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使用網路技術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使用網路技術

發布時間:2022-06-21 07:52:12

⑴ 如何利用網路資源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的整合。
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主持召開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並在該會議提出: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跨越式的發展。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其中一個主要目標是: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程,加快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新英語課程標准》以學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設定教學目標要求,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提出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教師應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信息技術的合理使用正好能為老師們解決這問題。通過採用多種媒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等,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優化教學過程。
二、網路資源
(一)使用網路資源的理論依據
利用網路資源是信息化、網路化時代英語教學的趨勢,有科學的理論依據。
1.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英語課程標准》要求教師要合理地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針對本地區的條件,積極和有創造性地利用多種資源,保證課程目標地實現,提高課程實施地效果。在這里,教師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成了關鍵。
2. 教育心理學的規律
教育心理學中關於學習的基本規律之一,就是參與學習的感官越多,學習效率就越高。聽、說、讀、寫結合,也就是聽覺、發音動覺、視覺、書寫動覺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學生對所學的英語會印象深刻,記憶牢固。網路中,有很多音像的資源,滿足了以上的各種需要,為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網路資源的特點
1. 高速、高效。
網路技術的最大特徵就是具有「時效性」。在網路中,有數之不盡的網站,資訊發達,各種信息都能及時在網路中得到更新。教師只要輕輕點擊滑鼠就能從中查閱到自己所需的材料,既省時也省力。
2、龐大的素材資源庫,種類豐富多樣。
網路中,有大量的兒童歌曲、兒童小詩、兒童動畫、兒童影片的素材。為教師備課、學生學習提供了有效的資源。
3、積累經驗,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通過網路,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加強了人與人之間思想的交流,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成熟。
三、網路環境下,小學英語教學的開展
《英語課程標准》指出,英語教學活動要從課堂延伸到課外乃至社會。小學英語教師要利用一切合理的社會資源和其他課程資源,特別是廣播影視節目、錄音錄像資料、直觀教具、多媒體、光碟資料等各種形式的資源。這些語言教學內容的安排應由近及遠、由小到大、由簡到繁、逐漸展開。學生在課上通過用中學、學中用,反復實踐,學用結合,充分展示所學教材的生動性。網路也能加快教師之間的教研工作的融合和發展。
教育的信息化,為教師的快速成長帶來了發展的新契機。網路資源共享為大家提供了多種信息化平台與渠道,對促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提高教育水平與效率,提高教師的英語教學水平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網路資源以其無與倫比的吸引力昭示著大家,用現代化先進技術克服時間和空間給大家帶來的差異,用教師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增長教師們的見識,培養大家的教學創新能力。
(一)聽、說教學。
1.小學英語聽說教學現狀分析。
《新課程標准》要求「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而實施這些活動的素材光*書本和教參是不夠的。教師從網路中大量搜集與課程相關的圖片、動畫、聲音等,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技能。
小學英語的聽說教學,主要是在低、中年級進行。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徵表現為模仿性強,以無意識記為主,容易產生畏難情緒。
據說人們所獲信息量的80%來於視覺。小學兒童視覺在整個感知覺中佔主導地位。其發展主要表現在視敏度和顏色視覺的發展。視敏度俗稱視力。小學兒童視敏度發展趨勢是:10歲前視敏度不斷提高。10歲時兒童的視覺調節能力的范圍最大,遠近物體都能看清楚。另一方面,小學一年級兒童已經能正確辨認各種顏色,能對各種不同顏色進行配對游戲。教師要充分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多種色彩,引起兒童關心和注意周圍的彩色世界。兒童只有理解了客觀事物,才能更深刻地感覺。
聽覺的發展包括對純音聽覺的發展和語音聽覺的發展。小學兒童純音聽覺的敏感度隨年齡增長逐步提高。但整個小學階段聽覺敏感度不如成人,未達到高峰。但小學生入學後,在語音教學的影響下,語音聽覺發展迅速。有研究表明,一年級末小學生已經能很好地辨別漢語的四聲和相近的字音,可達到成人地水平。因此,英語口語的教學,小學生語音聽覺的發展,關鍵在於教師的正確指導。以下是小學兒童與成人在聽覺和視覺發展水平的比較圖:
聽覺敏感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兒童的言語能力發展。人的聽覺能力因先天條件不同而有較大的個別差異,但都可以因訓練而提高。
結合以上的心理分析,教師的教學應該盡量為學生學習的內容和設計的活動賦予無意注意的特性,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減輕學生的畏難情緒;通過各種網路技術的資源,提高學生對英語的敏感度,並隨學生的年齡增長,有計劃地加大語言的輸入量,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廣州市小學英語教研員趙淑紅老師在介紹聽力教學的策略中提到,「要善用視聽等多媒體手段創設語言環境,優化聽力教學」,「充分利用網路等資源,建立聽力教學資源庫」。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上網搜集,播放網上大量的聲音、圖片、動畫等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觀看色彩豐富、生動有趣的動畫,多聽富有韻律的歌曲、小詩等,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保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循序漸進,逐步引導他們開口說英語。小學生的記憶類型有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和綜合型的差別。因此,英語教學法要多樣化,聽、說和諧平衡,各種類型的學生就能夠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不但學了英語,而且提高了素質。教師還可以利用網路技術,把下載的素材進行加工、整理,製作成生動形象的課件輔助教學。
2. 網路資源對聽說教學的長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路能打破時間和地點的局限,提高教學效率。
當前是一個信息的時代,資訊發達的今天每樣事情都講求效率。教學也不例外。網路上有許多的網站,這些網站里都有很多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音像材料。教師和學生只要掌握了簡單的上網方法,就能在網路的海洋里自由地選擇自己所需要的資料,為教學手段多樣化打下堅實基礎。
