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理解和認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一、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
1、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了寶貴的思路。
2、為人類未來發展提供了具有重要價值的構想。
3、為人類共同美好的未來指明了方向。
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和內涵:
人類社會是一個相互依存的共同體已經成為共識。國際社會發生的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等事件,使相互依存現象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內涵。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國發生的危機通過全球化機制的傳導,可以迅速波及全球,危及國際社會整體。
面對這些危機,國際社會只能「同舟共濟」、「共克時艱」。亞洲金融危機後中國把握其宏觀經濟政策以幫助東盟國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二十國集團機制的出現,都是國家之間在相互依存中通過國際機制建設應對國際危機的例證。
可以設想,如果國家之間互不合作、以鄰為壑、危機外嫁,這些危機完全可能像上個世紀20—30年代的危機一樣,引發沖突甚至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嚴重災難。
(1)網路安全命運共同體背景擴展閱讀
提出背景:
當今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轉,各國間的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臨諸多共同挑戰。
糧食安全、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網路攻擊、疾病流行、跨國犯罪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
不論人們身處何國、信仰如何、是否願意,實際上已經處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中。與此同時,一種以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為目的的全球價值觀已開始形成,並逐步獲得國際共識。
Ⅱ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背景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背景: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一個世界,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習近平就任總書記後首次會見外國人士就表示,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命運共同體」是中國政府反復強調的關於人類社會的新理念。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提出,要以「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尋求人類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
當今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轉,各國間的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臨諸多共同挑戰。糧食安全、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網路攻擊、人口爆炸、環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國犯罪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
不論人們身處何國、信仰如何、是否願意,實際上已經處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中。與此同時,一種以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為目的的全球價值觀已開始形成,並逐步獲得國際共識。
(2)網路安全命運共同體背景擴展閱讀:
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源自中華文明歷經滄桑始終不變的「天下」情懷。從「以和為貴」「協和萬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四海之內皆兄弟」的處世之道,再到「計利當計天下利」「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價值判斷……同外界其他行為體命運與共的和諧理念,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基因,薪火相傳,綿延不絕。
新時期,中國人民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追求的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關於命運共同體的傳統理念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
Ⅲ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核心,基本原則和目標是什麼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核心,於2013年首次提出。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思想是當代中國外交的重大創新成果,已寫入黨章,寫入聯合國文件。
Ⅳ 為什麼要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網路的出現,把地球真的變成了地球村,不同人種,不同膚色的人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親密無間地居住在一起,無論你身處何地,眨眼之間你身邊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可能通過網路,一會兒功夫傳遍世界的各個角落。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要求所有人都要遵守網路道德,不能在網路上不負責任地隨意傳播低級趣味,有害大眾的信息,要共同承擔起維護網路安全的重任,讓網路更好的為各國人民服務。
Ⅳ 如何理解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對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新內涵的理解如下:
其一,構建大數據產業發展的責任共同體:國際合作促進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成為世界范圍內應對數據安全、網路空間治理挑戰的硬需求。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國家管理、社會治理、人民生活正在發生重大而深遠的變化。如何在網路空間和通過網路空間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誰都需要應對挑戰,誰也無法獨善其身。面對信息化進入大數據浪潮的千載難逢機遇,網路化、數字化、智能化成為疊加遞進的信息化新階段,大數據是其中的血脈和紐帶,其滲透力度、粘合強度、涉及廣度前所未有,正在對世界各國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帶來新機遇,提出新挑戰。各國加強交流互鑒、深化溝通合作,成為保障數據安全,治理網路空間的硬需求。
其二,構建大數據發展的利益共同體:圍繞建設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全面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途徑。打鐵還要自身硬,中國倡導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既要站在道義的制高點,又要成為經濟的驅動力。當前,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手段;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就是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新目標。但中國的努力既服務於十三億多中國人民,也服務於世界人民。更加開放自信的中國,大數據產業支撐下的網路強國、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建設,是世界志同道合各國參與的大格局。就像中國經濟高速度發展離不開國際合作一樣,中國高質量發展同樣離不開國際合作。中國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就是要和世界各國一道,抓住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的機遇,讓世界在中國的高質量發展中普遍受益。
其三,構建大數據發展的命運共同體:智慧生活牽引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成為人類社會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強動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進入智慧生活的新階段。
「數據創造價值·創新驅動未來」,這個價值應該是數據支撐的網路空間福祉的共同價值,必須通過齊心協力的創新驅動,實現人類社會智慧生活的共同目標。
「數化萬物·智在融合」,這個融合是系統工程,需要大智慧,它既是現實社會和虛擬空間在大數據海洋中的虛實融合,也是網路國防和數字經濟協調發展的軍民融合,還是世界各國在大數據產業支撐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國際融合。
從「烏鎮峰會」到「貴陽數博會」,中國持續打造深入交流,集思廣益的國際平台,正在把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倡議,轉變為大數據產業的創新發展,進而激發中國大數據戰略的最大潛力,攜手共創智慧生活,造福世界各國人民,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供參考。
Ⅵ 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背景下如何維護網路安全的最新相關信息
需要構建強大的網路防火牆,安全協議需要升級!
