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移動被迫終止加拿大業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中國移動中國網路公司之一,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主要經營移數據和多媒體業務等等,可以說中國移動公司在電話卡、手機費等等流量這些方面獲得了巨大收益,而且中國移動不只在中國具有重大的客戶,在國外也有許多的客戶和應用領域。但是中國移動卻被迫終止和加拿大的業務,之所以被終止業務主要原因,是因為加拿大政府以國家安全對於中國移動的打壓,而且根據當地媒體報道,在加拿大中國移動備受喜愛,因為可以一卡多號業務使用,簡單來說就是在加拿大可以同時使用中國和加拿大的手機號碼,而且不需要更換手機卡就可以同時使用。
『貳』 外國對互聯網監管有哪些「狠招」
美國:依法管網,多級控管
美國是互聯網的誕生地,也是在互聯網監管方面法律最完備、機構最健全、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總的來看,美國在互聯網監管方面有如下幾大特色。
第一,依法管網。早在
1977年,美國便頒布了《聯邦計算機系統保護法》,開創了將法制引入網路空間的先河。可以說,互聯網在美國每向前發展一步,法律都會如影隨形般地緊緊跟
隨。正是與互聯網活動有關的法律體系,使行業准入、數據保護、網路溝通、消費者權益保障等網路行為得到了保駕護航,讓欺詐、誹謗、色情、盜版等網上違法、
犯罪行為受到了法律震懾。
第二,與時俱進。進入
21世紀以來,隨著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威脅日益突出,以及即時通信、社交網站等新興網上通信、傳播工具的出現,美國一方面努力通過立法完善對通過
網路散播、溝通恐怖主義信息的打擊,另一方面逐步探索對新興社交媒體的法律監管手段,以加強對個人隱私信息外泄的防範,為公眾提供安全、放心的上網環境。
2012年 2月,美國政府提出《互聯網用戶隱私權利法案》,要求企業在使用網民數據時必須保持透明,並保證用戶的數據安全。
第三,力量整合。近年來,美國相繼成立了「反擊網路黑客指揮部」、「國家網路安全與通信整合中心」等專門機構,整合聯邦政府不同部門的網路監管職能,及時發現、阻止和懲處網上違法、犯罪行為。
加拿大:強調「自我規制」
加拿大對互聯網的管理強調既要運用法律手段,更要引導主管機關培養業者的自律性。加拿大政府將負面的網路輿論信息分為兩類:非法信息與攻擊性信息。前者以法律為依據,按法律來制裁;後者則依賴用戶與行業的自律來解決,同時輔以自律性道德規范與網路知識教育。
在互聯網監管機構體繫上加拿大堅持官方機構和民間機構並重,各負其責。官方機構包括加拿大皇家騎警、加拿大安全情報局、加拿大通信安全研究院、加拿大消費者事務局、加拿大網路事件反應中心等,而民間機構則主要包括加拿大標准委員會、加拿大網路運營商聯合會等。
對互聯網內容的規范上,加拿大主要採取「自我規制」的手段,即通過國家正式授權,由行業自行對網路內容進行管理。「自我規制」實踐的根
本價值取向就在於保持和促進網路表達自由和信息的自由流動,推進對有爭議和攻擊性網路信息的糾紛解決機制的形成。加拿大實施網路實名製法律意在要求互聯網
行業實行嚴格自律。
墨西哥:完善立法,遏制謠言
隨著墨西哥經濟的增長,其網路信息產業蓬勃發展。然而,信息化進程在給墨民眾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有關互聯網的不文明行為和犯罪活動也隨之大幅增加,面對層出不窮的網路犯罪問題,墨西哥政府探索通過完善立法等多種方式對網路謠言說「不」。
墨西哥東部韋拉克魯斯州2011年9月專門出台新的《動亂法》,首次對網路犯罪的量刑提出明確界定標准,規定在互聯網上製造和發布假新
聞的行為構成「破壞社會穩定罪」,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塔巴斯科州等多個自治州也正在加快立法步伐,以填補網路監管方面的法律空白,震懾網路犯罪和網路上
