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鎮原縣網路安全

鎮原縣網路安全

發布時間:2023-05-29 09:04:23

Ⅰ 開邊中學現在屬於怎麼的學校

鎮原縣開邊中學前身為國立「鎮原縣開邊鄉中山中心學校」,創建於1943年7月,幾經改制,1970年2月鎮原二中搬遷到開邊中學,從此辦為縣屬完全中學,1985年改制為職業技術學校,職普並舉,1996年7月撤銷職業班。學校地處山區,群山懷抱,辦學條件極其困難。學生主要來源於開邊、武溝、郭塬等農村鄉鎮。學校佔地28468m,建築面積9908 m,其現擁有計算機、多媒體、遠程教育接收等現代教學設備。
中文慧裂名
開邊中學
校訓
團結 奮進 求實 創新
創辦時間
1943年7月
現任校長
王忠賢
前身
鎮原縣開邊鄉中山中心學校
規模
學校佔地52畝,建有教學樓2幢,師生宿舍樓4幢,擁有多媒體教室1個,微機室2個,電子白板教室8個,接入15兆校園寬頻網路,建成了校園全覆蓋網路安全監控系統和校園廣播系統。配備了實驗室、儀器室、圖書室、畫室、音樂室、心理健康咨詢室等多個功能處室,建有開水鍋爐和供暖鍋爐。目前,師生餐飲樓已立項,預計明年建成,竣工後將極大改善師生的肢茄就餐條件。[1]
現有教學班27個,學生前飢閉1349人,教職工137人,專任教師102人,其中高級教師18人,中級教師28人,研究生學歷1人,本科學歷97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100%,省級青年教學能手、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3人,市級模範班主任、教學能手6人,縣級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11人。[1]

Ⅱ [網路信息安全淺析]如何保護網路信息安全

摘要:近年來,互聯網信息篡改、泄露等惡性事件日益增多,對個人隱私甚至國家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並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安全技術;網路;策略

隨著全球信息化進程的推進,信息安全已經成為阻礙信息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因素。由於計算機網路具有聯結形式多樣性、終端分布不均勻性和網路的開放性、互聯性等特徵,如今普及使用的操作系統又存在漏洞與缺陷,導致網路易受黑客、惡意軟體和其他不軌行為的攻擊。無論是在區域網還是在廣域網中,都存在著諸多物理和人為因素導致的系統脆弱性和潛在威脅。因此增加了保護網路信息安全的難度。

一、威脅網路信息安全因素分析

1威脅網路信息安全的技術因素
(1)操作系統存在安全漏洞。任何操作系統都不是無法摧毀的「堡壘」,操作系統設計者留下的微小「破綻」,都給網路安全留下了許多隱患,造成網路攻擊者利用這些「後門」作為攻擊網路的通道。市場上流行的操作系統雖然經過大量的測試與改進,仍存在漏洞與缺陷,入侵者可以利用各種工具掃描網路及系統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並通過一些攻擊程序對網路進行惡意攻擊,這樣的危害可纖帶以造成網路的癱瘓,系統的拒絕服務,信息的被竊取、篡改等。
(2)網路的開放性和廣域性設計使得信息的保密難度較大,這其中還包括網路自身的布線以及通信質量而引起的安全問題。
網路系統的安全威脅主要表現在主機可能會受到非法入侵者的攻擊,網路中的敏感信息有可能泄露或被修改,從內部網猛豎祥向公共網傳送的信息可能被他人竊聽或篡改等等。典型的網路安全威脅主要有竊聽、重傳、偽造、篡改、非授權訪問、拒絕服務攻擊、行為否認、旁路控制、電磁/射頻截獲、人員疏忽。
互聯網的全開放性也使得網路可能面臨來自物理傳輸線路,或者對網路通信協議以及對軟體和硬體實施的攻擊;互聯網的國際性,使網路攻擊者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利用互聯網上的任何一個機器對網路發起攻擊,這也使得網路信息保護更加困難。另外,互聯網協議中的TCP/IP(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FTP(文件傳輸協議)、E-mail(電子郵件)、RPC(遠程程序通信規則)、NFS(網路文件系統)等都存在著許多安全漏洞。
(3)安全配置不當造成了安全管理上的漏洞。例如,防火牆將無法防止因策略配置不當或錯誤配置引起的安全威脅。因為防火牆是一個被動的安全策略執行設備,它必須根據事先配備好的安全指令來發揮作用。
(4)無線系統中的電磁泄露。無線通信系統中的數據以電磁波的形式在空中進行傳播,存在電磁波泄露,且易被截獲。
(5)計算機病毒的存在。計算機病毒是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數據,影響計算機軟體、硬體的正常運行,並且能夠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程序代碼。計算機病毒具有傳染性、寄生性、隱蔽性、觸發性、破壞性幾大特點。大量涌現的病毒在網上傳播極快,給全球范圍的網路安全帶來了巨大災難。

