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路空間安全前沿技術及發展動態
摘要 安全漏洞:
⑵ 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主題是什麼意思
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主題的是「共建網路安全,共享網路文明」,意思圍繞金融、電信、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重點領域和行業網路安全問題,針對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舉辦網路安全體驗展等系列主題宣傳活動,營造網路安全人人有責、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作為網路安全宣傳周的重點活動,「共建網路安全,共享網路文明」對提升人民群眾網路安全意識,了解和掌握網路安全防範方法意義重大。
活動內容
1、深入貫徹實施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有效應對日益嚴峻的網路安全形勢。
2、深入開展網路安全監督檢查,切實做好安全風險排查和檢測評估工作。
3、切實加強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專家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網路安全等級保護規范化、專業化水平。
4、以線上活動的形式,通過雲展覽、線上論壇、虛擬課堂、在線答題、網路直播間等方式,運用網路新媒體,延展宣傳周期,擴大覆蓋范圍,打造「永不落幕」的網路安全宣傳周。
⑶ 有哪些事件比較容易成為網路輿論熱點事件
1、涉「官」與涉「腐」。「逢官必炒」、「逢腐必究」,是近兩年來互聯網輿論炒作的重要話題之一,由於在社會轉型期多種因素及人們復雜心態的作用下,一些相關情緒的言論在網上很有市場。一般的社會事件,只要涉及政府官員,往往會引起網民密切關注。
2、涉「富」或貧富差距的話題。社會轉型階段,當前中國正處於黃金發展期與矛盾凸顯期,各種潛在的社會矛盾不斷積聚並激化。在貧富問題上,網民對一些依靠不正當手段和渠道而暴富的群體深惡痛絕,心理極不平衡,以至於在網上只要是涉及富者的事件,網民就會提出很多質疑。
3、涉及社會「公平」和「正義」的事件。在社會矛盾復雜的今天,人們對社會公平與正義的要求極為強烈,一些特權現象、司法不公問題成為批判的焦點,網民對弱者遇到的不公正待遇異常敏感,藉助網路的介質,不少網民以「網路大俠」、「意見領袖」的身份出現,在互聯網上「維護公平與正義」。
4、涉及民族主義以及宗教信仰、中外關系的話題。近兩年來,國際關系復雜多變,熱點較多,中國地處局勢較為復雜的東北亞地區,一些中日、中美關系等的話題,非常容易撥動國內網民的神經。
比如中日關系,歷史上的慰安婦事件、釣魚島事件、參拜靖國神社事件、歷史教科書事件都曾傷害過中國人民的感情,因此任何網上出現的中日之間的風吹草動,都會產生暴風驟雨般的反應。
5、涉及倫理道德的事件。當前由於中國傳統文化出現斷層,不少專家稱社會「信仰缺失」、「倫理缺失」,網民對於社會倫理、公共道德的缺失深感痛心,網上常見「禮崩樂壞」、「物慾橫流」這類字眼,一些有悖社會基本道德和倫理的事件往往在網上引起「聲討」。
6、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話題。近幾年,車價、房價、油價、股價等價格動態,以及教育改革、醫療改革、國企改革、金融改革等改革動態,都牽動廣大網民的心。
7、涉及公共安全、重大事故、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等事件和話題。近幾年來,多起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發生,由於事件涉及公眾安全,每次發生時,除了在現實社會中引起社會各界群眾關注外,在互聯網上也成為網民極感興趣的話題。
比如2005年冬天的由於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爆炸帶來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廣東非典事件,以及礦難、地震等,都是網民關注的熱點話題。
8、涉及明星「星聞」、「緋聞」及知名企業、敏感地域的新聞。在現實社會中的公眾人物、公眾企業、敏感地域,處於社會的廣泛關注,其一舉一動,在網上也往往會成為炒作的「猛料」。
⑷ 電腦連熱點為什麼顯示無網路安全
1.打開現在wifi界面,找到當前連接的手機熱點(應該顯示無Internet,安全),點擊屬性。
2.找到描述,記住這個無線網卡名稱。去網上下載該無線網卡的驅動(一定要下載,方便後需重新安裝。如果使用的是外置無線網卡,就不要參考本教程了,有用戶反饋網卡驅動卸載後比較麻煩)
3.打開「設備管理器」,在網路適配器中找個對應的名稱,右鍵卸載。
4.卸載後wifi連接界面會顯示空白,wifi按鈕也不見了,點解「疑難解決」,稍等一分鍾,電腦自動會重新安裝這個虛擬網卡,然後所有網路就重新顯示了。如果沒有安裝虛擬網卡,就將第2點建議下載的驅動打開手動安裝,重啟即可。
⑸ 網路安全的發展趨勢
過去,網路安全得不到用戶的足夠重視,行業發展緩慢。近幾年,一方面,工信部和發改委對網路安全行業的政策支持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互聯網應用領域的發展越來越廣泛和深入,致使網路安全的需求越來越大。如今,5G網路、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基礎設施逐漸成為了創新熱點。網路安全產業成為保障「新基建」安全的重要基石,隨著「新基建」在各個領域的深入開展,其將為網路安全企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網路安全行業政策密集出台