(2)利用網上的資源,口、耳、腦並用,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中,教師都努力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教師盡可能地讓學生感受到成功快樂,讓學生發現自我價值,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經常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學生的濃厚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反應靈敏,模仿性強。生動具體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小學生的感知覺發展水平也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接近成人的水平。網路的flash動畫、Powerpoint課件等素材,將畫面由靜變動,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情景的把握,也使學習變得輕松有趣。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等多種富有動態的語言活動中感受到濃濃的趣味,使教學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據以上的內容,曾對某校的學生進行調查,結果如下:
顯然易見,學生在運用了網路資源的輔助教學後,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二)讀、寫教學。
1.小學英語讀、寫教學現狀分析。
廣泛的閱讀,是學生寫作的基礎。因此,讀與寫在英語教學中是密不可分的。學英語必須有盡可能大的有聲和文字的英語信息輸入量;必須有題材和體裁及內容廣泛來源和表現形式多樣化的英語輸入量。課堂的四十分鍾時間是有限的,剩下的大量課余時間是學生發揮自學能力的好時機。然而,現在的小學生對於英語的寫作、閱讀都存在較大的畏難情緒。如何提高學生的讀、寫興趣,是讀、寫教學的關鍵。正如前面所提及的,小學生以無意注意為主,教師對學生的注意品質的培養,能為學生在讀、寫學習降低難度。這里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學生的注意品質的提高。注意品質包括廣度、穩定性、轉移和分配等四種。
小學兒童注意廣度較小,但隨年齡增長、知識、經驗的豐富而擴大。研究表明,用速示器在1/10秒時間內呈現圓點圖,二年級兒童能清楚地知覺到的圓點數一般少於4個,五年級兒童在4—5個之間,成人能達8---9個。(見下圖)
小學兒童注意穩定性隨年齡增長而提高,注意的穩定性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所必需的。當小學生上課或者做作業是注意力不能很好集中,就會影響學習的效果。注意穩定性在小學生中也具有性別差異,女生的穩定性高於男生。有人對小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注意穩定性做研究,調查表明7—10歲兒童可維持20分鍾,10---12歲約為25分鍾,12歲以上兒童可維持30分鍾。(見下圖)
小學兒童注意的分配能力較幼兒有了明顯的發展。而且二年級學生和五年級學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基本處於同一水平。注意的轉移能力也迅速地發展,尤其男生發展更快。
教師根據小學生的這些特點,鼓勵學生通過上網瀏覽、搜索資料等方式,開拓自己的視野,閱讀優秀的文章。把學生的注意力從單純的書本內容轉向千變萬化的網路世界,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學生更多地接觸英語,閱讀英語文章,自然就會提高語感,對於寫作也有幫助。教師還可以利用博客、Windows Live Messenger、MSN空間等方式,建立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平台,師生之間可以直接對話、交流,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真正拉近相互之間的距離。
《英語課程標准》要求教師「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要能夠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的教學活動要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就必須使用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方法和手段進行。
2. 網路資源對讀寫教學的長足之處主要體現在網路能充分發揮資源共享的作用,加快師生之間教學的互動。
正如前文所提及,網路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時效性」。這一特點正好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當前,學生在學校里學習英語的時間非常有限,師生之間想多溝通、會話的時間也是有限。利用網路技術,如視頻對話,博客互動等形式,就能為師生的交流創造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其中「博客」充當了尤其重要的角色。在不少的學生心目中,博客是一種新鮮的事物,他們可以自己開通博客。把自己的小作文掛在博客里,與其他同齡人甚至是長輩們分享自己的寫作成果。教師也可以利用這一互動平台為學生的小作品進行點評、留言。
21世紀是網路時代,學生都喜歡使用電腦和上網。只要教師和家長的引導得當,學生的這個興趣完全有利於他們在學習上的應用。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心理,讓他們在網上完成寫作的作業,用發電郵的方式交作業等等。教師批改後,再通過電郵發送給學生。有調查顯示,有95%的學生喜歡在網上進行師生交流對話,90%的學生喜歡使用電腦做寫作作業。這樣的互動方式,既環保也方便、快捷,加大了學生的互動交流范圍;同時也能在真實的生活環境中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網路環境下進行小學英語教學開闊了師生的視野,豐富了師生的教學素材,為教與學帶來了更多、更新的信息。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讓他們更自主地學習。這真正體現了《新課程標准》中提出「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⑵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

在21世紀,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和生命科學的不斷突破將對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生活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和創造性的工具。它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正在改變著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已對傳統的教與學的模式提出了挑戰,教育面臨著有史以來最深刻的變革。
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彌補了傳統教育的眾多不足,改變了傳統知識存儲、傳播和提取方式,它能把遠處的東西呈現在學生面前,把復雜的東西變得簡單,將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為學生創設自學、思考的空間。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和多媒體化的信息技術給現代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其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傳統的教育技術相比,有著更強大的優勢和顯著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我做了如下嘗試:
一. 利用信息技術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信息技術集圖形、文字、動畫和聲音等於一體,創造生動、形象、交互的開放式教學環境,它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和高效性等特徵,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語言實踐,使教學效率達到最優化,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英語水平與能力。信息技術課件具有操作簡便,PPT,FLASH 能及網頁自製運行游戲化、交互性強等特點,能較好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復習顏色單詞時,為了復習好顏色一類單詞,我們可以用教科書的原有資源《COLOUR POINT》這首可曲來復習 ,當然我們也可以獨具匠心進行有針對性的的設計,我在製作課件時針對學生的年齡做了如下設計:
1、動態彩虹來強調色彩。 三年級從Lesson11~Lesson13 課共學了Red、Yellow、Blue、Pink、Orange 、Purple、Green、Black、 White、Brown共十種顏色。復習時把這十種顏色輪換填到歌詞裡面,Point to red, point to blue. Point togreen and yellow , too. Now what colour do you see ? Point to it and then tell me .並給單詞配上相對應的色彩,讓學生觀其色知其意,同時課件上飛出的動態彩虹也在不停的閃爍,音頻不斷重復單詞的讀音。這樣通過多媒體技術,使抽象的教學內容「有聲有色」,聲形並茂、生動活潑,使教學活動情景交融,這能使學生接受多種途徑的感性刺激,有利於對知識的記憶,從視覺和聽覺上給學生不同的感受,來加深對這些單詞的理解。
2、化妝游戲來復習顏色。三年的復習colour時是直接在多媒體上顯示顏色,隨著年級的增高,只利用原有光碟上的內容就顯的有些單調,另外隨著孩子們英語詞彙量積累,以及課本上句型和時態的不斷豐富,我們利用的資源也應在不斷的更新豐富,教學設計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梯度。因此四年級的教學設計中我用了化妝游戲來復習顏色 《美少女戰士》 《超級女生》 《芭比娃娃化妝》這個游戲是讓同學們自己選擇顏色,並針對自己的化妝設計用英語來表達出來。互聯網路帶給我們巨大的影響,有積極的方面,也有其消極的、負面的。但是我們沒有理由因噎廢食,我們應當充分發揮它的積極作用,採取相應的措施,引導青少年健康地成長,而這些小游戲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引起了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和用英語表達的迫切願望。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盡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索成果。這樣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間,放飛了學生的思想,展示了學生的個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素質。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慾望」,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新舊知識的聯系與交替不時在學生的認識過程中造成沖突。教師要充分運用現代電教媒體,利用或製造這些矛盾沖突把學生帶進問題情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究願望,讓學生沖出重圍。因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創新慾望是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前提。
二、運用信息技術提高聽說能力,發展學生創新思維
現代信息技術通過視聽結合聲圖並茂,動靜適宜的表現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擴大學生視野,開闊學生眼界,能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充實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和求知慾,有利於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創新思維能力。
傳統的聽說教學,主要以錄音機和教師口述來完成。這種方式雖然起了重大作用,但存在方法單一、控制不便、發音不準等諸多缺點。而網路FLASH動漫卻趣味盎然、引人入勝。由於聲音、圖像、文字多種刺激並重,使師生聞其聲、觀其形、臨其境,完全沉浸在教學要求的氛圍之中。教師要學會在課堂上把這些信息進行有效地組織和編排,圍繞教學重點,摒棄一些無關的、不重要的信息,爭取教學的最優化,同時也要讓學生加強基本技能的練習,培養獨創性人才。在講授《Where do they live》這一課時,為提高孩子們的聽說能力,拓展思維空間,我進行如下設計:
1.在下面網頁中搜出《Why giraffes have long necks ?》這個英語動漫小故事。http://video..com
2.播放動漫聽故事
Hello there , children! Do you know why giraffes have long necks ? Let me tell you the story behind it .In the centre of an island, there was a thick jungle . Slender the Giraffe, lived in this jungle. He was tall and thin. That was why his friends called him Slender. His favourite food was young leaves. Fruits were his second choice.
對不理解的詞彙做出漢語解釋,了解學生對大意的掌握情況。
3.再播放動漫聽故事
這種集動、靜、音、像、形於一體的多媒體教學進行聽說訓練,能全方位地刺激學生的感官,通過文字、圖像、聲音信號將語言與實踐相互融合起來,突破了傳統的教學局限,使學生在設定的情境中獲取了知識,在中低年級的教學中收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愉快學習中學生會很容易回答出以下問題:
How many animals are there in the story?
Can you tell me who they are ?
What』s giraffe』s favourite food ?
……
FLASH動畫趣味盎然、引人入勝。由於聲音、圖像、文字多種刺激並重,使師生聞其聲、觀其形、臨其境,完全沉浸在教學要求的氛圍之中,從而收到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比擬的教學效果。

二.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意境,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學習英語往往缺乏一定的語言環境,缺乏語言實踐的機會,而實際教學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學習,忽視它的具體應用。因而,不少學生能從原型例子和教材練習中獲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識點,但將這些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較差,當他們遇到不同場合下的現實問題時就束手無策。而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我們能在課堂上模擬栩栩如生,豐富多樣的現實生活情景,不僅縮短了教學和現實的距離,給學生提供使用英語交際的機會,而且滿足了他們好奇、好動的心理,學生觸景生情,激發起表達的慾望。這種情境教學無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習遷移,使學生在英語交際活動中提高了交際能力。
例如:4月份在衡水「外語教師技能大賽」上,冀州的一位教師在講Fruits時做如下設計:她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設計了「In the fruit garden」(在水果園里)的教學主題,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將整個授課環節──「游覽水果園」製作成多媒體課件,帶給學生新奇的感受,從而激發其求知慾。首先用出示 Fruit garden 的圖片,似乎美麗的果園、美味的水果已展現在學生的眼前。隨之,一陣歡快的樂曲響起,學生手搭著肩,唱起了歌;新課前的復習單詞這一環節,巧妙安排了一張導游圖,導游圖上碧波粼粼,一望無際的衡水湖水為背景,以景區內的靈秀山莊、兵法城、旅遊碼頭等多種景點分別代表不同的單詞,隨著參觀順序的逐層展開,學生看到了7種不同的水果,並對這7種水果的音、形、義進行復習。同時,對於這7種水果的不同屬性,如顏色,大小,酸甜等進行討論,發展其英語使用的能力。並設計以下問題來闖關。
What is it ? It is a /an _____.
Is this a /an ____? Yes,it is. No,it is not.
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 ? My favourite fruit is _________.