2威脅網路信息安全的人為因素

(1)管理人員素質低、管理措施不完善、用戶安全意識淡薄等。
(2)人為的無意失誤。如操作員安全配置不當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戶口令選擇不慎,都會對網路安全帶來威脅。
(3)人為的惡意攻擊。一是主動攻擊,以各方式有選擇地破壞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主動攻擊包括拒絕服務攻擊、信息篡改、資源使枝搏用、欺騙等攻擊方法;二是被動攻擊,被動攻擊主要是收集信息而不是進行訪問,數據的合法用戶對這種活動一點也不會覺察到。被動攻擊在網路正常運行的狀態下進行截獲、竊取、破譯,以獲得重要機密信息,主要包括嗅探、信息收集等攻擊方法。

二、加強網路信息安全保護技術的策略

網路信息安全是通過技術和管理手段,確保消息在公用網路信息系統中傳輸、交換和存儲流通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不可抵賴性。這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安全管理策略:

1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安全策略
主要是配合行政手段,制定有關網路安全管理的 規章制度 ,在技術上實現網路系統的安全管理,確保網路系統安全、可靠地運行,主要涉及以下四個方面。
(1)網路物理安全策略。計算機網路系統物理安全策略的目的是保護計算機系統、網路伺服器、網路用戶終端機等硬體實體和通信鏈路免受自然災害、人為破壞和攻擊;驗證用戶的身份和使用許可權、防止用戶越權操作;確保計算機網路系統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建立完備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進入計算機網路系統控制室和網路黑客的各種破壞活動。
(2)網路訪問控制策略。訪問控制策略是計算機網路系統安全防範和保護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網路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規訪問。它也是維護網路系統安全、保護網路資源的重要手段。所以網路訪問控制策略是保證網路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3)網路信息加密策略。信息加密策略主要是保護計算機網路系統內的數據、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等網路資源的安全。信息加密策略通常採用以下三種方法:①網路鏈路加密方法:鏈路加密方法目的是保護網路系統節點之間的鏈路信息安全。②網路端點加密方法:端點加密方法目的是保護網路源端用戶到目的用戶的數據安全。③網路節點加密方法:節點加密方法目的是對源節點到目的節點之間的傳輸鏈路提供保護。對於信息加密策略,網路用戶可以根據網路系統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上述的幾種加密方法實施。
(4)網路安全管理策略。確定網路安全管理等級和安全管理范圍;制定有關網路操作使用規程和人員出入機房管理制度;制定網路系統的管理維護制度和應急措施等等。

