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網路安全的七大幹貨

網路安全的七大幹貨

發布時間:2022-12-08 23:56:55

1. 互聯網安全的安全措施

物理措施:例如,保護網路關鍵設備(如交換機、大型計算機等),制定嚴格的網路安全規章制度,採取防輻射、防火以及安裝不間斷電源(UPS)等措施。
訪問控制:對用戶訪問網路資源的許可權進行嚴格的認證和控制。例如,進行用戶身份認證,對口令加密、更新和鑒別,設置用戶訪問目錄和文件的許可權,控制網路設備配置的許可權,等等。
數據加密:加密是保護數據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獲後不能讀懂其含義。防止計算機網路病毒,安裝網路防病毒系統。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過濾、容錯、數據鏡像、數據備份和審計等。圍繞網路安全問題提出了許多解決辦法,例如數據加密技術和防火牆技術等。數據加密是對網路中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到達目的地後再解密還原為原始數據,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戶截獲後盜用信息。防火牆技術是通過對網路的隔離和限制訪問等方法來控制網路的訪問許可權,從而保護網路資源。其他安全技術包括密鑰管理、數字簽名、認證技術、智能卡技術和訪問控制等等。 維護網路安全的工具有VIEID、數字證書、數字簽名和基於本地或雲端的殺毒軟體等構成。在法律方面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等。

2. 無線網路安全威脅有哪些

1、別人用你的網路,(包年上網)你損失網速,(流量上網)你多花錢。
2、侵入你的電腦,盜取你電腦中的一切資料(個人的,銀行卡,等等等等……)。
3、侵入你的電腦,通過攝像頭記錄下一切能看見的東西,然後勒索你。
4、一些不我知道的,但是也會造成不好後果的。
咱們能遇到的最多的是第一種。

3. 網路安全威脅有哪些

第一、網路監聽
網路監聽是一種監視網路狀態、數據流程以及網路上信息傳輸的技術。黑客可以通過偵聽,發現有興趣的信息,比如用戶賬戶、密碼等敏感信息。
第二、口令破解
是指黑客在不知道密鑰的情況之下,恢復出密文件中隱藏的明文信息的過程,常見的破解方式包括字典攻擊、強制攻擊、組合攻擊,通過這種破解方式,理論上可以實現任何口令的破解。
第三、拒絕服務攻擊
拒絕服務攻擊,即攻擊者想辦法讓目標設備停止提供服務或者資源訪問,造成系統無法向用戶提供正常服務。
第四、漏洞攻擊
漏洞是在硬體、軟體、協議的具體實現或者系統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從而可以使攻擊者能夠在未授權的情況下訪問或破壞系統,比如利用程序的緩沖區溢出漏洞執行非法操作、利用操作系統漏洞攻擊等。
第五、網站安全威脅
網站安全威脅主要指黑客利用網站設計的安全隱患實施網站攻擊,常見的網站安全威脅包括:SQL注入、跨站攻擊、旁註攻擊、失效的身份認證和會話管理等。
第六、社會工程學攻擊
利用社會科學並結合常識,將其有效地利用,最終達到獲取機密信息的目的。

4. 網站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一、基礎網路安全(按網路區域劃分):
1、網路終端安全:防病毒(網路病毒、郵件病毒)、非法入侵、共享資源控制;
2、內部區域網(LAN)安全:內部訪問控制(包括接入控制)、網路阻塞(網路風暴)、病毒檢測;
3、外網(Internet)安全:非法入侵、病毒檢測、流量控制、外網訪問控制。

二、系統安全(系統層次劃分):
1、硬體系統級安全:門禁控制、機房設備監控(視頻)、防火監控、電源監控(後備電源)、設備運行監控;
2、操作系統級安全:系統登錄安全、系統資源安全、存儲安全、服務安全等;
3、應用系統級安全:登錄控制、操作許可權控制。

三、數據、應用安全(信息對象劃分):
1、本地數據安全:本地文件安全、本地程序安全;
2、伺服器數據安全:資料庫安全、伺服器文件安全、伺服器應用系統、服務程序安全。

5. 威脅網路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面臨的安全威脅大體可分為兩種:一是對網路本身的威脅,二是對網路中信息的威脅。對網路本身的威脅包括對網路設備和網路軟體系統平台的威脅;對網路中信息的威脅除了包括對網路中數據的威脅外,還包括對處理這些數據的信息系統應用軟體的威脅。

影響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因素很多,對網路安全的威脅主要來自人為的無意失誤、人為的惡意攻擊和網路軟體系統的漏洞和逗後門地三個方面的因素。

人為的無意失誤是造成網路不安全的重要原因。網路管理員在這方面不但肩負重任,還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稍有考慮不周,安全配置不當,就會造成安全漏洞。另外,用戶安全意識不強,不按照安全規定操作,如口令選擇不慎,將自己的賬戶隨意轉借他人或與別人共享,都會對網路安全帶來威脅。

