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網路安全事件處置時間
0到12小時內,網路安全處理時間是由管理人員進行參與和評定的。
❷ 網路安全的類型
網路安全范圍是一個廣泛的主題。下面,我們將介紹網路安全的核心類型。整體策略包括所有這些方面,並且沒有忽略任何方面。
一、網路安全的類型
1、關鍵基礎設施
世界上關鍵的基礎設施充當了網路與物理的混合體。從醫院到凈水廠再到電網的所有事物現在都已插入在線世界並進行了數字化。我們從這種超級結構中獲得了很多好處。但是,將系統置於在線狀態也會給網路攻擊和黑客行為帶來新的漏洞。當一家公司首先將自己連接到物理世界,然後再連接到數字世界時,它所插入的第一個基礎架構就是關鍵基礎架構。
公司決策者必須將這種觀點納入其攻擊可能如何影響其功能的計劃中。如果公司沒有應急計劃,則應立即創建一個應急計劃。
2、網路安全
網路的安全性可以保護公司免受未經授權的訪問和入侵。適當的網路安全性也可以發現並消除對系統的內部威脅。有效實施網路安全通常需要做出一些折衷和權衡。例如,額外的登錄有助於保護公司信息免遭未經授權的訪問,但同時也會降低公司的生產率。網路安全的重大問題之一是它佔用了大量公司資源。
網路安全工具會 生成大量數據。即使網路安全系統發現了威脅,由於產生的數據量巨大,它也可能會漏掉裂縫,而被忽略。IT團隊現在正在使用機器學習來自動識別合法的安全威脅,從而減少人為錯誤。但這遠非一個完美的系統。
3、雲端安全
雲安全性是一組策略,控制項和過程,結合了可共同保護數據,基礎架構和基於雲的系統的技術。
它們是特定的安全措施,這些措施被配置為保護客戶的隱私,保護數據,支持合規性,還為設備和用戶設置身份驗證規則。這意味著從過濾流量,驗證訪問許可權以及為特定客戶端需求配置雲安全性等任何事情。它是可移動的,因為它是在一個位置進行配置和管理的,從而釋放了業務,將資源集中在其他安全需求上。
4、應用安全
許多最優秀的現代黑客發現,Web應用程序安全性是攻擊組織的最薄弱點。
由於與尚未經過適當審查和保護的應用程序公司之間的新關系激增,很難跟上他們的步伐。應用程序安全性始於出色的編碼,這也很難找到。在獲得安全的編碼實踐之後, 滲透測試和模糊測試是每個公司現在應該開始實施的另外兩個安全實踐。
5、物聯網(IoT)安全
物聯網是在線系統如何通信的重要網路物理系統。更具體地說,IoT是指相互關聯的計算設備的系統,可以將其定義為機械和數字機器或對象,動物或人,這些對象被賦予唯一的標識符(UID)並以某種能力數字化。它還指的是該系統通過網路傳輸數據而無需人與人或人與計算機交互的獨特能力。
二、制定網路安全策略
每種策略都應定製設計。適用於一家公司的網路安全策略不一定會對另一家公司有效。每個實體根據其特定需求和漏洞而有所不同。但是,無論您的公司規模,范圍或行業如何,都可以考慮一些總體主題。
1、了解關鍵業務運營的風險
網路安全不斷變得越來越復雜。組織必須對網路安全對其運營意味著什麼具有「安全願景」。這包括產生可接受的風險水平,並為大多數安全投資確定目標優先領域。
2、跨部門整合策略
一個好的安全策略必須適用於公司已經採取的所有安全措施。公司應該在關鍵區域進行明智的干預,以關閉後門並提高整體安全性。
3、阻止內部威脅
導致公司遭受網路破壞的許多後門和漏洞都是從內部問題開始的。每個網路安全軟體包的一部分都應包括內部監控,以防止內部人員惡意使用其訪問許可權。保護性監視還可以幫助公司區分有意或無意的內部攻擊。
4、提前計劃違規
請理解,黑客始終在安全性曲線方面領先一步。無論您的防禦有多好,它們都會在某個時間點被破壞。與其為恐懼不可避免地等待,不如為之做好准備。增強災難恢復和業務連續性指標,以便在發生某些情況時可以盡快恢復正常功能。
涵蓋了網路安全的基礎知識之後,公司現在對新的防護見解是否會感到放鬆?一點也不。網路安全意味著在不斷變化的數字生態系統中始終保持警惕。今天有效的解決方案明天將無法正常工作。屆時,黑客將發現其他問題,他們將以更強大的執行力在您的家門口。
以下是一份網路安全清單,可幫助您入門:
制定政策和程序
確保網關安全
具有端點安全性
實施身份和訪問管理
實施多重身份驗證
獲取移動保護,遠程訪問和虛擬專用網路
具有無線網路安全性
備份和災難恢復
提供員工安全意識培訓
降低您的網路安全風險
必須以上述最佳實踐和技巧為起點,以確保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從字面上看,這可能意味著您的企業生死存亡。或者為您節省數百萬美元的費用,這些費用可能是不安全地進行電子商務帶來的。不要威脅或破壞客戶對您的信任。而這正是您今天需要投資於智能網路安全服務的地方。
原文鏈接: https://www.gntele.com/news/content/389.html
❸ 簡述網路信息安全的基本分類
網路威脅簡單地說就是指對網路中軟、硬體的正常使用、數據的完整無損,以及網路通信正常工作等造成的威脅。
基本分為:
1計算機病毒
2 木馬
3 網路監聽
4 黑客攻擊
5惡意軟體
6 天災人禍
每個大類里還可以細分。像計算機病毒有 引導區病毒、 宏病毒、 蠕蟲病毒。黑客攻擊里有 網路報文嗅探、 IP地址欺騙、 密碼攻擊、拒絕服務攻擊、應用層攻擊。
❹ 什麼是計算機安全安全專家通常將計算機安全分為哪三類
計算機安全,國際標准化委員會的定義是「為數據處理系統和採取的技術的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的或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顯露。」
我國公安部計算機管理監察司的定義是「計算機安全是指計算機資產安全,即計算機信息系統資源和信息資源不受自然和人為有害因素的威脅和危害。」
安全專家通常將計算機安全分為:實體安全、網路與信息安全、應用安全。
1、實體安全
計算機系統實體是指計算機系統的硬體部分,應包括計算機本身的硬體和各種介面、各種相應的外部設備、計算機網路的通訊設備、線路和信道等。
2、網路與信息安全
包括網路的暢通、准確及其網上的信息安全。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3、應用安全
包括程序開發運行、輸入輸出、資料庫等的安全。系統的運行安全是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重要環節,因為只有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運行過程中的安全得到保證,才能完成對信息的正確處理,達到發揮系統各項功能的目的。包括系統風險管理、審計跟蹤、備份與恢復、應急處理四個方面內容。
(4)網路安全時間的分類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相關要求:
1、計算機系統的安全環境條件,包括溫度、濕度、空氣潔凈度、腐蝕度、蟲害、振動和沖擊、電氣干擾等方面,都要有具體的要求和嚴格的標准。
