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談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在學期初加強學生課堂常規的訓練,在學期初的幾個星期寧可少學點知識,也要肯花時間培養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
2、學生的學習和做作業是否專心認真,其實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關系。現在有些父母這邊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業,而邊一邊又跟別人聊天或看電視,甚至在家裡打牌或打麻將,這樣,除了極個別自製力非常強的孩子,其他孩子是根本不可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專心學習的,所以教師和家長要加強協調,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寬松的家庭學習環境。平時在家裡,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家長盡量不要過度的關心孩子的情況,不要陪著孩子做作業或叫孩子幫忙做什麼事情,讓孩子安安靜靜地做作業,使孩子有一個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這樣孩子的專心學習習慣也就逐漸養成了;當然,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更不能不聞不問,放任自流,要從整體去把控孩子,外松內緊。
二、給孩子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從小注重習慣養成。
作息時間表,其實就是給學生制定生活、學習規矩,即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休息。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玩的權利。孩子不玩痛快,學習時就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也不會精力充沛。我們只需要讓孩子從小養成了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那麼孩子到了學習時間,他自己都會比較自覺地坐在自己的書桌上開始看書做作業了;要求學生給自己制定的作息時間表,
『貳』 如何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
如何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
1
在家庭裡面可以考慮從以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1.日常生活的洗手、洗臉、收拾整理房間,這個可以定期進行;
2.孩子的閱讀能力,父母需要一起參與;
3.父母在做有趣的事時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參與,增加孩子的動手能力;
4.家庭裡面的事,特別是吃飯、菜類上選擇,可以適當引入孩子的意見;
5.服裝搭配,對於孩子的衣服穿著,在出行不同的場合時,父母可以分析場合的特點,需要注意事項,再給予孩子適當的建議之後讓他們自己選擇。
2
外出時的一些禮貌,以及與人溝通上的是很多孩子的弱勢或是不敢出聲表現,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
1.與孩子做適當的溝通,看到有陌生小朋友在時可以給予孩子空間,是否要參與游戲或是一起玩的形式,不建議強勢會造成孩子的反感;
2.對於外出時所見發生的人或事,按照孩子的性格或是避開人群或是選擇休息時,與孩子做一個短暫的溝通並表明自己的意見與想法,也可以適當聽聽孩子的想法。
3.對於外界發生的新事件,或是需要學習的地方,從不同的面去引導孩子與自己參與,做一個積極的父母。
3
在親戚之間,很多家庭與家庭之間進行對比、攀比、爭辯等現象,對於弱勢的親戚會閉口不言對於得理不擾人的親戚話太多;可以從細節去指導孩子:
1.與人友好相處;
2.和善的態度,與親戚的孩子們一起溝通交流;
3.和孩子們一起,要比解決學習的問題而非攀比心,要爭取給他人行方便;
4.適當在孩子們交流時,能多為他人著想,共同完成某一件事。
4
在校園內,比的就是學習了,這里也是知識的天堂,孩子成長的起步點。想要孩子能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快樂的生活可以從不同的點去為孩子著想:
1.多與小朋友們一起學會吃飯、動手做作業、玩游戲;
2.面對一些不懂的問題,可以及時舉手提問或是下課休閑時問小夥伴們;
3.不隨意打亂他人的好習慣,多配合老師的布置項目;
4.注意保護自己的個人物品,個人人身安全,以及防危事件。
5
很多時候我們在家庭裡面,孩子是比較安全也比較驕氣的,這時可以與孩子在互動與交流時做以下幾點:
1.孩子因某事驕氣,也可以陪著孩子驕氣一回,如:拿零食,孩子可以自己去拿因為懶也不想去,自己也可以說再等10分鍾可行或是與孩子交換讓其拿取另一件物品等;
2.學習,這是很多家長頭痛的事,一到學習時間一般是20分鍾能完成的卻需要1-2個小時才能完成;邊學邊玩,邊玩邊吃等。在這里可以給予限制時間,過後再安排其他項目,錯過時間就不允許加入;
3.興趣愛好,對於這個有些孩子是比較在意的學習起來非常快,但有些興趣愛好孩子不喜歡的,不可強制多建議多提醒,同時可以提到:既然選擇了,那就要堅持做好它,這才是基本要求,讓孩子擁有責任感。
6
孩子的自學能力,並不是父母天天陪著,天天看著才能做到的成果,可以從以下幾點去做:
1.在孩子身邊時,提醒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完成!自己完不成,自己要承擔結果;
2.孩子不在身邊時,可以適當給孩子打電話,同時也可以提醒孩子給自己打電話,與父母或是親人溝通問題與尋求幫助;
3.在陌生環境中,建議孩子要學會防盜防壞人防自身安全,要注意觀察周圍環境,同時要關注每一個人的變化等。
注意
定時定點完成學習
及時溝通
『叄』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一種後天獲得的趨於穩定的動力定型。習慣的形成是由於一定的刺激情景,與個體的某些動作在大腦皮層上形成了穩固的暫時神經聯系——條件反射系統。小學階段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是各種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而習慣培養又是打實基礎的關鍵。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好習慣成就未來,壞習慣毀人一生,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那麼應該培養他們那些方面的學習習慣呢?我個人認為包括如下的幾點:
一、培養習慣的重要性
學習習慣能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從而促進小學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開發學生的個性潛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培養的幾個習慣及怎樣培養
