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息安全經歷了哪三個發展階段
通信保密階段、信息安全階段、信息保障階段這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5年以前,以通信保密和依照TCSEC的計算機安全標准開展計算機的安全工作,其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政府保密機構和軍事機構。
第二階段:在原有基礎上,1995年開始,以北京天融信網路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啟明星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江南科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網威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清華德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復旦光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從事信息化安全企業的誕生為標志的創業發展階段,主要從事計算機與互聯網的網路安全。
從1999年起,將信息安全的工作重點逐步轉移到銀行與電信信息化安全建設上。
2000年我國第一個行業性質的《銀行計算機系統安全技術規范》出台,為我國信息化安全建設奠定了基礎和樹立了示範。
這個時期主要提供的是隔離、防護、檢測、監控、過濾等中心的區域網安全服務技術與產品,其主要面對病毒、黑客和非法入侵等威脅。到2001年,一時間全國成立1300多家從事信息化安全的企業。
第三階段:以2002年成立中國信息產業商會信息安全產業分會為標志的有序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不僅從事互聯網的信息與網路安全,而且開始對國家基礎設施信息化安全開展工作,產生了許多自有知識產權的信息與網路安全產品。
⑵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基本過程包括哪些階段
網路安全風險評估的過程主要分為:風險評估准備、資產識別過程、威脅識別過程、脆弱性識別過程、已有安全措施確認和風險分析過程六個階段。
1、風險評估准備
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制定評估工作計劃,包括評估目標、評估范圍、制定安全風險評估工作方案。根據評估工作需要,組件評估團隊,明確各方責任。
2、資產識別過程
資產識別主要通過向被評估方發放資產調查表來完成。在識別資產時,以被評估方提供的資產清單為依據,對重要和關鍵資產進行標注,對評估范圍內的資產詳細分類。根據資產的表現形式,可將資產分為數據、軟體、硬體、服務和人員等類型。
根據資產在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上的不同要求,對資產進行保密性賦值、完整性賦值、可用性賦值和資產重要程度賦值。
3、威脅識別過程
在威脅評估階段評估人員結合當前常見的人為威脅、其可能動機、可利用的弱點、可能的攻擊方法和造成的後果進行威脅源的識別。威脅識別完成後還應該對威脅發生的可能性進行評估,列出為威脅清單,描述威脅屬性,並對威脅出現的頻率賦值。
4、脆弱性識別過程
脆弱性分為管理脆弱性和技術脆弱性。管理脆弱性主要通過發放管理脆弱性調查問卷、訪談以及手機分析現有的管理制度來完成;技術脆弱性主要藉助專業的脆弱性檢測工具和對評估范圍內的各種軟硬體安全配置進行檢查來識別。脆弱性識別完成之後,要對具體資產的脆弱性嚴重程度進行賦值,數值越大,脆弱性嚴重程度越高。
5、已有安全措施確認
安全措施可以分為預防性安全措施和保護性安全措施兩種。預防性安全措施可以降低威脅利用脆弱性導致安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如入侵檢測系統;保護性安全措施可以減少因安全事件發生後對組織或系統造成的影響。
6、風險分析過程
完成上述步驟之後,將採用適當的方法與工具進行安全風險分析和計算。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相應的風險計算方法計算出風險值,如矩陣法或相乘法等。如果風險值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則改風險為可接受的風險;如果風險值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外,需要採取安全措施降低控制風險。
