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雲計算網路安全如何保障
高性價比、高可靠性、按需擴展、大量文件存儲能力、高安全性等優點,雲計算蓬勃發展,雲計算網路安全雹鋒如何保障?
抗DDoS
抗DDOS(抗分布拒絕服務攻擊)為用戶提供4層到7層的DDOS攻擊防護.實時收集和分析用戶流量,跟蹤、記錄和分析異常流量,及時發現用戶網路的DDOS攻擊.對產生業務影響的DDoS攻擊立即以約定的應對模式通知用戶.
網路入侵檢測
網路侵入檢測系統在侵入攻擊對網路系統造成危害之前,可以及時檢測到侵卜肆跡入攻擊的發生,進行警報的系統被侵入攻擊後,網路侵入檢測系統可以提供詳細的攻擊信息,便於科學調查分析.
網路漏洞檢測
檢查各種典型的網路應用脆弱性,全自動、高性能、智能地型並分析各種掛馬方式的網路木馬,正確定位網路木馬宿主,保障用戶網站類應用的安全.
網路應用防護
網路應用防護基於對HTTP流量的解碼和分析,可以應對SQL注入、XSS注入、跨站請求偽造攻擊、Cookie篡改、應用層DDoS等各種攻擊,有效解決網掛馬、敏感信息泄露等安全問題
雲主機安全
雲主機安全配置檢查、密碼防暴解讀和網站後門檢查功能.及時發現主機安全不合規,提供體檢結果和加固建議,幫助用戶提高主機安全水平.
② 、網路流量分析中的十大規律分別是哪些
有以下幾條。
一、網路應用透明度問題,通過帶寬管理器可以讓以前未知的網路應用的狀況能夠詳細查看。 二、防範突發的流量激增和未知應用的攻擊,如DoS攻擊等,保障網路安全。 其他信息編輯 播報 三、評估核心應用的價值,通過對核心應用流量的監查,了解核心應用的使用率與效率。 四、保證關鍵應用(如:CRM、VPN、無線網路、視頻會議、VoIP、等)所需的帶寬,保證任何時候關鍵應用不受阻 五、准確評估網路的負載能力以及新應用上線對整體網路應用的影響,保證客戶的IT投資合理性。 六、實現按照用戶的等級提供不同的網路資源配給,保障客戶核心用戶的網路價值。 七、降低網路管理人員的重復操作,並提供應用的量化數據,便於管理層根據應用狀況做出決策。
③ 國外研究了3G網路安全的哪些問題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3G)在2G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繼承了2G系統安全的優點,同時針對3G系統的新特性,定義了更加完善的安全特徵與鑒權服務。未來的移動通信系統除了能夠提供傳統的語音、中虛數據、多媒體業務外,還應當能支持電子商務、電子支付、股票交易、互聯網業務等,個人智能終端將獲得廣泛使用,移動通信網路最終會演變成開放式的網路,能向用戶提供開放式的應用程序介面,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因此,網路的開放性以及無線傳輸的特性,使安全問題將成為整個移動通信系統的核心問題之一。
3G系統的面臨的安全問題與以往的移動通信網路有本質的不同:3G上最重要的安全問題將是IP網路的安全和基於IP技術的應用的 安全。其中IP網不僅指承載網,更是指業務網;IP應用也不僅指網際網路瀏覽、下載、郵件等應用,也包括承載在IP協議之上的移動通信系統控制信令和 數據。
安全威脅產生的原因來自於網路協議和系統的弱點,攻擊者可以利用網路協議和系統的弱點非授權訪問和處理敏感數據,或是干擾、濫用網路服務,對用戶和網路資源造成損失。按照攻擊的物理位置,對移動通信系統的安全威脅可以分為無線鏈路的威脅、對服務網路的威脅和對移動終端的威脅。主要威脅方式有以下幾種:
(1)竊聽,即在無線鏈路或服務網內竊聽用戶數據、信令數據及控制數據;
(2)偽裝,即偽裝成網路單元截取用戶數據、信令數據及控制數據,偽終端欺騙網路獲取服務;
(3)流量分析,即主動或被動流量分析以獲取信息的時間、速率、長度、來源及目的地;
(4)破壞數據的完整性,即修改、插入、重放、刪除用戶數據或信令數據以破壞數據禪培坦的完整性;
(5)拒絕服務,即在物理上或協議上干擾用戶數據、信令數據及控制數據在無線鏈路上的正確傳輸,以實現拒絕服務攻擊;
(6)否認,即用戶否認業務費用、業務數據來源及發賀桐送或接收到的其他用戶的數據,網路單元否認提供的網路服務;
(7)非授權訪問服務,即用戶濫用許可權獲取對非授權服務的訪問,服務網濫用許可權獲取對非授權服務的訪問;
(8)資源耗盡,即通過使網路服務過載耗盡網路資源,使合法用戶無法訪問。
(9) 隨著網路規模的不斷發展和網路新業務的應用,還會有新的攻擊類型出現。
④ 防範網路監聽最有效的方法是
防範網路監聽最有效的方法是信息加密。
信息加密後,通過使用密文傳輸,在不知解密方法的情況下,被監聽到的信息他人無法理解。但是接收方可通過約定的解密方法進行解密。
信息慧罩襪加密包括密碼設計、密碼分析、密鑰管理、驗證等內容。加密的基本思想是偽裝信息,使局外人不能理解信息的真正含義。加過密的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取決於對密鑰的管理,猶如保險櫃的安全取決於保險櫃鑰匙一樣。
信息加密是把雙刃劍
