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國農科技網路安全

國農科技網路安全

發布時間:2023-01-04 13:27:21

❶ 如何提高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的安全性

2013年我國農產品繼續大豐收,農產品總產量近20億噸,農產品電子商務得到了迅速發展。據統計,現有各類涉農網站3.1萬家,其中電子商務網站3000多家。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洪濤教授介紹,去年以來,一號生鮮、本來生活、沱沱工社、美味七七、甫田、菜管家等為代表的商家都獲得了強大的資金注入,而且每個企業都有各自的行業資源優勢,進而相繼進入生鮮電商競爭。在這期間,B2C、C2C、C2B、O2O等各種模式競相推出,越來越多的的網路工具,如寬頻電信網、數字電視網、新一代互聯風、雲計算、大數據,及其2013年微博、微信等為各商家提供更多的選擇工具。也有一些農產品電子商務下線,如永輝「半邊天網」上線不足百日就下線等,也有一些生鮮電商虧損,如電子菜箱等。

研討會發布了《2013-2014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這是我國第一個關於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報告,報告是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子商務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北京工商大學洪濤教授介紹說,報告從四個方面來反應2013-2014的情況。一.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背景及發展;二.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三.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四.我國農產品電商需要解決統計和信息披露問題。

洪濤教授認為:農產品電子商務將成為趨勢。根據美國食品工業協會預測,到2018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食品消費國,屆時中國大陸進口食品市場規模將高達4800億人民幣。與之相適應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將在政府的推動下得到進一步發展。農產品食品安全溯源將成為趨勢。農產品電子商務,特別是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必須注重食品安全溯源,如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中國地理標志產品等,都必須具備食品安全及其可追溯的性質,否則就不可能長期生存和發展。

在電子商務的背景下,如何促進農產品的安全生產?中國食品業誠信聯盟副主席張傳林說,民以食為天 ,食以安為先。「舌尖上的安全」,首先是「產」出來的,要把住生產環境安全關。食品安全,也是「管」出來的,要形成覆蓋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建立更為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使權力和責任緊密掛鉤。食品安全關繫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繫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關繫到政府和國家的形象。物聯網已被國家和北京市分別列入「十二五規劃」。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起一套完整、規范、長期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以生產標准為依據,以信息技術為依託,以開放的查詢終端為載體,為消費者、生產者和各級管理部門提供服務,實現生產經營與信息技術交融,建立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實現食品生產、倉儲、運輸、消費各環節全過程監控記錄,實施食品誠信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

張傳林認為,應該堅持高端發展、創新發展、特色發展、協同發展。突破核心信息技術研發,加快已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技術應用,推進食品質量保障、食品安全追溯監管、食品冷鏈物流等應用示範工程。創新商業模式,促進電子商務應用和產業鏈形成;打造國家級食品 (農產品) 安全電子商務示範園區;打造國家級食品 (農產品) 安全電子商務示範園區。力爭通過三到五年時間,將「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子商務示範園區」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電子商務領域技術、產業、應用的先導區,創新示範區。引進和設立國家級科研機構和研發中心。掌握一批國際國內領先的電子商務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系統集成企業和解決方案提供企業,扶持一批具有領先商業模式的電子商務運營和服務企業,聚集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佔領技術高端的專業企業。

我國的食品安全電子商務如何發展?商務部電子商務信息司巡視員聶林海說:農產品電子商務這兩年發展非常快,農產品和電子商務結合起來講,食品安全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要實行集約化和規范化生產。如果還是一家一戶的生產,那還是治標不治本。應從技術層面、強化追溯體系的建設。農業部從生產方面建立追溯體系。商務部從銷售過程當中建立追溯體系。從肉,菜,酒,建立追溯體系。但是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因為追溯體系是人工輸入進去的,物聯網再先進也不知道你今天吃了什麼,所以最根本問題還是人的誠信。

