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耗子為汁是什麼
耗子尾汁,就是「好自為之」的意思。它來自自稱是「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馬保國在一次視頻中,他很憤怒地痛斥兩個年輕人和他比武的時候不講武德,不點到為止,偷襲他這個69歲的老年人。
2020年5月17日,69歲的馬保國和50歲的王慶民業余散打選手進行比武切磋時,被三次打倒在地,直接KO出局。他說:「年輕人不講武德、你們好自為之」。由於馬保國的發音不標准,「好自為之」經他一說,聽起來像「耗子尾汁」、「耗子喂汁」。
(1)網路用語鞭腿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馬保國經典句子
1、我一看!嗷!原來是昨天,有兩個年輕人。
2、多歲,一個體重,九十多公斤,一個體重八十多公斤。
3、我說可以。我說你在健身房練死勁兒,不好用,他不服氣。
4、誒...我說小朋友,你兩個手來折我一個手指頭,他折不動。
5、誒..朋友們好啊,我是混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馬保國。
6、他非要和我試試,我說可以。誒…我一說完他啪就站起來了,很快啊!
7、剛才有個朋友問我馬老師發生什麼事了,我說怎麼回事,給我發了幾張截圖。
8、這兩個年輕人不講武德,來騙!來偷襲,我六十九歲的老同志。這好嗎?這不好!
9、然後上來就是一個左正蹬,吭,一個右鞭腿一個左刺拳,我全部防區(口誤)防出去了啊!
10、他們說,誒...有一個說是我在健身房練功頸椎練壞了,馬老師你能不能教教我渾元功法,誒...幫助治療一下,我的頸椎病。
11、我說我這個有用,這是化勁兒,傳統功夫是講化勁兒的,四兩撥千金。二百多斤的英國大力士,都握不動我這一個手指頭啊…哈!
12、我勸!這位年輕人好自為之,好好反思,以後不要再犯這樣的聰明,小聰明,啊,呃…武林要以和為貴,要講武德,不要搞窩里斗。
B. 搏擊操專業英文用語
直拳: cross
前手刺拳: jab
擺拳: hook
勾拳: upper-cut
轉身鞭拳: back-spin punch
正蹬: push kick
側揣: side kick
鞭腿: round hourse kick
轉身後擺腿: reverse round hourse kick
C. K-1是什麼東東厲害嗎
K-1是一種搏擊比賽,K為Karate, Kongfu, Kickboxing等項目第一個字母的簡寫,這些項目均為一定規則下的搏擊項目,1為第一、頂級之意,合在一起的含意為頂級搏擊大賽。
K- 1目前為日本國內最具影響的搏擊比賽,並且其影響已逐步擴展到日本以外。 K-1在比賽形式上突破了傳統體育比賽的單調模式,迎合現代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追求時尚的心理,大膽借鑒現代流行音樂和流行歌曲演唱會的表現方法,將最先進的燈光、音響、舞美、音樂導入比賽之中,進行了成功的結合。
從某種意義上講,K-1的成功是現代體育與現代表演藝術結合的成功。 K-1給傳統武技導入了一種全新的表現形式,沖擊了傳統武技固有的許多觀念。K-1的成功,在日本國內引起其他武術流派的廣泛關注,這種關注部分來自K- 1對其他項目的沖擊,另一部分則來自對其他武術流派對新技術條件下自身發展前景的思考。
K-1是競賽還是表演:
傳統的體育比賽可以歸結為錦標主義或金牌主義,其實質是體育比賽的結果--比賽成績及金牌,故而圍繞傳統體育比賽的訓練、競賽組織、裁判等都是為比賽結果服務的,比賽的觀賞性和可視性只是一種副產品和從屬物。運動員被置於競賽的核心地位,觀眾的有無並不重要。