信息加密技術是網路安全的基石和基礎,通過對信息存儲、傳輸、使用等環節悶棗進行信息加密,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信息竊取、偽造、篡改等導致的危害的損失,因此,信息加密對於網路安全有著積極的作用。
但是,加密後的信息會導致傳統網路安全系統及設備性能下降或失效,比如加密後的流量,使得傳統的基於流量分析的IDS、IPS、防火牆等設備檢測性能壓力增大,部分流量由於解密無法解析,導致無法進行有效檢測,漏報率有所提高前激。
⑤ 基於校園網的網路安全檢測與監控系統簡單嘛
這個系統不是很簡單,因為它租吵銀需要考慮到多種網路安全技術,如防火牆、入侵檢測系統碰攔、訪問控制等,以及網路安全檢測和監控的技術,如網路流量分析、網路安全掃描、網路安全審計等。此外,還需要考慮到網路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實施,以及弊宴網路安全事件的發現、響應和處理等。
⑥ 無線區域網安全技術解析
由於無線區域網是以射頻方式在開放的空間進行工作的,因而其開放性特點增加了確定無線 區域網安全 的難度,所以說相對於傳統有線區域網而言,無線區域網的安全問題顯得更為突出。其安全的內容主要體現在訪問控制與信息保密兩部分,目前已經有一些針對無線區域網的安全問題的解決 方法 ,但仍須不斷改善。下面一起來學習無線區域網安全技術知識。
1無線區域網中不安全因素
無線區域網攻擊可分為主動攻擊和被動攻擊兩類。主動攻擊是入侵者能夠針對數據和通信內容進行修改,主動攻擊主要有:
(1)信息篡改:網路攻擊者能夠針對網路通信數據進行刪除、增加或改動。
(2)數據截獲:是利用TCP/IP網路通信的弱點進行的,該方法會掠奪合法使用者的通信信道,進而獲得系統的操作許可權,截獲數據。
(3)拒絕服務攻擊:網路攻擊者通過各種可能的方法使網路管理者無法獲得系統資源及服務。
(4)重傳攻擊:網路攻擊者從網路上獲取某些通信內容,然後重新發送這些內容,以對伺服器認證系統實施欺騙。
被動攻擊主要是指網路入侵者取得對通信資源的存取許可權,但是並不對數據內容進行篡改。主要有:
(1)非法竊聽:入侵者針對通信數據進行偵聽。(2)流量分析:入侵者可以得知諸如網路伺服器位置及網路通信模式等相關信息。
2IEEE802.11標準的安全性
IEEE802.11b標準定義了兩種方法實現無線區域網的接入控制和加密:系統ID(SSID)認證和有線對等加密(W-EP)。
2.1認證
當一個站點與另一個站點建立網路連接之前,必須首先通過認證,執行認證的站點發送一個管理認證幀到一個相應的站點,IEEE802.11b標准詳細定義了兩種認證服務:一是開放系統認證是802.11b默認的認證方式,是可用認證演算法中簡單的一種,分為兩步,首先向認證另一站點的站點發送個含有發送站點身份的認證管理幀;然後,接收站發回一個提醒它是否識別認證站點身份的幀。另一是共享密鑰認證,這種認證先假定每個站點通過一個獨立於802.11網路的安全信道,已經接收到一個秘密共享密鑰,然後這些站點通過共享密鑰的加密認證,加密演算法是有線等價加密(WEP)。
2.2WEP-WiredEquivalentPrivacy加密技術
WEP安全技術源自於名為RC4的RSA數據加密技術,以滿足用戶更高層次的網路安全需求。
WEP提供一種無線區域網數據流的安全方法,WEP是一種對稱加密,加密和解密的密鑰及演算法相同,WEP的目標是接入控制,防止未授權用戶接入網路,他們沒有正確的WEP密鑰。通過加密和只允許有正確WEP密鑰的用戶解密來保護數據流。
IEEE802.11b標准提供了兩種用於無線區域網的WEP加密方案。第一種方案可提供四個預設密鑰以供所有的終端共享包括一個子系統內的所有接入點和客戶適配器。當用戶得到預設密鑰以後,就可以與子系統內所有用戶安全通信,預設密鑰存在的問題是當它被廣泛分配時可能會危及安全。第二種方案是在每個客戶適配器建立一個與其他用戶聯系的密鑰表、該方案比第一種方案更加安全,但隨著終端數量的增加給每一個終端分配密鑰很困難。
2.3IEEE802.11的安全缺陷
無線區域網IEEE802.11的安全缺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WEP的缺陷:密鑰管理系統不夠健全、安全機制提供的安全級別不高、數據包裝演算法不完善、認證系統不完善、初始化向量IV的操作存在不足。
(2)RC4加密演算法的缺陷:WEP採用RC4密碼演算法,RC4演算法的密鑰序列與明文無關,屬於同步流密碼(SSC)。其弱點是解密丟步後,其後的數據均出錯,若攻擊者翻轉密文中的bit位,解碼後明文中的對應比特位也是翻轉的,若攻擊者截獲兩個使用相同密鑰流加密的密文,可得到相應明文的異或結果,利用統計分析解密明文成為可能。(3)認證安全缺陷:IEEE802.11b標準的默認認證協議是開放式系統認證,實際上它是一個空的認證演算法。它的認證機制就已經給黑客入侵打開了方便之門。
(4)訪問控制的安全缺陷:封閉網路訪問控制機制,因為管理消息在網路里的廣播是不受任何阻礙的,因此,攻擊者可以很容易地嗅探到網路名稱,獲得共享密鑰;乙太網MAC地址訪問控製表,一是MAC地址很易被攻擊者嗅探到,二是大多數的無線網卡可以用軟體來改變MAC地址,偽裝一個有效地址,越過防線,連接到網路。
3無線區域網中安全技術