2網路信息安全策略的設計與實現
要保障信息安全,首先必須解決網路安全,網路安全可以極大地保障信息安全。安全策略管理包括安全組件的全部領域。如防火牆,TDS(Tivoli Dfrectory Server)、訪問列表和路由器、認證技術等。
根據網路的結構特點及面臨的安全隱患,可以通過防火牆、入侵檢測(IDS)、網路防毒、網路隔離、網路監控、認證中心(CA)與數字證書、身份認證等防範措施來架構起一個立體的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①防火牆可以把網路分開進行隔離管理。防火牆是內部網與Internet(或一般外網)間實現安全策略要求的訪問控制保護,是一種具有防範免疫功能的系統或系統組保護技術,其核心的控制思想是包過濾技術。
②入侵檢測技術能夠幫助系統對付網路攻擊,擴展了系統管理員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審計、監視、進攻識別和響應),提高了 信息安全基礎結構的完整性。入侵檢測被認為是防火牆之後的第二道安全閘門,在不影響網路性能的情況下能對網路進行監測。入侵檢測系統採用先進的基於網路數據流實時智能分析技術,判斷來自網路內部和外部的入侵企圖,進行報警、響應和防範:並可對網路的運行情況進行監控、記錄和重放,使用戶對網路運行狀況一目瞭然;同時提供網路嗅探器和掃描器便於分析網路的問題,定位網路的故障;入侵檢測系統還可對自身的資料庫進行自動維護,不需要用戶的干預。入侵檢測系統不對網路的正常運行造成任何干擾,是完整的網路審計、監測、分析系統。
③網路防毒可以實現從伺服器到工作站,再到客戶端的全方位病毒防護及集中管理。網路防毒的管理模式有以下幾種:分散式管理模式,適用於伺服器較少的小型區域網;直接集中控制管理模式,適合於伺服器較多的中型區域網;既可分散又可集中控管的管理模式,既適合於小型網路的分散式管理模式(不需要TVCS),又適合於大型跨網段、跨平台網路的集中管理。
④網路隔離是實現機密性的重要途徑,防止高密級信息向低密級網路、涉密和敏感信息向公開網路擴散。物理隔離與邏輯隔離是常見的網路隔離方法。網路隔離是目前最好的網路安全技術,它消除了基於網路和基於協議的安全威脅,常用的是基於VPN的網路隔離。
⑤認證中心(CA)與數字證書是信息在互聯網上流傳的又一安全保障。認證中心又叫CA中心,它是負責產生、分配並管理數字證書的可信賴的第三方權威機構。認證中心是PKI安全體系的核心環節,因此又稱作PKI/CA。認證中心通常採用多層次的分級結構,上級認證中心負責簽發和管理下級認證中心的證書,最下一級的認證中心直接面向最終用戶。
⑥數字證書及身份認證。數字證書,又叫「數字身份證」、「數字ID」,是由認證中心發放並經認證中心數字簽名的,包含公開密鑰擁有者以及公開密鑰相關信息的一種電子文件,可以用來證明數字證書持有者的真實身份。身份認證是指計算機及網路系統確認操作者身份的過程,解決了用戶的物理身份和數字身份相對應的問題,給他們提供了許可權管理的依據。目前常見的身份認證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使用用戶名加口令的方式;第二種是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包括指紋、聲音、手跡、虹膜等);第三種也是現在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領域最流行的身份認證方式――基於USBKey的身份認證。
以上技術均可概括為兩類,即主動防禦保護技術和被動防禦保護技術。主動防禦保護技術的實現方式一般採用數據加密、身份鑒別、存取控制、許可權設置和虛擬專用網路等技術來實現。被動防禦保護技術的實現方式主要有防火牆技術、入侵檢測系統、安全掃描器、口令驗證、審計跟蹤、物理保護及安全管理等。

三、結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信息交換將日益成為企業與企業之間、政府與政府之間或政府與企業之間日常事務往來的重要手段。因此,認清網路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採取必要的安全策略,對於保障網路信息的安全性將十分重要。同時,計算機安全技術目前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新技術層出不窮,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漏洞,因此,進行網路信息安全防範要不斷追蹤新技術的應用情況,及時升級、完善自身的防禦措施。

Ⅲ 網路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網路信息安全包括以下方面:

1、網路安全模型

通信雙方在網路上傳輸信息,需要先在發收之間建立一條邏輯通道。這就要先確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路由,再選擇該路由上使用的通信協議,如TCP/IP。