⑶ 網路安全是什麼
網路安全是一個關系國家安全和主權、社會的穩定、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的重要問題。其重要性,正隨著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而變到越來越重要。「家門就是國門」,安全問題刻不容緩。
網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從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
網路安全的具體含義會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從用戶(個人、企業等)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避免其他人或對手利用竊聽、冒充、篡改、抵賴等手段侵犯用戶的利益和隱,? 問和破壞。
從網路運行和管理者角度說,他們希望對本地網路信息的訪問、讀寫等操作受到保護和控制,避免出現「陷門」、病毒、非法存取、拒絕服務和網路資源非法佔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脅,制止和防禦網路黑客的攻擊。
對安全保密部門來說,他們希望對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國家機密的信息進行過濾和防堵,避免機要信息泄露,避免對社會產生危害,對國家造成巨大損失。
從社會教育和意識形態角度來講,網路上不健康的內容,會對社會的穩定和人類的發展造成阻礙,必須對其進行控制。
2、增強網路安全意識刻不容緩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網路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信息網路涉及到國家的政府、軍事、文教等諸多領域。其中存貯、傳輸和處理的信息有許多是重要的政府宏觀調控決策、商業經濟信息、銀行資金轉帳、股票證券、能源資源數據、科研數據等重要信息。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國家機密。所以難免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人為攻擊(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竊取、數據篡改、數據刪添、計算機病毒等)。同時,網路實體還要經受諸如水災、火災、地震、電磁輻射等方面的考驗。
近年來,計算機犯罪案件也急劇上升,計算機犯罪已經成為普遍的國際性問題。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報告,計算機犯罪是商業犯罪中最大的犯罪類型之一,每筆犯罪的平均金額為45000美元,每年計算機犯罪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0億美元。
計算機犯罪大都具有瞬時性、廣域性、專業性、時空分離性等特點。通常計算機罪犯很難留下犯罪證據,這大大刺激了計算機高技術犯罪案件的發生。
計算機犯罪案率的迅速增加,使各國的計算機系統特別是網路系統面臨著很大的威脅,並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
3、網路安全案例
96年初,據美國舊金山的計算機安全協會與聯邦調查局的一次聯合調查統計,有53%的企業受到過計算機病毒的侵害,42%的企業的計算機系統在過去的12個月被非法使用過。而五角大樓的一個研究小組稱美國一年中遭受的攻擊就達25萬次之多。
94年末,俄羅斯黑客弗拉基米爾?利文與其夥伴從聖彼得堡的一家小軟體公司的聯網計算機上,向美國CITYBANK銀行發動了一連串攻擊,通過電子轉帳方式,從CITYBANK銀行在紐約的計算機主機里竊取1100萬美元。
96年8月17日,美國司法部的網路伺服器遭到黑客入侵,並將「 美國司法部」 的主頁改為「 美國不公正部」 ,將司法部部長的照片換成了阿道夫?希特勒,將司法部徽章換成了納粹黨徽,並加上一幅色情女郎的圖片作為所謂司法部部長的助手。此外還留下了很多攻擊美國司法政策的文字。
96年9月18日,黑客又光顧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網路伺服器,將其主頁由「中央情報局」 改為「 中央愚蠢局」 。
