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信息防禦技術在信息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前不久,美國五角大樓向國會遞交了對中國軍力的年度評估報告,報告稱,中國政府和軍方招募民間網路黑客襲擊美國官方網站。隨後,我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否認了美方的說法,並表示,網路犯罪是世界各國都共同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中國是黑客攻擊的受害者,我們希望有關國家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和解決這個問題。由此可見,信息和網路安全已成為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的問題。那麼,信息安全主要包括哪些內容?軍事領域的信息安全又面臨著哪些威脅?世界各國在信息安全領域有哪些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就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信息工程大學電子技術學院教授蘇錦海。
記者:《孫子兵法》中講:「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可見,信息歷來就是軍事斗爭中制勝的重要因素。那麼,「信息安全」這個概念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這個概念的出現和我們常說的信息時代和信息社會,有著怎樣的聯系?
蘇錦海:信息歷來是一種重要的資源,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信息資源、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信息和材料、能源一樣成為社會的三大支柱之一,信息時代人類社會的共性之一是信息社會。然而,為了己方利益而非法利用信息,如非法獲得、偽造、篡改等,信息安全問題就產生了。保護信息的合法利用就是要解決信息安全問題。
「信息安全」這個概念要從其發展歷史來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信息安全措施主要是加密,被稱為「通信保密(COMSEC)」階段。其後,隨著計算機的出現,人們關心的是計算機系統不被他人所非授權使用,稱之為「計算機安全(INFOSEC)」階段。上世紀90年代,隨著網路的應用,人們關心的是如何防止通過網路對計算機進行攻擊,稱之為「網路安全(NETSEC)」階段。進入21世紀,人們關心的是信息和信息系統的整體安全,如何建立完整的保障體系,確保信息和信息系統的安全,這時學術界稱之為「信息保障(IA)」。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合理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使得人們更好地利用信息的價值。然而,開放的網路是信息的主要承載體,人們在享受著它帶來的便利的同時,非法利用信息技術和網路帶來了信息安全問題,開始感受到信息安全所帶來的巨大威脅。信息安全已成為關系社會安全、文化安全、經濟安全、軍事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
記者:蘇教授,在您看來,我們通常所講的信息安全包括哪幾個方面的內容?而如果從軍事這個領域來看,軍事信息安全遇到的主要威脅來自哪些方面?
蘇錦海:「信息安全」逐漸被廣大公眾所熟知,廣義信息安全是一般意義、任何形態的信息之安全;狹義信息安全主要指電子系統、計算機網路中的信息安全。
普遍認可的信息安全的定義是保護信息和信息系統不被未經授權的訪問、使用、泄露、中斷、修改和破壞,為信息和信息系統提供保密性、完整性、真實性、可用性、不可否認性服務。簡而言之,使非法者看不了、改不了信息,系統癱不了、信息假不了、行為賴不了。
信息時代的軍事威脅不是大軍壓境,而是直面軍事信息安全的挑戰。軍事信息安全內涵具有特殊性,如嚴格的保密性,地位的戰略性和超強的技術性,主要表現為軍事泄密、黑客攻擊和信息戰三個方面。
無形的信息已在信息化戰爭中起決定性作用,並日益成為最重要的戰鬥力和戰鬥力倍增器。軍事信息安全威脅主要發生在敵對雙方在信息領域的干擾與反干擾、破壞與反破壞、摧毀與反摧毀的斗爭中。目的都是為了奪取「制信息權」。威脅軍事信息安全的因素很多,但威脅最大、影響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貫穿始終的電子戰威脅奪取「制電磁權,隱秘難測的網路戰威脅控制敵方信息網路,防不勝防的心理戰威脅渙散敵方軍心,高效能的實體摧毀威脅破壞對方信息系統的物理功能。
記者:有觀點認為,從軍隊的角度來講,以前我們可能更看重它的武器裝備的打擊能力,但是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信息安全保密也必將成為關系未來打贏高技術戰爭的決定性因素。我不知道,您對這樣的判斷怎麼看?
