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信息安全的發展劃分為哪幾個階段
通信保密階段、信息安全階段、信息保障階段這三個階段.。
信息安全,亦可稱網路安全或者信息網路安全。不同的說法只不過是認知角度不同而已,並無實質性區別。
首先,信息安全是信息化進程的必然產物,沒有信息化就沒有信息安全問題。信息化發展涉及的領域愈廣泛、愈深入,信息安全問題就愈多樣、愈復雜。信息網路安全問題是一個關繫到國家與社會的基礎性、全局性、現實性和戰略性的重大問題。
其次,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脅來自於應用環節。如非法操作、黑客入侵、病毒攻擊、網路竊密、網路戰等,都體現在應用環節和過程之中。應用規則的嚴寬、監控力的強弱以及應急響應速度的快慢,決定了信息網路空間的風險防範和安全保障能力、程度與水平的高低。
(1)信息網路安全的第一個時代擴展閱讀:
信息時代的安全與工業時代的安全明顯不同。國家信息安全問題,僅靠提高自主研發、實行進口替代,以及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方式來解決是不夠的。
國家信息安全離不開全球信息安全這個大環境,無一國家可獨善其身,自搞一套、自我封閉更是行不通的,迫切需要通過各國間合作,制定有約束力的國際規則來進行保障。
對於一個擁有14億人口、世界上最多網民、正在邁入信息化社會的國家來說,提高對國家信息安全極端重要性的認識,加快推進國家信息網路安全保障建設,是頭等大事之一,十分緊迫。
㈡ 信息安全經歷了哪三個發展階段
通信保密階段、信息安全階段、信息保障階段這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5年以前,以通信保密和依照TCSEC的計算機安全標准開展計算機的安全工作,其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政府保密機構和軍事機構。
第二階段:在原有基礎上,1995年開始,以北京天融信網路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啟明星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江南科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網威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清華德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復旦光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從事信息化安全企業的誕生為標志的創業發展階段,主要從事計算機與互聯網的網路安全。
從1999年起,將信息安全的工作重點逐步轉移到銀行與電信信息化安全建設上。
2000年我國第一個行業性質的《銀行計算機系統安全技術規范》出台,為我國信息化安全建設奠定了基礎和樹立了示範。
這個時期主要提供的是隔離、防護、檢測、監控、過濾等中心的區域網安全服務技術與產品,其主要面對病毒、黑客和非法入侵等威脅。到2001年,一時間全國成立1300多家從事信息化安全的企業。
第三階段:以2002年成立中國信息產業商會信息安全產業分會為標志的有序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不僅從事互聯網的信息與網路安全,而且開始對國家基礎設施信息化安全開展工作,產生了許多自有知識產權的信息與網路安全產品。
㈢ 網路安全的背景.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網路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國家機密。所以難免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人為攻擊(例如信息泄露、信息竊取、數據篡改、數據刪添、計算機病毒等)。同時,網路實體還要經受諸如水災、火災、地震、電磁輻射等方面的考驗。
1、Internet是一個開放的、無控制機構的網路,黑客(Hacker)經常會侵入網路中的計算機系統,或竊取機密數據和盜用特權,或破壞重要數據,或使系統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直至癱瘓。
2、Internet的數據傳輸是基於TCP/IP通信協議進行的,這些協議缺乏使傳輸過程中的信息不被竊取的安全措施。
3、Internet上的通信業務多數使用Unix操作系統來支持,Unix操作系統中明顯存在的安全脆弱性問題會直接影響安全服務。
4、在計算機上存儲、傳輸和處理的電子信息,還沒有像傳統的郵件通信那樣進行信封保護和簽字蓋章。信息的來源和去向是否真實,內容是否被改動,以及是否泄露等,在應用層支持的服務協議中是憑著君子協定來維系的。
5、電子郵件存在著被拆看、誤投和偽造的可能性。使用電子郵件來傳輸重要機密信息會存在著很大的危險。