人為的惡意攻擊是目前計算機網路所面臨的最大威脅。人為攻擊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主動攻擊,它以各種方式有選擇地破壞系統和數據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類是被動攻擊,它是在不影響網路和應用系統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進行截獲、竊取、破譯以獲得重要機密信息。這兩種攻擊均可對計算機網路造成極大的危害,導致網路癱瘓或機密泄漏。

網路軟體系統不可能百分之百無缺陷和無漏洞。另外,許多軟體都存在設計編程人員為了方便而設置的逗後門地。這些漏洞和逗後門地恰恰是黑客進行攻擊的首選目標。

6. 網路時代的信息安全的有關內容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即寄生系統的機密性,真實性,完整性,未經授權的復制和安全性。

信息系統安全包括:

(1)物理安全。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環境安全,設備安全和媒體安全。處理秘密信息的系統中心房間應採取有效的技術預防措施。重要系統還應配備保安人員以進行區域保護。

(2)操作安全。操作安全性主要包括備份和恢復,病毒檢測和消除以及電磁兼容性。應備份機密系統的主要設備,軟體,數據,電源等,並能夠在短時間內恢復系統。應當使用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的防病毒和防病毒軟體及時檢測和消毒,包括伺服器和客戶端的病毒和防病毒軟體。

(3)信息安全。確保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認性是信息安全的核心任務。

(4)安全和保密管理。分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和保密管理包括三個方面:管理組織,管理系統和各級管理技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機構,建立安全保障管理人員,建立嚴格的安全保密管理體系,運用先進的安全保密管理技術,管理整個機密計算機信息系統。

(6)網路安全的七大幹貨擴展閱讀:

提升信息安全的技術方法

(1)信息流通過程中加密:通常信息在流通過程中,沒有安全措施,易失竊,毫無安全性可言。通過加密等技術的使用,大大減小信息在流通中失竊的機率。

例如,保密線路應用在有線通信中;激光通信等技術應用在無線通信中,這都是比較有效的防竊措施。

(2)電磁輻射控制技術在計算機中的應用:由於電磁輻射的存在,計算機上的信息,在較遠的地方使用相關專用的設備。

經分析技術就可以直接接收,擁有高超技術的黑客通過對電磁輻射的分析,竊取一些加密信息內容。

(3)防火牆的設置:防火牆是一種軟體的防護形式。防火牆有自己的防護條例,對通信數據的來源和途徑進行檢測,對於危險的網站或信息,會自動防禦,其防禦效果還是不錯的。

但從其防護方式上看,它是一種比較被動的防禦方式,只有外面有進攻,它才能發揮作用。


7. 如何進行計算機網路的安全防範

做好計算機的安全防範工作包括以下3點:

1.防火牆技術

網路防火牆技術是一種用來加強網路之間訪問控制,防止外部網路用戶以非法手段通過外部網路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內部網路資源,保護內部網路操作環境的特殊網路互聯設備。它對兩個或多個網路之間傳輸的數據包如鏈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來實施檢查,以決定網路之間的通信是否被允許,並監視網路運行狀態。

目前的防火牆產品主要有堡壘主機、包過濾路由器、應用層網關(代理伺服器)以及電路層網關、屏蔽主機防火牆、雙宿主機等類型。

雖然防火牆是目前保護網路免遭黑客襲擊的有效手段,但也有明顯不足:無法防範通過防火牆以外的其它途徑的攻擊,不能防止來自內部變節者和不經心的用戶們帶來的威脅,也不能完全防止傳送已感染病毒的軟體或文件,以及無法防範數據驅動型的攻擊。

2.強化訪問控制,力促計算機網路系統運行正常。

訪問控制是網路安全防範和保護的主要措施,它的任務是保證網路資源不被非法用戶使用和非常訪問,是網路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第一,建立入網訪問功能模塊。入網訪問控制為網路提供了第一層訪問控制。它允許哪些用戶可以登錄到網路伺服器並獲取網路資源,控制准許用戶入網的時間和准許他們在哪台工作站入網。第二建立網路的許可權控制模塊。網路的許可權控制是針對網路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種安全保護措施。用戶和用戶組被賦予一定的許可權。

3.數據加密技術

數據加密技術就是對信息進行重新編碼,從而隱藏信息內容,使非法用戶無法獲取信息、的真實內容的一種技術手段。數據加密技術是為提高信息系統及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數據被外部破析所採用的主要手段之一。

數據加密技術按作用不同可分為數據存儲、數據傳輸、數據完整性的鑒別以及密匙管理技術4種。數據存儲加密技術是以防止在存儲環節上的數據失密為目的,可分為密文存儲和存取控制兩種;數據傳輸加密技術的目的是對傳輸中的數據流加密,常用的有線路加密和埠加密兩種方法;數據完整性鑒別技術的目的是對介入信息的傳送、存取、處理人的身份和相關數據內容進行驗證,達到保密的要求,系統通過對比驗證對象輸入的特徵值是否符合預先設定的參數,實現對數據的安全保護。

