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華中科技大學圖像所胡漢平教授的資料急!重賞!
更詳細的請去http://iprai.hust.e.cn/TeacherDetails24.iprai
基本資料:
姓名: 胡漢平
職稱: 教授
性別: 男
郵件地址: [email protected]
辦公電話:
胡漢平,男,博士、教授,博導,主要研究方向為網路與信息安全,現任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信息安全成果產業化(湖北)基地專家委員委員
出生年月:1960年7月
籍貫:湖北省武漢市
工作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圖像識別與人工智慧研究所
工作經歷:
1985年至1990年:中船總709研究所
1990年至1997年:華中理工大學碩、博研究生
1997年至今:華中科技大學圖像識別與人工智慧研究所
作為負責人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863計劃項目3項、國家密碼基金2項、其他省部級項目和橫向合作項目二十多項。作為第一完成人分別獲得2002年至2007年省、部級技術發明4項;作為第八完成人分別獲得1988年度和199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2000年獲得武漢市政府頒發的「武漢優秀青年科技創新獎」。主持研究的「混沌變碼本流密碼」演算法獲得了發明專利「一種用於信息安全的加/解密方法」的授權,通過了國家密碼局組織的演算法審查,命名該演算法為「SSF46密碼演算法」(國密局字[2005]31號)。作為第一發明人獲得10項國內發明專利授權,已受理的國際PCT發明專利申請1項和國內發明專利申請14項。在國內外發表科技論文80多篇,其中被SCI、EI收錄的論文分別為9篇、45篇。
已獲得授權的專利如下:
1. 三維圖像掃描裝置,ZL95227897.9, 授權日期:1995.12.18,實用新型
2. 動態電子密碼形成方法,ZL99116451.2, 授權日期:2002.6.26,排名1
3. 一種用於信息安全的加/解密系統,ZL00131287.1, 授權日期:2002.10.30,排名1
4. 動態電子密碼系統,ZL00114328.X, 授權日期:2003.1.13,排名1
5. 無線尋呼密碼無線傳輸方法,ZL99116517.9, 授權日期:2003.5.28,排名1
6. 一種安全網路傳輸方法及其系統,ZL02139144.0, 授權日期:2004.5.19,排名1
7. 一種用於動態身份認證的手機,ZL200310111571.4, 授權日期:2006.8.2,排名1
8. 一種動態身份認證方法和系統,ZL200310111570.X, 授權日期:2007.6.27,排名1
9. 一種基於精度補償的混沌密碼的方法,ZL200410061281.8,授權日期:2008.11.12,排名1
10. 一種有限精度下的混沌密碼產生方法,ZL200310109900.1,授權日期:2009.2.4,排名1
11. 一種安全防偽系統,ZL200410061405.2,授權日期:2009.6.24,排名1
12. 一種基於手機的移動防偽方法及其系統,ZL200710052168.7,授權日期:2009.12.30,排名1
13. 一種生成變參數混沌信號的方法及混沌保密通信系統,ZL200810197389.8,授權日期:2010.12.08,排名1
14. 一種基於超統計理論的網路流量異常檢測方法,ZL200810047728.4,授權日期:2010.12.29,排名1
15. 一種混沌系統參數估計方法,申請號:200810236727.4,排名1已授權
16. 數字版權管理方法及系統,2010.9.15,公開號:CN101833623A,排名1
17. 一種檢測網路攻擊行為的方法,2010.6.23,公開號:CN101753381A,排名1
18. 移動交易業務實現方法、裝置及系統,2010.5.5,公開號:CN101702803A,排名1
19. 數字簽名方法、驗證方法、數字簽名裝置及數字簽名系統,2010.4.21,公開號:CN101697513A,排名1
20. 用於光路開關的電磁光閥,ZL97109102.1, 授權日期:1997.5.8,排名2
21. 一種選擇後備LSP的方法和裝置,ZL200710002982.8,授權日期:2009.10.14,排名2
⑵ 劉雲的個人簡介
劉雲教授為北京交通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交通大學互聯網輿論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通信系主任,學院學位委員會委員,校學位委員會委員,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職稱委員會委員,北京交通大學教師和工作人員代表大會副主席,北京交通大學女教授協會會長,北京女教授協會執行委員。此外,劉雲教授為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HTRDP)評審專家, IET FELLOW,計算機網路協會高級會員、系統模擬學會高級會員、鐵道學會高級會員,鐵通公司高級顧問,北京市網宣辦高級顧問。劉雲教授擔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Computing(IJSC)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Tele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IJISN)、系統模擬學報、北京交通大學學報、城市快軌交通雜志副主編。劉雲教授主持過國家級、省部級,包括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鐵道部課題等重大課題。目前,劉雲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通信、網路安全、智能交通等。劉雲教授曾主編多本專著和書籍章節,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其中50餘篇被三大檢索檢錄。此外,劉雲教授參加過多次國際學術活動,並在境外若干高校擔任兼職教授。獲得過一些研究成果和獎勵,包括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北京交通大學紅果園獎、北京交通大學優秀教材獎、北京交通大學教學名師、三八紅旗獎章等。
