:一是數字經濟中的治理問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完善、良好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構建完整的治理體系至關重要。這既包含宏觀層面的制度問題,也包含微觀層面的數據要素治理。例如當前被廣泛重視的壟斷問題、數據信息保護問題、「大數據殺熟」問題等。
二是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網路安全問題。網路安全是數字化的基礎,沒有網路安全就談不上數字經濟安全。而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網路安全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廣泛和龐大。這些網路安全問題還需要前瞻性、系統性地部署研究,也對構建網路安全防護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要避免重復建設。由於各地區的分別規劃和部署,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可能出現大量的資源浪費,因此要從更高層面進行統籌規劃,避免重復建設。
四要重視數字經濟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基礎技術創新,避免出現「重應用、輕基礎」的現象,打造數字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魏 橋 )
㈡ 北京江蘇等多地推數字經濟促進計劃 三六零積極布局數字安全市場
在持續加碼的穩增長政策刺激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浪潮。近期,包括北京、江蘇、江西、雲南、武漢等地紛紛出台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規劃、條例或措施,擘畫出各地數字經濟未來發展的「行動線路圖」。據中國日報網報道,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超過45萬億元,數字經濟在GDP中的比重超過40%。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在促進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徵求意見稿)》也用單獨的篇章對數字經濟安全提出明確要求,計劃通過建立健全數據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建立信息基礎設施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建立數據治理和合規運營制度等一系列舉措,來築牢數字經濟的安全屏障。
對此,三六零(股票代碼:601360.SH,以下簡稱360)安全專家表示,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數字化已經滲透到國家經濟、 社會 、政府等方方面面,也讓安全風險遍布所有數字化場景,不再局限於網路安全。這就需要統籌發展與安全,把網路安全升級為數字安全,建設面向數字化各大場景、應對數字化復雜安全挑戰的數字安全體系,為數字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各地積極搶占數字經濟新賽道
眼下,各地正在積極搶占數字經濟新賽道,搶攻經濟發展新高地。
其中,《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徵求意見稿)》近日公開對外徵求意見,擬將北京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上升為法規制度,從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數字經濟安全和保障措施等方面,通過制度創新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也為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供法制保障。
江蘇省在不久前發布的《關於全面提升江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到2025年,江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數字產業集群能級躍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3.5%左右。
此外,江西省日前也發布《構建包容環境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做優做強的若干措施》,推出18條具體舉措,對數字經濟領域市場主體實行2年發展「包容期」管理,積極營造數字經濟發展一流生態。
雲南省也於近日正式印發《關於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從支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產業化發展、產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應用、支持創新發展、支持數字化人才培育和引進等六個方面提出23條政策措施,推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
剛剛出爐的《武漢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2-2026年)》則提出,到2026年,武漢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14%;力爭到2035年,建成國內重要的數字經濟技術策源地、數字產業集聚地,建成數字經濟一線城市。
事實上,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顯示,2020年有13個省份的數字經濟規模超過了1萬億元。即使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全球經濟下行的疊加影響,我國數字經濟依然保持了9.7%的高位增長。
數據安全成數字經濟的缺口 360首推大數據安全能力框架
但難以忽視的是,網路攻擊已成為我國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經濟發展的最大風險之一,網路威脅也將成為數字經濟時代最大的威脅。
360安全專家對此表示,數字化的本質是軟體重新定義整個世界,在數字經濟時代,整個 社會 的運營、治理和經濟都架構在軟體之上,安全風險也遍布關鍵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車聯網、能源互聯網、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等各大場景,極其容易成為網路攻擊的重要目標,造成重大安全隱患。
尤其是近年來,個人信息泄露、勒索攻擊、網路戰、APT攻擊等網路威脅層出不窮,數字化的安全威脅已超越虛擬世界,延伸到現實世界,影響國家、國防、經濟、 社會 乃至人身安全。安全保護的對象正在從計算機安全、網路安全升級為數字安全。360安全專家對此表示:「這就需要我們以數字化思維重塑安全理念,推動各行業、各單位建設以安全大腦為核心的數字安全體系,為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保障。」