8. 互聯網安全是指哪些方面的要如何才能實現安全

主流網路安全技術全方面縱覽 一、網路安全的概念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對計算機系統安全的定義是: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採用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和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遭到破壞、更改和泄露。由此可以將計算機網路的安全理解為:通過採用各種技術和管理措施,使網路系統正常運行,從而確保網路數據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所以,建立網路安全保護措施的目的是確保經過網路傳輸和交換的數據不會發生增加、修改、丟失和泄露等。 二、Internet上存在的主要安全隱患 Internet的安全隱患主要體現在下列幾方面: 1. Internet是一個開放的、無控制機構的網路,黑客(Hacker)經常會侵入網路中的計算機系統,或竊取機密數據和盜用特權,或破壞重要數據,或使系統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直至癱瘓。 2. Internet的數據傳輸是基於TCP/IP通信協議進行的,這些協議缺乏使傳輸過程中的信息不被竊取的安全措施。 3. Internet上的通信業務多數使用Unix操作系統來支持,Unix操作系統中明顯存在的安全脆弱性問題會直接影響安全服務。 4.在計算機上存儲、傳輸和處理的電子信息,還沒有像傳統的郵件通信那樣進行信封保護和簽字蓋章。信息的來源和去向是否真實,內容是否被改動,以及是否泄露等,在應用層支持的服務協議中是憑著君子協定來維系的。 5.電子郵件存在著被拆看、誤投和偽造的可能性。使用電子郵件來傳輸重要機密信息會存在著很大的危險。 6.計算機病毒通過Internet的傳播給上網用戶帶來極大的危害,病毒可以使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系統癱瘓、數據和文件丟失。在網路上傳播病毒可以通過公共匿名FTP文件傳送、也可以通過郵件和郵件的附加文件傳播。 三、網路安全防範的內容 一個安全的計算機網路應該具有可靠性、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和真實性等特點。計算機網路不僅要保護計算機網路設備安全和計算機網路系統安全,還要保護數據安全等。因此針對計算機網路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實施網路安全保護方案以確保計算機網路自身的安全性是每一個計算機網路都要認真對待的一個重要問題。網路安全防範的重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計算機病毒,二是黑客犯罪。 計算機病毒是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一種危害計算機系統和網路安全的破壞性程序。黑客犯罪是指個別人利用計算機高科技手段,盜取密碼侵入他人計算機網路,非法獲得信息、盜用特權等,如非法轉移銀行資金、盜用他人銀行帳號購物等。隨著網路經濟的發展和電子商務的展開,嚴防黑客入侵、切實保障網路交易的安全,不僅關繫到個人的資金安全、商家的貨物安全,還關繫到國家的經濟安全、國家經濟秩序的穩定問題,因此各級組織和部門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四、確保網路安全的主要技術 1,防火牆技術 網路防火牆技術是一種用來加強網路之間訪問控制,防止外部網路用戶以非法手段通過外部網路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內部網路資源,保護內部網路操作環境的特殊網路互聯設備。它對兩個或多個網路之間傳輸的數據包如鏈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來實施檢查,以決定網路之間的通信是否被允許,並監視網路運行狀態。 目前的防火牆產品主要有堡壘主機、包過濾路由器、應用層網關(代理伺服器)以及電路層網關、屏蔽主機防火牆、雙宿主機等類型。 防火牆處於5層網路安全體系中的最底層,屬於網路層安全技術范疇。負責網路間的安全認證與傳輸,但隨著網路安全技術的整體發展和網路應用的不斷變化,現代防火牆技術已經逐步走向網路層之外的其他安全層次,不僅要完成傳統防火牆的過濾任務,同時還能為各種網路應用提供相應的安全服務。