農業部市場與信息化司處長張國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糧食、蔬菜的種植上有很多劇毒農葯的應用,如666和敵敵畏,現在這些農葯已經基本沒有了。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食品安全 ,在逐步的向好。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管,特別是機構改革,部門職責重新設定之後,賦予了農業部更多的職責。按照今年農村中央工作會議的要求。提出食品安全的源頭在農產品,基礎在農業。首先要把農產品質量抓好。抓好農產品質量關鍵在於轉變農產品發展方式,用最嚴謹的標准,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懲罰,最嚴肅的問責,來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食品生產,農產品的生產,關鍵一條是生產出來的。比如說對水的污染問題,氣候污染的問題,環境污染的問題,我們的工業發展,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食品安全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需要採取綜合性的措施,從防治、誠信、技術,科研等。哪個環節最重要?哪個環節都很重要,哪個環節都很容易出問題。農業部最近幾年也在抓這項工作,我們電商企業要通過跟生產部門、跟市場主體,龍頭企業或者是合作社,共同培育農產品的品牌,對電商企業的成長能夠提供更好的機會。

農產品的電子商務是放在電子商務的背景下來考察的,但是它的發展,至少在目前這個階段可能與工業產品相比電子商務還是有不同。北京市商務委副主任 北京交通大學的博士生導師申金升主任說:

它的個性化的東西,現在看要強於跟其它商品標配的構成。那麼到目前為止,現在有幾個問題還是要好好的思考,一是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到現在主要的客戶群體是什麼。二是主要商品品類是什麼。三是其在市場上空間分布的地理特徵是什麼,這幾個問題可以有一個基本的判斷。這是我們講農產品電子商務個性化的一面。可能說從客戶群體講,農產品電子商務恐怕還是小眾市場。從地域上講,受限於其本身的特點,他可能是地域性的市場,不是全國性的市場。從商品品種上講,可能硬性包裝的商品品種更多。

2013年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支付寶總銷售額350.19億元。1分鍾內有200萬用戶湧入手機淘寶,有1370萬人湧入天貓。阿里巴巴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瑞東介紹:2013年9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653億,日均688億元。350億相當於全國人民日均總花費的一半;當天,參與網購的中國網民人數超過4億,相當於整個南美洲國家的全部人口;活動開場55秒,支付寶交易額成交達1億;13小時刷平了去年全天191億元記錄;如果說,2012年的191億是電子商務全面倒逼傳統零售業的開端。那麼2013年的350億則意味著,傳統零售已邁入全面轉型電子化的重要節點,互聯網為特徵的新經濟模式對傳統商業的實質性顛覆已經開始。中國的網路零售市場06-12年的復合增長率高達99%,遠遠超過美國等其他國家。中國網路零售規模在2010年超過英國,躍居全球第三,2011年超過日本躍居全球第二,預計在2013年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網路零售市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國強說,如果要聯繫到電子商務來講,一個值得期待的內容是,交易方式的創新、業態的創新。電子商務的出現,是一個顛覆性的創新。我們講的電子商務的問題,當然還有一個常規的,就是電子商務之外的,還是要繼續加強監管,還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標准體系在控制上要嚴格。另外還有產業鏈上,有的是物理產業鏈,電子商務是誠信體系建設的載體,還要在現有的框架上繼續完善。

在研討會上,國家糧食局副局長吳子丹說, 從市場上來看,目前糧食抽樣的檢測結果合格率在97%-99%。 但是這個信息並不代表糧食上的食品安全問題就不存在,這還是老百姓關注熱點比較高的問題,如鎘大米問題,反映出糧食萬一要是不安全,這個問題的關注度就比較大。食品安全問題,第一個是農葯殘留;第二個是真菌毒素污染;第三就是重金屬。農葯殘留,這個問題並不嚴重,現在大部分農葯在收獲過程中可以降解掉。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孫寶國認為:食品安全整體的狀況是穩定向好,這個必須肯定。食品安全問題從兩個方面看,第一,食品安全是建立出來的,從源頭到餐桌,源頭污染帶來的食品安全的隱患不亞於加工、流通過程。第二,我們必須看到,食品安全在中國對消費者、公眾身體健康造成的傷害,有的可能是嚇出病來的,我們的宣傳教育要做很多文章。食品安全的標准問題,一定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科學合理的標准,標准不是越嚴越好,也不是越嚴越先進。我們國家禁止使用瘦肉精,我是贊同的,這是我們國家現階段國情決定的,多少農戶在養豬啊,這個休葯期很難控制。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一個大的趨勢,發展當中可能有問題,肯定是在解決問題中發展。市場的需求決定的,據說90後相當多的人不在商店買東西,都在網上買。誠信是一個基礎,尤其是對賣家來講。真實性、安全性很多問題都需要我們來解決。第三吃的安全、吃的放心,就是讓老百姓放心,讓消費者放心。渠道一定要把控好,產品從哪裡來的,安全性怎麼樣,這個問題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食品安全這些問題怎麼解決,簡單來說一靠自律 、二靠他律。自律是基礎,他律靠法律靠監督,靠媒體靠消費者監督。 總的來講,我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非常有信心的。

