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網路安全評價制度

網路安全評價制度

發布時間:2023-08-15 21:00:41

⑴ 消防安全系統檢查評估【如何評估網路系統的安全】

網路系統的安全程度同樣符合木桶原理,即最終的安全性取決於網路中最弱的一個環節。本文系統地對網路架構的各個安全點進行了分析,同培空時針對性地介紹了降低這些安全點風險的方案和措施。
各種網路安全事故頻發使得各個組織對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同時各種專門提供網路安全服務的企業也應運而生。然而,目前大多安全服務都是以主機的安全評估、系統加固、應急響應、應用安全防護、管理層面的安全策略體系制訂、應用安全防護、安全產品集成等為主,對於網路架構的安全評估卻很少。綜觀近幾年來互連網上不斷出現的病毒蠕蟲感染等安全事件,不少是由於對網路架構安全的忽視導致了大范圍的傳播和影響。2003年的27號文件――《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加強信息安全保障的文件》下發後,對信息系統安全域劃分、等級保護、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等級保障等需求愈來愈迫切,而做好安全域劃分的關鍵就是對網路架構安全的正確分析。
信息系統的網路架構安全分析是通過對整個組織的網路體系進行深入調研,以國際安全標准和技術框架為指導,全面地對網路架構、網路邊界、網路協議、網路流量、網路QoS、網路建設的規范性、網路設備安全、網路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網路架構分析

網路架構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根據IATF技術框架分析網路設計是否層次分明,是否採用了核心層、匯聚層、接入層等劃分原則的網路架構(劃分不規范不利於網路優化和調整); 網路邊界是否清晰,是否符合IATF的網路基礎設施、邊界/外部連接、計算環境、支撐基礎設施的深度防禦原則(邊界不清晰不便於安全控制)。應考慮的安全點主要有:
1. 網路架構設計應符合層次分明、分級管理、統一規劃的原則,應迅悶便於以後網路整體規劃和改造。
2. 根據組織實際情況進行區間劃分,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之間以及它們內部各區域之間結構必須使網路應有的性能得到充分發揮。
3. 根據各部門的工作職能、重要性、所涉及信息等級等因素劃分不同的子網或網段。
4. 網路規劃應考慮把核心網路設備的處理任務分散到邊緣設備,使其能將主要的處理能力放在對數據的轉發或處理上。
5. 實體的訪問許可權通常與其真實身份相關,身份不同,工作的內容、性質、所在的部門就不同,因此所應關注的網路操作也不同,授予的許可權也就不同。
6. 網路前期建設方案、網路拓撲結構圖應和實際的網路結構一致; 所有網路設備(包括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IDS以及其他網路設備)應由組織統一規劃部署,並應符合實際需求。
7. 應充分考慮Internet接入的問題,防止出現多Internet接入點,同時限制接入用戶的訪問數量。
8. 備份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對廣域網設備、區域網設備、廣域網鏈路、區域網鏈路採用物理上的備份和採取冗餘協議,防止出現單點故障。