Ⅶ 什麼是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網路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路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各國應該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第一,加快全球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讓更多發展中國家和人民共享互聯網帶來的發展機遇。
第二,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進交流互鑒,推動世界優秀文化交流互鑒,推動各國人民情感交流、心靈溝通。
第三,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促進世界范圍內投資和貿易發展,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
第四,保障網路安全,促進有序發展,推動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路空間國際規則,共同維護網路空間和平安全。
第五,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應該堅持多邊參與、多方參與,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意願和利益。
Ⅷ 中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有什麼作用
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是應對解決網路空間所面臨的共同機遇和共同挑戰而提出的中國方案,是當代中國在互聯網發展方面對世界作出的重大理論貢獻,對推動世界網路空間的繁榮進步有著重大和深遠的意義。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中國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國際抗疫合作作出積極貢獻。從網路空間來看,也出現許多新變化、新態勢。信息技術助力疫情防控,成為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的重要手段,在一些國家,互聯網從在線課堂、居家辦公等方面為人們賦能。
(8)網路安全命運共同體背景擴展閱讀:
人類在網路空間是發展相生、安全相濟、命運相系的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迫切需要攜起手來,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更好造福人類。
國際社會應積極順應全球網路空間發展治理的大趨勢,切實做到發展共同推進、安全共同維護、治理共同參與、成果共同分享,使互聯網發展成果更好助力人類美好未來,不斷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注入新內涵、提供新實踐。
Ⅸ 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為什麼要強調「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在線等。政治解答..
眾所周知,網路安全關繫到國家安全、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戰略決策等等方面至關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如果不在起碼的層面達成相對公平公正的共識與應當共同遵守的條約,那就會天下大亂!雖然都心知肚明,表面化的規則不能管住各自的野心,但起碼有個表面的約定,不至於為所欲為太過放肆。
Ⅹ 目前我國對哪四大重點領域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四大重點領域提出了人類命運,人體主要是人類生存,人類健康,人類學習等等。在十九大報告中做出了明確的概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具體來說,包括五個方面內容:
一是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這一條規定了如何處理中國與世界在政治外交領域相互關系的基本理念和主張,明確了建設持久和平的世界主張,是指導中國對外關系的新外交觀。
二是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三是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四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五是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10)網路安全命運共同體背景擴展閱讀:
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只有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國一道維護世界和平,中國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才能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隨著中國快速發展,國際上有些人擔心中國會走「國強必霸」的路子。
提出了所謂的「中國威脅論」,這既有認知上的誤讀,也有根深蒂固的偏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對國際社會關注中國發展走向的回應,更是中國人民對實現自身發展目標的自信和自覺。這種自信和自覺,來源於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
來源於對實現中國發展目標條件的認知,來源於對世界發展大勢的把握。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有和平的國際環境。沒有和平,中國和世界都不可能順利發展;沒有發展,中國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
要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使國家更加富強,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斷發展起來的力量更好走和平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