2、選擇計算機房場地,要注意其外部環境安全性、地質可靠性、場地抗電磁干擾性,避開強振動源和強雜訊源,並避免設在建築物高層和用水設備的下層或隔壁。還要注意出入口的管理。
3、提高網路反病毒技術能力。通過安裝病毒防火牆,進行實時過濾。對網路伺服器中的文件進行頻繁掃描和監測,在工作站上採用防病毒卡,加強網路目錄和文件訪問許可權的設置。在網路中,限制只能由伺服器才允許執行的文件。
❺ 網路安全的主要類型
第一階段:計算環境安全。
針對操作系統、中間件基礎操作以及安全配置進行教學,配置真實業務系統,需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安全、Linux操作系統安全、中間件安全、資料庫安全、PowerShell編程、LinuxShell編程、密碼學應用等技術,並能夠對操作系統以及業務系統進行安全配置以及安全事件分析。
第二階段:網路通信安全。
針對網路通信安全進行教學,涵蓋網路基礎、交換協議、路由協議、協議流量分析等內容,並配備電信級網路環境為該部門教學提供基礎支撐。
本階段需要掌握網路設計以及規劃,並對參與網路的網路設備進行網路互聯配置,從業務需求出發對網路結構進行安全設計以及網路設備安全配置。
講師會結合當前最新安全趨勢以及龍頭安全企業或行業安全風險對安全市場進行分析及預測,讓學員能夠在學習階段提前與安全市場進行接軌。
第三階段:Web安全。
本階段需掌握Web安全漏洞的測試和驗證,以及網路安全攻擊思路及手段,熟練利用所學知識以對其進行防禦,掌握網路安全服務流程。
第四階段 :滲透測試。
本階段需要掌握滲透測試和內網安全。
透測試,這階段主要學習實戰中紅隊人員常用的攻擊方法和套路,包括信息搜集,系統提權,內網轉發等知識,msf,cs的工具使用。課程目標讓學員知己知彼,從攻擊者角度來審視自身防禦漏洞,幫助企業在紅藍對抗,抵禦真實apt攻擊中取得不錯的結果。
第五階段:安全運營。
根據業務需求掌握目前常見網路安全設備以及伺服器的安全配置以及優化,利用所有安全防護手段中得到的線索進行安全事件關聯分析以及源頭分析,並掌握網路威脅情報理論與實踐,掌握威脅模型建立,為主動防禦提供思路及支撐。
本階段主要學習安全加固、等級保護、應急響應、風險評估等技術知識。
❻ 計算機網路安全有那些類容
區域網的構建
網路安全概述
網路安全的定義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安全,盡管現在這個詞很火,但是真正對它有個正確認識的人並不多。事實上要正確定義計算機網路安全並不容易,困難在於要形成一個足夠去全面而有效的定義。通常的感覺下,安全就是"避免冒險和危險"。在計算機科學中,安全就是防止:
未授權的使用者訪問信息
未授權而試圖破壞或更改信息
這可以重述為"安全就是一個系統保護信息和系統資源相應的機密性和完整性的能力"。注意第二個定義的范圍包括系統資源,即CPU、硬碟、程序以及其他信息。
在電信行業中,網路安全的含義包括:關鍵設備的可靠性;網路結構、路由的安全性;具有網路監控、分析和自動響應的功能;確保網路安全相關的參數正常;能夠保護電信網路的公開伺服器(如撥號接入伺服器等)以及網路數據的安全性等各個方面。其關鍵是在滿足電信網路要求,不影響網路效率的同時保障其安全性。
電信行業的具體網路應用(結合典型案例)
電信整個網路在技術上定位為以光纖為主要傳輸介質,以IP為主要通信協議。所以我們在選用安防產品時必須要達到電信網路的要求。如防火牆必須滿足各種路由協議,QOS的保證、MPLS技術的實現、速率的要求、冗餘等多種要求。這些都是電信運營商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電信網路是提供信道的,所以IP優化尤其重要,至少包括包括如下幾個要素:
網路結構的IP優化。網路體系結構以IP為設計基礎,體現在網路層的層次化體系結構,可以減少對傳統傳輸體系的依賴。
IP路由協議的優化。
IP包轉發的優化。適合大型、高速寬頻網路和下一代網際網路的特徵,提供高速路由查找和包轉發機制。
帶寬優化。在合理的QoS控制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光纖的帶寬。
穩定性優化。最大限度的利用光傳輸在故障恢復方面快速切換的能力,快速恢復網路連接,避免路由表顫動引起的整網震盪,提供符合高速寬頻網路要求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從骨幹層網路承載能力,可靠性,QoS,擴展性,網路互聯,通信協議,網管,安全,多業務支持等方面論述某省移動互聯網工程的技術要求。
骨幹層網路承載能力
骨幹網採用的高端骨幹路由器設備可提供155M POS埠。進一步,支持密集波分復用(DWDM)技術以提供更高的帶寬。網路核心與信息匯聚點的連接速率為155M連接速率,連接全部為光纖連接。
骨幹網設備的無阻塞交換容量具備足夠的能力滿足高速埠之間的無丟包線速交換。骨幹網設備的交換模塊或介面模塊應提供足夠的緩存和擁塞控制機制,避免前向擁塞時的丟包。
可靠性和自愈能力
包括鏈路冗餘、模塊冗餘、設備冗餘、路由冗餘等要求。對某省移動互聯網工程這樣的運營級寬頻IP骨幹網路來說,考慮網路的可靠性及自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鏈路冗餘。在骨幹設備之間具備可靠的線路冗餘方式。建議採用負載均衡的冗餘方式,即通常情況下兩條連接均提供數據傳輸,並互為備份。充分體現採用光纖技術的優越性,不會引起業務的瞬間質量惡化,更不會引起業務的中斷。
模塊冗餘。骨幹設備的所有模塊和環境部件應具備1+1或1:N熱備份的功能,切換時間小於3秒。所有模塊具備熱插拔的功能。系統具備99.999%以上的可用性。
設備冗餘。提供由兩台或兩台以上設備組成一個虛擬設備的能力。當其中一個設備因故障停止工作時,另一台設備自動接替其工作,並且不引起其他節點的路由表重新計算,從而提高網路的穩定性。切換時間小於3秒,以保證大部分IP應用不會出現超時錯誤。
路由冗餘。網路的結構設計應提供足夠的路由冗餘功能,在上述冗餘特性仍不能解決問題,數據流應能尋找其他路徑到達目的地址。在一個足夠復雜的網路環境中,網路連接發生變化時,路由表的收斂時間應小於30秒。
擁塞控制與服務質量保障
擁塞控制和服務質量保障(QoS)是公眾服務網的重要品質。由於接入方式、接入速率、應用方式、數據性質的豐富多樣,網路的數據流量突發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網路對擁塞的控制和對不同性質數據流的不同處理是十分重要的。
業務分類。網路設備應支持6~8種業務分類(CoS)。當用戶終端不提供業務分類信息時,網路設備應根據用戶所在網段、應用類型、流量大小等自動對業務進行分類。
接入速率控制。接入本網路的業務應遵守其接入速率承諾。超過承諾速率的數據將被丟棄或標以最低的優先順序。