2013年11月,國家安全委員會正式成立;2014年2月,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充分展示了我國對網路安全行業的重視。近年來,我國政府一直出台多項政策推動網路信息安全行業的發展,以滿足對政府、企業等網路信息安全的合規要求。國家層面的政策從兩方面推動我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一方面,加強對網路安全的重視,提高網路安全產品的應用規模;另一方面,從硬體設備等基礎設施上杜絕網路安全隱患。
一系列法規政策提高了政府、企業對網路信息安全的合規要求,預計將帶動政府、企業在網路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
——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⑹ 「首都網路安全日」即將開幕,有哪些熱點信息值得一看
“首都網路安全日”即將開幕隨著互聯網向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的加速滲透,網路安全形勢面臨嚴峻挑戰。網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網路安全不僅關繫到網路本身,也是社會安全、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北京市公安局表示,此次“4月29日首都網路安全日”將延續此前“共享網路安全,共享網路生活”的主題,將舉辦北京國際互聯網技術博覽會、網路安全技術大賽等一系列峰會論壇。
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相輔相成。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在信息時代,網路安全影響國家安全,並與安全的許多其他方面密切相關。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穩定的經濟社會運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就難以得到保障。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全部內容了。
⑺ 如何解決企業遠程辦公網路安全問題
企業遠程辦公的網路安全常見問題及建議
發表時間:2020-03-06 11:46:28
作者:寧宣鳳、吳涵等
來源:金杜研究院
分享到:微信新浪微博QQ空間
當前是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的關鍵期,舉國上下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為增強防控,自二月初以來,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各大城市政府公開表態或發布通告,企業通過信息技術開展遠程協作辦公、居家辦公[1]。2月19日,工信部發布《關於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面對疫情對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的嚴重影響,支持運用雲計算大力推動企業上雲,重點推行遠程辦公、居家辦公、視頻會議、網上培訓、協同研發和電子商務等在線工作方式[2]。
面對國家和各地政府的呼籲,全國企業積極響應號召。南方都市報在2月中旬發起的網路調查顯示,有47.55%的受訪者在家辦公或在線上課[3]。面對特殊時期龐大的遠程辦公需求,遠程協作平台也積極承擔社會擔當,早在1月底,即有17家企業的21款產品宣布對全社會用戶或特定機構免費開放其遠程寫作平台軟體[4]。
通過信息技術實現遠程辦公,無論是網路層、系統層,還是業務數據,都將面臨更加復雜的網路安全環境,為平穩有效地實現安全復工復產,降低疫情對企業經營和發展的影響,企業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建立或者適當調整相適應的網路與信息安全策略。
一、遠程辦公系統的類型
隨著互聯網、雲計算和物聯網等技術的深入發展,各類企業,尤其是互聯網公司、律所等專業服務公司,一直在推動實現企業內部的遠程協作辦公,尤其是遠程會議、文檔管理等基礎功能應用。從功能類型來看,遠程辦公系統可分為以下幾類:[5]
綜合協作工具,即提供一套綜合性辦公解決方案,功能包括即時通信和多方通信會議、文檔協作、任務管理、設計管理等,代表軟體企包括企業微信、釘釘、飛書等。
即時通信(即InstantMessaging或IM)和多方通信會議,允許兩人或以上通過網路實時傳遞文字、文件並進行語音、視頻通信的工具,代表軟體包括Webex、Zoom、Slack、Skype等。
文檔協作,可為多人提供文檔的雲存儲和在線共享、修改或審閱功能,代表軟體包括騰訊文檔、金山文檔、印象筆記等。
任務管理,可實現任務流程、考勤管理、人事管理、項目管理、合同管理等企業辦公自動化(即OfficeAutomation或OA)功能,代表軟體包括Trello、Tower、泛微等。
設計管理,可根據使用者要求,系統地進行設計方面的研究與開發管理活動,如素材、工具、圖庫的管理,代表軟體包括創客貼、Canvas等。
二、遠程辦公不同模式下的網路安全責任主體
《網路安全法》(「《網安法》」)的主要規制對象是網路運營者,即網路的所有者、管理者和網路服務提供者。網路運營者應當承擔《網安法》及其配套法規下的網路運行安全和網路信息安全的責任。
對於遠程辦公系統而言,不同的系統運營方式下,網路安全責任主體(即網路運營者)存在較大的差異。按照遠程辦公系統的運營方式劃分,企業遠程辦公系統大致可以分為自有系統、雲辦公系統和綜合型系統三大類。企業應明確區分其與平台運營方的責任界限,以明確判斷自身應採取的網路安全措施。
(1)自有系統