另外還有多種防火牆產品正朝著數據安全與用戶認證、防止病毒與黑客侵入等方向發展。 根據防火牆所採用的技術不同,我們可以將它分為四種基本類型:包過濾型、網路地址轉換-NAT、代理型和監測型。具體如下: (1)包過濾型 包過濾型產品是防火牆的初級產品,其技術依據是網路中的分包傳輸技術。網路上的數據都是以"包"為單位進行傳輸的,數據被分割成為一定大小的數據包,每一個數據包中都會包含一些特定信息,如數據的源地址、目標地址、TCP/UDP源埠和目標埠等。防火牆通過讀取數據包中的地址信息來判斷這些"包"是否來自可信任的安全站點,一旦發現來自危險站點的數據包,防火牆便會將這些數據拒之門外。系統管理員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制訂判斷規則。 包過濾技術的優點是簡單實用,實現成本較低,在應用環境比較簡單的情況下,能夠以較小的代價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系統的安全。 但包過濾技術的缺陷也是明顯的。包過濾技術是一種完全基於網路層的安全技術,只能根據數據包的來源、目標和埠等網路信息進行判斷,無法識別基於應用層的惡意侵入,如惡意的Java小程序以及電子郵件中附帶的病毒。有經驗的黑客很容易偽造IP地址,騙過包過濾型防火牆。 (2)網路地址轉化-NAT 網路地址轉換是一種用於把IP地址轉換成臨時的、外部的、注冊的IP地址標准。它允許具有私有IP地址的內部網路訪問網際網路。它還意味著用戶不許要為其網路中每一台機器取得注冊的IP地址。 NAT的工作過程是:在內部網路通過安全網卡訪問外部網路時,將產生一個映射記錄。系統將外出的源地址和源埠映射為一個偽裝的地址和埠,讓這個偽裝的地址和埠通過非安全網卡與外部網路連接,這樣對外就隱藏了真實的內部網路地址。在外部網路通過非安全網卡訪問內部網路時,它並不知道內部網路的連接情況,而只是通過一個開放的IP地址和埠來請求訪問。OLM防火牆根據預先定義好的映射規則來判斷這個訪問是否安全。當符合規則時,防火牆認為訪問是安全的,可以接受訪問請求,也可以將連接請求映射到不同的內部計算機中。當不符合規則時,防火牆認為該訪問是不安全的,不能被接受,防火牆將屏蔽外部的連接請求。網路地址轉換的過程對於用戶來說是透明的,不需要用戶進行設置,用戶只要進行常規操作即可。 (3)代理型 代理型防火牆也可以被稱為代理伺服器,它的安全性要高於包過濾型產品,並已經開始向應用層發展。代理伺服器位於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完全阻擋了二者間的數據交流。從客戶機來看,代理伺服器相當於一台真正的伺服器;而從伺服器來看,代理伺服器又是一台真正的客戶機。當客戶機需要使用伺服器上的數據時,首先將數據請求發給代理伺服器,代理伺服器再根據這一請求向伺服器索取數據,然後再由代理伺服器將數據傳輸給客戶機。由於外部系統與內部伺服器之間沒有直接的數據通道,外部的惡意侵害也就很難傷害到企業內部網路系統。 代理型防火牆的優點是安全性較高,可以針對應用層進行偵測和掃描,對付基於應用層的侵入和病毒都十分有效。其缺點是對系統的整體性能有較大的影響,而且代理伺服器必須針對客戶機可能產生的所有應用類型逐一進行設置,大大增加了系統管理的復雜性。 (4)監測型 監測型防火牆是新一代的產品,這一技術實際已經超越了最初的防火牆定義。監測型防火牆能夠對各層的數據進行主動的、實時的監測,在對這些數據加以分析的基礎上,監測型防火牆能夠有效地判斷出各層中的非法侵入。同時,這種檢測型防火牆產品一般還帶有分布式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安置在各種應用伺服器和其他網路的節點之中,不僅能夠檢測來自網路外部的攻擊,同時對來自內部的惡意破壞也有極強的防範作用。據權威機構統計,在針對網路系統的攻擊中,有相當比例的攻擊來自網路內部。因此,監測型防火牆不僅超越了傳統防火牆的定義,而且在安全性上也超越了前兩代產品。 雖然監測型防火牆安全性上已超越了包過濾型和代理伺服器型防火牆,但由於監測型防火牆技術的實現成本較高,也不易管理,所以目前在實用中的防火牆產品仍然以第二代代理型產品為主,但在某些方面也已經開始使用監測型防火牆。基於對系統成本與安全技術成本的綜合考慮,用戶可以選擇性地使用某些監測型技術。這樣既能夠保證網路系統的安全性需求,同時也能有效地控制安全系統的總擁有成本。 雖然防火牆是目前保護網路免遭黑客襲擊的有效手段,但也有明顯不足:無法防範通過防火牆以外的其它途徑的攻擊,不能防止來自內部變節者和不經心的用戶們帶來的威脅,也不能完全防止傳送已感染病毒的軟體或文件,以及無法防範數據驅動型的攻擊。id=405