(1)有線對等保密協議WEP:WEP協議設計的初衷是使用無線協議為網路業務流提供安全保證,使得 無線網路 的安全達到與有線網路同樣的安全等級。是為了達到以下兩個目的:訪問控制和保密。
(2)Wi-Fi保護接入(WPA):制定Wi-Fi保護接入協議是為了改善或者替換有漏洞的WEP加密方式。WPA提供了比WEP更強大的加密方式,解決了WEP存在的許多弱點。
(3)臨時密鑰完整性協議(TKIP):TKIP是一種基礎性的技術,允許WPA向下兼容WEP協議和現有的無線硬體。TKIP與WEP一起工作,組成了一個更長的128位密鑰,並根據每個數據包變換密鑰,使這個密鑰比單獨使用WEP協議安全許多倍。
(4)可擴展認證協議(EAP):有EAP的支持,WPA加密可提供與控制訪問無線網路有關的更多的功能。其方法不是僅根據可能被捕捉或者假冒的MAC地址過濾來控制無線網路的訪問,而是根據公共密鑰基礎設施(PKI)來控制無線網路的訪問。雖然WPA協議給WEP協議帶來了很大的改善,它比WEP協議安全許多倍。
(5)訪問控製表:在軟體開發上採用的另一種保證安全的機制是基於用戶乙太網MAC地址的訪問控制機制。每一個接入點都可以用所列出的MAC地址來限制網路中的用戶數。如果用戶地址存在於列表中,則允許訪問網路,否則,拒絕訪問。
4企業無線區域網安全防範建議
無線區域網安全技術可以劃分為三種安全策略。多數安全產品提供商在配置安全系統時會採用這三種安全策略的組合。第一種策略是認證。這種策略包括判斷客戶端是否是授權的無線LAN用戶以及確定該用戶有什麼許可權。同時它也包括阻比非授權用戶使用無線LAN的機制。第二種策略是在用戶得到認證並接入無線LAN後維護會話的保密性機制。一般來說.保密性通過使用加密技術得以實現。最後一種策略是校驗信息的完整性。
企業用戶必須依據使用環境的機密要求程度,對使用的應用軟體進行評估。切入點是從無線區域網的連接上開始,要考慮四個基本安全服務:
(1)經常進行審查:
保護WLAN的每一步就是完成網路審查,實現對內部網路的所有訪問節點都做審查,確定欺騙訪問節點,建立 規章制度 來約束它們,或者完全從網路上剝離掉它們;審查企業內無線網路設施及無線覆蓋范圍內的詳細情況。
(2)正確應用加密: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加密標准。無線網路系統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在企業環境里尤其如此,所以加密方法一定要與上層應用系統匹配。在適用的情況下盡量選擇密鑰位數較高的加密方法
(3)認證同樣重要:加密可以保護信息不被解除,但是無法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所以必須為其提供匹配的認證機制。在使用的無線網路系統帶有認證機制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利用。但是與加密一樣,要保證認證機制與 其它 應用系統能夠協同工作,在需要的情況下企業應該增加對WLAN用戶的認證功能(如使用RADIUS),也可配置入侵檢測系統(IDS),作為一種檢測欺騙訪問的前期識別方式。
(4)及時評估機密性:企業用戶要每個季度對網路使用情況進行一次評估,以決定根據網路流量來改變網路中機密性要求,有針對性來分網段傳輸信息。
(5)將無線納入安全策略:對於企業應用環境來說,將無線區域網安全問題納入到企業整體網路安全策略當中是必不可少的。
企業有關信息安全方面的所有內容,包括做什麼、由誰來做、如何做等等,應該圍繞統一的目標來組織,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企業健康有效的網路安全體系。
5結束語
縱觀無線網路發展歷史,可以預見隨著應用范圍的日益普及,無線網路將面臨越來越多的安全問題。然而,新的安全理論和技術的不斷涌現使得我們有信心從容面對眾多安全挑戰,實現無線網路更廣泛的應用。
⑦ 關於電信網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的思考
文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區網路安全與用戶隱私保護部 馮運波 李加贊 姚慶天
根據我國《網路安全法》及《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是指「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務、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務、電子政務等重要行業和領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壞、喪失功能或者數據泄露,可能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公共利益的網路設施和信息系統」。其中,電信網路自身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同時又為其他行業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提供網路通信和信息服務,在國家經濟、科教、文化以及 社會 管理等方面起到基礎性的支撐作用。電信網路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基礎設施,做好電信網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護尤為重要。
