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絲綢之路網路安全技能大賽

絲綢之路網路安全技能大賽

發布時間:2022-12-15 09:26:23

『壹』 絲綢之路:漢武帝經營西域的策略

漢武帝治國理念與父祖輩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積極進取,而不是蕭規曹隨、黃老因循。這種進取精神,在處理匈奴問題上,表現得最為明顯。

先秦以來,匈奴就是中原華夏政權的北邊威脅。戰國時期燕國有長城防禦匈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為了對付匈奴,秦始皇修長城,蒙恬戍邊塞,也都是為了抵禦匈奴人的鐵騎南下。

劉邦即位初年,曾經試圖用武力對抗匈奴,結果被匈奴人圍困於白登山(今山西大同附近),險些被擒。其後,他採納了婁敬(即劉敬)的和親之策,雙方交戰的局面暫時結束。劉邦死後第二年,匈奴單於冒頓曾經挑釁說,要娶寡居的呂太後為妻。呂太後忍氣吞聲,親自修書一封,說單於過聽,哀家其實老丑不堪,我給你准備了美貌的漢家公主。文景時期,也都是息事甯人,休 養生 息,繼續與匈奴和親修好。

漢武帝即位後,依仗立國六十年以來的積累,經過充分准備,啟用衛青、霍去病等傑出將領,抗擊匈奴。張騫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出使大月氏(ròu zhī)的。


敦煌莫高窟初唐323窟有一幅著名的張騫出使西域圖。說是漢武帝打匈奴,獲得匈奴祭天金人,供奉於甘泉宮。乃派張騫去大夏國,請問金人名號。這幅壁畫的母題來自於《魏書·釋老志》,並非事實。但是,漢武帝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是漢唐時代人們的普遍認知,則由這幅壁畫,得到更加清楚的展現。

公元前139年,張騫出使大月氏,本來是一次軍事外交行為。大月氏游牧於河西走廊、天山一帶。匈奴人與大月氏互有徵伐,漢文帝時期,大月氏戰敗,國王被匈奴所殺,其頭顱被匈奴人制為溺器,月氏人被迫西遁。這樣的信息被漢朝人知曉,乃派張騫西行聯絡,期待與大月氏採取聯合行動,「斷匈奴右臂」。

張騫沖過匈奴的攔截,西行越過蔥嶺,經過千辛萬苦抵達大宛(今中亞之費爾干納盆地)。在大宛王派出的衛隊護送下,張騫經康居(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到達大月氏。由於大月氏西遷後,侵佔了故大夏國領土(即巴克特里亞,阿富汗北部地區),已然安居業農,張騫交涉一年多,仍不得要領,祗得返回。為了避免再次被匈奴攔截,張騫改走塔里木盆地南緣進入柴達木盆地,繞道青海歸國,不幸又被匈奴捕獲。一年後,匈奴新老單於交替發生內亂(伊稚斜單於驅逐其兄軍臣單於之子、合法王位繼承人於單),張騫脫身歸國,於13年後(前126)回到長安。不久,張騫隨衛青出擊匈奴,由於他了解匈奴地區的山川地理與水草所在,為漢軍的勝利立了大功,被封博望侯。