6、計算機病毒通過Internet的傳播給上網用戶帶來極大的危害,病毒可以使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系統癱瘓、數據和文件丟失。在網路上傳播病毒可以通過公共匿名FTP文件傳送、也可以通過郵件和郵件的附加文件傳播。
網路安全由於不同的環境和應用而產生了不同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潰和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翻,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信息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自由傳輸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網路安全;網路-網路信息安全
㈣ 網路安全在以後的時代是怎麼樣
在信息化的現代,網路安全產業成為保障「新基建」安全的重要基石,我國網路安全行業市場規模一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未來,隨著5G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型網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深入開展,其將為網路安全企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網路安全的概念和內涵不斷演進。其發展歷程可分為起源期、萌芽期、成長期和加速期四個時期,分別對應通信加密時代、計算機安全時代、信息安全時代以及網路空間安全時代。目前網路安全正處於網路空間安全時代的加速期:2014年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後,網路安全法、等保2.0等政策不斷出台,網路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與信息安全時代的區別在於網路邊界逐漸模糊或消失,僅憑傳統的邊界安全已不能做到有效防護,防護理念和技術發生深刻改變,主動安全逐漸興起。安全解決方案和安全服務也越來越被重視。
㈤ 信息安全技術歷史
「安全」已經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生活要安全,食品要安全,網路要安全……,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信息化當然也需要安全。從最初的企業買殺毒軟體殺毒到現在的構建安全網路系統,很明顯地再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企業已經意識到了信息安全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信息安全產業將在2005年迎來自己的需求「井噴」時代。
「信息安全」依然是2005年全球IT界的熱點話題,這一方面是因為商業計算所面臨的「安全形勢更嚴峻」,另一方面是由於客戶對「高信度計算」的需求在不斷升級。
中國信息安全產業的三個發展階段
信息安全業在中國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中可算是一個新興產業,大體上,產業的發展軌跡包括了三個階段。
萌芽階段(2005年之前):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國內各行業、各部門開始萌生信息安全的意識——從最初的「重視信息化建設」卻「輕視安全體系的構建」,發展至「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並且「希望在企業內部實現安全」,但又認為信息安全很神秘,不知從何入手。在此階段,各行業的客戶都在有意識地學習和積淀信息安全知識,與這一領域的權威企業廣泛交流,了解其技術、理念、產品、服務。與此同時,一些企業、部門也出現了一些規模較小的、零星的信息安全建設,但並未實現規模化和系統化;而且這個時期政府對於信息安全在宏觀政策上的體現是呼籲較多,而具體的推進事務則比較少,雖然顯得很熱鬧,但實際信息安全建設很少。
爆發階段(2005-2009年):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國內各行業、部門對於信息安全建設的需求由「自發」走向「自覺」。企業客戶已基本了解了信息安全的建設內容與重要意義——很多行業部門開始對內部信息安全建設展開規劃與部署,企業領導高度重視,投資力度不斷加大。由此,信息安全成為了這一階段企業IT建設的重中之重。某種意義上,信息安全市場的需求爆發可說是多年來企業在安全方面的「欠債」所造成的。
