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一個蘭德潛在問題分析的案例!!!
理性的蘭德人是如何管理以及決策的!
主題:在組織內實施理性管理
"理性管理"的目標:在於充分利用組織內人員的思考能力,並以這種能力解決組織的問題。
達成這一目標的方法:給予成員執行工作所需的觀念性工具,以及一套他們可以共同使用的方法與技術,以便讓他們搜集與處理資料,來解決問題、做成選擇。預知未來有關事項並且將復雜的狀況分解為可以控制可以管理的部分。此外,必須為他們提供一個支援性的機構,以使團隊協調使用這些理念的方式,可以在此一組織內繁榮茁壯地成長。
在組織日常工作中,使用最廣泛的四種思考模式——找出原因,選出最佳的行動路線,預見未來的問題,以及使復雜的狀況變得能夠管理等——每個組織成員都可以透過"理性程序"的實施予以磨練,使其更具有生產力。如果能仔細這樣做的話,整個組織的生產便會提高。品質的責任從組織的中心開始,像漣漪一樣越來越向外擴大。
理性程序的實施,使組織更能達到高效率,而且充滿活力,這個目標就是每個管理者,都相信能夠達到,但卻很少能達到的。
(另:成功的七個基礎條件:
1、使用"理性程序"理念所欲獲得的成果以及想達成的目標,必須定義清楚,並能為最高管理層和所有參與者所了解和接受。所有的人員都必須支持這些理念在組織內的使用;包括在各階層以及各種管理狀況中。
2、"理性程序"理念推廣的方式要讓人覺得:
a.它們是實用的,而且對那些使用的人有好處;
b.它們與工作有關;
c.它們很容易在日常真實狀況中。
3、"理性程序"理念的應用,不是任其自然發展,而是透過某些技術來引導,這些技術能讓人們看到成功的曙光,從而確保其作為實用工具的可能進而成功。
4、組織內的系統和程序,經過修正及重新設計,以便配合"理性程序"理論,並做最大利用,從而使運用制度化,"理性程序"的四種思考模式,便成了作業的標准方式。
5、對於那些運用"理性程序"理念,處理組織有關事項及決策的人,以及那些督導及管理這些理念運用的人,要能給予獎勵及個人成就感。"理笥程序"先是大家所喜歡使用的方法,最後成為自動的思考與工作方式。
6、"組織"有持續的後續活動,以加強及磨練這些已經獲得的能力,並將其應用延伸到組織的新領域,藉以再度申明最高管理階層對於應用"理性程序"的決心。
7、對於"理性程序"的應用成果,持續的監測和評估,對於其進展情形能根據最初目標加以評鑒,並且將這些成果的回饋,提供給所有有關人士。)
第四號 蘭德決策元素
組織焦距法與個人焦距法
這是裝置"理性程序"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組織焦距法是最高管理當局為了某些特殊的事項而引進理性程序。而從焦距法則是組織先選一群相當數量的使用者,讓他們用"理性程序"來工作,並解決他們責任范圍內的有關事項。
第五號 蘭德決策元素
問題分析術
"問題分析"乃是一種有系統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它並不排斥經驗或技術知識的價值,相反它幫助我們這些經驗及技術做最佳的利用。
成千上萬的人都運用過這些技術來解決問題,他們原先認為問題無法解決,或者需要花上更多的時間及金錢才能解決。如果他們能夠持之以恆地使用這種方法,大部分的問題就可以解決。問題分析技術,使我們能將有關問題資料的搜集及評估工作做得很好。然而,這種方法亦有其限制,如果我們無法追蹤到解決問題所需的關鍵資料,這項問題便繼續向我們挑戰,沒有任何方法或途徑可以解決它,不管這些方法或途徑是多麼的有系統或完備。"問題分析術"只是一種方法,而非一種萬靈丹。
l 定義問題的標准
在每一個問題中,都未達到預期的績效水準,而造成此種績效難以令人接受的原因則不明。
l 問題分析的技術
——對於問題加以定義(偏離以前水準還是自始就未達到過)
——從四個層面對問題加以敘述:問題確認、發生地點、時間以及問題廣度等。
——在這四方面擷取關鍵資料,以便分析可能的原因。
——測驗各原因,以便指出最可靠的原因。
——證實真正的原因。
第六號 蘭德決策元素
常規問題分析的四個主題
1、管理階層的問題分析詢問技術。
2、方法步驟的濃縮使用。
3、解決"實際"表現績效從未達到"應當"績效的情況。
4、在團隊情況下運用這些技術。
第七號 蘭德決策元素
潛在問題分析
"潛在問題分析"主要的乃是一種導向,一種態度,它的基礎是一項信念,亦即人可以走進未來。看看它佔有什麼東西,然後回到現在,在效果最好的時候,立即採取行動,"潛在問題分析"是一種思考模式,使我們能改變和改善未來的事件。它是一種有系統的思考過程,使我們能發現和應付那些可能發生,和如果發生將造成傷害的潛在問題。
"潛在問題分析"提出兩個基本問題,"有什麼可能會出差錯?""我們現在能做什麼來對付它"?所要求的四種基本活動則提供了"潛在問題分析"的基本架構:
1、找出易出問題的地方:我們可能受到的最大傷害的地方在哪?什麼樣的改變對我們影響最大?
2、在最易出問題的地方,找出潛在的特定問題。這此進構成嚴重威脅,需要我們立刻採取行動的特別狀況。
3、找出能夠防止特定潛在問題的行動,這些行動乃是針對那些具威脅性的變化的可能原因。
4、對於那些無法完全預防的潛在問題,找出可以使其影響減至最低的應變行動。
"潛在問題分析"並不是一種找麻煩的否定行為,而是積極尋找方法,以避免或減輕未來可能出現的麻煩。因此,"潛在問題分析"乃是管理者或組織團隊所做的活動中,報償最大的一種。它為個人和組織提供了最佳的機會,使他們能依照自己的遠見和希望建立自己的未來。"潛~析"乃是我們今日可用的最為精緻的工具之一,它使我們能夠學到最後思考方式,用來管理關心,未來而且消息靈通的工作團隊。
l 四種基本的活動框架
"潛在問題分析"技術不多且容易了解,如下棋一樣,學會容易下好難,這四種活動是:
1、找出一項計劃、作業、方案等的弱點。
2、從這些弱點中,找出可能對我們的作業產生相當大的不利影響,而值得我們現在就採取行動應付的"特定潛在問題"。
3、找出這些潛在問題的可能原因和能夠防止它們發生的行動。
4、如果預防行動失敗或任何預防行動都無效時,如何緊急應變。
你所採取的行動、規模大小或復雜簡單,各有不同,決定採取哪一種行動——預防性的或緊急應變式的——要視"潛在問題分析"的對象、經濟觀戰、實施可行性以及常識而定。每一項都要成本,因為它需要我們分配資源,來預防可能發生的問題的未來,最劃算的方法當然是以最小的成本獲得高度的回收。一項很簡單的預防行動,如果能顯著減少我們未來面臨某一嚴重問題的可能性,那便是很劃算的投資,而一項復雜而昂貴的方案,如果只不過是為了防止一個不太可能發生的小角,那它就是不劃算的投資。
l 一種不一樣的決策過程
"問題分析"和"決策分析":一步接一步,以有秩序且完整的方式,產生一個合科邏輯的結論。
"潛在問題分析"與它們不一樣:它包括四個邏輯上連續的步驟,然而我們可能會找到無法預防的潛在問題和可能原因,如果碰到這種情形,我們必須跳過預防這一步,直接去設計應變行動,使潛在問題的影響減至最低。
l 何時使用"潛在問題分析":只有經驗和靈感告訴你。
"潛在問題分析"乃是一種技術,使管理者能夠充分運用其過去的
第八號 蘭德決策元素
"選擇"的思考模式
決策分析乃是一種有系統的程序,它的基礎便是我們在做選擇時所使用的思考模式,而決策分析技術則是此種思考模式的補充和升華。
1、我們了解必須做某種選擇這一事實。
2、我們考慮哪些是選擇成功的特定要領。
3、我們決定哪一點的行動最能滿足這些要項。
4、我們考慮我們最後所選擇的行動,會有什麼可能危及其成功和安全的風險。
l 良好決策的要素
人們能否作出良好的決策,要視以下之要素而定:
1、對於必須予以滿足的特殊要項所做的"定義";
2、對於所有的選擇方案所做的"評估";
3、對於這些選擇方案所可能產生後果的"了解"。
良好的決策,必須充分考慮"所需完成事項",任何選擇方案如果無法完成所需的工作,可說一無是處。
決策分析的目的,便是要找出需完成的事項,導出完成這些事項所必須具備的特定標准,評估與這些標准有關的可行方案,並且確定各方案的風險。
下面解釋決策分析過程中的要素及運用過程:
一、決策分析構面1:決策聲明
"問題分析"中以一項"偏離情況敘述"開始,包括"為什麼"、"決策分析"中以"決策聲明"開始,包括"什麼目的"、"哪一個"以及"如何"。
決策聲明為我們提供以後要做的一切事物焦點,並為我們的選擇訂出范圍。我們要訂的標准也將源於決策聲明,從而詳細描述此一決策所需的條件,我們對於可選擇方案的判斷將根據這些方案是否符合這些條件而定。
決策聲明要能指出某種行動,以及所需要的結果:挑選一位經理或設計一套制度它也要指出決策做成的"層次"。
二、決策分析構面 2:決策的目標
"目標"是決策的標准要件,也就是決策所欲完成事項的明確細節。
決策分析不是要找出一條行動路線,然後建立一套理論來支持這一路線。相反,乃是從所需完成事項這一點出發,然後朝最能完成此一事項的選擇方案前進。
"目標"乃是以達成目的為衡量標准,因此只有清楚的衡量標准,我們才能做出合理的決策。
三、決策分析構面3:必要與需要
"必要"的目標是保障成功決策所必須要有的東西。
"需要"首先是"必要",然後再選其中之最優的。
如"在本行業中具有兩年經驗"(必要)
"在本行業中最有經驗的"(需要)
關系:
"必要"的目標決定誰上場玩球。
"需要"的目標則決定誰該贏球。
四、決策分析構面4:選擇方案
決策時要嘗試做"平衡"的選擇,一項方案就算最能完成目標。如果具有嚴重的風險,也不算得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我們必須而且只能選擇一個方案的話,這項方案是否值得接受。
五、決策分析構面5:選擇的後果
本步驟是找尋所有可行選擇方案可能會產生的不利後果。決策分析探討的很少是已經確定的事,一項擬議的行動愈是深入未來,確定性愈低。而正是由於這種不確定性,決策分析才需要我們的判斷、評估、經驗以及本能的直覺。決策分析雖然是一種講究方法的有系統的過程,但它亦可以成為一種具有創意和創新性的過程。
第九號 蘭德決策元素
五大類決策分析
決策情況可以分成五大類:
1、需要探討大量資料,並牽涉到許多人的復雜情況;
2、只牽涉兩種選擇"是與否"的決策,這種決策乃是要決定究竟應採取或排斥某一行動路線,或以另一種方式來做某件事情,還是要繼續使用以前的方法。
3、決定某一單獨的擬議行動路線,是否健全而值得付諸實施的決策。
4、決策者或決策團隊,必須從一項原始選擇方案做決定。
5、例行的決策:僱傭、購買設備或服務、發展人事政策及其它的每日決策。
A、復雜的決策
若是決策相當困難和復雜,那麼一次只宜採取一項步驟,對決策做成過程的三項要素:目標、選擇方案和潛在風險,則更需要集中注意力。資料越是無形和無法量化,越是需要在做成決策的過程中考慮個別的輸入,也更需要一個有系統的方法來處理資料和不同的判斷,以便產生一個成功的結論。
"決策分析"應具有彈性,可供個人使用,也可由臨時團隊使用;可讓全部或局部使用,並能修改及調整,以適應各個情況的獨特需要,同時也可以被用來做某些決策的標准作業程序。
對於組織的最大好處,在於它能提供一套共同語言和方法,使大家做成相同決策。
B1:是或否?我們是否應接受或排斥某一行動路線?
2、是或否?我們是應當換個方法,還是因襲從前?