⑶ 想在北京學習網路安全課程,學費大概多少、培訓內容,有懂的幫忙介紹下。。。托兒請繞道。。。。
學視頻剪輯!理由很簡單,容易學(不像其它行業學習成本高,難度大),適合短期3-4個月短期學習,而且行業缺口非常大,無論是找工作還是自己在家裡接私單,月收入輕松過萬,兩三萬也是稀鬆平常。【點擊進入】免費「短視頻剪輯後期」學習網址: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3&zdhhr-11y17r-544322815
因為現在短視頻的崛起,任何企業,任何工作室或者個人都需要製作剪輯大量的短視頻來包裝品牌,發抖音,發朋友圈,發淘寶等自媒體渠道做展示。因為每天都要更新並發布新內容,所以剪輯師根本招不夠,,供需失衡就造成了剪輯師高薪水。
而且剪輯這個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電腦技術,也不需要美術音樂造詣,基本都是固定套路,要什麼風格的片要什麼節奏,經過三四個月的培訓都可以輕松掌握。但凡有點電腦基礎會用滑鼠拖拽,會點擊圖標,會保存除非自己不想學,沒有學不會的。但是要學好學精,就一定要找專業負責的培訓機構了,推薦這個領域的老大:王氏教育。
在「短視頻剪輯/短視頻運營/視頻特效」處理這塊,【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每個城市都是總部直營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0基礎的學生。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yingshi?type=2&zdhhr-11y17r-544322815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⑷ 網路安全法原論的作者簡介
皮勇,男,1974年出生於湖北省通城縣。1991年考入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學院,1995年畢業並取得電子工程專業工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取律師資格,並考入中山大學電子系攻讀碩士學位,1998年畢業並取得計算機圖像傳輸與處理專業理學碩士學位。1998年考入武漢大學法學院攻讀刑法博士學位,師從趙廷光教授。2001年7月畢業並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2003年7月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做刑事訴訟法方向的博士後研究,合作導師為何家弘教授,2004年獲全國博士後基金資助,2005年6月順利出站。2005年8月受武漢大學黨委委派,作為中組部、教育部第五批援疆幹部到新疆工作,任新疆大學法學院副院長,2006年8月完成任期回武漢大學繼續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現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市公安局特聘法律顧問、武漢市江漢區法院特聘法律顧問,兼任中國法學會犯罪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犯罪預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武漢市社區矯正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刑法學、網路安全法學,已出版專著《計算機犯罪的定罪量刑》(合著)、《電子商務領域犯罪研究》、《網路犯罪比較研究》、《刑事訴訟中的電子證據規則研究》4部,參與撰寫專著2部,在《中國法學》、台灣《月旦法學》、《法學評論》、《法學家》、《法商研究》等法學權威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
⑸ 對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張滬寅的介紹
張滬寅 zhang huyin
男 1962 年2月出生
male born in feb. 1962
簡介(中文)
張滬寅, 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是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網路qos、網路安全與管理、網格計算、網格qos和網格安全,現從事網路通信、網路安全和網路管理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簡介(english)
科研方向: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網路qos、網路安全與管理、網格計算、網格qos和網格安全
主要著作: 出版教材7部。
科研成果: 主持和參加10項科研項目,發表論文20篇。
工作地點: 計算機學院
聯系電話:
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⑹ 李欲曉的主要成就
