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如何上好一堂課

如何上好一堂課

發布時間:2022-01-29 06:33:06

① 如何上好一節優質課

一、「精」,即課的內容要精當。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的多傳授些知識給學生是授課教師的普遍心理。尤其是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通運用,使現在上課時的教學內容比運用傳統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時有了較大的豐富。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教師在上課時,尤其是在上優質課時,為了達到使教學內容顯得較為豐富的目的,總是想方設法地多增添些教學內容。這其實是一種認識誤區。因為,每節課所傳授的內容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而定,多並不等於優。

所以,上好一節優質課,關鍵是要在實現既定教學目標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把所要傳授的知識講清、講精。以我的經驗,上優質課時,最好圍繞一至兩個中心問題進行講解,不可貪多。面面俱到,結果一面也不到。

二、「緊」,即課的節奏要環環相扣,程序嚴密,步驟緊湊。一節課具體的教學環節可能有多個,但總的來說,都可如一首律詩,分成起、承、轉、合四個部分。起可視為復習舊課、導入新課等教學環節;承可視為分析重點、突破難點等教學環節;轉可視為拓展引申、對比分析等教學環節;合可視為課堂小結、布置作業等教學環節。

一節課,教學環節不可或缺是毫無疑問的,難就難在對教學環節銜接的把握上。水平相當的教師要判斷他們水平的高低,只有看他們是如何處理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銜接的。水平高的教師,在處理環節之間的銜接時,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環節就顯得流暢自然;而水平較低的教師,由於不能很好地把握這個規律,在各個環節進行銜接時,就會顯得滯澀別扭。

三、「活」,即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靈活。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應有不同的教法,「條條大道通羅馬」,只要能夠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和符合教學規律,教學方法盡可多樣化。

作為一個教師,開創精神首先體現在教學方法的開拓創新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好的教學方法,再好的教學內容只能是茶壺里的餃子,是無法滿足學生求知的胃口的。有了恰當和靈活的教學方法,自然而然就能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來。

學生方面

1、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方式。要求以自主學習、互助學習、討論學習為主。

2、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比率大小。

3、學生參與的積極主動程度。

4、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刻度,解決的問題是否深刻豐富。

5、學生當堂達標率。

教師方面

1、目標設置是否合理,目標導學作用的發揮。

2、教學縱向結構和橫向結構是否合理。

3、創造性地應用教材內容,教學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4、教師幫助、指導、點撥、啟迪、提升作用的發揮。

5、課堂調控作用的發揮。

② 如何上好一節課的方法

1

好課要滿足三個條件

好課要滿足哪些條件?

「雙主互動、多維聯系」。課堂教學要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學生與多媒體等輔助資源互動聯系,從而使教與學達到高度和諧,實現課堂活動的快樂、高效、優質。

適應現實。教師要關注知識目標的學習與生成,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應變能力和考試能力。

為學生的未來生存發展提供幫助。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思維、交流、表達、組織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2

好課要做到四個改變

從傳統課堂到新課堂,應該出現以下改變:

改變教師觀念。教師的思想決定課堂教學方式,因此,改變教師思想是課堂教學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

改變課堂教學結構。教師應該讓學生進行科學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的前提是學生的充分自學,合作學習需要通過小組內部的充分交流來實現,探究學習的重點是知識學習和應用練習,應該以思維訓練為主線。

改變教學工具。課堂教學應以「三案」(學案、題案、師案)為抓手,讓學生有法可依、有題可練。學案指的是學生學習的指導方案,重在目標解讀、方法指導、習慣培養;師案指的是教師教學的指導方案,重在教學過程的預設和生成;題案指的是學生知識達標的訓練方案,重在知識點訓練、問題設計目的說明、解題思路指導。

改變學習內容。知識學習要立足於教材,將知識學實、學准;教師要引導學生拓展課本知識,將課內知識與拓展知識有機銜接;學生要落實知識學習點、線、面、體的整體聯系,構建知識樹和知識體系;課堂教學要重視學生對學習方法、思想方法的總結提煉。

3

好課要建構體驗模式

學習即體驗,沒有體驗的學習不是真正的學習。為幫助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教師可以構建體驗式「6411」課堂教學模式。「6411」指的是「六步」「四查」「一為本」「一中心」。

六步:導學、自學、互學、展示、檢測、拓展;四查:課堂教學的四次學情調查;一為本: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本;一中心:以學生的全面自主發展為中心。

4

好課要彰顯不同風格

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學科特點,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不同的學習內容有不同的學習方法,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能力和接收能力。

鑒於此,在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科特點,自主探索新授課、閱讀課、作文課、復習課、試卷講評課等不同課型的流程和模式,形成自己的課堂風格。

5

好課要有精彩的導學

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如同拉開的大幕,要讓學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景色;猶如樂章的序曲,要讓學生一開始就受到強烈的震撼。

課堂導入環節要注意以下幾點:確定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告知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給學生一些指導性學習建議;告知學生學習時需要准備的學慣用具;告知學生對學習時間的要求;簡單解讀學案要點,讓學生根據自身能力解決學案中的問題。