對於兩頭的熟悉是"否"這一選擇的強有力的優點。
3、是否最佳決策
有時由於志向太小,以至於所創造出來的典型比不上日常的做法,此所謂"層面"不夠。
C. 發展選擇方案
沒有現成可用的選擇方案,此項工作便是要"找出一個方法"來做某事。
"找出一個方法"這指令,常常為管理者所誤解。他們的反應乃是開個會議,將所有構想攤開放在桌上。他們在尚未清楚以前,便提出一系列選擇方案,結果是,這些方案會滿足會議中的一般目標,但是並不能做為一套成功解決方案的邏輯步驟。
比較起來,一群具有整套清楚規范目標的人,他們便能有一個立即的架構,能夠讓他們用來比較及評估構想。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構想本身便具有較高的品質。在這套"標准格式"之內,"不要對構想先下斷語,否則你會窒息創造力",這句警語乃是千真萬確的。
D. 把"決策分析"作為標准程序
蘭德的客戶中,有許多都要求把"決策分析"技術,當作組織內部做選擇時的標准作業程序,組織所做的事情便是要最高層制定首例與規則。舉例來說,有些公司風在要求所有員工的僱傭、調職、升遷等,都要按"決策分析"的標准格式來做。同樣的標准、所有人事決策的目標,都是清楚而有記錄的。
E. 不利後果:決策失誤
如果我們尋找決策過程中的定時炸彈,那麼對於某項選擇不利後果的缺乏注意,僅次於未能作耿健全決策聲明。
在決策過程中,我們從一項簡明扼要的聲明,導出施工標准,以便完全定義該項目的成就,這些要求標准使我們能夠就特別的議題,判斷我們的選擇方案,然後,再透過歸納以一種有系統的評估和注釋方法,來將這些判斷的范圍縮小,從而達到最後的結論。
不過任何人都不能保證作出完美的決策,但決策分析由於能提供一套有系統的架構,以便讓評估選擇方案,從而達到降低發生錯誤。
第十號 蘭德決策元素
狀況評4步驟
1、如何認識需要我們採取行動的狀況;
2、如何將重疊和令人困惑的問題分開;
3、如何設定優先次序;
4、如何有效率的管理許多同時進行的活動。
第十一號 蘭德決策元素
特爾斐法
特爾斐法是蘭德公司的一個傑作,作為全球120多種預測法中使用比例最高的一種。其過程是:"利用一系列簡明扼要的征循表和對征服意見的有控制的反饋,從而取得一組專家的最可結的統一意見"。
第十二號 蘭德決策元素
偵測環境
預測不是和來觀賞的,而是用來讓機構成長,擴張或是獲利的,更多的是用來競爭的。美國當代最著名的策略管理大師波的成名作就以《競爭策略》為題。因此,策略的制定必須考慮機構所處的環境,讓規劃出來的策略引導機構在大環境中求生存、發展或是擊敗對手。
所謂環境,即報章雜志評論文字經常提到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科技環境、法律環境等這些都是機構所面臨的外在環境,它們以不同的重點或層次呈現。
對決策規劃而言,這些大的外在環境的確需要有人去偵測、了解並收集其情報,但這些"大"環境的資料並不是決策規劃所需情報的全部。
第十三號 蘭德決策元素
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專家不但應由下列人員組成
方法論學者——預測學領域的專家
設想產生者——專業領域的專家
分析者——專業領域的高級專家
演繹者——具有較高邏輯思維能力的專家
頭腦風暴法所有產生者,都應該具有較高的聯想思維能力,在進行"頭腦風暴"(即思維共振)時,應盡可能提供一個有助於把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討論問題的環境。有時某個人所提出的設想,可能正是其他准備發言的人已經思維過的設想。其中一些最有價值的設想(可能正是其他准備發言的人已經思維過的設想)。往往是前一個提出設想的基礎之上,經過"思維共振"的頭腦風暴,迅速發展起來的,以及對兩個或多個設想的綜合。因此,頭腦風暴法產生的結果,應當認為是專家組集體創造的成果,是專家組這個宏觀智能結構的總體效應。
② 2018俄羅斯美國赫爾辛基會面,普京說什麼是事實
當地時間7月16日,芬蘭赫爾辛基,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圖/視覺中國
稱俄美雙邊關系有了改善的開始,不過美國國內有部分人試圖否認赫爾辛基會晤成果
據新華社電 俄羅斯總統普京19日在俄駐外使節會議上說,他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赫爾辛基的會晤總體上是成功的。
克里姆林宮網站當天發布消息說,普京表示,在有分歧的情況下,他與特朗普達成了共識。俄美關系現狀堪憂,甚至要比冷戰時期更加糟糕。對於多年積累下來的問題,雙方都沒有想只用幾個小時就解決。
盡管如此,雙邊關系仍有了改善的開始。但美國國內有部分人試圖否認赫爾辛基會晤成果,試圖以犧牲俄美關系來達成政治野心。俄方將繼續觀察事態發展。
在談到北約對俄威脅時,普京表示,保障歐洲的安全與穩定,關鍵在於擴大合作、重建信任,而不是在俄邊境附近建立新的基地和軍事設施,俄將對北約的行動採取相應的反應。關於北約准備吸收烏克蘭和喬治亞的問題,普京表示,北約應該對這樣不負責任的政策可能導致的後果進行思考。他說,這些問題的處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並尋找契合點,對此他與特朗普會晤時已有所涉及。
③ 俄羅斯將於2021年開始部署衛星互聯網
科技 戰略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為量子技術、海洋和新能源領域的中型基礎設施項目投資1.25億美元
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網站10月29日消息,NSF為推動量子技術、海洋和新能源領域的突破性科學研究,為3個中型基礎設施項目投資1.25億美元,用於更新設備、儀器以及培訓研究人員。這三個項目分別為:一是康奈爾大學的高能同步加速器,其發射的高磁場光束線有助於了解材料的量子特性,推動量子感測和量子計算的發展。二是蒙特利灣水族館研究所的全球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陣列,該陣列是由500個機器人感測器浮標組成的網路,可以收集海洋化學和生物學數據,有助於監測並改善海洋 健康 。三是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分布式能源網路測試基礎設施,有助於推動可再生和分布式能源用於未來的電網。
美國防部發布《電磁頻譜優勢戰略》,旨在保持全域優勢
據國防 科技 要聞11月2日消息,美國防部發布2020年版《電磁頻譜優勢戰略》,旨在協調美國防部全部電磁頻譜(EMS)資源、能力和行動,解決電磁頻譜作戰環境復雜性的問題,確保國家安全,兼顧經濟繁榮。該戰略提出將電磁頻譜管理和電磁戰整合為統一的電磁頻譜作戰系統、使商業EMS准入要求符合國家安全利益等5項指導原則。該戰略還提出開發卓越的EMS能力,建設敏捷且一體化的EMS基礎設施,全面做好EMS作戰的准備,為獲取EMS優勢建立持久的合作夥伴關系,以及建立有效的EMS管理體系等5個戰略目標。美國防部將在未來幾個月圍繞此戰略制定實施計劃。
美國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發布《選擇性披露:長期競爭的戰略方法》報告
據CSBA官網11月2日消息,美國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CSBA)發布《選擇性披露:長期競爭的戰略方法》報告。報告指出應將選擇性信息披露作為重要的美國防戰略要素,分析了信息在長期競爭中的作用,概述了標准程序、機密程序及選擇性披露等3種信息披露框架,討論了公開或隱瞞信息的標准,提出對未來研究和行動的建議。報告指出,特定的信息披露有隱藏實力、威懾及誤導等作用,需考慮競爭對手的目標、偏好、反應速度和潛在響應,以及關鍵技術和能力在啟動、部署、應用等不同時間階段。可揭示信息包括已開發和部署的能力、新穎操作概念、尚不存在的能力及已過時能力等,以提高對手對美國的軍事效能評估,增加不確定性從而擾亂對手計劃,增加對手的研究成本。報告認為,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信息披露將可能有利於美國的長期競爭:一是使對手相信其有實現關鍵目標的強大能力,從而提高防禦復雜度;二是使對手重視內部關鍵目標防禦,從而將力量和投資從周邊地區轉移至本土防禦;三是使對手擔心其核威懾力量的安全性,從而將投資從常規部隊轉移到核威懾力量等。
信息
巴西政府宣布啟動國家人工智慧創新網路
據ZDNet網11月2日消息,巴西政府已宣布啟動針對人工智慧(AI)的國家創新網路,該網路旨在提高巴西國內公司的生產能力和競爭力。該網路由巴西 科技 創新部(MCTI)和巴西工業研究與創新公司(EMBRAPII)共同合作創建。巴西政府將在未來5年內撥款約1200萬美元,用於加強對AI研究機構的扶持,促進其開發和創新能力的發展。該創新網路還將促進私營部門不同組織間的合作、推動大企業與初創企業合作,以帶動 汽車 行業、農業等行業的AI發展。
美國一網路安全企業稱2020年全球數據泄露數量超360億條
據E安全11月3日消息,美國網路安全企業「Risk Based Security」在其2020年第三季度數據泄露速覽報告中稱,2020年全球數據泄露數量已超360億條。該報告是根據全球各類公開信息、報告和新聞報道匯編而成,其中匯總的數據來源於網路攻擊、伺服器配置錯誤等事件導致的信息泄露。報告稱,第三季度共有6次公開的嚴重數據泄露事件,共泄露80億條數據,佔全年泄露數據總數的22%以上;醫療行業受網路攻擊影響最大,該行業遭遇的入侵事件占入侵事件總數的11.5%。
生物
奧地利研究人員開發出突破性技術CRISPR-LICHT
據生物通公眾號11月2日消息,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出突破性技術CRISPR-LICHT,該技術可在人體組織中並行分析數百個基因。該技術基於CRISPR-Cas9技術和雙條形碼法的結合,將一個引導RNA和一個遺傳條形碼添加到用於培育類器官細胞的基因組中的一段DNA中,從而可以看到每個類器官的整個細胞譜系,並能計算每個起始細胞產生的細胞數量。該技術被稱為異質組織細胞解析度的CRIPSR譜系追蹤(CRISPR-LICHT),可使科學家們篩選出所有可能與疾病有關的基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期刊。
美國蘭德公司發布《可穿戴感測器技術及其在執法中的潛在應用》報告
據RAND官網11月2日消息,美國蘭德公司發布《可穿戴感測器技術及其在執法中的潛在應用》報告,表明可利用可穿戴感測器技術(WST)識別高優先順序需求以改善官員的安全和 健康 。報告指出,目前的WST還未充分開發,無法用於整體的執法目的。盡管商業設備價格低廉且便攜,但其缺乏通知和支持決策所需的准確性和精確性。因此,短期重點是使WST更適用於執法部門,讓執法部門參與開發WST,並制定管理和監測數據的政策。報告建議,應向官員們介紹WST的多種用途和目的;進行試點測試,並收集經驗反饋;開發有序或分階段的方法,對經驗證的WST進行實地評估;建立個人基準,以解決個人間的差異;對數據採用端到端的加密;為WST用戶制定關於解釋數據和度量標準的指導和教育。
美國科學家首次揭示細胞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據生物谷公眾號11月2日消息,美國芝加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首次揭示了細胞中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所有細胞都擁有肌動蛋白細胞骨架,其對細胞的遷移、生長、伸展等過程至關重要。當細胞破裂時,人類基因組中編碼的70多種LIM結構域蛋白會快速檢測損傷並聚集在患處,與肌動蛋白絲的拉伸構象直接結合,使過度拉伸的細胞開啟自我修復反應。該研究揭示了細胞內的特殊蛋白質是如何檢測到驅動力量並開啟修復的過程。
能源
著名核能專家發布《2020年全球核能報告》
據能源跳動11月3日消息,《世界核工業狀況報告》主要作者、著名核能專家施奈德(Mycle Schneider)發布《2020年全球核能報告》,報告圍繞五個關鍵議題進行討論。一是詳細對COVID-19的流行對核部門的影響以及運營商和監管機構的反應提供初步的國際評估。報告認為對COVID-19危機的安全和安保影響的深入評估不能僅局限於過去幾個月,而且應該著眼在未來幾年,因為大修計劃將在未來至少兩年內受到影響。二是中東的核電。報告認為隨著阿拉伯世界第一座核反應堆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啟動,現在是分析該地區能源政策和核電作用的適當時機。三是本報告深入討論了主要的七個重點國家的核能發展情況。四是福島核電站的狀況分析。隨著越來越多的核設施或達到預定的使用壽命,或由於經濟狀況惡化而關閉,它們的退役正成為一個關鍵的挑戰。五是可再生能源與核能的對比,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和發電比核能部門更好地抵禦了COVID-19大流行的影響。
阿根廷投資51億美元提振頁岩業
據國際能源參考11月3日消息,阿根廷政府出台「未來四年頁岩產業財政刺激計劃」,該計劃將為阿根廷本土頁岩氣以及常規天然氣開發提供補貼。阿根廷政府預計將在2021年投入15億美元,此後每年將至少投入10億美元,為參與本土頁岩開發的企業提供補貼。據悉,阿根廷本土的Vaca Muerta資源區為全球第二大頁岩氣藏區域。多年來,阿根廷政府為這一區域的開發已提供了多項支持政策。然而,由於近年來全球天然氣供應多處於過剩狀態,低迷的天然氣價嚴重打擊了企業開發的積極性,同時,該地區管道建設受限,開發成本高企,導致該地區天然氣產量始終在低位徘徊。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則進一步放緩了該地區頁岩氣開發的步伐。阿根廷能源部長Dario Martinez表示,新的政策將為Vaca Muerta地區吸引超過50億美元的投資,從而為上述問題帶來轉機。
俄將建造三艘全球動力最強的核動力破冰船
據中國核網11月2日消息,俄羅斯總統已簽署一項有關俄羅斯聯邦2035年前北極地區發展與確保國家安全戰略的命令。根據命令,俄羅斯為開發北極將建造3艘「10510型」全球動力最強的破冰船,以及5艘「22220型」破冰船。「10510型」為全球最強的核動力破冰船,將用於保障北方海路全年通航。其動力為12萬千瓦,航速22節,長209米,寬47.7米,破冰厚度4米,排水量近7萬噸。「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為全球最大的破冰船,用於保障俄羅斯在北極的領導地位。船長173.3米,寬34米,排水量3.34萬噸。該破冰船能夠在北極為船隊領航,破冰厚度可達三米。
海洋
土耳其公布首型武裝無人快艇,可用於執行情報、監視、偵察及水面作戰等任務
據國防 科技 要聞11月3日消息,土耳其近期公布首型武裝無人快艇「ULAQ」。該艇由先進的復合材料製成,航程400km,速度65km/h,有晝夜可視及加密通信能力,可在移動車輛和指揮部或海上平台(如航母、護衛艦)進行操控,用於執行情報、監視、偵察、水面作戰、非對稱作戰、護航及戰略基礎設施保護等任務。該艇設計已於8月完成,目前剛完成結構建造,計劃在舾裝完成後於12月投入地中海水域。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發出無需電池的水下導航系統