社會職務包括科技部國際合作同行專家、文化部網路游戲審查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教育網路聯盟顧問、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網路治理負責人、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叢書總負責人、北京市通信法制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數字娛樂產業基地顧問、海淀區科技委評審專家等。
李欲曉教授長期從事互聯網行業工作,於2000-2001年參與組建成立了中國互聯網協會,並長期擔任協會秘書處的領導工作,起草公布了《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2002-2005年負責組織編撰了《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04年主持起草了《中國互聯網協會公共電子郵件服務規范》,成為國內互聯網應用領域的第一個行業規范;主持撰寫的「反垃圾郵件立法研究報告」推動了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管理辦法的出台。2005-2006年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做網路法、知識產權與網路治理方面的研究,回國後負責網站備案管理系統的建設。
2008年到北京郵電大學工作,擔任人文學院院長,2009年成立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先後承擔各類科研項目四十餘項,涉及網路治理、網路法律、網路空間戰略研究以及網路輿情、社交網路、新媒體、網路融合、網路應用與創新等多個領域;主持網路治理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的建設。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建設了一支覆蓋法學、管理學、計算機科學、新聞傳播學、社會學的多學科、多領域的復合型研究隊伍,在網路法律與公共政策及新媒體的研究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李欲曉教授長期從事於互聯網治理和網路法律的研究,對互聯網的發展和服務社會有著深刻而敏銳的感觸,他的科研成果為國家有關部門的互聯網治理和法律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在打造開放式的學術研究平台同時,他也著力於構建中外網路安全與法律方面的民間溝通平台,並先後在2009-2011年召開三次互聯網治理與法律論壇,邀請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熱點問題,其中2011年10月18日,由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主辦,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政策所、國家網路信息安全技術研究所協辦,美國信息技術產業理事會支持的「第一屆網路空間國際化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互聯網治理與法律論壇」召開,到會嘉賓120多人,其中來自國外的專家學者就將近50人。他還開展了和國外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合作研究,多次邀請國際知名專家學者來華交流獎學,對提升我國互聯網法律研究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李欲曉教授注重教學與科研的結合,積極支持大學英語的改革和對外漢語教學的擴展。在他的推動下,人文學院語言實驗室申報成為國家級語言試驗教學示範中心,北京郵電大學與斐濟南太平洋大學共同建設的斐濟南太平洋大學孔子學院也成功創辦;他還牽頭組建了北京郵電大學孔子學院學術委員會,支持南太平洋大學成功將漢語設為學分課程。擔任國際學院院長以來,他重視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先後與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和兄弟院校就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和未來發展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並結合國際學院的特點組織召開了教學質量研討會,設立了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教改項目,為保持和提升北郵的國際合作辦學水平和未來發展空間發動全院力量進行全方位的籌劃和准備。
李欲曉院長曾多次代表中國互聯網行業參與國際互聯網會議,闡述中國的互聯網政策和治理理念,受到中外互聯網學術界所關注。他是中美互聯網論壇、中英互聯網圓桌會議、新型國家互聯網圓桌會議和中韓互聯網圓桌會議以及中德法制國家對話的中國代表團成員。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青年報等國內主要媒體均對其進行過專訪。2012年12月19-20日,李欲曉教授接受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欄目組采訪,對我國互聯網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及立法進行了重點分析,並撰寫文章,闡述中國網路立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016年3月25日,李欲曉教授當選為中國網路空間安全協會秘書長。
⑺ 信息安全技術 與此課題有關的國內,國外研究情況、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目的和意義
熱心相助
您好!