此時,全體學生已進入Fruit garden,闖關游戲是有獎勵的,只有正確說對三個問題時,才能得到果子,更激起了學生說的慾望,又由於這一活動是在學生之間進行,所以,學生敢於開口,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學到了語言知識。這位教師的說課最後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四、加大課堂信息量的輸入量,提高課堂效率
多媒體教學內容豐富多樣具有時代性,圖文並茂,形象生動,教學氣氛輕松活躍,大大的提高了學習興趣。採用超級鏈接的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強,符合人的聯想記憶方式,在較短的時間獲取較多的知識使課堂容量大為增加。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加大課堂密度,豐富所學的知識。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針對不同課型,設計並製作不同的教學課件。增加練習的內容變換練習形式,避免了枯燥的內容的乏味,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還有一個明顯的優勢,那就是為老師在上課時省時、省力,擴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教學成績。 例如教 師在教授天氣特徵:rain----rainy, sun---sunny, cloud---cloudy, snow---snowy, wind---windy時,我們經常運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出風,雲,雨,雪等情景,但在教授How』s the weather today? How』s the weather in December? How』s the weather in Beijing? How』s the weather in Guangzhou?時,為了生動形象真實的表達天氣情況,我們可以輔助一張天氣預報形式圖,這時教師在黑板的手畫就不太可行,我們可以在網上共享資料,搜出一張天氣預報的圖生動真實再現天氣狀況。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教法教師可製作一組與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一樣的動畫課件,由於畫面生動,形象直觀,又貼近生活,學生願意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練習時就會像中央電視台主持人一樣,在屏幕前將全國的天氣變化及各主要城市天氣情況用所學的英語講出來,How』s the weather in Shanghai? How』s the weather in Chongqing? 幾十個省會城市任你選擇;一下擴大了教學的容量,拓展了學生的空間。同時教學的練習量可以大大增加,而老師在課堂上也可以不必浪費過多的力氣。
在六年級復習時間緊,教學容量大,而過去式的學習分散到四五六年級的六冊書中,平時學一個記一個,沒有一個集中學習訓練的時間,沒有很好歸納總結的機會,因此在考到過去式時,好多孩子不是忘了這個就是丟掉那個,於是我把歸納總結的知識做成課件來展示,省時省力,集中復習,一網打進,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另外課件有動態感知的優勢, 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情境, 誘發學生猜想、想像和聯想,以開拓學生的思路, 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

⑶ 如何在網路環境下開展小學英語教學

在最新的初中英語教學大綱的前言中提到:「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活動的全球化使外語,特別是英語,日益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和與各國交往的重要工具。」為此,國家對中學英語教材作了全新的整合,課本中的信息量和閱讀量大幅度增加,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這一形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其教學理論則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可見,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要求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相應的教學設計則主要圍繞「自主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兩方面進行。建構主義所倡導的學習環境是一種支持學習者進行建構性學習的各種學習資源的組合。近年來,以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迅速興起,並逐步進入課堂,它集聲音與動畫於一體,視聽結合,以聲像並茂、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大大增強人們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
那麼在網路環境下如何優化英語教學,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也就是如何利用多媒體和網路技術創建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英語情境,將抽象化為具體,將枯燥變為生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吸引學生參與學習過程,變被動式學習為主動探索式學習?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根據新教材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聽、說、讀、寫並重,更主要的是注重「說」的能力培養,注重英語的應用能力訓練。教材上的課文雖然配有磁帶、掛圖,有聲音有圖像,但畢竟無法動起來,不生動,無法讓學生融入到情境中去,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長時間的注意力,傳統教學中,教師雖在此作了不少工作,想了很多辦法,但從總體來看效果不是很好,最終英語教學仍停留在黑板、小黑板、收錄機、投影機上。教師講解語言點,然後用投影機打出例句或把例子寫在黑板上,學生做筆記。這種教學模式既費時,又沉悶,活躍不了課堂氣氛,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內容局限在教材里的課文,教師只能依綱靠本按部就班,分單元、分課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就很有限,難以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這樣的英語課,學生累,教師也累,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有了計算機輔助手段,教師可以利用網上現有的資源或自己製作的與課文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將課文中的內容放到課件中,運用動畫效果創設情境,有圖有動畫有聲音,並可對課文中的重點內容、難點內容分層顯示,反復強調。例如:在英語課《Call telephone》,用flash製作一個動畫,首先出現提示:你是李雷,家裡電話是83376195,接到朋友王芳的電話,希望下午去火車站接表妹麗麗。而後出現李雷家的全景,桌上有一部電話,電話鈴響,李雷接電話,同時出現王芳在打電話,並隨著嘴動在屏幕下方出現以下對話字幕和聲音:
李雷:Hello, 83376195.
王芳:Hello, May I speak to Li Lei?
李雷:This is Li Lei speaking. Who's that?
王芳:Hello, Li Lei. This is Wang Fang. Would you please come with me to the railway station to meet Lili this afternoon?
李雷:Ok, I would love to. When and where shall we meet?
王芳:Let's meet at school gate at 3:00 pm.
一列火車從遠方緩緩進站,火車站出口處,李雷看到人群中麗麗走出來,走上前打招呼,出現以下對話:
李雷:Good afternoon. Are you Lili?
麗麗:Yes, I am.
李雷:Oh, Good, I'm Li Lei. How do you do?
麗麗:How do you do?
這樣的動畫效果大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了現場,對話過程比老師解說要生動得多,學生也容易接受,學生理解後,可以將李雷的聲音及字幕去掉,讓學生從鍵盤輸入要講的話,與電腦里的人物聲音對話,當學生輸入的字句有錯時,電腦顯示錯誤,並讓學生選擇返回糾正或繼續,直到全部正確,通過這種情景練習,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得以提高,從而使情景學習在學生腦中得以深化、鞏固,為學生自主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利用網路進行合作學習
近十年來,Internet飛速發展,隨著上網人員和組織的增加,Internet所能提供的信息也在迅速增長。如今的Internet,是一個擁有信息最豐富、交流信息最為快捷的媒介。每天,千百萬人正在通過Internet學習、交流,從某種意義上說,Internet可以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學校。學生可以在世界范圍伺服器主頁上瀏覽,可以利用E-mail雙向非同步交流,可以通過聊天室雙向同步通話,可以通過BBS進行雙向同步討論,可以使用同步多媒體環境的虛擬教室。因此,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網上去,讓同學或其他人為他解答問題。他也可以通過閱讀、查資料等方法去解答其他人的一些問題,當他為別人成功地解答好一個問題的時候,心裡就會充滿歡樂和成就感。特別是對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平時見到老師都會臉紅,更談不上向老師提問了,而在網上,他們就可以無所顧忌地提出自己的問題了。學生上網用英語聊天,可以到一些著名的網站去和同學、網友用英語進行交談,這樣學生們既增強了運用英語的能力,還學到了很多書本學不到的知識,在聊天中也使學生對英語越來越感興趣。這對於學生們的協作學習很有好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遠方的專家、教師、同學替代計算機有針對性地來幫助、讓學生集體通過交互討論、合作解決復雜問題。同時,學生還可以向網路資料庫、知識資料庫學習,從而形成最合理、最科學的學習途徑。這對於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和製作信息的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都是很有成效的。
三、利用網路進行分層教學,分層評價
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於背景知識、學習習慣和能力、認知風格都有很大的差異,必然會產生好的學生吃不飽,學習困難的學生又消化不了的現象。而在傳統的講授式課堂教學中,教師普遍存在著無暇顧及學生接受能力存在差異的現象,往往按照「一刀切」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很難「讓胃口小的吃飽,胃口大的吃好」,效果肯定是不盡如人意。校園網路的起用,計算機的交互性為這一問題的解決帶來了希望,可以在不「分班」的情況下,切實進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把主要精力用於優生的點撥與對後進生的個別輔導上。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薄弱的環節學習,有的放矢的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就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針對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按難易層次設計的練習,通過計算機的交互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則依據自己的實際能力有選擇性地做各種練習,無論是能力高還是低的學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速度快的學生在完成練習之後,可以去有關網站,如中小學教育教學網、碧海英文網站等,去閱讀英語短文,自己去獲取知識,基礎弱的學生則可以多次重復練習,也可以回過來復習、鞏固課文中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知識,這樣給每個學生都提供了發展的機會,有利於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有利於人才的培養,同時也給基礎薄弱的學生提供了多次嘗試的機會,利於他們在自己選擇的練習中建立自信心。