的不文明行為。
同時,墨西哥當局不斷增加網路安全監管方面的預算開支,通過聘請更多的網路技術人才來擴建「網路安全軍」,意在打擊通過網路散布販毒、販賣人口信息等趨於復雜化的網路犯罪行為。
此外,墨西哥許多政府高官帶頭在社交網站開設實名賬戶,直接同普通網民進行溝通和交流,引導民眾樹立文明上網之風。墨西哥一些國會議員和學者還強烈建議政府應適時啟動社交網路實名制。
阿根廷:互聯網監管,重在保護青少年
阿根廷政府曾出台一系列關於消除數字鴻溝的計劃,旨在於2015年前實現阿根廷國內1000萬家庭接入互聯網的目標。有關數據顯示,目
前阿根廷互聯網用戶較其他拉美國家更為年輕化。互聯網的普及和青少年廣泛使用網路也滋生了一系列問題,目前阿政府和社會為規范青少年上網花費了較大精力。
阿根廷主流媒體《國民報》在其評論文章中指出,由於互聯網發展迅速,規范互聯網使用的法律法規滯後性明顯。推動法律監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例如需要明確的法律規定來保護青少年健康使用網路。同時,依靠法律對電子商務進行監管,可以有效保護使用者權益。
當前,阿根廷立法機構加大推動互聯網管理的相關立法進程,各界強烈要求立法管控幾項網路犯罪,包括藉助網路交友手段實施性侵犯、在社交網路偽造名人身份實施犯罪、各類網路暴力事件、網路服務商及搜索引擎對隱私的保護不力、網路著作權侵犯等。
英國:法律劍指網路誹謗
英國司法界專家曾公開表示,必須針對互聯網,尤其是社交網站屢屢出現侵害公民名譽和隱私的行為進行立法,以保護公民不受虛假信息的侵
害。他指出,目前互聯網上不斷呈現「暴民統治」的狀態,一些人隨意散布他人隱私,誹謗和污衊他人名譽,甚至出現了聲勢浩大的「社交網路審判」現象,這些情
況對受害人造成了持續的傷害,有時甚至不可修復。
英國現行誹謗法規定,損害他人利益、品格和名譽的內容一旦發表,就會被認定為誹謗,而直接或間接傳播相關內容的人也可以被起訴賠償。
法國:依法管網,嚴格規范
在法國,網路安全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12年7月,法國參議院公布的伯克勒報告,將網路安全稱為「世界的重大挑戰,國家的優先問題」。
近年來,法國政府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成立專門機構、應用新技術等綜合手段管理網路。首先,多項法律相繼出台,如《互聯網創作保護與傳播
法》和《互聯網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法》、《數字經濟信心法》、《國內安全表現規劃與方針法》等。其中許多措施,專門針對網路犯罪。如要求網路運營商對含有非
法內容的網站進行屏蔽,並對盜用他人網路身份從事犯罪活動進行嚴懲。
其次,法國還成立了多個部門,負責網路調查和安全。司法系統內成立了專門打擊網路犯罪的部門,該部門扮演網路警察的角色。此外,還成立
了負責技術痕跡和信息處理的警察部門,並在大區級司法機關配備網路犯罪調查員。在技術層面,內政部設立了非法網站信息平台,網民可以匿名舉報有違法信息的
網站。在警方確認信息違法後可對信息發布者提起訴訟或予以拘留。
西班牙:專家呼籲完善立法
西班牙的互聯網普及程度比較高,而使用社交網路的人數近年來也出現了顯著增長。據統計,目前西班牙的網民數量占總人口的比例約為
66.4%,而使用社交網路的網民數量占總人口的比例也高達49%。有媒體援引西班牙IE商學院信息系統和技術學教授恩里克·丹斯德話指出,目前西班牙在
網路監管方面最重要的法律是2002年頒布的《信息社會服務法》。除此之外,西班牙政府在2011年年底還通過了名為《可持續經濟法最終第二規定》的所謂
「辛迪法」。 根據此間媒體報道,「辛迪法」通過後,關閉一家網站只需7至10天的時間。
荷蘭:網路監管維護公民權益
荷蘭網路科技非常發達,荷蘭警方的執法水平和執法技術也非常先進,警方等執法機構可以根據IP地址等信息確定網民的位置和身份,不過警方如果要進行此類行動,必須經過司法部官員嚴格的申請審批。