一、電信網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范圍
依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第 9條,應由通信行業主管部門結合本行業、本領域實際,制定電信行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認定規則。
不同於其他行業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承載話音、數據、消息的電信網路(以 CT 系統為主)與絕大多數其他行業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以 IT 系統為主)不同,電信網路要復雜得多。電信網路會涉及移動接入網路(2G/3G/4G/5G)、固定接入網、傳送網、IP 網、移動核心網、IP 多媒體子系統核心網、網管支撐網、業務支撐網等多個通信網路,任何一個網路被攻擊,都會對承載在電信網上的話音或數據業務造成影響。
在電信行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認定方面,美國的《國家關鍵功能集》可以借鑒。2019 年 4 月,美國國土安全部下屬的國家網路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國家風險管理中心發布了《國家關鍵功能集》,將影響國家關鍵功能劃分為供應、分配、管理和連接四個領域。按此分類方式,電信網路屬於連接類。
除了上述電信網路和服務外,支撐網路運營的大量 IT 支撐系統,如業務支撐系統(BSS)、網管支撐系統(OSS),也非常重要,應考慮納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范圍。例如,網管系統由於管理著電信網路的網元設備,一旦被入侵,通過網管系統可以控制核心網路,造成網路癱瘓;業務支撐系統(計費)支撐了電信網路運營,保存了用戶數據,一旦被入侵,可能造成用戶敏感信息泄露。
二、電信網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保護目標和方法
電信網路是數字化浪潮的關鍵基礎設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關系國計民生。各國政府高度重視關鍵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紛紛明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保護目標。
2007 年,美國國土安全部(DHS)發布《國土安全國家戰略》,首次指出面對不確定性的挑戰,需要保證國家基礎設施的韌性。2013 年 2 月,奧巴馬簽發了《改進關鍵基礎設施網路安全行政指令》,其首要策略是改善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和韌性,並要求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NIST)制定網路安全框架。NIST 於 2018 年 4 月發布的《改進關鍵基礎設施網路安全框架》(CSF)提出,關鍵基礎設施保護要圍繞識別、防護、檢測、響應、恢復環節,建立網路安全框架,管理網路安全風險。NIST CSF圍繞關鍵基礎設施的網路韌性要求,定義了 IPDRR能力框架模型,並引用了 SP800-53 和 ISO27001 等標准。IPDRR能力框架模型包括風險識別(Identify)、安全防禦(Protect)、安全檢測(Detect)、安全響應(Response)和安全恢復(Recovery)五大能力,是這五個能力的首字母。2018 年 5 月,DHS 發布《網路安全戰略》,將「通過加強政府網路和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和韌性,提高國家網路安全風險管理水平」作為核心目標。
2009 年 3 月,歐盟委員會通過法案,要求保護歐洲網路安全和韌性;2016 年 6 月,歐盟議會發布「歐盟網路和信息系統安全指令」(NISDIRECTIVE),牽引歐盟各國關鍵基礎設施國家戰略設計和立法;歐盟成員國以 NIS DIRECTIVE為基礎,參考歐盟網路安全局(ENISA)的建議開發國家網路安全戰略。2016 年,ENISA 承接 NISDIRECTIVE,面向數字服務提供商(DSP)發布安全技術指南,定義 27 個安全技術目標(SO),該SO 系列條款和 ISO 27001/NIST CSF之間互相匹配,關鍵基礎設施的網路韌性成為重要要求。