隊列機制。具有先進的隊列機制進行擁塞控制,對不同等級的業務進行不同的處理,包括時延的不同和丟包率的不同。
先期擁塞控制。當網路出現真正的擁塞時,瞬間大量的丟包會引起大量TCP數據同時重發,加劇網路擁塞的程度並引起網路的不穩定。網路設備應具備先進的技術,在網路出現擁塞前就自動採取適當的措施,進行先期擁塞控制,避免瞬間大量的丟包現象。
資源預留。對非常重要的特殊應用,應可以採用保留帶寬資源的方式保證其QoS。
埠密度擴展。設備的埠密度應能滿足網路擴容時設備間互聯的需要。
網路的擴展能力
網路的擴展能力包括設備交換容量的擴展能力、埠密度的擴展能力、骨幹帶寬的擴展,以及網路規模的擴展能力。
交換容量擴展。交換容量應具備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擴充多容量的能力,以適應數據類業務急速膨脹的現實。
骨幹帶寬擴展。骨幹帶寬應具備高的帶寬擴展能力,以適應數據類業務急速膨脹的現實。
網路規模擴展。網路體系、路由協議的規劃和設備的CPU路由處理能力,應能滿足本網路覆蓋某省移動整個地區的需求。
與其他網路的互聯
保證與中國移動互聯網,INTERNET國內國際出口的無縫連接。
通信協議的支持
以支持TCP/IP協議為主,兼支持IPX、DECNET、APPLE-TALK等協議。提供服務營運級別的網路通信軟體和網際操作系統。
支持RIP、RIPv2、OSPF、IGRP、EIGRP、ISIS等路由協議。根據本網規模的需求,必須支持OSPF路由協議。然而,由於OSPF協議非常耗費CPU和內存,而本網路未來十分龐大復雜,必須採取合理的區域劃分和路由規劃(例如網址匯總等)來保證網路的穩定性。
支持BGP4等標準的域間路由協議,保證與其他IP網路的可靠互聯。
支持MPLS標准,便於利用MPLS開展增值業務,如VPN、TE流量工程等。
網路管理與安全體系
支持整個網路系統各種網路設備的統一網路管理。
支持故障管理、記帳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五功能。
支持系統級的管理,包括系統分析、系統規劃等;支持基於策略的管理,對策略的修改能夠立即反應到所有相關設備中。
網路設備支持多級管理許可權,支持RADIUS、TACACS+等認證機制。
對網管、認證計費等網段保證足夠的安全性。
IP增值業務的支持
技術的發展和大量用戶應用需求將誘發大量的在IP網路基礎上的新業務。因此,運營商需要一個簡單、集成化的業務平台以快速生成業務。MPLS技術正是這種便於電信運營商大規模地快速開展業務的手段。
傳送時延
帶寬成本的下降使得當今新型電信服務商在進行其網路規劃時,會以系統容量作為其主要考慮的要素。但是,有一點需要提起注意的是,IP技術本身是面向非連接的技術,其最主要的特點是,在突發狀態下易於出現擁塞,因此,即使在高帶寬的網路中,也要充分考慮端到端的網路傳送時延對於那些對時延敏感的業務的影響,如根據ITU-T的標准端到端的VoIP應用要求時延小於150ms。對於應用型實際運營網路,尤其當網路負荷增大時,如何確保時延要求更為至關重要,要確保這一點的關鍵在於採用設備對於延遲的控制能力,即其延遲能力在小負荷和大量超負荷時延遲是否都控制在敏感業務的可忍受范圍內。
RAS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Serviceability)
RAS是運營級網路必須考慮的問題,如何提供具有99.999%的業務可用性的網路是網路規劃和設計的主要考慮。在進行網路可靠性設計時,關鍵點在於網路中不能因出現單點故障而引起全網癱瘓,特別在對於象某省移動這些的全省骨幹網而言更是如此。為此,必須從單節點設備和端到端設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Cisco7500系列路由器具有最大的單節點可靠性,包括電源冗餘備份,控制板備份,交換矩陣備份,風扇的合理設計等功能;整體上,Cisco通過提供MPLSFRR和MPLS流量工程技術,可以保證通道級的快速保護切換,從而最大程度的保證了端到端的業務可用性。
虛擬專用網(VPN)
虛擬專用網是目前獲得廣泛應用,也是目前運營商獲得利潤的一種主要方式。除了原有的基於隧道技術,如IPSec、L2TP等來構造VPN之外,Cisco還利用新型的基於標準的MPLSVPN來構造Intrane和Extranet,並可以通過MPLSVPN技術提供Carrier'sCarrier服務。這從網路的可擴展性,可操作性等方面開拓了一條新的途徑;同時,極大地簡化了網路運營程序,從而極大地降低了運營費用。另外,採用Cisco跨多個AS及多個域內協議域的技術可使某省移動可隨著其網路的不斷增長擴展其MPLSVPN業務的實施,並可與其他運營商合作實現更廣闊的業務能力。
服務質量保證
通常的Internet排隊機制如:CustomerQueue,PriorityQueue,CBWFQ,WRR,WRED等技術不能完全滿足對時延敏感業務所要求的端到端時延指標。為此,選用MDRR/WRED技術,可以為對時延敏感業務生成單獨的優先順序隊列,保證時延要求;同時還專門對基於Multicast的應用提供了專門的隊列支持,從而從真正意義上向網上實時多媒體應用邁進一步。
根據以上對電信行業的典型應用的分析,我們認為,以上各條都是運營商最關心的問題,我們在給他們做網路安全解決方案時必須要考慮到是否滿足以上要求,不影響電信網路的正常使用,可以看到電信網路對網路安全產品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網路安全風險分析
瞄準網路存在的安全漏洞,黑客們所製造的各類新型的風險將會不斷產生,這些風險由多種因素引起,與網路系統結構和系統的應用等因素密切相關。下面從物理安全、網路安全、系統安全、應用安全及管理安全進行分類描述:
1、物理安全風險分析
我們認為網路物理安全是整個網路系統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的風險主要有:
地震、水災、火災等環境事故造成整個系統毀滅
電源故障造成設備斷電以至操作系統引導失敗或資料庫信息丟失
電磁輻射可能造成數據信息被竊取或偷閱
不能保證幾個不同機密程度網路的物理隔離
2、網路安全風險分析
內部網路與外部網路間如果在沒有採取一定的安全防護措施,內部網路容易遭到來自外網的攻擊。包括來自internet上的風險和下級單位的風險。
內部局網不同部門或用戶之間如果沒有採用相應一些訪問控制,也可能造成信息泄漏或非法攻擊。據調查統計,已發生的網路安全事件中,70%的攻擊是來自內部。因此內部網的安全風險更嚴重。內部員工對自身企業網路結構、應用比較熟悉,自已攻擊或泄露重要信息內外勾結,都將可能成為導致系統受攻擊的最致命安全威脅。
3、系統的安全風險分析