據cnBeta網11月3日消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導航系統,該系統無需電池就可在水下進行導航。新系統的工作原理是採用壓電材料,這些材料在受到機械應力時,就會產生電荷。隨後,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方法,讓這些感測器將聲波信息轉化為二進制代碼,以測量周圍海洋的溫度或鹽分含量等。研究人員稱,新系統以及基於相同技術的未來系統可以更好地繪制海底地圖,並進行各種自動監測和海底導航。
航空
美軍印太司令部進行「先進作戰管理系統」第三次演示驗證
據航空簡報11月2日消息,美空軍在印太司令部舉行的「英勇盾牌」(Valiant Shield)軍事演習中對「先進作戰管理系統」(ABMS)進行了第三次演示驗證。此次演示驗證充分展示了ABMS系統對戰場基礎設施狀態、決策指揮行為的支撐作用。據悉,此次軍事演習是ABMS系統首次在美國本土之外的作戰司令部進行測試驗證。
美國平流層公司計劃於2021年對高超聲速飛行試驗平台開展測試
據微視航天11月3日消息,美國平流層公司正在對Talon-A和Talon-Z高超聲速飛行試驗平台進行研發,並計劃於2021年對其開展飛行測試。Talon-A是一種完全可重復使用的自主液體火箭動力飛行器,長8.5米,翼展約3.4米,既能自主水平著陸,又能藉助自身動力水平起飛,用於測試飛行速度達6馬赫的高超聲速裝備。Talon-Z重約29噸,最大飛行高度152.4千米,最大射程1481千米,飛行速度10馬赫。
航天
俄羅斯將於2021年開始部署衛星互聯網
據衛星界11月2日消息,俄聯邦航天局局長羅戈津宣布,俄羅斯計劃於2021年起開始著手實施「球體」(Sfera)計劃,將打造由640顆衛星組成的衛星 星座 。該 星座 將由多種類型衛星組成,可提供定位、雷達探測及通信服務等功能。同時,該 星座 將可為北海等偏遠地區提供網路通信服務。
美國SpaceX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稱,「星鏈」網路服務有望於2021年中期進入印度市場
據TechWeb網11月3日消息,美國SpaceX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在社交網路上表示,「星鏈」網路服務有望於2020年中期進入印度市場。據美國網速測試統計公司Ookla的最新數據顯示,「星鏈」網路服務的試用速度已突破160Mbps,超過美國95%的寬頻連接。目前,SpaceX公司已發射了近900顆「星鏈」衛星,可為美國西北地區提供初步網路服務。
新材料
歐洲航天局正在研究能夠抵擋月球塵埃的新材料
據新華社11月3日消息,歐洲航天局正在研究能夠抵擋月球塵埃的新材料。相關人員稱,新材料不會是某種單一材料,而是某種創新型分層材料,但成分待定。目前,研究人員正利用一種名為EAC-1A的人工材料模擬月球塵埃對物質的磨蝕作用。研究人員希望確保太空服的密封處、所用橡膠和任何接頭都不會因宇航員在月球上行走而被過度堵塞或損壞。據報道,歐洲航天局目前正與法國科梅克斯公司、德國紡織和纖維研究所以及民間科學組織奧地利太空論壇等合作夥伴討論此事。
先進製造
迪士尼研發出首款無皮膚機器人,能夠做出眨眼以及其他微表情
據環球網11月2日消息,迪士尼與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加州理工大學合作,聯合研發出了一款無皮膚機器人,該機器人能夠模仿人類的面部動作,做出快速眨眼、凝視、搖頭等微表情。機器人胸部的感測器能夠指導機器人與人類進行交互,使其眼球運動從直接停留凝視轉變為微微上下移動,模仿人類真實眼神。迪士尼一直致力於研發逼真的類人機器人,並計劃將這項技術用於打造旗下主題樂園的動畫人物。該機器人的問世也反映了未來機器人研發的精細化趨勢。
-END-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註明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 科技 社會 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 科技 、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 科技 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小南庄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④ 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與管理解答題和問答題,共兩題,不要太多,簡述就行 (5)網路連接需要哪些組件 (
第1章 網路操作系統導論一.填空題(1)操作系統是( 用戶) 與計算機之間的介面,網路操作系統可以理解為( 網路用戶) 與計算機網路之間的介面。(2)網路通信是網路最基本的功能,其任務是在( 源主機) 和 (目標主機) 之間實現無差錯的數據傳輸。(3)1964年,巴蘭(Baran)在美國蘭德(Rand)公司的「論分布式通信」的研究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分組)的概念。(4)Web服務、大型資料庫服務等都是典型的(客戶/伺服器)模式,是近年來流行的應用模式。二、問答題(2)網路操作系統有哪些基本功能?答:共享資源管理、網路通信、網路服務、網路管理、互操作能力(3)選擇網路操作系統構建計算機網路時應考慮哪些問題?答:網路操作系統的選擇應遵循以下一般原則:1標准化2可靠性3安全性4網路應用服務的支持5易用性選擇網路操作系統時還應考慮以下因素:1首先要考慮的是成本因素2其次要考慮網路操作系統的可集成性因素3可擴展性是選擇網路操作系統時要考慮的另外一個因素。第2章Windows Server 2003安裝與基本配置一.填空題(1)Windows Server 2003有四個版本,分別是(標准版、 企業版 、 數據中心版 、 WEB版 )。(2)某中型企業,准備購買Windows Server 2003,伺服器上欲發布網頁,同時作為SQL伺服器,考慮到伺服器的負載和冗餘問題,應使用 企業 版。(3)某企業規劃有兩台Windows Server 2003和50台Windows 2000Professional,每台伺服器最多隻有15個人能同時訪問,最好採用 每伺服器 授權模式。(4)MMC有作者 和 用戶 模式。(5)在設備管理中,如一硬體設備上的圖標上有「×」標記,表示設備被禁用 。二、選擇題 (1)有一台伺服器的操作系統是Windows 2000 Server,文件系統是NTFS,無任何分區,現要求對該服務進行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裝,保留原數據,但不保留操作系統,應使用下列(B)種方法進行安裝才能滿足需求。A、在安裝過程中進行全新安裝並格式化磁碟B、對原操作系統進行升級安裝,不格式化磁碟C、做成雙引導,不格式化磁碟D、重新分區並進行全新安裝(2)現要在一台裝有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統的機器上安裝Windows Server 2003,並做成雙引導系統。此計算機硬碟的大小是10.4GB,有兩個分區:C盤4GB,文件系統是FAT;D盤6.4GB,文件系統是NTFS。為使計算機成為雙引導系統,下列那個選項是最好的方法?(D)A、安裝時選擇升級選項,並選擇D盤作為安裝盤。B、安裝時選擇全新安裝,並且選擇C盤上與Windows作為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裝目錄C、安裝時選擇升級安裝,並且選擇C盤上與Windows不同的目錄作為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裝目錄D、安裝時選擇全新安裝,並選擇D盤作為安裝盤。(3)某公司計劃建設網路系統,該網路有兩台伺服器,安裝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統;40台工作站,安裝Windows XP,則Windows Server 2003的許可協議應選擇何種模式比較合理?(A)A、選擇每伺服器模式B、選擇每客戶模式C、選擇混合模式D、忽略該選項第3章域與活動目錄一.填空題(1)域樹中的子域和父域的信任關系是 雙向的 、 可傳遞的 。(2)活動目錄存放在 域控制器 中。(3)Windows Server 2003伺服器的三種角色是 域控制器 、成員伺服器、 獨立伺服器。(4)獨立伺服器上安裝了 活動目錄 就升級為域控制器。 (5)域控制器包含了由這個域的 賬戶 、 密碼 以及屬於這個域的計算機等信息構成的資料庫。 (6)活動目錄中的邏輯單元包括 域 、 域樹 、域林和組織單元。二、簡答題(1)為什麼需要域?答:為了更好的實現資源的共享的控制,提高數據的傳輸安全性,增強網路的管理能力。(2)域與域之間創建信任關系的目的是什麼?答:信任關系是兩個域控制器之間實現資源互訪的重要前提,任何一個Windows Server 2003域被加入到域目錄樹後,這個域都會自動信任父域,同時父域也會自動信任這個新域,而且這些信任關系具備雙向傳遞性。由於這個信任關系的功能是通過所謂的Kerberos安全協議完成的,因此有時也被稱為隱含的信任關系。(3)為什麼在域中常常需要DNS伺服器答:在TCP/IP網路中,DNS是用來解決計算機名字和IP地址的映射關系的。活動目錄和DNS密不可分,它使用DNS伺服器來登記域控制器的IP、各種資源的定位等,因此在一個域林中至少要有一個DNS伺服器存在。(4)活動目錄存放了何種信息?答:活動目錄是一種目錄服務,它存儲有關網路對象(如用戶、組、計算機、共享資源、列印機各聯系人等)的信息,並將結構化數據存儲作為目錄信息邏輯和分層組織的基礎,使管理員比較方便地查找並使用這些網路信息。第4章用戶與組的管理一.填空題(1)根據伺服器的工作模式分為 本地組 和 域組 。(2)賬戶的類型分為 本地賬戶 、 域賬戶 、 內置賬戶 。(3)工作組模式下,用戶賬戶存儲在伺服器的 本地SAM 中;域模式下,用戶賬戶存儲在 域SAM 中。(4)打開組策略編輯器的命令是 gpedit.msc 。 (5)在Windows Server 2003中,最多可以設置 約1700 組策略。 (6)軟體發布的形式包括 軟體布置 、分配軟體、發布軟體 。其中軟體布置使用組策略指定如何在組織內安裝和刪除軟體。分配軟體是當用戶分配軟體時,該軟體將會出現在用戶桌面上;發布軟體是通過「添加/刪除程序」來進行安裝,也可以能過文檔激活來安裝。 二、選擇題 (1)在設置域賬戶屬性時(C)項目不能被設置。A、賬戶登錄時間B、賬戶的個人信息C、賬戶的許可權D、指定賬戶登錄域的計算機(2)下列(C)賬戶名不是合法的賬戶名。A、abc_123 B、windows bookC、dictionar* D、abdkeofFHEKLLOP(3)Windows Server 2003組策略無法完成下列(A)設置。A、操作系統安裝B、應用程序安裝C、控制面板D、操作系統版本更新三、簡答題(1)簡述通用組,全局組和本地域組的區別。答:(一)、成員的區別,通用組是所有域的用戶、全局組、通用組,不包括任何域的本地域組。全局組是同一域的用戶。全局組。本地域組是所有域的用戶、全局組、通用組、同一域的本地域組。(二)、許可權范圍的區別。通用組和全局組是所有域,而本地域組是同一域。(三)、轉換的區別。通用組可以轉換為本地域組,可以轉換為全局組(只要該組的成員不含通用組)。全局組可以轉換為通用組(只要該組不是隸屬於任何一個全局組)。本地域組可以轉換為通用組(只要該組的成員不含本地域組)(2)簡述工作組和域的區別。答:(一)創建方式不同:工作組可以由任何一個計算機管理員來創建,而域只能由域控制器來創建。(二)安全機制不同:在域中有可以登錄該域的賬戶,這些由域管理員來建立;在工作組中不存在工作組賬戶,只有本機上的賬戶和密碼。(三)登錄方式不同:在工作組方式下,計算機啟動後自動就在工作組中;登錄域時要提交域用戶名和密碼,只有用戶登錄成功之後才被賦予相應的許可權。(3)組策略設置的兩種類型是什麼?如何使用?答:類型:計算機配置和用戶配置使用:計算機配置用於管理控制計算機特定項目的策略,包括桌面外觀、安全設置,操作系統下運行、文件部署、應用程序分配、計算機啟動和關機腳本運行。這些配置應用到特定的計算機上,當該計算機啟動後,自動應用設置的組策略。用戶配置用於管理控制更多用戶特定項目的管理策略,包括應用程序配置、桌面配置、應用程序分類、計算機啟動和關機腳本運行等。當用戶登錄到計算機時,就會應用用戶配置組策略。第5章文件系統管理一.填空題 (1)運行Windows Server 2003的計算機的磁碟分區可以使用三種: FAT16 、FAT32 、 NTFS 類型的文件系統(2)共享許可權分 完全控制 、 更改 、 讀取 。(3)FAT16限制文件名不能超過 8 字元,擴展名不能超過 3 字元,這樣短的文件名通常不足以用來提供有意義的文件名。(4)分布式文件系統(Distributed File System,DFS)為整個企業網路上的文件系統資源提供了一個 邏輯樹 結構。(5)在同一NTFS分區上將文件移動到新文件夾,該文件夾將保留原來許可權。二、簡答題(3)什麼是分布式文件系統?它有什麼特點和好處?答:分布式文件系統,為整個企業網路上的文件系統資源提供了一個邏輯樹結構,用戶可以拋開文件的實際物理位置,僅通過一定的邏輯關系就可以查找和訪問網路的共享資源。用戶能夠像訪問本地文件一樣,訪問分布在網路上多個伺服器上的文件。第6章磁碟管理一.填空題(1)Windows Server 2003將磁碟存儲類型分為兩種:基本磁碟存儲和動態磁碟存儲。(2)Windows 2000 Server和Windows XP使用的文件系統都根據簇的大小組織磁碟。(3)系統管理員可以為訪問伺服器資源的客戶機設置磁碟配額,也就是限制它們一次性訪問伺服器資源的卷空間數量。這樣做的目的在於防止同一時刻某個客戶過量地佔用伺服器和網路資源,導致其他客戶無法訪問伺服器和使用網路。(4)帶區卷又稱為RAID-0 技術,RAID-1又稱為 鏡像 卷,RAID-5又稱為 具有奇偶校驗的帶區卷。二、選擇題 (1)一個基本磁碟上最多有( D )主分區。A、一個B、二個C、三個D、四個(2)要啟用磁碟配額管理,Windows Server 2003驅動器必須使用(B)文件系統。A、FAT16或FAT32 B、只使用NTFSC、NTFS或FAT 32 D、只使用FAT32(3)磁碟碎片整理可以(B)。A、合並磁碟空間B、減少新文件產生碎片的可能C、清理回收站的文件D、檢查磁碟壞扇區三、問答題(2)區別幾種動態卷的工作原理和創建方法?答:一、簡單卷: 動態卷中的最基本的單位,地位與基本磁碟中的主磁碟分區相當。可以從一個動態磁碟內選擇未指派空間來創建簡單卷,並且必要時可以將該簡單卷擴大,不過簡單卷必須在同一個物理磁碟上,無法跨越到另一個磁碟。創建簡單卷的步驟: 步驟一,啟動「計算機管理」控制台,選擇「磁碟管理」選項,右擊一塊未指派的空間,在彈出菜單中選擇「新建卷」。步驟二,在彈出的「歡迎使用新建卷向導」對話框中單擊「下一步」按鈕。選擇「簡單」選項,單擊「下一步」。 步驟三,在對話框中設置簡單卷的大小,單擊「下一步」 步驟四,在「指派驅動器號和路徑」對話框中指定一個磁碟驅動器號來代表該簡單卷。 