(一)提前預習的習慣
提前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探討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二)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
對於學生來說,學會學習的重要一步就是要學會認真聽講。認真聽講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培養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
(三)培養良好的思考習慣和合作交流習慣
贊可夫曾說過:「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不但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還有利於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不斷理解有疑惑的問題,並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還可利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法,讓一些性格內向、不願在大庭廣眾之下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有獨立考和與同伴交流的機會;一定要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因為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會獨立思考。
(四)善於提問的習慣。
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懂得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好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五)仔細審題的習慣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等關鍵內容要認真推銷,反復琢磨,准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還要培養自己能從作業考試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六)練後反思的習慣
一般來說不論學科習題做完之後,都要從五個層次反思:第一,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採用的方法;第二,為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第三,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第四,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第五,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七)復習歸納的習慣
復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復習也就是通過對知識,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一個串聯,從而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重點化,避免前後知識的脫離與割裂。每天應盡量把當天的東西都復習一遍,每周再做總結,一單元或一章學完後再總的復習一下。對記憶性知識的復習,每一遍的用時不需多,但是反復的遍數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必須有小結歸納。
(八)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平時要把有什麼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拿張紙記下,經常看看,看會了、記住了才扔掉。有價值的就用專門的本子記下,並找些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
(九)客觀評價的習慣
學生應養成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分數的好習慣。若學生能客觀地評價自已和同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是一種健康心理的體現。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已、評價他人,才能評出自信,評出不足,從而達到正視自我,不斷反思,追求進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
三、教師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引路人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非一朝一夕,也非自然形成,它要求我們引導,規范。 1、耐心誘導。教師一定要深入調查,尋找原因,因人開「方」,心平氣和地耐心誘導,以情感人,以情促行。對這些學習習慣不良學生來說,能逐漸克服不良習慣,就是進步;能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有希望。因此,老師既要嚴格要求,又要耐心熱情,成為治病的良醫。如針對一部分由於作業習慣不好而出現錯誤的學生,我經過調查,對這些學生提出了「及時,認真,獨立」的具體要求,在進行學生作業規范化訓練時,突出時間上的要求——及時,態度上的要求——認真,思維上的要求——獨立。 2、典型開路。榜樣的力量是很大的,尤其是身邊的榜樣。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邀請優秀學生介紹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成功經驗,為同學們樹立榜樣。我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總結在同學身邊的學習經驗,輪流介紹,這些經驗很貼近大家的實際。光有典型還不夠,還要落實。我們可以通過寫周記,讓學生們從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上總結經驗教訓,經過反復總結,對學生的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我們還可以制訂學習方法常規,對不良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起到導向和制約的作用。 3、個別指導。