所謂系統安全通常是指網路操作系統、應用系統的安全。目前的操作系統或應用系統無論是Windows還是其它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統以及其它廠商開發的應用系統,其開發廠商必然有其Back-Door。而且系統本身必定存在安全漏洞。這些"後門"或安全漏洞都將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因此應正確估價自己的網路風險並根據自己的網路風險大小作出相應的安全解決方案。
4、應用的安全風險分析
應用系統的安全涉及很多方面。應用系統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應用的安全性也是動態的。比如新增了一個新的應用程序,肯定會出現新的安全漏洞,必須在安全策略上做一些調整,不斷完善。
4.1 公開伺服器應用
電信省中心負責全省的匯接、網路管理、業務管理和信息服務,所以設備較多包括全省用戶管理、計費伺服器、認證伺服器、安全伺服器、網管伺服器、DNS伺服器等公開伺服器對外網提供瀏覽、查錄、下載等服務。既然外部用戶可以正常訪問這些公開伺服器,如果沒有採取一些訪問控制,惡意入侵者就可能利用這些公開伺服器存在的安全漏洞(開放的其它協議、埠號等)控制這些伺服器,甚至利用公開伺服器網路作橋梁入侵到內部區域網,盜取或破壞重要信息。這些伺服器上記錄的數據都是非常重要的,完成計費、認證等功能,他們的安全性應得到100%的保證。
4.2 病毒傳播
網路是病毒傳播的最好、最快的途徑之一。病毒程序可以通過網上下載、電子郵件、使用盜版光碟或軟盤、人為投放等傳播途徑潛入內部網。網路中一旦有一台主機受病毒感染,則病毒程序就完全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擴散,傳播到網路上的所有主機,有些病毒會在你的系統中自動打包一些文件自動從發件箱中發出。可能造成信息泄漏、文件丟失、機器死機等不安全因素。
4.3信息存儲
由於天災或其它意外事故,資料庫伺服器造到破壞,如果沒有採用相應的安全備份與恢復系統,則可能造成數據丟失後果,至少可能造成長時間的中斷服務。
4.4 管理的安全風險分析
管理是網路中安全最最重要的部分。責權不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風險。
比如一些員工或管理員隨便讓一些非本地員工甚至外來人員進入機房重地,或者員工有意無意泄漏他們所知道的一些重要信息,而管理上卻沒有相應制度來約束。當網路出現攻擊行為或網路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脅時(如內部人員的違規操作等),無法進行實時的檢測、監控、報告與預警。同時,當事故發生後,也無法提供黑客攻擊行為的追蹤線索及破案依據,即缺乏對網路的可控性與可審查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站點的訪問活動進行多層次的記錄,及時發現非法入侵行為。
建立全新網路安全機制,必須深刻理解網路並能提供直接的解決方案,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是管理制度和技術解決方案的結合。
安全需求分析
1、物理安全需求
針對重要信息可能通過電磁輻射或線路干擾等泄漏。需要對存放絕密信息的機房進行必要的設計,如構建屏蔽室。採用輻射干擾機,防止電磁輻射泄漏機密信息。對存有重要資料庫且有實時性服務要求的伺服器必須採用UPS不間斷穩壓電源,且資料庫伺服器採用雙機熱備份,數據遷移等方式保證資料庫伺服器實時對外部用戶提供服務並且能快速恢復。
2、系統安全需求
對於操作系統的安全防範可以採取如下策略:盡量採用安全性較高的網路操作系統並進行必要的安全配置、關閉一些起不常用卻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用、對一些關鍵文件(如UNIX下:/.rhost、etc/host、passwd、shadow、group等)使用許可權進行嚴格限制、加強口令字的使用、及時給系統打補丁、系統內部的相互調用不對外公開。
應用系統安全上,主要考慮身份鑒別和審計跟蹤記錄。這必須加強登錄過程的身份認證,通過設置復雜些的口令,確保用戶使用的合法性;其次應該嚴格限制登錄者的操作許可權,將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圍內。充分利用操作系統和應用系統本身的日誌功能,對用戶所訪問的信息做記錄,為事後審查提供依據。我們認為採用的入侵檢測系統可以對進出網路的所有訪問進行很好的監測、響應並作記錄。
3、防火牆需求
防火牆是網路安全最基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防火牆可以實現內部、外部網或不同信任域網路之間的隔離,達到有效的控制對網路訪問的作用。
3.1省中心與各下級機構的隔離與訪問控制
防火牆可以做到網路間的單向訪問需求,過濾一些不安全服務;
防火牆可以針對協議、埠號、時間、流量等條件實現安全的訪問控制。
防火牆具有很強的記錄日誌的功能,可以對您所要求的策略來記錄所有不安全的訪問行為。
3.2公開伺服器與內部其它子網的隔離與訪問控制
利用防火牆可以做到單向訪問控制的功能,僅允許內部網用戶及合法外部用戶可以通過防火牆來訪問公開伺服器,而公開伺服器不可以主動發起對內部網路的訪問,這樣,假如公開伺服器造受攻擊,內部網由於有防火牆的保護,依然是安全的。
4、加密需求
目前,網路運營商所開展的VPN業務類型一般有以下三種:
1.撥號VPN業務(VPDN)2.專線VPN業務3.MPLS的VPN業務
移動互連網路VPN業務應能為用戶提供撥號VPN、專線VPN服務,並應考慮MPLSVPN業務的支持與實現。
VPN業務一般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業務承載網路(2)業務管理中心(3)接入系統(4)用戶系統
我們認為實現電信級的加密傳輸功能用支持VPN的路由設備實現是現階段最可行的辦法。
5、安全評估系統需求
網路系統存在安全漏洞(如安全配置不嚴密等)、操作系統安全漏洞等是黑客等入侵者攻擊屢屢得手的重要因素。並且,隨著網路的升級或新增應用服務,網路或許會出現新的安全漏洞。因此必需配備網路安全掃描系統和系統安全掃描系統檢測網路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並且要經常使用,對掃描結果進行分析審計,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填補系統漏洞,對網路設備等存在的不安全配置重新進行安全配置。
6、入侵檢測系統需求