360不但推出體系化的數字安全能力框架,幫助國家、城市、企業構建以安全大腦為核心的數字安全體系,來應對安全挑戰,還率先在數據安全保護領域推出應對方案,即大數據安全能力框架。
360安全專家介紹,該框架是針對當前企業數據安全的關鍵痛點而打造的,也是繼《數據安全法》以來,由中國首個創新推出大數據安全能力框架。它也帶來了面向不同場景的整體數據安全保護方案,能夠匯聚全網全維安全大數據,建立全局視角,達到攻防兼備、內外兼修的效果,實現監管單位常態化監管、企業防護能力提升、城市數據安全管控相統一。
㈢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在安全領域存在哪些短板今後應如何更好保障數字安全
首先是數字安全的法律基礎不夠堅實。數據運營者作為數據活動的處理者,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承擔數據安全責任。隨著數字技術對社會經濟的服務更廣泛、更深入,其安全問題的後果將更加嚴重。面對日益增加的網路風險,單兵已無力應對。確保數字安全,需要打破相互對立的局面,實現協同聯防。數字安全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涉及業務、管理、流程、團隊等多方面的系統工程。
多利益相關者模式的挑戰。數字經濟引發的沖突很容易出現分歧並成為政治問題。在商業擴張和經濟發展方面,這是一種常見的行為,但在國際政治博弈中,卻很容易被描述為數字空間新殖民主義。全球數字服務格局快速發展演變,數字市場規則制定權和話語權競爭日趨激烈,網路空間立法競爭空前激烈。
㈣ 我國將從哪些方面推動數字經濟不斷發展
未來應重點從四方面發力:
一是完善激勵數字經濟核心技術開發的基礎制度。中央多次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最大隱患。完善激勵數字經濟核心技術開發的基礎制度,是解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核心技術難題的重要抓手。
重點是建立健全數字化人才培養的激勵制度、加快數字經濟統計與核算制度、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基礎性制度、建立數字經濟知識產權相關制度、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標准制度體系。
二是健全數字經濟時代的法律體系。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對現行基於工業經濟所形成的法律體系帶來了重大挑戰。因此,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健全數字經濟時代的法律體系,著力破解「個人數據與企業產權」的矛盾,平衡「數據安全與數據利用」的沖突。
重點要加快修訂現有相關法律法規,改變不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規定;加快制定出台《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推動相關法律法規制定與修訂向「信息弱者」傾斜,維護其數字消費權益。
三是加大數字風險治理。數字經濟的發展,在給人類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安全風險,數字風險已成為世界廣泛關注的重要議題。加大數字風險治理。
關鍵是探索形成多主體協同治理的新格局,提升政府管理部門的數字化監管水平,明確平台企業的責任,加大懲處力度;著力構建數字安全新生態,完善數據治理規則,推動形成維護人類共同價值觀的數字經濟文化。
四是加快彌合數字鴻溝。雖然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但數字鴻溝依然存在,不同群體、區域、企業之間,在數字素養、數字化應用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造成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彌合數字鴻溝。
重點應加大對中西部以及廣大農村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投入,加大數字化人才培養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多主體數字素養培育體系,實施老年人數字能力計劃;加快推動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
數字經濟發展:
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對加快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須以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為戰略支撐,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
以數字紅利惠及更廣大人民群眾為根本目的,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築牢數字安全屏障,構建數字合作格局,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集中力量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要強化數字技術基礎研發,構建開放協同創新體系,推進創新資源共建共享,推進數字技術成果轉化。
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要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全面發展融合基礎設施,前瞻布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協同、先進、開放、高效的創新基礎設施體系。
深入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全面深化大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升級,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推進重點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轉型,培育數字化轉型的支撐服務生態。
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創新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要推進數字產業基礎高級化,加快數字產業鏈現代化,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智慧銷售、無人配送、智能製造、反向定製等智能經濟。
有效提升數字經濟治理水平,促進數字經濟規范有序發展。要進一步健全數字經濟治理政策法規體系,健全完善協同監管機制,探索建立適應平台經濟特點的監管機制,開展社會監督、媒體監督、公眾監督,維護公眾利益和社會穩定。
持續增強數字化公共服務效能,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要推動政務信息化共建共用,加快社會服務優化升級,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融合發展,形成以城帶鄉、共建共享的數字城鄉融合發展格局。
㈤ 數字經濟發展現狀及趨勢是怎麼樣的