借鑒國際實踐,我國電信網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的核心目標應該是:保證網路的可用性,確保網路不癱瘓,在受到網路攻擊時,能發現和阻斷攻擊、快速恢復網路服務,實現網路高韌性;同時提升電信網路安全風險管理水平,確保網路數據和用戶數據安全。
我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第五條和第六條規定:國家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實行重點保護,在網路安全等級保護的基礎上,採取技術保護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應對網路安全事件,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穩定運行,維護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我國《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戰略》也提出,要著眼識別、防護、檢測、預警、響應、處置等環節,建立實施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制度。
參考 IPDRR 能力框架模型,建立電信網路的資產風險識別(I)、安全防護(P)、安全檢測(D)、安全事件響應和處置(R)和在受攻擊後的恢復(R)能力,應成為實施電信網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的方法論。參考 NIST 發布的 CSF,開展電信網路安全保護,可按照七個步驟開展。一是確定優先順序和范圍,確定電信網路單元的保護目標和優先順序。二是定位,明確需要納入關基保護的相關系統和資產,識別這些系統和資產面臨的威脅及存在的漏洞、風險。三是根據安全現狀,創建當前的安全輪廓。四是評估風險,依據整體風險管理流程或之前的風險管理活動進行風險評估。評估時,需要分析運營環境,判斷是否有網路安全事件發生,並評估事件對組織的影響。五是為未來期望的安全結果創建目標安全輪廓。六是確定當期風險管理結果與期望目標之間的差距,通過分析這些差距,對其進行優先順序排序,然後制定一份優先順序執行行動計劃以消除這些差距。七是執行行動計劃,決定應該執行哪些行動以消除差距。
三、電信網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風險評估
做好電信網路的安全保護,首先要全面識別電信網路所包含的資產及其面臨的安全風險,根據風險制定相應的風險消減方案和保護方案。
1. 對不同的電信網路應分別進行安全風險評估
不同電信網路的結構、功能、採用的技術差異很大,面臨的安全風險也不一樣。例如,光傳送網與 5G 核心網(5G Core)所面臨的安全風險有顯著差異。光傳送網設備是數據鏈路層設備,轉發用戶面數據流量,設備分散部署,從用戶面很難攻擊到傳送網設備,面臨的安全風險主要來自管理面;而5G 核心網是 5G 網路的神經中樞,在雲化基礎設施上集中部署,由於 5G 網路能力開放,不僅有來自管理面的風險,也有來自互聯網的風險,一旦被滲透攻擊,影響面極大。再如,5G 無線接入網(5GRAN)和 5G Core 所面臨的安全風險也存在顯著差異。5G RAN 面臨的風險主要來自物理介面攻擊、無線空口乾擾、偽基站及管理面,從現網運維實踐來看,RAN 被滲透的攻擊的案例極其罕見,風險相對較小。5G Core 的雲化、IT 化、服務化(SBA)架構,傳統的 IT 系統的風險也引入到電信網路;網路能力開放、用戶埠功能(UPF)下沉到邊緣等,導致介面增多,暴露面擴大,因此,5G Core 所面臨的安全風險客觀上高於 5G RAN。在電信網路的范圍確定後,運營商應按照不同的網路單元,全面做好每個網路單元的安全風險評估。
2. 做好電信網路三個平面的安全風險評估
電信網路分為三個平面:控制面、管理面和用戶面,對電信網路的安全風險評估,應從三個平面分別入手,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
控制面網元之間的通信依賴信令協議,信令協議也存在安全風險。以七號信令(SS7)為例,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在 2015 年公布了存在 SS7 信令存在漏洞,可能導致任意用戶非法位置查詢、簡訊竊取、通話竊聽;如果信令網關解析信令有問題,外部攻擊者可以直接中斷關鍵核心網元。例如,5G 的 UPF 下沉到邊緣園區後,由於 UPF 所處的物理環境不可控,若 UPF 被滲透,則存在通過UPF 的 N4 口攻擊核心網的風險。