在許多人看來,有了防火牆,網路就安全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防火牆是實現網路安全最基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防火牆可以對所有的訪問進行嚴格控制(允許、禁止、報警)。但它是靜態的,而網路安全是動態的、整體的,黑客的攻擊方法有無數,防火牆不是萬能的,不可能完全防止這些有意或無意的攻擊。必須配備入侵檢測系統,對透過防火牆的攻擊進行檢測並做相應反應(記錄、報警、阻斷)。入侵檢測系統和防火牆配合使用,這樣可以實現多重防護,構成一個整體的、完善的網路安全保護系統。
7、防病毒系統需求
針對防病毒危害性極大並且傳播極為迅速,必須配備從伺服器到單機的整套防病毒軟體,防止病毒入侵主機並擴散到全網,實現全網的病毒安全防護。並且由於新病毒的出現比較快,所以要求防病毒系統的病毒代碼庫的更新周期必須比較短。
8、數據備份系統
安全不是絕對的,沒有哪種產品的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但我們的許多數據需要絕對的保護。最安全的、最保險的方法是對重要數據信息進行安全備份,通過網路備份與災難恢復系統進行定時自動備份數據信息到本地或遠程的磁帶上,並把磁帶與機房隔離保存於安全位置。如果遇到系統來重受損時,可以利用災難恢復系統進行快速恢復。
9、安全管理體制需求
安全體系的建立和維護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很高的安全意識來保障。安全意識可以通過安全常識培訓來提高,行為的約束只能通過嚴格的管理體制,並利用法律手段來實現。因些必須在電信部門系統內根據自身的應用與安全需求,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並嚴格按執行,並通過安全知識及法律常識的培訓,加強整體員工的自身安全意識及防範外部入侵的安全技術。
安全目標
通過以上對網路安全風險分析及需求分析,再根據需求配備相應安全設備,採用上述方案,我們認為一個電信網路應該達到如下的安全目標:
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網路安全與網路管理策略並加強培訓,提高整體人員的安全意識及反黑技術。
利用防火牆實現內外網或不信任域之間的隔離與訪問控制並作日誌;
通過防火牆的一次性口令認證機制,實現遠程用戶對內部網訪問的細粒度訪問控制;
通過入侵檢測系統全面監視進出網路的所有訪問行為,及時發現和拒絕不安全的操作和黑客攻擊行為並對攻擊行為作日誌;
通過網路及系統的安全掃描系統檢測網路安全漏洞,減少可能被黑客利用的不安全因素;
利用全網的防病毒系統軟體,保證網路和主機不被病毒的侵害;
備份與災難恢復---強化系統備份,實現系統快速恢復;
通過安全服務提高整個網路系統的安全性。
❼ 計算機網路安全有那些類容
網路安全概述
網路安全的定義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安全,盡管現在這個詞很火,但是真正對它有個正確認識的人並不多。事實上要正確定義計算機網路安全並不容易,困難在於要形成一個足夠去全面而有效的定義。通常的感覺下,安全就是"避免冒險和危險"。在計算機科學中,安全就是防止:
未授權的使用者訪問信息
未授權而試圖破壞或更改信息
這可以重述為"安全就是一個系統保護信息和系統資源相應的機密性和完整性的能力"。注意第二個定義的范圍包括系統資源,即CPU、硬碟、程序以及其他信息。
在電信行業中,網路安全的含義包括:關鍵設備的可靠性;網路結構、路由的安全性;具有網路監控、分析和自動響應的功能;確保網路安全相關的參數正常;能夠保護電信網路的公開伺服器(如撥號接入伺服器等)以及網路數據的安全性等各個方面。其關鍵是在滿足電信網路要求,不影響網路效率的同時保障其安全性。
電信行業的具體網路應用(結合典型案例)
電信整個網路在技術上定位為以光纖為主要傳輸介質,以IP為主要通信協議。所以我們在選用安防產品時必須要達到電信網路的要求。如防火牆必須滿足各種路由協議,QOS的保證、MPLS技術的實現、速率的要求、冗餘等多種要求。這些都是電信運營商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電信網路是提供信道的,所以IP優化尤其重要,至少包括包括如下幾個要素:
網路結構的IP優化。網路體系結構以IP為設計基礎,體現在網路層的層次化體系結構,可以減少對傳統傳輸體系的依賴。
IP路由協議的優化。
IP包轉發的優化。適合大型、高速寬頻網路和下一代網際網路的特徵,提供高速路由查找和包轉發機制。
帶寬優化。在合理的QoS控制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光纖的帶寬。
穩定性優化。最大限度的利用光傳輸在故障恢復方面快速切換的能力,快速恢復網路連接,避免路由表顫動引起的整網震盪,提供符合高速寬頻網路要求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從骨幹層網路承載能力,可靠性,QoS,擴展性,網路互聯,通信協議,網管,安全,多業務支持等方面論述某省移動互聯網工程的技術要求。
骨幹層網路承載能力
骨幹網採用的高端骨幹路由器設備可提供155M POS埠。進一步,支持密集波分復用(DWDM)技術以提供更高的帶寬。網路核心與信息匯聚點的連接速率為155M連接速率,連接全部為光纖連接。
骨幹網設備的無阻塞交換容量具備足夠的能力滿足高速埠之間的無丟包線速交換。骨幹網設備的交換模塊或介面模塊應提供足夠的緩存和擁塞控制機制,避免前向擁塞時的丟包。
可靠性和自愈能力
包括鏈路冗餘、模塊冗餘、設備冗餘、路由冗餘等要求。對某省移動互聯網工程這樣的運營級寬頻IP骨幹網路來說,考慮網路的可靠性及自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鏈路冗餘。在骨幹設備之間具備可靠的線路冗餘方式。建議採用負載均衡的冗餘方式,即通常情況下兩條連接均提供數據傳輸,並互為備份。充分體現採用光纖技術的優越性,不會引起業務的瞬間質量惡化,更不會引起業務的中斷。
模塊冗餘。骨幹設備的所有模塊和環境部件應具備1+1或1:N熱備份的功能,切換時間小於3秒。所有模塊具備熱插拔的功能。系統具備99.999%以上的可用性。
設備冗餘。提供由兩台或兩台以上設備組成一個虛擬設備的能力。當其中一個設備因故障停止工作時,另一台設備自動接替其工作,並且不引起其他節點的路由表重新計算,從而提高網路的穩定性。切換時間小於3秒,以保證大部分IP應用不會出現超時錯誤。
路由冗餘。網路的結構設計應提供足夠的路由冗餘功能,在上述冗餘特性仍不能解決問題,數據流應能尋找其他路徑到達目的地址。在一個足夠復雜的網路環境中,網路連接發生變化時,路由表的收斂時間應小於30秒。
擁塞控制與服務質量保障
擁塞控制和服務質量保障(QoS)是公眾服務網的重要品質。由於接入方式、接入速率、應用方式、數據性質的豐富多樣,網路的數據流量突發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網路對擁塞的控制和對不同性質數據流的不同處理是十分重要的。