網路邊界分析

邊界保護不僅存在於組織內部網路與外部網路之間,而且也存在於同一組織內部網路中,特別是不同級別的子網之間邊界。有效的邊界防護技術措施主要包括網路訪問控制、入侵防範、網關防病毒、信息過濾、網路隔離部件、邊界完整性檢查,以及對於遠程用戶的標識與鑒別/訪問控制。邊界劃分還應考慮關鍵業務系統和非關鍵業務系統之間是否進行了分離,分離後各業務區域之間的邏輯控制是否合理,業務系統配昌瞎之間的交疊不但影響網路的性能還會給網路帶來安全上的隱患。應考慮的安全點主要有:
1. 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之間及它們內部各VLAN或區域之間邊界劃分是否合理; 在網路節點(如路由器、交換機、防火牆等設備)互連互通應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嚴格控制; 驗證設備當前配置的有效策略是否符合組織確定的安全策略。
2. 內網中的安全區域劃分和訪問控制要合理,各VLAN之間的訪問控制要嚴格,不嚴格就會越權訪問。
3. 可檢查網路系統現有的身份鑒別、路由器的訪問控制、防火牆的訪問控制、NAT等策略配置的安全性; 防止非法數據的流入; 對內防止敏感數據(涉密或重要網段數據)的流出。
4. 防火牆是否劃分DMZ區域; 是否配置登錄配置的安全參數。例如: 最大鑒別失敗次數、最大審計存儲容量等數據。
5. 網路隔離部件上的訪問通道應該遵循「默認全部關閉,按需求開通的原則」; 拒絕訪問除明確許可以外的任何一種服務,也就是拒絕一切未經特許的服務。
6. 實現基於源和目的的IP地址、源和目的端 口號 、傳輸層協議的出入介面的訪問控制。對外服務採用用戶名、IP、MAC 等綁定,並限制變換的MAC地址數量,用以防止會話劫持、中間人攻擊。
7. 對於應用層過濾,應設置禁止訪問 Java Applet、ActiveX等以降低威脅。
8. 採用業界先進的安全技術對關鍵業務系統和非關鍵業務系統進行邏輯隔離,保證各個業務系統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例如: 採用MPLS-VPN對各業務系統間邏輯進行劃分並進行互訪控制。
9. 必要時對涉密網路系統進行物理隔離; 實現VPN傳輸系統; 對重要網路和伺服器實施動態口令認證; 進行安全域的劃分,針對不同的區域的重要程度,有重點、分期進行安全防護,逐步從核心網路向網路邊緣延伸。例如,網路可以分成三個區域: 信任域、非信任域和隔離區域。信任域和隔離區域進行重點保護,對於非信任域,可根據不同業務系統的重要程度進行重點保護。
10. 整體網路系統統一策略、統一升級、統一控制。

網路協議分析

深入分析組織整個網路系統的協議設計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協議設計混亂、不規范的情況,是否採用安全協議,協議的區域之間是否採用安全防護措施。協議是網路系統運行的神經,協議規劃不合理就會影響整個網路系統的運行效率,甚至帶來高度隱患和風險。應考慮的安全點主要有:
1. 路由協議、路由相關的協議及交換協議應以安全的、對網路規劃和設計方便為原則,應充分考慮區域網絡的規劃、建設、擴充、性能、故障排除、安全隱患、被攻擊可能性,並應啟用加密和驗證功能。
2. 應合理設計網路路由協議和路由策略,保證網路的連通性、可達性,以及網路業務流向分布的均衡性。
3. 啟用動態路由協議的認證功能,並設置具有一定強度的密鑰,相互之間交換路由信息的路由器必須具有相同的密鑰。默認的認證密碼是明文傳輸的,建議啟用加密認證。
4. 對使用動態路由協議的路由設備設置穩定的邏輯地址,如Loopback地址,以減少路由振盪的可能性。
5. 應禁止路由器上 IP 直接廣播、ICMP重定向、Loopback數據包和多目地址數據包,保證網路路徑的正確性,防止IP源地址欺騙。如禁止非公有地址、組播地址、全網路地址和自己內部的網路地址訪問內部網路,同時禁止非內部網路中的地址訪問外部網路。
6. 重要網段應採取IP地址與MAC地址綁定措施,防止ARP欺騙。
7. 如果不需要ARP代理(ARP Proxy)服務則禁止它。
8. 應限制 SYN 包流量帶寬,控制 ICMP、TCP、UDP 的連接數。
9. ICMP協議的安全配置。對於流入的ICMP數據包,只允許Echo Reply、Destination Unreachable、Time Out及其他需要的類型。對於流出的ICMP數據包,只允許Echo及其他必需的類型。
10. SNMP協議的Community String字串長度應大於12位,並由數字、大小寫字母和特殊字元共同組成。
11. 禁用HTTP服務,不允許通過HTTP方式訪問路由器。如果不得不啟用HTTP訪問方式,則需要對其進行安全配置。
12. 對於交換機,應防止VLAN穿越攻擊。例如,所有連接用戶終端的介面都應從VLAN1中排除,將Trunk介面劃分到一個單獨的VLAN中; 為防止STP攻擊,對用戶側埠,禁止發送BPDU; 為防止VTP攻擊,應設置口令認證,口令強度應大於12位,並由數字、大小寫字母和特殊字元共同組成;盡量將交換機VTP設置為透明(Transparent)模式。
13.採用安全性較高的網路管理協議,如SNMP v3、RMON v2。