9. 《網路安全法》主要內容解讀

備受關注的《網路安全法》於6月1日正式施行。作為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的基礎性法律,它的施行,標志著我國網路安全從此有法可依,網路空間治理、網路信息傳播秩序規范、網路犯罪懲治等即將翻開嶄新的一頁,對保障我國網路安全、維護國家總體安全具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

《網路安全法》主要內容解讀: 共七章七十九條,主要包括七大方面

維護網路主權與合法權益。

該法第一條即明確規定「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

支持與促進網路安全。

專門拿出一章的內容,要求建立和完善國家網路安全體系,支持各地各相關部門加大網路安全投入、研發和應用,支持創新網路安全管理方式,提升保護水平。

強調網路運行安全。

利用兩節共十九條的篇幅作了詳細規定,突出「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行安全」。

保障網路信息安全。

以法律形式明確「網路實名制」,要求網路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不得出售個人信息」。

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

要求建立健全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建立網路應急工作機制,制定應急預案,重大突發事件可採取「網路通信管制」。

完善監督管理體制。

實行「1+X」監管體制,打破「九龍治水」困境。該法第八條規定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

明確相關利益者法律責任。

該法第六章對網路運營者、網路產品或者服務提供者、關鍵信息基礎設置運營者,以及網信、公安等眾多責任主體的處罰懲治標准,作了詳細規定。

總體來說,該法呈現出六大亮點明確禁止出售個人信息行為;嚴厲打擊網路詐騙;從法律層面明確網路實名制;把對重點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保護擺在重要位置;懲治攻擊破壞我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行為;明確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可採取「網路通信管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五十三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16年11月7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2016年11月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網路安全支持與促進

第三章 網路運行安全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行安全

第四章 網路信息安全

第五章 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法。

第三條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第四條 國家制定並不斷完善網路安全戰略,明確保障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政策、工作任務和措施。

第五條 國家採取措施,監測、防禦、處置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網路安全風險和威脅,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免受攻擊、侵入、干擾和破壞,依法懲治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空間安全和秩序。

第六條 國家倡導誠實守信、健康文明的網路行為,推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採取措施提高全社會的網路安全意識和水平,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促進網路安全的良好環境。

第七條 國家積極開展網路空間治理、網路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打擊網路違法犯罪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網路治理體系。

第八條 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有關部門的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職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

第九條 網路運營者開展經營和服務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遵守商業道德,誠實信用,履行網路安全保護義務,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十條 建設、運營網路或者通過網路提供服務,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網路安全、穩定運行,有效應對網路安全事件,防範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第十一條 網路相關行業組織按照章程,加強行業自律,制定網路安全行為規范,指導會員加強網路安全保護,提高網路安全保護水平,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第十二條 國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使用網路的權利,促進網路接入普及,提升網路服務水平,為社會提供安全、便利的網路服務,保障網路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動。

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路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路安全,不得利用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宣揚民族仇恨、民族歧視,傳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

第十三條 國家支持研究開發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路產品和服務,依法懲治利用網路從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動,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網路環境。

第十四條 任何個人和組織有權對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依法作出處理;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

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第二章 網路安全支持與促進

第十五條 國家建立和完善網路安全標准體系。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組織制定並適時修訂有關網路安全管理以及網路產品、服務和運行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

國家支持企業、研究機構、高等學校、網路相關行業組織參與網路安全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制定。

第十六條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應當統籌規劃,加大投入,扶持重點網路安全技術產業和項目,支持網路安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推廣安全可信的網路產品和服務,保護網路技術知識產權,支持企業、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等參與國家網路安全技術創新項目。

第十七條 國家推進網路安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鼓勵有關企業、機構開展網路安全認證、檢測和風險評估等安全服務。

第十八條 國家鼓勵開發網路數據安全保護和利用技術,促進公共數據資源開放,推動技術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

國家支持創新網路安全管理方式,運用網路新技術,提升網路安全保護水平。

第十九條 各級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經常性的網路安全宣傳教育,並指導、督促有關單位做好網路安全宣傳教育工作。

大眾傳播媒介應當有針對性地面向社會進行網路安全宣傳教育。

第二十條 國家支持企業和高等學校、職業學校等教育培訓機構開展網路安全相關教育與培訓,採取多種方式培養網路安全人才,促進網路安全人才交流。

第三章 網路運行安全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二十二條 網路產品、服務應當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網路產品、服務的提供者不得設置惡意程序;發現其網路產品、服務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風險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告知用戶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網路產品、服務的提供者應當為其產品、服務持續提供安全維護;在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期限內,不得終止提供安全維護。

網路產品、服務具有收集用戶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明示並取得同意;涉及用戶個人信息的,還應當遵守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關於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第二十三條 網路關鍵設備和網路安全專用產品應當按照相關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由具備資格的機構安全認證合格或者安全檢測符合要求後,方可銷售或者提供。國家網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公布網路關鍵設備和網路安全專用產品目錄,並推動安全認證和安全檢測結果互認,避免重復認證、檢測。

第二十四條 網路運營者為用戶辦理網路接入、域名注冊服務,辦理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即時通訊等服務,在與用戶簽訂協議或者確認提供服務時,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路運營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

國家實施網路可信身份戰略,支持研究開發安全、方便的電子身份認證技術,推動不同電子身份認證之間的互認。

第二十五條 網路運營者應當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及時處置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安全風險;在發生危害網路安全的事件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並按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六條 開展網路安全認證、檢測、風險評估等活動,向社會發布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網路安全信息,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第二十七條 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從事非法侵入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不得提供專門用於從事侵入網路、干擾網路正常功能及防護措施、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活動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從事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的,不得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

第二十八條 網路運營者應當為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法維護國家安全和偵查犯罪的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

第二十九條 國家支持網路運營者之間在網路安全信息收集、分析、通報和應急處置等方面進行合作,提高網路運營者的安全保障能力。

有關行業組織建立健全本行業的網路安全保護規范和協作機制,加強對網路安全風險的分析評估,定期向會員進行風險警示,支持、協助會員應對網路安全風險。

第三十條 網信部門和有關部門在履行網路安全保護職責中獲取的信息,只能用於維護網路安全的需要,不得用於其他用途。

第二節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行安全

第三十一條 國家對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務、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務、電子政務等重要行業和領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壞、喪失功能或者數據泄露,可能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公共利益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在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基礎上,實行重點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具體范圍和安全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國家鼓勵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以外的網路運營者自願參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體系。

