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會如何發展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發展研究報告》,在政策利好、消費升級和技術浪潮的共同推動下,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和用戶規模持續擴大。2020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有望增至4538億元,用戶規模將增至3.09億人。
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發展趨勢如下:
1、K12市場需求大 關注用戶體驗及需求
受政策利好、社會教育意識加強以及中小學學生升學壓力的影響,未來K12在線教育市場需求將繼續增大,綜合實力更強、更加關注用戶體驗及需求的產品將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
2、在線素質教育持續升溫 課程質量成關鍵
隨著在線素質教育行業發展,學生和家長可選擇的平台增多,課程內容及教學質量將成為競爭關鍵。
3、個性化教育受重視 AI教育優化發展
利用AI技術可以描繪用戶畫像,精準推送學習內容,及時反饋學習成果,有利於促進個性化教學。
4、直播互動趨勢增強,用戶體驗至關重要
隨著5G技術在教育場景中的應用,用戶體驗將得到改善,影響在線教育平台的用戶粘性及口碑傳播。
5、教育平台專業化發展,深化優勢領域
針對目標消費群體提供專業化的服務,才能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提升用戶體驗。在線教育企業應精準自己的定位,凸顯自己的優勢,為目標市場提供優質教學服務。
6、發力下沉市場,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在線教育可以進一步發力下沉市場,將優質課程資源傳遞到三四線城市,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滿足三四線城市居民的教育需求。
2. 信息安全技術的創新點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快速發展,信息安全已深入到諸多領域,越來越多的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開始沉下心來,認真思考著一個問題:當各種各樣針對應用的安全威脅來臨之時,如何在日益增長並更為復雜的各種應用中有效地進行自我保護,如何將思路創新、技術創新的破冰之計與信息安全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守好自己的那一方陣地?
要有效保證信息安全,其中之一就是要做好數據搶救措施,如加入數據恢復、數據備份、數據銷毀等信息安全防禦措施。常用的數據恢復技術包括效率源Data Compass數據指南針、HD Doctor、DCK硬碟復制機等。
其實,從較為完整的經典網路安全防護模型--APPDRR中,可以看到網路安全需要的基本要素是:分析、安全策略、保護、檢測、響應和恢復,針對這六個基本要素,需要重點關注安全測試評估、安全存儲、主動實施防護模型與技術、網路安全事件監控、惡意代碼防範與應急響應、數據備份與可生存性六項技術,及衍生而來的可信計算平台技術和網路安全管理與UTM技術的創新點。
4月12日,在2007中國電子信息創新技術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產業部互聯網應急處理協調辦公室主任方濱興,暢談了自己對這八項重點技術創新點的看法。
(一) 安全測試評估技術
安全是網路正常運行的前提。網路安全不單是單點的安全,而是整個信息網的安全,需要從多角度進行立體防護。要知道如何防護,就要清楚安全風險來源於何處,這就需要對網路安全進行風險分析。方濱興認為網路安全的風險分析,重點應該放在安全測試評估技術方面。它的戰略目標是:掌握網路與信息系統安全測試及風險評估技術,建立完整的面向等級保護的測評流程及風險評估體系。他談到,這一點和過去不一樣,過去進行測評沒有強調等級保護,就是按照以往測評的模式進行。而《國家信息化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戰略規劃綱要》已經明確提出,網路安全測試要按照等級保護的原則進行,所以測評也需要服務於這一點。
那麼安全測評的主要創新點又是什麼?方院士認為:
首先,要建立適應等級保護和分級測評機制的通用信息系統與信息技術產品測評模型、方法和流程,要適應不同的級別就要有不同的測評方法,這里的分級要符合等級保護機制,重點放在通用產品方面,所謂通用產品就是要建成一個標準的流程,不能完全是一事一議,如此一來互相之間也才會有所比較;要建立統一的測評信息庫和知識庫,即測評要有統一的背景;制定相關的國家技術標准。
其次,要建立面向大規模網路與復雜信息系統安全風險分析的模型和方法;建立基於管理和技術的風險評估流程;制定定性和定量的測度指標體系。如果沒有這個指標體系,只能抽象地表述,對指導意見來講並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
(二)安全存儲系統技術
在安全策略方面,方院士認為重點需要放在安全存儲系統技術上。其戰略目標有兩點:一是要掌握海量數據的加密存儲和檢索技術,保障存儲數據的機密性和安全訪問能力。二是要掌握高可靠海量存儲技術,保障海量存儲系統中數據的可靠性。
關於安全存儲,方院士強調:
首先,採用海量(TB級)分布式數據存儲設備的高性能加密與存儲訪問方法,並建立數據自毀機理。他談到為海量信息進行高性能加密,雖然有加密解密的過程,但對訪問影響並不明顯。這其中不能忽視的是此舉對演算法的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應該加以注意。而且一旦數據出現被非授權訪問,應該產生數據自毀。
其次,採用海量(TB級)存儲器的高性能密文數據檢索手段。需要指出的是,加密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把它無規則化,讓它根本看不到規則,這才是加密。而檢索就是要有規律,所以這里就要提出一個折中的方法,如何加密對檢索能夠盡可能的支持,同時又具備一定的安全強度。這就對密碼演算法和檢索都提出來了挑戰。
再次,構建基於冗餘的高可靠存儲系統的故障監測、透明切換與處理、數據一致性保護等方面的模型與實現手段。這里高可靠的關鍵的還是要依賴冗餘,一旦系統崩潰,還有冗餘信息。
最後,制定安全的數據組織方法;採用基於主動防禦的存儲安全技術。
(三)主動實時防護模型與技術