蘇錦海:進入信息時代,使得信息由戰爭的幕後走到了台前,使戰場從「陸、海、空、天」發展到了「陸、海、空、天、電磁、網路、心理」七維空間。因此,信息領域的斗爭不可避免地成為未來信息化戰爭的主戰場。信息已成為信息化作戰的核心,信息安全也必然成為關系未來信息化戰爭勝負的戰略課題,成為奪取作戰勝利的重要保證,甚至是決定性因素,確保信息安全保密是信息化作戰的關鍵任務之一。
許多西方軍事分析家認為,工業時代軍隊的基礎是火力殺傷系統,信息時代軍隊的基礎是信息。因此,必須藉助信息這個「力量倍增器」,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設,思想觀念上深化對信息的再認識,確認信息是「指揮的本錢」,是「制勝的關鍵」,把「制信息權」納入新的爭奪領域。
記者:我最近看了一些與軍隊信息安全相關的材料,其中講到了一個例子,幾年前,美軍一個年輕的空軍上尉,利用在商店裡買到的計算機和數據機,輕而易舉地進入了美軍海軍的指揮控制系統,並篡奪了美海軍大西洋艦隊的指揮權。當時,馬薩諸塞州漢斯科姆空軍基地電子系統中心控制室的計算機熒屏上顯示「控制完成」的字樣後,在場的五角大樓的要人,一時陷入極度恐慌之中。
您個人是否還知道一些這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事例?您覺得,類似事件的發生,可以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和思考?
蘇錦海:不管是出於國家或軍事目的,還是團體利益或個人興趣誘惑,對軍事信息系統的攻擊和入侵時刻都存在。
伊拉克戰爭打響後,為什麼美軍打擊軍事目標時卻保留了伊軍的通信設施,答案也很清楚,如果早早摧毀伊軍的通信系統,就等於切斷了自己的重要情報來源。美軍使用的偵察衛星,全時監聽進出伊拉克的所有手機、衛星電話等通訊,從中搜索有價值的情報信息。美國情報人員,通過跟蹤監控、竊聽等手段獲取了大量伊拉克政府高官的活動情況,為美軍的「斬首」行動提供了及時可靠的情報。
海灣戰爭一開始,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就發動了代號為「白雪」行動的電子戰。在空中作戰前24小時,使伊軍失去了警戒偵察和通信能力。有時一天就有15.2萬條假消息、雜亂信息輸入伊軍信息接收站,「信息洪流」使伊軍整個信息系統癱瘓、指揮控制混亂、防空系統基本失去作用。
科索沃戰爭中,北約對南聯盟狂轟濫炸,唯獨對其手機基站網開一面,原因何在?就是利用手機網路的開發和廣播特性,從中截獲所需情報。在北約空襲期間,其信息系統連續遭到俄羅斯和南聯盟電腦「黑客」的網上攻擊,致使北約部分計算機系統的軟、硬體受到電腦病毒的重創,白宮網站曾經一整天無法工作,某航空母艦的指揮控制系統也曾被迫停止運行3小時。
以上事例告誡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我軍信息安全防禦能力,這樣,才能在未來可能發生戰爭時處於不敗之地。
記者:從一個信息安全研究者的角度,您覺得世界各國的軍方對信息安全有著怎樣的態度?這方面有沒有一些比較具體的事例?