6

好課要有安靜獨立的自學

在自主學習環節,學生應該獨立學習教材及相關文本資料,要以學案為抓手,以問題為主線,運用雙色筆、糾錯本等工具,對自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標注,為互學討論環節打好基礎。

只有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到激發和提高,才會有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要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要求學生高效獨立地進行自主學習,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7

好課要有互動

互動指的是學生的相互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具體來說,就是學生之間進行學習幫扶,構建若干相對穩定的學習共同體。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既是解決自學中存在問題的過程,也是發現新問題、探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

互動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創造力。

③ 怎樣上好一堂課標準是什麼

第一是否他的教學目標,第二教學內容方面是否達到科學合理的標准,第三教學策略和方法是否達到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第四老師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學基本功。

④ 怎樣上好一堂課

不同年級有不同的要求,以高中課堂為例,上好一堂課,高中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教學技能,例如教學的三維目標、教學內容的生活性、只是學習的建構性、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在此基礎上,靈活地綜合地加以運用。

1、教學的三維目標。

教學目的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是課堂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課堂教學目標要全面,要按照課程改革的要求做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的內在統一。

課堂教學不能僅僅只限於向學生傳授學科知識,而應該以促進學生生命的整體發展為核心,培養完整的人,建構學生完滿的精神世界。

(4)如何上好一堂課擴展閱讀:

一堂好的高中課堂必須以大綱和教材為「本」,不能隨心所欲,開無軌電車。但又不能囿於課本,而應對課本進行加工提煉,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加深加廣。

要講出學生通過自學閱讀仍體會不到的內容,發拙課本背後和字里行間蘊藏的奇珍異寶。講出教師自己鑽研教材的心得體會,獨到之處,要有見地,有升華處,從而引導學生超出課本達到新境地。

按對立統一觀點,教學過程應是解決矛盾的過程,教學由矛盾始,到矛盾終,如此不斷循環往復螺旋式向前發展。課結束時,根據知識的系統,承上啟下地提出新問題,一可使新舊知識有機聯系起來,二可激發新的求知慾,三可收到「欲知後事且聽下回」的餘味無窮之效。

⑤ 淺談怎樣上好一堂課

反思 我們平時的教學,會發現同樣的學生,對不同的教師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同樣的內容,不同的教師講,課堂效果也不同。這值得我們深思。教師怎樣做才能上好一堂課,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呢?
第一、充分備課——一堂好課的之根本。
備課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此間,教師不但要備教材,對教材深入加工;還要備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了解他們已有的知識儲備,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 興趣 的切入點;備設問,現場會是什麼樣的情況,提出問題學生反映會如何;備語言,馬卡連柯說過這樣一句話:“同樣的 教學方法 ,因為語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師應做到語音標准,用詞恰當,表達連貫,清楚准確,精練簡潔,形象生動。使課堂有精、氣、神;同時老師還要備心境,教學心境 決定 課堂氣氛,應提前五分鍾前來上課,心裡做好上課的准備;其次,教師還要具備基本的社會知識和生活常識,有相關 學科 領域的知識儲備,並能靈活地把各知識點聯系起來。做教師不打無准備的仗,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萬事具備,才能充分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
第二、靈活授課——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
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教學中尊重孩子的不同興趣 愛好 ,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現形式,使他們形成自己不同的風格,不強求一律。有意識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各種 游戲 、比賽等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
及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給予表揚,鼓勵孩子做的更好。例如對於比較內秀,上課不愛回答問題的孩子,只要他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我就表揚他很勇敢,相信他可以做的更好,這樣可以營造寬松的課堂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積極互動參與、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於是學生會越來越喜歡上課,在課堂上也越來越活躍,相應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因材施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課堂教學、檢測輔導時,發揮優秀學生優勢,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對於後進生,我總是給予特殊的照顧,首先是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然後是在課堂上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大力的表揚,樹立起他們的信心和激發他們學習 數學 的興趣。同時發動班上的優生自願當後進生們的輔導老師,令我欣慰的是優生們表現出非常的踴躍,他們不想看到班裡的任何一名同學掉隊。我讓前十名同學和後十名同學結成對子,中間的同學自由結組,利用課堂練習的時間一對一輔導,針對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或不會的地方認真講解。小老師們確實是非常盡責,在給別人講的同時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更扎實,而學生時刻有個小老師在身旁指點,學起來也非常起勁。這樣雙方都有很大收獲,全班都有進步,有的進步非常快。
第四、充滿激情——感染學生。
正如贊可夫所說的:“如果教師本身‘燃燒著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就會‘迷戀’於獲取知識。”教師教學中 自然 流露的激情、廣博的知識和精湛的授課技巧都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形成師生之間情感的交融。這種情感的互動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使學生學習興趣得以鞏固和持久促進其學業的發展。
總之,如果教師能夠深入學生的內心,體驗學生當時所產生的感情;能使課堂成為教學內容與學習主體之間的一座橋梁;能夠尊重和信任學生,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把課堂還原給學生,使學生都各得其所的發展,學生自然就喜歡上課了。 a("conten");