在現有的網路環境下,安全大戰愈演愈烈,防火牆、殺毒、入侵檢測老三樣等片面的安全防護應對方式已經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方院士認為這需要的不僅僅是片面的被動防護,而更要在防護的過程中強調主動實時防護模型與技術。
他認為主動防護的戰略目標應該是:掌握通過態勢感知,風險評估、安全檢測等手段對當前網路安全態勢進行判斷,並依據判斷結果實施網路主動防禦的主動安全防護體系的實現方法與技術。傳統的防護一般都是入侵檢測,發現問題後有所響應,但是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關注主動防護,通過態勢判斷,進行系統的及時調整,提高自身的安全強度。通過感知,主動地做出決策,而不是事後亡羊補牢,事後做決策。
方院士在談到主動防護時說:一是建立網路與信息系統安全主動防護的新模型、新技術和新方法;建立基於態勢感知模型、風險模型的主動實時協同防護機制和方法。
二是建立網路與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特徵和惡意行為特徵的自動分析與提取方法;採用可組合與可變安全等級的安全防護技術。方院士進一步強調,不同的系統會有不同的需求,應該具備一定的提取能力,進而監控其特徵,通過監控判斷所出現的各種情況。另外,如果通過檢測發現惡意行為,應該對其特徵進行提取,提取的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監測,或在其他區域進行監測,檢查同樣的情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就要對這個態勢進行明確的分析,而這些都需要有自動的特徵提取。
(四)網路安全事件監控技術
監測是實現網路安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這其中要重點強調的是實施,即網路安全事件監控技術。
方院士認為實時監控的戰略目標是:掌握保障基礎信息網路與重要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的能力,支持多網融合下的大規模安全事件的監控與分析技術,提高網路安全危機處置的能力。需要強調的是三網融合勢在必行,不同網的狀態下,要實現融合,這就對進行監測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監測水平需要有所提升。
3. 從網路安全形度出發,談談如何建設好中國網路空間
為了國家的網路安全,必須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互聯網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網路空間是億萬網民共同的精神家園,必須履行好加強網上輿論工作的責任,把加強網路內容建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推動優秀精神文化產品上網,讓主流思想文化的陽光灑滿網路。
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善於通過網路了解民情民意,主動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凝聚共識,更好地構築網上網下同心圓。要運用網路傳播規律,創新改進網上宣傳方式,讓網民聽得懂、聽得進。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
堅持依法依規加強網路空間治理、加強對各種有害信息和網路謠言的管控,推進網路依法有序規范運行,用法治的力量使網路空間清朗起來。具體如下:
核心觀點是我們需要探索建立一個使網路信息的片面、不健康、違法因素被網路環境隨時隨地、自動給予篩選和甄別的機制,才能使網路信息更好地服務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網路空間的清朗才能長治久安。
1、還網路一個清朗空間
互聯網在中國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網民人數進一步增加,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新業態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互聯網以更加迅猛的勢頭融入到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互聯網在信息獲取、文化生活、電子商務、交流溝通等方面的應用穩步增長,新產品加快普及的同時。
互聯網的媒體屬性也越來越強。網路傳遞信息具有即時性、個性化、互動化的優點,但是也有碎片化、自我強化、劇場效應等特徵。如何發揮網路傳播信息的優點,避免網路成為片面信息的放大器、社會戾氣的集散地、違法信息的藏身地。
還網路一個清朗空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簡單地看,網路信息分為正面的信息、正能量的信息、陽光的信息和負面的信息、負能量的信息、陰暗的信息。對網路信息的社會影響作出正與負的區分,是必要的。因為,正向的信息令人振作、有信心。
負向的信息使人沮喪、打擊信心。中國社會處於轉型期,更需要全體中國人民撥開社會發展的迷霧,聚合正能量,凝聚起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可是面對自媒體時代的海量信息,什麼機制能夠依照簡便易行的標准,獨立作出正向與負向的標簽管理呢。
網路信息的生產是即時的、海量的,網路信息的標簽管理也必須是即時的、海量的,否則網路信息的篩選、甄別、監管就會具有遲滯性,網路空間總會積存一些標簽管理的「漏網之魚」,翻出片面、虛假、違法的「負面信息之浪」。
我們需要探索建立一個使網路信息的片面、不健康、違法因素被網路環境隨時隨地、自動給予篩選和甄別的機制,才能使網路信息更好地服務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網路空間的清朗才能長治久安。
2、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
探索這種讓網路空間清朗起來的機制,需要從三個層面同時著手。
一是建設好政府管理的基本面。網路信息是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的再加工、再反映。近十年來網路信息在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增強政府管理的透明性、回應性方面已經有很大進展。目前中國97%以上的中央政府部門、100%的省級政府和98%以上的地市級政府部門開通了政府門戶網站。