普惠階段(2010年以後):當信息安全建設與企業整體信息化建設融而為一,信息安全作為一個話題可能會喪失其「熱點效應」,但作為企業IT建設的關鍵環節之一,它是普惠的——就像空氣一樣無比重要、無所不在,卻又不易為人察覺。
2004年是信息安全發展由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的過渡期,而從2005年起則將進入到第二階段,信息安全產業將在2005年迎來需求的「井噴」。
從現在起的3~5年內,信息安全市場將保持高速、超規模的發展勢頭,電信、政府、金融將會是2005年信息安全需求最大的行業。因為電信業和金融業是投資大、發展快、信息化程度高而需求復雜、安全形勢相對嚴峻的行業,而政府部門則因站位較高、安全需求迫切,對外(包括國內商界和全球政經界)又在時刻發揮著示範作用,所以也會對信息安全加大投入。
2005:客戶需求多樣化、技術發展兩極化
2005年客戶對信息安全產品的需求將表現在四個層面。首先,大的行業客戶對安全的需求會「從單一信息安全產品發展到綜合防禦體系」,「從某一點的安全建設過渡到整個安全體系的建設」。其次,信息安全部署的重點開始由「網路安全」向「應用安全」嬗變。「咨詢+建設+外包」的模式會逐漸普及。再次,自2005年起,國內信息安全企業將在市場上逐漸占據主流:一方面,在服務和建設方面,國內的安全企業一直擁有優勢。眾所周知,對於信息安全建設來說,服務比產品更重要,國外安全企業由於人力成本太高,很難做到本地化、定製化地滿足客戶需求,而在這方面,國內企業有明顯的優勢;另一方面,國內安全企業的產品也開始會在市場上占據主流——目前國內企業已在中低端市場鞏固住了優勢,而自2004年始,以聯想的超5系列防火牆為代表的產品和方案,已在高端市場與國外產品展開了正面競爭。最後,從客戶業務的層面看,應用安全和安全管理會逐漸熱起來。安全外包目前還處於試探性階段,但可能會成為將來安全建設的熱點。
2005年,信息安全技術的發展將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專一之路和融合之路都會有廠商去「趟」。諸如防火牆、IDS、內容管理等產品方案會越做越專,這是因為一些安全需求較高的行業(如電信、金融行業)須應對復雜多變的安全威脅。同時,融合也是一種趨勢。在安全要求不太高的行業,對一些綜合性的產品需求會越來越多,例如學校的網路。
國內信息安全企業的機遇
2005年,三大因素將推動國內信息安全產業的發展。
其一是企業的信息化乃至整個社會的信息化。客戶端對於安全保障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對信息安全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其二是政府的引領和推進作用。去年27號文件的出台,必然會直接推動一些國家關鍵信息化點和行業的安全建設進程。
其三是安全技術和產品的日益成熟。2003年以前,國外的安全產品技術相對先進,但由於人力成本高,難以做到貼身為客戶服務,且往往需要固化在企業IT信息系統內,很難升級。相比之下,國內產品與之存在一定的技術差距,但服務優勢卻很明顯;而在2004年以後,國內信息安全產品的技術改進明顯,穩定性、可靠性有了極大的提升,再加上國內產品往往能提供貼身定製化的服務,這無疑會誘發客戶的采購熱情.
㈥ 信息網路安全的第一個時代是什麼時候
大概10多年前吧
㈦ 網路安全技術的發展趨勢
專家論壇——信息網路安全技術及發展趨勢 - 華為 中文 [ 選擇地區/語言 ]
在信息網路普及的同時,信息安全威脅隨之也在不斷增加,信息網路的安全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在當前復雜的應用環境下,信息網路面臨的安全形勢非常嚴峻。
安全威脅攻擊方法的演進
過去的一年裡,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發生率確實已經有所下降,往年震動業界的安全事件幾乎沒有發生。但是在這種較為平靜的表面之下,信息安全的攻擊手段正變得更具有針對性,安全形勢更加嚴峻。信息安全威脅方式的演進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實施網路攻擊的主體發生了變化
實施網路攻擊的主要人群正由好奇心重、炫耀攻防能力的興趣型黑客群,向更具犯罪思想的贏利型攻擊人群過渡,針對終端系統漏洞實施「zero-day攻擊」和利用網路攻擊獲取經濟利益,逐步成為主要趨勢。其中以僵屍網路、間諜軟體為手段的惡意代碼攻擊,以敲詐勒索為目的的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以網路仿冒、網址嫁接、網路劫持等方式進行的在線身份竊取等安全事件持續快增,而針對P2P、IM等新型網路應用的安全攻擊也在迅速發展。近期以「熊貓燒香」、「灰鴿子」事件為代表形成的黑色產業鏈,也凸顯了解決信息安全問題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企業內部對安全威脅的認識發生了變化