⑥ 如何上好一節課

上好每一節課,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義務,也是我們每天必須思考的問題。怎樣上好一節課?其實,這里包含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怎樣的課才是一節好課;二是怎樣做才能上好一節課。
怎樣的課才能算一堂好課呢?實際上,這是教學評價的問題。
所謂好課,其實質是對預期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圓滿完成。無論教學思想如何更新,教學內容如何改革,最終都要落實在課堂的教學效果上。如果課堂教學沒有成效,或少成效,那麼一切教學改革的目標都會落空,素質教育只能成為幻影。有時教師講得很多,但恰巧是阻礙了學生的思考,阻礙了獨立解題的心理水平,阻礙了學生成功體驗的形成,這種課不可能成為一堂好課。
真正的好課,應該是傳授的知識符合學生的接受程度,課堂信息大,能夠激活學生的求知慾,能夠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真正意義上的研究性學習;授課教師的語調、語速能夠凝聚學生的注意力,並富有較強的感染力……這是一個教師專業化形象和能力的具體體現。
新課程下的一堂好課,更多地是以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為主,正如葉聖陶先生說過的:「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看老師講課」。
我國教育界權威專家、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葉瀾女士(談上海培訓:新基礎教育實驗「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某周刊采訪時談到如何評價一堂好課。
她認為,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沒有絕對的標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現在五個方面。(1)有意義的課,即扎實的課;(2)有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3)有生成性的課,即豐實的課;(4)常態下的課,即平實的課;(5)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
教師講的學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課?
(1)有意義
在這節課中,學生的學習首先是有意義的。初步的意義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進一步是鍛煉了他的能力;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再發展一步,是他越來越會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這樣學習,學生才會學到新東西。學生上課,「進來以前和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就沒有意義。
(好課實惠)有效的課堂教學引發的學生變化可能是多方面的:知識的變化,表現在知識的量的累積;能力的變化,表現在能力水平的提升(思維的敏捷、深刻、縝密);情感的變化,表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獲得了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受到賞識的愉悅,戰勝困難的快慰,收獲成功的欣喜等),從而產生更進一步學習的強烈的要求;心向的變化,表現在面對新的學習任務時興趣更濃厚,克服困難的意志更堅定,投身學習的態度更積極、更主動,正所謂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如果一切都很順,教師講的東西學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這個課呢?換句話說,有意義的課,它首先應該是一節扎實的課。
課堂上學生都應該有事情做
(2)有效率
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不僅反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得益的多少,也反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受益面的大小。
有效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受益面的大小 ,這節課下來,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間的、困難的學生,確保課堂上沒有學生是「局外人」,沒有學生被「邊緣化」;二是效率的高低。即學生得益的多少,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力爭所有學生受益達到最大化。
(好課高效)課堂教學評價中必須樹立全面的效率觀、公平的效率觀。一堂課對授課班級的學生來說是否有意義,對多少學生有意義,對這些學生有多少意義,是評價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據。這節課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學生有效率,那麼這節課都不能算是比較好的課。「好課」一定是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學生的知識背景不同,原有的學科基礎、學生的智力水平有差異,學生的強勢、弱勢智慧有側重,一個班級內又有優秀生(尖子生)、中間生(邊緣生)、後進生(學困生、待優生),即使是在同一類的學生中情況也是千差萬別的。如何使一堂課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有意義的,如何使一堂課對於所有學生的意義最大化,這是每個老師必須殫精竭慮、不遺餘力去思考、探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的預設,教學策略的運用,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流程的設計等等都應立足於「實惠」,都要著眼於「高效」。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能夠圍繞學生各自已有的經驗和未來發展的不同需求展開。整個過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整個課堂的能量很大。從這個意義上,這節課應該是充實的課。
上課不能完全預先設計
(3)生成性
這節課不完全是預先設計好的,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這樣的課可稱為豐實的課。