第三十二條 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的部門分別編制並組織實施本行業、本領域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規劃,指導和監督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行安全保護工作。

第三十三條 建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應當確保其具有支持業務穩定、持續運行的性能,並保證安全技術措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

第三十四條 除本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還應當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

10. 互聯網安全是指哪些方面的要如何才能實現安全

1 .網路安全概述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在計算機上處理的業務也由基於單機的數學運算、文件處理,基於簡單連接的內部網路的內部業務處理、辦公自動化等發展到基於復雜的內部網(Intranet)、企業外部網(Extranet)、全球互連網(Internet)的企業級計算機處理系統和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和業務處理。在系統處理能力提高的同時,系統的連接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但在連接能力信息、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時,基於網路連接的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整體的網路安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網路的物理安全、網路拓撲結構安全、網路系統安全、應用系統安全和網路管理的安全等。

因此計算機安全問題,應該象每家每戶的防火防盜問題一樣,做到防範於未然。甚至不會想到你自己也會成為目標的時候,威脅就已經出現了,一旦發生,常常措手不及,造成極大的損失。

2 .物理安全分析

網路的物理安全是整個網路系統安全的前提。在校園網工程建設中,由於網路系統屬於弱電工程,耐壓值很低。因此,在網路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中,必須優先考慮保護人和網路設備不受電、火災和雷擊的侵害;考慮布線系統與照明電線、動力電線、通信線路、暖氣管道及冷熱空氣管道之間的距離;考慮布線系統和絕緣線、裸體線以及接地與焊接的安全;必須建設防雷系統,防雷系統不僅考慮建築物防雷,還必須考慮計算機及其他弱電耐壓設備的防雷。總體來說物理安全的風險主要有,地震、水災、火災等環境事故;電源故障;人為操作失誤或錯誤;設備被盜、被毀;電磁干擾;線路截獲;高可用性的硬體;雙機多冗餘的設計;機房環境及報警系統、安全意識等,因此要盡量避免網路的物理安全風險。

3 .網路結構的安全分析

網路拓撲結構設計也直接影響到網路系統的安全性。假如在外部和內部網路進行通信時,內部網路的機器安全就會受到威脅,同時也影響在同一網路上的許多其他系統。透過網路傳播,還會影響到連上Internet/Intrant的其他的網路;影響所及,還可能涉及法律、金融等安全敏感領域。因此,我們在設計時有必要將公開伺服器(WEB、DNS、EMAIL等)和外網及內部其它業務網路進行必要的隔離,避免網路結構信息外泄;同時還要對外網的服務請求加以過濾,只允許正常通信的數據包到達相應主機,其它的請求服務在到達主機之前就應該遭到拒絕。

4 .系統的安全分析

所謂系統的安全是指整個網路操作系統和網路硬體平台是否可靠且值得信任。目前恐怕沒有絕對安全的操作系統可以選擇,無論是Microsfot 的Windows NT或者其它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統,其開發廠商必然有其Back-Door。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沒有完全安全的操作系統。不同的用戶應從不同的方面對其網路作詳盡的分析,選擇安全性盡可能高的操作系統。因此不但要選用盡可能可靠的操作系統和硬體平台,並對操作系統進行安全配置。而且,必須加強登錄過程的認證(特別是在到達伺服器主機之前的認證),確保用戶的合法性;其次應該嚴格限制登錄者的操作許可權,將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5 .應用系統的安全分析

應用系統的安全跟具體的應用有關,它涉及面廣。應用系統的安全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應用的安全性也涉及到信息的安全性,它包括很多方面。

--應用系統的安全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

應用的安全涉及方面很多,以目前Internet上應用最為廣泛的E-mail系統來說,其解決方案有sendmail、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Software.Com Post.Office、Lotus Notes、Exchange Server、SUN CIMS等不下二十多種。其安全手段涉及LDAP、DES、RSA等各種方式。應用系統是不斷發展且應用類型是不斷增加的。在應用系統的安全性上,主要考慮盡可能建立安全的系統平台,而且通過專業的安全工具不斷發現漏洞,修補漏洞,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應用的安全性涉及到信息、數據的安全性。

信息的安全性涉及到機密信息泄露、未經授權的訪問、 破壞信息完整性、假冒、破壞系統的可用性等。在某些網路系統中,涉及到很多機密信息,如果一些重要信息遭到竊取或破壞,它的經濟、社會影響和政治影響將是很嚴重的。因此,對用戶使用計算機必須進行身份認證,對於重要信息的通訊必須授權,傳輸必須加密。採用多層次的訪問控制與許可權控制手段,實現對數據的安全保護;採用加密技術,保證網上傳輸的信息(包括管理員口令與帳戶、上傳信息等)的機密性與完整性。