過去,企業信息網路安全的防護中心一直定位於網路邊界及核心數據區,通過部署各種各樣的安全設備實現安全保障。但隨著企業信息邊界安全體系的基本完善,信息安全事件仍然層出不窮。內部員工安全管理不足、員工上網使用不當等行為帶來的安全風險更為嚴重,企業管理人員也逐步認識到加強內部安全管理、採取相關的安全管理技術手段控制企業信息安全風險的重要性。
安全攻擊的主要手段發生了變化
安全攻擊的手段多種多樣,典型的手段包含拒絕服務攻擊、非法接入、IP欺騙、網路嗅探、中間人攻擊、木馬攻擊以及信息垃圾等等。隨著攻擊技術的發展,主要攻擊手段由原來單一的攻擊手段,向多種攻擊手段結合的綜合性攻擊發展。例如結合木馬、網路嗅探、防拒絕服務等多種攻擊手段的結合帶來的危害,將遠遠大於單一手法的攻擊,且更難控制。
信息安全防護技術綜述
信息網路的發展本身就是信息安全防護技術和信息安全攻擊技術不斷博弈的過程。隨著信息安全技術的發展,我們經歷了從基本安全隔離、主機加固階段、到後來的網路認證階段,直到將行為監控和審計也納入安全的范疇。這樣的演變不僅僅是為了避免惡意攻擊,更重要的是為了提高網路的可信度。下面分析信息網路中常用的信息安全技術和網路防護方法。
基本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安全的內涵在不斷地延伸,從最初的信息保密性發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認性,進而又發展為「攻(攻擊)、防(防範)、測(檢測)、控(控制)、管(管理)、評(評估)」等多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實施技術。目前信息網路常用的基礎性安全技術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身份認證技術:用來確定用戶或者設備身份的合法性,典型的手段有用戶名口令、身份識別、PKI證書和生物認證等。
加解密技術:在傳輸過程或存儲過程中進行信息數據的加解密,典型的加密體制可採用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
邊界防護技術:防止外部網路用戶以非法手段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內部資源,保護內部網路操作環境的特殊網路互連設備,典型的設備有防火牆和入侵檢測設備。
訪問控制技術:保證網路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訪問。訪問控制是網路安全防範和保護的主要核心策略,規定了主體對客體訪問的限制,並在身份識別的基礎上,根據身份對提出資源訪問的請求加以許可權控制。
主機加固技術:操作系統或者資料庫的實現會不可避免地出現某些漏洞,從而使信息網路系統遭受嚴重的威脅。主機加固技術對操作系統、資料庫等進行漏洞加固和保護,提高系統的抗攻擊能力。
安全審計技術:包含日誌審計和行為審計,通過日誌審計協助管理員在受到攻擊後察看網路日誌,從而評估網路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策略的有效性,追溯分析安全攻擊軌跡,並能為實時防禦提供手段。通過對員工或用戶的網路行為審計,確認行為的合規性,確保管理的安全。
檢測監控技術:對信息網路中的流量或應用內容進行二至七層的檢測並適度監管和控制,避免網路流量的濫用、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傳播。
網路安全防護思路
為了保證信息網路的安全性,降低信息網路所面臨的安全風險,單一的安全技術是不夠的。根據信息系統面臨的不同安全威脅以及不同的防護重點和出發點,有對應的不同網路安全防護方法。下面分析一些有效的網路安全防護思路。
基於主動防禦的邊界安全控制
以內網應用系統保護為核心,在各層的網路邊緣建立多級的安全邊界,從而實施進行安全訪問的控制,防止惡意的攻擊和訪問。這種防護方式更多的是通過在數據網路中部署防火牆、入侵檢測、防病毒等產品來實現。
基於攻擊檢測的綜合聯動控制
所有的安全威脅都體現為攻擊者的一些惡意網路行為,通過對網路攻擊行為特徵的檢測,從而對攻擊進行有效的識別,通過安全設備與網路設備的聯動進行有效控制,從而防止攻擊的發生。這種方式主要是通過部署漏洞掃描、入侵檢測等產品,並實現入侵檢測產品和防火牆、路由器、交換機之間的聯動控制。
基於源頭控制的統一接入管理
絕大多數的攻擊都是通過終端的惡意用戶發起,通過對接入用戶的有效認證、以及對終端的檢查可以大大降低信息網路所面臨的安全威脅。這種防護通過部署桌面安全代理、並在網路端設置策略伺服器,從而實現與交換機、網路寬頻接入設備等聯動實現安全控制。
基於安全融合的綜合威脅管理
未來的大多數攻擊將是混合型的攻擊,某種功能單一的安全設備將無法有效地對這種攻擊進行防禦,快速變化的安全威脅形勢促使綜合性安全網關成為安全市場中增長最快的領域。這種防護通過部署融合防火牆、防病毒、入侵檢測、VPN等為一體的UTM設備來實現。
基於資產保護的閉環策略管理