❷ 感受守護網路安全的「黑科技」,這些「黑科技」可以帶來哪些保障

首先是能夠防止設備信息被不法分子竊取。物聯網設備雖然給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安全隱患也不容忽視。用戶在工作日應妥善保管自己的智能設備。黑客用來打開訪問控制的技術是復制和重放射頻信號。NFC通信技術是近年來主流智能手機的標准配置,但很多用戶並不知道黑客可以通過NFC通信輕松讀取銀行卡中的用戶隱私信息。

要知道的是網路空間是億萬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凝聚正能量,共築同心圓,營造清凈廉潔的網路空間,是我們共同的心願。在“共建同心圓”互動展台前,幾人同時將手掌按在觸控板上,強化數字地球,他們將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手牽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❸ 按照《網路安全法》,哪些公共數據資源需要開放

《網路安全法》中沒有公共數據資源需要開放哪些領域的相關規定。

《網路安全法》中唯一提及公共數據資源開放的是:第十八條國家鼓勵開發網路數據安全保護和利用技術,促進公共數據資源開放,推動技術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

但在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指出,到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台,率先在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農業、環境、安監、金融、質量、統計、氣象、海洋等重要領域實現公共數據資源合理適度向社會開放。

(3)國農科技網路安全擴展閱讀:

公共數據資源開放的相關任務:

1、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大力推動政府部門數據共享,穩步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統籌規劃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宏觀調控科學化,推動政府治理精準化,推進商事服務便捷化,促進安全保障高效化,加快民生服務普惠化。

2、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培育新興業態,助力經濟轉型。發展大數據在工業、新興產業、農業農村等行業領域應用,推動大數據發展與科研創新有機結合,推進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形成大數據產品體系,完善大數據產業鏈。

3、強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健康發展。健全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強化安全支撐。

❹ 網路空間安全最好的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

網路空間安全專業主要學信息科學基礎類課程、信息安全基礎類課程、密碼學類課程、系統安全類課程、網路安全類課程、內容安全類,人文社科類課程等內容,具體包括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數學基礎、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安全、網路輿情分析、網路安全法律法規等。

網路空間安全專業是網路空間安全一級學科下的專業,學科代碼為「083900」,授予「工學」學位,涉及到以信息構建的各種空間領域,研究網路空間的組成、形態、安全、管理等。

網路空間安全專業,致力於培養「互聯網+」時代能夠支撐國家網路空間安全領域的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系統掌握網路空間安全的基本理論和關鍵技術,能夠在網路空間安全產業以及其他國民經濟部門。

從事各類網路空間相關的軟硬體開發、系統設計與分析、網路空間安全規劃管理等工作,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寬廣的國際視野、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和行業高級工程人才。