2、信息安全框架

網路信息安全可看成是多個安全單元的集合。其中,每個單元都是一個整體,包含了多個特性。一般,人們從三個主要特性——安全特性、安全層次和系統單元去理解網路信息安全。

3、安全拓展

網路信息安全往往是根據系統及計算機方面做安全部署,很容易遺忘人才是這個網路信息安全中的脆弱點,而社會工程學攻擊則是這種脆弱點的擊破方法。社會工程學是一種利用人性脆弱點、貪婪等等的心理表現進行攻擊,是防不勝防的。


(3)鎮原縣網路安全擴展閱讀:

網路信息安全的主要特徵:

1、完整性

指信息在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過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壞和非丟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樣性,使信息能正確生成、存儲、傳輸,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徵。

2、保密性

指信息按給定要求不泄漏給非授權的個人、實體或過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絕有用信息泄漏給非授權個人或實體,強調有用信息只被授權對象使用的特徵。

3、可用性

指網路信息可被授權實體正確訪問,並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況下能恢復使用的特徵,即在系統運行時能正確存取所需信息,當系統遭受攻擊或破壞時,能迅速恢復並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網路信息系統面向用戶的一種安全性能。

4、不可否認性

指通信雙方在信息交互過程中,確信參與者本身,以及參與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實同一性,即所有參與者都不可能否認或抵賴本人的真實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樣性和完成的操作與承諾。

5、可控性

指對流通在網路系統中的信息傳播及具體內容能夠實現有效控制的特性,即網路系統中的任何信息要在一定傳輸范圍和存放空間內可控。除了採用常規的傳播站點和傳播內容監控這種形式外,最典型的如密碼的託管政策,當加密演算法交由第三方管理時,必須嚴格按規定可控執行。

Ⅳ 網路運行安全是怎麼得到保障的

法律分析:第一,開展網路安全認證、檢測、風險評估等活動,向社會發布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網路安全信息,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第二,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從事非法侵入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不得提供專門用於從事侵入網路、干擾網路正常功能及防護措施、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活動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從事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的,不得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第三,網路運營者應當為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法維護國家安全和偵查犯罪的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第四,國家支持網路運營者之間在網路安全信息收集、分析、通報和應急處置等方面進行合作,提高網路運營者的安全保障能力。第五,有關行業組織建立健全本行業的網路安全保護規范和協作機制,加強對網路安全風險的分析評估,定期向會員進行風險警示,支持、協助會員應對網路安全風險。第六,網信部門和有關部門在履行網路安全保護職責中獲取的信息,只能用於維護網路安全的需要,不得用於其他用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二十九條 國家支持網路運營者之間在網路安全信息收集、分析、通報和應急處置等方面進行合作,提高網路運營者的安全保障能力。

Ⅳ 如何保障網路信息安全

保障網路安全的幾點做法
1、保障硬體安全
常見的硬體安全保障措施主要有使用UPS電源,以確保網路能夠以持續的電壓運行;防雷、防水、防火、防盜、防電磁干擾及對存儲媒體的安全防護。

2、保障系統安全
安裝防病毒軟體並及時對系統補丁進行更新,對於不必要的服務及許可權盡可能的關閉,對於外來的存儲介質一定要先進行病毒查殺後再使用。

3、防禦系統及備份恢復系統
利用防火牆可以對不同區域間的訪問實施訪問控制、身份鑒別和審計等安全功能。入侵檢測系統(IPS)是防火牆的合理補充,能幫助系統對付網路攻擊,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礎結構的完整性。

4、安全審計與系統運維
對監控網路內容和已經授權的正常內部網路訪問行為,可以實時了解網內各客戶機及伺服器出現的情況,存在的異常進程及硬體的改變,系統漏洞補丁的修復情況等等。