(好課鮮活)一堂課,相對於一個教學活動的單位來說,肯定有其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規定性。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使得課前預設的不同維度的教學目標一一達成。然而,課堂的價值和魅力遠不止於此。因為,一堂課不應也無法完全是預設內容的再現。課堂上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能力的投入,有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有思維的碰撞,有心靈的溝通,有智慧的啟迪。這樣的課上,教學內容在保持相對確定的同時,卻有著更多的變數,有時是教師的有意延伸拓展,有時則是學生無意的「節外生枝」。就在這相互碰撞、相互沖突、相互砥礪的過程中,必然會有新的問題顯露,新的認知矛盾產生,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在這樣的課上,學生自然會既有計劃內的收獲,又有計劃外的得益;課堂教學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錦,又有「無心插柳」的岸柳成行。
哪怕部長聽課,也要「目中無人」
(4)常態性
不少老師受公開課、觀摩課的影響太深,一旦開課,容易出現的毛病是准備過度。教師課前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堂上就拿著准備好的東西來表演,再沒有新的東西呈現。當然,課前的准備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但課堂有它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就在於它是公共的空間,需要有思維的碰撞及相應的討論,最後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生成許多新的知識。
(好課本色)在葉瀾教授看來,公開課、觀摩課更應該是「研討課」。因此,她告誡老師們:「不管是誰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長、市長,你都要旁若無人,你是為孩子、為學生上課,不是給聽課的人聽的,要「目無他人」。她把這樣的課稱為平實(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課,並強調: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有多人幫著准備,然後才能上的課。解決好「為什麼教」的問題遠比「教什麼」、「怎麼教」這兩個問題更為重要。
那麼「為什麼教」?為孩子的發展而教,為孩子的一生幸福而教,為若幹家庭的希望不致破滅而教,當然,也是在為教師自己的生命之樹常綠、生命之花燦爛而教。
基於以上的認識,「好課」應該是教師心態平和、教風平實的課。似清水芙蓉,質朴無華;拒絕花拳秀腿,無須標新立異。不要刻意求新,不要一味求活,首先要在求真、求實上見功夫,一切從學生的實際(身心特點,認知水平,發展需求)出發,精心組織和開展切實有效的教學活動(講授、提問、討論、質疑、小組合作、個別點撥等等),尋求學生在知識的累積、能力的提升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等方面都有實實在在的收獲和得益。有人聽課或無人聽課,提前通知聽課或推門聽課,你的課該怎樣上,就應怎樣上。
只要是真實的就會有缺憾
(5)有待完善
課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課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實的就會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實的一個指標。公開課、觀摩課要上成是沒有一點點問題的,那麼這個預設的目標本身就是錯誤的,這樣的預設給教師增加很多心理壓力,然後做大量的准備,最後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課本來就是有待完善,這樣的課稱之為真實的課。
(好課唯真)一堂課留有些許「缺憾」,幾多「瑕疵」,不是上課老師追求的結果,而是事物的必然。課堂教學也和其他事物一樣,不可能十全十美,留有缺憾的課才是真實的課,有缺憾是真實性的重要指標,而惟有真實的課才配稱得上「好課」。
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說起來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來卻很難,但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追求過程中,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博大起來,同時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為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
教師怎樣才能上好每一節課?
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師的基本功,基本文化素養,對教材、學生的了解程度,駕馭課堂的能力等都將影響著教師的上課質量。
要想上好每一節課,必須要了解導致課堂教學低效或無效的一些主要原因。如:上課不準備或者准備不充分,踩著西瓜皮,滑到那裡算那裡,這樣的課很難有效果;學科功力不夠,自己都不懂或懂得不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教學能力差,肚子里東西倒不出,課堂管不住,教學自然無效果;一節課的內容太難,學生接受不了;內容太易,學生本來就懂或者不講就懂;內容太少,學生受益不多;內容太多,食多不化。總之,內容不當,教學效果一定打折扣。其他如教學目標不切實際;老師無魅力,學生學習無興趣;作業布置沒有針對性;事後補救不及時,輔導沒跟上等等。都可能使課堂教學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那麼,教師怎樣做才能上好每一節課呢?也就是說上好每一節課應該注意什麼呢?
一、充分的課前准備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條件
課前的一切准備工作都稱為備課。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課標,收集材料,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學情,准備教具,課前實驗,選擇教法、學法、設計習題等。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在學校工作了33年的歷史教師,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觀摩課,聽課的一位教師問他:「你的每一句話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請問,你花了多少時間來准備這堂課?「那位教師回答:」這節課我准備了一輩子,而且,一般地說,每堂課我都准備了一輩子。但是,直接針對這個課題的准備,我花了約15分鍾……」 一輩子與15分鍾,一語道出了教師備課的真諦。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教師職業的基本任務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學基本功,備課是加強教學的科學性、計劃性、預習性、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環節。你備好了課,不一定能上好課,但是你要想上好課,卻必須要備好課。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是青年教師,還是老教師都需要認真備課。