實踐證明,在英語教學中引入CAI教學,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提高了課堂效率,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能超時空、多方位感受世界,激發學習興趣。在課堂中不僅能學到課本知識,還能學到豐富的課外知識,更能感受到現代科技帶給他們的樂趣。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CAI的深入開展,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將成為一種趨勢,這必將引起一場新的革命,並形成一個新的英語教育前景。

⑷ 淺談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初中英語信息技術
摘要:如今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其應用范圍愈加廣泛。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接受知識提供了更為便捷的途徑。在初中的英語教學中,結合信息技術,可以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中的障礙,使教學更加生動,讓師生交流更加順暢,有利於學生們通過網路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同時可以在教師間共享信息資源庫,使教學資料達到共享的目的。本文針對信息技術對初中英語教學的影響,系統闡述了初中英語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中如何結合信息技術來提高教學質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教師不需要浪費較多的時間進行板書,將教師從簡單的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可以利用更多的時間對知識進行詳盡的分析,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對知識的建構過程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促進了學生對循著知識的發展脈絡,自主進行探究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針對初中英語教學質量較差的狀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初中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盡快對英語知識進行內化,使英語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信息技術對初中英語教學的影響
(一)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以往信息並不發達,初中教學的課件製作沒有太多的變化,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模式,是教學越來越向更開放的形式發展。教材也由單一變得日益豐富和多樣化。學生可以根據基礎教學的需要,藉助課本學習知識。也可以通過開放性的網路,藉助各種虛擬手段,共享適應初中生學習的英語知識。教師可以對網路中獲取的內容進行信息整合,使課堂內容更加生動、形象。
藉助信息技術,初中教學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技術使抽象的英語知識具象化,變成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使教學內容更易於被學生理解。這種方式的教學,使得信息得到了極大的擴充,知識范圍也更為廣泛,課堂的結構則更趨向開放。
(二)教師在課程整合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們初中教師,如果依然採取傳統的教學模式、繼續以前的教學角色、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話,很難想像教學質量怎樣才能提高,怎樣才能使初中學生成為綜合型人才。以前,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往往沉醉於知識的傳達,較少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效果。「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信息技術發展下的教師需要轉變角色,適應自己在課堂中指導者的新角色,藉助各種教學手段的創新嘗試,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知識進行轉化。
因此,教師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者,需要不斷增強自己的信息意識,自主學習更多的現代信息技術,熟練掌握各種教學軟體的應用,了解更為便捷的網路搜索方法,從而為學生提供較高水平的信息技術課件。教師要藉助豐富的教學資源,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創造條件。
(三)學生在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所擔任的角色
學生在傳統教學工作中一直處於「被」學習的角色。學習本該是主動的,但是傳統的教學手段,使大部分初中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導致初中英語的教學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況。初中學生作為教學工作的服務對象或者是服務中心,是學習中的主體對象。在初中的語言課堂中,學生要能夠利用課堂所創設的英語學習環境,來構建知識的認知過程,達到語言運用練習的作用。信息技術的運用,信息技術技術特有的聲、光、圖片、色彩、動畫、影像等一體化的效果,讓學生通過感官刺激,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因此,科學技術與實際的教學相結合,才能提高教學工作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術改變教學模式
(一)信息技術改變了教學方法
初中教師通常是信息技術的直接應用者,課程的設計者和開發者,教師要盡快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與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在現代網路教育發達的情況下,教師要藉助網路資源,製作信息技術課件,不斷充實初中英語教學的方法。教師要藉助信息技術技術創設教學情境,製作各種形式的信息技術課件,激發學生對英語教學的興趣。比如應用幻燈片製作課件、PPT課件等。教師要藉助開放的網路環境,學會利用現代教育資源共享優化自己設計的信息技術課件,借鑒教育資源庫中其他教師的信息技術課件,對自己的課件設計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由於學生們對網路都非常感興趣,初中英語教師可以考慮在教學中選擇部分網路流行用語應用於教學,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不再抵觸英語教學。同時,我們教師也可以通過資源共享,學習其他同仁的優質課件,推動初中英語教學盡快實現向現代教學方式的轉變,不斷深化初中英語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成果。
(二)信息技術改變了教師思想現代教育思想要求初中教師要運用現代的教育理論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理論與技術相結合,藉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對英語課堂教學進行設計、評價和管理,以便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盡可能達到教學效率的最大化。教師是英語課程的組織者與領導者,必須要樹立現代的教育思想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初中英語課程的探索、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營造現代教育的技術及資源環境,建設起現代化的初中英語教學體系,優化教學全過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新型人才。要真正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信息化教育的開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和協作性學習的特點,對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探索和創新嘗試,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創新學習的能力。
(三)信息技術轉變了學生角色
在初中英語的教學工作中,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在課堂上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和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探究,使教學知識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內化。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利用教師所提供的資料或是自己所查找的信息資源進行個別化或協作式的交互英語學習。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相結合,豐富了教學內容,以「高密度」、「快節奏」的方式在課堂呈現較大的信息量,加快學生的反饋速度,有助於學生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其隨機性、靈活性、信息多維性和具體化的展現方式,把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可聽的動感內容,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對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場景,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收集相關的圖像、視頻、錄音材料等素材,豐富了課欄內容,生動的展現了課程內容,也更生動的從多種感官渠道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接收。
三、信息技術促使教師提高自身素質
信息技術教學體現了當今社會科學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應用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既給教師們帶來了便利也帶來了挑戰。信息技術具備了許多獨特的功能,更具備了廣泛應用於教學的潛能。但如同任何其他工具一樣,信息技術應用於語言教學學科,只有經過適當的教學設計與合理開發,才能充分的發揮其潛能。更明確的說,信息技術運用的成功與否,依賴於能否有效地結合相關的教學理論和實踐,切實地發揮信息技術的特質。為了更好地管理課堂教學並兼顧知識的傳授,用好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這也要求英語教師必須拋棄陳規,放開視野,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努力學習新的教學理論、教學方法、信息技術網路技術、課件製作等方面的知識,這有利於推動和促進初中英語教學。同時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同時,又要求教師對信息技術課件的使用要學會處理度和量的關系。不能過分依賴信息技術課件,忽視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影響上課的效果。在教學中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不能讓學生被不停切換的幻燈片剝奪了思考時間,從而產生厭倦和疲勞感,特別是讓基礎差的同學茫然無措,增加了畏難心理,適得其反。
四、信息技術打造高效課堂
