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作為最為嚴厲的法律,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作出了明確的法律規定,《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作出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四章以專章的形式對網路信息安全進行了系統規定。個人信息安全作為網路信息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其中得到了體現。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②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關於公民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比較重要的,而當今社會的科技發展也是比較快的,對於每個人的個人信息也是比較容易泄露的,所以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也是比較重要的一件事情。那麼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呢?關於公民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是怎樣的呢?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可以分為技術措施與管理措施。
1、從技術措施的角度來說,主要是要懂得個人信息的去標識化存儲、加密傳輸等。
2、從管理措施的角度來說,企業宜在明確個人信息安全責任部門和個人信息安全負責人的基礎上,設置必要的訪問控制措施和個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而關於公民個人信息的法律表保護主要有以下幾項
1、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2、網路安全法第41條:網路運營者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並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與用戶的約定,處理其保存的個人信息。
以上就是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以及個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護,日常在遇到個人信息被暴露時,是可以通過法律的方式來進行維護自己的權益的。
③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法。第三條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第四條國家制定並不斷完善網路安全戰略,明確保障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政策、工作任務和措施。第五條國家採取措施,監測、防禦、處置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網路安全風險和威脅,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免受攻擊、侵入、干擾和破壞,依法懲治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空間安全和秩序。第六條國家倡導誠實守信、健康文明的網路行為,推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採取措施提高全社會的網路安全意識和水平,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促進網路安全的良好環境。第七條國家積極開展網路空間治理、網路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打擊網路違法犯罪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網路治理體系。第八條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職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第九條網路運營者開展經營和服務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遵守商業道德,誠實信用,履行網路安全保護義務,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第十條建設、運營網路或者通過網路提供服務,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網路安全、穩定運行,有效應對網路安全事件,防範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第十一條網路相關行業組織按照章程,加強行業自律,制定網路安全行為規范,指導會員加強網路安全保護,提高網路安全保護水平,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第十二條國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使用網路的權利,促進網路接入普及,提升網路服務水平,為社會提供安全、便利的網路服務,保障網路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動。
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路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路安全,不得利用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宣揚民族仇恨、民族歧視,傳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第十三條國家支持研究開發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路產品和服務,依法懲治利用網路從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動,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網路環境。第十四條任何個人和組織有權對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依法作出處理;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
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第二章網路安全支持與促進第十五條國家建立和完善網路安全標准體系。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組織制定並適時修訂有關網路安全管理以及網路產品、服務和運行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
國家支持企業、研究機構、高等學校、網路相關行業組織參與網路安全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制定。第十六條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加大投入,扶持重點網路安全技術產業和項目,支持網路安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推廣安全可信的網路產品和服務,保護網路技術知識產權,支持企業、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等參與國家網路安全技術創新項目。
④ 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規定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作為最為嚴厲的法律,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作出了明確的法律規定。《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條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作出了規定。該規定明確,向他人提供或者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均屬於犯罪行為,若工作人員將自己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則從重處罰。犯此罪者,根據情節不同分別被處以罰金以及有期徒刑。《刑法》作為我國法律體系中最嚴厲的法律,其將侵犯個人信息的行為歸罪的做法充分顯示了我國對於個人信息安全的關注。
二、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規定之《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以下簡稱《網路安全法》)於2016年正式施行。其在第四章以專章的形式對網路信息安全進行了系統規定。個人信息安全作為網路信息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其中得到了體現。首先,網路運營商一方掌握著大量的用戶個人信息,根據《網路安全法》規定,其必須確保這些個人信息的安全,妥善保管,在建立嚴格的保密制度的同時,也必須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再者,網路運營商對於用戶個人信息的收集,必須遵循必要性原則,不得收集從事該項業務的任何非必要信息,並且需要在使用完畢後定期清除,確保掌握最少數量且最短時間的用戶個人信息。再者,網路運營者對於用戶個人信息的使用必須以用戶同意為前提,不得有任何威脅個人信息安全的行為,也不得將用戶個人信息進行轉讓、泄露等。網路的匿名性以及信息傳遞的快捷性對於個人信息安全來說,本身即存在著未知的風險。因此,對於個人信息安全而言,《網路安全法》中在網路信息安全專章中對於網路運營商的規制,對維護個人信息安全十分重要。
三、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規定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於2018年正式施行,其中也對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有所規定。《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我國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安全受到法律的保護,非信息主對於個人信息的獲取,必須確保通過合法途徑獲得,同時也不得非法使用、收集、加工、買賣他人的個人信息,也不得在未經信息主同意的前提下對他人的個人信息進行公開、轉讓等。可見,在個人信息安全這一問題上,我國法律中保護的立法傾向十分明晰。
四、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規定之其他法律
除上述法律外,我國法律體系中對於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還有許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將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行為作為違法行為予以列舉,並進行相應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中明確讀者個人信息應得到妥善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情報法》中明確對於公民個人信息不得隨意泄露;《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中明確,需要使用公民個人信息的,必須符合法律規定,且依法保密。可見,實踐中對於個人信息的運用十分廣泛,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十分重要。但同時,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也對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作出了較為全面的規定,在實踐中個人信息安全的問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通過對應的法律來進行行為規制。
⑤ 《個人信息保護法》通過,數據安全大於天
為什麼數據安全關乎每個人?