此類模式下,企業的遠程辦公系統部署在自有伺服器上,系統由企業自主研發、外包研發或使用第三方企業級軟體架構。此類系統開發成本相對較高,但因不存在數據流向第三方伺服器,安全風險則較低,常見的企業類型包括國企、銀行業等重要行業企業與機構,以及經濟能力較強且對安全與隱私有較高要求的大型企業。
無論是否為企業自研系統,由於系統架構完畢後由企業單獨所有並自主管理,因此企業構成相關辦公系統的網路運營者,承擔相應的網路安全責任。
(2)雲辦公系統
此類辦公系統通常為SaaS系統或APP,由平台運營方直接在其控制的伺服器上向企業提供注冊即用的系統遠程協作軟體平台或APP服務,供企業用戶與個人(員工)用戶使用。此類系統構建成本相對經濟,但往往只能解決企業的特定類型需求,企業通常沒有許可權對系統進行開發或修改,而且企業數據存儲在第三方伺服器。該模式的常見企業類型為相對靈活的中小企業。
由於雲辦公系統(SaaS或APP)的網路、資料庫、應用伺服器都由平台運營方運營和管理,因此,雲辦公系統的運營方構成網路運營者,通常對SaaS和APP的網路運行安全和信息安全負有責任。
實踐中,平台運營方會通過用戶協議等法律文本,將部分網路安全監管義務以合同約定方式轉移給企業用戶,如要求企業用戶嚴格遵守賬號使用規則,要求企業用戶對其及其員工上傳到平台的信息內容負責。
(3)綜合型系統
此類系統部署在企業自有伺服器和第三方伺服器上,綜合了自有系統和雲辦公,系統的運營不完全由企業控制,多用於有多地架設本地伺服器需求的跨國企業。
雲辦公系統的供應商和企業本身都可能構成網路運營者,應當以各自運營、管理的網路系統為邊界,對各自運營的網路承擔相應的網路安全責任。
對於企業而言,為明確其與平台運營方的責任邊界,企業應當首先確認哪些「網路」是企業單獨所有或管理的。在遠程辦公場景下,企業應當考慮多類因素綜合認定,分析包括但不限於以下:
辦公系統的伺服器、終端、網路設備是否都由企業及企業員工所有或管理;
企業對企業使用的辦公系統是否具有最高管理員許可權;
辦公系統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數據是否存儲於企業所有或管理的伺服器;
企業與平台運營方是否就辦公系統或相關數據的權益、管理權有明確的協議約定等。
當然,考慮到系統構建的復雜性與多樣性,平台運營方和企業在遠程協作辦公的綜合系統中,可能不免共同管理同一網路系統,雙方均就該網路承擔作為網路運營者的安全責任。但企業仍應通過合同約定,盡可能固定網路系統中雙方各自的管理職責以及網路系統的歸屬。因此,對於共同管理、運營遠程協作辦公服務平台的情況下,企業和平台運營方應在用戶協議中明確雙方就該系統各自管理運營的系統模塊、各自對其管理的系統模塊的網路安全責任以及該平台的所有權歸屬。
三、遠程辦公涉及的網路安全問題及應對建議
下文中,我們將回顧近期遠程辦公相關的一些網路安全熱點事件,就涉及的網路安全問題進行簡要的風險評估,並為企業提出初步的應對建議。
1.用戶流量激增導致遠程辦公平台「短時間奔潰」,平台運營方是否需要承擔網路運行安全責任?
事件回顧:
2020年2月3日,作為春節假期之後的首個工作日,大部分的企業都要求員工在家辦公。盡管各遠程辦公系統的平台運營方均已經提前做好了應對預案,但是巨量的並發響應需求還是超出了各平台運營商的預期,多類在線辦公軟體均出現了短時間的「信息發送延遲」、「視頻卡頓」、「系統奔潰退出」等故障[6]。在出現故障後,平台運營方迅速採取了網路限流、伺服器擴容等措施,提高了平台的運載支撐能力和穩定性,同時故障的出現也產生一定程度的分流。最終,盡管各遠程辦公平台都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了平台的正常運營,但還是遭到了不少用戶的吐槽。
風險評估:
依據《網路安全法》(以下簡稱《網安法》)第22條的規定,網路產品、服務應當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網路產品、服務的提供者不得設置惡意程序;發現其網路產品、服務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風險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告知用戶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網路產品、服務的提供者應當為其產品、服務持續提供安全維護;在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期限內,不得終止提供安全維護。
遠程辦公平台的運營方,作為平台及相關網路的運營者,應當對網路的運行安全負責。對於短時間的系統故障,平台運營方是否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或違約責任,需要結合故障產生的原因、故障產生的危害結果、用戶協議中的責任約定等因素來綜合判斷。
對於上述事件而言,基於我們從公開渠道了解的信息,盡管多個雲辦公平台出現了響應故障問題,給用戶遠程辦公帶來了不便,但平台本身並未暴露出明顯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風險,也沒有出現網路數據泄露等實質的危害結果,因此,各平台很可能並不會因此而承擔網路安全的法律責任。
應對建議:
在疫情的特殊期間,主流的遠程辦公平台產品均免費開放,因此,各平台都會有大量的新增客戶。對於平台運營方而言,良好的應急預案和更好的用戶體驗,肯定更有利於平台在疫情結束之後留住這些新增的用戶群體。
為進一步降低平台運營方的風險,提高用戶體驗,我們建議平台運營方可以:
將用戶流量激增作為平台應急事件處理,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例如,在應急預案中明確流量激增事件的觸發條件、伺服器擴容的條件、部署臨時備用伺服器等;
對用戶流量實現實時的監測,及時調配平台資源;
建立用戶通知機制和話術模板,及時告知用戶系統響應延遲的原因及預計恢復的時間等;
在用戶協議或與客戶簽署的其他法律文本中,嘗試明確該等系統延遲或奔潰事件的責任安排。
2.在遠程辦公環境下,以疫情為主題的釣魚攻擊頻發,企業如何降低外部網路攻擊風險?