需要指出的是,荷蘭並沒有系統的關於網路管理的法律,該國網路管理基於一個個案例。荷蘭曾在2011年底通過一項隱私法,其中規定將嫌犯照片或視頻放到網上的做法為非法行為,被發現後可處以高額罰款。
波蘭:嚴格監管,凈化網路環境
早在2008年9月19日,波蘭議會就通過刑法修正案,將網路犯罪納入其中,對損毀、修改或刪除他人網路信息資料,以及破壞公共網路或
通信系統安全的行為,最高可判處5年監禁。波蘭警察總局也專門設立打擊網路犯罪辦公室。同年底,波蘭議會再次完善懲處有關網路犯罪的條款,對網路違法犯罪
的情節和處罰力度進一步細化,如將未經本人同意打開他人電子信箱、竊取他人電子賬戶密碼等定為犯罪行為,可處2年監禁。
波蘭法律專家稱,波蘭政府針對網路安全採取的嚴格監管措施,雖然被部分人指責為侵犯了波蘭公民的言論自由,但在網路信息泛濫的現代社會,嚴格的網路監管不僅可以有效保護大多數人的個人信息權益,還可以使普通人免受無時無處不在的網路犯罪侵害。
俄羅斯:營造健康網路環境
為了保護網民的合法權益,摒除虛假有害信息,營建安全健康的網路服務環境,俄羅斯政府有關部門實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
第一,完善法律制度 適應監管需要
俄羅斯政府支持並保護互聯網的自由,但同時明確強調互聯網自由要以道德和法律為基礎。《俄羅斯聯邦憲法》把信息安全納入了國家安全管理
范圍,在此基礎上制定頒布了《俄聯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網路保護法》,以此規范俄互聯網行為。此外,俄還專門立法對信息安全進行政策指導並作為司法部門執
法依據,以專業機構和地方政府的相關措施作為監管補充,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多層級信息安全法律體系。
第二,明晰政府職責 實施有效監督
早在2000年9月,俄羅斯就出台了《俄聯邦信息安全學說》,對信息安全的目標、任務以及實施原則做出了明確界定。為此,俄羅斯建立了
由政府主導,科研以及商業機構廣泛參與的信息安全保護體系。為了凈化網路環境,保護網民免受有害信息侵擾,俄政府規定,各網站負有清理各類違法信息的責
任。如果網站拒絕配合或者出現違規行為,媒體主管部門將依法對其做出懲戒。此外,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俄政府還在雙邊以及多邊框架下與其他國家開展了積極
的網路安全合作。
第三,提升透明度 掌握輿論主導權
網路信息的高效傳播對政府的信息披露方式、發布速度、透明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俄十分重視通過網路與民眾溝通交流,積極提升政府在網路上的「出鏡率」,展現政府的「親和力」,增強主流信息的「公信力」。
第四,加強平台管理 限制外國資本
為了加強對網路平台的監管,俄政府採取了有針對性的措施。一方面,加強對本國網路公司的管理。俄國家杜馬資產委員會此前提交的一項法律
草案則旨在通過劃定俄戰略資產的方式從法律上排除了外國資本取得俄網路公司控股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俄政府還通過直接參股等形式加強對國際新興媒體的監
控。
澳大利亞:新社交媒體成監管重點
澳大利亞對互聯網的監管嚴格且規范,互聯網用戶必須年滿18歲,並以真實身份登錄。近年來,網路與移動技術的發展讓社交媒體變成了全球
范圍內的交流平台,澳有關人士認為社交媒體上的言論具有左右司法公正的可能性,建議澳聯邦政府出台相關立法進行規范。而澳大利亞國防軍公共事務相關負責人
也認為,在軍隊當中,如何對社交媒體的使用進行監管,使之能夠為軍方所用,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此外,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公司和機構已經開始禁止員工在上
班時間使用社交媒體,並禁止員工下班後在社交媒體網頁上對老闆進行評論。此間有媒體報道,目前已有91家企業准備將禁用社交媒體的條款正式寫入工作場所協