2018年,國內多所院校開設網路空間安全專業。

❺ 「互聯網+現代農業」將為三農帶來哪些發展

「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農業是指將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環節結合,實現農業發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農業發展方式。就是依託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和通信平台,使農業擺脫傳統行業中,消息閉塞、流通受限制,農民分散經營,服務體系滯後等難點,使現代農業坐上互聯網的快車,實現中國農業集體經濟規模經營。
1、「互聯網+」促進智能農業升級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促進智能農業升級行動,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精準智能管理,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重點突破農業感測器、北斗衛星農業應用、農業精準作業、農業智能機器人、全自動智能化植物工廠等前沿和重大關鍵技術;建立農業物聯網智慧系統,在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等領域廣泛應用;開展面向作物主產區域、主要糧食作物的長勢監測、遙感測產與估產、重大災害監測預警等農業生產智能決策支持服務。
2、「互聯網+」助力「六次產業」發展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六次產業」發展行動,助力農業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形成全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集中打造基於「互聯網+」的農業產業鏈,積極推動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儲運、銷售、服務等環節的互聯網化;構建「六次產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助力休閑農業和一村一品快速發展,提升農業的生態價值、休閑價值和文化價值。
3、「互聯網+」助力農村「雙創」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農村「雙創」行動,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激發農村經濟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
積極落實科技特派員和農技推廣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創新信息化條件下的農村科技創業環境;加快推動國家農業科技服務雲平台建設,構建基於「互聯網+」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搭建農村科技創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引導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資源、科技知識等現代科技要素向農村流動。
4、「互聯網+」助力農業走出去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農業走出去行動,加強農業國家合作與交流,不斷提升我國農業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落實「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
進一步推動「大湄公河次區域農業信息網路」項目,建立GMS各國農業信息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中國-東盟、中國-紐西蘭等自貿區優勢,發揮我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和歐盟有關國家雙邊農業磋商機制,積極建設跨境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打造具有國際品牌的特色優質農產品;面向在亞洲、非洲、南美洲有關國家建設農業技術交流服務平台,推動我國先進適用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裝備等「走出去」;構建農業投資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為農業對外投資企業提供市場、渠道、標准、制度等各種信息資料。
5、「互聯網+」助力農業科技創新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農業科技創新行動,促進農業科研大聯合、大協作,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支撐我國現代農業發展。
積極推動農業科研信息化建設,助力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農業科研院所;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農業部門、科研院所及比爾·蓋茨基金會等跨國私營部門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構建基於「互聯網+」的跨國農業科研虛擬協作網路,實現農業科技創新的大聯盟、大協作,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構建農業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提高重大農業科研基礎設施、農業科研數據、農業科研人才等科研資源共享水平;構建農業科研大數據智能分析平台,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資源共建共享。
6、「互聯網+」助力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行動,破解「小農戶與大市場」對接難題,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實現農產品增值,促進農民增收。
鼓勵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積極參與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構建基於「互聯網+」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網路化運營體系;積極推動中糧、中化等大型農業企業自建電子商務平台,推動農產品網上期貨交易、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糧食網上交易等;加快推進美麗鄉村、「一村一品」項目建設,實現優質、特色農產品網上交易以及農產品網路零售等。
7、「互聯網+」助力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行動,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為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教育培訓體系建設,構建基於「互聯網+」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虛擬網路教學環境,大力培育生產經營型、職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的新型職業農民;積極推動智慧農民雲平台建設,研發基於智能終端的在線課堂、互動課堂、認證考試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育平台,實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移動化、智能化。
8、「互聯網+」助力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行動,全面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網路化監管,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切實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費安全。
積極落實《農業部關於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的意見》,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全程信息化,提高農產品監管水平;構建基於「互聯網+」的產品認證、產地准出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動農業生產標准化建設;積極推動農產品風險評估預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理能力建設。
9、「互聯網+」助力農業生態建設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農業生態建設行動,實現農業資源生態本底實時跟蹤與分析、智能決策與管理,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治理農村污染,提高農業資源生態保護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建立全國農業用水節水數據平台,智能控制農業用水的總量;建立全國農資產銷及施用跟蹤監測平台,智能控制化肥、農葯施用量;建立全國農業環境承載量評估系統、農業廢棄物監測系統,為農業循環經濟提供信息支撐和管理協同,有效解決農業農村畜禽污染處理問題、地膜回收問題、秸稈焚燒問題;建立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監測服務系統,提高農村生態環境質量。
10、「互聯網+」助力智慧農村信息服務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智慧農村信息服務行動,實現文化、教育、衛生等公共稀缺資源的城鄉均等化,破解城鄉數字鴻溝難題。
積極落實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建設項目,完善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雲平台;構建農村文化教育信息服務系統,開展面向基層農民的科技和文化知識遠程教育服務;建設農村勞動力轉移與就業信息服務系統,實現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服務的全程信息化;建立農村土地流轉信息服務系統,逐步實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動態化管理;統籌城鄉社會保障信息服務系統,實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和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等信息的快速查詢和服務;建設農村醫療衛生信息服務系統,逐步形成農村醫療、預防、保健、公衛、疾控的一體化管理與服務。