把信息技術作為認知與研發的工具,可以整合課程中的一切學習資源,使初中英語的教與學達到高度的協調與統一,形成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師生積極互動的高效課堂。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信息技術可以通過生動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演繹逼真的知識構建過程,方便學生掌握知識點,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率。
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應用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優化了課堂,而且為學習程度參差不齊的初中學生提供了更大的學習空間。學生既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網路教學平台學習鞏固課堂知識,又可以根據能力,拓寬學習范圍,更適合於初中學生的需要,給與學生更大的學習主動權,有利於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學生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與同學分享課後的復習及課前預習,如文化背景知識、學習參考資料、圖片等,也可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聽、說訓練,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形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總之,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應用適應現代科學技術和初中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具備自身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是一味依賴信息技術教學而忽視傳統英語課堂教學所具有的優點也是不可取的。只有融合信息技術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的長處,在英語教學中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⑸ 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

以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為特徵的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當今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帶來了契機。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能給課堂教學注人新的生機和活力,豐富教學形式,優化教學過程,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啟發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各種教學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也各有適用范圍和局限性,如幻燈能表現事物靜止放大的圖像,但對於一個動態復雜的過程卻很難表現;影像則能形象、動態、系統地描述事物的發生過程。把多種媒體優化組合,動靜結合,視聽相兼,就能更充分地發揮各種媒體深刻的表現力和良好的重現力。多媒體技術就是提供這樣的組合環境的現代技術,它所展現的信息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到,並且形式活潑多樣。這種多層次的表現力和多樣性的感官刺激,對英語學習來說是非常有效的,也是英語教學中所必須採用的。在這種環境下,學生能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並迅速轉化為求知慾望,他們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聽教師講課要多得多,並且更有利於知識的保持和遷移。
(二)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發揮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明顯特點就是交互性強。通過豐富的人機交互界面,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安排學習進程,獨立解決計算機提出的各種問題。計算機還能接受學習者的回答或詢問,並及時對之作出判斷、評價或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信息。語言的學習是一個大量練習的過程,教學中要求學生不斷地聽、說。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還不強,需要有他人的及時引導和幫助;同時,根據學習能力的不同,在同一時段的練習中,不同的學生可能希望有分層次的練習內容。而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一個教師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要求的。為此,我們可以採用個別化的互動式學習系統。在這個系統中,計算機在教學軟體的控制之下,部分承擔了教師的職責,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學生從」被灌輸」狀態轉向」自主」狀態,每個學生都能在計算機的適當引導下,自主地控制自己的學習過程。這種互動式教學既能保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又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
(三)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英語活動情景,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我國學生學習英語往往缺乏一定的語言環境,缺乏語言實踐的機會,而實際教學中又只注重語言知識的學習,忽視言語的具體應用。因而,不少學生能從原型例子和教材練習中獲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識
點,但將這些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較差,當他們遇到與之不同場合下的現實問題時就束手無策。而通過網路或媒體技術,我們能在課堂上模擬現實生活的情景,不僅縮短了教學和現實的距離,給學生提供使用英語交際的機會,而且滿足了他們好奇、好動的心理,學生觸景生情,激發起表達的慾望。這種情境性學習無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習遷移,使學生在英語交際活動中提高了交際能力。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英語BooK1 Lesson41的對話,「Can I help you?」時,通過媒體設計了幾個情景:
(1)一個學生幫助一位老爺爺過馬路。
(2)一隻猴子到小豬的水果店去買香蕉。
(3)一位外國遊客到香格里拉飯店登記住宿。
學生在這些模擬現實生活的情景中邊看邊說,不僅熟悉了「Can I help you?」而且知道使用這句話的具體環境(什麼時候說),它所表達的意思(怎麼說),以及其它一些相關句子的用法。基於情景的教學中,學生既要考慮所處的場合,又要使所表達的內容前後連貫,也就是要把符合環境要求的一些句子組織在上下連貫、前後呼應的語篇中。在學習「Can I help you?」句型時,根據前面設計的情景,我們可以採用對話的形式,使學生自動聯想以前學過的知識,如」Thankyou./Thank?」和「You are weleome./My pleasure.」等句型和單詞,並將它們用到現在的情景對話中。這樣,學生不但學習了新
知識,還復習了原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知識整合、靈活運用的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術,改革課堂評價模式。
傳統的評價方式是教師先評價,然後將評價的結果反饋給學生,學生完全接受評價結果。這不僅要浪費教師大量的時間,而且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造成學習、評價、反饋、補救各環節的脫節。通過網路能改變這一情況。
1.學生自評。學生自評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作品後對自己作品和學習過程的評價活動。學生在自評時,一方面能及時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能主動地通過網路瀏覽他人的作品,並將他人的優點結合到自己的作品中。他們主動深人推敲自己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英語表述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2.學生互評。學生互評是學生通過網路選擇其他同學的作品進行評價,並把評價結果反饋給這位同學。每個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都不一樣,在評價他人作品的過程中,自己可以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創造能力。實踐證明,通過學生間的互評,能加深學生對單詞句型的熟練運用程度,情景的創設能力也得到發展。
3.教師點評。學生練習完成後,教師如果能在課堂上即時點評,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傳統的課堂評價中,教師往往受以往的印象評價學生的作品,所舉的例子僅限於個別學生的作品。通過網路,

⑹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支持英語課堂教學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展現情境,激發情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形成學習動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主體保持濃厚的興趣,使之在最佳的狀態下自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去,從而能在自己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發展。新的英語課程標准強調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過去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是「一統式」,教學通常在課堂中進行,課堂教學顯得單凋枯燥,教師面對的是全班學生,學生被動接受,缺少雙向的溝通,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能模擬模擬、化抽象為形象,化靜為動,使圖像、動畫、聲音、視頻有機融合,創設出豐富多彩,活潑融洽的教學情境,把生活的實景搬上課堂,讓學生更快地進入角色,產生情感體驗,使小學英語教學更為形象、生動、逼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形成樂學、愛學、會學,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如在教學動物單詞時,如果按照傳統教學帶領學生拼讀就難免枯燥,而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製作動畫課件,在學生面前展示出動物園的畫面,給學生創設了一個鮮活的動物園場景,變學生的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並加入不同聲音,讓學生先聽聲音猜動物,繼而呈現動物,再打出單詞,最後讓學生親自操作電腦畫幾只小動物,邊畫邊念。這一動畫情景的創設,使抽象、枯燥的單詞具體化,形象化了,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慾望。 二、 充分利用現有網路資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的科學性、藝術性體現在教學結構的精心設計上,教學結構的作用,在於把學生的認識結構和教材的知識結構巧妙地結合成有機的統一體。教學結構與教學過程的完美設計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因此,要精心設計符合英語學科特點,有利於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結構,就必須博採眾家之長。