議。
新加坡:嚴格網路管理,維護社會穩定
新加坡是推廣互聯網最早和互聯網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在新加坡的互聯網發展與管理中,政府一直處於主導地位。新加坡政府認為,網路媒
體是非常重要的戰略陣地,對於國家安全、社會以及人心的影響巨大。因此,新加坡從互聯網運作伊始,就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並指定專門機構監管互聯網行
業。
早在1996年,新加坡就頒布了《廣播法》和《互聯網操作規則》。兩部法規是新加坡互聯網管理的基礎性法規。根據這兩部法規,威脅公共
安全和國家防務、動搖公眾對執法部門信心、煽動和誤導部分或全體公眾、影響種族和宗教和諧以及宣揚色情暴力等都被規定為網站禁止播發的內容。在加強立法執
法和對從業者嚴格管理的同時,新加坡媒體發展局等政府機構積極構建互聯網行業自律體系,鼓勵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內容提供商制定自己的內容管理准則。有關部
門還鼓勵服務提供商提供帶有過濾功能的設備供家庭用戶選擇,以避免未成年人接觸不良網站。
新加坡政府還將《國內安全法》、《煽動法》和《維護宗教融合法》等傳統法律,與《廣播法》和《互聯網操作規則》等互聯網法規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有效地打擊危害國家和社會安全的行為。
韓國:嚴肅立法,不斷加強互聯網管理
韓國十分重視互聯網管理相關法律體系的建設,尤其是在網路個人信息保護、網上信息傳播等方面制定了非常嚴格的法律。據媒體報道,在個人
信息保護方面,韓國《促進使用信息通信網及信息保護關聯法》對個人信息的收集、利用和提供等做出了明確規定,對個人信息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韓國行
政安全部制定並實施了《個人信息保護法》,更加詳細地對個人信息的公開和使用進行規范,在竊取個人信息、個人信息損害賠償等法律糾紛處理方面做出了進一步
明確的說明和規定。隨著技術水平發展,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又制定並實施了《位置信息保護法》,對個人位置信息的收集、使用等做出了明確規定,要求在使用個
人位置信息時必須得到當事人允許。韓國谷歌公司曾因為收集並使用個人位置信息時未經用戶允許,違反了這一法律,在2011年5月份被韓國檢方調查。
韓國《青少年保護法》對青少年使用互聯網也做出了規定,以避免互聯網對青少年的成長造成傷害。
印度:嚴防新型網路犯罪
近年來,針對大型信息技術系統、雲計算、安卓系統以及其他數字生活終端的網路犯罪案件在印度呈上升趨勢,這種新型網路犯罪為印度政府及
企業帶來極大挑戰。印度政府十分重視網路監管,不斷加強從政策立法到技術創新的網路監管手段,直面網路安全問題,對網路犯罪的懲罰措施也十分嚴厲。
從政策法規上來說,印度是世界上為數不多專門為信息技術立法的國家之一。印度政府早在2000年就頒布了《信息技術法》,並在2008年孟買連環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迅速修訂該法案,將移動通信納入監管范疇,並加強對網路運營商和個人用戶進行「適當和有效」的管理。
2011年,印度政府再次修訂《信息技術法》,重點加大對網站的規范管理,並規定印度政府有關部門有權查封可疑網站和刪除違規內容。目
前,印度政府正醞釀將時下正熱的社交網路和雲計算等內容寫入法案,以對其進行有效監管。此外,印度政府還成立了印度數據安全委員會,專門針對日益增多的網
絡數據安全問題提供權威監測和管理方法。
然而,評論也指出,印度當前的法案過於籠統,針對性不強,也沒有與時俱進,因此亟待出台專門的網路安全法。
馬來西亞:嚴打網路謠言,監控恐怖組織
對宗教和種族多元的馬來西亞來說,網路謠言對社會穩定極為影響。更具危險性的是,精通科技的恐怖組織已滲透進社交網路並散布謠言,將普