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壞。對這些學習習慣不夠好的學生,我們要承認差異,允許失敗,促使他們舒展心靈,盡展潛能。對於外向型學生,著重引導他們養成好學深思的學習習慣,遇到問題刨根究底,務求徹底弄懂。對於內向型學生,著重引導打破封閉的學習習慣,敢於提出疑問,敢於與同學合作學習。同時,針對不同學生不同的不良習慣,提出「隨處學習」,「善做筆記」,「書寫整潔」等。假如,各科任教教師都能引導學生養成符合學科特點的學習習慣,那就更加完美了。 4、家校互動。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家長們的迫切希望。通過觀察與不完全調查,發現每位學習習慣不良學生的背後都有不良家庭教育或家長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也有許多家長對子女的學習很關心,他們對子女的指導主要是:一是盯著子女做好作業,二是每次考試後,詢問分數。但是對關系成績好差的學習習慣不大關心,或不懂得如何指導。為此,我就向家長提出「不在於學生對著打開書本坐了多久,而在於坐在那兒學的效果」。同時,介紹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決定學習效果的,使家長如何指導子女學習,心中有個譜。為調動家長參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我採用了多種方法。如「家長當一日老師制」——一些簡單的試題交給家長批改;「家長學生合作制」——讓家長與學生共同完成一些假期活動式作業,一起動手做做學具等;「家長孩子角色互換制」——讓孩子為家長提意見,等等。通過這些活動,一是可以讓家長通過作業本及時了解孩子的近況,二是主動讓家長積極參與到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工作中來。
『肆』 學生需要怎麼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不良的學習、生活習慣是每個學生在成長道路上難以避免的一種現象。
什麼是不良習慣呢?對自己不利,對別人有傷害,讓人感覺不舒服的一些行為。
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不好,父母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管,但是孩子的轉變的效果並不明顯。
我們要記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以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前提的,每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習習慣。
1.重視時間的管理。
有些孩子愛看電視,放學回家後,書包一扔,就打開電視,看得入痴入迷。吃飯、做作業、玩耍都要開著電視,這樣的習慣,眼睛近視了不說,學習效率也極為低下。
家長不讓孩子看電視是不合理的,關鍵在於指導孩子正確地利用這種傳播媒介。需要對看電視的時間和內容進行控制,看電視是這樣,手機游戲,網路游戲也是這樣。
生活上有良好的習慣,學習上也有良好的習慣,每一天都堅持做正確的事,目標就會一天天地接近了。
『伍』 如何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指導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孩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獨立思考是真正追求知識的孩子不可缺少的良好習慣。學習不是機械地重復一項又一項的記憶工作,知識需要經過不斷的思考才能更長久地沉積在孩子的大腦里,經過思考後的知識才能被記憶得更加深刻和持久。父母要重視孩子的提問,認真地回答孩子的問題,鼓勵孩子在學習時多思考,多提出疑問,不要讀死書,並且指導孩子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在這個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便會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陸』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1、從小抓起,越早越好
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所以盡早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
孩子年紀小時,習慣既容易建立,也容易鞏固;如果及時發現不良的學習習慣也是比較容易糾正的,等到不良習慣越積越多並穩固定形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
2、循序漸進,逐步發展
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眨眼間就可以養成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具體的教學情況,逐步提出切實可行的要求,使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小到大,持續穩定地發展。
3、家長要起到好的帶頭作用,樹立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自己就要從細節上去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下班回家後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去檢查他的作業,或者陪孩子一起玩耍,只要是一些長期的較為積極正面的習慣,都會給孩子帶來較好的影響。
因此家長們在培養孩子學習習慣時,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態度,這樣才能起到好的引導作用。
4、用較為輕松的方式帶著孩子學習
家長們在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時候,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在幫助孩子增長見識的同時,也可以多讓孩子寫寫日記,這樣還能夠幫助孩子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柒』 教師可以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中學生學習成績不佳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
1.培養自覺性,形成堅強的意志力