張騫第一次西域之行雖未與大月氏結盟,卻意外地把所發現的西域諸國政治、經濟、地理、文化、風俗等信息報告給漢武帝,從而激起了漢武帝經營西域的興趣。

大月氏與匈奴之間不僅有戰爭,更有貿易關系。王國維認為,月氏,即《逸周書》中的提到的「禺氏」,或者《穆天子傳》中的「禺知」。在先秦以來的相當長時間里,月氏人不僅把畜產品與周邊民族貿易,還把於闐(和闐)的玉石販運給相鄰的匈奴人,匈奴人再把貨賣給中原。玉石之路的一個鏈條就是這么鏈接著的。而中國內地換取玉石或皮貨的商品,最主要的就是絲綢。公元前121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之時,已經不是單純的軍事外交行為,包含了更實在的經貿和文化交流內容。官方主導的絲路貿易,從此形成,先秦以來就存在的民間絲路貿易由此得到進一步開拓。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同時,西漢王朝也對匈奴展開一系列打擊,其中具有決定作用的是公元前127、121、119年所分別進行的三次戰斗。公元前127年,衛青大敗匈奴,控制了河南之地(今河套以南地區);公元前121年,匈奴在霍去病的打擊下發生分化,渾邪王降漢,河西走廊完全為漢朝控制;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又分道出擊匈奴,匈奴單於大敗遠遁,從而將匈奴進一步驅逐至漠北。經過這三次大規模的反擊,西漢王朝在對匈奴的斗爭中已經掌握了主動,前往西域的道路也基本暢通,這為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此後絲綢之路的安全暢通,以及西域諸國同西漢王朝的友好往來,創造了必要條件。

然而西漢王朝的反擊戰祗是肅清了匈奴在漠南及河西走廊的勢力,西域各國仍為匈奴控制,依然威脅著西漢王朝的西北邊境安全。為了徹底鏟除匈奴勢力,也為了漢武帝開疆拓土的雄心大略,漢武帝在對匈奴展開第三次打擊的同年,再度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目的是設法聯絡烏孫等西域各國,牽制匈奴。這一次出使隊伍浩大,隨員三百,牛羊萬頭,並攜錢幣、絹帛「數千巨萬」。但這次張騫仍然沒能達到預期目的,當他們到達烏孫(伊犁河、楚河流域)時,正值烏孫因王位之爭而政局不穩,國內貴族又懼怕匈奴,故西漢王朝欲同烏孫結盟攻打匈奴的政治目的再次落空。

但在烏孫期間,張騫分別派遣副使到中亞、西亞和南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於闐各國,廣加聯絡。公元前115年,張騫回國,烏孫遣導譯相送,並派使者到長安,見到漢朝人眾富厚,回去報告後,漢朝的威望在西域大大提高。不久,張騫所派副使也紛紛回國,並帶回許多所到國的使者。從此,中西之間的交通正式開啟,西漢政府與西域及中亞、西亞、南亞地區的政治與貿易關系迅速發展,西行使者相望於途,西漢王朝多則一年之中會派遣十幾個使團,少則五六個,使團規模大則數百人,小則百餘人,所訪之地遙遠,出訪一次所需時間從數年到八九年。東來的商胡販客也是「日款於塞下」。此後,中西之間的陸路交通繼續向西延伸,一直到奄蔡(鹹海與裏海之間)、條支(當在伊拉克兩河流域之間)等國。

張騫出使西域本來是為了聯合西北各民族共同抗擊匈奴,客觀上卻起到了開拓長期被匈奴阻塞的東西陸路交通的作用,溝通了東西方的經濟與文化往來,也建立起中原與西北邊疆各地區的友好聯系,開辟出中國與西方各國直接交流的新紀元,如此重大的 歷史 意義,使張騫出使在史上被譽為「鑿空」。19世紀的一位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把張騫開辟的這條東西方貿易與文化交流通道,叫做「絲綢之路」。


張騫的兩次出使,雖然對開通絲綢之路有重大意義,但因這時期匈奴的勢力並未完全退出西域,西域與中原之間的交通依然長期受阻。絲綢之路真正得以繁榮和暢通,應歸功於西漢政府對匈奴的打擊和設立西域都護。

西漢王朝乘著對匈奴戰爭的一系列勝利,而於公元前121和111年先後在河西走廊設立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俗稱河西四郡,割斷匈奴與羌族之間的聯系,保證絲綢之路咽喉地帶的暢通。此後匈奴勢力祗好向西發展,又開始了同西漢王朝爭奪西域的長期斗爭,最終,西漢王朝取得重大勝利。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漢朝軍隊擊敗匈奴的耳目樓蘭(漢樓蘭古城位於今羅布泊西北)、車師(今吐魯番);太初四年(前101),李廣利討伐大宛獲勝。在漢武帝崩駕之前二年,即征和四年(前89),漢軍聯合樓蘭等西域六國軍隊,再次擊敗匈奴所支持的車師國,車師國王投降,大大動搖匈奴在西域的統治。