5、人員管理與制度安全
加強計算機人員安全防範意識,提高人員的安全素質以及健全的規章制度和有效、易於操作的網路安全管理平台是做好網路安全工作的重要條件。

Ⅵ 什麼是網路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圍很大。大到國家軍事政治等機密安全,小到如防範商業企業機密泄露、防範青少年對不良信息的瀏覽、個人信息的泄露等。網路環境下的信息安全體系是保證信息安全的關鍵,包括計算機安全操作系統、各種安全協議、安全機制(數字簽名、信息認證、數據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統,其中任何一個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脅全局安全飢敗氏。信息安全服務至少應該包括支持信息網路安全服務的基本理論,以及基於新一代信息網路體系結構的網路安全服務體系結構。
重要性
積極推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
信息作為一種資源,它的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處理性和多效用性,使其對於人類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信息安全的實質就是要保護信息系統或信息網路中的信息資源免受各種類型的威脅、干擾和破壞,即保證信息的安全性。根據國際標准化組織的定義,信息安全性的含義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信息安全是任何國家、政府、部門、行業都必須十爛散分重視的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國家安全戰略。但是,對於不同的部門和行業來說,其對信息安全的要求和重點卻是有區別的。 我國的改革開放帶來了各方面信息量的急劇增加,並要求大容量、高效率地傳輸這些信息。為了適應這一形勢,通信技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爆炸性發展。目前,除有線通信外,短波、超短波、微波、衛星等無線電通信也正在越來越廣泛地應用。與此同時,國外敵對勢力為了竊取我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秘密信息,運用偵察台、偵察船、偵察機、衛星等手段,形成固定與移動、遠距離與近距離、空中與地面相結合的立體偵察網,截取我國通信傳輸中的信息。 從文獻中了解一個社會的內幕,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在20世紀後50年中,從社會所屬計算機中了解一個社會的內幕,正變得越來越容易。不管是機構還是個人,正把 信息安全策略
日益繁多的事情託付給計算機來完成 ,敏感信息正經過脆弱的通信線路在計算機系統之間傳送,專用信息在計算機內存儲或在計算機之間傳送,電子銀行業務使財務賬目可通過通信線路查閱,執法部門從計算機中了解罪犯的前科,醫生們用計算機管理病歷,所有這一切,最重要的問題是不能在對非法(非授權)獲取(訪問)不加防範的條件下傳輸信息。枯螞 傳輸信息的方式很多,有局域計算機網、互聯網和分布式資料庫,有蜂窩式無線、分組交換式無線、衛星電視會議、電子郵件及其它各種傳輸技術。信息在存儲、處理和交換過程中,都存在泄密或被截收、竊聽、竄改和偽造的可能性。不難看出,單一的保密措施已很難保證通信和信息的安全,必須綜合應用各種保密措施,即通過技術的、管理的、行政的手段,實現信源、信號、信息三個環節的保護,藉以達到秘密信息安全的目的。

Ⅶ 為保證政府政務網安全,採取了哪些防範措施

電子政務網建設原則

為達到電子政務網路的目標要求,華為公司建議在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堅持以下建網原則:從政府的需求出發,建設高安全、高可靠、可管理的電子政務體系!

統一的網路規劃

建議電於政務的建設按照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制定總體的網路規劃,分層推進,分步實施,避免重復建設。

完善的安全體系

網路安全核心理念在於技術與管理並重。建議遵循信息安全管理標准-ISO17799,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的關鍵,人員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安全策略是安全管理的依據,安全工具是安全管理的保證。

嚴格的設備選型

在電子政務網建設的過程中,網路設備選擇除了要考慮滿足業務的需求和發展、技術的可實施性等因素之外,同時為了杜絕網路後門的出現,在滿足功能、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建議優先選用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民族廠商產品,從設備選型上保證電子政務網路的安全性。

集成的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統一管理,分散控制。制定IT的年度規劃,提供IT的運作支持和問題管理,管理用戶服務水平,管理用戶滿意度,配置管理,可用性管理,支持IT設施的管理,安全性管理,管理IT的庫存和資產,性能和容量管理,備份和恢復管理。提高系統的利用價值,降低管理成本。