96年12月29日,黑客侵入美國空軍的全球網網址並將其主頁肆意改動,其中有關空軍介紹、新聞發布等內容被替換成一段簡短的黃色錄象,且聲稱美國政府所說的一切都是謊言。迫使美國國防部一度關閉了其他80多個軍方網址。
4、我國計算機互連網出現的安全問題案例
96年2月,剛開通不久的Chinanet受到攻擊,且攻擊得逞。
97年初,北京某ISP被黑客成功侵入,並在清華大學「 水木清華」 BBS站的「 黑客與解密」 討論區張貼有關如何免費通過該ISP進入Internet的文章。
97年4月23日,美國德克薩斯州內查德遜地區西南貝爾互聯網路公司的某個PPP用戶侵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伺服器,破譯該系統的shutdown帳戶,把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主頁換成了一個笑嘻嘻的骷髏頭。
96年初CHINANET受到某高校的一個研究生的攻擊;96年秋,北京某ISP和它的用戶發生了一些矛盾,此用戶便攻擊該ISP的伺服器,致使服務中斷了數小時。
5、不同環境和應用中的網路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潰和損壞而對系統存貯、處理和傳輸的信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漏,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受他人干擾。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蹤,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後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量自由傳輸的信息失控。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本質上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6、網路安全的特徵
網路安全應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徵: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7、主要的網路安全威脅
自然災害、意外事故;
計算機犯罪;
人為行為,比如使用不當,安全意識差等;
「黑客」 行為:由於黑客的入侵或侵擾,比如非法訪問、拒絕服務計算機病毒、非法連接等;
內部泄密;
外部泄密;
信息丟失;
電子諜報,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竊取等;
信息戰;
網路協議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協議的安全問題等等。
8、網路安全的結構層次
8.1 物理安全
自然災害(如雷電、地震、火災等),物理損壞(如硬碟損壞、設備使用壽命到期等),設備故障(如停電、電磁干擾等),意外事故。解決方案是:防護措施,安全制度,數據備份等。
電磁泄漏,信息泄漏,干擾他人,受他人干擾,乘機而入(如進入安全進程後半途離開),痕跡泄露(如口令密鑰等保管不善)。解決方案是:輻射防護,屏幕口令,隱藏銷毀等。
操作失誤(如刪除文件,格式化硬碟,線路拆除等),意外疏漏。解決方案是:狀態檢測,報警確認,應急恢復等。
計算機系統機房環境的安全。特點是:可控性強,損失也大。解決方案:加強機房管理,運行管理,安全組織和人事管理。
8.2 安全控制
微機操作系統的安全控制。如用戶開機鍵入的口令(某些微機主板有「 萬能口令」 ),對文件的讀寫存取的控制(如Unix系統的文件屬性控制機制)。主要用於保護存貯在硬碟上的信息和數據。
網路介面模塊的安全控制。在網路環境下對來自其他機器的網路通信進程進行安全控制。主要包括:身份認證,客戶許可權設置與判別,審計日誌等。
網路互聯設備的安全控制。對整個子網內的所有主機的傳輸信息和運行狀態進行安全監測和控制。主要通過網管軟體或路由器配置實現。
8.3 安全服務
對等實體認證服務
訪問控制服務
數據保密服務
數據完整性服務
數據源點認證服務
禁止否認服務
8.4 安全機制
加密機制
數字簽名機制
訪問控制機制
數據完整性機制
認證機制
信息流填充機制
路由控制機制
公證機制
9、網路加密方式
鏈路加密方式
節點對節點加密方式
端對端加密方式
10、TCP/IP協議的安全問題
TCP/IP協議數據流採用明文傳輸。