步驟五,單擊「下一步」,在「格式化分區」的對話框,進行選擇文件系統,設置卷標等設置。 步驟六,單擊「下一步」,在「正在完成創建卷向導」對話框,單擊「完成」系統開始對該卷進行格式化,完成之後可在管理窗口中的磁碟列表中看到屬性的變化。二、擴展簡單卷: 其容量可以擴展,可以只能將未指派的本磁碟上並到簡單卷上。創建擴展卷的步驟: 步驟一,打開「計算機管理」控制台,選擇「磁碟管理」,右擊要擴展的簡單卷,在彈出菜單中選擇「擴展卷」。 步驟二,打開「擴展卷向導」對話框,單擊「下一步」按鈕,打開選擇磁碟對話框,這里可以選擇要擴展的空間來自哪個磁碟,設置擴展的磁碟空間大小。 步驟三,單擊「下一步」,出現「完成卷擴展向導」對話框,單擊「完成」按鈕。在磁碟管理控制台中可以看出磁碟的空間變化。三、跨區卷: 跨區卷是幾個(大於一個)位於不同物理磁碟的未指派空間組合成的一個邏輯卷。創建一個跨區卷可參照如下步驟: 步驟一,打開「計算機管理」控制台,選擇「磁碟管理」,滑鼠右鍵單擊幾個磁碟中未指派空間中的任何一個,在彈出菜單中選擇「創建卷」,打開「創建卷向導」,單擊「下一步」。出現 「選擇卷類型」的對話框,選擇「跨區卷」。 步驟二,單擊「下一步」,在 「選擇磁碟」對話框中,選擇加入跨區卷的磁碟,並設置好每個磁碟加入多大的空間。 步驟三,單擊「下一步」,類似於創建簡單卷,接著要設置驅動器號和路徑以及格式化設置。完成上述操作,在管理窗口的卷列表中可以看到相應卷的「布局」為「跨區」, H:卷為「跨區」、「動態」、「NTFS」卷。四;帶區卷: 與跨區卷類似,帶區卷也是幾個(大於一個)分別位於不同磁碟的未指派空間所組合成的一個邏輯卷。不同的示,帶區卷的每個成員的容量大小相同,並且數據寫入是以64KB為單位平均寫到每個磁碟內。單純從速度方面考慮,帶區卷是Server 2003所有磁碟管理功能中,運行速度最快的卷。帶區卷功能類似於磁碟陣列RAID 0(條帶化存儲,存取速度快,但不具有容錯能力)標准。帶區卷不具有擴展容量的功能。創建帶區卷的過程與創建跨區卷的過程類似,唯一的區別就是在選擇磁碟時,參與帶區卷的空間必須一樣的大小,並且最大值不能超過最小容量的參與該卷的未指派空間。創建完成之後,如果有3個容量為300MB的空間加入了帶區卷,則最後生成的帶區卷的容量為900MB。五,鏡像卷:鏡像卷是由一個動態磁碟內的簡單卷和另一個動態磁碟內的未指派空間組合而成,或者由兩個未指派的可用空間組合而成,然後給予一個邏輯磁碟驅動器號。這兩個區域存儲完全相同的數據,當一個磁碟出現故障時,系統仍然可以使用另一個磁碟內的數據,因此,它具備容錯的功能。但它的磁碟利用率不高,只有50%。它可以包含系統卷和啟動卷。鏡像卷的創建有兩種形式,可以用一個簡單卷與另一磁碟中的未指派空間組合,也可以由兩個未指派的可用空間組合。鏡像卷的創建類似於前面幾種動態卷的創建過程。六,RAID-5卷:它有一點類似於帶區卷,也是由多個分別位於不同磁碟的未指派空間所組成的一個邏輯卷。具有一定的容錯能力。其功能類似於磁碟陣列RAID-5標准。RAID-5卷至少要由3個磁碟組成,系統在寫入數據時,以64KB為單位。RAID-5卷的磁碟空間有效利用率為(n-1)/n,其中n為磁碟的數目 。創建RAID-5卷的步驟如下: 步驟一,打開「計算機管理」控制台,選擇「磁碟管理」,滑鼠右鍵單擊任一個未指派空間,在彈出菜單中選擇「創建卷」,打開「歡迎使用創建卷向導」對話框。 步驟二,單擊「下一步」按鈕,選擇「RAID-5卷」單選按鈕。 步驟三,單擊「下一步」按鈕,在「選擇磁碟」對話框,系統默認會以其中容量最小的空間為單位,用戶也可以自己設定容量。 步驟四,單擊「下一步」按鈕。類似前面創建其他動態卷,指派驅動器號和路徑、設置格式化參數之後,即可完成RAID-5卷的創建。創建完成後在管理控制台中可以看到「布局」屬性為「RAID-5」的邏輯卷。第14章 配置路由訪問伺服器一.填空題(1)路由器是一種連接多個網路或網段的網路設備,它實現了在IP層的數據包交換,從而實現了不同網路地址段的互聯通信。(2)路由器利用網路層定義的「邏輯」上的網路地址(即IP地址)來區別不同的網路,實現網路的互連和隔離,保持各個網路的獨立性。(3)路由方式分為兩類:一類是靜態路由方式,在路由器上人工配置路由表,實現路徑選擇;另一類是動態路由方式,通過動態路由協議在路由器之間交換路由表,確定路由選擇。(4)網路地址轉換NAT(NetworkAddress Translation)就是將在內部專用網路中使用的內部地址(不可路由)在路由器處替換成合法地址 (可路由),從而使內網可以訪問外部公共網上的資源。(5)與RIP相對,OSPF是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 協議,而RIP是距離向量路由 協議。。
⑤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路技術知識點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路技術知識點
Internet的應用范圍由最早的軍事、國防,擴展到美國國內的學術機構,進而迅速覆蓋了全球的各個領域,運營性質也由科研、教育為主逐漸轉向商業化。以下是我整理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路技術知識點,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第一章:網路系統統結構與設計的基本原則
計算機網路按地理范圍劃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
區域網提高數據傳輸速率 10mbps-10gbps,低誤碼率的高質量傳輸環境
區域網按介質訪問控制方法角度分為共享介質式區域網和交換式區域網
區域網按傳輸介質類型角度分為有線介質區域網和無線介質
區域網早期的計算機網路主要是廣域網,分為主計算機與終端(負責數據處理)和通信處理設備與通信電路(負責數據通信處理)
計算機網路從邏輯功能上分為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
資源子網(計算機系統,終端,外網設備以及軟體信息資源): 負責全網數據處理業務,提供網路資源與服務
通信子網(通信處理控制機—即網路節點,通信線路及其他通信設備):負責網路數據傳輸,轉發等通信處理任務 網路接入(區域網,無線區域網,無線城域網,電話交換網,有線電視網)
廣域網投資大管理困難,由電信運營商組建維護,廣域網技術主要研究的是遠距離,高服務質量的寬頻核心交換技術,用戶接入技術由城域網承擔。
廣域網典型網路類型和技術:(公共電話交換網PSTN,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數字數據網DDN,x.25 分組交換網,幀中繼網,非同步傳輸網,GE千兆乙太網和10GE光乙太網)
交換區域網的核心設備是區域網交換機
城域網概念:網路運營商在城市范圍內提供各種信息服務,以寬頻光傳輸網路為開放平台,以 TCPIP 協議為基礎 密集波分復用技術的推廣導致廣域網主幹線路帶寬擴展
城域網分為核心交換層(高速數據交換),邊緣匯聚層(路由與流量匯聚),用戶接入層(用戶接入和本地流量控制)
層次結構優點:層次定位清楚,介面開放,標准規范,便於組建管理
核心層基本功能:(設計重點:可靠性,可擴展性,開放性) 連接匯聚層,為其提供高速分組轉發,提供高速安全 QoS 保障的傳輸環境; 實現主幹網路互聯,提供城市的寬頻 IP 數據出口;提供用戶訪問 INTERNET 需要的路由服務;
匯聚層基本功能: 匯聚接入層用戶流量,數據分組傳輸的匯聚,轉發與交換;本地路由過濾流量均衡,QoS 優先管理,安全控制,IP 地址轉換,流量整形; 把流量轉發到核心層或本地路由處理;
組建運營寬頻城域網原則:可運營性,可管理性,可盈利性,可擴展性
管理和運營寬頻城域網關鍵技術:帶寬管理,服務質量 QoS,網路管理,用戶管理,多業務接入,統計與計費,IP 地址分配與地址轉換,網路安全
寬頻城域網在組建方案中一定要按照電信級運營要求(考慮設備冗餘,線路冗餘以及系統故障的快速診斷與自我恢復)
服務質量 QoS 技術:資源預留,區分服務,多協議標記轉換
管理帶寬城域網 3 種基本方案:帶內網路管理,帶外網路管理,同時使用帶內帶外網路管理 帶內:利用傳統電信網路進行網路管理,利用數據通信網或公共交換電話網撥號,對網路設備進行數據配置。
帶外:利用 IP 網路及協議進行網路管理,利用網路管理協議建立網路管理系統。對匯聚層及其以上設備採用帶外管理,匯聚層一下採用帶內管理
寬頻城域網要求的管理能力表現在電信級的接入管理,業務管理,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技術方面需要解決物理安全,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
寬頻城域網基本技術與方案(SDH 城域網方案;10GE 城域網方案,基於 ATM 城域網方案)
光乙太網由多種實現形式,最重要的有 10GE 技術和彈性分組環技術
彈性分組環(RPR):直接在光纖上高效傳輸 IP 分組的傳輸技術 標准:IEEE802.17
目前城域網主要拓撲結構:環形結構;核心層有 3—10 個結點的城域網使用環形結構可以簡化光纖配置功能:簡化光纖配置;解決網路保護機制與帶寬共享問題;提供點到多點業務
彈性分組環採用雙環結構;RPR 結點最大長度 100km,順時針為外環,逆時針為內環
RPR 技術特點:(帶寬利用率高;公平性好;快速保護和恢復能力強;保證服務 質量)
用戶接入網主要有三類:計算機網路,電信通信網,廣播電視網
接入網接入方式主要為五類:地面有線通信系統,無線通信和移動通信網,衛星通信網,有線電視網和地面廣播電視網
三網融合:計算機網路,電信通信網,電視通信網
用戶接入角度:接入技術(有線和無線),接入方式(家庭接入,校園接入,機關與企業人)
目前寬頻接入技術: 數字用戶線 XDSL 技術
光纖同軸電纜混合網 HFC 技術
光纖接入技術,
無線接入技術,
區域網技術
無線接入分為無線區域網接入,無線城域網接入,無線 Ad hoc 接入
區域網標准:802.3 無線區域網接入:802.11無線城域網:802.16
數字用戶線 XDSL 又叫 數字用戶環路 ,基於電話銅雙絞線高速傳輸技術 技術分類:
ADSL 非對稱數字用戶線速率不對稱1.5mbps/64kbps-5.5km
RADSL 速率自適應數字用戶線 速率不對稱1.5mbps/64kbps-5.5km
HDSL 高比特率數字用戶線速率對稱 1.544mbps(沒有距離影響)
VDSL 甚高比特率數字用戶線 速率不對 51mbps/64kbps(沒有影響)
光纖同軸混合網 HFC 是新一代有線電視網
電話撥號上網速度 33.6kbps—56.6kbps
有線電視接入寬頻,數據傳輸速率 10mbps—36mbps
電纜數據機 Cable modem 專門為利用有線電視網進行數據傳輸而設計
上行信道:200kbps-10mbps下行信道: 36mbps 類型:
傳輸方式(雙向對稱傳輸和非對稱式傳輸)
數據傳輸方向(單向,雙向) 同步方式(同步和非同步交換)
接入角度(個人 modem 和寬頻多用戶 modem)
介面角度(外置式,內置式和互動式機頂盒)
無源光網路技術(APON)優點 系統穩定可靠 可以適應不同帶寬,傳輸質量的要求
與 CATV 相比,每個用戶可佔用獨立帶寬不會發生擁塞 接入距離可達 20km—30km
802.11b 定義直序擴頻技術,速率為 1mbps 2mbps 5.5mbps 11mbps 802.11a 提高到 54mbps
第二章 :網路系統總體規劃與設計方法
網路運行環境主要包括機房和電源
機房是放置核心路由器,交換機,伺服器等核心設備 UPS 系統供電:穩壓,備用電源,供電電壓智能管理
網路操作系統:NT,2000,NETWARE,UNIX,LINUX
網路應用軟體開發與運行環境:網路資料庫管理系統與網路軟體開發工具
網路資料庫管理系統:Oracle,Sybase,SOL,DB2
網路應用系統:電子商務系統,電子政務系統,遠程教育系統,企業管理系統, 校園信息服務系統,部門財務管理系統
網路需求調研和系統設計基本原則:共 5 點
制定項目建設任務書後,確定網路信息系統建設任務後,項目承擔單位首要任務是網路用戶調查和網路工程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設計建設與運行網路系統的關鍵
網路結點地理位置分布情況:(用戶數量及分布的位置;建築物內部結構情況調查;建築物群情況調查)
網路需求詳細分析:(網路總體需求設計;結構化布線需求設計;網路可用性與 可靠性分析;網路安全性需求分析;網路工程造價分析)
結點 2-250可不設計接入層和匯聚層
結點 100-500 可不設計接入層
結點 250-5000 一般需要 3 層結構設計
核心層網路一般承擔整個網路流量的 40%-60%
標准 GE 10GE 層次之間上聯帶寬:下聯帶寬一般控制在 1:20
10 個交換機,每個有 24 個介面,介面標準是 10/100mbps:那麼上聯帶寬是24*100*10/20 大概是 2gbps
高端路由器(背板大於 40gbps)高端核心路由器:支持 mpls 中端路由器(背板小於 40gbps)
企業級路由器支持 IPX,VINES,
QoS VPN 低端路由器(背板小於 40gbps)支持 ADSL PPP
路由器關鍵技術指標:
1:吞吐量(包轉發能力)
2:背板能力(決定吞吐量)背板:router 輸入端和輸出端的物理通道 傳統路由採用共享背板結構,高性能路由採用交換式結構
3:丟包率(衡量 router 超負荷工作性能)
4:延時與延時抖動(第一個比特進入路由到該幀最後一個離開路由的時間) 高速路由要求 1518B 的 IP 包,延時小於 1ms
5:突發處理能力
6:路由表容量(INTERNET 要求執行 BGP 協議的路由要存儲十萬路由表項,高 速路由應至少支持 25 萬)
7:服務質量 8:網管能力
9:可靠性與可用性
路由器冗餘:介面冗餘,電源冗餘,系統板冗餘,時鍾板冗餘,整機設備冗餘
熱撥插是為了保證路由器的可用性
高端路由可靠性:
(1) 無故障連續工作時間大於 10 萬小時
(2) 系統故障恢復時間小於 30 分鍾
(3) 主備切換時間小於 50 毫秒
(4) SDH 和 ATM 介面自動保護切換時間小於 50 毫秒
(5) 部件有熱拔插備份,線路備份,遠程測試診斷
(6) 路由系統內不存在單故障點
交換機分類:從技術類型(10mbps Ethernet 交換機;fast Ethernet 交換機;1gbps 的 GE 交換機)從內部結構(固定埠交換機;模塊化交換機—又叫機架式交換 機)
500 個結點以上選取企業級交換機
300 個結點以下選取部門級交換機
100 個結點以下選取工作組級交換機
交換機技術指標:
(1) 背板帶寬(輸入端和輸出端得物理通道)(2) 全雙工埠帶寬(計算:埠數*埠速率*2)
(3) 幀轉發速率(4) 機箱式交換機的擴張能力
(5) 支持 VLAN 能力(基於 MAC 地址,埠,IP 劃分) 緩沖區協調不同埠之間的速率匹配
網路伺服器類型(文件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Internet 通用伺服器;應用服務 器)
虛擬盤體分為(專用盤體,公用盤體與共享盤體)
共享硬碟服務系統缺點:dos 命令建立目錄;自己維護;不方便系統效率低,安 全性差
客戶/伺服器 工作模式採用兩層結構:第一層在客戶結點計算機 第二層在數據 庫伺服器上