平時大量搜集與教學有關的資料,盡量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存到計算機的硬碟上,讓學生自己通過操作,訪問計算機上的資源,瀏覽到這些內容。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英語知識,而且也使學生開闊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利用一些現有軟體或自製課件上的典型習題,讓學生在計算機上練習,從而改變一下學生的做習題方式,給學生學習增添一些新鮮感。 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英語教學,有利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利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英語教學有利於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計算機具有很強的人機對話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計算機是實現自學的一種有利工具,也是學生學習的老師。所以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有利於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就是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大膽進行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種實踐中,學生可以品嘗到學習的艱辛與樂趣,同時磨煉意志、培養興趣和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完「問路」課後,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計算機上設計一條由自己家到肯德基店的路線圖,並根據所示畫面內容做一段對話練習。這樣就避免了課堂上學生總是處於盲目被動地聽、答、背、做的地位現象,老師的立足點應放在如何為學生在書本與實踐之間「搭橋」的方法上。 四、運用信息技術,增大教學容量,優化教學過程 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老師在一堂課中要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書寫各種單詞、重點對話、句式,教學起來相當的繁鎖、費力、耗時。而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在課前將所需板書、板畫、作業等內容製成課件,在教學中展示出來,就節省了課堂板書的時間,能在相同的40分鍾內,呈現更多的知識,既清楚又規范,圖文並茂,又開闊了學生視野,擴大了課堂信息容量,從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輕輕鬆鬆學到更多的知識。除此之外,學生還可利用計算機直接上網查找自己所需內容,教師提供一些有益的網址,在教師或家長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查詢、思考、協作、交流,最後形成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充分利用網路給他們提供的新資源。學生也可將有用的資源傳輸給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學習。 時代在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將日益突出。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落後了,要使教學跟上世紀的步伐,必須依靠現代信息技術,它是搞好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擺脫對教師的過分依賴,突跛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學生主體地位體現更充分,學生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參與者。作為新世紀的英語教師有義務不斷探索,製作出各種新穎、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我相信,現代信息技術在今後教學中的前景會更加燦爛。

⑺ 信息技術的運用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英語是比較特殊的學科,它要求學生具備應用的能力,多媒體輔助教學雖有不少的優點,但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所具有的人性作用是計算機的功能所不可取代的。師生的口頭交流,是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好方式,它是計算機所不可替代的。我們就必須清楚地認識,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必須通過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大量的用英語進行的交流,才能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計算機多媒體僅僅是輔助教師教學的工具中的一種,盡管是最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工具,也只能起到為教學服務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
其次我們還應該注意的是:要適量適度的使用計算機多媒體,不能出現多媒體用得越多,學生參與率就越高這樣的誤區。課件中出現的過多的動畫圖片會使教學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干擾過大,學生對語言素材的獲取量相當有限,導致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上缺少語言訓練的時機,即使有所訓練,也很不足。所以,我們在製作和使用課件時,應當以促進學生動腦動口、積極參與為著眼點;切不可為了追求在課堂上多一點現代化教學的氣息,而不加選擇地使用過多的多媒體課件。
同時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提高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以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其次,教師要有明確的教育目的,合理設計活動的形式,真正將其作用落實到實處,不要只為了使用信息技術而使用信息技術。其次,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他們能自覺抵制網上的不良誘惑,從而正確、健康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
總之,我們應該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靈活的進行信息技術和小學英語學科的整合,有效的將網路技術和多媒體合理應用,提高小學的英語教學水平,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信息運用能力

⑻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有效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即所謂計算機網路技術是現代技術的基礎與核心,是現代信息社會的主要技術之一,它已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對人類文明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正在並將繼續改變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式,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知識經濟的日益崛起,世界上幾乎每個國家都在積極探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革新教育,信息技術已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手段在基礎教育中被廣泛的利用和開發,為當今教育開辟了新的天地。它沖擊了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推動了教學手段和方式的變革。在教學改革的大潮推動下,信息技術逐步走入了小學英語課堂,它讓學生目觀其行,耳聞其聲,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想像力,使教學直觀形象化,多元立體化,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展現情境,激發情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形成學習動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主體保持濃厚的興趣,使之在最佳的狀態下自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去,從而能在自己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發展。新的英語課程標准強調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過去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是「一統式」,教學通常在課堂中進行,課堂教學顯得單凋枯燥,教師面對的是全班學生,學生被動接受,缺少雙向的溝通,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能模擬模擬、化抽象為形象,化靜為動,使圖像、動畫、聲音、視頻有機融合,創設出豐富多彩,活潑融洽的教學情境,把生活的實景搬上課堂,讓學生更快地進入角色,產生情感體驗,使小學英語教學更為形象、生動、逼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形成樂學、愛學、會學,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如在教學動物單詞時,如果按照傳統教學帶領學生拼讀就難免枯燥,而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製作動畫課件,在學生面前展示出動物園的畫面,給學生創設了一個鮮活的動物園場景,變學生的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並加入不同聲音,讓學生先聽聲音猜動物,繼而呈現動物,再打出單詞,最後讓學生親自操作電腦畫幾只小動物,邊畫邊念。這一動畫情景的創設,使抽象、枯燥的單詞具體化,形象化了,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慾望。
二、 充分利用現有網路資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的科學性、藝術性體現在教學結構的精心設計上,教學結構的作用,在於把學生的認識結構和教材的知識結構巧妙地結合成有機的統一體。教學結構與教學過程的完美設計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因此,要精心設計符合英語學科特點,有利於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結構,就必須博採眾家之長。平時大量搜集與教學有關的資料,盡量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存到計算機的硬碟上,讓學生自己通過操作,訪問計算機上的資源,瀏覽到這些內容。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英語知識,而且也使學生開闊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利用一些現有軟體或自製課件上的典型習題,讓學生在計算機上練習,從而改變一下學生的做習題方式,給學生學習增添一些新鮮感。