K- 1將商業主義原則導入了體育比賽,商業主義的本質是以觀眾為核心,體育比賽的運作是生產一種可供消費的產品,通過現場或電視媒介來傳導這一產品,並獲得商業價值,故而比賽的訓練、組織、裁判等都是為滿足觀眾服務的。同時,對體育比賽這一產品進行強有力的商業包裝,這種包裝觀念來自於現代表演藝術的發展,包裝的形式則是借用了現代燈光、音響、音樂、舞美藝術,以達到充分刺激觀眾視覺、聽覺的目的,充分滿足現代社會充滿緊張、壓力、焦慮的人們放鬆身心的需要。所有有利於滿足觀眾需求的形式和內容都有可能被引入了商業主義的體育競賽。
持有錦標主義競賽觀念的人在觀看K-1的現場比賽時,將會發現 K-1已經突破了傳統體育比賽,運動員的個性張揚成為重要的內容,有些場次的比賽顯露出十分明顯的的「作秀」和「貓膩」的痕跡,現場主持人肆意引導觀眾的情緒,彩色大屏幕刻意誇張局部的細節。實質上K-1是比賽還是表演對K-1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觀眾,觀眾需要比賽的時候就是比賽,觀眾需要表演的時候就是表演。
K-1的觀眾定位
K- 1的現場觀眾,95%以上是20歲左右的年青人,其中80%左右是熱戀中的男女青年,現場極少發現50歲以上的觀眾。毫無疑問,這是無形的市場之手進行雙向操作的結果。 20歲左右的年青人正是所有社會最具活力、最富想像的階層,他們的思想缺少約束,他們追求社會上所有認為應該追求的東西,他們想表現與眾不同。但是他們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經歷、資歷,使他們的現實與理想總是產生距離,他們想成為社會的主流,可是只能服從社會。現實與夢想的差距,造成他們的痛苦與焦慮。因此,他們只能把頭發染成金黃、彩色,穿上厚底的皮鞋、寬口的喇叭褲,吸引社會的注意。因此他們創新社會,社會也為他們創意,酷(cool)、摩登 (modern)都是被他們創造的名詞,也是用來形容他們的。尤其在異性面前,他們更加願意昭示他們的與眾不同,這種昭示有時是不惜代價的。
K- 1比賽所顯示的是一種力的較量,表現的是一種雄性的魅力。運動員強健發達的肌肉,冷酷而無所畏懼的表情,強而有力的拳腳進攻,極易引發觀眾的英雄崇拜情結。這種情結誘發出他們的夢,同時也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強烈、刺激、變化的激光燈,嘈雜、狂躁、振撼的搖滾和爵士樂,加上主持人歇斯底里的狂叫,足以發泄年青人心中所有的壓抑、憂郁和煩悶的心境。
K-1的競賽規則
K-1的競賽規則是典型的商業主義規則,規則是為現場氣氛和觀眾感受服務的,許多被傳統競賽認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得到了修改。 K-1的規則對競賽過程的關注高於對競賽結果的關注。實際上,結果是對運動員的,過程是對觀眾的,觀眾對競賽結果的關注是由競賽過程形成的。沒有激烈、精彩的競賽過程,枯燥的競賽結果對於觀眾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摟抱和消極進攻這類在傳統競賽規則中束手無策的頑症,在K-1的規則中給予了毫不留情的扣分。具有血腥色彩和強刺激的擊倒(KO)給予了高度的渲染。在記分方式上,K-1給予了高度簡化,裁判除了在處理高度專業化的問題和判斷極為接近的比賽結果時發揮作用外,一般的比賽結果觀眾即可預以判斷,實際上,觀眾的判斷就是規則的判斷。
K-1的技術