教師備課時不能僅僅關心本節課上什麼內容,怎樣上課。還應關注這節課在整個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教學重點是什麼?教學難點是什麼?也就是說這節課你要教什麼?怎樣教?最後要達到什麼目的?教師必須心中有數。備課時就要想辦法在課堂上如何用顯見、易懂的事例或簡明的語言,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最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備課還要備學生。關注不同程度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能力,關注在上課時可能產生的問題,關注可能的教學效果。事先的預設和課堂的生成是互相制約的,如果老師有良好的學科功底,就可以對課堂的發生的情況隨時進行修正。從這一點上說良好的學科功底是教學有效性的基本保證,沒有對所教學科的全面理解和對各個細節的瞭然於胸,很難始終保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雖然課堂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轉變到現在的以學生為主體,這並不意味著教師的素質隨之變得不重要,反而現在對於老師素質的要求比以前更為重要了。也就是說,一堂好課的關鍵,在於教師本身的素質。
教師的教學能力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是教學基本功。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如果沒有較強的基本教學能力,即使教學目標確定得再合理,教學內容再科學,教學手段再先進,也無法產生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教師較強的教學能力也是好的課堂教學的重要特徵。教師的教學能力表現在:
1、課堂駕御能力
在一堂好課中,教師應能較好地對課堂教學進行組織、管理和監控,根據課堂上不同的情況調節課堂教學節奏,教學容量適當,教學結構清楚,時間安排合理,課堂應變能力強。課堂駕御能力不僅僅是管好學生的課堂紀律。而是通過誇張的肢體動作,課堂節奏的調節,抑揚頓挫的聲調等手段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投入到學科學習的氛圍中去。
2、組織教學能力
組織教學可貫穿於一堂課始末,要不斷向學生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並適當改換教學方式刺激學生,使學生有較持久的注意力和新鮮感,以便生動活潑地進行有效教學。
3、語言表達能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智力勞動效率」。因此,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科學、深刻、精練、簡明、生動、形象、幽默、風趣、親切、自然,充滿情和意,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勵和鼓舞。同樣的內容和語言從不同老師嘴中發出,其效果往往大相徑庭。飽滿的激情容易引起共鳴和呼應,昏昏欲睡是不會有課堂效果的。
教師的語言怎樣才能成為學生學習的「興奮劑」而不是「催眠曲」呢?應具備以下特點:
豐富性:盡量使學生有所收獲或啟迪;
簡潔性:語言精煉,不講廢話;
條理性:邏輯性強,不顛三倒四,條目清晰,不混沌不清;
形象性:語言多變化,繪聲繪色,吸引注意力;
趣味性:吉爾伯特·海特指出:「幽默有各種功能,最明顯的功能是幽默能使學生富有生氣和積極注意。」 要使語言有意趣,就必須注意語言的幽默感。
4、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能力
當今信息技術的發展,網路資源平台的完善,為教學提供了一個多樣化的技術支持。教師不僅要學會製作生動有趣的課件來吸引學生的目光,也要善於在網上收集有關的資料以便充實課堂的信息量。在一堂好課的課堂上,多媒體課件是必須運用上的。也就是說教師的能力必須與時俱進,這樣才能教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學生。
5、板書和多媒體同樣重要。
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直接交流的時間很少。授教主要依靠板書和語言來表達,語言有時比較快,學生一聽就過去了,而板書卻可以以停留一段時間讓學生邊看邊思考。作為老師,對板書應該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決不要亂劃亂寫,也不要什麼都不寫。應該寫什麼,什麼時候寫,寫在什麼地方,怎麼突出重點、要點,這些都要考慮。甚至什麼時候擦黑板,擦哪部分,保留哪部分,都應在備課時設計好。不見得每節課都有很多板書或者需要多媒體,但寫得一手好字,設計一個好的多媒體,也能為一節課增色。尤其是好的板書,應是教師的一個基本功。
三、良好的教學能力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保證
高水平的教學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這需要反復的摸索,探求,反思和積累。
1、提高課堂提問質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
學生積極思考也是好課的一個標志。怎樣才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呢?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提問題的質量。對學生有吸引力的問題應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第一,難度適中。所提的問題應是學生「跳一跳能夠得著」的。由於學生的水平是有差異的,因此,在照顧大多數的前提下,還應考慮「兩頭」的學生,特別是學困生,要盡量讓他們也能「夠得著」。
第二,富有啟發性。提出的問題要有價值、有意義、有趣味,使學生感到值得思考,願意思考。盡量少提直接讀課本上的內容就能回答的問題,最好提問需要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回答的問題;不能只簡單提「對不對」「是不是」之類的問題,而應多提「怎麼樣」「為什麼」等需要思考的問題。
2、優化課堂活動設計,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意識。