信息安全的目標就是保護資產,信息安全的實質是「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在資產保護中,信息安全管理將成為重要的因素,制定安全策略、實施安全管理並輔以安全技術配合將成為資產保護的核心,從而形成對企業資產的閉環保護。目前典型的實現方式是通過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同時採用內網安全管理產品以及其它安全監控審計等產品,從而實現技術支撐管理。
信息網路安全防護策略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信息網路的不斷普及,網路攻擊手段也不斷復雜化、多樣化,隨之產生的信息安全技術和解決方案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安全產品和解決方案也更趨於合理化、適用化。經過多年的發展,安全防禦體系已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變革:由「被動防範」向「主動防禦」發展,由「產品疊加」向「策略管理」過渡,由「保護網路」向「保護資產」過渡。
根據對信息網路安全威脅以及安全技術發展趨勢的現狀分析,並綜合各種安全防護思路的優點,信息網路安全防護可以按照三階段演進的策略。通過實現每一階段所面臨的安全威脅和關鍵安全需求,逐步構建可防、可控、可信的信息網路架構。
信息網路安全防護演進策略
信息網路安全防護演進將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邊界保護、主機防毒為特點的縱深防禦階段
縱深防禦網路基於傳統的攻擊防禦的邊界安全防護思路,利用經典的邊界安全設備來對網路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採取堵漏洞、作高牆、防外攻等防範方法。比如通過防火牆對網路進行邊界防護,採用入侵檢測系統對發生的攻擊進行檢測,通過主機病毒軟體對受到攻擊的系統進行防護和病毒查殺,以此達到信息網路核心部件的基本安全。防火牆、入侵檢測系統、防病毒成為縱深防禦網路常用的安全設備,被稱為「老三樣」。
隨著攻擊技術的發展,縱深防禦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網路邊界越來越模糊,病毒和漏洞種類越來越多,使得病毒庫和攻擊特徵庫越來越龐大。新的攻擊特別是網路病毒在短短的數小時之內足以使整個系統癱瘓,縱深防禦的網路已經不能有效解決信息網路面臨的安全問題。這個階段是其它安全管理階段的基礎。
第二階段:以設備聯動、功能融合為特點的安全免疫階段
該階段採用「積極防禦,綜合防範」的理念,結合多種安全防護思路,特別是基於源頭抑制的統一接入控制和安全融合的統一威脅管理,體現為安全功能與網路設備融合以及不同安全功能的融合,使信息網路具備較強的安全免疫能力。例如網路接入設備融合安全控制的能力,拒絕不安全終端接入,對存在安全漏洞的終端強制進行修復,使之具有安全免疫能力;網路設備對攻擊和業務進行深層感知,與網路設備進行全網策略聯動,形成信息網路主動防禦能力。
功能融合和全網設備聯動是安全免疫網路的特徵。與縱深防禦網路相比,具有明顯的主動防禦能力。安全免疫網路是目前業界網路安全的主題。在縱深防禦網路的基礎上,從源頭上對安全威脅進行抑制,通過功能融合、綜合管理和有效聯動,克服了縱深防禦的局限性。
第三階段:以資產保護、業務增值為特點的可信增值階段
可信增值網路基於信息資產增值的思想,在基於資產保護的閉環策略管理的安全防護思路的基礎上,通過建立統一的認證平台,完善的網路接入認證機制,保證設備、用戶、應用等各個層面的可信,從而提供一個可信的網路環境,促進各種殺手級應用的發展,實現信息網路資產的增值。
在可信增值網路中,從設備、終端以及操作系統等多個層面確保終端可信,確保用戶的合法性和資源的一致性,使用戶只能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訪問控制規則進行操作,做到具有許可權級別的人只能做與其身份規定相應的訪問操作,建立合理的用戶控制策略,並對用戶的行為分析建立統一的用戶信任管理。
從業界的信息安全管理發展趨勢來看,基本上會遵循上述的三個階段來發展。目前還處於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的部分技術和解決方案也在開發中。下面我們詳細介紹第二階段——安全免疫階段。
安全免疫網路介紹
採用「堵漏洞、作高牆、防外攻」等防範方法的縱深防禦網路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對信息網路的安全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網路威脅呈現出復雜性和動態性的特徵,黑客日益聚焦於混合型攻擊,結合各種有害代碼來探測和攻擊系統漏洞,並使之成為僵屍或跳板,再進一步發動大規模組合攻擊。攻擊速度超乎想像,已經按小時和分鍾來計算,出現了所謂大量的零日或零小時攻擊的新未知攻擊。縱深防禦網路已經不能勝任當前的網路安全狀況。
用戶更需要零距離、多功能的綜合保護。安全能力與網路能力的融合,使網路具備足夠的安全能力,將成為信息網路發展的趨勢。安全免疫網路基於主動防禦的理念,通過安全設備融合網路功能、網路設備融合安全能力,以及多種安全功能設備的融合,並與網路控制設備進行全網聯動,從而有效防禦信息網路中的各種安全威脅。