源地址欺騙(Source address spoofing)或IP欺騙(IP spoofing)。
源路由選擇欺騙(Source Routing spoofing)。
路由選擇信息協議攻擊(RIP Attacks)。
鑒別攻擊(Authentication Attacks)。
TCP序列號欺騙(TCP Sequence number spoofing)。
TCP序列號轟炸攻擊(TCP SYN Flooding Attack),簡稱SYN攻擊。
易欺騙性(Ease of spoofing)。
11、一種常用的網路安全工具:掃描器
掃描器:是自動檢測遠程或本地主機安全性弱點的 程序,一個好的掃描器相當於一千個口令的價值。
如何工作:TCP埠掃描器,選擇TCP/IP埠和服務(比如FTP),並記錄目標的回答,可收集關於目標主機的有用信息(是否可匿名登錄,是否提供某種服務)。掃描器告訴我們什麼:能發現目標主機的內在弱點,這些弱點可能是破壞目標主機的關鍵因素。系統管理員使用掃描器,將有助於加強系統的安全性。黑客使用它,對網路的安全將不利。
掃描器的屬性:1、尋找一台機器或一個網路。2、一旦發現一台機器,可以找出機器上正在運行的服務。3、測試哪些服務具有漏洞。
目前流行的掃描器:1、NSS網路安全掃描器,2、stroke超級優化TCP埠檢測程序,可記錄指定機器的所有開放埠。3、SATAN安全管理員的網路分析工具。4、JAKAL。5、XSCAN。
12、黑客常用的信息收集工具
信息收集是突破網路系統的第一步。黑客可以使用下面幾種工具來收集所需信息:
SNMP協議,用來查閱非安全路由器的路由表,從而了解目標機構網路拓撲的內部細節。
TraceRoute程序,得出到達目標主機所經過的網路數和路由器數。
Whois協議,它是一種信息服務,能夠提供有關所有DNS域和負責各個域的系統管理員數據。(不過這些數據常常是過時的)。
DNS伺服器,可以訪問主機的IP地址表和它們對應的主機名。
Finger協議,能夠提供特定主機上用戶們的詳細信息(注冊名、電話號碼、最後一次注冊的時間等)。
Ping實用程序,可以用來確定一個指定的主機的位置並確定其是否可達。把這個簡單的工具用在掃描程序中,可以Ping網路上每個可能的主機地址,從而可以構造出實際駐留在網路上的主機清單。
13、 Internet 防 火 牆
Internet防火牆是這樣的系統(或一組系統),它能增強機構內部網路的安全性。
防火牆系統決定了哪些內部服務可以被外界訪問;外界的哪些人可以訪問內部的哪些服務,以
及哪些外部服務可以被內部人員訪問。要使一個防火牆有效,所有來自和去往Internet的信
息都必須經過防火牆,接受防火牆的檢查。防火牆只允許授權的數據通過,並且防火牆本身也
必須能夠免於滲透。
13.1 Internet防火牆與安全策略的關系
防火牆不僅僅是路由器、堡壘主機、或任何提供網路安全的設備的組合,防火牆是安全策略的一個部分。
安全策略建立全方位的防禦體系,甚至包括:告訴用戶應有的責任,公司規定的網路訪問、服務訪問、本地和遠地的用戶認證、撥入和撥出、磁碟和數據加密、病毒防護措施,以及雇員培訓等。所有可能受到攻擊的地方都必須以
同樣安全級別加以保護。
僅設立防火牆系統,而沒有全面的安全策略,那麼防火牆就形同虛設。
13.2 防 火 牆 的 好 處
Internet防火牆負責管理Internet和機構內部網路之間的訪問。在沒有防火牆時,內部網路上的每個節點都暴露給Internet上的其它主機,極易受到攻擊。這就意味著內部網路的安全性要由每一個主機的堅固程度來決定,並且安全性等同於其中最弱的系統。
13.3 Internet防火牆的作用
Internet防火牆允許網路管理員定義一個中心「 扼制點」 來防止非法用戶,比如防止黑客、網路破壞者等進入內部網路。禁止存在安全脆弱性的服務進出網路,並抗擊來自各種路線的攻擊。Internet防火牆能夠簡化安全管理,網路的安全性是在防火牆系統上得到加固,而不是分布在內部網路的所有主機上。
在防火牆上可以很方便的監視網路的安全性,並產生報警。(注意:對一個與Internet相聯的內部網路來說,重要的問題並不是網路是否會受到攻擊,而是何時受到攻擊?誰在攻擊?)網路管理員必須審計並記錄所有通過防火牆的重要信息。如果網路管理員不能及時響應報警並審查常規記錄,防火牆就形同虛設。在這種情況下,網路管理員永遠不會知道防火牆是否受到攻擊。
Internet防火牆可以作為部署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網路地址變換)的邏輯地址。因此防火牆可以用來緩解地址空間短缺的問題,並消除機構在變換ISP時帶來的重新編址的麻煩。
Internet防火牆是審計和記錄Internet使用量的一個最佳地方。網路管理員可以在此向管理部門提供Internet連接的費用情況,查出潛在的帶寬瓶頸的位置,並根據機構的核算模式提供部門級計費。