蘇錦海:美國率先提出信息安全關系國家戰略安全,把信息安全放到優先發展地位,認為網路攻擊是與核、生、化等武器並列的大規模破壞性武器。「9·11」恐怖襲擊發生後,美國接連頒發了多個重要信息安全法規和總統令,組建了信息安全專門機構,加強了統一領導,建成了一支以信號情報部隊為主力的信息作戰力量,研究開發出了信息攻擊手段和技術,具備了較強的信息防禦和攻擊作戰能力。美國政府把「保護美國信息網路免遭攻擊,並使對手的信息網路癱瘓」,作為軍事轉型的六個重點之一。
俄羅斯、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也都從國家發展戰略、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的高度,大力加強信息安全保密建設,謀求在信息領域的有利地位。2000年總統普京批准了《俄羅斯聯邦信息安全學說》。日本的信息安全對策是從1999年開始正式啟動的,2001年發布「電子日本戰略」,宣布要確保信息通信網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B. 網路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什麼的競爭
1、網路空間主要就是信息戰的主戰場之一。籠統的說各國都在發展傳統軍事力量和非傳統軍事力量。傳統的就是海陸空三軍,非傳統的就是核,生,化,航天,網路信息等。
2、「得人者興,失人者崩。」網路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建設網路強國,沒有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沒有人才創造力迸發、活力涌流,是難以成功的。念好了人才經,才能事半功倍。
3、對我國來說,改革開放初期,資本比較稀缺,所以我們出台了很多鼓勵引進資本的政策,比如「兩免三減半」。現在,資本已經不那麼稀缺了,但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依然稀缺。
4、我們的腦子要轉過彎來,既要重視資本,更要重視人才,引進人才力度要進一步加大,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步子要進一步邁開。網信領域可以先行先試,抓緊調研,制定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的辦法。
C. facbook主戰場在哪個板塊
1、樂視網(300104)
2、百視通(600637)
3、拓維信息(002261)
4、國民技術(300077)
5、拓爾思(300229)
D. 信息安全在用心保密階段中主要應用於什麼領域
我才學短淺,就說一點。1.信息安全主要有軍事,通信,以及日常的生產。總的來說,「信息安全」逐漸被廣大公眾所熟知,廣義信息安全是一般意義、任何形態的信息之安全;狹義信息安全主要指電子系統、計算機網路中的信息安全。2.軍事應用於一些直面軍事信息安全的挑戰。軍事信息安全內涵具有特殊性,如嚴格的保密性,地位的戰略性和超強的技術性,主要表現為軍事泄密、黑客攻擊和信息戰三個方面。 通信也是主要有黑客攻擊等等,還有生產生活的信息交流也受其影響。3.我以軍事為例子:進入信息時代,使得信息由戰爭的幕後走到了台前,使戰場從「陸、海、空、天」發展到了「陸、海、空、天、電磁、網路、心理」七維空間。因此,信息領域的斗爭不可避免地成為未來信息化戰爭的主戰場。信息已成為信息化作戰的核心,信息安全也必然成為關系未來信息化戰爭勝負的戰略課題,成為奪取作戰勝利的重要保證,甚至是決定性因素,確保信息安全保密是信息化作戰的關鍵任務之一。4.網路與信息安全部分熱點 基礎類 * 機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認性演算法:演算法研究是基礎研究,基本屬於數學范疇,近年來沒有革命性的新演算法廣泛應用。隨著計算能力的不斷增強,機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認性演算法等方面研究需要進一步加強。 * 特徵識別模式匹配:為有效避免垃圾信息、病毒以及其他有害信息通過網路擴展,必須進一步研究特徵識別以及模式匹配等技術。當前對網址、關鍵字過濾有一定進展,在圖片、影片、聲音等方面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應用 * 安全晶元、操作系統、設備:安全相關的晶元、器件、、操作系統、專用設備等都是網路與信息安全的基礎。當前上述內容在國際上相對成熟,除非有重大突破,當前重點在於綜合應用 * 安全體系理論研究:安全體系結構理論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形式化的數學描述和分析方法建立信息系統的安全體系結構模型。當前國際上進展較快,已成體系。 .應用類 * 認證鑒權技術及實施:通過一定的協議流程和演算法驗證持有特定密鑰的用戶是否是所聲稱的特定用戶,擁有什麼樣的許可權。