❻ 2016年國家對農業互聯網有哪些內容

2016年,「互聯網+農業」由資本熱捧逐步回歸理性,甚至遭遇資本的寒冬。在潮起潮退之間,一些定位清晰的電商平台開始嶄露頭角。
中國農業正在經歷四大變革:土地變革、品種變革、渠道變革、組織變革;通過四大變革,將誕生四大新型農業綜合服務體系:新型智慧農業種植體系、互聯網新型農業流通體系、新型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和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一、國家」互聯網+農業」新政密集出台
2016年1月27日,《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即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3年聚焦「三農」。「互聯網+」現代農業成為今年一號文件的亮點。2016年國家出台了多項關於互聯網+農業的政策,鼓勵促進互聯網+農業快速發展:1月11日農業部辦公廳印發《農業電子商務試點方案》,3月17日商務部等六部門印發《全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專項規劃》,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4月22日農業部、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等8部門聯合印發《「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7月4日商務部發布《關於開展2016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的通知》,8月21日農業部與商務部等1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9月1日農業部正式發布《「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11月23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改革攻堅規劃》。這些政策大力推進了「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也加快了現代化農業發展和互聯網與「三農」領域的融合發展,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這些對於互聯網+農業發展都是重大利好。
二、「三權分置」為農村土地變革鋪平道路
2016年,中央提出了農村土地三權分置。也就是把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明確歸於國家,承包權歸於農民,使用權歸於種植者。這樣的好處是,以後農民往外流轉土地,手裡還握著承包權,只是把土地的使用權租出去了。
「三權分置」是實踐探索的產物,是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而不斷變革創新的結果,它孕育於中國國情,著眼於解決現實問題,具有深厚的實踐依據、豐富的創新內涵和重大的政策意義。
「三權分置」為土地流轉提供了法律基礎,從而使規模化的平整土地,大規模機械化作業成為可能,促進農業的產業化發展。
三、新《種子法》為品種變革保駕護航
歷經5年調研、修改和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標志著我國種業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
與新種子法配套,2016年7月8日農業部下發《農作物種子標簽及使用說明管理辦法》,於2017年1月1日起施行。在我國境內銷售的種子在包裝上都要有標簽二維碼,應當包括生產經營者名稱、品種名稱、單元識別代碼、追溯網址信息,否則不允許銷售。
為了滿足廣大種子企業的迫切需求,有種網推出農作物種子標簽二維碼平台,完全符合農業部《農作物種子標簽及使用說明管理辦法》要求,供廣大種企免費使用,實現種子標簽的製作和管理,為種子建立「電子身份證」。種子購買者可以通過掃描種子包裝袋上的二維碼快速查詢到相關生產信息,准確了解從生產、加工、物流、倉儲、銷售等全過程的信息,從而實現「全程可追溯」。
四、電商巨頭引領農業渠道變革
正大集團、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強強聯手 深度助力農村電商
2016年12月28日,正大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在武漢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三方基於良好的信任,著眼各方長遠發展戰略,強強聯合,共同攜手,在農牧食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農業服務、物流、商業零售及精準扶貧方面達成戰略合作關系。三方的合作將充分發揮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示範帶動效應,共同推動中國農牧業互聯網化的產業升級和高效發展,順應國家號召,利國、利民、利企業。
京東「3F」戰略布局農村市場
京東的農村電商「3F戰略」,包括工業品進農村戰略,農村金融戰略和生鮮電商戰略。在「互聯網+」和城鎮化的大潮下,京東將逐步構建從城市到農村的新型銷售網路、提供面向農村的普惠金融服務和建立從農村到城市的農業品直供渠道,通過縮短城市與農村的距離,消除城鄉的價格歧視,推進消費的公平透明。未來在惠及城市和農村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同時,還能逐步解決農民買好東西難、借款貸款難、農民賺錢難的「農村三難」問題。
蘇寧推農村電商「三化、三雲、五當」戰略
圍繞農村市場的發展,蘇寧制定了「三化目標」、「三雲服務」、「五當模式」為一體的農村電商戰略。「三化目標」即「運營產業化、產品品牌化和人才的專業化」;「三雲服務」是通過物流雲、金融雲、數據雲向農村市場的廣泛滲透;五當模式」即「造富在當地、銷售在當地、服務在當地、就業在當地、納稅在當地。」
五、政府社會共同推動農業組織變革
發改委、農業部聯合印發農業領域PPP指導意見
2016年12月中旬,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農業部發布了《關於推進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推進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簡稱PPP),這是農業領域首個PPP指導文件。《意見》明確提出了農業領域PPP的重點領域與路徑。在重點領域方面,重點支持社會資本開展高標准農田、種子工程、現代漁港、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及追溯體系、動植物保護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規模化大型沼氣、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物聯網與信息化、農產品批發市場、旅遊休閑農業發展。
六、頂層設計、民間智慧共促農業繁榮
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
2016年9月6日,農業部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暨新農民創業創新大會,總結交流各地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的好做法和好經驗,研究部署「十三五」期間「互聯網+」現代農業重點工作,為在全社會掀起「互聯網+」現代農業建設熱潮營造良好氛圍。