繼位的漢昭帝(前87 前74年在位),加強邊防,匈奴無法在漢地佔便宜,乃重點攻打烏孫國,烏孫公主向漢帝求援。漢宣帝(前74 前49年在位)本始二年(前72),漢朝調動十五萬大軍與烏孫夾擊匈奴,大獲全勝。匈奴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很長時間再無力同西漢在西域爭雄。宣帝神爵二年(前60),匈奴發生內訌。呼韓邪單於在動亂中即位(在位時間為公元前58 前31年)。呼韓邪單於多次朝覲漢朝。漢元帝竟甯元年(前33年)正月,呼韓邪第三次入覲,自請為漢婿。元帝賜漢宮女王牆為其妻(後為閼氏),此即所謂「昭君和番」。同樣是「和親」或者「和番」,但這一次,不僅漢匈國勢易位,而且對於大漢來說,不再是被迫的和屈辱的行為,而是懷柔異邦的仁愛之舉了。直至王莽篡位之前,漢匈之間四十年無戰事。漢武帝經營邊疆到此畫了一個階段性句號。

回顧秦皇漢帝經營西北邊疆的這段 歷史 ,我們發現:

為了抵禦匈奴鐵蹄蹂躪,燕趙諸國和大秦皇朝修築了長城。

為了免遭生靈塗炭,漢初君臣委屈求和,送去了漢家公主。

為了保護國家的尊嚴,漢武帝派出大漢雄獅掃盪虜庭,「匈奴不滅,何以家為」「不教胡馬渡陰山」,尤其體現了大漢將士的英雄氣概。並因之打通了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

最後,在匈奴徹底退出西域,服膺漢朝的威力之後,漢武帝的兒孫們,還是用和番的溫和辦法,解決了漢匈睦鄰友好問題。

這樣一番剛柔交替的輪回,展現了我們古人處理邊疆民族沖突問題的智慧,也留給了我們以有益的 歷史 借鑒和啟示!


(作者系清華大學 歷史 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貳』 我們可以了解絲綢之路的哪些方面

1、核心人物有:(西漢)張騫、漢武帝時期大將李廣利(征伐西域的大宛國)(東漢)班超,甘英。(唐代)玄奘。(元代)馬可波羅。(蒙古)成吉思汗西征 。

2、對我們的影響:一、物質文化的交流及其意義

(一)四大發明對世界發展的意義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優秀且豐富多樣的文化遺產,絲綢之路的開辟溝通了東方與西方,中國先進的文明源源不斷地傳人西方,在不同層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所以,絲綢之路不僅豐富了沿途各個國家的物質生活,更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絲綢之路在物質交流的基礎上,還把我國當時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也傳入西方國家。作為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標志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火葯、活字印刷術,就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向世界各地的。四大發明的西傳對整個人類社會,特別對西方文明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尤其是造紙術、印刷術的傳入,促進了西方國家教育的普及化,對當時歐洲的宗教、政治,以至資本主義的建立、思想文化的交流及傳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西方現代文明奠定了基礎;對整個世界文明發展、人類社會的進步、近現代文明的出現與發展起了奠基作用,使西方實現了向現代文明的跨越。

(二)物質方面互通有無及其文化意義

絲綢之路為中亞、歐洲地區帶去了中國先進的冶鐵技術,為中亞帶去了先進的 水利灌溉 技術。冶鐵技術的廣泛傳播推動了民族融合及各民族的廣泛交流,而其最大的意義是對生產力的促進和提高。