通案件扭曲成種族沖突。為此,馬來西亞警方和馬來西亞通信與多媒體委員會合作,專門成立了一個負責監督網路的專案小組。據有關媒體報道,藉助該專案小組的
長期監控,馬來西亞當局掌握了「基地」組織最大在線圖書館的大量情報,並且關閉了該網站。馬來西亞通信與多媒體委員會主席表示,當局將盡最大努力繼續監控
這些非法或危險的網路活動。
印尼:立法引導信息良性傳播
印尼政府對網路在印尼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持積極態度,但與此同時,印尼政府也在不斷加強對網路的監管,通過制定相關法律對網路上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加以規范,減少誤導性言論和偏見。
由於印尼人口中穆斯林占絕大多數,政府對色情內容和反伊斯蘭言論尤其敏感。2008年4月,印尼政府要求所有的網路服務提供商暫時停止
視頻網站的文件共享功能,以阻止一部反伊斯蘭電影的傳播,這是印尼政府第一次干涉互聯網訪問。類似的事件隨後相繼發生,促使印尼政府開始認真考慮採取措施
規范互聯網內容。印尼通信和信息科技部2010年宣布,所有的網路服務提供商必須安裝政府提供的信息過濾系統。政府還提供了一個包含不良網站和不受信任網
站的資料庫,並鼓勵所有人參與到該資料庫的建設中,向政府舉報平時發現的不良網站。
為了禁止網路不良內容的傳播,2008年通過的《電子信息法》是印尼政府做出的第一次立法嘗試。該法律禁止傳播針對個人或集體在種族、宗教等方面可能引發仇恨和爭端的言論,規定警察有權利拘留任何涉嫌網路誹謗的人,觸犯法律者最高可判6年監禁。
巴基斯坦:為年輕人創造健康成長環境
為了規范網路管理,減少網路負面信息對網民,尤其是對年輕人的影響,巴基斯坦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屏蔽包含
大量帶有色情和誹謗性質言論的不良網站,要求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全面禁止使用包括虛擬專用網路(VPN)在內的加密軟體,並責令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在發現用戶
使用VPN瀏覽網頁時,及時向政府匯報等。
巴國內媒體表示,巴基斯坦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國家,文化和信仰相對多元,當前網路上存在一些對於巴基斯坦傳統文化和信仰進行褻瀆的信息,
甚至包含暴力和色情的內容,年輕人的辨別能力較差,是非觀念不強,容易受到影響。政府應該過濾和屏蔽不良信息,控制虛假和淫穢內容的傳播,利用網路傳播積
極健康的知識,同時幫助年輕人以求同存異的胸懷和心態,尊重文化的多元性,這樣更有利於國家的團結與和平穩定。(完)
『叄』 結合國家相關政策及具體案例說明網路安全立法有什麼重要性
日益嚴峻的網路信息安全問題,正越來越嚴重威脅著各國及全球的社會與經濟安全,要求各國政府必須立即行動起來,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加拿大頒布了《網路加密法》、《個人保護與電子文檔法》、《保護消費者在電子商務活動中權益的規定》。
美國參議院去年提交了一份有關保護網路安全的法案,要求政府機構實施反黑客計劃,目前正在計劃制定新的法律條文以保護網路安全;1999年7月,美國政府責成聯邦調查局組建了聯邦入侵偵測網路(FIDNET),以監控政府機構計算機系統安全。另外,還計劃2003年建成計算機安全防護系統。今年初,在黑客對美國網站進攻不到一周時間內,美國總統立即主持召開了網路安全會議,尋求對付黑客的策略。美國政府要求國會今年增加20億美元用於提高網路安全,2003年將達到83億美元。美國政府正在修改關於監視電子郵件的法律,以使執法部門能夠更容易地監測互聯網上的通信內容。政府表示,這項法案將增強對合法隱私的保護,因為它要求聯邦調查局在進行互聯網監聽時,要像進行電話監聽一樣,獲得司法部高級官員的批准。主要目的是更好地防治網路犯罪。