國內外網路安全技術研究現狀
1.國外網路安全技術的現狀
(1)構建完善網路安全保障體系
針對未來網路信息戰和各種網路威脅、安全隱患越來越暴露的安全問題。新的安全需求、新的網路環境、新的威脅,促使美國和其他很多發達國家為具體的技術建立一個以深度防禦為特點的整體網路安全平台——網路安全保障體系。
(2)優化安全智能防禦技術
美國等國家對入侵檢測、漏洞掃描、入侵防禦技術、防火牆技術、病毒防禦、訪問控制、身份認證等傳統的網路安全技術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改進其實現技術,為國防等重要機構研發了新型的智能入侵防禦系統、檢測系統、漏洞掃描系統、防火牆、統一資源管理等多種安全產品。
另外,美國還結合生物識別、公鑰基礎設施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和智能卡技術研究訪問控制技術。美國軍隊將生物測量技術作為一個新的研究重點。從美國發生了恐怖襲擊事件,進一步意識到生物識別技術在信息安全領域的潛力。除利用指紋、聲音成功鑒別身份外,還發展了遠距人臉掃描和遠距虹膜掃描的技術,避免了傳統識別方法易丟失、易欺騙等許多缺陷。
(3)強化雲安全信息關聯分析
目前,針對各種更加復雜及頻繁的網路攻擊,加強對單個入侵監測系統數據和漏洞掃描分析等層次的雲安全技術的研究,及時地將不同安全設備、不同地區的信息進行關聯性分析,快速而深入地掌握攻擊者的攻擊策略等信息。美國在捕獲攻擊信息和掃描系統弱點等傳統技術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4)加強安全產品測評技術
系統安全評估技術包括安全產品評估和信息基礎設施安全性評估技校。
美國受恐怖襲擊「9.11」事件以來,進一步加強了安全產品測評技術,軍隊的網路安全產品逐步採用在網路安全技術上有競爭力的產品,需要對其進行嚴格的安全測試和安全等級的劃分,作為選擇的重要依據。
(5)提高網路生存(抗毀)技術
美軍注重研究當網路系統受到攻擊或遭遇突發事件、面臨失效的威脅時,盡快使系統關鍵部分能夠繼續提供關鍵服務,並能盡快恢復所有或部分服務。結合系統安全技術,從系統整體考慮安全問題,是網路系統更具有韌性、抗毀性,從而達到提高系統安全性的目的。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進程的基本控制技術、容錯服務、失效檢測和失效分類、服務分布式技術、服務高可靠性控制、可靠性管理、服務再協商技術。
(6)優化應急響應技術
在美國「9.11」 襲擊事件五角大樓被炸的災難性事件中,應急響應技術在網路安全體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僅在遭受襲擊後幾小時就基本成功地恢復其網路系統的正常運作,主要是得益於事前在西海岸的數據備份和有效的遠程恢復技術。在技術上有所准備,是美軍五角大樓的信息系統得以避免致命破壞的重要原因。
(7)新密碼技術的研究
美國政府在進一步加強傳統密碼技術研究的同時,研究和應用改進新橢圓曲線和AES等對稱密碼,積極進行量子密碼新技術的研究。量子技術在密碼學上的應用分為兩類:一是利用量子計算機對傳統密碼體制進行分析;二是利用單光子的測不準原理在光纖一級實現密鑰管理和信息加密,即量子密碼學。
2. 我國網路安全技術方面的差距
我國對網路安全技術研究非常重視,已經納入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高新技術研究項目,而且在密碼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但是,與先進的發達國家的新技術、新方法、新應用等方面相比還有差距,應當引起警覺和高度重視,特別是一些關鍵技術必須盡快趕上,否則「被動就要挨打」。
(1)安全意識差,忽視風險分析
我國較多企事業機構在進行構建及實施網路信息系統前,經常忽略或簡化風險分析,導致無法全面地認識系統存在的威脅,很可能導致安全策略、防護方案脫離實際。
(2)急需自主研發的關鍵技術
現在,我國計算機軟硬體包括操作系統、資料庫系統等關鍵技術嚴重依賴國外,而且缺乏網路傳輸專用安全協議,這是最大的安全隱患、風險和缺陷,一旦發生信息戰時,非國產的晶元、操作系統都有可能成為對方利用的工具。所以,急需進行操作系統等安全化研究,並加強專用協議的研究,增強內部信息傳輸的保密性。
對於已有的安全技術體系,包括訪問控制技術體系、認證授權技術體系、安全DNS體系、公鑰基礎設施PKI技術體系等,並制訂持續性發展研究計劃,不斷發展完善,為網路安全保障充分發揮更大的作用。
(3)安全檢測防禦薄弱
網路安全檢測與防禦是網路信息有效保障的動態措施,通過入侵檢測與防禦、漏洞掃描等手段,定期對系統進行安全檢測和評估,及時發現安全問題,進行安全預警,對安全漏洞進行修補加固,防止發生重大網路安全事故。