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課堂學習,是一堂好課的主要標志。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善於創造讓每位學生主動參與、自由讀書、熱烈討論、談講感悟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要使學生有效地參與課堂學習,積極地動腦、動口、動手,應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盡量提供機會。課堂上應多設計學生動口、動手的環節。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能讓學生說的內容,教師決不能代勞。一般課堂上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是應該讓學生說的:回顧上一節課所學的內容;對本節將要學習的內容已經知道了多少,想要知道什麼;對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有什麼疑問、不同見解或聯想、感想等。
第二,提出明確要求。說什麼、做什麼,怎麼說、怎麼做,應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使學生有的說、有的做,會說、能做。
第三,採取激勵措施。除了學生回答的問題或動手做的內容要讓學生感興趣以外,教師還應採取必要的「外部」激勵措施。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有成就感,使課堂「活」起來。
3、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師的滿堂灌是一種很沉舊地的教學方式,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人,才是當今倡導的課堂。上好一節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老師上課時所引發的學生的喜怒哀樂,一低頭,一皺眉,或沉思,或雀躍,這是互動。學生對老師教學內容的認同和呼應,師生之間對教學內容的共識和探討,也是互動。老師出色的講述給學生留下的思考和回味,這也是互動。學生的主動性應體現在師生之間思維的相互碰撞與和諧共振。
4、注重作業批改及課後輔導。
很多新教師認為,把課講好就萬事大吉了,其實,真正把課堂落到實處,課後還有很多工作要求我們去做,比如認真及時批改作業,根據作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後,及時找學生談話,把問題幫助學生解決掉。通過多找學生談話,了解學生地情況,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可以優化自己的課堂。這些都是我們新教師容易忽視的環節,其實它在教學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學困生,他們不是不學,也不是學不好,是他們的態度不端正,他們從心理上不重視該科學習,所以對他們做工作關鍵是從心態上糾正他們,讓他們知道該科學習的重要性,通過溝通,相信一定會取得一些積極的效果。
5、做好課後的反思、總結。
作為一個教師,絕對不會為了上一節好課而上好一節課,而是盡心盡力地上好每一節課。所以課後的反思、總結,也是一堂好課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堂好課的保證。課後反思、總結可以積累經驗。一堂課什麼地方做得好,什麼地方沒有做到位,下一節課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改進。這有利於以後的教學越來越有經驗,從而達到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四、知識的積累更新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條件
1、堅持聽評課,讓自己快速成長。
對一個新教師來說,通過聽評課,能夠揚長補短,優化課堂。
那麼,新教師在聽課時應該怎樣聽呢?聽一節課,應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對新教師來說,聽課需要關注兩個方面:
第一、關注教師的教。新教師不同於學生,聽課的目的是回去教學生,所以,首要目的是要看指導教師怎樣教。一般要注意如下幾點:⑴課的結構。⑵重點與難點的突破。⑶板書及教學媒體的運用。⑷課堂氣氛。
第二、關注學生的學。對於學生的學習活動,新教師應該關註:學生是否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學習活動中學生經常做出怎樣的情緒反應?學生是否樂於參與思考、討論、爭辯、動手操作?是否經常積極主動地提出疑問學生活動(或練習)的時間是否充裕得當?學生自學習慣、讀書習慣、書寫習慣、學習方法是否養成?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
在聽課時,新教師應該把自己定位為以下兩種角色:
⑴審美者。新教師在聽課時的最佳角色應該是審美者而不是批評家,要多學習老教師的長處與閃光點,為我所用。
⑵參與者。新教師在聽課時應把自己定位為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而不是旁觀者。只有有「備」而聽,而且從思想上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並盡可能以學生的身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能獲取第一手材料,從而為自己上好每一堂課奠定好基礎。
2、重視學校每周的集體備課的學習。
集體備課就是教師合作備課,集體備課確實有許多好處,比如它可以分享智慧,可以增進合作,可以提高效率。對新教師來說,利用好集體備課優化自己的課堂尤為必要。大家集思廣益,研討教材、教法,補充鮮活的事例,會使自己的課堂更加生動活潑。與大家一塊討論重點難點疑點,某些知識點的處理方法,通過集體備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從而更有利於我們教學工作的開展。
3、多聞多問多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學無止境,雖已成為教師,但在教學生怎樣去學的過程中,不能忘記自己仍需要學習充電。「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樣的要求早已經跟不上教育的發展了,教師應有源源不斷的溪水。現在的學生見多識廣,思維活躍,需要問的問題特別多,因此,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廣泛涉獵,成為學生的崇拜者,做個學生問不「倒」的教師。
另外,我們要講好課,讓學生喜歡我們的課堂,只有多讀書,多學習,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材只是工具,只有當教師擁有淵博的知識時,才有可能深入淺出地將死板的教科書變成激發學生興趣與主觀能動性的有效途徑。而這些需要我們教師廣泛涉獵知識,可以從多種渠道,如網路、期刊、雜志等中搜集有用的信息,並加上自己的理解分析,形成教案,再講授給孩子們聽。一桶水如果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廣大教師時刻不忘學習,不忘讀書,以廣博的知識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影響人,以執著的信念引導人,同時在完成教育教學使命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⑦ 新教師如何上好第一堂課