免疫網路具備以下兩大特點
產品、功能和技術的融合
在安全免疫網路中,安全功能將與網路功能相互融合,同時安全功能之間將進行集成融合。此時,在安全產品中可以集成數據網路應用的網卡、介面技術、封裝技術等,如E1/T1介面、電話撥號、ISDN等都可以集成進安全網關。此外,新的安全網關技術可以支持RIP、OSPF、BGP、IPv6等協議,滿足中小企業對安全功能和路由功能融合的需求。網關安全產品已經從單一的狀態檢測防火牆發展到了加入IPS、VPN、殺毒、反垃圾郵件的UTM,再到整合了路由、語音、上網行為管理甚至廣域網優化技術的新型安全設備。
此外,在交換機、路由器甚至寬頻接入設備中也可以集成防火牆、入侵檢測、VPN以及深度檢測功能,而且原有的防火牆、深度檢測、VPN、防病毒等功能也可以集成在一個統一的設備中。相關的網路設備或者安全設備可以部署在網路邊緣,從而對網路進行全方位保護。
終端、網路和設備的聯動
安全免疫網路的聯動有兩個核心。第一個核心是接入控制,通過提供終端安全保護能力,在終端與安全策略設備、安全策略設備與網路設備之間建立聯動協議。第二個核心是綜合安全管理,綜合安全管理中心作為一個集中設備,提供對全網設備、主機以及應用的安全攻擊事件的管理。在中心與網路設備、安全設備之間建立聯動協議,從而實現全網安全事件的精確控制。
安全功能融合以及聯動防禦成為安全免疫網路的主題。融合的作用將使安全功能更集中、更強大,同時安全設備與路由功能的融合、安全功能與網路設備的融合將使網路對攻擊具備更強的免疫能力;通過基於安全策略的網路聯動,可實現統一的安全管理和全網的綜合安全防禦。
㈧ 信息網路安全的第一個時代是—源自最牛IT工程師
九十年代中葉前。
信息網路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電磁泄露、雷擊等環境安全構成的威脅,軟硬體故障和工作人員誤操作等人為或偶然事故構成的威脅,利用計算機實施盜竊、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威脅,網路攻擊和計算機病毒構成的威脅,以及信息戰的威脅等。
信息網路自身的脆弱性主要包括:在信息輸入、處理、傳輸、存儲、輸出過程中存在的信息容易被篡改、偽造、破壞、竊取、泄漏等不安全因素;在信息網路自身在操作系統、資料庫以及通信協議等存在安全漏洞和隱蔽信道等不安全因素。
在其他方面如磁碟高密度存儲 受到損壞造成大量信息的丟失,存儲介質中的殘留信息泄密, 計算機設備工作時產生的輻射電磁波造成的信息泄密。
(8)信息網路安全的第一個時代擴展閱讀
通信雙方在網路上傳輸信息,需要先在發收之間建立一條邏輯通道。這就要先確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路由,再選擇該路由上使用的通信協議,如TCP/IP。
為了在開放式的網路環境中安全地傳輸信息,需要對信息提供安全機制和安全服務。信息的安全傳輸包括兩個基本部分:對發送的信息進行安全轉換,如信息加密以便達到信息的保密性,附加一些特徵碼以便進行發送者身份驗證等;發送雙方共享的某些秘密信息,如加密密鑰,除了對可信任的第三方外,對其他用戶是保密的。
為了使信息安全傳輸,通常需要一個可信任的第三方,其作用是負責向通信雙方分發秘密信息,以及在雙方發生爭議時進行仲裁。
㈨ 為什麼說在人工智慧時代,信息安全要放在第一位
「當前,隨著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密碼學受到了重大挑戰。」「公鑰加密技術之父」、2015年圖靈獎獲得者惠特菲爾德·迪菲在會上作了《未來密碼學》的演講時表示,因為物聯網將數以十億計的設備連接了起來,加密難度增大,能耗增加;其次是如何證明加密是100%可靠的,還難以用數學演算法證明;另外,還面臨量子計算的威脅,因為如果有數以十億計的設備是微能耗或使用的納米技術,在加密上會更難。「我們現在使用的一些21世紀的技術去解決上世紀50年代的問題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解決物聯網面臨的問題是有難度的。」
25日,重慶市科技局、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與迪菲教授團隊及美國加密實驗室團隊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在2019年內組建重慶密碼區塊鏈技術研究院。未來五年,頂尖科學家們和國內外的研究團隊將在密碼學、區塊鏈技術、網路安全、人工智慧、雲安全等諸多關鍵領域展開研究工作,努力將重慶打造成全國,乃至全球密碼學領域研究的高地。重慶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重慶正加快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加密實驗室團隊的落地,對於重慶來說是在數字經濟領域的重要布局。」
㈩ 信息網路安全的第三個時代是
多網合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