K-1比賽中運動員運用的技術十分簡潔,主要的拳法技術為拳擊的直拳、擺拳、勾拳,腿法技術為低鞭腿及少量的高鞭腿,部分有特色的高水平運動員偶爾可使用轉身後擺拳和轉身掃擺腿。 K-1技術的簡潔性,作為項目開展的初期,便於使觀眾理解這一運動。但是當觀眾對這一項目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並通過對K-1的興趣開始對其他項目的關注時,K-1技術的簡潔性顯然難以繼續滿足觀眾增長了的胃口需求。
K-1的轉播畫面及傳媒
K-1比賽由兩家電視台進行現場直播。轉播畫面採用現場場景與特寫回放、資料插播相結合的方式。在鏡頭的處理上,採用了電影手法,強調對局部的描寫和對畫面的渲染,並運用煙火技術營造氣氛。現場設置四塊大屏幕,在場面相對靜止和缺乏渲染力時,通過大屏幕來彌補現場氣氛。
在現場機位的運用上,充分運用多機位的優勢,四個固定機位上,每個機位設置兩個攝像機。同時設定了若乾遊走機位,大炮遊走機位設於舞台前,一個遊走機位一直反映運動員上場的特寫,一個遊走機位在拳台上表現運動員上台後與比賽前之間的特寫。通過機位的遊走,在大屏上及時反映觀眾不能仔細觀察的細節。
K- 1的組織者給予了媒體高度的重視,在K-1現場有一百多個包括電視、報紙、雜志、電台在內的媒體對K-1進行現場采訪,媒體記者享受與贊助商一樣的待遇。攝影記者可以在拳台邊上進行攝影。 K-1日常的電視宣傳保證每周一次的頻率,這樣在K-1的競賽不是十分頻繁的情況下,能保證日常傳媒滿足觀眾對K-1信息的需求。
K-1與贊助商
在所有商業性的體育競賽中,贊助商對活動的資助將占據整個活動收入的一大部分。K-1除在現場給予了贊助商各種方便的觀看和休息環境外。更重要的是處處考慮贊助商的廣告,引導牌、場地廣告是任何商業性體育競賽的經典力作,K-1當然也不會放棄。更重要的是,在現場大屏幕上,適時地在開場、運動員上場等時候推出相應的廣告,完成廣告與現場氣氛的有機結合。
K-1的場地布置
K-1的場地布置採取了表演區和拳台分離的方式。這種二分的方式,有利於克服在比賽期間拳台單調,缺乏背景變化的缺點。在比賽期間,如果比賽平庸、枯燥或短暫停賽時,大屏幕和表演區燈光及制景的變化可以適時轉移觀眾的視覺,減少冷場給觀眾心理造成的不適感。 同時表演區也是運動員出場首先通過的區域,在表演區的燈光調控下,可以充分反映運動員的自信。在表演區和拳台之間使用了一條50米左右的大通道,使運動員在上場前,觀眾可以充分運用現場視覺和大屏幕的特寫,判斷運動員的心理、實力,觀察運動的長相,決定自身的喜好。
比賽拳台作了加高處理,普通拳台的高度為95-100厘米,K-1將拳台做成了120厘米,據說這樣做的理由有二:一、通過提高拳台的高度,現場觀眾視覺比較舒服,尤其是後排觀眾不易被前排觀眾遮擋視線。二、便於電視轉播和攝影記者拍照。由於K-1的觀眾相對固定,因此為了每次給觀眾有一種新穎感,K-1的舞美及背景制景每次都不一樣,本次採用音樂噴泉和兩個大氣球製作的龍、虎作為背景,並通過激光幻燈成像技術,在噴泉上方製作動態立體畫面,結合必要時的煙花及背景燭光,形成一個完整的畫面。
K-1的燈光、音響
K- 1現場大量使用了高科技的燈光,現場使用的激光燈達400餘個,在各種場下,通過燈光的變化來調動和調節現場氣氛。燈的具體分配為:拳台上方四排激光燈(25X4),紅、藍兩種顏色變化,在比賽停止期間用以調節氣氛。拳台上方四排普通燈,用於比賽期間照明和攝影、攝像的光源。 體育館後排座位設置了八個大追光燈。用於運動員上場和退場的追光。在表演區的前方設置兩排激光燈,為紅、藍兩種顏色,作為紅、藍方運動員上場時背景燈和表演時的背景燈。在表演區的後方設置兩排激光燈。表演區的上方設置兩排激光燈。在表演區的後台設置一個激光成像的大燈。現場音響主要使用體育館的音響。音樂則使用強刺激的搖滾音樂。
K-1的人員
K-1事務局是一個高效率的工作機構,事務局的正式工作人員只有十幾個。事務局只負責總體的策劃、廣告和對外聯絡工作,一些具體的工作則交由有關的專業機構和公司與運作。