網路流量分析

流量分析系統主要從帶寬的網路流量分析、網路協議流量分析、基於網段的業務流量分析、網路異常流量分析、應用服務異常流量分析等五個方面對網路系統進行綜合流量分析。應考慮的安全點主要有:
1. 帶寬的網路流量分析。復雜的網路系統中不同的應用需佔用不同的帶寬,重要的應用是否得到了最佳的帶寬?所佔比例是多少?隊列設置和網路優化是否生效?通過基於帶寬的網路流量分析會使其更加明確。採用監控網路鏈路流量負載的工具軟體,通過SNMP協議從設備得到設備的流量信息,並將流量負載以包含PNG格式的圖形的HTML文檔方式顯示給用戶,以非常直觀的形式顯示流量負載。
2. 網路協議流量分析。對網路流量進行協議劃分,針對不同的協議進行流量監控和分析,如果某一個協議在一個時間段內出現超常流量暴漲,就有可能是攻擊流量或有蠕蟲病毒出現。例如: Cisco NetFlow V5可以根據不同的協議對網路流量進行劃分,對不同協議流量進行分別匯總。
3. 基於網段的業務流量分析。流量分析系統可以針對不同的VLAN來進行網路流量監控,大多數組織都是基於不同的業務系統通過VLAN來進行邏輯隔離的,所以可以通過流量分析系統針對不同的VLAN 來對不同的業務系統的業務流量進行監控。例如: Cisco NetFlow V5可以針對不同的VLAN進行流量監控。
4. 網路異常流量分析。異常流量分析系統支持異常流量發現和報警,能夠通過對一個時間窗內歷史數據的自動學習,獲取包括總體網路流量水平、流量波動、流量跳變等在內的多種網路流量測度,並自動建立當前流量的置信度區間作為流量異常監測的基礎。通過積極主動鑒定和防止針對網路的安全威脅,保證了服務水平協議(SLA)並且改進顧客服務, 從而為組織節約成本。
抗擊異常流量系統必須完備,網路系統數據流比較大,而且復雜,如果抗異常流量系統不完備,當網路流量異常時或遭大規模DDOS攻擊時,就很難有應對措施。
5. 應用服務異常流量分析。當應用層出現異常流量時,通過IDS&IPS的協議分析、協議識別技術可以對應用層進行深層的流量分析,並通過IPS的安全防護技術進行反擊。
網路QoS
合理的QoS配置會增加網路的可用性,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因此應對網路系統的帶寬、時延、時延抖動和分組丟失率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進行QoS配置來優化網路系統。應考慮的安全點主要有:
1. 採用RSVP協議。RSVP使IP網路為應用提供所要求的端到端的QoS保證。
2. 採用路由匯聚。路由器把QoS需求相近的業務流看成一個大類進行匯聚,減少流量交疊,保證QoS。
3. 採用MPLSVPN技術。多協議標簽交換(MPLS)將靈活的3層IP選路和高速的2層交換技術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彌補了傳統IP網路的許多缺陷。
4. 採用隊列技術和流量工程。隊列技術主要有隊列管理機制、隊列調度機制、CAR和流量工程。
5. QoS路由。QoS路由的主要目標是為接入的業務選擇滿足其服務質量要求的傳輸路徑,同時保證網路資源的有效利用路由選擇。
6. 應保證正常應用的連通性。保證網路和應用系統的性能不因網路設備上的策略配置而有明顯下降,特別是一些重要應用系統。
7. 通過對不同服務類型數據流的帶寬管理,保證正常服務有充足的帶寬,有效抵禦各種拒絕服務類型的攻擊。