電子政務網體系架構

《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電子政務網路的體系架構:電子政務網路由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構成,兩網之間物理隔離,政務外網與互聯網之間邏輯隔離。政務內網主要是傳送涉密政務信息,所以為保證黨政核心機密的安全性,內網必須與外網物理隔離。政務外網是政府的業務專網,主要運行政務部門面向社會的專業性服務業務和不需在內網上運行的業務,外網與互聯網之間邏輯隔離。而從網路規模來說,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都可以按照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的模式進行建設;從網路層次來說,內網和外網也可以按照骨幹層、匯聚層和接入層的模式有規劃地進行建設。

圖1:電子政務網路的體系架構

根據電子政務設計思想及應用需求,鑒於政府各部門的特殊安全性要求,嚴格遵循《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在電子政務內、外網在總體建設上採用業務與網路分層構建、逐層保護的指導原則,在邏輯層次及業務上,網路的構建實施如下分配:

圖2:電子政務內、外網邏輯層次

互聯支撐層是電子政務網路的基礎,由網路中心統一規劃、構建及管理,支撐層利用寬頻IP技術,保證網路的互聯互通性,提供具有一定QOS的帶寬保證,並提供各部門、系統網路間的邏輯隔離(VPN),保證互訪的安全控制;

安全保障系統是指通過認證、加密、許可權控制等技術對電子政務網上的用戶訪問及數據實施安全保障的監控系統,它與互聯支撐層相對獨立,由網路中心與各部門單位共同規劃,分布構建。

業務應用層就是在安全互聯的基礎上實施政務網的各種應用,由網路中心與各系統單位統一規劃,分別實施。

華為公司電子政務解決方案的核心理念

全面的網路安全

建設安全的電子政務網路是電子政務建設的關鍵。電子政務的安全建設需要管理與技術並重。在技術層面,華為公司提供防禦、隔離、認證、授權、策略等多種手段為網路安全提供保證;在設備層面,華為公司自主開發的系列化路由器、交換機、防火牆設備、CAMS綜合安全管理系統和統一的網路操作系統VRP可以保證電子政務網路安全。

針對於政府系統的網路華為公司提供了i3安全三維度端到端集成安全體系架構,在該架構中,除了可以從熟悉的網路層次視角來看待安全問題,同時還可以從時間及空間的角度來審視安全問題,從而大大拓展了安全的思路與視角,具備全面考慮與實施安全防護的模型與能力。

圖3:華為公司i3 安全 三維度端到端集成安全體系架構

(1)華為公司i3安全三維度端到端集成安全體系架構

i-intelligence(智能),integrated(集成),indiviality(個性化);
3-時間、空間及網路層次三個維度的端到端( End to End);
安全-所有IP信息網路的安全架構。

(2)網路層次(網路層、用戶層、業務層)端到端安全理念

網路的各層次均存在安全威脅的可能,華為的集成安全架構充分體現了網路安全防範的分層思想,根據不同網路層次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防範。

網路層:保障網路路由、網路設備等基礎網路的安全;
用戶接入層:確保合法的用戶接入,訪問合法的網路范圍,並保障用戶信息的隔離等用戶接入網路的安全;
業務層:保證用戶訪問內容的合法性與安全性。
華為公司的i3安全集成安全架構針對傳統網路在用戶層防範比較薄弱的缺陷,採取了大量的增強措施,如用戶接入認證、地址防盜用、訪問控制等能力。

(3)時間(事前、事後)端到端安全理念

以前政府行業更關注網路的事前防範能力,往往在網路的用戶認證、入侵檢測、防DOS攻擊、防火牆等方面投入力量較多,對事後跟蹤能力實施的有效措施不多。而在安全事件發生前後,要求網路所能提供的支持也是不同的,其花費的代價與技術實現難度有非常大的差別:

事前防範:主要通過數據隔離、加密、過濾、管理等技術,加強整個網路的健壯性;
事後跟蹤:華為公司的「i3安全」架構提供在網路級做日誌記錄的能力,通過對用戶上網埠、時間、訪問地的記錄,全面提供用戶上網的追溯能力,從而為後期的分析提供第一手的資料。
(4)空間(外網、內網)端到端安全理念