我國在安全檢測與防禦方面比較薄弱,應研究將入侵檢測與防禦、漏洞掃描、路由等技術相結合,實現跨越多邊界的網路入侵攻擊事件的檢測、防禦、追蹤和取證。
(4)安全測試與評估不完善
如測試評估的標准還不完整,測試評估的自動化工具匱乏,測試評估的手段不全面,滲透性測試的技術方法貧乏,尤其在評估網路整體安全性方面。
(5)應急響應能力欠缺
應急響應就是對網路系統遭受的意外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其應急響應能力是衡量系統生存性的重要指標。網路系統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系統必須具備應急響應能力,使系統的損失降至最低,保證系統能夠維持最必需的服務,以便進行系統恢復。
我國應急處理的能力較弱,缺乏系統性,對系統存在的脆弱性、漏洞、入侵、安全突發事件等相關知識研究不夠深入。特別是在跟蹤定位、現場取證、攻擊隔離等方面的技術,缺乏研究和相應的產品。
(6)強化系統恢復技術不足
網路系統恢復指系統在遭受破壞後,能夠恢復為可用狀態或仍然維持最基本服務的能力。我國在網路系統恢復方面的工作,主要從系統可靠性角度進行考慮,以磁碟鏡像備份、數據備份為主,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然而,系統可恢復性的另一個重要指標是當系統遭受毀滅性破壞後的恢復能力,包括整個運行系統的恢復和數據信息的恢復等。在這方面的研究明顯存在差距,應注重相關遠程備份、異地備份與恢復技術的研究,包括研究遠程備份中數據一致性、完整性、訪問控制等關鍵技術。
3.網路安全技術的發展態勢
網路安全的發展態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路安全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隨著網路安全威脅的不斷加劇和變化,網路安全技術正在不斷創新和提高,從傳統安全技術向可信技術、深度檢測、終端安全管控和Web安全等新技術發展,也不斷出現一些雲安全、智能檢測、智能防禦技術、加固技術、網路隔離、可信服務、虛擬技術、信息隱藏技術和軟體安全掃描等新技術。可信技術是一個系統工程,包含可信計算技術、可信對象技術和可信網路技術,用於提供從終端及網路系統的整體安全可信環境。
(2)安全管理技術高度集成
網路安全技術優化集成已成趨勢,如殺毒軟體與防火牆集成、虛擬網VPN與防火牆的集成、入侵檢測系統IDS與防火牆的集成,以及安全網關、主機安全防護系統、網路監控系統等集成技術。
(3)新型網路安全平台
統一威脅管理UTM(UnifiedThreat Management)是實現網路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網路安全技術發展的一大趨勢,已成為集多種網路安全防護技術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在保障網路安全的同時大量降低運維成本。主要包括:網路安全平台、統一威脅管理工具和日誌審計分析系統等。將在5.5.5中具體進行介紹。
【案例1-6】國際互聯網安全聯盟DMARC(Domain-based Message Authentication, Reporting & Conformance)。由於全球知名互聯網公司多次出現網站被黑、域名被更改及詐騙性郵件等網路安全問題,在2012年由谷歌、Facebook、微軟、雅虎、網易等15家組建成立,僅1年多時間就使約19.76億的電子郵箱用戶受益,約為全球33億電子郵箱用戶中三分之二,每月攔截過上億封詐騙性郵件。
2013年中國互聯網安全聯盟成立。由網易、網路、人人、騰訊、新浪、微軟、阿里巴巴集團及支付寶七家企業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優勢互補、求同存異的原則下共同發起組建,制定了《互聯網企業安全漏洞披露與處理公約》。其中,擁有超過5.3億郵箱用戶的網易公司,已經取得了重大成果。
(4)高水平的服務和人才
網路安全威脅的嚴重性及新變化,對解決網路安全技術和經驗要求更高,急需高水平的網路安全服務和人才。隨著網路安全產業和業務的發展網路安全服務必將擴展,對網路系統進行定期的風險評估,通過各種措施對網路系統進行安全加固,逐漸交給網路安全服務公司或團隊將成為一種趨勢。為用戶提供有效的網路安全方案是服務的基本手段,對網路系統建設方案的安全評估、對人員安全培訓也是服務的重要內容。
(5)特殊專用安全工具
對網路安全影響范圍廣、危害大的一些特殊威脅,應採用特殊專用工具,如專門針對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的防範系統,專門解決網路安全認證、授權與計費的AAA(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認證系統、單點登錄系統、入侵防禦系統、智能防火牆和內網非法外聯系統等。