Internet 通用伺服器包括(DNS 伺服器,E-mail 伺服器,FTP 伺服器,WWW 服 務器,遠程通信伺服器,代理伺服器)
基於復雜指令集 CISC 處理器的 Intel 結構的伺服器: 優點:通用性好,配置簡單,性能價格比高,第三方軟體支持豐富,系統維護方 便 缺點:CPU 處理能力與系統 I/O 能力較差(不適合作為高並發應用和大型服 務器)
基於精簡指令集 RISC 結構處理器的伺服器與相應 PC 機比:CPU 處理能力提高
50%-75%(大型,中型計算機和超級伺服器都採用 RISC 結構處理器,操作系統 採用 UNIX)
因此採用 RISC 結構處理器的伺服器稱 UNIX 伺服器
按網路應用規模劃分網路伺服器
(1) 基礎級伺服器 1 個 CPU(2) 工作組伺服器 1-2 個 CPU(3) 部門級伺服器 2-4 個 CPU
(4) 企業級伺服器 4-8 個 CPU
伺服器採用相關技術
(1) 對稱多處理技術 SMP (多 CPU 伺服器的負荷均衡)
(2) 集群 Cluster(把一組計算機組成共享數據存儲空間)
(3) 非一致內存訪問(NUMA)(結合 SMP Cluster 用於多達 64 個或更多 CPU的'伺服器)
(4) 高性能存儲與智能 I/O 技術(取決存取 I/O 速度和磁碟容量)
(5) 服務處理器與 INTEL 伺服器控制技術
(6) 應急管理埠
(7) 熱撥插技術 網路伺服器性能
(1) 運算處理能力
CPU 內核:執行指令和處理數據
一級緩存:為 CPU 直接提供計算機所需要的指令與數據 二級緩存:用於存儲控制器,存儲器,緩存檢索表數據 後端匯流排:連接 CPU 內核和二級緩存
前端匯流排:互聯 CPU 與主機晶元組
CPU50%定律:cpu1 比 cpu2 伺服器性能提高(M2-M1)/M1*50% M 為主頻
(2) 磁碟存儲能力(磁碟性能參數:主軸轉速;內部傳輸率,單碟容量,平均 巡道時間;緩存)
(3) 系統高可用性99.9%---------------每年停機時間小於等於 8.8 小時
99.99%-------------每年停機時間小於等於 53 分鍾
99.999%---------- 每年停機時間小於等於5 分鍾
伺服器選型的基本原則
(1) 根據不同的應用特點選擇伺服器
(2) 根據不同的行業特點選擇伺服器
(3) 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伺服器的配置
網路攻擊兩種類型:服務攻擊和非服務攻擊
從黑客攻擊手段上看分為 8 類:系統入侵類攻擊;緩沖區溢出攻擊,欺騙類 攻擊,拒絕服務類攻擊,防火牆攻擊,病毒類攻擊,木馬程序攻擊,後門攻擊 非服務攻擊針對網路層等低層協議進行
網路防攻擊研究主要解決的問題:
(1) 網路可能遭到哪些人的攻擊
(2) 攻擊類型與手段可能有哪些
(3) 如何及時檢測並報告網路被攻擊
(4) 如何採取相應的網路安全策略與網路安全防護體系 網路協議的漏洞是當今 Internet 面臨的一個嚴重的安全問題
信息傳輸安全過程的安全威脅(截取信息;竊qie聽信息;篡改信息;偽造信息)
解決來自網路內部的不安全因素必須從技術和管理兩個方面入手
病毒基本類型劃分為 6 種:引導型病毒;可執行文件病毒;宏病毒;混合病毒, 特洛伊木馬病毒;Iternet 語言病毒
網路系統安全必須包括 3 個機制:安全防護機制,安全檢測機制,安全恢復機制
網路系統安全設計原則:
(1) 全局考慮原則(2) 整體設計的原則(3) 有效性與實用性的原則(4) 等級性原則
(5)自主性與可控性原則(6)安全有價原則
第三章: IP 地址規劃設計技術
無類域間路由技術需要在提高 IP 地址利用率和減少主幹路由器負荷兩個方面取得平衡
網路地址轉換 NAT 最主要的應用是專用網,虛擬專用網,以及 ISP 為撥號用戶 提供的服務
NAT 更用應用於 ISP,以節約 IP 地址
A 類地址:1.0.0.0-127.255.255.255 可用地址 125 個 網路號 7 位
B 類地址:128.0.0.0-191.255.255.255 網路號 14 位
C 類地址:192.0.0.0-223.255.255.255 網路號 21 位允許分配主機號 254 個
D 類地址:224.0.0.0-239.255.255.255 組播地址
E 類地址:240.0.0.0-247.255.255.255 保留
直接廣播地址:
受限廣播地址:255.255.255.255
網路上特定主機地址:
回送地址:專用地址
全局 IP 地址是需要申請的,專用 IP 地址是不需申請的
專用地址:10; 172.16- 172.31 ;192.168.0-192.168.255
NAT 方法的局限性
(1) 違反 IP 地址結構模型的設計原則
(2) 使得 IP 協議從面向無連接變成了面向連接
(3) 違反了基本的網路分層結構模型的設計原則
(4) 有些應用將 IP 插入正文內容
(5) Nat 同時存在對高層協議和安全性的影響問題
IP 地址規劃基本步驟
(1) 判斷用戶對網路與主機數的需求
(2) 計算滿足用戶需求的基本網路地址結構
(3) 計算地址掩碼
(4) 計算網路地址
(5) 計算網路廣播地址
(6) 計算機網路的主機地址
CIDR 地址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地址聚合和路由聚合能力 規劃內部網路地址系統的基本原則
(1) 簡潔(2) 便於系統的擴展與管理(3) 有效的路由
IPv6 地址分為 單播地址;組播地址;多播地址;特殊地址
128 位每 16 位一段;000f 可簡寫為 f 後面的 0 不能省;::只能出現一次
Ipv6 不支持子網掩碼,它只支持前綴長度表示法
第四章:網路路由設計
默認路由成為第一跳路由或預設路由 發送主機的默認路由器又叫做源路由器;
目的主機所連接的路由叫做目的路由
路由選擇演算法參數
跳數 ;帶寬(指鏈路的傳輸速率);延時(源結點到目的結點所花費時間); 負載(單位時間通過線路或路由的通信量);可靠性(傳輸過程的誤碼率);開銷(傳輸耗費)與鏈路帶寬有關
路由選擇的核心:路由選擇演算法 演算法特點:
(1) 演算法必須是正確,穩定和公平的
(2) 演算法應該盡量簡單
(3) 演算法必須能夠適應網路拓撲和通信量的變化
(4) 演算法應該是最佳的
路由選擇演算法分類: 靜態路由選擇演算法(非適應路由選擇演算法)
特點:簡單開銷小,但不能及時適應 網路狀態的變化
動態路由選擇演算法(自適應路由選擇演算法)
特點:較好適應網路狀態的變化,但 實現復雜,開銷大
一個自治系統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它有權決定在本系統內應採取何種路由選擇協議
路由選擇協議:
內部網關協議 IGP(包括路由信息協議 RIP,開放最短路徑優先 協議 OSPF);
外部網關協議 EGP(主要是 BGP)
RIP 是內部網關協議使用得最廣泛的一種協議;
特點:協議簡單,適合小的自治 系統,跳數小於 15
OSPF 特點:
1. OSPF 使用分布式鏈路狀態協議(RIP 使用距離向量協議)
2. OSPF 要求路由發送本路由與哪些路由相鄰和鏈路狀態度量的信息(RIP 和 OSPF都採用最短路徑優先的指導思想,只是演算法不同)
3. OSPF 要求當鏈路狀態發生變化時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發送此信息(RIP 僅向相 鄰路由發送信息)
4. OSPF 使得所有路由建立鏈路資料庫即全網拓撲結構(RIP 不知道全網拓撲) OSPF 將一個自治系統劃分若干個小的區域,為拉適用大網路,收斂更快。每個 區域路由不超過 200 個
區域好處:洪泛法局限在區域,區域內部路由只知道內部全網拓撲,卻不知道其他區域拓撲 主幹區域內部的路由器叫主幹路由器(包括區域邊界路由和自治系統邊界路由)
BGP 路由選擇協議的四種分組 打開分組;更新分組(是核心);保活分組;通知分組;
第五章:區域網技術
交換機採用採用兩種轉發方式技術:快捷交換方式和存儲轉發交換方式
虛擬區域網 VLAN 組網定義方法:(交換機埠號定義;MAC 地址定義;網路層地址定義;基於 IP 廣播組)
綜合布線特點:(兼容性;開放性;靈活性;可靠性;先進性;經濟性)
綜合布線系統組成:(工作區子系統;水平子系統;干線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建築物群子系統)
綜合布線系統標准:
(1) ANSI/TIA/EIA 568-A
(2) TIA/EIA-568-B.1 TIA/EIA-568-B.2TIA/EIA-568-B.3
(3) ISO/IEC 11801
(4) GB/T 50311-2000GB/T50312-2000
IEEE802.3 10-BASE-5 表示乙太網 10mbps 基帶傳輸使用粗同軸電纜,最大長度=500m
IEEE802.3 10-BASE-2200m
IEEE802.3 10-BASE-T使用雙絞線
快速乙太網 提高到 100mbps
IEEE802.3U 100-BASE-TX最大長度=100M
IEEE802.3U 100-BASE-T4針對建築物以及按結構化布線
IEEE802.3U 100-BASE-FX使用 2 條光纖 最大長度=425M
支持全雙工模式的快速乙太網的拓撲構型一定是星形
自動協商功能是為鏈路兩端的設備選擇 10/100mbps 與半雙工/全雙工模式中共有的高性能工作模式,並在鏈路本地設備與遠端設備之間激活鏈路;自動協商功能只能用於使用雙絞線的乙太網,並且規定過程需要 500ms 內完成
中繼器工作在物理層,不涉及幀結構,中繼器不屬於網路互聯設備
10-BASE-5 協議中,規定最多可以使用 4 個中繼器,連接 3 個纜段,網路中兩個 結點的最大距離為 2800m
集線器特點:
(1) 乙太網是典型的匯流排型結構
(2) 工作在物理層 執行 CSMA/CD 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3) 多埠 網橋在數據鏈路層完成數據幀接受,轉發與地址過濾功能,實現多個區域網的數據交換
透明網橋 IEEE 802.1D 特點:
(1) 每個網橋自己進行路由選擇,區域網各結點不負責路由選擇,網橋對互聯 區域網各結點是透明
(2) 一般用於兩個 MAC 層協議相同的網段之間的互聯
透明網橋使用了生成樹演算法 評價網橋性能參數主要是:幀過濾速率,幀轉發速率
按照國際標准,綜合布線採用的主要連接部件分為建築物群配線架(CD); 大樓主配線架(BD);樓層配線架(FD),轉接點(TP)和通信引出端(TO),TO 到 FD 之間的水平線纜最大長度不應超過 90m;
設備間室溫應保持在 10 度到 27 度 相對濕度保持在 30%-80%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路技術知識點 ]相關文章:
1.2017年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路技術知識點積累
2.2017年全國計算機三級網路技術真題附帶答案
3.2017年全國計算機三級網路技術真題及答案
4.全國計算機三級網路技術真題及答案2017
5.2017年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知識點
6.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b知識點
7.2017全國計算機考試三級網路技術考試大綱
8.2017年全國計算機三級網路技術考試試題
9.2017全國計算機三級網路技術考試試題及答案
10.2017年全國計算機三級網路技術考試選擇題
;⑥ 大數據背後是否意味著大風險
大數據背後是否意味著大風險
越來越多的用戶被警告說,他們所收集數據是如何被共享、又是如何被使用的而感到震驚。顯然,人們需要更好的管理整個企業關鍵利益相關者和企業相關部門的數據資料:從首席營銷官到IT部門,企業必須制定相關的指導方針和最佳實踐方案用於使用、儲存和轉讓企業業務內外的相關數據。
從信息安全的角度,圍繞關鍵問題的大數據往往分為以下五個方面:
1、網路安全:隨著越來越多的交易、對話、互動和數據在網上進行,這種刺激使得網路犯罪分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猖獗。據2012年一月信息安全論壇的題為《網路安全策略:實現網路彈性》的報告顯示,「今天的網路犯罪分子都組織得更好、更專業,並具備有力的工具和能力,以針對確定的目標進行攻擊。這不是一次性的數據破壞或黑客攻擊而成為報紙頭條新聞的故事,而卻具有深遠的後果,這對企業可能意味著聲譽受損,法律責任,甚至財政破產。網路彈性和防備戰略對於企業大數據是至關重要的。
2、雲中的數據:企業必須迅速採用和實施新技術的壓力,比如雲服務。經常面臨大數據的具有挑戰性的存儲和處理的需求。而這其中包含了不可預見的風險和意想不到的後果。在雲中的大數據對於網路犯罪分子來說,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攻擊目標。這對企業來說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他們必須采購戰略正確的安全的雲。
3、個人設備安全管理:攜手大數據的增長的是新的移動設備使用范圍的擴大,用於收集、存儲、訪問和數據傳輸。企業現在面臨的企業員工在工作場所使用個人設備的安全管理挑戰,必須平衡安全與生產力的需要。員工智能分析和瀏覽網頁詳情是安全惡夢,尤其是當這些混合了家庭和工作數據。企業應當確保其雇員接受相關的個人設備使用政策,並繼續在符合其既定的安全政策下管理移動設備。
4、相互關聯的供應鏈:企業往往是復雜的、全球性的和相互依存的供應鏈的一部分,而這一部分往往可能是最薄弱的環節。信息是通過簡單平凡的數據供應鏈結合起來的,包括從貿易或商業秘密到知識產權的一系列信息,如果損失可能導致企業聲譽受損,受到財務或法律的懲罰。信息安全協調在業務關系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這其中包括外包,離岸供應鏈和雲服務提供商。
5、數據保密:大量的數據產生、存儲和分析,數據保密問題將在未來幾年內成為一個更大的問題。企業必須盡快開始規劃新的數據保護,同時監測進一步的立法和監管的發展。
數據聚合和大數據分析,是保證企業的營銷情報的寶庫。能夠在針對客戶情況的基礎上,結合過去的采購模式和以前的「私人」的喜好進行銷售,是營銷的法寶。但企業領導人渴望採用這些新技術,應了解申請多個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和其他限制。企業還應該實現數據隱私最佳實踐和設計分析程序,建立相關透明度和問責制,永遠不要忽視大數據、流程和技術的作用。
不言而喻,確保數據的輸入和輸出是一個關鍵的挑戰,可以影響不只是潛在的商業活動和機會,但也有深遠的法律含義。保持靈活和理想的預期變化的調節,而不是陷入困境時,才臨時尋求解決方案。
話雖這么說,在初期,我們還沒有看到大量的外部需求,強制要求企業確保信息的完整性。然而,隨著企業規模擴大,業務處理的信息仍然會增加,需要業務決策密切聯系原始數據的大數據分析,信息的質量變得越來越重要。如果同樣復雜的分析可以應用到相關的安全數據,大數據,甚至可能被用於提高信息安全。
而這樣的解決方案可能似乎不是很普遍,你可以放心,人們正在研究大數據分析被用於防止欺詐檢測,網路安全,社會分析和實時多式聯運監測。
⑦ 結合《世界是平的》《理解網路》談談有關網路時代新特徵的看法(不少於1500字) 希望大家幫幫忙謝謝!!!