事件回顧:
疫情期間,某網路安全公司發現部分境外的黑客組織使用冠狀病毒為主題的電子郵件進行惡意軟體發送,網路釣魚和欺詐活動。比如,黑客組織偽裝身份(如國家衛健委),以「疫情防控」相關信息為誘餌,發起釣魚攻擊。這些釣魚郵件攻擊冒充可信來源,郵件內容與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事件密切相關,極具欺騙性。一旦用戶點擊,可能導致主機被控,重要信息、系統被竊取和破壞[7]。
風險評估:
依據《網安法》第21、25條的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1)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2)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3)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4)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5)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同時,網路運營者還應當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及時處置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安全風險;在發生危害網路安全的事件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並按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遠程辦公的實現,意味著企業內網需要響應員工移動終端的外網接入請求。員工所處的網路安全環境不一,無論是接入網路還是移動終端本身,都更容易成為網路攻擊的對象。一方面,公用WiFi、網路熱點等不可信的網路都可能作為員工的網路接入點,這些網路可能毫無安全防護,存在很多常見的容易被攻擊的網路漏洞,容易成為網路犯罪組織侵入企業內網的中轉站;另一方面,部分員工的移動終端設備可能會安裝設置惡意程序的APP或網路插件,員工在疏忽的情況下也可能點擊偽裝的釣魚攻擊郵件或勒索郵件,嚴重威脅企業內部網路的安全。
在計算機病毒或外部網路攻擊等網路安全事件下,被攻擊的企業盡管也是受害者,但如果企業沒有按照《網安法》及相關法律規定的要求提前採取必要的技術防範措施和應急響應預案,導致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給企業的用戶造成損失的,很可能依舊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應對建議:
對於企業而言,為遵守《網安法》及相關法律規定的網路安全義務,我們建議,企業可以從網路安全事件管理機制、移動終端設備安全、數據傳輸安全等層面審查和提升辦公網路的安全:
(1)企業應當根據其運營網路或平台的實際情況、員工整體的網路安全意識,制定相適應的網路安全事件管理機制,包括但不限於:
制定包括數據泄露在內的網路安全事件的應急預案;
建立應對網路安全事件的組織機構和技術措施;
實時監測最新的釣魚網站、勒索郵件事件;
建立有效的與全體員工的通知機制,包括但不限於郵件、企業微信等通告方式;
制定與員工情況相適應的信息安全培訓計劃;
設置適當的獎懲措施,要求員工嚴格遵守公司的信息安全策略。
(2)企業應當根據現有的信息資產情況,採取以下措施,進一步保障移動終端設備安全:
根據員工的許可權等級,制定不同的移動終端設備安全管理方案,例如,高級管理人員或具有較高資料庫許可權的人員僅能使用公司配置的辦公專用移動終端設備;
制定針對移動終端設備辦公的管理制度,對員工使用自帶設備進行辦公提出明確的管理要求;
定期對辦公專用的移動終端設備的系統進行更新、漏洞掃描;
在終端設備上,對終端進行身份准入認證和安全防護;
重點監測遠程接入入口,採用更積極的安全分析策略,發現疑似的網路安全攻擊或病毒時,應當及時採取防範措施,並及時聯系企業的信息安全團隊;
就移動辦公的信息安全風險,對員工進行專項培訓。
(3)保障數據傳輸安全,企業可以採取的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於:
使用HTTPS等加密傳輸方式,保障數據傳輸安全。無論是移動終端與內網之間的數據交互,還是移動終端之間的數據交互,都宜對數據通信鏈路採取HTTPS等加密方式,防止數據在傳輸中出現泄漏。
部署虛擬專用網路(VPN),員工通過VPN實現內網連接。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VPN服務(尤其是跨境的VPN)是受到電信監管的,僅有具有VPN服務資質的企業才可以提供VPN服務。外貿企業、跨國企業因辦公自用等原因,需要通過專線等方式跨境聯網時,應當向持有相應電信業務許可證的基礎運營商租用。
3.內部員工通過VPN進入公司內網,破壞資料庫。企業應當如何預防「內鬼」,保障數據安全?