K-1的虛實與繁簡
在普通人的想像中,K-1作為日本極具影響的一項體育賽事,一定組織得盡善盡美,所有的設備、環境等都是一流的。實際上,在現場處理上,K-1採用了繁簡結合、虛實結合的方式,該精美的地方處理得極精美,該簡潔的地方處理得極簡潔,可以以虛代實的地方盡量地以虛代實。比賽技術的虛實。本次K-1比賽共進行了8場,部分場次上採用了虛的技術,部分場次上採用了實的技術,其目的就是通過對比賽的控制達到控制現場觀眾情緒的目的,形成迭盪起伏的競賽局面。
第一場、第二場採用擊昏的策略,讓觀眾立刻感受到比賽的殘酷性,在觀眾沒有反應過來時,第三場比賽則形成打滿5局,以分數計算勝負的局面,觀眾情緒剛剛平穩,第四場比賽就以三次擊倒(KO)結束,這時場上觀眾情緒已經完全被控制。剩下的比賽在穿插各種花絮的情況下緊張進行。 在道具、燈光的使用上,也採用了虛實、繁簡結合的形式,燈光的變化極為精心細致,而道具則相當簡單。座位的平面布置、高度、角度等方面考慮得相當精細,而座位本身非常簡單。
K-1這種對於繁簡、虛實的控制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控制運營成本,如果不計成本地完善一切設備,勢必使整個比賽的開支成倍擴大。二、任何事情所有的細節完全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時,外界形成的主觀評價就會趨於平庸。正如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一樣,該平的時候平,該起伏的時候起伏,該細化的地方絕不粗糙,該粗糙的地方不應精細。
日本舉辦的站立綜合格鬥賽事。比賽只能在站立狀態下進行。(「K」從Karate(空手道)、Kongfu(功夫)、Kickboxing(踢拳),Kempo(拳法)等含有」K」字母的格鬥技而來,「1」代表第一、冠軍,即最好的意思。)
1993年日本正道會館館長石井和義創辦。社長石井和義,2002年因逃稅事件辭職,2003年被判刑1年10個月。(其間入獄3個月後保釋出獄)現在依然對K-1影響力巨大。
現在運營機構為FEG(Fighting Entertainment Group),2003年9月成立,社長谷川貞治。
K-1 Grand Prix (K-1大獎賽 簡稱K-1GP):無差別級K-1賽事1993年舉辦了第一屆,每年一屆。
K-1 GP歷屆總冠軍
1993年Branco Citatic (克羅埃西亞)
1994年 Peter Aerts (荷蘭)
1995年 Peter Aerts (荷蘭)
1996年 Andy Hug(瑞士)
1997年 Ernesto Hoost(荷蘭)
1998年 Peter Aerts (荷蘭)
1999年 Ernesto Hoost(荷蘭)
2000年 Ernesto Hoost(荷蘭)
2001年 Mark Hunt(紐西蘭)
2002年Ernesto Hoost(荷蘭)
2003年Remy Bonjasky(荷蘭)
2004年Remy Bonjasky(荷蘭)
K-1 WORLD MAX (Middleweight Artistic eXtreme 的簡稱):70公斤級以下的K-1賽事
2002年舉辦了第一屆。
歷屆K-1 WORLD MAX世界第一決定賽冠軍
2002年 Albert Kraus(荷蘭)
2003年 魔裟斗(日本)
2004年Buakaw Por .Pramuk / 播求(泰國)
2003年開始每年元旦前夜舉辦K-1 Premium Dynamite,成為日本傳統迎新年節目紅百歌戰的收視率的最強力挑戰者。
K-1GP經過各分站賽決出6名分站賽冠軍,再加上2名FEG的推薦選手,此8人將與上一年的K-1GP總決賽的前8名進行K-1開幕戰,決出本年的8強。