網路的規范性

應考慮的安全點主要有:
1. IP地址規劃是否合理,IP地址規劃是否連續,在不同的業務系統採用不同的網段,便於以後網路IP調整。
2. 網路設備命名是否規范,是否有統一的命名原則,並且很容易區分各個設備的。
3. 應合理設計網路地址,應充分考慮地址的連續性管理以及業務流量分布的均衡性。
4. 網路系統建設是否規范,包括機房、線纜、配電等物理安全方面,是否採用標准材料和進行規范設計,設備和線纜是否貼有標簽。
5. 網路設備名稱應具有合理的命名體系和名稱標識,便於網管人員迅速准確識別,所有網路埠應進行充分描述和標記。
6. 應對所有網路設備進行資產登記,登記記錄上應該標明硬體型號、廠家、操作系統版本、已安裝的補丁程序號、安裝和升級的時間等內容。
7. 所有網路設備旁都必須以清晰可見的形式張貼類似聲明: 「嚴格禁止未經授權使用此網路設備。
8. 應制定網路設備用戶賬號的管理制度,對各個網路設備上擁有用戶賬號的人員、許可權以及賬號的認證和管理方式做出明確規定。對於重要網路設備應使用Radius或者TACACS+的方式實現對用戶的集中管理。
網路設備安全
對設備本身安全進行配置,並建設完備的安全保障體系,包括: 使用訪問控制、身份驗證配置; 關閉不必要的埠、服務、協議; 用戶名口令安全、許可權控制、驗證; 部署安全產品等。應考慮的安全點主要有:
1. 安全配置是否合理,路由、交換、防火、IDS等網路設備及網路安全產品的不必要的服務、埠、協議是否關閉,網路設備的安全漏洞及其脆弱的安全配置方面的優化,如路由器的安全漏洞、訪問控制設置不嚴密、數據傳輸未加密、網路邊界未完全隔離等。
2. 在網路建設完成、測試通過、投入使用前,應刪除測試用戶和口令,最小化合法用戶的許可權,最優化系統配置。
3. 在接入層交換機中,對於不需要用來進行第三層連接的埠,通過設置使其屬於相應的 VLAN,應將所有空閑交換機埠設置為 Disable,防止空閑的交換機埠被非法使用。
4. 應盡量保持防火牆規則的清晰與簡潔,並遵循「默認拒絕,特殊規則靠前,普通規則靠後,規則不重復」的原則,通過調整規則的次序進行優化。
5. 應為不同的用戶建立相應的賬號,根據對網路設備安裝、配置、升級和管理的需要為用戶設置相應的級別,並對各個級別用戶能夠使用的命令進行限制,嚴格遵循「不同許可權的人執行不同等級的命令集」。同時對網路設備中所有用戶賬號進行登記備案
6. 應制訂網路設備用戶賬號口令的管理策略,對口令的選取、組成、長度、保存、修改周期以及存儲做出規定。
7. 使用強口令認證,對於不宜定期更新的口令,如SNMP字串、VTP認證密碼、動態路由協議認證口令等,其口令強度應大於12位,並由數字、大小寫字母和特殊字元共同組成。
8. 設置網路登錄連接超時,例如,超過60秒無操作應自動退出。
9. 採用帶加密保護的遠程訪問方式,如用SSH代替Telnet。
10. 嚴格禁止非本系統管理人員直接進入網路設備進行操作,若在特殊情況下(如系統維修、升級等)需要外部人員(主要是指廠家技術工程師、非本系統技術工程師、安全管理員等)進入網路設備進行操作時,必須由本系統管理員登錄,並對操作全過程進行記錄備案。
11. 對設備進行安全配置和變更管理,並且對設備配置和變更的每一步更改,都必須進行詳細的記錄備案。
12. 安全存放路由器的配置文件,保護配置文件的備份和不被非法獲取。
13. 應立即更改相關網路設備默認的配置和策略。
14. 應充分考慮網路建設時對原有網路的影響,並制定詳細的應急計劃,避免因網路建設出現意外情況造成原有網路的癱瘓。
15. 關鍵業務數據在傳輸時應採用加密手段,以防止被監聽或數據泄漏。
16. 對網路設備本身的擴展性、性能和功能、網路負載、網路延遲、網路背板等方面應充分考慮。設備功能的有效性與部署、配置及管理密切相關,倘若功能具備卻沒有正確配置及管理,就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7. 網路安全技術體系建設主要包括安全評估、安全防護、入侵檢測、應急恢復四部分內容,要對其流程完備性進行深入分析。
18. 安全防護體系是否堅固,要分析整個網路系統中是否部署了防火牆及VPN系統、抗拒絕服務系統、漏洞掃描系統、IDS&IPS系統、流量負載均衡系統部署、防病毒網關、網路層驗證系統、動態口令認證系統,各個安全系統之間的集成是否合理。
19. 應安全存放防火牆的配置文件,專人保管,保護配置文件不被非法獲取。
20. 及時檢查入侵檢測系統廠商的規則庫升級信息,離線下載或使用廠商提供的定期升級包對規則庫進行升級。具體包括:
● 查看硬體和軟體系統的運行情況是否正常、穩定;
● 查看OS版本和補丁是否最新;
● OS是否存在已知的系統漏洞或者其他安全缺陷。