事件回顧:
2月23日晚間,微信頭部服務提供商微盟集團旗下SaaS業務服務突發故障,系統崩潰,生產環境和數據遭受嚴重破壞,導致上百萬的商戶的業務無法順利開展,遭受重大損失。根據微盟25日中午發出的聲明,此次事故系人為造成,微盟研發中心運維部核心運維人員賀某,於2月23日晚18點56分通過個人VPN登入公司內網跳板機,因個人精神、生活等原因對微盟線上生產環境進行惡意破壞。目前,賀某被上海市寶山區公安局刑事拘留,並承認了犯罪事實[8]。由於資料庫遭到嚴重破壞,微盟長時間無法向合作商家提供電商支持服務,此處事故必然給合作商戶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作為港股上市的企業,微盟的股價也在事故發生之後大幅下跌。
從微盟的公告可以看出,微盟員工刪庫事件的一個促成條件是「該員工作為運維部核心運維人員,通過個人VPN登錄到了公司內網跳板機,並具有刪庫的許可權」。該事件無論是對SaaS服務商而言,還是對普通的企業用戶而言,都值得反思和自省。
風險評估:
依據《網安法》第21、25條的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1)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2)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3)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4)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5)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同時,網路運營者還應當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及時處置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安全風險;在發生危害網路安全的事件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並按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內部員工泄密一直是企業數據泄露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當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典型行為模式。遠程辦公環境下,企業需要為大部分的員工提供連接內網及相關資料庫的訪問許可權,進一步增大數據泄露甚至被破壞的風險。
與用戶流量激增導致的系統「短時間崩潰」不同,「微盟刪庫」事件的發生可能與企業內部信息安全管理有直接的關系。如果平台內合作商戶產生直接經濟損失,不排除平台運營者可能需要承擔網路安全相關的法律責任。
應對建議:
為有效預防員工惡意破壞、泄露公司數據,保障企業的數據安全,我們建議企業可以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制定遠程辦公或移動辦公的管理制度,區分辦公專用移動設備和員工自有移動設備,進行分類管理,包括但不限於嚴格管理辦公專用移動設備的讀寫許可權、員工自有移動設備的系統許可權,尤其是企業資料庫的管理許可權;
建立數據分級管理制度,例如,應當根據數據敏感程度,制定相適應的訪問、改寫許可權,對於核心資料庫的數據,應當禁止員工通過遠程登錄方式進行操作或處理;
根據員工工作需求,依據必要性原則,評估、審核與限制員工的數據訪問和處理許可權,例如,禁止員工下載數據到任何用戶自有的移動終端設備;
建立數據泄露的應急管理方案,包括安全事件的監測和上報機制,安全事件的響應預案;
制定遠程辦公的操作規范,使用文件和材料的管理規范、應用軟體安裝的審批流程等;
組建具備遠程安全服務能力的團隊,負責實時監控員工對核心資料庫或敏感數據的操作行為、資料庫的安全情況;
加強對員工遠程辦公安全意識教育。
4.疫情期間,為了公共利益,企業通過系統在線收集員工疫情相關的信息,是否需要取得員工授權?疫情結束之後,應當如何處理收集的員工健康信息?
場景示例:
在遠程辦公期間,為加強用工管理,確保企業辦公場所的健康安全和制定相關疫情防控措施,企業會持續地向員工收集各類疫情相關的信息,包括個人及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近期所在地區、當前住址、所乘航班或火車班次等信息。收集方式包括郵件、OA系統上報、問卷調查等方式。企業會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統計和監測,在必要時,向監管部門報告企業員工的整體情況。如發現疑似病例,企業也會及時向相關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報告。
風險評估:
2020年1月20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被國家衛健委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報告。
2月9日,中央網信辦發布了《關於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利用大數據支撐聯防聯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各地方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個人信息保護工作,除國務院衛生健康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授權的機構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疫情防控、疾病防治為由,未經被收集者同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按其規定執行。
各地也陸續出台了針對防疫的規范性文件,以北京為例,根據《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定》,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應當依法做好本單位的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責任制和管理制度,配備必要的防護物品、設施,加強對本單位人員的健康監測,督促從疫情嚴重地區回京人員按照政府有關規定進行醫學觀察或者居家觀察,發現異常情況按照要求及時報告並採取相應的防控措施。按照屬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積極組織人員參加疫情防控工作。
依據《通知》及上述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我們理解,在疫情期間,如果企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獲得了國務院衛生健康部門的授權,企業在授權范圍內,應當可以收集本單位人員疫情相關的健康信息,而無需取得員工的授權同意。如果不能滿足上述例外情形,企業還是應當依照《網安法》的規定,在收集前獲得用戶的授權同意。
《通知》明確規定,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個人信息,不得用於其他用途。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開姓名、年齡、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但因聯防聯控工作需要,且經過脫敏處理的除外。收集或掌握個人信息的機構要對個人信息的安全保護負責,採取嚴格的管理和技術防護措施,防止被竊取、被泄露。具體可參考我們近期的文章《解讀網信辦<關於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利用大數據支撐防疫聯控工作的通知>》
應對建議:
在遠程期間,如果企業希望通過遠程辦公系統收集員工疫情相關的個人信息,我們建議各企業應當:
制定隱私聲明或用戶授權告知文本,在員工初次提交相關信息前,獲得員工的授權同意;
遵循最小必要原則,制定信息收集的策略,包括收集的信息類型、頻率和顆粒度;
遵循目的限制原則,對收集的疫情防控相關的個人信息進行區分管理,避免與企業此前收集的員工信息進行融合;
在對外展示企業整體的健康情況時或者披露疑似病例時,對員工的相關信息進行脫敏處理;
制定信息刪除管理機制,在滿足防控目的之後,及時刪除相關的員工信息;
制定針對性的信息管理和保護機制,將收集的員工疫情相關的個人信息,作為個人敏感信息進行保護,嚴格控制員工的訪問許可權,防止數據泄露。
5.遠程辦公期間,為有效監督和管理員工,企業希望對員工進行適當的監測,如何才能做到合法合規?