D. 跆拳道館裡面平時訓練些什麼內容
跆拳道館裡面平時訓練的內容:
柔韌性訓練
1.肩臂柔韌訓練
肩臂柔韌性訓練主要是增進肩關節的柔韌性,加大肩關節的活動范圍,提高上肢運動的敏捷、松長、環轉等能力。主要方法有壓肩、握桿轉肩、開肩合肩、單臂繞環、雙臂前後繞環等。
2.腿部柔韌性訓練
腿部柔韌性訓練主要是拉長腿部的肌肉和韌帶,加大髖關節的活動范圍。主要訓練方法如下:
(1) 壓腿:正壓、側壓、後壓等。
(2) 劈腿:主要只橫叉和豎叉兩種。
(3) 踢腿:正踢、側踢、里合、外擺等。
3.腰部柔韌性訓練
腰部柔韌性訓練非常重要,可以加大腰部活動的范圍,俗話說:「練拳不練腰,終究藝不高。」主要聯系方法有甩腰、晃腰、下腰等。
(二)力量性訓練
1.上肢力量訓練
(1) 俯卧撐:掌式、拳式、指式、單臂式等。
(2) 杠鈴練習:握杠鈴屈伸、仰卧推舉、提拉杠鈴等。
(3) 其他方法:引體向上、屈臂撐、倒立、推小車等。
2.下肢力量訓練
主要方法有負重深蹲、蛙跳、跳繩、沖刺跑、中長跑等(其中包含速度、耐力訓練)。
3.軀干力量訓練
主要方法有(負重)仰卧起坐、(負重)俯卧體後屈、兩頭起等。
基本技術
(一)基本姿勢
兩腳前後開立,距離稍大於肩;兩腳尖微內扣,後腳跟稍離地;
兩膝微屈,身體重心落於兩腿之間;兩臂彎曲,左臂屈肘約成90度,肘尖下垂,左拳置於體前,拳眼斜朝上,與鼻持平;右臂屈肘小於90度,護住下頜,肘自然下垂,下頜微收,兩眼平視前方,左腳在前稱為「右格鬥式」右腳在前為「左格鬥式」。
(二)基本步伐
(1)前進步:基本姿勢站立(下同),前腳向前前進半步,後退緊跟半步。
要點:步幅不宜過大,上體姿勢不變,跟步快速、緊湊。
(2)後退步:後腳先向後退半步,前腳緊接著回收半步。
要點:同上
(3)上步:後腳向前上一步,左右拳前後交換,兩眼平視前方。
要點:身體重心平穩,移動迅速,前後腳保持適當距離。
(4)撤步:與上步相反
要點:同上
(5)墊步:後腳蹬地向前內側並攏,同時前腿屈膝提起。
要點:後腳向前並攏要迅速,墊步與提膝不可脫節、停頓;身體向前移動時,不能向上騰空。
(6)插步:重心前移,後腳經前腳後面前插,兩腳成交叉狀,隨之前腳向前上步
要點:插步時上體略右轉,插步後前腳上步要快。
基本拳法、
(1)直拳
1.前手直拳:基本姿勢站立,右腳蹬地,上體微右轉;同時左拳內旋,直線向前沖出,力達拳面,右拳收至下頜處。
2.後手直拳:右腳蹬地,前腳掌向內轉,轉腰送肩,上體右轉;同時右拳內旋,直線向前沖出,力達拳面。左拳收至下頜處。
要點:出拳時,上體不可前傾,腰要擰轉;大臂催動前臂,不可先向後引拳再沖出。
(2)擺拳
1.前手擺拳:上體微右轉,同時左臂內旋,抬肘至水平,使拳成平面弧形橫擊,臂微屈,拳心朝下,力達拳面
2.後手擺拳:右腳蹬地,上體左轉,同時右臂內旋,抬肘至水平,使右拳成平面弧形橫擊,拳心朝下,力達拳面。
要點:擊打時要藉助轉體的力量,轉腰、發力協調一致;上體保持正直,不可掀肘,手腕不要彎屈,拳走弧形。
(3)勾拳
1.左勾拳;上體先向左轉,重心微下沉;隨之左膝及上體瞬間挺伸,並向右轉體;同時左臂外旋,左拳由下向前上方勾起,拳心朝里,力達拳面。
2.右勾拳:右腳蹬地,扣膝合胯,腰稍右轉,同時左臂外旋,右拳由下向上方勾起,拳心朝里,力達拳面。
要點:發力時,上體不可後仰、挺腹;重心下沉,腳蹬地擰轉,上體跟著擰轉,以加大勾拳力度。動作要連貫順達,用力由下至上,發力短促。
(四)基本腿法
(1)正蹬腿:
重心前移,左腿直立或微屈支撐,右腿屈膝向前抬起,勾腳,收於胸前,膝關節快速蹬伸,力達腳跟;亦可送髖,腳掌下壓,力達前腳掌。
要點:上體不可過於後仰,屈膝高抬,爆發用力,快速連貫。
(2)鞭腿:
重心移至左退,上體向左轉,前腳掌為軸,左腳跟內轉:同時,右腿扣膝、綳腳背向右側擺起,隨即右腿經外向斜上、向里、向前鞭甩小腿,腳面綳平,力達腳背。