日本政府決定2000年度撥款24億日元開發網路安全技術。國際刑警組織的總幹事肯達爾曾宣布,該組織要與美國的AtomTangerine公司商談,建立反計算機犯罪情報網路,以幫助各國政府和公司應付越來越多的計算機及網上犯罪活動。這個反犯罪情報網路一旦建成,就可以收集計算機及網上犯罪活動的情報,特別是犯罪分子即將攻擊的目標和他們可能使用的手段,並將這些情況向各國政府和公司通報,以作防備。國際刑警組織也正在擬定防止計算機及網路犯罪的規章,但是,隨著計算機及網上犯罪行動的日益猖獗,國際刑警組織認為,不僅要制定相應的法律規章,還要進一步採取行動。
歐盟執委會也宣布起草一份作戰計劃對抗網路犯罪行為,並與歐盟成員國及一些上網的公司舉行一系列會談,敲定書面政策。這套政策可能要求執法機關培訓打擊網路犯罪的技術,並著眼於加強歐盟諸國警力跨國合作。
『肆』 中國移動被迫終止加拿大業務,原因是什麼
中國移動被迫終止加拿大業務,原因是什麼?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因此逼迫中國移動終止在加拿大的各種各樣業務。所以說中國移動公司迫不得已被迫停止加拿大的業務,這針對中國移動公司而言是一種極大的損害,針對加拿大本地市民而言也顯得更為不方便,可是當地政府早已確立嚴禁中國移動再度推行有關業務,所以說才會發生迫不得已停止的狀況。
『伍』 為什麼新世紀各國都爭相發展網路戰部隊世界各國的最新進展如何可不可以詳細給我解答一下,謝了
專職網路攻擊和防護任務,如美國防部「紅色小組」等。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國網路戰部隊參戰的影子。目前,美軍共有3000至5000名信息戰專家,5萬至7萬名士兵涉足網路戰。如果加上原有的電子戰人員,美國網路戰部隊人數應該在9萬人左右。奧巴馬政府在大幅削減導彈防禦系統、F-22戰機采購費用的同時,卻加大投入,加速推進網路戰部隊建設。韓國網路戰部隊據報道,韓國國防部已組建了網路戰特殊部隊——反黑客部隊,吸納了數萬名信息戰專業人員。韓國國防部還計劃大幅擴充網路戰司令部兵力,使人數從現有的500餘人翻一番,並在未來3年之內將兵力再翻一到兩番,打造成一個□ 魏岳江薛玉忠 孫立華由大將指揮、實力更強的網路戰部隊。日本網路戰部隊日本防衛廳決定在今年年底前組建一支由5000餘名軍中計算機專家組成的網路戰部隊,主要任務是負責研製開發可破壞其他國家網路系統的跨國性「網路武器」,並承擔自衛隊計算機網路系統防護、清除病毒、修復程序等以及開發進攻性「網路武器」、研究網路戰的有關戰術等,同時支援反黑客、反病毒入侵等任務。印度網路戰部隊印度建立了專門負責網路中心戰的網路安全部門,將在所有軍區和重要軍事部門的總部建立網路安全分部。由於印度具有較高的軟體和計算機水平,可以較為輕松地開發和引進先進伺服器、防火牆以及超級計算機,徵召大批高水平黑客入伍。印度網路戰部隊的網路進攻作戰能力不容小視。朝鮮網路戰部隊據報道,朝鮮軍方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十分重視電腦和網路人才的培養,今年首次成立了網路戰部隊,主要實施破壞對方軍隊指揮通信網、伺服器等網路系統的戰爭。據韓國專家通過對朝鮮情報戰的模擬試驗結果顯示,朝鮮的「黑客」能力達到美國中央情報局水平,就連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指揮控制所和美國本土戰斗網也可能會隨時受到入侵。 俄羅斯網路戰部隊 網路信息戰被俄軍賦予了極高的地位——「第六代戰爭」,「實際上已成為一種變相的突擊樣式,起到了與火力突擊效果相同的作用」,為確保信息對抗中的主動地位,俄軍建立了網路戰部隊——俄羅斯稱為特種信息部隊,專門負責信息戰的防護與實施。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的網路戰部隊也在世界上具有極高的「聲譽」,掌握的「遠距離病毒武器」和「微波武器」威力巨大。英國網路戰部隊英國軍情六處早在2001年就秘密組建了一支由數百名計算機精英組成的黑客部隊,以應對外國勢力和恐怖分子的網路襲擊。與此同時,英國積極與美國、加拿大合作,建立網路作戰單位,加強如計算機病毒、「黑客」進攻等方面的研究。以色列網路戰部隊以色列不斷從民間招募黑客和科技奇才,組建了自己的網路戰部隊。在持續不斷的中東沖突中,以色列的網路戰部隊表現出色,比如2006年的黎以沖突中,以色列黑客成功地對真主黨電視台的直播節目進行了攻擊——實況轉播中斷了,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的漫畫像出現在屏幕上,下面打著一串字幕:「納斯魯拉,你滅亡的時間提前了