李彥宏曾經講過「中國人更願意用隱私換便利」,引發了大規模網路輿論反對批評。直接談權利的時候大家都很敏感,但是在互聯網上未必就分的很清了。
至於為什麼,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大部分人對互聯網技術陌生,甚至包括部分互聯網從業者,他們不了解新技術基本情況,營銷往往以高 科技 便捷之名,默認或要求你開啟定位讀取通訊錄、手機號身份證號等,損失不一定看得到但方便卻是就在眼前。
第二,各種使用協議隱私協議含有「霸王條款」 ,要了手機號之後還要身份證號完成實名認證( 游戲 類金融類公共服務類強制要求除外),勾選同意注冊就推送各種廣告,各種格式條款你只能「自願接受」否則軟體拒絕提供服務。當大家都一樣的時候,質疑聲音會越來越小時間久了甚至會覺得這是應該的。
第三,互聯網數據泄露被濫用的危險 社會 講的還不夠。
我有一個在銀行做風控的朋友跟我講,現在數據泄露太多了,別說讀取通訊錄身份證住址等各類信息了,就單純一個定位就可以把一個人用戶畫像推測的七七八八了,比如你上哪個小學,上哪個中學,上哪個大學,在哪家企業工作,在哪個圈層,都可以通過你以及你的同學、朋友、同事的定位來綜合推斷。如果定位數據被詐騙分子拿到,冒充熟人詐騙那就是輕易而舉的事。
前互聯網時代行業快速發展,從計算機行業的子類IT技術行業成長為約10億網民占國民經濟大頭的前沿行業成長驚人但也伴隨著野蠻生長的問題。當數據接入互聯網那一刻你就在「裸奔」,這話雖然有些誇張但也說明數據泄露現象嚴重。
2017年3月,京東與騰訊的安全團隊聯手協助公安部破獲的一起特大竊取販賣公民個人信息案,其主要犯罪嫌疑人乃京東內部員工,盜取個人信息50億條,通過各種方式在網路黑市販賣。
商丘市睢陽區人民法院在裁判文書網,公開了一份刑事判決書,顯示一名住在河南商丘市的本科畢業的大學生逯某自2019年11月起,對淘寶實施了長達八個月的數據爬取並盜走大量用戶數據。在阿里巴巴注意到這一問題前,已經有超過11億8千多萬條用戶信息泄露。
當然出現數據泄露不只是巨頭,在互聯網各相關行業都有。根據永安在線數據泄露監測平台統計,從2020年1月1日至今,共發生數據泄露事件21620起,涉及的行業包括金融、互聯網、電商、教育等行業。
這里無意討論哪家巨頭數據沒泄露哪家數據安全性高,在整個互聯網上討論誰的「功夫」好一點沒有意義,重要的是安全的生態和規則建立。
我國在2017年6月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2021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全文發布。可以說互聯網領域基礎性的法律框架是有了。同時在地方也有 探索 今年6月7日《深圳數據條例》正式對外公布,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是地方首部基礎性綜合性立法。
要論重視程度我們可能不輸任何國家,2020年4月,數據被國家認定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後的「第五生產要素」,並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所以數據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有些人可能會擔心制定條文是挺好但能不能執行到位呢?這個問題數據安全法也已經充分考慮到了,為了避免空乏流於形式,數據安全法給政策做出了各種細分,同時對技術分化執行也有一定指導。
數據安全法指出到2021年,研製數據安全行業標准20項以上,初步建立電信和互聯網行業數據安全標准體系,有效落實數據安全管理要求,基本滿足行業數據安全保護需要,推動標准在重點領域中的應用。
到2023年,研製數據安全行業標准50項以上,健全完善電信和互聯網行業數據安全標准體系,標準的技術水平、應用效果和國際化程度顯著提高,有力支撐行業數據安全保護能力提升。
就算沒遇到殺熟的情況,那麼數據泄露的情況或許就是普遍的日常。當下各種APP、網頁、小程序等,都會要求提供用戶的個人位置、身份、手機號等不同信息。各家平台都在說會對數據脫敏處理,但是你在收到快遞時接到客服電話時,往往是自己真實的信息完全暴露給了別人。個人數據安全處理不好,互聯網就談不上 健康 發展。
好在最近8月20日剛剛通過了《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了將在11月1日正式施行。《個人信息保護法》對個人信息處理原則做了詳細規定,比如法律基礎、個人信息處理原則、個人信息存儲期限、以及對敏感個人信息范圍、敏感個人信息處理要求等。
具體來看有些點還是很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例如不應以欺詐、誘導的方式收集個人信息、不應隱瞞產品或服務所具有的收集個人信息的功能,自動採集個人信息應是實現產品或服務功能業務的最低頻率。如此便對收集情況有了大概了解,也可以有針對性的取消刪除。
以往注冊APP的時候都是首次勾選「告知通知書」便終生被授權,也就意味著我們不能撤回之前野蠻時期的任性授權便被默認為合法,這對用戶權利是巨大的侵害。
《個人信息保護法》中專門對這個問題做出了新的要求,同意應由個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願、明確作出,且可以被便捷地撤回。不得以個人不同意或撤回同意為由,拒絕提供產品或服務。
《個人信息保護法》針對敏感個人信息如生物信息、醫療 健康 信息、金融賬戶信息等,均設有特別的法律法規針對性規定,對於企業來說應該區別個人信息敏感類型,制定企業內部分類分級標准,並採取相應更高水平的技術措施予以保護。