全球網路革命的由來、誕生及其重大影響
冷戰與全球網路革命 如今廣泛影響人們生活的互聯網,是40年前美國人搞軍事情報的產物。從為了滿足軍事全球化的需要,到網路的形成和網路時代的崛起,標志著人類進入了一個不同於「實物文明」、「書寫文明」的全新樣式,即「數字文明」或者說「虛擬世界的文明」。 [B] 1、冷戰與網路的形成[/B]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蘇雙方為了實現各自的戰略意圖而進行著軍備競賽。 美國軍隊最擔心蘇聯的飛機繞道北極前來空襲。為此,在美國軍方的授意和資助下,1951年,麻省理工學院成立了著名的林肯實驗室,專門研究防範蘇聯轟炸的措施,而他們的主要研究項目就是「遠距離預警」。這個「遠距離預警」系統,是由軍方主管並操縱的一種中央控制的網路結構。但它是第一個真正實時的人機交互作用的電腦網路系統,它能接收網路上各個軍事部門傳送過來的數據,能夠按照輸入的指令來處理這些數據。由於在運行的過程中需要人的干預,所以被稱作是「半自動」的系統。1952年,系統投入使用,成為當時遠距離訪問的電腦網路的一個典型。然而,中央控制式網路不久就受到了懷疑。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重83.6公斤),差不多每天都要在美國人的頭頂上飛過一次。1957年11月3日,蘇聯的第二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2號」又上天了。這顆重達500公斤的衛星甚至還帶了一隻活狗進入太空做實驗。 在收到前蘇聯發射衛星成功消息後,美國軍隊的威信和權威,甚至自信心,一下子降到了最低點。蘇聯衛星飛到家門口才被發現,美軍方一向倚重的中央控制式網路搜集信息的能力受到質疑。這也是對美國的示威,對美國軍事技術的侮辱。當然,3個月後,美國成功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探險者1號」。比起蘇聯此前發射的衛星,「探險者1號」實在小得可憐。這顆衛星只有8公斤重,其重量也許還不如蘇聯第二顆衛星中攜帶的狗,算得上是一個「山葯蛋」!但技術專家們都非常清楚,這顆衛星的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 1958年1月7日,在美國的「山葯蛋」被拋上天之前不到1個月,艾森豪威爾總統正式向國會提出要建立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簡稱DARPA),希望通過這個機構的努力,確保不再發生毫無准備地看著類似蘇聯衛星上天這種讓美國人尷尬的事。 1958年初,52歲的羅伊•約翰遜被任命為DARPA的第一位主任。僅僅5天之後,國會就撥來了資金:520萬美元的撥款,2億美元的項目總預算!當時的2億美元可是個天文數字,幾乎所有人都驚呆了。正是DARPA在資金和人才方面的大力投入,使得分布式網路的研究進展非常迅速。 1964年3月,研究人員保羅•巴蘭發表了《論分布式通信網路》。在這份報告中,他概括了「亢余聯接」的原理,舉出了多種可能的網路模型。巴蘭在他的報告中提出,要建立一種沒有明顯中央管理和控制的通信系統。在這種通信系統中,每一個點都可以和另一個點建立聯系。這樣,破壞網路中的任何一個點都不至於破壞整個網路。 DARPA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論證後認為,可以設計出一種分散的指揮系統。它由一個個分散的指揮點組成,當部分指揮點被摧毀後,其它指揮點仍能正常工作,並且這些點之間,能夠繞過那些已被摧毀的指揮點而繼續保持聯系。為了對這一構思進行驗證,1969年,DARPA資助建立了一個名為阿帕網的網路,這個網路把位於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幾所大學的計算機主機聯接起來,位於各個結點的大型計算機採用分組交換技術,通過專門的通信交換機和專門的通信線路相互聯接。這個阿帕網就是互聯網的基本雛形。 90年代初,前蘇聯以及前蘇聯領導下的華沙條約組織迅速解體,標志了一個時代的結束。世界大戰的陰影不再像過去那樣籠罩著人類。 當初的阿帕網是在美國DARPA的資助和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它的本意當然是要為美國軍隊對抗前蘇聯服務。然而,在運行阿帕網的過程中,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阿帕網的真正功能還是為電腦科學家服務以及促進人際交流,而不是為美國軍隊打仗服務。 前蘇聯的解體,意味著對峙的一方已經倒台,軍方控制的阿帕網也就沒有必要完全控制在狹小的范圍內。因此,美國國防部於1990年正式取消阿帕網,互聯網步入全面開放時期。從90年代初到今天,互聯網一直在高速、開放地發展著。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冷戰早已結束,當時的「潛在對手」蘇聯已不復存在,但美國的DARPA仍然存在,並且還在卓有成效地工作著。 [B] 2、網路戰與網路文明[/B] 冷戰誕生了網路。21世紀的新冷戰——無聲的網路戰,又發展了網路、網路文明與網路文化。 網路空間是數字世界,人們在上面不需要有千軍萬馬的力量,在這里知識就是力量。一個訓練有素的黑客就有能力使整個網路世界癱瘓。全球網際網路的域名解析系統存放在美國的伺服器里,它掌管著全球網際網路關鍵的數據,如果黑客對它進行攻擊,全球的網際網路都將癱瘓。 美國在遭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後,在美國的網路上充滿了反阿拉伯的情緒。美國在線的聊天室和論壇里彌漫著仇恨之情,人們在激烈討論此事件的原因與影響,同時也有許多人在宣洩著反阿拉伯的仇恨。 自稱為「發報機」(The Dispatchers)的黑客組織在網際網路上張貼的一封信件中宣稱,其組織已經破壞了巴勒斯坦的網路服務提供商,並正在向阿富汗的網路服務提供商進攻。該組織的目標是徹底摧毀這些網路設施。「發報機」據稱擁有大約300名黑客,他們說還將攻擊巴基斯坦、伊拉克和其它的中東國家的網路。 2001年9月17日,伊朗內務部網站主頁被黑,The Dispatchers一個名叫RaFa的黑客宣布對此事件負責。RaFa在網站上寫道,Dispatchers的目標是「對我們的安全和我們的朋友及家庭的安全可能有威脅的全球任何一個地方。一個名叫道傑格(Dawgyg)的黑客說,「我們將攻擊整個中東的路由器和網路連接。我們這次不是僅僅修改他們的頁面,我們要做的是把他們徹底地從網際網路趕走!」 「發報機」黑客們稱他們不會遇到法律問題。「我認識一些法律的支持者,我和他們談過,他說我們這樣做不是不合法的,因為這些攻擊是發生在美國之外。」 9•11事件之後發生的網路戰 ,只是21世紀網路戰爭的前兆,或者說是網路戰的預演。如果把1942年的「珍珠港事件」作為20世紀戰爭史中突然襲擊的範例,那麼發生在21世紀的「珍珠港事件」肯定不會是飛機大炮、核武器的突然襲擊,而首先是用沒有硝煙、「殺人不見血」的方法對敵方的計算機系統發起突然襲擊。有識之士還敏銳地注意到,作為未來戰爭的致命武器,電腦病毒武器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由於電腦病毒攻擊的對象是計算機,因此在未來高技術戰爭中受威脅最大、最深的,可能正是那些數字化程度更高的軍隊和國家,正如美國蘭德公司一份分析報告所說的:「信息戰沒有前線後方之分,網路系統所及的地方都有可能成為戰場。」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在未來可能爆發的數字化戰爭中,鹿死誰手的確不是一目瞭然的。 在網路戰爭時代,網路電子優勢將是戰場雙方激烈爭奪的「制高點」,沒有制網權,就很難獲得制空權、制海權、更不可能獲得戰場上的主動權。在網路戰爭中,物理戰場將轉變為虛擬的但又客觀存在的網路戰場,戰場較量將在網路上進行,作戰勝負對信息擁有量的依賴性越來越大。信息作戰將緊緊圍繞信息和信息網路的獲取權、控制權和使用權而展開。無論是海灣戰爭,還是科索沃戰爭,軍用信息網路、民用信息網路都是首先攻擊的重點目標。美軍和多國部隊的勝利,除了強大的空中優勢、海上優勢、火力優勢之外,信息優勢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伊拉克和南聯盟的失敗,並不是兵力損失太大,喪失作戰能力,而是因為整個信息網路的癱瘓,統帥部與作戰要素間的紐帶被切斷,統帥部無法指揮控制部隊,無法將配置在廣闊空間的兵力形成有效的戰鬥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誰擁有先進的信息網路,誰獲得了制信息權,誰就為取得作戰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在網路戰爭中,信息加密、聯網通信和欺騙敵人這三種要素,以更為復雜的形式出現並成為現代戰爭的主要內容。例如,在海灣戰爭中,美軍不僅成功地阻止伊拉克獲取美軍調動的信息,還推毀了伊拉克幾個關鍵的通信中心,使得薩達姆無法與自己的軍隊聯絡。美國利用假情報製造要在科威特海灘登陸的假象,對伊拉克精心策劃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左勾拳式」入侵。 然而,未來的網路戰爭已與過去有所不同,由於「四維空間」不同的幾個方面令人感到極為不安。那時,世界信息系統越來越強的聯接性,提高了全面電子襲擊發生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令人毛骨悚然。 網路戰是人腦與電腦的鬥智,是知識與智能的對抗與較量。無論是網路建設,還是網路作戰,都離不開人,離不開人的知識和文化素質,離不開文化背景的影響。在未來的網路戰中,傳統的軍事文化——戰略和戰術將和現代網路技術相結合,生長出一種現代網路軍事文化。 在未來的信息網路化戰場中,網路戰士面對的既有國家網,也有軍隊網;既有戰略網,也有戰術網;既有廣域網,也有區域網;既有有線網,也有無線網。未來信息網路化戰爭將主要圍繞「破網」與「護網」進行。可以斷言,未來的網路戰士將是掌握現代網路軍事文化,善於「破網」和「護網」的智能超群的「網路金剛」;「網路戰士」將主宰未來的信息化戰場。 [B] 3、數字化:信息傳播方式的革命[/B] 在今天,Internet大潮以其令人難以想像的速度和不可阻擋的勢頭席捲全球。它每年以幾何級數的迅猛增長,正在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使我們所處的世界產生深刻的革命性變化。 在人類信息傳播的發展歷史上,信息的傳遞速度曾經是一個非常重要甚至是最受關注的指標,因為由於交通工具的落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著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信息的價值又與信息是否新穎、是否及時密切相關。隨著交通工具和通訊技術的發展,信息傳遞速度成為次要的因素,而信息的大容量傳輸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從信息傳遞的技術角度來衡量電話仍屬於傳輸速度太慢,低效費時,過分浪費的一種傳送,或者說,電話是一項冗餘信息的極其高雅卻不十分經濟的通訊方式。因此,必須從通訊的基本方式上加以改善,尋求更佳的途徑突破對信息傳輸容量的限制。 信息傳輸容量受信息傳輸方式的制約,信息傳輸方式可以分為兩大類型:採用模擬信號的模擬傳輸和採用數字信號的數字傳輸。傳統的電話網都建立在模擬傳輸之上。數字傳輸將任何信息都表示為0和1的不同組合,只傳輸0和1這兩種數字信號,它不僅使傳輸效率有驚人的突破,而且使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方式正在發生一場新的革命。這一革命的標志是: 第一,信息傳播方式革命的源頭來自信息的數字傳輸。人類傳播信息的方式從古代的驛站(信鴿)到傳統的郵政再到電話網,從電話網到聯機網,從話音通訊網到視頻通訊網,從銅線網到光纜網,從模擬網到數字網、從短程網到遠程網、衛星網,乃至未來互動電視的出現……可以說,導致人類信息傳播方式革命的根本在於:數字化通訊技術,數字化的通訊網。 第二,信息傳播方式的革命正在改變經濟增長方式以及世界經濟格局,帶領企業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時代;數字時代一切信息數字化。過去有形的現金、支票、報告、面對面的會議、照片卻變成為數字0與1,以光速在光纖網路中飛快流動。這不但提升了信息傳輸與儲存的數量、速度與品質,也增加了信息相互組合的可能性。 第三,信息傳播方式的革命促使人類的一切都可以虛擬化。逐漸出現的虛擬辦公室、虛擬企業、虛擬大學、虛擬圖書館、虛擬博物館、虛擬商城等,將改變人類的經濟與社會活動方式。 [B] 4、網上購物:消費方式的革命[/B] 農業社會由於生產與科技的落後,整個社會消費是一種以自給自足為特徵,以滿足生存為主導的消費。工業社會,科學技術革命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社會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的豐富,沖擊了以單一的生存為主導的社會消費方式,人們的消費向著開放、求新、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整個社會以多元的發展型消費方式為主導。 知識經濟時代,信息量俱增,信息技術、網路技術的發展,使網上商店、網上商場、網上商城,大量涌現,人們在網上購物成為一種時尚,網上購物正以其商品信息大、可選范圍廣、成本低、消費者主動性強的優勢,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模式。從消費方式的視角觀察,網上購物、網上消費正在對人類消費方式的革命產生深刻的影響。 第一,網上消費群體是新一代知識型消費者。在新一代消費群體中,60%的家庭受過高等教育,40%的家庭都擁有電腦。他們用信用卡規劃自己的花費。他們有各種期望,需要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最低的價格得到任何產品,他們的消費品味也越來越高。 第二,網上消費的個性化趨勢日益凸現。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消費者新的選擇在增多,消費者都各自有一些獨特的、不同於他人的喜好;消費者不再輕易地被商品的牌子迷惑,他們需要的是既有質量、又有合適價格的東西;新的消費者還願意看到並支持新牌子的出現。消費者價值觀的變化促使商家必須聽取消費者的意見,並且即時作出反應。 第三,網上消費將由「虛擬人」(電子代理)執行。