作為教師或家長要注重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而要使孩子能有意識地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必須讓他們明白為什麼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必須讓他們明確堅強的意志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條件。古人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由小積大,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嚴格要求,反復強化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對他們嚴格要求。給他們制定一些嚴格的學習規范與制度,必要時可讓家長監督執行,做到持之以恆,最終實現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目標。
3.整體培養,相互促進
對中學生來說,要養成的良好習慣頗多,諸如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勞動習慣等,最重要的是生活習慣,因為一旦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為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衛生習慣打下基礎,也為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與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結合起來。
4.消除惡習,破舊立新
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必須要求學生自覺地抵制不良習慣,並用良好的習慣代替它,這就是「破舊立新」的意思。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認識壞習慣的危害性,下決心改掉它;其次要落實具體措施;最後還要做到不搞「下不為例」。關於這一點,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明確指出:「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繞起來的一團線掉下地一樣,一回滑手所放鬆的線,比你許多回才能繞上去的還要多。」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途徑
1.上課環節
課堂是同學們獲取知識的主渠道。然而,聽課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課堂上「走神」的現象十分嚴重,對老師講的什麼,重點、難點是什麼,全然不知。至於只聽老師講不動腦去分析,學習處於被動地位,不假思索、不求甚解的同學大有人在。
2.讀書環節
要提高讀書的效果,應當把握以下三個環節:即「上課前要先讀」,即預習,可以「粗讀」,這樣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問進課堂;做作業之前要再讀,即復習,要求「細讀」;在訓練中遇到疑難問題,找到對應章節反復讀,要求「精讀」。另外,讀教科書還要從中把握好知識點、重點、難點,通過自己的歸納、小結,形成本節課或本章節的知識結構,把零碎的、一點一滴的知識形成一個知識體系。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訓練,同學們可親自去體驗、品嘗讀書的味道,真正認識到「書本是最好的教師」,從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掌握了讀書方法,自學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3.練習環節
課堂練習或課後練習的目的都是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檢查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課堂所學知識,訓練學生應用知識的技能、技巧,發展思維能力。對於這些目的,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明白,對此,教師要心中有數。要告訴學生,練習要認認真真地完成,因為它既是知識和能力的訓練,又是學風、意志和品德的考驗。不僅要保質保量,而且還要獨立和按時完成,更要從中有所收獲。
抓好以上三個環節,是提高中學生學習效果、學習質量的有效手段。當然,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很多,例如: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自覺預習的習慣;勤於思考、積極發言的習慣;認真作好筆記的習慣;獨立做作業的習慣;認真系統復習的好習慣等。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磨煉學生堅強意志與良好品格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增強責任心,根據學生的年齡及個性特徵,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長期抓、反復抓、抓反復,使中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中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的具體表現
1.注意力很難集中
中學生處在青春期發育階段,思想浮動較大,加之缺乏正確引導,容易導致思想不集中,以至於教學效率低下,直接影響了學習成績;日積月累,逐漸與專心學習的同學在學習成績上拉開了差距。尤其是一些留守少年兒童,缺少家長監管,他們常常會邊寫作業邊看電視,很難靜下心來專心地學習功課。
2.學習生活很無序
這類學生的物品擺放亂七八糟,學慣用具與其他東西混在一起。經常出現寫作業時找不到作業本,上語文課抓出一本數學書,該交作業了才想起它還在家裡,各種資料東放一張,西放一張,因而找東西的時間比學習的時間還長。
3.做事拖拉,有頭無尾,缺乏計劃
正准備讀書,突然想起有事還沒有做,於是放下書本就走;學校舉行學科競賽,突然心血來潮要學習,買了好幾本學習資料,結果沒有看幾頁就扔在了一邊,以後再也不提。因此,浪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卻毫無收獲。
還有些同學在看到同桌的同學在做數學作業,自己也拿出數學書;聽到後面的同學討論一道物理題,自己也翻開物理書,猛然抬頭看到黑板上寫著:「明天交作文」,又開始琢磨該寫點什麼——於是,三心二意,沒明確目標的推動,也沒有單位時間里較高的學習效率。
4.抄襲作業成為習慣
有些同學從偶爾的抄襲作弊慢慢發展為經常的抄襲作弊,這種抄襲作弊習慣所產生的慣性作用又會滲透到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們逐步形成虛偽、不誠實、害怕困難等性格。學習變成了一種取悅別人的行為,虛假的成績成了自我安慰的精神鴉片。
5.學習畏難情緒嚴重,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
學生對學習有恐懼心理,怕吃苦,遇到困難則臨陣退縮。隨著困難積累,形成不想學或無法學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