張騫出使西域後,中國的鐵器和冶鐵技術便沿著絲綢之路經由新疆地區傳入中亞,鐵器的使用作為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其在社會生產中的應用,提高了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加速了手工業的發展,在一定意義上為西方商品經濟的出現及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中國的 水利灌溉 技術是在漢代西傳的,水利技術傳人中亞後,改變了該地區的舊有面貌,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灌溉 農業的發展 ,大大提高了這些地區的農作物產量。中國的醫學也隨著絲綢之路傳入了阿拉伯,公元8世紀, 中醫診脈 這一診斷手法傳入阿拉伯地區。16世紀後期至17世紀初期,歐洲人利馬竇、湯若望等人來華,將《 本草綱目 》翻譯、介紹到歐洲,東西方醫學的會通促進了近代醫學的發展。漢朝初通西域,中國除了絲綢之外,還有漆器和鐵器等輸出;唐朝時,瓷器成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輸出物產;宋元時期,瓷器外銷十分多,同時,茶葉也成為重要的輸出品。此外,如黃連、肉桂、生薑、土伏苓等中葯原料,以及無患子、桑樹、馬鞍、銅合金等,在不同時期以各種途徑西傳。 西方一些物產和珍禽異獸也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一些中原沒有的物種,其中以葡萄、曹荷最為知名,還有安石榴、黃藍等。此外,當時還出現了許多帶有「胡」字的農作物,如胡麻、胡桃、胡豆、胡椒、胡瓜、胡蒜等,都是從西域傳入的,這些稱呼一直延續到今天。從西域傳來的香料也很多,如阿拉伯的乳香,索馬里的蘆薈、蘇合香、安息香,北非的迷迭香,東非的紫植等。這些香料多採用成品方式運入中國,滋潤了中國人民的生活,而且,許多香料在當時被作為葯物使用。同時,玉米、占城稻、花生、向日葵、土豆、西紅柿等農作物傳人中原,豐富了農作物的品種,並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華夏民族的飲食結構。另外,大批珍禽異獸從西域和中亞輸入中國,促進了中國的畜牧業發展和牲畜品種的改良。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得烏孫馬好」,後來「得大宛汗血馬,益壯」,「名大宛馬曰『天馬夕雲」。據記載:「條支出師子、犀牛、孔雀、大雀,其卵如交。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安息(今伊朗)王滿屈獻師子、大鳥,世謂之「安息雀。」「永元六年(94),郡徽外敦忍乙王莫延慕,遣使譯獻犀牛、大象。」許多稀有動物也隨朝貢而傳入中原,在很大意義上影響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3、有什麼發展: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公元前1世紀以前上古時期。在公元前15世紀左右,中國商人就已經出入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購買產自現新疆地區的 和田玉石 ,同時出售海貝等沿海特產,同中亞地區進行小規模貿易往來。公元前13世紀,中國就已經開始和西域乃至更遠的地區進行商貿往來。隨著公元前5世紀左右河西走廊的開辟,帶動了中國對西方的商貿交流,西域地區諸如鄯善、龜玆等國家紛紛在這一時期逐漸出現。

第二個階段,公元前1世紀到7世紀。張騫出使西域後,漢朝開始策動對西域的控制。公元前60年設立了漢朝對西域的直接管轄機構——西域都護府。以漢朝在西域設立官員為標志,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交流之路開始進入繁榮的時代。中國進入東漢時代以後,由於內患的不斷增加,導致絲路東段天山北南路的交通陷入半通半停。

第 三階段 ,7世紀到12世紀二度繁榮。唐朝時,中國政府借擊破突厥的時機,一舉控制西域各國,並設立安西四鎮作為中國政府控制西域的機構,打通了天山北路的絲路分線,將西線打通至中亞。這一時期東羅馬帝國、波斯(7世紀中葉後阿拉伯帝國取代了波斯的中亞霸權)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令這條商路再度迎來了繁榮時期。安史之亂後的唐朝開始衰落,中國經濟中心逐漸南移,因而相對穩定的南方對 外貿易 明顯增加,帶動了南方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成都和泉州也因此逐漸成為南方經濟大城。到了南宋,南宋政府早已無法控制整個西北。因而西北絲路的衰落日益明顯,而南方絲綢之路與海上絲路的開辟,逐漸有取代西北絲路的現象。