⑷ 網路安全難不難學
對於大家來說,學習網路安全的方式無外乎自學或者是培訓這兩種方式,首先說網路安全本身的知識難不難,網路安全所學內容基本上就是Nmap網路安全利用,WEB安全漏洞分析和安全工具的使用等等,相對後端編程來說是比較簡單入門和學習的技能。
可以說網路安全本身的知識並不算很難,但是需要學的東西也是很多的,如果想要系統的學習網路安全知識,肯定是需要比較系統全面的弄清楚需要學習還有能用上的網路安全技能,才能比較容易的進入到網路安全這個行業。自學的方式基本上是通過看相關的書籍或者是找一些網上的視頻來看,這種方式其實是很難的,特別是對於一個剛准備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來說,這些枯燥的書籍還有乏味的視頻很難讓我們持之以恆的學習下去,大概率就是半途而廢,時間也被浪費掉。
對於零基礎的小夥伴來說,最好的方式還是通過培訓的方式,前提肯定是一個靠譜的網路安全培訓機構,課程大綱不需要自己去考慮,能比較成系統的學習知識,而且還有專業的老師可以隨時提問,並且學習氣氛也是好於自己在家學習。但是也需要看自己時間的,還是看自身情況進行選擇,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⑸ 網路安全處理過程
網路安全應急響應是十分重要的,在網路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事件危害損失巨大的時代,應對短時間內冒出的網路安全事件,根據應急響應組織事先對各自可能情況的准備演練,在網路安全事件發生後,盡可能快速、高效的跟蹤、處置與防範,確保網路信息安全。就目前的網路安全應急監測體系來說,其應急處理工作可分為以下幾個流程:
1、准備工作
此階段以預防為主,在事件真正發生前為應急響應做好准備。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內容:制定用於應急響應工作流程的文檔計劃,並建立一組基於威脅態勢的合理防禦措施;制定預警與報警的方式流程,建立一組盡可能高效的事件處理程序;建立備份的體系和流程,按照相關網路安全政策配置安全設備和軟體;建立一個支持事件響應活動的基礎設施,獲得處理問題必備的資源和人員,進行相關的安全培訓,可以進行應急響應事件處理的預演方案。
2、事件監測
識別和發現各種網路安全緊急事件。一旦被入侵檢測機制或另外可信的站點警告已經檢測到了入侵,需要確定系統和數據被入侵到了什麼程度。入侵響應需要管理層批准,需要決定是否關閉被破壞的系統及是否繼續業務,是否繼續收集入侵者活動數據(包括保護這些活動的相關證據)。通報信息的數據和類型,通知什麼人。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處理方法:
布局入侵檢測設備、全局預警系統,確定網路異常情況;
預估事件的范圍和影響的嚴重程度,來決定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的方案;
事件的風險危害有多大,涉及到多少網路,影響了多少主機,情況危急程度;
確定事件責任人人選,即指定一個責任人全權處理此事件並給予必要資源;
攻擊者利用的漏洞傳播的范圍有多大,通過匯總,確定是否發生了全網的大規模入侵事件;
3、抑制處置
在入侵檢測系統檢測到有安全事件發生之後,抑制的目的在於限制攻擊范圍,限制潛在的損失與破壞,在事件被抑制以後,應該找出事件根源並徹底根除;然後就該著手系統恢復,把所有受侵害的系統、應用、資料庫等恢復到它們正常的任務狀態。
收集入侵相關的所有資料,收集並保護證據,保證安全地獲取並且保存證據;
確定使系統恢復正常的需求和時間表、從可信的備份介質中恢復用戶數據和應用服務;
通過對有關惡意代碼或行為的分析結果,找出事件根源明確相應的補救措施並徹底清除,並對攻擊源進行准確定位並採取措施將其中斷;
清理系統、恢復數據、程序、服務,把所有被攻破的系統和網路設備徹底還原到正常的任務狀態。
4、應急場景
網路攻擊事件:
安全掃描攻擊:黑客利用掃描器對目標進行漏洞探測,並在發現漏洞後進一步利用漏洞進行攻擊;
暴力破解攻擊:對目標系統賬號密碼進行暴力破解,獲取後台管理員許可權;
系統漏洞攻擊:利用操作系統、應用系統中存在漏洞進行攻擊;
WEB漏洞攻擊:通過SQL注入漏洞、上傳漏洞、XSS漏洞、授權繞過等各種WEB漏洞進行攻擊;
拒絕服務攻擊:通過大流量DDOS或者CC攻擊目標,使目標伺服器無法提供正常服務;
信息破壞事件:
系統配置遭篡改:系統中出現異常的服務、進程、啟動項、賬號等等;
資料庫內容篡改:業務數據遭到惡意篡改,引起業務異常和損失;
網站內容篡改事件:網站頁面內容被黑客惡意篡改;
信息數據泄露事件:伺服器數據、會員賬號遭到竊取並泄露.