近年來,鑒別密鑰有所發展,當前ITU等組織正在研究生物特徵鑒別。 * 海量信息處理:當前網路隨著通信需求的增加以及光通信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合法監聽、內容檢測、防範入侵和攻擊中,需要實時或者短時間內處理大量信息。因此海量信息處理,包括深度協議感知、線速過濾、模式匹配、海量存儲等技術都在研究中,並且是近期內的重要研究方向。 數字水印等其他安全相關技術:隨需求的不斷出現,新的安全技術將被研究和應用。 .綜合類 * 可靠性技術:可靠性技術主要通過器件、設備、協議以及網路組織使網路/應用系統能夠持續不間斷提供服務。當前傳統電信網相關的可靠性普遍認可,可靠性研究比較成熟;基於IP網路的可靠性還有待提高,因此研究還在繼續,同時新的研究成果還正在應用到IP網路特別是NGN承載網。 * 溯源技術:溯源是指通過技術手段,將內容、網路行為以及應用行為等追溯到該行為發起者。隨當前傳統電信網業務單純,溯源技術成熟,IP網路以及應用服務溯源技術正在進展中。隨著各國對網路基礎設施依賴性的增加,溯源技術將和認證鑒權技術、安全通信架構等結合在一起保障安全。 * 信息對抗:隨著社會對網路基礎設施依賴程度的增加,信息對抗成為國與國對抗的重要內容。當前信息對抗已有單方面少量實施,還沒有到正式大規模對抗階段。因此還是研究重要方向。 * 應急通信:應急通信主要是在災年以及戰爭等通信設施癱瘓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必要通信能力持續提供的行為。傳統電信網應急通信研究比較成熟,互聯網/IP網以及基於IP網新業務和網路的應急通信還在研究中 風險評估:風險評估包括技術和方法。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在ISO等組織研究相對成熟,對網路系統的評估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應用。 反垃圾信息:反垃圾信息實際上並不是一種具體的技術,而是模式識別、管理、架構方面的綜合應用。之所以將反垃圾信息單獨提出來是因為當前國際國內都非常重視所以專門提出,當前正在熱點研究中 體系架構:合理有效的架構能夠綜合各種技術,在網路與信息系統中提供合法監聽點、傳輸傳播控制點、為通信雙方信任體系,用戶隱私保護等。架構、框架等綜合應用是當前以及未來網路與信息安全研究的重點5.實驗室概況 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建於1989年,1991年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實驗室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依託於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實驗室的總體定位是:瞄準國際信息安全學科發展前沿,密切結合國家信息安全戰略需求,進行信息安全前沿性和前瞻性科學問題創新性研究和自主信息安全關鍵技術研發。
E. 網路安全將成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嗎
人,自然,生命環境,保密安全,決定自然生命體的生存安全!智慧與個人,和社會交流的空間,渠道,方式,方法,決定個人信息時代的生存長度!所以,人人講安全,社會講安全,國家要全,世界才能更長久的安全!!!
F. 信息安全時干什麼的
我才學短淺,就說一點。1.信息安全主要有軍事,通信,以及日常的生產。總的來說,「信息安全」逐漸被廣大公眾所熟知,廣義信息安全是一般意義、任何形態的信息之安全;狹義信息安全主要指電子系統、計算機網路中的信息安全。2.軍事應用於一些直面軍事信息安全的挑戰。軍事信息安全內涵具有特殊性,如嚴格的保密性,地位的戰略性和超強的技術性,主要表現為軍事泄密、黑客攻擊和信息戰三個方面。 通信也是主要有黑客攻擊等等,還有生產生活的信息交流也受其影響。3.我以軍事為例子:進入信息時代,使得信息由戰爭的幕後走到了台前,使戰場從「陸、海、空、天」發展到了「陸、海、空、天、電磁、網路、心理」七維空間。因此,信息領域的斗爭不可避免地成為未來信息化戰爭的主戰場。信息已成為信息化作戰的核心,信息安全也必然成為關系未來信息化戰爭勝負的戰略課題,成為奪取作戰勝利的重要保證,甚至是決定性因素,確保信息安全保密是信息化作戰的關鍵任務之一。4.網路與信息安全部分熱點 基礎類 * 機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認性演算法:演算法研究是基礎研究,基本屬於數學范疇,近年來沒有革命性的新演算法廣泛應用。隨著計算能力的不斷增強,機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認性演算法等方面研究需要進一步加強。 * 特徵識別模式匹配:為有效避免垃圾信息、病毒以及其他有害信息通過網路擴展,必須進一步研究特徵識別以及模式匹配等技術。