『陸』 美國和加拿大哪些大學設有網路安全專業和信息安全專業
加拿大就是滑鐵盧大學了,其他的不大清楚,美國MIT,Stanford,Harvard,UCBerkeley,Carnegie Mellon,GIT,……IS在美國也是新開的專業,開的學校也不是很多~
『柒』 世界上主要做網路安全的公司有哪些
這個很多啊,樓主要問的是國外的還是國內的,加拿大Herjavec Group、美國 KnowBe4、以色列CyberArk、美國雷神、思科、IBM、微軟、亞馬遜、火眼(FireEye)、洛克希德馬丁、以色列Check Point、美國 RSA、Symantec、英國BAE系統、美國博思艾倫漢密爾頓、Palo Alto Networks、Rapid7、Proofpoint、Splunk、SecureWorks、Optiv、Intel、Carbon Black、英國KPMG、美國Northrop Grumman。這些是18年度的一個世界屏蔽出來的排名。
『捌』 德法等多國改口接受華為後,加拿大也轉變態度,美國會被孤立嗎
5G斗爭趨於白熱化,也越來越政治化。不過,在美國高壓下,華為全球布局步伐並沒有放慢。繼英法德意紛紛表示不會拒絕華為參與本國的通訊業務,就連加拿大的態度也與此前判若兩國。
當然,歐美地廣人稀,很多邊緣一點的地區都是沒有信號的。所以華為說歐美地區不是5G的重點出貨區。5G的重點在亞洲,所以華為也不擔心這個問題。畢竟作為全球最大通訊設備供應商,而是還是把5G和微波做得最好的,還是亞洲本地的供應商。
德法等國足夠強大而且本身電信產業極度落後,他們明白,如果拒絕華為,就只能接受貴的離譜的高通,不但增加了本國通訊成本,而且阻礙了通訊業升級換代,後果只能由本國民眾買單,付出的代價高昂。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玖』 網路安全專業未來發展怎麼樣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來全球經濟技術的變革,與此同時,網路威脅層出不窮,網路病毒嚴重威脅到國家安全以及企業、機構、個人用戶的網路安全。全球各國十分重視網路空間安全問題,支持鼓勵網路安全行業的發展,為各國互聯網生態及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近年來,全球網路安全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政策和資本加碼網路安全行業的發展,網路安全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可觀。
全球網路安全行業規模突破1200億美元
近年來網路安全問題引起全球的關注,全球主要國家紛紛加大網路安全領域的投入,推動網路安全行業的發展,根據Gartner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網路安全行業市場規模達1244.01億美元,同比增長9.11%,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網路安全行業市場規模增速將會放緩,預計到2020年全球網路安全行業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278.27億美元。
北美地區占據最大市場份額