網路管理

網路管理和監控系統是整個網路安全防護手段中的重要部分,網路管理應該遵循SDLC(生命周期)的原則,從網路架構前期規劃、網路架構開發建設到網路架構運行維護、網路架構系統廢棄都應全面考慮安全問題,這樣才能夠全面分析網路系統存在的風險。應考慮的安全點主要有:
1. 網路設備網管軟體的部署和網路安全網管軟體的部署; 部署監控軟體對內部網路的狀態、網路行為和通信內容進行實時有效的監控,既包括對網路內部的計算機違規操作、惡意攻擊行為、惡意代碼傳播等現象進行有效地發現和阻斷,又包括對網路進行的安全漏洞評估。
2. 確認網路安全技術人員是否定期通過強加密通道進行遠程登錄監控網路狀況。
3. 應盡可能加強網路設備的安全管理方式,例如應使用SSH代替Telnet,使用HTTPS代替HTTP,並且限定遠程登錄的超時時間、遠程管理的用戶數量、遠程管理的終端IP地址,同時進行嚴格的身份認證和訪問許可權的授予,並在配置完後,立刻關閉此類遠程連接; 應盡可能避免使用SNMP協議進行管理。如果的確需要,應使用V3版本替代V1、V2版本,並啟用MD5等驗證功能。進行遠程管理時,應設置控制口和遠程登錄口的超時時間,讓控制口和遠程登錄口在空閑一定時間後自動斷開。
4. 及時監視、收集網路以及安全設備生產廠商公布的軟體以及補丁更新,要求下載補丁程序的站點必須是相應的官方站點,並對更新軟體或補丁進行評測,在獲得信息安全工作組的批准下,對生產環境實施軟體更新或者補丁安裝。
5. 應立即提醒信息安全工作組任何可能影響網路正常運行的漏洞,並及時評測對漏洞採取的對策,在獲得信息安全工作組的批準的情況下,對生產環境實施評測過的對策,並將整個過程記錄備案。
6. 應充分考慮設備認證、用戶認證等認證機制,以便在網路建設時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7. 應定期提交安全事件和相關問題的管理報告,以備管理層檢查,以及方便安全策略、預警信息的順利下發。檢測和告警信息的及時上報,保證響應流程的快速、准確而有效。
8. 系統開發建設人員在網路建設時應嚴格按照網路規劃中的設計進行實施,需要變更部分,應在專業人士的配合下,經過嚴格的變更設計方案論證方可進行。
9. 網路建設的過程中,應嚴格按照實施計劃進行,並對每一步實施,都進行詳細記錄,最終形成實施報告。
10. 網路建設完成投入使用前,應對所有組件包括設備、服務或應用進行連通性測試、性能測試、安全性測試,並做詳細記錄,最終形成測試報告。測試機構應由專業的信息安全測試機構或第三方安全咨詢機構進行。