電信網路的管理面風險在三個平面中的風險是最高的。例如,歐盟將 5G 管理面管理和編排(MANO)風險列為最高等級。全球電信網路安全事件顯示,電信網路被攻擊的實際案例主要是通過攻擊管理面實現的。雖然運營商在管理面部署了統一安全管理平台解決方案(4A)、堡壘機、安全運營系統(SOC)、多因素認證等安全防護措施,但是,在通信網安全防護檢查中,經常會發現管理面安全域劃分不合理、管控策略不嚴,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遠程接入 VPN 設備及 4A 系統存在漏洞等現象,導致管理面的系統容易被滲透。
電信網路的用戶面傳輸用戶通信數據,電信網元一般只轉發用戶面通信內容,不解析、不存儲用戶數據,在做好終端和互聯網介面防護的情況下,安全風險相對可控。用戶面主要存在的安全風險包括:用戶面信息若未加密,在網路傳輸過程中可能被竊聽;海量用戶終端接入可能導致用戶面流量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用戶面傳輸的內容可能存在惡意信息,例如惡意軟體、電信詐騙信息等;電信網路設備用戶面介面可能遭受來自互聯網的攻擊等。
3. 做好內外部介面的安全風險評估
在開展電信網路安全風險評估時,應從端到端的視角分析網路存在的外部介面和網元之間內部介面的風險,尤其是重點做好外部介面風險評估。以 5G 核心網為例,5G 核心網存在如下外部介面:與 UE 之間的 N1 介面,與基站之間的 N2 介面、與UPF 之間的 N4 介面、與互聯網之間的 N6 介面等,還有漫遊介面、能力開放介面、管理面介面等。每個介面連接不同的安全域,存在不同風險。根據3GPP 協議標準定義,在 5G 非獨立組網(NSA)中,當用戶漫遊到其他網路時,該用戶的鑒權、認證、位置登記,需要在漫遊網路與歸屬網路之間傳遞。漫遊邊界介面用於運營商之間互聯互通,需要經過公網傳輸。因此,這些漫遊介面均為可訪問的公網介面,而這些介面所使用的協議沒有定義認證、加密、完整性保護機制。
4. 做好虛擬化/容器環境的安全風險評估
移動核心網已經雲化,雲化架構相比傳統架構,引入了通用硬體,將網路功能運行在虛擬環境/容器環境中,為運營商帶來低成本的網路和業務的快速部署。虛擬化使近端物理接觸的攻擊變得更加困難,並簡化了攻擊下的災難隔離和災難恢復。網路功能虛擬化(NFV)環境面臨傳統網路未遇到過的新的安全威脅,包括物理資源共享打破物理邊界、虛擬化層大量採用開源和第三方軟體引入大量開源漏洞和風險、分層多廠商集成導致安全定責與安全策略協同更加困難、傳統安全靜態配置策略無自動調整能力導致無法應對遷移擴容等場景。雲化環境中網元可能面臨的典型安全風險包括:通過虛擬網路竊聽或篡改應用層通信內容,攻擊虛擬存儲,非法訪問應用層的用戶數據,篡改鏡像,虛擬機(VM)之間攻擊、通過網路功能虛擬化基礎設施(NFVI)非法攻擊 VM,導致業務不可用等。
5. 做好暴露面資產的安全風險評估
電信網路規模大,涉及的網元多,但是,哪些是互聯網暴露面資產,應首先做好梳理。例如,5G網路中,5G 基站(gNB)、UPF、安全電子支付協議(SEPP)、應用功能(AF)、網路開放功能(NEF)等網元存在與非可信域設備之間的介面,應被視為暴露面資產。暴露面設備容易成為入侵網路的突破口,因此,需重點做好暴露面資產的風險評估和安全加固。
四、對運營商加強電信網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的建議
參考國際上通行的 IPDRR 方法,運營商應根據場景化安全風險,按照事前、事中、事後三個階段,構建電信網路安全防護能力,實現網路高韌性、數據高安全性。
1. 構建電信網路資產、風險識別能力
建設電信網路資產風險管理系統,統一識別和管理電信網路所有的硬體、平台軟體、虛擬 VNF網元、安全關鍵設備及軟體版本,定期開展資產和風險掃描,實現資產和風險可視化。安全關鍵功能設備是實施網路監管和控制的關鍵網元,例如,MANO、虛擬化編排器、運維管理接入堡壘機、位於安全域邊界的防火牆、活動目錄(AD)域控伺服器、運維 VPN 接入網關、審計和監控系統等。安全關鍵功能設備一旦被非法入侵,對電信網路的影響極大,因此,應做好對安全關鍵功能設備資產的識別和並加強技術管控。
2. 建立網路縱深安全防護體系
一是通過劃分網路安全域,實現電信網路分層分域的縱深安全防護。可以將電信網路用戶面、控制面的系統劃分為非信任區、半信任區、信任區三大類安全區域;管理面的網路管理安全域(NMS),其安全信任等級是整個網路中最高的。互聯網第三方應用屬於非信任區;對外暴露的網元(如 5G 的 NEF、UPF)等放在半信任區,核心網控制類網元如接入和移動管理功能(AMF)等和存放用戶認證鑒權網路數據的網元如歸屬簽約用戶伺服器(HSS)、統一數據管理(UDM)等放在信任區進行保護,並對用戶認證鑒權網路數據進行加密等特別的防護。二是加強電信網路對外邊界安全防護,包括互聯網邊界、承載網邊界,基於對邊界的安全風險分析,構建不同的防護方案,部署防火牆、入侵防禦系統(IPS)、抗DDoS 攻擊、信令防護、全流量監測(NTA)等安全防護設備。三是採用防火牆、虛擬防火牆、IPS、虛擬數據中心(VDC)/虛擬私有網路(VPC)隔離,例如通過防火牆(Firewall)可限制大部分非法的網路訪問,IPS 可以基於流量分析發現網路攻擊行為並進行阻斷,VDC 可以實現雲內物理資源級別的隔離,VPC 可以實現虛擬化層級別的隔離。四是在同一個安全域內,採用虛擬區域網(VLAN)、微分段、VPC 隔離,實現網元訪問許可權最小化控制,防止同一安全域內的橫向移動攻擊。五是基於網元間通信矩陣白名單,在電信網路安全域邊界、安全域內實現精細化的異常流量監控、訪問控制等。