要點:扣膝,綳腳背,發力時大腿帶動小腿,力點准確。
(3)側踹腿:
重心右移,右腿直立或微屈支撐;同時左腿屈膝抬起與髖同高,小腿外翻,腳尖勾起,展髖,挺膝向前踹出,上體微側傾,力達腳底。
要點:上體、大腿、小腿和腳要成一條直線,大腿帶動小腿直線用力。
跆拳道主要特點:
技術特點
1、腿法為主,拳腳並用:由於競賽的需要、規則上的限制和跆拳道在進攻方法方面的特點,使得跆拳道技法主要是以腿法攻擊為主、拳法攻擊為輔。據統計在跆拳道技術當中,腿法約占總技法體系的百分之七十。
因此腿擊無論在攻擊范圍、攻擊力量等方面都遠遠超過拳法的攻擊,而拳法的招式一般偏重於防守和格擋。
2、強調呼吸,發聲揚威:
在跆拳道的練習當中要求在氣勢上給人以威嚴的感覺,練習者常以洪亮並帶有威懾力的聲音來顯示自己的威力。據日本有關研究資料證明人在無負荷工作時百分之十的肌肉會由於發聲使他們的收縮速度提高百分之九,在有負荷工作時更是可以提高百分之十四。
這就是為什麼在比賽當中,運動員會發出響亮的喊叫聲的原因。在發聲的同時停止呼吸,可以使人體內部的阻力減小;提高動作速度,集中精力使動作發揮出更大的威力。
3、動作追求速度,力量和效果,以擊破為測試功力的手段:跆拳道不講究花架子,所有動作都以技擊格鬥為核心;要求速度快、力量大、擊打效果好,在功力的檢測方面則以擊破力為測試的手段。就是分別以拳腳擊碎木板等,以擊碎的厚度來判定功力。
4、以剛制剛,方法簡練:受跆拳道的精神影響,運動員在比賽當中多是直擊直打;接觸防守、躲閃技術運用得比較少,進攻都採用直線連續進攻,以連貫快速的腳法組合擊打對手。防守多採用格擋技術或採取以攻對攻,以攻代防的技術。
5、禮始禮終,內外兼修:在任何場合下,跆拳道練習者始終以禮相待。練習活動都要以禮開始,以禮結束,以養成謙虛、友好、忍讓的作風,在道德修養方面不斷的提高自己。
技術類型
技術型:運動員在比賽中動作穩健,腿法多變,技術成熟,心理穩定,攻防一體,常常使對手在不知不覺中敗下陣來。
力量型:運動員身體條件好,腿長肌肉爆發力強,先天素質高人一籌,攻勢凌厲,常以力量取勝。
散手型:運動員作風頑強,比賽中多主動進攻,攻守得宜,自成一體,動作非常實用,有很高的訓練水平和比賽技術。
進攻型:運動員進攻意識強烈,經常是追著對手攻擊,用快速連續的技術動作壓制對手。
防守反擊型:運動員的技術訓練水平很高,也有很多的大賽經驗,多是試探性進攻,在對手反擊或進攻時找出弱點,然後很直接的回擊。
E. 沒有武德是什麼梗
「沒有武德」出自網路流行語「年輕人不講武德」,出自人物馬保國,被用來形容年輕人很「猛」。
詞語來源:在一次和年輕人王慶民的比試中,30秒鍾的時間,馬保國被王慶民3次打倒在地,直接KO。事後,網上流傳出馬保國於2020年1月時烏青著眼瞼發的視頻,控訴:「年輕人不講武德,偷襲我這個69歲的老人家,傳統功夫講究的是『點到為止』,『點到為止』他就輸了,如果我這一拳發力,一拳就把他鼻子打骨折了。」
(5)網路用語鞭腿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據馬保國講述,這是2020年1月的時候,兩個治療頸椎的年輕人和馬保國之間的故事。只是碰巧在和王慶民比賽後大肆流傳,加之和之前馬保國吹牛說的要為傳統功夫正名形成了強烈反差,所以這句話也被玩梗鬼畜。
例如:年輕人不講武德!我大E了啊,沒有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年輕人不講武德
F. 跆拳道白帶考白黃帶和黃帶分別要考哪些內容
腿法:推提、前踢、橫踢 拳法:馬步沖拳 步法:弓步、走步(就是太極一章中的除弓步部分) 體能:俯卧撐、仰卧起坐、深蹲(跳)、立握撐(跳)、兩頭起 禮儀:向教練員、國旗行禮、基本國際用語