11. 應對日常運維、監控、配置管理和變更管理在職責上進行分離,由不同的人員負責。
12. 應制訂網路設備日誌的管理制定,對於日誌功能的啟用、日誌記錄的內容、日誌的管理形式、日誌的審查分析做明確的規定。對於重要網路設備,應建立集中的日誌管理伺服器,實現對重要網路設備日誌的統一管理,以利於對網路設備日誌的審查分析。
13. 應保證各設備的系統日誌處於運行狀態,每兩周對日誌做一次全面的分析,對登錄的用戶、登錄時間、所做的配置和操作做檢查,在發現有異常的現象時應及時向信息安全工作組報告。
14. 對防火牆管理必須經過安全認證,所有的認證過程都應記錄。認證機制應綜合使用多種認證方式,如密碼認證、令牌認證、會話認證、特定IP地址認證等。
15. 應設置可以管理防火牆的IP范圍,對登錄防火牆管理界面的許可權進行嚴格限制。
16. 在防火牆和入侵檢測系統聯動的情況下,最好是手工方式啟用聯動策略,以避免因入侵檢測系統誤報造成正常訪問被阻斷。
17. 部署安全日誌審計系統。安全日誌審計是指對網路系統中的網路設備、網路流量、運行狀況等進行全面的監測、分析、評估,通過這些記錄來檢查、發現系統或用戶行為中的入侵或異常。目前的審計系統可以實現安全審計數據的輸入、查詢、統計等功能。
18. 安全審計內容包括操作系統的審計、應用系統的審計、設備審計、網路應用的審計等。操作系統的審計、應用系統的審計以及網路應用的審計等內容本文不再贅述。在此僅介紹網路設備中路由器的審計內容:操作系統軟體版本、路由器負載、登錄密碼有無遺漏,enable 密碼、telnet 地址限制、HTTP安全限制、SNMP有無安全隱患; 是否關閉無用服務; 必要的埠設置、Cisco發現協議(CDP協議); 是否已修改了預設旗標(BANNER)、日誌是否開啟、是否符合設置RPF的條件、設置防SYN攻擊、使用CAR(Control Access Rate)限制ICMP包流量; 設置SYN數據包流量控制(非核心節點)。
19. 通過檢查性審計和攻擊性審計兩種方式分別對網路系統進行全面審計。
20. 應對網路設備物理埠、CPU、內存等硬體方面的性能和功能進行監控和管理。
● 系統維護中心批准後,根據實際應用情況提出接入需求和方案,向信息安全工作組提交接入申請;
● 由申請人進行非上線實施測試,並配置其安全策略;
● 信息安全員對安全配置進行確認,檢查安全配置是否安全,若安全則進入下一步,否則重新進行配置。
21. 網路設備廢棄的安全考慮應有一套完整的流程,防止廢棄影響到網路運行的穩定。任何網路設備的廢棄都應進行記錄備案,記錄內容應包括廢棄人、廢棄時間、廢棄原因等。