近些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迅猛發展,創新創業活躍,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目前,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深入推進,數字經濟正在加快向其他產業融合滲透,提升經濟發展空間。
在數字經濟領域,中美兩國處於領跑地位。據浪潮信息聯合國權威機構IDC發布的《2020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顯示,計算力與經濟增長關系十分密切,調查顯示,計算力指數平均提高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3%和1.8%。
並且AI計算占整體計算市場的比例每年都在提高,從2015年的7%增長到2019年的12%,專家預測到2024年將達到23%。而中國在全球對於數字經濟的拉動作用最為明顯,尤其是2015-2019年期間,在樣本國家的AI計算市場支出增長中,有近50%來自於中國的貢獻。
數字經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因為它能夠打破阻礙經濟發展的瓶頸,突破障礙,充分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真理。雖然中國沒有抓住前三次工業革命的機會,但是幸運的是,我國抓住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
㈥ 我國發展數字經濟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我國發展數字經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數字經濟在其他產業領域的應用帶來的效率增長和產出增加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引擎。近年來,數字經濟正在加快向其他產業融合滲透,提升經濟發展空間。
數字經濟的概括
數字經濟,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作為一個內涵比較寬泛的概念,凡是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都可以納入其范疇。
數字經濟通過不斷升級的網路基礎設施與智能機等信息工具,互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人類處理大數據的數量、質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斷增強,推動人類經濟形態由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智慧經濟形態轉化,極大地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優化配置效率,提高產品、企業、產業附加值,推動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
㈦ 什麼是數字經濟,怎麼發展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 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
數字經濟,作為一個內涵比較寬泛的概念, 凡是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 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都可以納入其范疇。
發展數字經濟:
第一,開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要推動「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開展「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試點示範。
第二,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行動。要保障數字化供給,推動資源和能力共享,分行業培育一批數字化示範標桿企業,帶動更多行業和企業數字化轉型。
第三,推動其他產業和領域數字化發展。推動智慧農業建設,培育「互聯網+」訂單農業。推動智能交通建設,打造「暢行龍江」信息服務體系,提升交通出行服務品質。
第四,加快發展電子信息製造業。完善產業頂層設計,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哈爾濱新區要努力建設成為全省數字產品製造業核心區。
第五,做優做大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鼓勵專業化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發展,加快提升軟體業設計開發和信息技術服務水平,要面向企業數字化賦能需求大力發展數字服務業。
第六,推進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和應用,打造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拓展裝備製造、原材料、食品等行業工業互聯網平台場景的應用及其服務能力。
㈧ 數字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
數字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
1、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於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全力建設配套基礎設施,並採取靈活的監管措施,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2015年以來,我國政府對於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相關技術、商業模式的出現與發展採取了先發展、後監管,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靈活監管策略,已經被實踐所證明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正確方針。
2、我國數字經濟已經建立起龐大的市場規模,並擁有數量眾多的消費者。
基於中國具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這一有利條件,在龐大消費群體的推動下,我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用戶數量的快速增長,使得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出來,由此促使我國互聯網企業及其商業模式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產業的最大特點,是具有梅特卡夫效應,是一種依靠規模化實現邊際成本接近於零的經濟形態。互聯網企業通常採取免費的模式推出服務,隨著用戶規模的不斷擴大,將引發梅特卡夫效應,即網路價值與用戶規模的平方成正比,進而使企業價值實現指數級增長。
㈨ 享受美好數字生活,數據「安全鎖」不可少 | 人民時評