從全球網路安全市場地區分布來看,2019年以美國、加拿大為主的北美地區網路安全市場規模達581.75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11.87%,佔全球市場規模的比重達46.76%,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安全產業區域;以英國、德國、芬蘭等國家為主的西歐地區網路安全市場規模為306.79億美元,佔全球比重為24.66%;以中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為主的亞太地區網路安全市場規模為268.09億美元,佔全球的比重為21.55%。北美、西歐和亞太地區成為全球網路安全最主要的市場。
網路安全產品的規模佔比趕超網路安全服務
近年來,全球網路安全產品的市場規模逐漸趕上網路安全服務的市場規模,根據Gartner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網路安全服務市場規模達619.22億美元,同比增長6.30%,網路安全產品的市場規模達624.78億美元,同比增長12.06%,網路安全產品市場規模佔比首次超過網路安全服務,佔比達50.22%。
各國頻發網路安全政策
為維護本國網路安全環境,近年來各國政府加大網路安全的投入,並密集出台相關政策助力本國網路安全行業的發展,政策主要聚焦於確保本國在5G、人工智慧等技術創新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中國信通院 圖表4:2019-2020年全球主要國家網路安全政策梳理
全球網路安全融資並購活動活躍
(1)融資金額大幅增長
網路安全行業巨大的市場增長空間對全球資本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近年來全球網路安全融資活動十分活躍,根據Momentum Cyber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網路安全共發生419起融資活動,較2018年小幅提高4.23%,交易金額達89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39%。
(2)資本更傾向於成熟型企業
從融資輪次來看,2019年全球網路安全行業共有148家的企業位於天使輪階段,交易總額為5億美元;處於A輪的企業有94家,交易總額為15億美元;有53家企業處於B輪階段,交易總額為13億美元;位於C+輪的有109家,交易總額為55億美元。C+輪的交易數量和交易額分別占總額的26%和62%,這表明資本更加傾向於較為成熟型的企業。
(3)並購交易規模再創新高
2019年全球網路安全行業共完成了188起並購活動,較2018年小幅提升,處於歷史最高位水平;交易額為276億美元,較2018年的大幅提高78.06%,並購數量和規模再創新高。
(4)安全託管和安全咨詢與服務領域是並購熱點
從並購領域分布來看,2019年全球網路安全細分領域中,安全託管服務和安全咨詢與服務領域成為了2019年最熱門的選擇,並購活動佔比均達到約16.5%,其中安全託管領域共有31起並購活動,比2018年增長了107%。
網路安全行業重點並購事件及IPO事件匯總
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fuli911/article/details/108994118
『拾』 韓國加入北約合作網路防禦卓越中心,還有哪些國家加入了北約網路防禦中心
北約網路防禦中心都是歐美國家
北約組織是一個在冷戰時期的產物,當時世界上有著龐大的兩大陣營,一個是美國主導的北約組織,一個是前蘇聯的華約組織,隨著蘇聯國家解體後,華約組織也隨著解散了,但是北約組織卻被保留了下來,並且北約成員國都有著相同的防禦系統,在近年來更是不斷進行擴張,北約成員國幾乎涵蓋了整個歐洲,這些成員國也建立起來的防禦體系和網路安全防禦體系也得到了提升,所以北約的網路安全防禦中心就是歐洲北約成員國和美國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