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英語教學,有利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利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英語教學有利於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計算機具有很強的人機對話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計算機是實現自學的一種有利工具,也是學生學習的老師。所以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有利於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就是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大膽進行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種實踐中,學生可以品嘗到學習的艱辛與樂趣,同時磨煉意志、培養興趣和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完「問路」課後,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計算機上設計一條由自己家到肯德基店的路線圖,並根據所示畫面內容做一段對話練習。這樣就避免了課堂上學生總是處於盲目被動地聽、答、背、做的地位現象,老師的立足點應放在如何為學生在書本與實踐之間「搭橋」的方法上。
四、運用信息技術,增大教學容量,優化教學過程
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老師在一堂課中要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書寫各種單詞、重點對話、句式,教學起來相當的繁鎖、費力、耗時。而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在課前將所需板書、板畫、作業等內容製成課件,在教學中展示出來,就節省了課堂板書的時間,能在相同的40分鍾內,呈現更多的知識,既清楚又規范,圖文並茂,又開闊了學生視野,擴大了課堂信息容量,從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輕輕鬆鬆學到更多的知識。除此之外,學生還可利用計算機直接上網查找自己所需內容,教師提供一些有益的網址,在教師或家長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查詢、思考、協作、交流,最後形成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充分利用網路給他們提供的新資源。學生也可將有用的資源傳輸給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學習。
時代在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將日益突出。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落後了,要使教學跟上世紀的步伐,必須依靠現代信息技術,它是搞好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擺脫對教師的過分依賴,突跛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學生主體地位體現更充分,學生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參與者。作為新世紀的英語教師有義務不斷探索,製作出各種新穎、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我相信,現代信息技術在今後教學中的前景會更加燦爛。

⑼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小學英語教學有其獨特性,主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通過聽、說、讀、唱、玩、演等方式使之獲得語言知識技能,形成初級語感、語調、語音,培養學生簡單英語語言交際的能力.
由於我國學英語是非母語的學習環境,所以容易遺忘.加之活潑好動,思維活躍,注意力容易分散,又是小學生的天性,這給小學英語教學造成了不小的困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充滿興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記憶力就能明顯增強並且思維敏捷.所以如何激發學生興趣是搞好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課堂教學手段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基礎.其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運用多媒體提供的友好界面、形象直觀的情景式學習環境,進行的教學活動,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加強多種感官體驗,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實驗心理學家心理實驗結果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兩者加起來有94%.而多媒體信息技術既能提供看得見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信息,又能提供聽得見的音頻信息,學生還能自己動手操作.即它能把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等所具有的視聽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產生圖文並茂的、生動形象的人機交互形式.這樣通過多種感官刺激所獲取的信息量,更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觀察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增強學生的求知慾.
在進行小學英語課的現代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整合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情感參與、思維參與和行為參與的機會,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真正達到動腦、動口和動手.在教師的耐心細致的示範與指導下,要求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操作演示,同時,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以及反饋原理來選擇不同的演示方式與次數.
二、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思維與語言是密不可分的,人們的思維都是通過語言進行的,現代技術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為在小學階段進行英語直觀教學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學習環境與條件.由於運用各種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創造學習英語的生活情景,就可以在課堂上盡量排除用漢語講解的干擾,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現行的小學英語教材的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並配有大量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插圖.而多媒體技術可以把這些「死」的資源轉化成接近於學生實際生活的「活」的交際情景,將真實的生活引進課堂,縮短了教學與現實的距離,充分滿足了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以身臨其境的直觀教學幫助他們加強記憶,引導他們用英語積極思維,也給他們提供了使用英語交際的機會.例如在教學第三單元第三課時,需要讓學生學會句型表達:This is my father/mother/brother…通過多媒體情景演示對話,讓學生真實感受到了英語在生活中的運用,同時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book7unit5lessson1中,學生要學習幾個與國家,城市相關的單詞,在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播放每個國家的特色音樂、展示每個國家的代表建築,風景圖片等,並伴著相關的解說,幫助學生回憶生活中曾獲取的信息,並轉化為自己判斷的能力.這樣使學生腦海中出現的不再是書本上枯燥無味的靜止圖片、遙不可及的異國他鄉,而是動態形象的內容和真實的生活體驗.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從而促使他們能大膽自如地相互交流.
三、建立交際信息溝,有效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日常生活的交談過程中,談話者需要有話可說,聽話者或覺得話中有新鮮的內容,值得一聽;或覺得有疑問,聽完話之後,了解到原來不曾知曉的事情.這種新鮮的內容我們稱之為信息.新鮮的內容越多,信息量就越大.說話者與聽話者之間互通信息便是交際.交際的目的是疏通二者之間的信息溝 (information gap) .因此,「信息溝」在外語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真實的言語交際是建立在「信息溝」基礎之上的.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往往對新授內容感興趣,在練習時積極性就會降低,因為沒有新鮮感了.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努力製造學生間、師生間、學生與所學內容之間的信息溝,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疲憊感或焦慮心理.
如在復習交通工具和樂器類單詞時,我沒有直接出示圖片或實物,而是播放了該交通工具和樂器特有的聲音,實現了學生與所學內容的信息溝建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如在談論人物職業時,我利用多媒體技術把人物用陰影輪廓顯示,讓學生猜圖中人物的職業.在句型操練時,可以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面對媒體讀取信息,而另一組背對媒體詢問信息,這種神秘感會促使學生主動交流,同時增強交際的真實性,避免明知故問的尷尬局面.
雖然信息技術的運用很好地彌補了傳統英語教學的缺陷,可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對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如果運用不當,反而會起負作用,成為課堂教學的絆腳石,束縛教師和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要把握好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時機,具有與傳統教學在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能最佳結合的能力,要能夠以英語課程目標為最根本出發點,以激發學習者的興趣、改善學習者學習英語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為目的,把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在英語課程實施中.

閱讀全文

與在英語教學中如何使用網路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7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98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82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59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21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57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8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18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8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2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4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501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