⑵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什麼制度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是指對國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組織及公民的專有信息以及公信息和存儲、傳輸、處理這些信息的網路資源及功能組件分等級實行安全保護,對網路中使用的安全技術和管理制度實行按等級管理,對網路中發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級響應、處置。
隨著時間流逝,等級保護制度也在逐漸發展,其對定級指南、基本要求、實施指南、測評過程指南、測評要求、設計技術要求等標准進行了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以滿足了新形勢下等級保護工作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16年11月7日通過,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一、《網路安全法》對我國互聯網影響如下:
1、等級保護制度越來越重要
現如今,諸如門戶網站等直接暴露在互聯網上的網站主要是公司和單位宣傳、辦事的窗口,內部系統種類繁多,而且多半涉及公民的隱私、敏感信息,或者涉及金融、財務等重要業務。而這些網站和系統往往缺乏基礎安全防護,容易導致網站和系統被黑客針對性攻擊、惡意入侵,導致系統被篡改或造成數據泄露。在公安部的主導下,多年以來開展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工作已經取得顯著成效,開展等級保護測評、安全建設整改的系統越來越多,網路安全整體情況有了一定提升。
2、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實行重點保護
現階段,關鍵基礎設施、重點行業信息系統、國家社會層面的重大活動、政府機構的敏感信息,都屬於高級持續性威脅攻擊(APT)的主要目標。
3、網路產品、安全產品和服務規范化,符合國家標准
現階段,網路產品、安全產品和網路相關的服務,存在一些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情況,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網路安全法》中明確網路產品、服務應當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網路關鍵設備和網路安全專用產品應當按照相關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在網路產品采購,尤其是網路關鍵設備、網路安全專用產品等的采購,必須特別關注相關銷售產品是否符合國家標准,是否具有銷售許可,是否由具備資格的機構安全認證合格或者安全檢測符合要求;所選擇的網路服務、安全服務必須有相應符合國家標準的資質。
4、網信部門統籌協調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應急處置等工作
以前,公安部、密碼局、銀監會、衛計委、互聯網應急中心等對各行業的網路安全保障工作基本上處於各自為政,缺乏必要的互相溝通。隨著《網路安全法》的出台,明確了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明確了網信部門與其他相關網路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
5、關注網路信息安全
《網路安全法》第四章「網路信息安全」著重闡述了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原則和要求,相當於一部小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網路運營者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對網路信息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的內容進行了規范。
二、網路安全主要有系統安全、網路的安全、信息傳播安全、信息內容安全。具體如下: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演和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翻,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的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三、維護網路安全的工具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維護網路安全的工具有VIEID、數字證書、數字簽名和基於本地或雲端的殺毒軟體等構成。
1、Internet防火牆
它能增強機構內部網路的安全性。Internet防火牆負責管理Internet和機構內部網路之間的訪問。在沒有防火牆時,內部網路上的每個節點都暴露給Internet上的其它主機,極易受到攻擊。這就意味著內部網路的安全性要由每一個主機的堅固程度來決定,並且安全性等同於其中最弱的系統。
2、VIEID
在這個網路生態系統內,每個網路用戶都可以相互信任彼此的身份,網路用戶也可以自主選擇是否擁有電子標志。除了能夠增加網路安全,電子標志還可以讓網路用戶通過創建和應用更多可信的虛擬身份,讓網路用戶少記甚至完全不用去記那些煩人的密碼。
3、數字證書
CA中心採用的是以數字加密技術為核心的數字證書認證技術,通過數字證書,CA中心可以對互聯網上所傳輸的各種信息進行加密、解密、數字簽名與簽名認證等各種處理,同時也能保障在數字傳輸的過程中不被不法分子所侵入,或者即使受到侵入也無法查看其中的內容。
法律依據
《網路安全法》
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⑶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

關於網路安全等級的保護制度是:規范計算機系統安全建設和使用的標准以及管理辦法。安全工作的整個流程分為五個環節,包括定級、備案、建設整改、等級測評、監督檢查,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是國家網路安全的基本制度、基本國策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是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網路安全領域實施的基本國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⑷ 網路安全等保測評的人員要求一般是什麼

三級等保每年測評一次,二級等保兩年測評一次。二級至少應具有6名以上等級測評師,其中中級測評師不少於2名;三級(含)以上信息系統等級測評工作的測評機構至少應具有 10 名以上等級測評師,其中中級測評師不少於4名,高級測評師不少於2名。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一共分五級:

① 第一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② 第二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

③ 第三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損害;

④ 第四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損害;

⑤ 第五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國家安全造成特別嚴重損害。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備案辦理流程:

一步:定級;(定級是等級保護的首要環節)

二步:備案;(備案是等級保護的核心)

三步:建設整改;(建設整改是等級保護工作落實的關鍵)

四步:等級測評;(等級測評是評價安全保護狀況的方法)

五步:監督檢查。(監督檢查是保護能力不斷提高的保障)

證書案例

⑸ 我國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主要內容包括什麼

我國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主要內容如下:

1、等級劃分:對不同的網路系統、網路設冊賀備和信息系統進行等級劃分,分為五個等級,即一級到五級。

2、等級保護要求:對不同等級的網路系統、網路設備和信息系統,制定相應的保護要求,包括技術要求和管理要求。

網路安全的特點

1、保密性

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即,防止信息泄漏給非授權個人或實體,信息只為授權用戶使宴答用的特性。保密性是在可靠性和可用性基礎之上,保障網路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2、完整性

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即網路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刪除州祥派、修改、偽造、亂序、重放、插入等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⑹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2.0國家標准

等級保護2.0標准體系主要標准如下:1.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條例2.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劃分准則3.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實施指南4.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定級指南5.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6.網路安全等級保護設計技術要求7.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要求8.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過程指南。
第一級(自主保護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級(指導保護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
第三級(監督保護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損害;
第四級(強制保護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損害;
第五級(專控保護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國家安全造成特別嚴重損害
相較於1.0版本,2.0在內容上到底有哪些變化呢?
1.0定級的對象是信息系統,2.0標準的定級的對象擴展至:基礎信息網路、雲計算平台、物聯網、工業控制系統、使用移動互聯技術的網路以及大數據平台等多個系統,覆蓋面更廣。
再者,在系統遭到破壞後,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特別嚴重損害的由原來的最高定為二級改為現在的最高可以定為三級。
最後,等保2.0標准不再強調自主定級,而是強調合理定級,系統定級必須經過專家評審和主管部門審核,才能到公安機關備案,定級更加嚴格。
總結通過建立安全技術體系和安全管理體系,構建具備相應等級安全保護能力的網路安全綜合防禦體系,開展組織管理、機制建設、安全規劃、通報預警、應急處置、態勢感知、能力建設、監督檢查、技術檢測、隊伍建設、教育培訓和經費保障等工作。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二十一條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三十一條國家對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務、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務、電子政務等重要行業和領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壞、喪失功能或者數據泄露,可能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公共利益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在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基礎上,實行重點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具體范圍和安全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國家鼓勵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以外的網路運營者自願參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體系。

⑺ 國家實行的網路安全保護制度是

國家《網路安全法》規定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標志著從1994年的國務院條例(國務院令第147號)上升到國家法律;標志著國家實施十餘年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進入2.0階段;標志著以保護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為重點的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依法全面實施。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是新時期國家網路安全的基本制度、基本國策,我們將構建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新的法律和政策體系、新的標准體系、新的技術支撐體系、新的人才隊伍體系、新的教育訓練體系和新的保障體系。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進入2.0時代,其核心內容:
一是將風險評估、安全監測、通報預警、案事件調查、數據防護、災難備份、應急處置、自主可控、供應鏈安全、效果評價、綜治考核等重點措施全部納入等級保護制度並實施;
二是將網路基礎設施、信息系統、網站、數據資源、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工控系統、公眾服務平台、智能設備等全部納入等級保護和安全監管;
三是將互聯網企業的網路、系統、大數據等納入等級保護管理,保護互聯網企業健康發展。家實行網路安全保護制度是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
法律依據
《網路安全法》第二十一條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閱讀全文

與網路安全評價制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483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41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468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43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952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18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923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178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596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834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575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888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597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370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2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072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46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367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30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