6 .管理的安全風險分析

管理是網路中安全最最重要的部分。責權不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風險。當網路出現攻擊行為或網路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脅時(如內部人員的違規操作等),無法進行實時的檢測、監控、報告與預警。同時,當事故發生後,也無法提供黑客攻擊行為的追蹤線索及破案依據,即缺乏對網路的可控性與可審查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站點的訪問活動進行多層次的記錄,及時發現非法入侵行為。

建立全新網路安全機制,必須深刻理解網路並能提供直接的解決方案,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是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嚴格管理相結合。保障網路的安全運行,使其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擴充性和易管理性的信息網路便成為了首要任務。一旦上述的安全隱患成為事實,所造成的對整個網路的損失都是難以估計的。因此,網路的安全建設是校園網建設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7 .網路安全措施

--物理措施:例如,保護網路關鍵設備(如交換機、大型計算機等),制定嚴格的網路安全規章制度,採取防輻射、防火以及安裝不間斷電源(UPS)等措施。

--訪問控制:對用戶訪問網路資源的許可權進行嚴格的認證和控制。例如,進行用戶身份認證,對口令加密、更新和鑒別,設置用戶訪問目錄和文件的許可權,控制網路設備配置的許可權,等等。

--數據加密:加密是保護數據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獲後不能讀懂其含義。

防止計算機網路病毒,安裝網路防病毒系統。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過濾、容錯、數據鏡像、數據備份和審計等。近年來,圍繞網路安全問題提出了許多解決辦法,例如數據加密技術和防火牆技術等。數據加密是對網路中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到達目的地後再解密還原為原始數據,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戶截獲後盜用信息。防火牆技術是通過對網路的隔離和限制訪問等方法來控制網路的訪問許可權,從而保護網路資源。其他安全技術包括密鑰管理、數字簽名、認證技術、智能卡技術和訪問控制等等。

木馬」病毒首當其沖

據金山反病毒監測中心統計,2005年1月到10月,共截獲或監測到的病毒達到50179個,其中木馬、蠕蟲、黑客病毒占其中的91%。尤其是以盜取用戶有價賬號的木馬病毒(如網銀、QQ、網游)多達2000多種,如果算上變種則要超過萬種,平均下來每天有30個病毒出現。綜合2005年的病毒情況,具有以下的特徵:

●計算機病毒感染率首次下降

2005年我國計算機病毒感染率為80%,比去年的85.57%下降了5.57個百分點。這是自2001年以來,我國計算機病毒疫情首次呈下降趨勢。同期的間諜軟體感染率則大大高於去年,由2004年的30%激增到2005年的90%。2001年在感染病毒的用戶當中,感染次數超過3次的達到56.65%,而2005年降為54.7%。2005年病毒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網路癱瘓,接近20%,而2003年和2004年病毒危害集中在系統崩潰,這表明蠕蟲病毒造成的網路問題越來越嚴重。2001年因計算機病毒造成損失的比例為43%,今年為51.27%,這表明計算機病毒造成的危害正在加劇。

●90%用戶遭受「間諜軟體」襲擊

據介紹,2005年,間諜軟體已經大面積闖入了我們的網路生活中。根據公安部發布的《2005年全國信息網路安全狀況暨計算機病毒疫情調查活動》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有將近90%的用戶遭受間諜軟體的襲擊,比起2004年的30%提高了6成。就連大名鼎鼎的比爾蓋茨面對間諜軟體也無能為力,驚呼:「我的計算機從未被病毒入侵過,但卻居然被間諜軟體和廣告軟體騷擾。」

盡管隨著打擊力度的加強,2005年的間諜軟體有了更加明顯的改變,之前大多是流氓的推廣方式,比如通過網站下載插件、彈廣告、代碼的方式。用一些IE輔助工具可以有效攔截,但是這次最煩的表現形式是間諜軟體直接彈廣告,IE輔助工具根本無法攔截。需要可以徹底把間諜軟體清除才能減少廣告。雖然許多殺毒軟體廠商對間諜軟體的清除下了很大的力量,但是由於還沒有一款完全意義上的針對間諜軟體的安全工具,因此對於間諜軟體的徹底清除還遠遠沒有達到用戶的需求。

●「間諜軟體」成為互聯網最大的安全威脅

間諜軟體在2005年表現出傳播手段多樣化的特點,間諜軟體的製造者為了尋求利益的最大化,吸引更多的人成為監視的對象,採用了越來越復雜的傳播方式。根據調查顯示,針對間諜軟體的傳播方式,用戶最為反感的「間諜軟體」形式主要包括:彈廣告的間諜軟體、安裝不打招呼的軟體、控制項、不容易卸載的程序、容易引起系統不穩定的程序、盜取網銀網游賬號的木馬程序。