第四階段,12世紀以後蒙古帝國和它在中國的權利繼承者,對這些從西方前來的旅行者抱以非常歡迎的態度,元朝統治者甚至任命一些外國人——主要是基督教徒,擔任地方的行政長官。不過沿著絲路前進的人們,大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化交流為使命的人們,而不再是以商人為主導的絲綢之路了。 

    第五階段,新絲綢之路時代。中國倡導的新絲綢之路計劃,將惠及整個亞歐大陸乃至非洲大陸。

4、用了什麼交通工具:海上絲綢之路是由許多航線構成的網路,這些網路的連接樞紐則是大陸沿海的各個港口。

發展主要在歷史上分為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秦漢之際開始至1500年為止,這一階段的海上絲綢之路是一個區域性交通網路,東至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南達東南亞、西越印度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整個海上絲綢之路以中華文明為中心,並且是由中國人主導。這一階段,中國人的船隻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

第二階段是從1500年到1840年為止。這一階段歐洲人通過開辟新航路,最終將早已存在於亞洲海域的區域性海上航線擴展為全球性的交通網路,並且掌握了海上絲綢之路的主導權。

海上絲綢之路包括兩大幹線:一是由中國通往朝鮮半島以及日本列島的東海航線,二是由中國通往東南亞以及印度洋地區的南海航線。

相比陸上絲綢之路而言,海上絲綢之路出現晚,但是卻後來居上。主要是因為,路上絲綢之路運輸工具主要是雙峰駱駝,而海上絲綢之路運輸工具就是海船了。古代中國海船,大者載重300噸左右,中型可達100多噸,小型有五六噸;一頭成年駱駝載重150公斤左右,一支馱隊少則幾十頭駱駝,多則幾百頭上千頭甚至上萬。換算下來,一艘小型帆船所載貨物大概需要三四十頭駱駝運輸。總體來說海上運輸力更強。其次,對於瓷器這種易碎物品來說,就不可能成為路上絲綢之路的大宗貨物。

5、為什麼叫做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 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貿易通道,形成於於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1]  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幹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河西走廊到敦煌。從敦煌起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從敦煌經樓蘭、於闐、莎車,穿越蔥嶺今帕米爾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達條支、大秦;北路從敦煌到交河、龜茲、疏勒,穿越蔥嶺到大宛,往西經安息到達大秦。 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後,即被廣泛接受。 海上絲綢之路 」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 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6、絲綢之路都到了哪絲綢之路都到了哪幾個地方: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絲綢之路是由當時東西海洋間一系列港口網點組成的國際貿易網。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形成主因是中國南方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內部往來不易,地方諸侯也需海外 資源交易 以維持統治,東南沿海可以藉助夏冬季風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因此古代中國沿海很多地方都有此項交流。在唐宋元的繁盛期,中國境內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有廣州、泉州、寧波三個主港和其他支線港組成。其中,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明清兩代為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的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可以稱為「歷久不衰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方發祥地」  。泉州是宋末至元代時中國第一大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承認的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便是泉州。

7、有什麼作用: 絲綢 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從運輸方式上分為陸上 絲綢 之路和海上 絲綢 之路。

『叄』 2017年有網路信息安全比賽嗎

網上有各種ctf比賽!