G. 我想請教:如果是自學,那麼散打基本功要怎麼訓練呢我現在除壓腿之外不知道要做什麼
散打,有稱散手,是兩人在規則的制約下,以踢、打、摔等徒手攻防手段,通過攻、防、進、退、還擊和反還擊進行格鬥的對抗性運動項目。 散打是較技、較力、鬥智、斗勇,對抗性強的運動項目。它對人體的速度、力量、柔韌、耐力等身體素質要求很高,要想把散打練好,針對這方面的訓練就必不可少。二、入門與基本功 (一)柔韌性訓練 1.肩臂柔韌訓練 肩臂柔韌性訓練主要是增進肩關節的柔韌性,加大肩關節的活動范圍,提高上肢運動的敏捷、松長、環轉等能力。主要方法有壓肩、握桿轉肩、開肩合肩、單臂繞環、雙臂前後繞環等。 2.腿部柔韌性訓練 腿部柔韌性訓練主要是拉長腿部的肌肉和韌帶,加大髖關節的活動范圍。主要訓練方法如下: (1) 壓腿:正壓、側壓、後壓等。 (2) 劈腿:主要只橫叉和豎叉兩種。 (3) 踢腿:正踢、側踢、里合、外擺等。 3.腰部柔韌性訓練 腰部柔韌性訓練非常重要,可以加大腰部活動的范圍,俗話說:「練拳不練腰,終究藝不高。」主要聯系方法有甩腰、晃腰、下腰等。 (二)力量性訓練 1.上肢力量訓練 (1) 俯卧撐:掌式、拳式、指式、單臂式等。 (2) 杠鈴練習:握杠鈴屈伸、仰卧推舉、提拉杠鈴等。 (3) 其他方法:引體向上、屈臂撐、倒立、推小車等。 2.下肢力量訓練 主要方法有負重深蹲、蛙跳、跳繩、沖刺跑、中長跑等(其中包含速度、耐力訓練)。 3.軀干力量訓練 主要方法有(負重)仰卧起坐、(負重)俯卧體後屈、兩頭起等。 三、基本技術 (一)基本姿勢 兩腳前後開立,距離稍大於肩;兩腳尖微內扣,後腳跟稍離地;兩膝微屈,身體重心落於兩腿之間;兩臂彎曲,左臂屈肘約成90度,肘尖下垂,左拳置於體前,拳眼斜朝上,與鼻持平;右臂屈肘小於90度,護住下頜,肘自然下垂,下頜微收,兩眼平視前方,左腳在前稱為「右格鬥式」右腳在前為「左格鬥式」。 (二)基本步伐 (1)前進步:基本姿勢站立(下同),前腳向前前進半步,後退緊跟半步。 要點:步幅不宜過大,上體姿勢不變,跟步快速、緊湊。 (2)後退步:後腳先向後退半步,前腳緊接著回收半步。 要點:同上 (3)上步:後腳向前上一步,左右拳前後交換,兩眼平視前方。 要點:身體重心平穩,移動迅速,前後腳保持適當距離。 (4)撤步:與上步相反 要點:同上 (5)墊步:後腳蹬地向前內側並攏,同時前腿屈膝提起。 要點:後腳向前並攏要迅速,墊步與提膝不可脫節、停頓;身體向前移動時,不能向上騰空。 (6)插步:重心前移,後腳經前腳後面前插,兩腳成交叉狀,隨之前腳向前上步 要點:插步時上體略右轉,插步後前腳上步要快。 (三)基本拳法 (1)直拳 1.前手直拳:基本姿勢站立,右腳蹬地,上體微右轉;同時左拳內旋,直線向前沖出,力達拳面,右拳收至下頜處。 2.後手直拳:右腳蹬地,前腳掌向內轉,轉腰送肩,上體右轉;同時右拳內旋,直線向前沖出,力達拳面。左拳收至下頜處。 要點:出拳時,上體不可前傾,腰要擰轉;大臂催動前臂,不可先向後引拳再沖出。 (2)擺拳 1.前手擺拳:上體微右轉,同時左臂內旋,抬肘至水平,使拳成平面弧形橫擊,臂微屈,拳心朝下,力達拳面 2.後手擺拳:右腳蹬地,上體左轉,同時右臂內旋,抬肘至水平,使右拳成平面弧形橫擊,拳心朝下,力達拳面。 要點:擊打時要藉助轉體的力量,轉腰、發力協調一致;上體保持正直,不可掀肘,手腕不要彎屈,拳走弧形。 (3)勾拳 1.左勾拳;上體先向左轉,重心微下沉;隨之左膝及上體瞬間挺伸,並向右轉體;同時左臂外旋,左拳由下向前上方勾起,拳心朝里,力達拳面。 2.右勾拳:右腳蹬地,扣膝合胯,腰稍右轉,同時左臂外旋,右拳由下向上方勾起,拳心朝里,力達拳面。 要點:發力時,上體不可後仰、挺腹;重心下沉,腳蹬地擰轉,上體跟著擰轉,以加大勾拳力度。動作要連貫順達,用力由下至上,發力短促。 (四)基本腿法 (1)正蹬腿: 重心前移,左腿直立或微屈支撐,右腿屈膝向前抬起,勾腳,收於胸前,膝關節快速蹬伸,力達腳跟;亦可送髖,腳掌下壓,力達前腳掌。 要點:上體不可過於後仰,屈膝高抬,爆發用力,快速連貫。 (2)鞭腿: 重心移至左退,上體向左轉,前腳掌為軸,左腳跟內轉:同時,右腿扣膝、綳腳背向右側擺起,隨即右腿經外向斜上、向里、向前鞭甩小腿,腳面綳平,力達腳背。 要點:扣膝,綳腳背,發力時大腿帶動小腿,力點准確。 (3)側踹腿: 重心右移,右腿直立或微屈支撐;同時左腿屈膝抬起與髖同高,小腿外翻,腳尖勾起,展髖,挺膝向前踹出,上體微側傾,力達腳底。 要點:上體、大腿、小腿和腳要成一條直線,大腿帶動小腿直線用力。
H. 怎麼樣做到強有力的高鞭腿 尋求具體步驟和訓練方法 謝謝
一般高鞭腿,對身體的要求是,全身柔韌較好
對腿的控制力較強,才能保證威力、速度和身體平衡。
拉腿部韌帶,可以通過橫劈和豎劈練習,做到完全拉開為止。
控制力就難練了,單雙腿深蹲,彈跳,一腿立另一腿往上提如果能提到頭頂一分鍾就很厲害了,先介紹這些
I. 學武術的基本腿法是什麼
武術的基本腿法:
1、四種直擺性腿法(正踢、側踢、里合、外擺);
2、三種屈伸性腿法(彈腿、蹬腿、踹腿);
3、三種擊拍性腿法(拍腳、里合擊響、外擺擊響);
4、兩種掃轉性腿法(前、後掃腿);
武術基本功主要是基於長拳基本技術練習方法,武術基本功分為肩、腰、腿、手、技、步、步法、跳躍、平衡、翻滾和組合動作教學。
武術基本功既是初學者的基本功,也是武術教學的基礎和關鍵。
通過基本技能和基本動作的練習,身體各部分都能得到充分的訓練,武術的特殊身體素質得到快速發展,為拳擊和器械套路的學習和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由於中國武術內容豐富,拳擊學校眾多,各流派的基本技能不盡相同。
(9)網路用語鞭腿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學武術的好處
文化和武術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對人才的最高尊重,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在學校里,體育總是不太受重視,所以課外可以選擇武術作為體育鍛煉的一種方式,武術講究手、眼、身、法、步(腳),練習者可以全方位鍛煉。
兒童選擇武術作為興趣課程,可以使他們少玩或不玩網路游戲,對兒童的視力保護、骨骼發育和身體健康成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武術具有健身和自衛的雙向價值功能。現代社會的治安狀況並不理想,學習武術不僅能使孩子們擁有優秀的體魄,還能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
武術可以培養孩子的反應靈活性和協調性。武術訓練強調身法、步法、眼法的一致性和協調性。通過長期的武術訓練,孩子的大腦皮層會發生變化,對外界事物的反應會比未經訓練的孩子好,自主工作和學習的能力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武術講究禮貌,自古以來就有教師的尊嚴,武術教練會向孩子們講解禮儀和行為規范,這對孩子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J. 網路語言中「鞭腿」是什麼意思
樓主玩過拳皇沒有
裡面有一個叫做特瑞的Terry的
有一招踢人的招數,叫做鞭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