在將來的某個時候,人們一旦不再使用計算機操作系統,而是使用個人操作系統,人們就可建立起個人電子空間。在個人電子空間環境下,「虛擬人」(電子代理)在網路中漫遊,搜索信息,完成交易並與其他代理進行談判。這意味著消費者將完全控制自己的溝通和網路空間。一切為消費者提供的網上服務必須先徵得消費者的同意,並符合消費者的特定要求,否則這些要求將被無情地拒絕。 第四,網上消費不僅突出了消費者的個性,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觀念和購物選擇,也推動了商家銷售觀念的變革和銷售渠道功能的多樣化。銷售商要收集大量的客戶信息,從而提高他們的競爭優勢;銷售商在銷售市場和客戶模式的變化上比以前更具反應速度,致使循環周期也隨著變化的加快而縮短了。銷售商將面對「虛擬人管理系統」帶來的沖擊——可能抹去一些傳統的商業分銷機構,如零售商和批發商等。為此,銷售商必須積極變革銷售方式,為新一代消費群體提供更好的服務。 第五,網上消費的本質是信息商品消費。如果說農業社會是一種以生存為主導性的消費,工業社會是一種發展型消費,那麼,信息社會、知識社會則是一種以個性化為特徵的創造型消費。農業社會消費的直接對象是產品而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商品,工業社會消費的是商品,信息社會網上購物、網上消費的直接對象是信息商品,如電子郵件、語音郵件、軟體、手冊、書籍、照片、X光、音樂、電影、新聞、股票價格、貨幣等,它們都可以用信息來刻畫,一切信息都用數字1和0來表達,它們又直接通過信息市場運送,銷售商關注的也是客戶的各種信息,有關客戶信息掌握得越好,服務越周到,回報也就越高。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信息和信息服務的價值。 [B] 5、網路時空:閑暇方式的革命[/B] 盡管在農業社會中人們對閑暇方式的選擇是有限度的,但人是主動的、自由的。然而,工業文明來臨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如果說,農業社會允許邊歌邊耕種,且歌且採茶等這種寓樂於勞動的形式,那麼在現代化大工廠中是絕對不允許的;如果說在農業社會中閑暇方式不太重要,那麼對於工業文明社會而言則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只有通過閑暇方式,人才能調節心性、保持健康,延長勞動力的輸出時間。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勞動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而且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閑暇時間。人們每周工作時間已逐步減少,從18世紀末的每周12小時減到1859年的69.8小時,到20世紀90年代已不足40小時;在歐洲,每周工作30小時並非是新鮮事。休假的時間則越來越長。美國人平均享有12天假期,西歐人享有的休假天數是美國人的2到3倍:荷蘭人是32.5天,義大利人是32天,德國人是30天。適應閑暇時間增多的趨勢,傳統的電影、電視、音樂、旅遊、主題游樂園等娛樂業加快發展,同時,新興的網路化娛樂業迅速崛起。2000年1月10日,全球最大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美國在線公司與全球最大的傳媒和娛樂集團之一美國時代華納公司以換股方式合並,組建一個世界最大的互聯網和傳媒娛樂業巨無霸:「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這是21世紀娛樂業網路化發展趨勢的重要信號,也預示著人們閑暇方式將發生革命性變革。促使這一變革成為現實的真實推動在於:「網路時空」的形成,即在互聯網上,世界正在變成一個沒有時差、沒有距離的整體,變成一個超越傳統時空的「網路時空。」 第一,在網路時空中,更多的網民離開電視機、電影院和劇場,但不離開娛樂。專家預計,今後人們將更多地通過電腦網路收聽、下載個人喜歡的音樂,觀看個人真正喜歡的電影和演出,獲取各種娛樂信息,網路承擔起人類娛樂新載體的任務,持續了幾個世紀之久的娛樂方式將發生改變。 第二,在網路時空中,人們可通過虛擬圖書館、虛擬博物館、虛擬藝術館實現「四個所有」,即實現「所有地方」的「所有的人」都能得到「所有形式」的「所有情報」(新聞、圖書、雜志、畫、藝術品等),渡過他們的閑暇時間。 第三,在網路時空中,人們不僅可以搜集到各種旅遊信息,安排旅程、預訂到世界各地渡假的機票和客房,還可通過虛擬現實的方式到巴黎、威尼斯、羅馬、夏威夷旅遊,使你身臨其境;如果你戴上看三維圖景的眼鏡,穿上讓你感受到目標而且也被別人感受到的緊身衣褲,那麼你就能訪問千里以外的朋友、親人。你們每個人都將出現在別人面前,你們將一起談笑,彼此接觸,彷彿同在一室。 第四,在網路時空中,集體游戲正在成為一種最新的流行。其中,社交遊戲,涉及以新的和不同方式會見新人。有些游戲可能要求你偽裝成化身出現。它們將是假面舞會的電子對等物,在那裡,「摘除面具」可能出於戴面具者的選擇或者以某種目標完成前提。在國內最受玩家歡迎的MUD(可譯為多人世界),是一種多人在線游戲。經典MUD——「東方故事」允許8000人同時聯網游戲,想像一下,幾千個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地域、不同信仰的人在浩翰的網路上同聚一片天空下,其意義有多大!另外,以討論為目標的游戲和團體將轉向真實的口頭討論包括運用手勢和微笑。我們甚至能看到將興起一種新的更加平等主義的信息市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那裡,你、我和任何其他人都將有機會參與我們擅長的項目競爭。 網路時空,使我們的閑暇方式突破了現實時空的限制,人類第一次實現了在世界范圍內的閑暇方式的自由選擇。
⑧ 信息與網路安全需要大數據安全分析
信息與網路安全需要大數據安全分析
毫無疑問,我們已經進入了大數據(Big Data)時代。人類的生產生活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並且產生的速度越來越快。根據IDC和EMC的聯合調查,到2020年全球數據總量將達到40ZB。2013年,Gartner將大數據列為未來信息架構發展的10大趨勢之首。Gartner預測將在2011年到2016年間累計創造2320億美元的產值。
大數據早就存在,只是一直沒有足夠的基礎實施和技術來對這些數據進行有價值的挖據。隨著存儲成本的不斷下降、以及分析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雲計算的出現,不少公司已經發現了大數據的巨大價值:它們能揭示其他手段所看不到的新變化趨勢,包括需求、供給和顧客習慣等等。比如,銀行可以以此對自己的客戶有更深入的了解,提供更有個性的定製化服務;銀行和保險公司可以發現詐騙和騙保;零售企業更精確探知顧客需求變化,為不同的細分客戶群體提供更有針對性的選擇;制葯企業可以以此為依據開發新葯,詳細追蹤葯物療效,並監測潛在的副作用;安全公司則可以識別更具隱蔽性的攻擊、入侵和違規。
當前網路與信息安全領域,正在面臨著多種挑戰。一方面,企業和組織安全體系架構的日趨復雜,各種類型的安全數據越來越多,傳統的分析能力明顯力不從心;另一方面,新型威脅的興起,內控與合規的深入,傳統的分析方法存在諸多缺陷,越來越需要分析更多的安全信息、並且要更加快速的做出判定和響應。信息安全也面臨大數據帶來的挑戰。安全數據的大數據化
安全數據的大數據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數據量越來越大:網路已經從千兆邁向了萬兆,網路安全設備要分析的數據包數據量急劇上升。同時,隨著NGFW的出現,安全網關要進行應用層協議的分析,分析的數據量更是大增。與此同時,隨著安全防禦的縱深化,安全監測的內容不斷細化,除了傳統的攻擊監測,還出現了合規監測、應用監測、用戶行為監測、性能檢測、事務監測,等等,這些都意味著要監測和分析比以往更多的數據。此外,隨著APT等新型威脅的興起,全包捕獲技術逐步應用,海量數據處理問題也日益凸顯。
2) 速度越來越快:對於網路設備而言,包處理和轉發的速度需要更快;對於安管平台、事件分析平台而言,數據源的事件發送速率(EPS,Event per Second,事件數每秒)越來越快。
3) 種類越來越多:除了數據包、日誌、資產數據,安全要素信息還加入了漏洞信息、配置信息、身份與訪問信息、用戶行為信息、應用信息、業務信息、外部情報信息等。
安全數據的大數據化,自然引發人們思考如何將大數據技術應用於安全領域。
傳統的安全分析面臨挑戰
安全數據的數量、速度、種類的迅速膨脹,不僅帶來了海量異構數據的融合、存儲和管理的問題,甚至動搖了傳統的安全分析方法。
當前絕大多數安全分析工具和方法都是針對小數據量設計的,在面對大數據量時難以為繼。新的攻擊手段層出不窮,需要檢測的數據越來越多,現有的分析技術不堪重負。面對天量的安全要素信息,我們如何才能更加迅捷地感知網路安全態勢?
傳統的分析方法大都採用基於規則和特徵的分析引擎,必須要有規則庫和特徵庫才能工作,而規則和特徵只能對已知的攻擊和威脅進行描述,無法識別未知的攻擊,或者是尚未被描述成規則的攻擊和威脅。面對未知攻擊和復雜攻擊如APT等,需要更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技術!如何做到知所未知?
面對天量安全數據,傳統的集中化安全分析平台(譬如SIEM,安全管理平台等)也遭遇到了諸多瓶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高速海量安全數據的採集和存儲變得困難
——異構數據的存儲和管理變得困難
——威脅數據源較小,導致系統判斷能力有限
——對歷史數據的檢測能力很弱
——安全事件的調查效率太低
——安全系統相互獨立,無有效手段協同工作
——分析的方法較少
——對於趨勢性的東西預測較難,對早期預警的能力比較差
——系統交互能力有限,數據展示效果有待提高
從上世紀80年代入侵檢測技術的誕生和確立以來,安全分析已經發展了很長的時間。當前,信息與網路安全分析存在兩個基本的發展趨勢:情境感知的安全分析與智能化的安全分析。
Gartner在2010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未來的信息安全將是情境感知的和自適應的」。所謂情境感知,就是利用更多的相關性要素信息的綜合研判來提升安全決策的能力,包括資產感知、位置感知、拓撲感知、應用感知、身份感知、內容感知,等等。情境感知極大地擴展了安全分析的縱深,納入了更多的安全要素信息,拉升了分析的空間和時間范圍,也必然對傳統的安全分析方法提出了挑戰。
同樣是在2010年,Gartner的另一份報告指出,要「為企業安全智能的興起做好准備」。在這份報告中,Gartner提出了安全智能的概念,強調必須將過去分散的安全信息進行集成與關聯,獨立的分析方法和工具進行整合形成交互,從而實現智能化的安全分析與決策。而信息的集成、技術的整合必然導致安全要素信息的迅猛增長,智能的分析必然要求將機器學習、數據挖據等技術應用於安全分析,並且要更快更好地的進行安全決策。
信息與網路安全需要大數據安全分析
安全數據的大數據化,以及傳統安全分析所面臨的挑戰和發展趨勢,都指向了同一個技術——大數據分析。正如Gartner在2011年明確指出,「信息安全正在變成一個大數據分析問題」。
於是,業界出現了將大數據分析技術應用於信息安全的技術——大數據安全分析(Big Data Security Analysis,簡稱BDSA),也有人稱做針對安全的大數據分析(Big Data Analysis for Security)。
藉助大數據安全分析技術,能夠更好地解決天量安全要素信息的採集、存儲的問題,藉助基於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據演算法,能夠更加智能地洞悉信息與網路安全的態勢,更加主動、彈性地去應對新型復雜的威脅和未知多變的風險。
⑨ 8-蘭德公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蘭德公司作為全球最為著名的智庫之一,曾經因為成功預測中國將出兵朝鮮而名噪一時,
蘭德的長處是進行戰略研究。它開展過不少預測性、長遠性研究,提出的不少想法和預測是當事人根本就沒有想到的,而後經過很長時間才被證實了的。蘭德正是通過這些准確的預測,在全世界咨詢業中建立了自己的信譽。成立初期,由於當時名氣不大,蘭德公司的研究成果並沒有受到重視。但有一件事情令蘭德公司聲譽鵲起。朝鮮戰爭前夕,蘭德公司組織大批專家對朝鮮戰爭進行評估,並對「中國是否出兵朝鮮」進行預測,得出的結論只有一句話:「中國將出兵朝鮮」。當時,蘭德公司欲以500萬美元將研究報告轉讓給五角大樓。但美國軍界高層對蘭德的報告不屑一顧。在他們看來,當時的新中國無論人力財力都不具備出兵的可能性。然而,戰爭的發展和結局卻被蘭德准確言中。這一事件讓美國政界、軍界乃至全世界都對蘭德公司刮目相看,戰後,五角大樓花200萬收購了這份過期的報告 二戰結束後,美蘇稱雄世界。美國一直想了解蘇聯的衛星發展狀況。1957 年,蘭德公司在預測報告中詳細地推斷出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時間,結果與實際發射時間僅差兩周,這令五角大樓震驚不已。蘭德公司也從此真正確立了自己在美國的地位。此後,蘭德公司又對中美建交、古巴導彈危機、美國經濟大蕭條和德國統一等重大事件進行了成功預測,這些預測使蘭德公司的名聲如日中天,成為美國政界、軍界的首席智囊機構。
蘭德公司的研究成果舉世矚目。已發表研究報告18 000多篇,在期刊上發表論文3100篇,出版了近200部書。在每年的幾百篇研究報告中,5%是機密的,95%是公開的,而這5%的保密報告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不斷解密。這些報告中,有「中國21世紀的空軍」、「中國的汽車工業」、「日本的防禦計劃」、」日本的高科技」、「俄羅斯的核力量」、「南朝鮮與北朝鮮」、「數字化戰場上的美國快速反應部隊」等等重大課題。蘭德公司被譽為美國的「思想庫」、「大腦集中營」, 它影響和左右著美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一系列重大事務的決策。
在為美國政府及軍隊提供決策服務的同時,蘭德公司利用它旗下大批世界級的智囊人物,為商業企業界提供廣泛的決策咨詢服務,並以「企業診斷」的准確性、權威性而享譽全球。蘭德分析家認為,世界上每100家破產倒閉的大企業中,85%是因為企業管理者決策不慎造成的。隨著全球商業化競爭的加劇,一個企業管理者決策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前途和命運。