3. 構建全面威脅監測能力
在電信網路外部邊界、安全域邊界、安全域內部署網路層威脅感知能力,通過部署深度報文檢測(DPI)類設備,基於網路流量分析發現網路攻擊行為。基於設備商的網元內生安全檢測能力,構建操作系統(OS)入侵、虛擬化逃逸、網元業務面異常檢測、網元運維面異常檢測等安全風險檢測能力。基於流量監測、網元內生安全組件監測、採集電信網元日誌分析等多種方式,構建全面威脅安全態勢感知平台,及時發現各類安全威脅、安全事件和異常行為。
4. 加強電信網路管理面安全風險管控
管理面的風險最高,應重點防護。針對電信網路管理面的風險,應做好管理面網路隔離、運維終端的安全管控、管理員登錄設備的多因素認證和許可權控制、運維操作的安全審計等,防止越權訪問,防止從管理面入侵電信網路,保護用戶數據安全。
5. 構建智能化、自動化的安全事件響應和恢復能力
在網路級縱深安全防護體系基礎上,建立安全運營管控平台,對邊界防護、域間防護、訪問控制列表(ACL)、微分段、VPC 等安全訪問控制策略實施統一編排,基於流量、網元日誌及網元內生組件上報的安全事件開展大數據分析,及時發現入侵行為,並能對攻擊行為自動化響應。
(本文刊登於《中國信息安全》雜志2021年第11期)
⑧ 網路流量分析設備 是網路安全設備嗎
是的,一般網路安全設備都是具有分析網路流量和監控網路中的數據傳輸的。比如說上網行為管理系統它就可以分析所有通過它的數據包和把數據包中的內容提取出來。
⑨ 保護大數據安全的10個要點
一項對2021年數據泄露的分析顯示,總共有50億份數據被泄露,這對所有參與大數據管道工作的人來說,從開發人員到DevOps工程師,安全性與基礎業務需求同等重要。
大數據安全是指在存儲、處理和分析過於龐大和復雜的數據集時,採用任何措施來保護數據免受惡意活動的侵害,傳統資料庫應用程序無法處理這些數據集。大數據可以混合結構化格式(組織成包含數字、日期等的行和列)或非結構化格式(社交媒體數據、PDF 文件、電子郵件、圖像等)。不過,估計顯示高達90%的大數據是非結構化的。
大數據的魅力在於,它通常包含一些隱藏的洞察力,可以改善業務流程,推動創新,或揭示未知的市場趨勢。由於分析這些信息的工作負載通常會將敏感的客戶數據或專有數據與第三方數據源結合起來,因此數據安全性至關重要。聲譽受損和巨額經濟損失是大數據陸指賣泄露和數據被破壞的兩大主要後果。
在確保大數據安全時,需要考慮三個關鍵階段:
當數據從源位置移動到存儲或實時攝取(通常在雲中)時,確保數據的傳輸
保護大數據管道的存儲層中的數據(例如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統)
確保輸出數據的機密性,例如報告和儀錶板,這些數據包含通過Apache Spark等分析引擎運行數據收集的情報
這些環境中的安全威脅類型包括不適當的訪問控制、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產生虛假或惡意數據的端點,或早逗在大數據工作期間使用的庫、框架和應用程序的漏洞。
由於所涉及的架構和環境復雜性,大數據安全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大數據環境中,不同的硬體和技術在分布式計算環境中相互作用。比如:
像Hadoop這樣的開源框架在設計之初並沒有考慮到安全性
依賴分布式計算來處理這些大型數據集意味著有更多的系統可能出錯
確保從端點收集的日誌或事件數據的有效性和真實性
控制內部人員對數據挖掘工具的訪問,監控可疑行為
運行標准安全審計的困難
保護非關系NoSQL資料庫
這些挑戰是對保護任何類型數據的常見挑戰的補充。
靜態數據和傳輸中數據的可擴展加密對於跨大數據管道實施至關重要。可擴展性是這里的關鍵點,因為除了NoSQL等存儲格式之外,需要跨分析工具集及其輸出加密數據。加密的作用在於,即使威脅者設法攔截數據包或訪問敏感文件,實施良好的加密過程也會使數據不可讀。
獲得訪問控制權可針對一系列大數據安全問題提供強大的保護,例如內部威脅和特權過剩。基於角色的訪問可以幫助控制對大數據管道多層的訪問。例如,數據分析師可以訪問分析工具,但他們可能不應該訪問大數據開發人員使用的工具,如ETL軟體。最小許可權原則是訪問控制的一個很好的參考點,它限制了對執行用戶任務所必需的工具和數據的訪問。
大數據工作負載所需要的固有的大存儲容量和處理能力使得大多數企業可以為大數據使用雲計算基礎設施和服務。但是,盡管雲計算很有吸引力,暴露的API密鑰、令牌和錯誤配置都是雲中值得認真對待的風險。如果有人讓S3中的AWS數據湖完全開放,並且對互聯網上的任何人都可以訪問,那會怎麼樣?有了自動掃描工具,可以快速掃描公共雲資產以尋找安全盲點,從而更容易降低這些風險。
在復雜的大數據生態系統中,加密的安全性需要一種集中的密鑰管理方法,以確保對加密密鑰進行有效的策略驅動逗敗處理。集中式密鑰管理還可以控制從創建到密鑰輪換的密鑰治理。對於在雲中運行大數據工作負載的企業,自帶密鑰 (BYOK) 可能是允許集中密鑰管理而不將加密密鑰創建和管理的控制權交給第三方雲提供商的最佳選擇。