業務分類。網路設備應支持6~8種業務分類(CoS)。當用戶終端不提供業務分類信息時,網路設備應根據用戶所在網段、應用類型、流量大小等自動對業務進行分類。
接入速率控制。接入本網路的業務應遵守其接入速率承諾。超過承諾速率的數據將被丟棄或標以最低的優先順序。
隊列機制。具有先進的隊列機制進行擁塞控制,對不同等級的業務進行不同的處理,包括時延的不同和丟包率的不同。
先期擁塞控制。當網路出現真正的擁塞時,瞬間大量的丟包會引起大量TCP數據同時重發,加劇網路擁塞的程度並引起網路的不穩定。網路設備應具備先進的技術,在網路出現擁塞前就自動採取適當的措施,進行先期擁塞控制,避免瞬間大量的丟包現象。
資源預留。對非常重要的特殊應用,應可以採用保留帶寬資源的方式保證其QoS。
埠密度擴展。設備的埠密度應能滿足網路擴容時設備間互聯的需要。
網路的擴展能力
網路的擴展能力包括設備交換容量的擴展能力、埠密度的擴展能力、骨幹帶寬的擴展,以及網路規模的擴展能力。
交換容量擴展。交換容量應具備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擴充多容量的能力,以適應數據類業務急速膨脹的現實。
骨幹帶寬擴展。骨幹帶寬應具備高的帶寬擴展能力,以適應數據類業務急速膨脹的現實。
網路規模擴展。網路體系、路由協議的規劃和設備的CPU路由處理能力,應能滿足本網路覆蓋某省移動整個地區的需求。
與其他網路的互聯
保證與中國移動互聯網,INTERNET國內國際出口的無縫連接。
通信協議的支持
以支持TCP/IP協議為主,兼支持IPX、DECNET、APPLE-TALK等協議。提供服務營運級別的網路通信軟體和網際操作系統。
支持RIP、RIPv2、OSPF、IGRP、EIGRP、ISIS等路由協議。根據本網規模的需求,必須支持OSPF路由協議。然而,由於OSPF協議非常耗費CPU和內存,而本網路未來十分龐大復雜,必須採取合理的區域劃分和路由規劃(例如網址匯總等)來保證網路的穩定性。
支持BGP4等標準的域間路由協議,保證與其他IP網路的可靠互聯。
支持MPLS標准,便於利用MPLS開展增值業務,如VPN、TE流量工程等。
網路管理與安全體系
支持整個網路系統各種網路設備的統一網路管理。
支持故障管理、記帳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五功能。
支持系統級的管理,包括系統分析、系統規劃等;支持基於策略的管理,對策略的修改能夠立即反應到所有相關設備中。
網路設備支持多級管理許可權,支持RADIUS、TACACS+等認證機制。
對網管、認證計費等網段保證足夠的安全性。
IP增值業務的支持
技術的發展和大量用戶應用需求將誘發大量的在IP網路基礎上的新業務。因此,運營商需要一個簡單、集成化的業務平台以快速生成業務。MPLS技術正是這種便於電信運營商大規模地快速開展業務的手段。
傳送時延
帶寬成本的下降使得當今新型電信服務商在進行其網路規劃時,會以系統容量作為其主要考慮的要素。但是,有一點需要提起注意的是,IP技術本身是面向非連接的技術,其最主要的特點是,在突發狀態下易於出現擁塞,因此,即使在高帶寬的網路中,也要充分考慮端到端的網路傳送時延對於那些對時延敏感的業務的影響,如根據ITU-T的標准端到端的VoIP應用要求時延小於150ms。對於應用型實際運營網路,尤其當網路負荷增大時,如何確保時延要求更為至關重要,要確保這一點的關鍵在於採用設備對於延遲的控制能力,即其延遲能力在小負荷和大量超負荷時延遲是否都控制在敏感業務的可忍受范圍內。
RAS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Serviceability)
RAS是運營級網路必須考慮的問題,如何提供具有99.999%的業務可用性的網路是網路規劃和設計的主要考慮。在進行網路可靠性設計時,關鍵點在於網路中不能因出現單點故障而引起全網癱瘓,特別在對於象某省移動這些的全省骨幹網而言更是如此。為此,必須從單節點設備和端到端設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Cisco7500系列路由器具有最大的單節點可靠性,包括電源冗餘備份,控制板備份,交換矩陣備份,風扇的合理設計等功能;整體上,Cisco通過提供MPLSFRR和MPLS流量工程技術,可以保證通道級的快速保護切換,從而最大程度的保證了端到端的業務可用性。
虛擬專用網(VPN)
虛擬專用網是目前獲得廣泛應用,也是目前運營商獲得利潤的一種主要方式。除了原有的基於隧道技術,如IPSec、L2TP等來構造VPN之外,Cisco還利用新型的基於標準的MPLSVPN來構造Intrane和Extranet,並可以通過MPLSVPN技術提供Carrier'sCarrier服務。這從網路的可擴展性,可操作性等方面開拓了一條新的途徑;同時,極大地簡化了網路運營程序,從而極大地降低了運營費用。另外,採用Cisco跨多個AS及多個域內協議域的技術可使某省移動可隨著其網路的不斷增長擴展其MPLSVPN業務的實施,並可與其他運營商合作實現更廣闊的業務能力。
服務質量保證
通常的Internet排隊機制如:CustomerQueue,PriorityQueue,CBWFQ,WRR,WRED等技術不能完全滿足對時延敏感業務所要求的端到端時延指標。為此,選用MDRR/WRED技術,可以為對時延敏感業務生成單獨的優先順序隊列,保證時延要求;同時還專門對基於Multicast的應用提供了專門的隊列支持,從而從真正意義上向網上實時多媒體應用邁進一步。
根據以上對電信行業的典型應用的分析,我們認為,以上各條都是運營商最關心的問題,我們在給他們做網路安全解決方案時必須要考慮到是否滿足以上要求,不影響電信網路的正常使用,可以看到電信網路對網路安全產品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網路安全風險分析
瞄準網路存在的安全漏洞,黑客們所製造的各類新型的風險將會不斷產生,這些風險由多種因素引起,與網路系統結構和系統的應用等因素密切相關。下面從物理安全、網路安全、系統安全、應用安全及管理安全進行分類描述:
1、物理安全風險分析
我們認為網路物理安全是整個網路系統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的風險主要有:
地震、水災、火災等環境事故造成整個系統毀滅
電源故障造成設備斷電以至操作系統引導失敗或資料庫信息丟失
電磁輻射可能造成數據信息被竊取或偷閱
不能保證幾個不同機密程度網路的物理隔離
2、網路安全風險分析
內部網路與外部網路間如果在沒有採取一定的安全防護措施,內部網路容易遭到來自外網的攻擊。包括來自internet上的風險和下級單位的風險。
內部局網不同部門或用戶之間如果沒有採用相應一些訪問控制,也可能造成信息泄漏或非法攻擊。據調查統計,已發生的網路安全事件中,70%的攻擊是來自內部。因此內部網的安全風險更嚴重。內部員工對自身企業網路結構、應用比較熟悉,自已攻擊或泄露重要信息內外勾結,都將可能成為導致系統受攻擊的最致命安全威脅。