當前對網址、關鍵字過濾有一定進展,在圖片、影片、聲音等方面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應用 * 安全晶元、操作系統、設備:安全相關的晶元、器件、軟體、操作系統、專用設備等都是網路與信息安全的基礎。當前上述內容在國際上相對成熟,除非有重大突破,當前重點在於綜合應用 * 安全體系理論研究:安全體系結構理論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形式化的數學描述和分析方法建立信息系統的安全體系結構模型。當前國際上進展較快,已成體系。 .應用類 * 認證鑒權技術及實施:通過一定的協議流程和演算法驗證持有特定密鑰的用戶是否是所聲稱的特定用戶,擁有什麼樣的許可權。近年來,鑒別密鑰有所發展,當前ITU等組織正在研究生物特徵鑒別。 * 海量信息處理:當前網路隨著通信需求的增加以及光通信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合法監聽、內容檢測、防範入侵和攻擊中,需要實時或者短時間內處理大量信息。因此海量信息處理,包括深度協議感知、線速過濾、模式匹配、海量存儲等技術都在研究中,並且是近期內的重要研究方向。 數字水印等其他安全相關技術:隨需求的不斷出現,新的安全技術將被研究和應用。 .綜合類 * 可靠性技術:可靠性技術主要通過器件、設備、協議以及網路組織使網路/應用系統能夠持續不間斷提供服務。當前傳統電信網相關的可靠性普遍認可,可靠性研究比較成熟;基於IP網路的可靠性還有待提高,因此研究還在繼續,同時新的研究成果還正在應用到IP網路特別是NGN承載網。 * 溯源技術:溯源是指通過技術手段,將內容、網路行為以及應用行為等追溯到該行為發起者。隨當前傳統電信網業務單純,溯源技術成熟,IP網路以及應用服務溯源技術正在進展中。隨著各國對網路基礎設施依賴性的增加,溯源技術將和認證鑒權技術、安全通信架構等結合在一起保障安全。 * 信息對抗:隨著社會對網路基礎設施依賴程度的增加,信息對抗成為國與國對抗的重要內容。當前信息對抗已有單方面少量實施,還沒有到正式大規模對抗階段。因此還是研究重要方向。 * 應急通信:應急通信主要是在災年以及戰爭等通信設施癱瘓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必要通信能力持續提供的行為。傳統電信網應急通信研究比較成熟,互聯網/IP網以及基於IP網新業務和網路的應急通信還在研究中 風險評估:風險評估包括技術和方法。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在ISO等組織研究相對成熟,對網路系統的評估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應用。 反垃圾信息:反垃圾信息實際上並不是一種具體的技術,而是模式識別、管理、架構方面的綜合應用。之所以將反垃圾信息單獨提出來是因為當前國際國內都非常重視所以專門提出,當前正在熱點研究中 體系架構:合理有效的架構能夠綜合各種技術,在網路與信息系統中提供合法監聽點、傳輸傳播控制點、為通信雙方信任體系,用戶隱私保護等。架構、框架等綜合應用是當前以及未來網路與信息安全研究的重點5.實驗室概況 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建於1989年,1991年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實驗室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依託於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實驗室的總體定位是:瞄準國際信息安全學科發展前沿,密切結合國家信息安全戰略需求,進行信息安全前沿性和前瞻性科學問題創新性研究和自主信息安全關鍵技術研發。
G. 如何看待當前網路意識形態安全的形勢
https://wenku..com/view/.html?from=search
H. 請結合實際,分析說明日益突出網路安全威脅和風險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1、政治安全
在總體國家安全中,政治安全是根本。互聯網已經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網上滲透與反滲透、破壞與反破壞、顛覆與反顛覆的斗爭尖銳復雜。
相比傳統媒體,網路具有跨時空、跨國界、信息快速傳播、多向互動等特性,對現實社會問題和矛盾具有極大的催化放大作用,極易使一些局部問題全局化、簡單問題復雜化、國內問題國際化,給國家治理帶來挑戰。
2011 年初,突尼西亞、埃及等國相繼爆發被稱為「阿拉伯之春」的街頭政治運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成為民眾組織串聯、宣傳鼓噪的重要平台。