會議同期還舉辦了「互聯網+」現代農業暨新農民創業創新論壇及分論壇,展覽展示「互聯網+」現代農業和新農民創業創新成果,發布推介「互聯網+」現代農業百佳實踐案例和新農民創業創新百佳成果,有種網等一百家農業互聯網公司及平台被評選為「互聯網+」現代農業百佳實踐案例。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成功舉辦,農業電商表現搶眼
2016年10月4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由農業部和雲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省部長推介品牌農產品專場」在昆明市舉辦,來自農業部、各省(區、市)主管農業的20位省部長集中亮相,講述中國農業品牌故事,聯合為我國品牌農產品代言,這是建國以來省長首次站台,宣傳農產品。

京東、淘寶、蘇寧易購、永輝超市、北京新發地、本來生活、網庫集團、有種網、禾中味道等30個來自大型批發市場、零售商超及網路采購平台組成超級買家團齊聚現場。各大公司、平台參會代表變身超級買手,對中意產品快速下單,納入批發銷售采購計劃。
七、新型智慧農業種植體系前景廣闊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加快實現行政村寬頻全覆蓋,創新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推進農村互聯網提速降費。
農業現代化十三五規劃落實14項重大工程 聚焦智慧農業
2016年10月,國務院印發《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從五大領域布局「十三五」期間全國農業現代化發展任務,並具體落實到智慧農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等14項重大工程。《規劃》強調加快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力爭到2020年農業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比例達到17%、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2%、信息進村入戶村級信息服務站覆蓋率達到80%。
《規劃》提出智慧農業引領等多項重大工程。對大田種植、畜禽養殖、漁業生產等進行物聯網改造,建成10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省、100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區、1000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基地。建設村級益農信息社,到2020年基本覆蓋所有行政村。建設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改造升級國家農業數據中心。建設基於衛星遙感、航空無人機、田間觀測一體化的農業遙感應用與研究中心。
農業部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
2016年6月23日,農業部對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推進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提出意見,提出了建立追溯管理運行制度、搭建信息化追溯平台、強化農業部門追溯管理職責、提升智慧監管能力、加強政策扶持等要求。意見指出,目標建立全國統一的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制度規范和技術標准,選擇蘋果、茶葉、豬肉、生鮮乳、大菱鮃等幾類農產品統一開展追溯試點,逐步擴大追溯范圍,力爭「十三五」末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有條件的「菜籃子」產品及「三品一標」規模生產主體率先實現可追溯,品牌影響力逐步擴大,生產經營主體的質量安全意識明顯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❼ 「互聯網+農業」到底有哪些具體方向

一、「互聯網+」對於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影響深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為農業現代化積聚了豐厚的物質條件和技術基礎。然而,千百年來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從業人員數仍然占我國農業人數80%以上,並且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這嚴重阻礙了我國現代農業發展。

「互聯網+」開創了大眾參與的「眾籌」模式,對於我國農業現代化影響深遠。一方面,「互聯網+」促進專業化分工、提高組織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等,正成為打破小農經濟制約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枷鎖的利器;另一方面,「互聯網+」通過便利化、實時化、感知化、物聯化、智能化等手段,為農地確權、農技推廣、農村金融、農村管理等提供精確、動態、科學的全方位信息服務,正成為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的新引擎。「互聯網+農業」是一種革命性的產業模式創新,必將開啟我國小農經濟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互聯網+」助力智能農業和農村信息服務大提升。智能農業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信息感知、智能決策、自動控制和精準管理,農業生產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農業從業者的服務更有針對性、農業生產經營的管理更加科學化,是今後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特徵和基本方向。「互聯網+」集成智能農業技術體系與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助力智能農業和農村信息服務大提升。

「互聯網+」助力國內外兩個市場與兩種資源大統籌。「互聯網+」基於開放數據、開放介面和開放平台,構建了一種「生態協同式」的產業創新,對於消除我國農產品市場流通所面臨的國內外雙重壓力,統籌我國農產品國內外兩大市場、兩種資源,提高農業競爭力,提供了一整套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互聯網+」助力農業農村「六次產業」大融合。「互聯網+」以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滲透和交叉重組為路徑,加速推動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業多功能開發、農業門類范圍拓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為打造城鄉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六次產業」新業態,提供信息網路支撐環境。