『肆』 概括絲綢之路的特點絲綢之路的特點介紹

1、絲綢之路是在漢武帝和張騫等推動下形成的,范圍為亞非歐;從軍事路、外交路發展為民生路、商業路、世貿路;以經濟交流為主,互利互惠;持續時間長,是長達千年的中西交通要道。
2、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東亞直到非洲東海岸之間的海上貿易網路;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與東亞和印度洋沿岸地區的文化交流與和平交往的通道。

『伍』 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會標的含義是什麼

本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官方LOGO以金、藍色絲帶代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輔以紅、藍、棕、白、黑色彩元素。既體現「一帶一路」多樣化,也具有中國特色。兩條絲帶匯聚形成球形,體現包容、團結、合作的寓意,代表全球合作,互利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時絲帶構成英文字母「S」,代表絲綢(Silk)。球形中心隱含「大雁塔」,寓意絲綢之路以中國為中心,始於西安,惠及全球。絲帶下方嵌入高峰論壇英文簡稱縮略語「BRF」,突出會議名稱。

『陸』 匯聚全球力量助推數字中國和什麼建設的合作平台

匯聚全球力量助推數字中國合作建設的平台是:數字絲路建設的合作平台。

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12日在福州市開幕,聚焦「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智能引領高質量發展」主題。

據悉,本屆峰會定位為我國信息化發展政策的發布平台,數字中國建設最新成果的展示平台,電子政務和數字經濟理論經驗和實踐交流平台,匯聚全球力量助推數字中國和數字絲路建設的合作平台,涵蓋開幕式、主論壇、分論壇、成果展覽會、創新大賽、應用場景發布和閉幕式七個環節,會期將持續至10月14日。

數字絲路簡介:

數字絲路就是營造一個更加開放、和平、安全和創新的網路空間,給全球發展帶來新的'中國機會',建設一條通向共同富裕的'網上絲綢之路'。"

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旨在主動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經濟騰飛的翅膀,互聯互通就是打通翅膀之間的血脈和經絡。

『柒』 絲綢之路雙方經濟交流特點是什麼,反應了什麼問題

互通有無、互利互惠,新時代各國各地區人民對共享全球經濟發展的成果的願望,這一戰略構想為古絲綢之路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時代背景:
海洋是各國經貿文化交流的天然紐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全球政治、貿易格局不斷變化形勢下,中國連接世界的新型貿易之路,其核心價值是通道價值和戰略安全。尤其在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合縱連橫的背景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和拓展無疑將大大增強中國的戰略安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海自貿區,高鐵戰略等都是基於這個大背景下提出的。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合作夥伴並不僅限與東盟,而是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增進同沿邊國家和地區的交往,串起連通東盟、南亞、西亞、北非、歐洲等各大經濟板塊的市場鏈,發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合作經濟帶,以亞歐非經濟貿易一體化為發展的長期目標。由於東盟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經之地,將是新海絲戰略的首要發展目標,而中國和東盟有著廣泛的政治基礎,堅實的經濟基礎,21世紀海絲戰略符合雙方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
自2003年中國與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系以來,攜手開創了"黃金十年"。,中國東盟博覽會連續舉辦十年,以經濟合作為重點,逐漸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領域延拓,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抗擊重大災害中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形成了合作交流的良好局面。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中國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以自貿區升級為標志,關系已進入成熟期,合作已進入快車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作為重要推力和載體,將從規模和內涵上進一步提升雙方貿易政治關系。
隨著美國經濟模式向出口推動型轉變,亞太多國均面臨出口市場萎縮的巨大壓力,加快建設中國東盟自貿區已成為共識。
國際背景:
進入新世紀特別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開始凸顯,政治地位也明顯提升,並被看做下一個超級大國。因此,美國在建立"兩國集團"(G2)或中美國(Chimerica)的願望落空後,轉而實行"重返亞太"或"轉向亞洲"(pivot to Asia),並在2013年調整為"亞太再平衡"。客觀地看,再平衡政策是盎格魯撒克遜的傳統地區戰略,迥異於冷戰時期的對蘇遏制戰略。但從安全與經濟角度看,中國顯然是美國再平衡的主要對象。
國內背景:
經濟方面,2008年11月推出的"四萬億計劃"負面效果日益凸顯:大量產能過剩,銀行不良貸款率明顯增多,經濟結構調整緩慢,外匯儲備增勢難止。從政治與安全形度看,對中國來說,海上的周邊國家包括韓國、日本、南海沿岸國家。中日未來幾年大幅度改善政治與安全關系的可能性不大,中韓之間提升政治與安全關系的空考慮到歐美經濟復甦緩慢、市場飽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需要培育與開發歐美以外的市場以保持外貿增長,轉移過剩產能,減少外匯儲備。在周邊國家實施這些計劃,讓他們進一步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無疑是雙贏的選擇,值得優先實施。外交與安全領域,也需要突破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構築中國自己的安全空間與機制,而從周邊開始同樣是現實選擇。
基於上述考慮,新一屆中國政府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後,由主席在2013年9月初訪問哈薩克時,提出建設涵蓋近30億人口的"絲綢之路經濟帶",10月初在他訪問印尼時,提出與東盟國家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並在10月底召開了規模空前的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確定了今後10年周邊外交工作的戰略目標、工作思路與實施方案。
因此,"一帶一路"是中國作為有全球影響力的地區大國,在崛起為世界大國的過程中,針對大周邊地區而實行的一項中期戰略,旨在和平地突破美國的"亞太再平衡"這一"戰略緊身衣",由近及遠地構築涵蓋大周邊的區域性政治安全經濟網路,其中經濟是領域重心,小周邊是區域重心。
綜合論之,中國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原因為:
1、產能過剩、外匯資產過剩;
2、中國油氣資源、礦產資源對國外的依存度高;
3、中國的工業和基礎設施集中於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擊,容易失去核心設施。
4、中國邊境地區整體狀況處於歷史最好時期,鄰國與中國加強合作的意願普遍上升。