編輯本段運作蘭德公司又是如何具體運作的呢?蘭德公司作為一個「思想庫」,通常是與其客戶建立合同關系,蘭德公司的很多合同是同美國聯邦政府簽訂的,比如國防部、衛生部、人力資源部、教育部、國家科學基金、國家醫學研究院、統計局等等。蘭德公司和許多上述客戶有著3~5年或每年更新的服務合同,合同額在數千萬美元左右。在合同所規定的范圍內,有時蘭德公司的研究人員提出具體的項目建議,有時是客戶自己提出需求,然後雙方通過會談、電子郵件以及其他形式的通信方式進行交流討論,對具體內容進行這樣或那樣的修改,最後形成《項目說明書》文件,包括問題、方法、背景、數據、進度、預算、時間表等。接下來項目開始執行,預算到位,蘭德公司按時間表提供報告研究的結果,完成項目。蘭德公司每年有700~800個項目在同時進行。除了大部分根據長期合同和政府預算來安排的政府項目外,還有部分項目是蘭德認為有意義或會造成重大影響而自主選擇。對後一類項目,開題後蘭德會向可能的用戶推薦和兜售,或研究結束後,以粗線條方式告訴潛在用戶,動員他們來購買研究成果。一般情況下,蘭德會向項目委託人提供多達5個決策咨詢選擇,並將每一種選擇在政治、經濟、公共關系等方面可能產生的後果及利弊,一並忠告用戶。對決策者提供科學、客觀、公正而全面決策建議。不同的人和不同性格的決策者,會從這些選擇中作出不同的決策,從而得到不同的結果。蘭德現有1600名員工,其中有800名左右的專業研究人員。蘭德集團除自身的高素質結構之外,還向社會上聘用了約600名全國有名望的知名教授和各類高級專家,作為自己的特約顧問和研究員。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參加蘭德的高層管理和對重大課題進行研究分析和成果論證,以確保研究質量及研究成果的權威性。
企業特點獨立性
長期以來,蘭德堅持自己只是一個非營利的民辦研究機構,獨立地開展工作,與美國政府只有一種客戶合同關系。蘭德公司努力通過擁有不同性質的客戶的形式來保持其獨立性。雖然蘭德的客戶大部分是美國聯邦政府,但是即使就一個客戶而言,比如五角大樓,其內部也有陸、海、空、情報、國防部長辦公室等機構,有許多不同的部門。蘭德通過與不同部門打交道,來實現一定的獨立性。同時,蘭德還有許多非政府部門和私營部門的客戶等。目前,蘭德公司65% 的收入來源於美國的聯邦政府,也就是說,蘭德公司65% 的生意來自美國聯邦政府,剩餘35% 的生意分布在許多不同的客戶間,諸如美國的州政府、外國政府、私營公司、提供資助的基金會等等。蘭德公司一直保持著關於獨立性的文化傳統。蘭德公司有發表研究結果又讓公眾獲取研究結果的自由。作為政策研究機構,蘭德能夠講真話,無論這個真話對客戶有利或是不利。花錢雇蘭德的客戶要准備接受這種可能,就是蘭德的研究結果同他們的政策不相符甚至相互沖突。因此,蘭德的客戶應該更注重蘭德公司研究的客觀性和公正性,而不是要蘭德告訴他們想聽的東西。而恰恰有一些人,正是害怕蘭德的這種獨立性而不敢僱用蘭德。蘭德公司的這種獨立性是有一個由20多人組成的監事會來保障實現的。監事會成員對蘭德公司具有管理支配權力,也就是說他們才是蘭德公司真正的主人,但是他們並不擁有蘭德公司的任何財產。
研究審查機制蘭德有一套每4~5年對公司的某一個研究分部進行審查的機制,目的是要考察其研究是否有價值。在蘭德公司有各種不同的審查,包括獨立審查。首先負責該項目或研究的部門管理層要對自己的研究進行質量審查。然後,交給項目審查人員進行審查,其中有一個審查人員是不屬於蘭德公司,而是從外邊請來的,其他有3~4個審查人員是來自於蘭德公司內部,但都沒有參加被審查的項目或研究。蘭德有一套內部質量標准,公司要求審查人員按這套質量標准審查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蘭德公司有800名左右的專業研究人員。任何一個專業研究人員都將會參與審查工作,在他的蘭德的職業生涯中會不止一次參與審查工作。
社會評價高級人才的搖籃
蘭德公司的研究人員在學術研究方面獨樹一幟,在社會上有「蘭德學派」之稱。蘭德不僅以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獨創的見解著稱於世,而且為美國政府和學術界培養了一些屈指可數的人才。如數理邏輯學家兼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艾伯特·沃爾斯蒂特,他提出的「第二次打擊」概念對美國軍事戰略影響巨大,又如前中央情報局長、國防部長、能源部長詹姆斯·施萊辛格,前軍備控制和裁軍署署長、里根政府的國防部副部長弗雷德·伊克爾,前總統經濟就業局局長、前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戰略問題專家、赫德森研究所的創建人赫爾曼·卡恩,紐約市立大學教授、蘇聯問題專家唐納德·扎戈里亞,邁阿密大學教授、蘇聯民防問題專家利昂·古里,密執安大學教授、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曾任美國駐香港代總領事的艾倫·惠廷和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中國和亞洲問題專家哈羅德·欣頓、著名的未來學家康恩和布朗等。為了廣泛傳播蘭德的智慧,蘭德公司在1970年創辦了蘭德研究學院,它是當今世界決策分析的最高學府,以培養高級決策者為宗旨,並頒發了全球第一個決策分析博士學位。目前,其學員已遍布美國政界、商界。
成功經驗大手筆經營一、大手筆經營,推動公司快速發展[1]
1948年,剛剛創立1年多的蘭德項目組第一次對外招聘就招募了200多人,專業涵蓋數學、物理、化學、經濟、心理等多個領域在獲得福特基金會的第一筆投資後,蘭德便開始籌劃建立自己的大樓;2年後,羽翼未豐、寂寂無名的蘭德敢於向五角大樓以200 萬美元的高價叫賣自己關於朝鮮戰爭的研究成果。這些做法實在是普通創業者很難想像的。確實,從一開始蘭德的領導者就具有較大的野心,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夠成為全球頂級咨詢公司。
較高的定位決定了蘭德的一系列大動作,雖然高投入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正如中國古語所說:「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無論對個人還是組織來說,缺乏遠大的志向是很難有大的作為的。如果蘭德公司按照他們第一個研究課題《實驗性環球空間飛行器的初步設計》按部就班地走下去,把研究方向鎖定在衛星領域,不去關注朝鮮戰爭等非專業問題,則很可能喪失了快速發展的機會,雖然之後也可能成為某專業技術領域內較為突出的研究機構,但論及影響力則絕對無法和今日的蘭德相比。可以說,正是蘭德創始者在發展初期的「膽大妄為」和「擴張性」的投入,才成就了後來的蘭德奇跡。還必須看到,蘭德公司的管理者雖然「心高」,但手並不低,他們在建立之初採取的一系列政策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 利用戰時與軍方合作建立的人脈保證了來自空軍方面的資金;
◆ 選用資本背景深厚的小 Rowan Gaither出任公司籌備負責人,有利於吸引銀行、基金會的投資(小Rowan Gaither本人就是福特基金會的負責人);
◆ 在理事會人選上,包含了學術界、工商界等各個領域的傑出人士,方便了日後業務的開展;
◆ 招募各種專業的研究人才並促進他們之間的充分交流,以保證研究成果的高質量;
◆ 創立之初便瞄準熱點問題開展研究,擴大影響,吸引高層注意;
◆ 為彌補自身在專業領域的不足,充分發揮專家力量,對於一些新課題多次組織專家討論會。這些政策表明,蘭德管理者對投入資金應該達到的目的十分明確,也熟悉從資金到最終成果整個流程的運行機制,他們不僅為自己制定了一個「宏大」的發展戰略,也相應配備了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實施方案。
選題討巧二、選題討巧,擴大知名度
在蘭德公司50多年的歷史上完成過無數的研究課題,其中很多在咨詢界影響巨大,但如果同一個中國人談起蘭德,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蘭德公司成功地預測了中國將出兵朝鮮。這個在蘭德創建之初自發研究的「小」課題,卻給它帶來了如此巨大且長久的聲望,恐怕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
應該說,蘭德的不少研究選題是很討「巧」的。
一巧,巧在關注國際熱點問題,從1950年的朝鮮戰爭,到60年代的越南戰爭,70年代信息技術,再到八、九十年代的蘇聯解體、兩德合並、後冷戰時代戰略,乃至最近的中東問題、台灣問題、朝鮮問題等,無一不是全球萬眾矚目的「明星」問題。對這些問題開展研究,其成果很容易引起公眾的關注,從而在無形中擴大了自己的知名度,吸引到更多的業務的投資。蘭德公司能夠在創立後不久就得到各大銀行和基金會的資金支持,並受到美國軍方和政府部門的重視,除了其發起人的個人背景外,其在朝鮮戰爭預測方面取得的成就應該說功不可沒。
二巧,巧在其開展了大量預測性的課題。預測性課題最大的特點是其結果是可以量化的,准還是不準、差距有多大,與最終發生的實際情況一對照就知道了。盡管預測類課題帶有一定的風險性,但從實際效果來看,預測准確為咨詢機構所帶來的聲望要遠遠大於預測失敗所造成的損害。
三巧,巧在其很多課題的研究角度往往更偏於宏觀管理、規劃層面,而不是深入研究一些專業技術問題。這樣做的好處是十分明顯的:一是層次高,角度新,更容易引起高層管理者的重視;二是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雖然課題可能來自多個領域,但研究人員不必精通每個領域,管理學的理論方法在各方面都可以應用;三是輻射范圍廣,更容易為該領域之外的人甚至普通民眾所接收,從而形成更廣泛的社會影響。
蘭德公司通過巧妙研究選題,成功地佔據了咨詢業的高端領域。高端咨詢不僅社會影響力更大,而且由於接觸的多是政府、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資金和項目來源也更容易得到保證。
善假力於人三、善假力於人,拓展業務領域
蘭德公司雖然在建立之初就招募了各個專業的大量技術人才,但它仍然不可能做到對所有領域都十分精通。這時如果要迅速進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開展新課題研究,該怎麼辦?面對這個問題。蘭德採用的是「假力於人」的方法,即充分藉助各領域專家的才能。
1950年朝鮮半島局勢風雨飄搖之時,蘭德才剛成立不久,對新中國各方面情況的了解不可能很多。但它通過組織大量專家進行研討、分析中國參戰的可能性。最後得出了「中國將出兵朝鮮」的結論,並因此震驚世界。
聘請專家為自己的課題研究獻計獻策是大多數咨詢機構慣用的手段。蘭德公司的過人之處不僅在於它膽子大,對於一個自己不太熟悉的問題敢於充分依賴專家的力量開展研究;還在於它並不是只把專家請來了就萬事大吉,而是一直在傾力研究如何充分發揮專家的力量,真正讓專家的知識對自己有用。正是由於其對專家咨詢方式方法不斷進行的思考與改進,最終有了德爾菲法、頭腦風暴法等一系列著名方法的產生,而這些理論方法也幫助蘭德從專家那裡獲得了更多、更深入的智力支持。
高瞻遠矚四、高瞻遠矚,選對研究方向
蘭德公司的研究領域除了國際熱點問題,也包括一部分技術性較強的問題,如航天、計算機等。這類問題相比管理決策類課題對專業知識的深度要求更高,很難藉助外力,通常只能依賴研究人員自我努力來取得突破。蘭德本身只是一個咨詢公司,研究資源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必須選擇一些重點領域來發展。
那麼,到底應該選擇怎樣的領域呢?也許是受其一貫重視的未來學理論影響,蘭德把目光主要放在了一些剛剛產生和興起的新技術、新產品上,如衛星、空間飛行器、人工智慧、數值計算、網路、系統科學、新型毒品等。在蘭德的決策者眼裡,這些新生事物必將對未來世界產生巨大影響。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而蘭德也由於在這些專業方向上預先開展的研究成為該領域內的權威機構。
1946年蘭德項目組剛剛成立,開展的第一個項目就是有關人造衛星的初步設計;20世紀50年代初,蘭德公司向美國國防部提出過不少有關衛星的研究報告,詳細論述了人造衛星在未來作戰中所發揮的無與倫比的作用,但當時五角大樓的官員們卻搞不清衛星到底為何物,並沒有引起重視。直到1957年蘇聯搶先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這時美國政府高官才回想其蘭德公司在該領域所做的一系列研究與預測,自此把蘭德公司奉為上賓。
我們不妨把蘭德的這種戰略選擇看作經濟學上的長遠投資或風險投資,當預測到某一事物有可能極大地改變未來世界,就預先投入一定研究人員開展相關研究,並極力宣揚與該新事物有關的各種信息,藉此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即使這種宣傳暫時不被接收,只要最初的判斷沒有錯,人們或早借鑒之窗或晚總會意識到這種新事物所具有的強大力量,屆時必然會求助於蘭德這個該領域的先行者,之前的先期研究投入將如風險投資一樣會獲得十倍、百倍的回報。
五、研究自主性強,促進創新
這里所說的「自主性」,突出體現在蘭德咨詢產品的形式上,其不少研究項目都是由研究人員自行立題開展的。蘭德公司鼓勵研究人員特別是年青人充分發揮想像力,提出獨特的見解,並進而開展相關研究。公司內有一條特殊的規定,叫做「保護怪論」,即對於那些看似異想天開或走極端的「怪論」不但不予以禁止,反而作為創新之源加以引導和保護。為了給這些自發課題提供充足的物質保證,蘭德公司在成立後不久與福特基金會達成了援助協議,建立了公司內部基金,專門用來資助那些面向新領域的研究課題。正是這種開放的思維,使得蘭德的研究領域迅速擴大,服務對象也從原來的只針對軍方甚至僅僅是空軍擴散到政府的多個部門及私人企業。
蘭德的自主性還體現在研究內容獨立性較強,敢於說「不」。蘭德公司在建立之初就強調自己是一個獨立、客觀、非盈利性、不代表任何派別的咨詢機構,並在自己的各項研究工作中自始至終貫徹這種理念。這種特立獨行的工作作風幫助蘭德取得了很多其它咨詢公司無法做到的新穎成果,為公司樹立起了良好的聲望,也因此贏得了客戶的尊重。美國各級政府開展有關政策制定的研討會,往往要邀請蘭德的專家參與,除了藉助他們在專業領域的豐富知識外,更看重的是其獨立的研究精神。
近年來,隨著專家咨詢在中國政府決策中地位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內咨詢機構開始涉足政府咨詢領域,大力開展戰略咨詢、國防咨詢服務。作為該領域的先行者與成功者,蘭德公司的發展歷程無疑值得我們認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