「互聯網+」助力農業科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以「互聯網+」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農民增收、突破資源環境瓶頸的農業科技發展提供新環境,使農業科技日益成為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決定力量。基於「互聯網+」的「生態協同式」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平台,將農業科研人才、技術推廣人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有機結合起來,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互聯網+」助力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大發展。「互聯網+」具有打破信息不對稱、優化資源配置、降低公共服務成本等優勢,「互聯網+農業」能夠低成本地把城市公共服務輻射到廣大農村地區,能夠提供跨城鄉區域的創新服務,為實現文化、教育、衛生等公共稀缺資源的城鄉均等化構築新平台。

二、「互聯網+農業」發展中面臨的主要挑戰

如何持續、穩健地推動「互聯網+農業」高效發展,需要對「互聯網+農業」發展中面臨的主要挑戰保持清醒認識、高度關注和審慎思考。

(一)「互聯網+農業」發展戰略選擇挑戰

「互聯網+農業」是藉助現代科技進步實現傳統產業升級的全新命題,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推動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手段,蘊含著重大的戰略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然而,在缺少頂層設計的情況下,「互聯網+農業」一哄而上、各自為政的局面無法避免,非常容易形成片面性、局部性的發展態勢,不利於「互聯網+農業」的整體推進、協調發展,「互聯網+農業」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將大大折扣。

因此,亟需制定我國「互聯網+農業」發展戰略規劃,從戰略高度推動「互聯網+農業」發展,形成統一謀劃、穩步實施的推進格局,將「互聯網+農業」打造為能夠切實推動國家經濟社會持續、高效、穩定發展的新引擎。

(二)「互聯網+農業」發展基礎設施的挑戰

「互聯網+」是一次重大的技術革命創新,必然將經歷新興產業的興起和新基礎設施的廣泛安裝、各行各業應用的蓬勃發展兩個階段。「互聯網+農業」亦將不能跨越信息基礎設施在農業農村領域大范圍普及的階段。

然而,就目前來講,農村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農村仍有5萬多個行政村沒有通寬頻,擁有計算機的農民家庭比例不足30%,農村互聯網普及率只有27.5%,還有70%以上的農民沒有利用互聯網。另外,農業數據資源的利用效率低、數據分割嚴重,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大多停留在試驗示範階段,信息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任務異常艱巨。農業農村信息基礎設施薄弱,對「互聯網+農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三)「互聯網+」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的挑戰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已經實現了與金融、電商等業務的跨界融合。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正處於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推動「互聯網+農業」發展。

然而,農業是一個龐大的傳統產業,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農業問題千絲萬縷,錯綜復雜。如何利用「互聯網+」串起農業現代化的鏈條,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滲透到農產品生產銷售、農村綜合信息服務、農業政務管理等各環節,亟需制定一套具體的、可操作的實施方案,推動「互聯網+農業」高效發展。

三、政策建議

(一)頂層設計,盡快制定國家「互聯網+農業」發展戰略

我國應明確「互聯網+農業」發展的戰略地位,盡快開展針對「互聯網+農業」的戰略性研究。從國家層面,搞好「互聯網+農業」頂層設計,研究制定「互聯網+農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出台「互聯網+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指導「互聯網+農業」產業發展和應用示範,防止信息孤島,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共同開發與利用,制定「互聯網+農業」技術發展路線圖,實現基礎領域和關鍵技術突破,加快推進科學和工程領域的創新;加強「互聯網+農業」立法,推動農業數據開放、人才培養等,為「互聯網+農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二)優先布局,推動落實農業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藉助「寬頻中國」戰略實施方案,加快推進落實農村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解決寬頻村村通問題,加快研發和推廣適合農民特徵的低成本智能終端,加強各類涉農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完善農村信息化業務平台和服務中心,提高綜合網路信息服務水平;同時建立國家農業大數據研究與應用中心,覆蓋農業大數據採集、加工、存儲、處理、分析等全信息鏈,面向國內外推廣基於「互聯網+」的農業大數據應用服務。