間諜軟體的危害不僅僅是花花綠綠的廣告的騷擾,往往背後還隱藏著更加嚴重的威脅:間諜軟體被黑客利用能夠記錄用戶在計算機上的任何活動,包括敲打了哪個鍵盤、密碼、發送和接收的電子郵件、網路聊天記錄和照片等等。2005年萬事達國際信用卡公司宣布,位於亞利桑那州土桑市的一家信用卡數據處理中心的計算機網路被侵入,4000萬張信用卡賬號和有效日期等信息被盜,盜竊者採用的手段正是在這家信用卡數據中心的計算機系統中植入了一個間諜軟體。

●中國「網路釣魚」名列全球第二

網路釣魚作為一個網路蛀蟲,自從2004年出現以後,迅速成為威脅互聯網安全的主要攻擊方式。進入2005年,網路釣魚已經從最初的為技術痴迷的Vxer(病毒愛好者),變成受利益誘惑的職業人。他們不斷地挖掘系統的漏洞、規則的失誤,利用病毒的行為、人們的好奇心,四處進行著「釣魚」、詐騙。

網路釣魚在2004年及以前,多以郵件方式投遞到用戶郵箱中,而僅這種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利益熏心的製造者。因此網路釣魚在2005年的傳播手段從單一的主動推送方法,增加「守株待兔」方法,以更加多樣化的傳播方式,這些方式包括:假冒網上銀行、網上證券網站;利用虛假電子商務進行詐騙;利用木馬和黑客技術等手段竊取用戶信息等等,實際上,2005年「網路釣魚」者在實施網路詐騙的犯罪活動過程中,經常採取以上幾種手法交織、配合進行,還有的通過手機簡訊、QQ、msn進行各種各樣的「網路釣魚」不法活動。

以今年5月份為例,「網路釣魚」案件比上月激增226%,創有史以來最高紀錄。隨後的幾個月內,網路釣魚的攻擊方式仍以平均每月73%的比例向上增加。據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統計,目前中國的網路釣魚網站佔全球釣魚網站的13%,名列全球第二位。

●病毒傳播更多樣、更隱蔽

2005年,網頁瀏覽、電子郵件和網路下載是感染計算機病毒最常見的途徑,分別佔59%、50%和48%。計算機病毒通過網路下載、瀏覽和電子郵件進行傳播和破壞的比例分別比去年

上升了6%,而利用區域網傳播感染的情況與去年比較減少了7%,可以看到利用互聯網傳播已經成為了病毒傳播的一個發展趨勢。

同時,隨著各大門戶網站的即時通訊工具的推出,利用IM(即時通訊工具)作為傳播的重要途徑,而且已經漸漸追上了微軟漏洞,成為了網路間病毒傳播的首選方式,從年初的「MSN性感雞」到利用QQ傳播的「書蟲」、「QQRRober」、「QQTran」,以及可以通過多種IM平台進行傳播的「QQMsgTing」,它們都通過IM廣闊的交流空間大肆傳播著。每一個使用IM工具的人,至少會接到一次這類病毒的侵擾。同時,此類病毒在傳播過程都會根據生活中的熱點事件、新聞人物、或者黃色信息構造誘惑信息,誘使聊天好友打開地址或接收病毒文件。

據統計,通過IM工具傳播的病毒高達270萬次起,排在所有病毒之首。這也使得國內IM廠家高度重視,騰訊推出的QQ2005,就在業界率先與殺毒廠商合作,與金山公司合作推出了國際首創的「QQ安全中心」。

●漏洞病毒出現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

根據行業人士試驗得到的反饋,在2005年,一台未打補丁的系統,接入互聯網,不到2分鍾就會被各種漏洞所攻擊,並導致電腦中毒。因此,今年雖然病毒的感染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但病毒仍然存在巨大的危害,並且利用漏洞的方法仍是病毒傳播的最重要手段。

據了解,目前普通用戶碰到的漏洞威脅,主要以微軟的操作系統漏洞居多。微軟被新發現的漏洞數量每年都在增長,僅2005年截至11月,微軟公司便對外公布漏洞51個,其中嚴重等級27個。眾所周知,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在個人電腦中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用戶群體非常龐大。利用微軟的系統漏洞傳播的病毒明顯具有傳播速度快、感染人群多、破壞嚴重的特點。03年的沖擊波、04年的震盪波以及05年的狙擊波便是很好的佐證。

利用漏洞的病毒越來越多。2005年8月15日凌晨,利用微軟漏洞攻擊電腦的病毒「狙擊波」,被稱為歷史上最快利用漏洞的一個病毒,距離該漏洞被公布時間僅有一周。

因此,國內有關反病毒工程師告訴用戶,2006年對於網路病毒的防護措施主要是以防護為主,但是除此之外,還要有相應的檢測、響應及隔離能力。在大規模網路病毒暴發的時候,能夠通過病毒源的隔離,把疫情降到最低,對於殘留在網路上的病毒,人們也要有相應的處理能力

閱讀全文

與網路安全的七大幹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1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69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61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72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44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19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19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06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81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20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08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977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27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09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53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03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79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60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5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