但是並不是沒有辦法,制度層面難以協調的就要考慮技術手段了。2019年,銀監會、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等監管結構聯合公安機關對「現金貸」數據源爬取進行了整肅,被譽為大數據風控行業史上最嚴的查處。有關部門意識到「明文數據」泄露的危害性和嚴重性。所以隱私計算幾乎是當下數據互聯互通的唯一技術解。隱私計算是面向隱私信息全周期保護的技術,通過對明文數據的加密,可以實現數據的「可用不可見」。
那麼用了隱私計算會不會數據處理變慢影響企業效率了呢?據業內人士介紹隱私計算處理數據最慢是明文的3—5倍,最快是上百倍,未來一年左右行業還能再優化提升5—10倍。安全和效率的問題應該不用擔心,但經濟性適用性仍然需要 探索 。
在現實環境中,各家的數據分散性不同,數據交互標准不同,業務流程標准化也不同,各廠商底層架構和底層組件也不一樣,這都是要多方參與協同合作的,應該盡可能做到安全發展標准先行。
安恆信息首席科學家劉博指出,一方面全球范圍內,數據安全遠沒有達到技術的成熟期,乃至有大概80%的數據安全相關技術處於初級階段;而對於中國來說,在數據安全技術方面仍存在諸多卡脖子難題待突破。
所以在一段時間內互聯網行業仍然可能存在濫用數據、泄露數據、數據販賣等問題,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把問題推給技術,也可以從經濟學、 社會 學、 社會 倫理、 社會 數據安全意識教育等方面來適當補短板,在數據治理這個層面可以說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了。
受疫情影響以來,我國經濟承受壓力較大,好在「三新」經濟仍在保持增長成績亮眼。這里解釋一下什麼是「三新經濟」,「三新」經濟是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內容的經濟活動的集合。
具體表現就是依託新興技術和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展的一系列經營活動。
據國家統計局7月6日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為16.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5%,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現價增速高1.5個百分點;相當於GDP的比重為17.08%,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三新經濟」跟互聯網密不可分,如果沒有數據安全一切將會是空中樓閣,可以說經濟活動越頻繁數據風險也會相應增加。2021年7月14日,在第二十屆中國互聯網大會數據安全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所信息安全部主任魏薇表示,有研究機構統計,2020年全球數據泄露的數量超過過去15年的總和。這些數據安全的風險影響范圍已經從個人、企業逐步輻射到產業甚至是國家,數據安全風險隱患非常突出。
數據安全是新時代的新問題也是新機遇,數據互聯互通是大方向,如果處理的好各生產要素之間的潛力將會被無限激發,同時效率也會大大提升。無論是大數據還是雲計算都是建立在數據安全基礎之上的,於我們個人而言保護個人數據安全,就是在守護自己的財富保障個人安全。
參考資料:
⑥ 網路安全三法一條例是指什麼
「三法一條例」是指《網路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
「三法一條例」是保障網路安全、數據安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個人信息安全的「強心劑」和「定心丸」,為做好新時代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扎實推進網路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⑦ 個人數據保護,是什麼法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
第二條規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開展數據處理活動及其安全監管,適用本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第六條規定: 各地區、各部門對本地區、本部門工作中收集和產生的數據及數據安全負責。
工業、電信、交通、金融、自然資源、衛生健康、教育、科技等主管部門承擔本行業、本領域數據安全監管職責。
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等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承擔數據安全監管職責。
國家網信部門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負責統籌協調網路數據安全和相關監管工作。
第七條規定 國家保護個人、組織與數據有關的權益,鼓勵數據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障數據依法有序自由流動,促進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