場景示例:
遠程辦公期間,為了有效監督和管理員工,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了定時匯報、簽到打卡、視頻監控工作狀態等措施,要求員工主動配合達到遠程辦公的監測目的。員工通過系統完成匯報、簽到打卡時,很可能會反復提交自己的姓名、電話號碼、郵箱、所在城市等個人基本信息用於驗證員工的身份。
同時,在使用遠程OA系統或App時,辦公系統也會自動記錄員工的登錄日誌,記錄如IP地址、登錄地理位置、用戶基本信息、日常溝通信息等數據。此外,如果員工使用企業分配的辦公終端設備或遠程終端虛擬機軟體開展工作,終端設備和虛擬機軟體中可能預裝了監測插件或軟體,在滿足特定條件的情況下,會記錄員工在終端設備的操作行為記錄、上網記錄等。
風險評估:
上述場景示例中,企業會通過1)員工主動提供和2)辦公軟體自動或觸發式收集兩種方式收集員工的個人信息,構成《網安法》下的個人信息收集行為。企業應當根據《網安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並獲取員工的同意。
對於視頻監控以及系統監測軟體或插件的使用,如果操作不當,並且沒有事先取得員工的授權同意,很可能還會侵犯到員工的隱私,企業應當尤其注意。
應對建議:
遠程辦公期間,尤其在當前員工還在適應該等工作模式的情形下,企業根據自身情況採取適當的監督和管理措施,具有正當性。我們建議企業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以確保管理和監測行為的合法合規:
評估公司原有的員工合同或員工個人信息收集授權書,是否能夠滿足遠程辦公的監測要求,如果授權存在瑕疵,應當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設計獲取補充授權的方式,包括授權告知文本的彈窗、郵件通告等;
根據收集場景,逐項評估收集員工個人信息的必要性。例如,是否存在重復收集信息的情況,是否有必要通過視頻監控工作狀態,監控的頻率是否恰當;
針對系統監測軟體和插件,設計單獨的信息收集策略,做好員工隱私保護與公司數據安全的平衡;
遵守目的限制原則,未經員工授權,不得將收集的員工數據用於工作監測以外的其他目的。
四、總結
此次疫情,以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科技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進一步推動了遠程辦公、線上運營等業務模式的發展。這既是疫情倒逼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結果,也代表了未來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9]。此次「突發性的全民遠程辦公熱潮」之後,遠程辦公、線上運營將愈發普及,線下辦公和線上辦公也將形成更好的統一,真正達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升級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重大部署,強調要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強數據共享,建立健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10]。
為平穩加速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契合政府現代化治理的理念,企業務必需要全面梳理並完善現有的網路安全與數據合規策略,為迎接新的智能化管理時代做好准備。
⑻ 網路安全知識有哪些
常用的網路安全知識有:
1、使用網路的時候,應該在電腦上設置安全防火牆,可以使用防火牆來幫助保護您的計算機。
2、使用電腦或者手機,應先下載一個殺毒軟體,殺毒軟體也應該進行升級,並適時進行掃描殺毒,防止網路被黑客入侵。
3、安裝正版系統和其它軟體的補丁和更新,能對運行中的軟體錯誤進行更改,使計算機用戶免受或者減少損失。
4、不要隨意打開陌生人發送的郵件信息或者鏈接,因為很可能是誘導鏈接或者帶病毒鏈接,不可輕易點開。
5、網路購物的時候,或者網路平台的個人信息要保護好,不要輕易告訴別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6、不要使用帶病毒U盤,可以將所有信息保存在雲盤,並設置一個復雜的雲盤密碼,可預防個人隱私信息泄露的風險。
7、發現計算機中病毒,應該關機、斷開網路,然後找專業維修人員進行殺毒處理。
(8)網路安全熱點擴展閱讀:
網路的物理安全是整個網路系統安全的前提。在校園網工程建設中,由於網路系統屬於弱電工程,耐壓值很低。因此,在網路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中,必須優先考慮保護人和網路設備不受電、火災和雷擊的侵害;