『捌』 Golang 網路編程絲綢之路 - TCP/UDP 地址解析

TL;DR 在使用 Golang 編寫 TCP/UDP socket 的時候,第一步做的就是地址解析。

該函數返回的地址包含的信息如下:

TCPAddr 里, IP 既可以是 IPv4 地址,也可以是 IPv6 地址。 Port 就是埠了。 Zone 是 IPv6 本地地址所在的區域。
從返回結果看該函數的參數, network 指 address 的網路類型; address 指要解析的地址,會從中解析出我們想要的 IP , Port 和 Zone 。

從源碼中可以看出,參數 network 只能是如下四個值,否則會得到一個錯誤。

解析過程跟 ResolveTCPAddr 的一樣,不過得到的是 *UDPAddr 。
UDPAddr 包含的信息如下:

『玖』 什麼是數字絲綢之路

數字絲綢之路是指在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數字絲路是營造一個更加開放、和平、安全和創新的網路空間,給全球發展帶來新的中國機會,建設一條通向共同富裕的網上絲綢之路。

數字絲綢之路是指在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數字絲路是營造一個更加開放、和平、安全和創新的網路空間,給全球發展帶來新的中國機會,建設一條通向共同富裕的網上絲綢之路。

『拾』 絲綢之路影響是什麼

絲綢之路影響:

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地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在工業化到來的時刻,完成了它的使命。

中國的絲織品、鑿井等技術傳人西方。西方輸入中國的有毛織品以及胡麻、胡蘿卜、大蔥等作物,水仙、茉莉等花卉;還有佛教、魔術、音樂、舞蹈等,這些都對中國經濟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且絲綢之路的開通也少許改變了西方各國對中國的印象。

現實意義

絲綢之路在古代是一條橫貫亞洲、連接歐亞大陸的著名陸上商貿通道。它是溝通東、西方之間經濟、文化的重要橋梁,把古代的中華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文化、古羅馬文化聯系了起來,對促進東西方之間文明的交流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當今世界各國為謀求自身的經濟發展,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和交通合作,因此絲綢之路也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成為以現代交通設施與服務為基礎的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亞歐陸上經濟紐帶,對促進沿線各國的經貿合作、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閱讀全文

與絲綢之路網路安全技能大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1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69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60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7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43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17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18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0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80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19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08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975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26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08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52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03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78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59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5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