⑹ 網路安全包括哪些內容
第一階段:計算環境安全。
針對操作系統、中間件基礎操作以及安全配置進行教學,配置真實業務系統,需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安全、Linux操作系統安全、中間件安全、資料庫安全、PowerShell編程、LinuxShell編程、密碼學應用等技術,並能夠對操作系統以及業務系統進行安全配置以及安全事件分析。
第二階段:網路通信安全。
針對網路通信安全進行教學,涵蓋網路基礎、交換協議、路由協議、協議流量分析等內容,並配備電信級網路環境為該部門教學提供基礎支撐。
本階段需要掌握網路設計以及規劃,並對參與網路的網路設備進行網路互聯配置,從業務需求出發對網路結構進行安全設計以及網路設備安全配置。
講師會結合當前最新安全趨勢以及龍頭安全企業或行業安全風險對安全市場進行分析及預測,讓學員能夠在學習階段提前與安全市場進行接軌。
第三階段:Web安全。
本階段需掌握Web安全漏洞的測試和驗證,以及網路安全攻擊思路及手段,熟練利用所學知識以對其進行防禦,掌握網路安全服務流程。
第四階段 :滲透測試。
本階段需要掌握滲透測試和內網安全。
滲透測試,這階段主要學習實戰中紅隊人員常用的攻擊方法和套路,包括信息搜集,系統提權,內網轉發等知識,msf,cs的工具使用。課程目標讓學員知己知彼,從攻擊者角度來審視自身防禦漏洞,幫助企業在紅藍對抗,抵禦真實apt攻擊中取得不錯的結果。
第五階段:安全運營。
根據業務需求掌握目前常見網路安全設備以及伺服器的安全配置以及優化,利用所有安全防護手段中得到的線索進行安全事件關聯分析以及源頭分析,並掌握網路威脅情報理論與實踐,掌握威脅模型建立,為主動防禦提供思路及支撐。
本階段主要學習安全加固、等級保護、應急響應、風險評估等技術知識。
第六階段:綜合實戰
本階段自選項目,針對熱點行業(黨政、運營商、醫療、教育、能源、交通等)業務系統、數據中心以及核心節點進行安全運營實戰;按等保2.0基本要求對提供公共服務的信息系統進行安全檢測、風險評估、安全加固以及安全事件應急響應。
⑺ 網路安全的學習難度大么
網路安全是一個很大的領域,難學易學也是相對的,很多人有時候學習某項技能有可能並不是因為愛好,而是因為他要生存。
目前伴隨5G、雲計算、大數據等新型技術的興起,網路安全人員需求量和待遇都是持續上升的。
學習的過程建議1.先培訓思科或者華為安全方面相關認證,掌握一定理論基礎。2.熟悉市面上比較成熟的設備配置和維護,例如IPS、IDS、WAF、防火牆、深度檢測等。3.掌握一定的編程技巧,可以自主做到攻防實驗、滲透測試等。網路安全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了,對應的《網路安全法》的頒布,相關職能部門的成立,從國家的重視程度來看,網路安全行業前途那是毋庸置疑的,首先從政府部門開始,所有的信息化項目都會加入網路安全的考慮,這將很快帶動這個行業的快速發展,無論是網路安全測評企業、技術企業、設備廠商,還是相關人才隨著需求的增多,都會快速增長。
再來說說網路安全學習的難易程度,首先看看網路安全都包含那些內容:
第一網路通信技術,數據要想在網路中傳輸就必須要遵循網路通信協議,最重要的就是TCP/IP協議;
第二加解密技術,明文傳輸數據是非常不安全的,要想做好安全就必須要懂得加密、解密技術;
第三互聯網編程技術,在網路上運行服務或應用程序都是由各種編程技術編寫的,數據在這些服務或程序之上運行、傳播、存儲等就必須要保障數據的安全,雖然不需要每種語言都精通,但是了解各種編程語言是必須的;
第四社會工程學,網路安全有句名言「三分技術,七分管理」,社會工程學就是沖著那「七分管理」去的,所以了解社會工程學,能夠更好地做好那「七分管理」;
第五學習各種漏洞的原理、檢測驗證方法和防禦策略,以及各種滲透工具的使用;
第六網路技術日新月異,對應的安全技術亦是如此,所以網路安全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才能夠解決日新月異的安全問題。
以上每一條甚至一條中包含的每一小點要想學好,都必須付出極大地努力,要想全部學好,難度可想而知,所以網路安全從業者都是以點帶面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精通的方向,但是對於可能存在安全問題每一個方面也都必須了解。
⑻ 網路安全一般需要學多久
網路安全培訓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線上培訓,一種是線下培訓。
首先說優就業網路安全線下培訓的時間,時間是將近六個月的時間,學習模式則是基地統一學習,每天的學習時間是從早上九點一直到晚上九點。其它的時間則是我們自己學習的時間。
第二種則是線上培訓,線上培訓學習完的時間則需要比較長,比如每天學習兩個小時左右,最少也得需要將近1年左右,才能把網路安全的知識了解的相對清楚。