外網:通過VPN、加密等保證信息安全,通過網路防火牆、病毒防火牆等防範網路攻擊,側重的是防範;
內網:通過對用戶的識別,保證合法的用戶訪問合法的網路范圍,並做好訪問記錄,側重的是監控。
目前政府內網即涉秘網、政府外網即辦公專網,兩張網按照17號文件要求嚴格的物理隔離分別進行建設,保證政府網路的安全。

華為公司三緯度集成安全架構提供端到端集成安全服務:

圖4:華為公司i3安全三維度端到端集成安全體系架構

隨著政府網路網上應用的進一步增多,隨著網路進一步深入人們的生活,入侵與反入侵、盜用與反盜用的斗爭也必將升級。而政府網路的安全防護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從網路管理、用戶管理、業務管理及管理制度等多層次、多方位地多管齊下才能做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完善的端到端的可靠性

網路可靠性主要是指當設備或網路出現故障時,網路提供服務的不間斷性。可靠性一般通過設備本身的可靠性和組網設計的可靠性來實現。包括以下內容:

(1)設備可靠性

華為公司的全系列數據產品均採用電信級的可靠性設計。華為公司高端路由器和交換機產品採用分布式體系結構,不存在單點故障;採用無源背板,支持真正熱插拔、熱備份,同時設備的交換網路、路由處理系統等所有關鍵部件採用冗餘熱備份設計,能充分滿足電子政務網路對設備高可靠性的要求。

(2)組網設計的可靠性

在控制投資的前提下,在電子政務網路的部分省地骨幹節點,可採取VRRP雙機備份方式或採取RPR方式進行環網自愈保護,接入骨幹傳輸網的鏈路可採取雙歸鏈路設計或採取RPR方式進行環網自愈保護,從組網角度避免單點故障。

另外,可採用備份中心技術,為路由器上的任意介面提供備份介面;路由器上的任一介面可以作為其它介面(或邏輯鏈路)的備份介面;可對介面上的某條邏輯鏈路提供備份。

通過靈活的備份機制及完善的技術,可以充分利用備份資源,確保網路互聯互通的可靠性。

簡單高效的維護和管理

政府網路信息點數量眾多,而且較為稠密,所以網路設備數量眾多,特別是接入最終用戶的樓層交換機。華為公司的網路管理系統在支持全網設備統一管理、實現拓撲管理、圖形化操作界面、實時聲光報警、中文操作系統的同時,利用華為組管理協議HGMP可以實現對數量龐大的樓層交換機的動態發現、動態拓撲生成、自動配置的功能,降低網路管理人員的工作量,提高效率。

豐富的業務承載能力

政府信息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以業務牽引網路需求,應用不斷更新,對網路設備的需求不斷提高,在這樣的一個動態網路中,網路設備本身的業務承載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華為公司提出了第5代基於網路處理器技術,可以保證在後續新增業務對網路平台有特殊要求時,實現快速定製、快速支持,保證對網路設備投資的連續性。

利用MPLS VPN表現出強大的擴展性和前所未見的高性能,電子政務網可任由業務的增長和變化,網路可以平滑地擴充和升級,可最大程度的減少對網路架構和設備的調整。作為少數能提供整網MPLS技術的廠家,華為公司致力於為政府提供基於先進的MPLS VPN技術的數據、語音和視訊的三網合一技術。

Ⅷ 如何保護網路信息安全 需要怎麼做

1、建立健全網路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2、採用最先進的網路管理技術

3、選拔合格的網路管理人員

4、嚴格執行網路使用管理規定

5、加強網路信息安全教育

6、加強外部信息發布的審查監管

7、定期組織開展網路信息安全檢查

閱讀全文

與鎮原縣網路安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05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58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02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6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987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05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958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197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22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861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596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917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15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394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42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093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69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397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4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