突、埃反對勢力利用推特、臉譜等網站,頻繁發布集會通知、遊行示威等信息,大量傳播極具刺激性、煽動性遊行畫面,不斷激發民眾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反抗意識,使抗議浪潮迅速爆發。
新興媒體發揮的強大組織和煽動作用,直接影響和改變了突、埃民眾的思維和行動,產生了連鎖反應和「滾雪球」效應,引發抗議力量迅速聚積,最終導致兩國劇變甚至政權更迭。
2、經濟安全
金融、能源、電力、通信、交通等領域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運行的神經中樞,是網路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可能遭到重點攻擊的目標。
「物理隔離」防線可被跨網入侵,電力調配指令可被惡意篡改,金融交易信息可被竊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存在重大風險隱患。一旦遭受攻擊,就可能導致交通中斷、金融紊亂、電力癱瘓等問題,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和殺傷力。
3、社會安全
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等勢力利用網路煽動、策劃、組織和實施暴力恐怖活動,發布網路恐怖襲擊,直接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社會秩序。
2014 年6 月24 日,中央網信辦發布《恐怖主義的網上推手—「東伊運」恐怖音視頻》電視專題片,揭示了暴恐音視頻危害及與暴力恐怖違法犯罪活動之間的聯系。據統計,在中國發生的暴力恐怖案件中,涉案人員幾乎無一例外觀看、收聽過宣揚、煽動暴力恐怖的音視頻。
(8)網路安全主戰場在哪個空間擴展閱讀:
影響網路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網路結構因素
網路基本拓撲結構有3種:星型、匯流排型和環型。一個單位在建立自己的內部網之前,各部門可能已建造了自己的區域網,所採用的拓撲結構也可能完全不同。在建造內部網時,為了實現異構網路間信息的通信,往往要犧牲一些安全機制的設置和實現,從而提出更高的網路開放性要求。
(2)網路協議因素
在建造內部網時,用戶為了節省開支,必然會保護原有的網路基礎設施。另外,網路公司為生存的需要,對網路協議的兼容性要求越來越高,使眾多廠商的協議能互聯、兼容和相互通信。這在給用戶和廠商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安全隱患。如在一種協議下傳送的有害程序能很快傳遍整個網路。
地域因素由於內部網Intranet既可以是LAN也可能是WAN,網路往往跨越城際,甚至國際。地理位置復雜,通信線路質量難以保證,這會造成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的損壞和丟失,也給一些「黑客」造成可乘之機。
(3)用戶因素
企業建造自己的內部網是為了加快信息交流,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建立之後,用戶的范圍必將從企業員工擴大到客戶和想了解企業情況的人。用戶的增加,也給網路的安全性帶來了威脅,因為這里可能就有商業間諜或「黑客」。
(4)主機因素
建立內部網時,使原來的各區域網、單機互聯,增加了主機的種類,如工作站、伺服器,甚至小型機、大中型機。由於它們所使用的操作系統和網路操作系統不盡相同,某個操作系統出現漏洞(如某些系統有一個或幾個沒有口令的賬戶),就可能造成整個網路的大隱患。
(5)單位安全政策
實踐證明,80%的安全問題是由網路內部引起的,因此,單位對自己內部網的安全性要有高度的重視,必須制訂出一套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
(6)人員因素
人的因素是安全問題的薄弱環節。要對用戶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選擇有較高職業道德修養的人做網路管理員,制訂出具體措施,提高安全意識。
(7)其他
其他因素如自然災害等,也是影響網路安全的因素。
I. 如何看待提高網路安全的急迫性
近年來,網路意識形態安全問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等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從黨員幹部到普通民眾,網路上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力量正在迅速出現、匯集,覆蓋率、影響力也在不斷上升。但是,網路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主陣地遭受沖擊的態勢仍然存在,網路意識形態主戰場的斗爭仍然十分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