政務微博賬號數量超過17萬個。政府通過網路載體,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接受社會監督,征詢網民對重大政策措施的意見,進而改進工作。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路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民眾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
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只要在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方面。
既有善始善終、善做善成的高層推動又有時不我待、鍥而不舍的基層行動,圍繞著公權力的行使的社會生態就會得到純潔和凈化來源於公權力的負面消息就會減少,網路空間放大這類信息的基礎就會被消解。
二是建設好網路空間法律環境的基礎面。法治是網路媒體管理的基本原則。通過法治的方式,保障人民群眾通過網路媒體的方式,實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是網路信息管理的基礎工程。特別是要根據新媒體技術的特點和需求,探索建立以法治為基礎的新媒體管理模式。
新媒體是區別於傳統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的新興數字化媒體。它以社交媒體如社交網站、微博、微信、博客、論壇、播客等為代表。這類即時通訊工具的大量使用,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方式,使網路成為兼具信息發布功能輿論傳播功能、社會動員功能的聚合器。
隨著微博、微信等社交網路的快速發展,更多的網民參與網上內容創造。據對中國最有影響的10家網站統計,網民每天發表的論壇帖文和新聞評論達300多萬條,每天發布和轉發的微博客信息超過2億條。互聯網為人們傳遞和獲取信息、增進彼此交流、表達意見建議搭建了新的更大平台。
但是也放大了網路的媒體屬性,產生出遊離於事實真相與法律責任之外的眾多「原創信息」與「轉發評論」。這類社交媒體信息具有信息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傳播者合一的特點,卻不具有報刊、電台、電視台等傳統媒體的專業性品質和公信力約束,容易讓虛假信息、違法信息藏身其中。
因此,加快完善網路法律法規,形成對自媒體環境中網路信息生產的法律責任約束,加強網站自律和網民自律,堅決打擊網路犯罪,讓網路管理、網路運用、網路服務始終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我們才能為新媒體網路信息生產與傳播的健康有序,提供堅實的法治基礎。
三是建設好網路輿論環境的引導面。網上輿論引導工作是我們黨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網上輿論工作的核心目標,是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牢牢把握我們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在政府管理的基本面、網路空間法律環境基礎面的建設效率都大大提升之後,網路輿論生態已然大大優化。做好網上輿論引導工作的目標更加單一確定,難度系數大大降低,輿論引導的資源也能得以有效整合,輿論引導的效率必將大大提高。
我們可以更有針對性、更有說服力地進行社會轉型期的思想討論,更有針對性、更理直氣壯地防止西方社會思潮在思想領域的演化和侵蝕,更有針對性、更大張旗鼓地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不斷放大網上正面宣傳的社會影響力。
4. 網路安全前景怎麼樣
在信息化的現代,網路安全產業成為保障「新基建」安全的重要基石,我國網路安全行業市場規模一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未來,隨著5G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型網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深入開展,其將為網路安全企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網路安全的概念和內涵不斷演進。其發展歷程可分為起源期、萌芽期、成長期和加速期四個時期,分別對應通信加密時代、計算機安全時代、信息安全時代以及網路空間安全時代。
目前網路安全正處於網路空間安全時代的加速期:2014年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後,網路安全法、等保2.0等政策不斷出台,網路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
與信息安全時代的區別在於網路邊界逐漸模糊或消失,僅憑傳統的邊界安全已不能做到有效防護,防護理念和技術發生深刻改變,主動安全逐漸興起。安全解決方案和安全服務也越來越被重視。
—— 以上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5. 建設網路強國協同治理原則
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路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路空間清朗起來。
網路信息是跨國界流動的,信息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程度決定著信息化發展水平,要加強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信息採集、處理、傳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
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建設網路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要有豐富全面的信息服務,繁榮發展的網路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形成實力雄厚的信息經濟;要有高素質的網路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隊伍;要積極開展雙邊、多邊的互聯網國際交流合作。建設網路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步推進,向著網路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網路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標不斷前進。