1.做好心理調適,盡快進入教師角色
初任教師,其扮演的社會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即由受教育者——學生變成了教育者——教師。這一質的改變使得兩種角色的自我意識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其主要表現在擔當學生角色的主導意識是班集體中的被領導者,而教師角色的主導意識則是班集體中的領導者。這兩種自我意識的反差迫使新教師必須扭轉過去擔當學生角色時的自我意識,盡快適應教學環境,從心理、思想行為等各個方面承受社會對自己的角色期望。
2.作為新教師,上課前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備
①對一位新教師來講,首先要克服畏懼心理,樹立應有的自信心。②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取得他們的支持和幫助。③設想在第一堂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對問題的處理方法與補救措施。④主動深入班級,了解所任年級、班級學生的班風、學風、知識基礎等,與學生建立感情。
3.精心備好第一堂課,以便打好「第一仗」
教學實踐證明: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教師備課越充分,教學效果就越好。備課是教師取得教學工作主動權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教師提高教育思想、業務水平和教學藝術的重要途徑。因此,新教師在上第一堂課前,應精心備好課。備好課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深入研究大綱教材。從教學過程來說,要做到教學目的明確,教學層次清楚,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教學語言來說,要做到語言生動形象,活潑有趣,邏輯性強,通俗易懂;從教學形式來說,要做到教學方法靈活,啟發得當,教學步驟嚴密,緊湊等等。
上課的對象是學生,因此,新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備好學生,否則課就備不好,你的第一堂課也必然上不好。要了解學生的什麼實際情況呢?一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情況,就是學生想不想學你的課?愉不愉快?為什麼?二是學生學習的科學性情況,學生會不會學?是怎麼學習的?存在什麼問題?三是學生的有關預備知識和能力的掌握情況,也就是講新課要用的有關預備知識是否掌握?有關能力如何?老師如果不去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上課必然會脫離學生的實際,學生就會因為老師講的聽不懂或者講的太容易,而對你所講的課失去信心或不感興趣。不知有多少老師因為上課前沒有好好去備學生,結果第一堂課就因為不了解學生而敗下陣來,後悔莫及。了解的途徑很多,如,看材料、開座談會、個別談話、搞摸底測驗、家訪等等,如果對學生的情況摸的很透,還沒上課,學生的名字都能叫出來,這就為上好第一堂課打下了成功的基礎。
4.反復「試教」,總結優點和缺點
上課之前做好認真的試教是保證上好課必不可少的環節,新教師對第一堂課的教材內容,組織教法,教學手段,教學器具等都要進行周密的研究與准備,並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預演」,提前模擬進入角色,要想上好第一堂課,教案一定要掌握的特別熟練,這是上好第一堂課十分重要的一個因素。通過「預演」,可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並逐個進行糾正。一份精彩的教案寫好以後,老師就要不斷地去熟悉教案,熟悉到什麼程度呢?如果時間允許,最好能熟悉到講課時不用看教案最好。如果教案很熟,上課就有了餘力,就可以更好地做到隨機應變了。上課時不看教案,又能把課講的特別好的老師,最受學生的歡迎,也最讓學生佩服。因為學生從老師講課的熟練程度上,看到了老師的工作負責,業務精湛,精益求精。那些上課時不斷地看教案,講課時結結巴巴的老師,威信很快就會一落千丈。學生認為,老師沒有備好課就來上課了,肯定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師。
5.重視課後小結
課後認真進行課堂教學分析,及時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一環。有些新教師認為上完課就沒事了,很少及時進行自我分析,這種做法,不利於總結、結累、借鑒和提高,勢必影響新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因此,新教師在上完第一堂課後,都必須及時進行自我分析。即上完課後都要及時回顧備課和上課過程,分析在本堂課中有哪些較好地實現了原定計劃,還有什麼不足;課上發生的自己沒有預料到的情況,自己是如何應變處理的,並進行分析;哪些問題在備課時沒有考慮到;學生在學習中有哪些反應;下堂課教學要著重注意些什麼等等。分析的結論記錄下來,作為下階段備課和上課的參考,這樣做的同時,也增加了自己的教學經驗。
6.充分發揮新教師的「首因效應」
教學實踐表明:教師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如何,容易使學生產生一種「先入為主」的心理定勢。教育心理學中也十分強調:「教師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對教師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響」。因此,新教師在第一次與學生接觸時,就要注意自己與學生初交中的形象塑造,力求一開始就給學生形成一個美好的印象。為此,新教師與學生第一次見面時,應設計好自已的儀表,要給人以和藹可親之感,與學生談話要表現出關心、體貼,力求一開始就留給學生「是他們知心朋友」的印象,從而為自己的後繼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
7.注重感情因素,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深深地體會到,知識傳播中蘊含著師生的情感因素,在第一堂課堂中,教師應充分注重自己情感的發揮,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上都應包含「情」。通過自己充沛的精力、飽滿的情緒、昂揚的激情夫感染學生、激勵學生。上課過程中,應充分利用面部表情表達自己的情感,經常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面帶微笑,幽默風趣。實踐證明,親切和藹的笑容能夠縮短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課堂氣氛活躍、便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想用板著面孔。不苟言笑來顯示自己的權威。其結果是使學生對教師敬畏而不是敬重,用心靈的窗戶——眼睛與學生交流信息、感情,可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可採用環視和注視相結合的辦法。環視使得每個同學都感到老師在注意自己,因而能專心聽課;注視可制止學生的違紀行為,既代替了口頭批評,又不傷害違紀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其他同學,一舉兩得,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新生進入學校後人生地不熟。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心、愛護、指導、幫助。在第一堂課中,教師一定要抓住學生的這個心理特徵.及時把自己關心愛護學生、樂於幫助學生的思想表露出來,取得學生的認可,為建立比較融洽的師生關系打下良好的基礎。
8.注重業務水平的發揮,使學生感到你是位可信老師
第一堂課與一般課不同,一般課的授課內容是固定的,主要是傳授新知識,而第一堂課內容則不受教材的限制。更多的是充分運用教師淵博的知識。發揮自己的優勢,上活上好這堂課,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備好課,把淵博的知識和相關的素材有機地結合起來,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課堂上的每一句話,都要圍繞主題開展。同時要精心設計板書,處理好語言的敘述與板書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感到有節奏感,不致於使課堂沉悶、單調。其次是脫稿授課,這樣有利於把課講活,學生覺得這位老師對課程熟悉、有水平。