考慮布線系統與照明電線、動力電線、通信線路、暖氣管道及冷熱空氣管道之間的距離;考慮布線系統和絕緣線、裸體線以及接地與焊接的安全;必須建設防雷系統,防雷系統不僅考慮建築物防雷,還必須考慮計算機及其他弱電耐壓設備的防雷。
總體來說物理安全的風險主要有,地震、水災、火災等環境事故;電源故障;人為操作失誤或錯誤;設備被盜、被毀;電磁干擾;線路截獲;高可用性的硬體;雙機多冗餘的設計;機房環境及報警系統、安全意識等,因此要注意這些安全隱患,同時還要盡量避免網路的物理安全風險。
⑼ 求教目前世界范圍內網路安全方面的最新進展與研究熱點
【熱心相助】
國內外網路安全技術研究現狀
1.國外網路安全技術的現狀
(1)構建完善網路安全保障體系
針對未來網路信息戰和各種網路威脅、安全隱患越來越暴露的安全問題。新的安全需求、新的網路環境、新的威脅,促使美國和其他很多發達國家為具體的技術建立一個以深度防禦為特點的整體網路安全平台——網路安全保障體系。
(2)改進常用安全防護技術
美國等國家對入侵檢測、漏洞掃描、入侵防禦技術、防火牆技術、病毒防禦、訪問控制、身份認證等傳統的網路安全技術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改進其實現技術,為國防等重要機構研發了新型的智能入侵防禦系統、檢測系統、漏洞掃描系統、防火牆等多種安全產品。
另外,美國等發達國家還結合生物識別、PKI和智能卡技術研究訪問控制技術。美國軍隊將生物測量技術作為一個新的研究重點。從美國發生了恐怖襲擊事件,進一步意識到生物識別技術在信息安全領域的潛力。除利用指紋、聲音成功鑒別身份外,還發展了遠距人臉掃描和遠距虹膜掃描的技術,避免了傳統識別方法易丟失、易欺騙等許多缺陷。
(3)強化雲安全信息關聯分析
目前,針對各種更加復雜及頻繁的網路攻擊,加強對單個入侵監測系統數據和漏洞掃描分析等層次的雲安全技術的研究,及時地將不同安全設備、不同地區的信息進行關聯性分析,快速而深入地掌握攻擊者的攻擊策略等信息。美國在捕獲攻擊信息和掃描系統弱點等傳統技術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4)加強安全產品測評技術
系統安全評估技術包括安全產品評估和信息基礎設施安全性評估技校。
美國受恐怖襲擊「9.11」事件以來,進一步加強了安全產品測評技術,軍隊的網路安全產品逐步採用在網路安全技術上有競爭力的產品,需要對其進行嚴格的安全測試和安全等級的劃分,作為選擇的重要依據。
(5)提高網路生存(抗毀)技術
美軍注重研究當網路系統受到攻擊或遭遇突發事件、面臨失效的威脅時,盡快使系統關鍵部分能夠繼續提供關鍵服務,並能盡快恢復所有或部分服務。結合系統安全技術,從系統整體考慮安全問題,是網路系統更具有韌性、抗毀性,從而達到提高系統安全性的目的。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進程的基本控制技術、容錯服務、失效檢測和失效分類、服務分布式技術、服務高可靠性控制、可靠性管理、服務再協商技術。
(6)優化應急響應技術
在美國「9.11」 襲擊事件五角大樓被炸的災難性事件中,應急響應技術在網路安全體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僅在遭受襲擊後幾小時就基本成功地恢復其網路系統的正常運作,主要是得益於事前在西海岸的數據備份和有效的遠程恢復技術。在技術上有所准備,是美軍五角大樓的信息系統得以避免致命破壞的重要原因。
(7)新密碼技術的研究
美國政府在進一步加強傳統密碼技術研究的同時,研究和應用改進新橢圓曲線和AES等對稱密碼,積極進行量子密碼新技術的研究。量子技術在密碼學上的應用分為兩類:一是利用量子計算機對傳統密碼體制進行分析;二是利用單光子的測不準原理在光纖一級實現密鑰管理和信息加密,即量子密碼學。
2. 我國網路安全技術方面的差距
雖然,我國對網路安全技術方面的研究取得一些新成果,但是,與先進的發達國家的新技術、新方法、新應用等方面相比還有差距,需要盡快趕上,否則「被動就要挨打」。
(1)安全意識差,忽視風險分析
目前,我國較多企事業機構在進行構建及實施網路信息系統前,經常忽略或簡化風險分析,導致無法全面地認識系統存在的威脅,很可能導致安全策略、防護方案脫離實際。
(2)急需自主研發的關鍵技術
現在,我國計算機軟硬體包括操作系統、資料庫系統等關鍵技術嚴重依賴國外,而且缺乏網路傳輸專用安全協議,這是最大的安全隱患、風險和缺陷,一旦發生信息戰時,非國產的晶元、操作系統都有可能成為敵方利用的工具。所以,急需進行操作系統等安全化研究,並加強專用協議的研究,增強內部信息傳輸的保密性。
對於已有的安全技術體系,包括訪問控制技術體系、認證授權技術體系、安全DNS體系、IA工具集合、公鑰基礎設施PKI技術體系等,應該制訂持續性發展研究計劃,不斷發展完善,為網路安全保障充分發揮更大的作用。