要制定全面的信息技術、網路技術研究發展戰略,下大氣力解決科研成果轉化問題。要出台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讓他們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成為信息產業發展主體。要抓緊制定立法規劃,完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依法治理網路空間,維護公民合法權益。
建設網路強國,要把人才資源匯聚起來,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強大隊伍。「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培養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網路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水平創新團隊。
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要發揮集中統一領導作用,統籌協調各個領域的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重大問題,制定實施國家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戰略、宏觀規劃和重大政策,不斷增強安全保障能力。
6. 網路安全未來發展趨勢怎麼樣
網路安全態勢緊張,網路安全事件頻發
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2019年上半年,CNCERT新增捕獲計算機惡意程序樣本數量約3200萬個,計算機惡意程序傳播次數日均達約998萬次,CNCERT抽樣監測發現,2019年上半年我國境內峰值超過10Gbps的大流量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攻擊)事件數量平均每月約4300起,同比增長18%;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收錄通用型安全漏洞5859個。網站安全方面,2019年上半年,CNCERT自主監測發現約4.6萬個針對我國境內網站的仿冒頁面,境內外約1.4萬個IP地址對我國境內約2.6萬個網站植入後門,同比增長約1.2倍,可見我國網路安全態勢緊張。
網路安全行業的發展短期內是通過頻繁出現的安全事件驅動,短中期離不開國家政策合規,中長期則是通過信息化、雲計算、萬物互聯等基礎架構發展驅動。2020年網路安全領域將進一步迎來網路安全合規政策及安全事件催化,例如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網路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2020年作為
「十三五」收官之年,將陸續開始編制網路安全十四五規劃。在各種因素的驅動下,2020年我國網路安全行業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7. 國家網路信息安全應急協調機制
熱心相助
您好!您提出問題是國家安全機密不允許公開流傳,請參考:
1.網路信息安全應急機制的理論基礎及法律保障
http://wenku..com/view/184ab68002d276a200292e7e.html
2.網路與信息安全應急預案
http://wenku..com/view/dfa3bdfff705cc1755270977.html?from=rec&pos=1&weight=9
8. 中國網路安全協會 誰知道是什麼組織的
呵呵,其實算不上什麼組織
就像全國牙防組。。。。
辦些無用的證件或證明,收費唄
據說全國牙防組就2人,2張桌子。。沒事收點牙膏廠的費用做個證明。。說是權威,其實就是騙錢的
9. 中國網路安全現狀
2021年7月20日,新浪科技發文稱iPhone手機存在安全隱患,Pegasus惡意軟體可能會入侵用戶的iPhone手機,竊取用戶的信息和郵件,甚至可以控制手機的麥克風和攝像頭,大數據時代用戶或無隱私可言。
實際上,我國對打擊大數據泄露安全事件有著強大的決心和執行力,在滴滴事件之後,國家網信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修訂了《網路安全審查好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規定掌握超百萬用戶信息國外上市須審查。
由此可見,在我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用戶數據的監管變得越來越困難,此次網信辦修訂《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凸顯了我國對收集隱私數據行為嚴厲打擊的決心。
網路安全行業主要企業:目前國內網路安全行業的主要企業有深信服(300454)、安恆信息(688023)、綠盟科技(300369)、啟明星辰(002439)、北信源(300352)等。
1、iPhone存在漏洞對用戶數據安全造成威脅
2021年7月20日,新浪科技發文稱iPhone存在漏洞,Pegasus惡意軟體在用戶不點擊鏈接的情況下也可以入侵用戶的手機,竊取信息和郵件,甚至可以操控用戶的攝像頭,此消息一出,網友大呼大數據時代無隱私可言,網路安全問題堪憂,實際上,在我國對網路安全問題有著強大的決心,滴滴事件之後,國家網信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修訂了《網路安全審查好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規定掌握超百萬用戶信息國外上市須審查。
由此可見,在我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用戶數據的監管變得越來越困難,此次網信辦修訂《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凸顯了我國對收集隱私數據行為嚴厲打擊的決心。
綜合來看,滴滴事件對國家數據安全層面敲起了警鍾,而iPhone此次網路安全漏洞問題針對個人數據安全問題敲響了警鈴,相信未來隨著我國網路安全相關法案的不斷完善,我國個人網路安全問題將得到有效的保護。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