隨著數字經濟加速發展,數據已成為重要生產要素。 加強數據治理、保護數據安全,為數字經濟持續 健康 發展築牢安全屏障,這是時代發展的客觀需要。近年來,中國網路空間的法治化按下了「加速鍵」。數據安全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陸續施行,《網路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近日又向 社會 公開徵求意見,與數據治理、數據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將進一步完善。
享受美好數字生活,數據「安全鎖」必不可少。我國網民規模已超過10億,形成了全球最為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 社會 。但大數據時代各類數據迅猛增長、海量聚集,也相伴而生了一些新問題、新挑戰: 點開手機上的APP,強制索權的使用條款中潛藏著個人信息過度收集的風險;從網路購物到旅行交通,用戶被大數據精準「畫像」,同時也可能遭遇大數據「殺熟」;釣魚網站、木馬病毒、黑客攻擊等造成的數據泄露,輕則帶來不勝其煩的騷擾電話、簡訊,重則誘發電信詐騙等網路犯罪 ……可以說,數據安全已成為滿足人民美好數字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
也要看到,數字技術和生產生活深度融合,數據安全也成為事關國家安全與經濟 社會 發展的重大課題。比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是經濟 社會 運行的「神經中樞」,但也面臨著依然嚴峻的網路安全形勢。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將經實踐證明的成功經驗予以制度化提升,數字生活的「基礎設施」有了更堅實的法治保障。再比如,大量數據頻繁跨境流動帶來了對數字治理能力的考驗,更關乎國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個人權利,建立和完善數據跨境安全管理相關制度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今天,數字治理需要不斷向著更深處延伸。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基礎。沒有數據安全, 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 社會 的運行將失去防火牆;沒有數字經濟與數字 社會 的蓬勃發展,數據安全也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厚植數字經濟創新創造的土壤,營造數字 社會 健康 發展的環境,離不開數據安全高效流動,這一切都有賴於規范有序的法治護航。實踐證明,當法律法規或執法監管存在薄弱環節,市場就容易掉入野蠻生長的發展陷阱,侵蝕產業長期 健康 發展的基礎,破壞數字生活的安定有序;當我們堅持把法治作為基礎性手段,給予市場明確穩定的預期,達成平衡發展與安全的最優解,市場主體就會吃下「定心丸」,數字紅利就能充分釋放,數字生活將更加美好。
數據安全是全球性問題,沒有哪個國家可獨善其身。 放眼當今世界,信息化、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已成大勢所趨,但規則缺失是當前全球數字治理領域面臨的突出挑戰。 應對數據安全風險,需要凝聚全球數字治理合力。中國去年發起的《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為全球數字治理規則制定貢獻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正在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積極回應。共商應對數據安全風險之策,共謀全球數字治理之道,才能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共創數字時代更加安全、繁榮、美好的未來。
㈩ 數字經濟時代 安全科技如何為經濟「保駕護航」四位專家這樣說
當今時代,大數據、AI演算法等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提高了生產效率,數據已經成為了數字時代的「石油」。但大數據的存在也意味著海量的用戶信息被用來發掘產生價值,信息泄露、黑灰產攻擊等問題層出不窮,安全似乎已經成為了數字經濟發展木桶上的那一塊「短板」。
企業技術發展和用戶信息保護的平衡上,存在哪些難點?在不斷發展的 科技 、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面前,現有法律框架面臨著什麼樣的挑戰?如何讓安全為數字化發展「保駕護航」?
8月6日,2021新京報貝殼 財經 夏季峰會——數字經濟時代的風險防控線上論壇舉行,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北京師范大學網路法治國際中心執行主任吳沈括、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魏凱、螞蟻集團安全事業群總裁趙聞飆就上述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當人變成「電池人」 保護信息安全難在哪兒?
AI時代,不少APP都需要收集足夠多的用戶數據,才能支持其運營。如短視頻平台的視頻推送,電商平台的商品推薦等都需要收集用戶數據後才能讓演算法正常運轉,在此過程中,用戶也往往面臨著暴露隱私的潛在風險。
「互聯網時代,人慢慢變成了『電池人』。」朱巍表示,「每個人在互聯網時代中通過演算法、人工智慧、數據採集後都變成了手段,而不是目的。消費者和用戶在很多平台中,通過自己的數據為這些平台『蓄能』,這種生態到底可不可取,利弊關繫到底在什麼地方,我覺得需要予以好好解決。」
在朱巍看來,要解決技術發展與用戶信息保護平衡點的問題,需要明晰大數據產權問題,「目前,從中國的法律體系來看,《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法》二審稿等相關法律里對個人信息的概念已經做了非常詳細的描述,但並沒有對大數據的性質做出具體的規定。《民法典》最後一審稿出來之後,曾經把數據信息納入到《民法典》中的知識產權的課題裡面,對此我們曾提出反對,因為數據信息里既包括大數據,也包括個人信息,個人信息是隱私權,不能轉化成大數據,至少一定程度上是不可以的,因為有巨大的爭議,《民法典》後來把這條刪掉了。」
「所以我們能發現,個人信息和大數據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在行業適用領域中,大數據的產權問題還沒有明晰。現在,國家正在出台關於數字經濟的指導意見,有一些還沒有向 社會 公布,公布的時候我相信數據信息的概念至少在產權領域會變明晰。」朱巍稱。
此外,朱巍認為,當個人信息與其他法律交織在一起,讓問題變得更加復雜。「目前,《刑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都有對敏感信息范圍的相關規定,且內涵和外延完全不一樣,這就出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當我們研究的時候提到敏感信息,我們要先問一下是那部法律中的。所以是不是應該有一個統領,至少在概念上能夠說清楚,但是目前為止看好像還沒有。現在當我們研究一些法律問題,不單純是個人信息保護問題,而是個人信息保護和其他法律關系相互交叉的問題,這就讓問題本身變得復雜了。比如說我們天天講的金融廣告,你的行為產生了數據採納之後給你推金融廣告,表面看是廣告法的相關內容,但實際上是完完全全的基礎大數據和個人信息產生的法律關系。」
從企業到國際 社會 數字化轉型風險幾何?
事實上,每個用戶貢獻的數據最終都將匯成一道數據洪流,個人、產業、國家、國際 社會 由此交織在一起。除了用戶外,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面對著什麼樣的風險?