3、系統的安全風險分析
所謂系統安全通常是指網路操作系統、應用系統的安全。目前的操作系統或應用系統無論是Windows還是其它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統以及其它廠商開發的應用系統,其開發廠商必然有其Back-Door。而且系統本身必定存在安全漏洞。這些"後門"或安全漏洞都將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因此應正確估價自己的網路風險並根據自己的網路風險大小作出相應的安全解決方案。
4、應用的安全風險分析
應用系統的安全涉及很多方面。應用系統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應用的安全性也是動態的。比如新增了一個新的應用程序,肯定會出現新的安全漏洞,必須在安全策略上做一些調整,不斷完善。
4.1 公開伺服器應用
電信省中心負責全省的匯接、網路管理、業務管理和信息服務,所以設備較多包括全省用戶管理、計費伺服器、認證伺服器、安全伺服器、網管伺服器、DNS伺服器等公開伺服器對外網提供瀏覽、查錄、下載等服務。既然外部用戶可以正常訪問這些公開伺服器,如果沒有採取一些訪問控制,惡意入侵者就可能利用這些公開伺服器存在的安全漏洞(開放的其它協議、埠號等)控制這些伺服器,甚至利用公開伺服器網路作橋梁入侵到內部區域網,盜取或破壞重要信息。這些伺服器上記錄的數據都是非常重要的,完成計費、認證等功能,他們的安全性應得到100%的保證。
4.2 病毒傳播
網路是病毒傳播的最好、最快的途徑之一。病毒程序可以通過網上下載、電子郵件、使用盜版光碟或軟盤、人為投放等傳播途徑潛入內部網。網路中一旦有一台主機受病毒感染,則病毒程序就完全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擴散,傳播到網路上的所有主機,有些病毒會在你的系統中自動打包一些文件自動從發件箱中發出。可能造成信息泄漏、文件丟失、機器死機等不安全因素。
4.3信息存儲
由於天災或其它意外事故,資料庫伺服器造到破壞,如果沒有採用相應的安全備份與恢復系統,則可能造成數據丟失後果,至少可能造成長時間的中斷服務。
4.4 管理的安全風險分析
管理是網路中安全最最重要的部分。責權不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風險。
比如一些員工或管理員隨便讓一些非本地員工甚至外來人員進入機房重地,或者員工有意無意泄漏他們所知道的一些重要信息,而管理上卻沒有相應制度來約束。當網路出現攻擊行為或網路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脅時(如內部人員的違規操作等),無法進行實時的檢測、監控、報告與預警。同時,當事故發生後,也無法提供黑客攻擊行為的追蹤線索及破案依據,即缺乏對網路的可控性與可審查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站點的訪問活動進行多層次的記錄,及時發現非法入侵行為。
建立全新網路安全機制,必須深刻理解網路並能提供直接的解決方案,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是管理制度和技術解決方案的結合。
安全需求分析
1、物理安全需求
針對重要信息可能通過電磁輻射或線路干擾等泄漏。需要對存放絕密信息的機房進行必要的設計,如構建屏蔽室。採用輻射干擾機,防止電磁輻射泄漏機密信息。對存有重要資料庫且有實時性服務要求的伺服器必須採用UPS不間斷穩壓電源,且資料庫伺服器採用雙機熱備份,數據遷移等方式保證資料庫伺服器實時對外部用戶提供服務並且能快速恢復。
2、系統安全需求
對於操作系統的安全防範可以採取如下策略:盡量採用安全性較高的網路操作系統並進行必要的安全配置、關閉一些起不常用卻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用、對一些關鍵文件(如UNIX下:/.rhost、etc/host、passwd、shadow、group等)使用許可權進行嚴格限制、加強口令字的使用、及時給系統打補丁、系統內部的相互調用不對外公開。
應用系統安全上,主要考慮身份鑒別和審計跟蹤記錄。這必須加強登錄過程的身份認證,通過設置復雜些的口令,確保用戶使用的合法性;其次應該嚴格限制登錄者的操作許可權,將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圍內。充分利用操作系統和應用系統本身的日誌功能,對用戶所訪問的信息做記錄,為事後審查提供依據。我們認為採用的入侵檢測系統可以對進出網路的所有訪問進行很好的監測、響應並作記錄。
3、防火牆需求
防火牆是網路安全最基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防火牆可以實現內部、外部網或不同信任域網路之間的隔離,達到有效的控制對網路訪問的作用。
3.1省中心與各下級機構的隔離與訪問控制
防火牆可以做到網路間的單向訪問需求,過濾一些不安全服務;
防火牆可以針對協議、埠號、時間、流量等條件實現安全的訪問控制。
防火牆具有很強的記錄日誌的功能,可以對您所要求的策略來記錄所有不安全的訪問行為。
3.2公開伺服器與內部其它子網的隔離與訪問控制
利用防火牆可以做到單向訪問控制的功能,僅允許內部網用戶及合法外部用戶可以通過防火牆來訪問公開伺服器,而公開伺服器不可以主動發起對內部網路的訪問,這樣,假如公開伺服器造受攻擊,內部網由於有防火牆的保護,依然是安全的。
4、加密需求
目前,網路運營商所開展的VPN業務類型一般有以下三種:
1.撥號VPN業務(VPDN)2.專線VPN業務3.MPLS的VPN業務
移動互連網路VPN業務應能為用戶提供撥號VPN、專線VPN服務,並應考慮MPLSVPN業務的支持與實現。
VPN業務一般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業務承載網路(2)業務管理中心(3)接入系統(4)用戶系統
我們認為實現電信級的加密傳輸功能用支持VPN的路由設備實現是現階段最可行的辦法。
5、安全評估系統需求
網路系統存在安全漏洞(如安全配置不嚴密等)、操作系統安全漏洞等是黑客等入侵者攻擊屢屢得手的重要因素。並且,隨著網路的升級或新增應用服務,網路或許會出現新的安全漏洞。因此必需配備網路安全掃描系統和系統安全掃描系統檢測網路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並且要經常使用,對掃描結果進行分析審計,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填補系統漏洞,對網路設備等存在的不安全配置重新進行安全配置。
6、入侵檢測系統需求