(三)超前謀劃,設計啟動「互聯網+農業」十大行動計劃

1、「互聯網+」促進智能農業升級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促進智能農業升級行動,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精準智能管理,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重點突破農業感測器、北斗衛星農業應用、農業精準作業、農業智能機器人、全自動智能化植物工廠等前沿和重大關鍵技術;建立農業物聯網智慧系統,在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等領域廣泛應用;開展面向作物主產區域、主要糧食作物的長勢監測、遙感測產與估產、重大災害監測預警等農業生產智能決策支持服務。

2、「互聯網+」助力「六次產業」發展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六次產業」發展行動,助力農業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形成全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集中打造基於「互聯網+」的農業產業鏈,積極推動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儲運、銷售、服務等環節的互聯網化;構建「六次產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助力休閑農業和一村一品快速發展,提升農業的生態價值、休閑價值和文化價值。

3、「互聯網+」助力農村「雙創」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農村「雙創」行動,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激發農村經濟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

積極落實科技特派員和農技推廣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創新信息化條件下的農村科技創業環境;加快推動國家農業科技服務雲平台建設,構建基於「互聯網+」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搭建農村科技創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引導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資源、科技知識等現代科技要素向農村流動。

4、「互聯網+」助力農業走出去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農業走出去行動,加強農業國家合作與交流,不斷提升我國農業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落實「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

進一步推動「大湄公河次區域農業信息網路」項目,建立GMS各國農業信息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中國-東盟、中國-紐西蘭等自貿區優勢,發揮我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和歐盟有關國家雙邊農業磋商機制,積極建設跨境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打造具有國際品牌的特色優質農產品;面向在亞洲、非洲、南美洲有關國家建設農業技術交流服務平台,推動我國先進適用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裝備等「走出去」;構建農業投資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為農業對外投資企業提供市場、渠道、標准、制度等各種信息資料。

5、「互聯網+」助力農業科技創新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農業科技創新行動,促進農業科研大聯合、大協作,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支撐我國現代農業發展。

積極推動農業科研信息化建設,助力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農業科研院所;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農業部門、科研院所及比爾·蓋茨基金會等跨國私營部門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構建基於「互聯網+」的跨國農業科研虛擬協作網路,實現農業科技創新的大聯盟、大協作,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構建農業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提高重大農業科研基礎設施、農業科研數據、農業科研人才等科研資源共享水平;構建農業科研大數據智能分析平台,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資源共建共享。

6、「互聯網+」助力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行動,破解「小農戶與大市場」對接難題,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實現農產品增值,促進農民增收。

鼓勵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積極參與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構建基於「互聯網+」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網路化運營體系;積極推動中糧、中化等大型農業企業自建電子商務平台,推動農產品網上期貨交易、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糧食網上交易等;加快推進美麗鄉村、「一村一品」項目建設,實現優質、特色農產品網上交易以及農產品網路零售等。

7、「互聯網+」助力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行動,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為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教育培訓體系建設,構建基於「互聯網+」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虛擬網路教學環境,大力培育生產經營型、職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的新型職業農民;積極推動智慧農民雲平台建設,研發基於智能終端的在線課堂、互動課堂、認證考試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育平台,實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移動化、智能化。

8、「互聯網+」助力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行動,全面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網路化監管,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切實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費安全。

積極落實《農業部關於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的意見》,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全程信息化,提高農產品監管水平;構建基於「互聯網+」的產品認證、產地准出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動農業生產標准化建設;積極推動農產品風險評估預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理能力建設。

9、「互聯網+」助力農業生態建設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農業生態建設行動,實現農業資源生態本底實時跟蹤與分析、智能決策與管理,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治理農村污染,提高農業資源生態保護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建立全國農業用水節水數據平台,智能控制農業用水的總量;建立全國農資產銷及施用跟蹤監測平台,智能控制化肥、農葯施用量;建立全國農業環境承載量評估系統、農業廢棄物監測系統,為農業循環經濟提供信息支撐和管理協同,有效解決農業農村畜禽污染處理問題、地膜回收問題、秸稈焚燒問題;建立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監測服務系統,提高農村生態環境質量。

10、「互聯網+」助力智慧農村信息服務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智慧農村信息服務行動,實現文化、教育、衛生等公共稀缺資源的城鄉均等化,破解城鄉數字鴻溝難題。

閱讀全文

與國農科技網路安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15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66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57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7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41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15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15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0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76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15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06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972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26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08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51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03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78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56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5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