「什麼是『數字化』背後的風險?它指的是——數字經濟生活中,用戶在享受數字化帶來的便捷與普惠同時,所面臨的、伴隨而來的風險。例如,對於行業商戶來說,羊毛黨造成的『營銷資金風險』,足以讓商戶精心打造的營銷活動毀於一旦。對於個人用戶而言,網路欺詐、賬戶盜用等問題,更是成為了數字經濟中高發的、危害性極大的安全問題。如今的黑產作案越來越趨於多平台、多鏈路、團隊化和智能化。這使得對抗黑產、防範智能化風險,已經轉化為了一個全新的命題。」趙聞飆表示。
趙聞飆透露,早在六七年前,螞蟻團隊就已經在平常應對黑產攻擊中,發現了AI的痕跡。「不可忽略的是,伴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加持,這一風險仍將持續加劇,並且演變為『智能化』背後的風險。」
那麼,當我們把視野從個人用戶、企業再擴展到國際 社會 ,數字化的風險又有何變化呢?
在吳沈括看來,隨著數字化轉型的加速,經濟構成、民眾生活方式、 社會 治理甚至是國家層面和全球治理層面都已經產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吳沈括認為,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到三個復雜性,「第一個是參與數據活動當中主體的復雜性,從用戶個人到產業、國家甚至國際 社會 ,在這個過程中,主體結構的復雜性是跨部門、跨行業、跨國的存在,而這使得數據處理和數據活動過程中面對的場景更為復雜,而且在快速的迭代更新中,這就是第二個場景的復雜性。因此,我們在一些傳統的場景中歸納總結出來規則,面對新場景的時候,或許面對著非常大的適用的困難。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了第三個復雜性,就是訴求的復雜性。」
如何保護數字經濟發展?用AI對抗AI
針對如此之多的復雜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做?專家們給出了不同的建議。
首先,是充分的激勵機制。
在吳沈括看來,數據業務和數據流轉利用過程中,知識、能力的不對稱導致很多情況下透明度不足,進而導致了信任度不足,「國內國際跨部門跨行業的主體之間形成有效的信任度,是我們對數字化生活給予有效的信賴的基礎。在有了充分的信用度之後,我們需要一個必要的激勵度,目前來看,以數據驅動的各類創新在不斷推動(經濟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確保,以及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勵在數據流轉利用等各類數據活動中做出了貢獻的主體的價值,給它必要的推動,是我們需要特別重視的點。」
「我們欣喜地看到《數據安全法》以及未來要出台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在給數字經濟的發展制定一些規則,這是市場急需的,但不是事無巨細的,可能只能做到原則性的。至於如何落實,可能需要細則,需要透明度,需要讓企業實際有動力落實這個機制,例如對其聲譽有顯性化激勵,這就需要配套的措施,而不只是懲罰。」 魏凱表示。
此外,通過技術來幫助解決安全問題也是專家們共同的觀點。
在魏凱看來,前幾年,大數據的應用側重於做報表,做大屏幕,給決策者直觀的相關數據。但是現在大數據的技術的應用往往不是這樣,而是已經深入到決策閉環里去了。「以前的報表,看了以後採取決策仍然要靠人拍板,而現在很多大數據的風控,大數據的精準廣告,其實人都不在閉環裡面,人只要把規則定好,數據驅動就可以閉環自動執行。」
「現在,一種新的模式正在崛起,如區塊鏈的技術允許我們不再把數據集中起來也能夠享受數據融合的紅利,當前這類技術正在快速的升溫,這就有可能創造一種新的大數據的應用模式。」魏凱表示。
趙聞飆表示,傳統風控受制於技術成本、數據規模和演算法效能,許多場景還是專家經驗驅動,而不是數據智能驅動。「支付寶每天有數億筆交易,面對如此龐大的計算量,一旦決策產生延遲,就給了黑產可乘之機。因此,發展面向可信人工智慧技術的下一代風控技術體系成為了我們的必由之路。」
他舉例稱,通過人工智慧與金融風控的深度融合,支付寶的AI大腦AlphaRisk能夠在零人工干預的全自動模式下,對風險進行毫秒級的響應。例如,在網路欺詐風險識別場景下,當系統識別到用戶遇到詐騙風險時,AI機器人會以小於0.1秒的速度向用戶呼出「叫醒電話」。此外,在快速響應當下風險的同時,AlphaRisk還具備自學習、自適應的能力,從而將安全從靜態的被動防守,轉變為動態的主動對抗。
「以前我們發展任何產業的時候都是包容審慎,而現在更多的是審慎包容。以前是效率優先,安全其次,先發展起來再說。現在看來,安全可能就是木桶上的短板,我國互聯網產業、規模、技術發展已經很大很快了,如果追求安全問題,一定會犧牲市場,一定會犧牲效率,但從長遠的角度看,我認為這種做法是沒有問題的。」朱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