在大數據管道中,由於數據來自許多不同的來源,包括來自社交媒體平台的流數據和來自用戶終端的數據,因此會有持續的流量。網路流量分析提供了對網路流量和任何潛在異常的可見性,例如來自物聯網設備的惡意數據或正在使用的未加密通信協議。
2021年的一份報告發現,98%的組織感到容易受到內部攻擊。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內部威脅對敏感公司信息的機密性構成嚴重風險。有權訪問分析報告和儀錶板的惡意內部人員可能會向競爭對手透露見解,甚至提供他們的登錄憑據進行銷售。從內部威脅檢測開始的一個好地方是檢查常見業務應用程序的日誌,例如 RDP、VPN、Active Directory 和端點。這些日誌可以揭示值得調查的異常情況,例如意外的數據下載或異常的登錄時間。
威脅搜尋主動搜索潛伏在您的網路中未被發現的威脅。這個過程需要經驗豐富的網路安全分析師的技能組合,利用來自現實世界的攻擊、威脅活動的情報或來自不同安全工具的相關發現來制定關於潛在威脅的假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大數據實際上可以通過發現大量安全數據中隱藏的洞察力來幫助改進威脅追蹤工作。但作為提高大數據安全性的一種方式,威脅搜尋會監控數據集和基礎設施,以尋找表明大數據環境受到威脅的工件。
出於安全目的監視大數據日誌和工具會產生大量信息,這些信息通常最終形成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解決方案。
用戶行為分析比內部威脅檢測更進一步,它提供了專門的工具集來監控用戶在與其交互的系統上的行為。通常情況下,行為分析使用一個評分系統來創建正常用戶、應用程序和設備行為的基線,然後在這些基線出現偏差時進行提醒。通過用戶行為分析,可以更好地檢測威脅大數據環境中資產的保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的內部威脅和受損的用戶帳戶。
未經授權的數據傳輸的前景讓安全領導者徹夜難眠,特別是如果數據泄露發生在可以復制大量潛在敏感資產的大數據管道中。檢測數據泄露需要對出站流量、IP地址和流量進行深入監控。防止數據泄露首先來自於在代碼和錯誤配置中發現有害安全錯誤的工具,以及數據丟失預防和下一代防火牆。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在企業內進行教育和提高認識。
框架、庫、軟體實用程序、數據攝取、分析工具和自定義應用程序——大數據安全始於代碼級別。 無論是否實施了上述公認的安全實踐,代碼中的安全缺陷都可能導致數據泄漏。 通過在軟體開發生命周期中檢測自研代碼及開源組件成分的安全性,加強軟體安全性來防止數據丟失。
⑩ 【圖說網路安全】網路攻擊與防範圖譜/分解圖
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不斷推進,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信息網路快速普及。信息網路在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科技創新的同時,也帶來十分突出的信息安全問題。
現今的網路攻擊手段逐步多樣化、攻擊方式也更加隱蔽難以發現。對於用戶來說,如何進行感知並響應?攔截、檢測、認證還是購買第三方安全服務?需要哪些技術和產品?如何從宏觀上了解網路攻擊手段與防範方法呢?
科來《網路攻擊與防範圖譜》,一圖到底,打盡網路安全攻防全鏈條!
本圖譜從攻擊前准備到攻擊後痕跡擦除,梳理每一階段所涉及的攻擊手段,並針對性介紹防禦方法及每種方法對應的產品與服務。
本圖譜採用層層關聯關系,緊密關聯攻-防手段、安全產品與服務,從全局視角給出客觀、合理的建議,幫助進一步識別、了解網路攻擊過程及解決思路蠢念。
未知威脅感知
通過本圖譜,不僅可以對攻防手段有宏觀的認識,更可以通過「科來網路流量分析技術(Network Traffic Analysis)」從流量趨勢、會話詳情、L2~L7協議解碼、數據包解碼等方式深度透視網路攻擊行為的每一個細節,讓網路行為看得清、看得透,以解決帶咐困困擾用戶的APT攻擊(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高級持續性威脅)等難以檢測和防禦的問題。
感知未知威脅的核心思路就是「任何網路攻擊都會產生流量」,網路流量分析技術能夠幫助用戶提升未知威脅感知能力及安全事件快速響簡歷應能力,有效降低安全事件影響,最大限度降低網路威脅事件的損失。通過網路行為分析感知網路異常行為,解決了傳統網路安全依賴於特徵庫檢測技術無法感知未知網路威脅的問題。
安全事件響應
基於原始數據包的網路回溯,實現了網路安全事件完整回溯。讓用戶對發生的安全事件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幫助用戶快速定位網路安全攻擊的方式與方法,為安全事件響應提供准確依據。同時界提供基於流量數據的安全檢測和安全事件響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