在許多人看來,有了防火牆,網路就安全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防火牆是實現網路安全最基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防火牆可以對所有的訪問進行嚴格控制(允許、禁止、報警)。但它是靜態的,而網路安全是動態的、整體的,黑客的攻擊方法有無數,防火牆不是萬能的,不可能完全防止這些有意或無意的攻擊。必須配備入侵檢測系統,對透過防火牆的攻擊進行檢測並做相應反應(記錄、報警、阻斷)。入侵檢測系統和防火牆配合使用,這樣可以實現多重防護,構成一個整體的、完善的網路安全保護系統。
7、防病毒系統需求
針對防病毒危害性極大並且傳播極為迅速,必須配備從伺服器到單機的整套防病毒軟體,防止病毒入侵主機並擴散到全網,實現全網的病毒安全防護。並且由於新病毒的出現比較快,所以要求防病毒系統的病毒代碼庫的更新周期必須比較短。
8、數據備份系統
安全不是絕對的,沒有哪種產品的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但我們的許多數據需要絕對的保護。最安全的、最保險的方法是對重要數據信息進行安全備份,通過網路備份與災難恢復系統進行定時自動備份數據信息到本地或遠程的磁帶上,並把磁帶與機房隔離保存於安全位置。如果遇到系統來重受損時,可以利用災難恢復系統進行快速恢復。
9、安全管理體制需求
安全體系的建立和維護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很高的安全意識來保障。安全意識可以通過安全常識培訓來提高,行為的約束只能通過嚴格的管理體制,並利用法律手段來實現。因些必須在電信部門系統內根據自身的應用與安全需求,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並嚴格按執行,並通過安全知識及法律常識的培訓,加強整體員工的自身安全意識及防範外部入侵的安全技術。
安全目標
通過以上對網路安全風險分析及需求分析,再根據需求配備相應安全設備,採用上述方案,我們認為一個電信網路應該達到如下的安全目標:
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網路安全與網路管理策略並加強培訓,提高整體人員的安全意識及反黑技術。
利用防火牆實現內外網或不信任域之間的隔離與訪問控制並作日誌;
通過防火牆的一次性口令認證機制,實現遠程用戶對內部網訪問的細粒度訪問控制;
通過入侵檢測系統全面監視進出網路的所有訪問行為,及時發現和拒絕不安全的操作和黑客攻擊行為並對攻擊行為作日誌;
通過網路及系統的安全掃描系統檢測網路安全漏洞,減少可能被黑客利用的不安全因素;
利用全網的防病毒系統軟體,保證網路和主機不被病毒的侵害;
備份與災難恢復---強化系統備份,實現系統快速恢復;
通過安全服務提高整個網路系統的安全性。
❽ 網路安全怎樣分類
網路安全應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特徵: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審查性:出現的安全問題時提供依據與手段
❾ 網路安全分為幾個級別
網路安全分為四個級別,詳情如下: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
2、網路的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
網路安全的影響因素:
自然災害、意外事故;計算機犯罪; 人為行為,比如使用不當,安全意識差等;黑客」 行為:由於黑客的入侵或侵擾,比如非法訪問、拒絕服務計算機病毒、非法連接等;內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丟失;電子諜報,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竊取等。
網路協議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協議的安全問題等等。網路安全威脅主要包括兩類:滲入威脅和植入威脅。滲入威脅主要有:假冒、旁路控制、授權侵犯。
❿ 網路安全分為幾個級別
網路安全級別按安全級別由高到低分為A、B、C、D四個級別。這些安全級別不是線性的,而是成倍增加的。
1、D1 級
這是計算機安全的最低級別。整個計算機系統不可信,硬體和操作系統容易受到攻擊。D1級計算機系統標准規定對用戶沒有認證,即任何人都可以無障礙地使用計算機系統。系統不需要用戶注冊(需要用戶名)或密碼保護(需要用戶提供唯一的訪問字元串)。任何人都可以坐在電腦前開始使用它。
2、C1 級
C1級系統要求硬體具有一定的安全機制(如硬體鎖定裝置和使用計算機的密鑰),用戶在使用前必須登錄系統。C1級系統還需要完全的訪問控制能力,這應該允許系統管理員為某些程序或數據建立訪問許可權。C1級保護的缺點是用戶直接訪問操作系統的根目錄。C1級不能控制用戶進入系統的訪問級別,用戶可以任意移動系統數據。
3、C2 級
C1級C2級的一些缺點強化了幾個特點。C2級引入了受控訪問環境(用戶許可權級)的增強功能。此功能不僅基於用戶許可權,而且還進一步限制用戶執行某些系統指令。授權層次結構允許系統管理員對用戶進行分組,並授予他們訪問某些程序或層次目錄的許可權。
另一方面,用戶許可權授權用戶訪問程序駐留在單個單元中的目錄。如果其他程序和數據在同一目錄中,則會自動授予用戶訪問這些信息的許可權。指揮控制級系統也採用系統審計。審計功能跟蹤所有「安全事件」,如登錄(成功和失敗),以及系統管理員的工作,如更改用戶訪問許可權和密碼。
4、B1 級
B1級系統支持多級安全,多級是指這一安全保護安裝在不同級別的系統中(網路、應用程序、工作站等),它對敏感信息提供更高級的保護。例如安全級別可以分為解密、保密和絕密級別。
5、B2 級
這一級別稱為結構化的保護(Structured Protection)。B2 級安全要求計算機系統中所有對象加標簽,而且給設備(如工作站、終端和磁碟驅動器)分配安全級別。如用戶可以訪問一台工作站,但可能不允許訪問裝有人員工資資料的磁碟子系統。
6、B3 級
B3級要求用戶工作站或終端通過可信任途徑連接網路系統,這一級必須採用硬體來保護安全系統的存儲區。
7、A 級
這是橙色書籍中最高級別的安全性,有時被稱為驗證設計(verified design)。與以前的級別一樣,此級別包含其較低級別的所有功能。A級還包括安全系統監控的設計要求,合格的安全人員必須分析並通過設計。此外,必須採用嚴格的形式化方法來證明系統的安全性。在A級,構成系統的所有組件的來源必須得到保護,這些安全措施還必須確保這些組件在銷售過程中不會損壞。例如,在A級設置中,磁帶驅動器從生產工廠到計算機室都會被密切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