主要分為四個階段來進行網路安全的學習
第一個階段:主要講的是網路安全概述,了解計算機運行原理、初步開始了解網路安全行業、網路安全法普及解讀,接下來就是Linux系統和windows系統的一些知識,最後就是虛擬機搭建,了解Vmware虛擬機的安裝使用,掌握虛擬機安全服務搭建,掌握Vmware虛擬機的各種參數配置使用。
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主要學習的內容就是資料庫,了解資料庫的基礎知識、資料庫的安全配置,php基礎和基本語法,實現資料庫與PHP的聯動。接下來就是SQL注入、XSS等安全漏洞,掌握WEB安全行業標准及評估方法。腳本木馬、資料庫安全與配置、web中間件介紹、http協議理解,AWVS安全工具,Nmap網路安全利用、sqlmap工具利用、Burp Suite安全工具的使用等。
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所學內容是WEB安全之XSS跨站腳本漏洞、WEB安全之文件上傳原理、WEB安全之認證攻擊、WEB安全之其他漏洞講解、應用程序漏洞分析。這個階段主要是web安全的漏洞分析。
第四個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所學內容是網路安全技能,WAF繞過、安全工具使用、SQLMap高級使用、Kali滲透測試教程、Metasploit高級課程、Wireshark 安全分析實戰、開源工具自動化集成。
⑼ 網路安全知識內容有哪些
網路安全是比較復雜,涵蓋網路的各個方面。入門簡單,但是要深入學習就比較難了。網路安全主要有下面幾個方向
一、網站維護員
由於有些知名度比較高的網站,每天的工作量和資料信息都是十分龐大的,所以在網站正常運行狀態中肯定會出現各種問題,例如一些數據丟失甚至是崩潰都是有肯出現的,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網站維護人員了,而我們通過網路安全培訓學習內容也是工作上能夠用到的。
二、網路安全工程師
為了防止黑客入侵盜取公司機密資料和保護用戶的信息,許多公司都需要建設自己的網路安全工作,而網路安全工程師就是直接負責保護公司網路安全的核心人員。
三、滲透測試崗位 滲透測試崗位主要是模擬黑客攻擊,利用黑客技術,挖掘漏洞,提出修復建議。需要用到資料庫,網路技術,編程技術,操作系統,滲透技術、攻防技術、逆向技術等。
四、等保測評
等保測評主要是針對目標信息系統進行安全級別評定,需要用到資料庫、網路技術、操作系統以及滲透技術、攻防技術等等。
五、攻防工程師
攻防工程師崗位主要是要求能夠滲透能夠防範,需要用到資料庫、網路技術、操作系統、編程技術、滲透技術等技術點。
六、網路安全的主要任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保護,我們應該盡可能正確地配置我們的系統和網路
2.檢測,我們需要確認配置是否被更改,或者某些網路流量出現問題
3.反應,在確認問題後,我們應該立即解決問題,盡快讓系統和網路回到安全的狀態
七、網路安全根據不同環境和應用可以劃分為:系統安全,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網路的安全,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信息傳播安全,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信息內容安全,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
⑽ 網路安全分為幾個級別
網路安全分為四個級別,詳情如下: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
2、網路的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
網路安全的影響因素:
自然災害、意外事故;計算機犯罪; 人為行為,比如使用不當,安全意識差等;黑客」 行為:由於黑客的入侵或侵擾,比如非法訪問、拒絕服務計算機病毒、非法連接等;內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丟失;電子諜報,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竊取等。
網路協議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協議的安全問題等等。網路安全威脅主要包括兩類:滲入威脅和植入威脅。滲入威脅主要有:假冒、旁路控制、授權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