(3)安全檢測薄弱
網路安全檢測與防禦是網路信息有效保障的動態措施,通過入侵檢測與防禦、漏洞掃描等手段,定期對系統進行安全檢測和評估,及時發現安全問題,進行安全預警,對安全漏洞進行修補加固,防止發生重大網路安全事故。
我國在安全檢測與防禦方面比較薄弱,應研究將入侵檢測與防禦、漏洞掃描、路由等技術相結合,實現跨越多邊界的網路入侵攻擊事件的檢測、防禦、追蹤和取證。
(4)安全測試與評估不完善
如測試評估的標准還不完整,測試評估的自動化工具匱乏,測試評估的手段不全面,滲透性測試的技術方法貧乏,尤其在評估網路整體安全性方面幾乎空白。
(5)應急響應能力弱
應急響應就是對網路系統遭受的意外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其應急響應能力是衡量系統生存性的重要指標。網路系統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系統必須具備應急響應能力,使系統的損失降至最低,保證系統能夠維持最必需的服務,以便進行系統恢復。
我國應急處理的能力較弱,缺乏系統性,對系統存在的脆弱性、漏洞、入侵、安全突發事件等相關知識研究不夠深入。特別是在跟蹤定位、現場取證、攻擊隔離等方面的技術,缺乏研究和相應的產品。
(6)需要強化系統恢復技術
網路系統恢復指系統在遭受破壞後,能夠恢復為可用狀態或仍然維持最基本服務的能力。我國在網路系統恢復方面的工作,主要從系統可靠性角度進行考慮,以磁碟鏡像備份、數據備份為主,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然而,系統可恢復性的另一個重要指標是當系統遭受毀滅性破壞後的恢復能力,包括整個運行系統的恢復和數據信息的恢復等。在這方面的研究明顯存在差距,應注重相關遠程備份、異地備份與恢復技術的研究,包括研究遠程備份中數據一致性、完整性、訪問控制等關鍵技術。
參考資料主要網站
[ 1 ] IT專家網 http://security.ctocio.com.cn/
[ 2 ] 中國IT實驗室 http://download.chinaitlab.com/
[ 3 ] 安全中國 http://www.anqn.com/jiamijiemi/
[ 4 ] 中國計算機安全 http://www.infosec.org.cn/
[ 5 ] 51CTO技術論壇 http://www.51cto.com/html/
[ 6 ] 毒霸信息安全網 http://news.ba.net/secure/2006/06/07/84794.shtml
[ 7 ] 金山客戶服務中心 http://kefu.xoyo.com/index.php?game=ba
[ 8 ] 中國安全網 http://www.securitycn.net/
[ 9 ] IT安全世界 http://www.itcso.com/
⑽ 當今網路安全的四個主要特點是什麼
網路安全的四個主要特點是:網路安全是整體的而不是割裂的、網路安全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網路安全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網路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
信息網路無處不在,網路安全已經成為一個關乎國家安全、國家主權和每一個互聯網用戶權益的重大問題。在信息時代,國家安全體系中的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都與【網路安全】密切相關。保證網路安全不是一勞永逸的。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更新換代速度超出想像,網路滲透、攻擊威脅手段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安全防護一旦停滯不前則無異於坐以待斃。安全不是一個狀態而是一個過程,安全是相對的,不安全是絕對的。 網路安全是一種適度安全。過去相對獨立分散的網路已經融合為深度關聯、相互依賴的整體,形成了全新的網路空間。各個網路之間高度關聯,相互依賴,網路犯罪分子或敵對勢力可以從互聯網的任何一個節點入侵某個特定的計算機或網路實施破壞活動,輕則損害個人或企業的利益,重則危害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安全。
更多關於網路安全的相關知識,建議到達內教育了解一下。達內網路運維與安全全新升級OMO教學模式,1v1督學,跟蹤式學習,有疑問隨時溝通。隨時對標企業人才標准制定專業學習計劃囊括主流熱點技術,實戰講師經驗豐富,多種班型任你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