近年來,世界競爭會變得更加激烈,經濟從「金融危機」影響下的持續低迷中艱難崛起,企業更注重探尋新的經濟增長點、優先保護品牌、用戶數據、技術研發和知識產權等。同時,在面臨新的挑戰中精打細算,減少非生產項目的投入,使用更少的信息安全人員,以更少的預算保護企業資產和資源。
摘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網路安全技術與實踐,賈鐵軍教授新書。
⑻ 呂述望對中國互聯網有什麼貢獻
呂述望教授主張中國應該建立多張獨立的公眾網路,例如「漢網」、「唐網」、「宋網」、「華夏網」,甚至是「呂望網」等,各有創新,自主建設,服務國家,服務人民,也避免「一張美國的網統治中國」。二十多年來,我們一直把美國的Internet稱為中國互聯網,呂教授認為這是不合適的。2015年我國教育部把網路空間安全界定為一級學科,與數理化地生等學科並列。在教育的時候,網、互聯網應有明確定義。
1980年以來呂述望教授主要從事密碼學、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近期主要從事信息安全中關鍵晶元集成工作,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中「信息安全中關鍵晶元集成及其基礎研究」課題和國家高科技發展計劃(863)中「密碼演算法標准研究及其晶元集成」項目。理論研究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完全映射及其密碼學應用」。
⑼ 中國天才女教授,破解美國兩大最安全密碼,國家如何獎勵她
1983年王小雲從諸城一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山東大學的數學系,之後師從數學家潘承洞院士,在1993年完成博士學業。
畢業之後王小雲選擇留在山東大學任教,從數學系的講師到教授只花了九年時間,2005年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並且受聘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楊振寧講座教授,次年又被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為教授。
在這樣學術一面的背後,王小雲也被稱為中國的密碼破譯天才,她曾是中國密碼創新獎的特等獎獲得者,並且獲封當年的網路安全優秀人才。
多項報告的發出,也讓很多權威機構看到了王小雲的天賦,誰不想要這么厲害的隊友,各國都開出優渥的條件想要拉攏她,但是在王小雲心裡,只有祖國才是培育她的地方。
s在發表MD5後,王小雲發現了這套演算法的漏洞,為國家研發出一套查漏補缺的SM3密碼系統,之前的漏洞也被她覆蓋,成為新的世界最強密碼演算法,改變了中國在密碼系統世界的地位。
王小雲和其團隊為國家做出了卓越貢獻,對中國的密碼破譯領域有重大貢獻,國家也不甘示弱獎勵了王小雲七百一十一萬作為獎勵,鼓勵她今後繼續致力於密碼破譯領域,在這個方向繼續發光發熱。
⑽ 想要確保網路的安全性,關鍵在於網路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請問採取什麼防護措施才能確保網路信息安全呢
【熱心解答】
網路安全是個系統工程,不可能只是採取單一措施即可解決,需要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共同綜合措施。通常,企事業機構需要先對網路系統進行風險評估,確定各類潛在風險和等級,並針對各類風險確定相應的策略和方案。經過有效的安全控制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殘留風險將通過監控和分析,並在意外發生時作出應急響應和災難恢復,最終實現業務的持續運行。
實際上,原有的一些傳統網路安全技術,通常可以使企事業機構在檢測攻擊、發現漏洞、防禦病毒、訪問控制等方面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然而,卻無法從根本上徹底解決網路信息系統整體防禦的問題。面對新的網路環境和新的威脅,促使各國為具體的安全技術建立一個以深度防禦為重點的整體網路安全平台——網路安全保障體系。
如我國某金融機構的網路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總體框架,如圖所示。網路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框架的外圍是風險管理、法律法規、標準的符合性。
註:摘自清華大學出版社《網路安全實用技術》賈鐵軍教授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