⑧ 如何上好一堂公開課技巧

一、課前多做准備工作

1、備學生。

上公開課有時候是自己的學生,有時候是別人的學生。若是自己的學生,很多時候能夠沉著應對。因為學生的情況都很了解,提的問題會很有針對性,學生能應答自如,課堂氣氛當然就好一些。但要上好一堂公開課,也還得好好備學生,讓學生在公開場合得到鍛煉;當然若是別人的學生,就更應該事先了解一些他們的情況。如他們的成績分布,班幹部名單等,同時多鼓勵他們別怯場,利用有限的時間和他們融洽關系,走近他們,最好讓他們喜歡上你這個陌生老師,這樣他們才會最大限度地配合你,讓你上課時候能得心應手。

2、備教材。

這是上課前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若對所較內容不熟悉,把握不了重難點,上課時候就會眉毛鬍子一把抓,上課前要非常了解自己要講什麼,不講什麼。內容不宜過多,要明了清楚。讓學生實實在在學點東西,而不是所謂的走過場。同時要結合所教知識與前面舊知識的聯系,從而能從復習中從容過渡,讓新知識的引入自然而生動。不讓自己的公開課變成「耍猴戲」。

3、備課件。

很多老師平時上課很好,但一上公開課就不知所措了,因為課件不熟悉,以為課件是現成的東西,沒花時間好好研究怎麼用,上下銜接不自然;另外,因是別人制的課件,使用起來很別扭,導致上課時候心慌意亂,自然就上不好課了。

二、做好新課的引入

1、新課的引入要有新意。萬事開頭難,有了好的開端,對後面的過程產生水到渠成的效果。一節公開課開始的部分很重要。因為來聽課的人或評委也許是第一次聽你的課,他們要是聽見耳目一新的引入,會對上課人產生良好印象,因為第一印象會先入為主。

2、新課的引入要自然,簡潔而又生動。引入是很簡短的一個過程,但卻很有講究,它要把復習舊課和新課聯系起來,同時也得與即將上的新課銜接。所以要求上課的老師要多多研究,找到最適宜的引入材料,讓復習輕松過渡到新課。

三、展優避短,採取多種方式上好新課

1、純朴、謙遜、高雅的形象是上課成功的第一前提。當一位教師走進教室時,人們就會在腦海里產生第一印象。當你帶著微笑,和藹可親,充滿自信地走進教室時,首先會讓學生和聽課老師對你充滿好感,產生一種積極的心態,激發想聽你講課的慾望。這就是你成功的第一步。

2、教師純美的語音功底是上好公開課的有力保障。作為上語言課的老師,說話就是教學的方式。怎樣讓學生學好英語,教師的發音、語速及對所教內容的准確表達,都對學生起著言傳身教的影響。作為一堂公開課更是顯得重要。當你以優雅的姿態走進教室,開口說第一句清脆或帶滿磁性的口語時,你就已經獲得聽課人的肯定。再加上准確而流暢的表達,不快不慢的語速,學生會覺得很過癮,聽課老師也會興趣倍增。當然我們的老師平時很辛苦,也許嗓子早就壞了,那也沒關系,只要你的語言帶有感染力,能抑揚頓挫,照樣效果不錯。

3、教學內容的條理性是上課成功的關鍵。一節課的設計有條不紊,思路清晰,銜接自然。這節課就已經成功一大半。上課教師要鎮靜自若,把提前設計的課爛熟於心,這樣在上課過程中就會臨危不亂,帶領學生朝自己設計的理想目標發揮,讓節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聽課老師也就肯定了你掌控課堂的能力,這樣你也就握住了成功的指揮棒。

4、上課教師的肢體語言是輔助教學不可缺少的手段。因為公開課很多時候是借班上課,陌生的學生有可能沒聽懂你的指令,甚至水平很差根本聽不懂你的英語指令,這時候是肢體語言發揮作用的絕佳時機。你借用幽默而大眾化的動作,不僅讓學生弄懂你的指令,迅速回應你的問題,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感,也掩飾了學生配合不佳的尷尬場面。所以恰當的肢體語言的使用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手段。

5、時間的掌控是關繫上課是否成功的保障。一節課的幾個步驟各分別需要多少時間,不僅需要課前設計好,還更是我們教師需要練就的感覺能力。我們不可能一邊上課一邊看時間,我們得憑自己的感覺來進行分配和調控。老教師會對時間駕輕就熟,但若是年輕教師就得多多費心,讓自己的公開課時間分配恰倒好處,獲得更理想的評價。

總之,要上好一堂英語公開課不容易,它需要教師有深厚的知識功底,語言功底,整體調控能力,還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怯場就是信心充足的體現,也是良好心理素質的表現,更是能發揮正常或超常的前提。老教師經驗豐富,備戰無數,站上講台信心十足;年輕教師要「初生牛犢不怕虎」,拿出勇氣,利用自己年輕的本錢,以自己的朝氣蓬勃迎戰上風。

閱讀全文

與如何上好一堂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1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3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72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76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55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24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30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1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92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29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2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987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0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13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59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0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86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70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5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