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開數據流量和WIFI哪個耗電
wifi比較好點,wifi之所以耗電大,是手機要放出信號收收器。
WiFi、數據流量的區別是:
(1)無線上網分很多種方式,其中就包含3G上網和WiFi上網,另外還有2G、4G網等。
(2)而數據流量和WiFi上網的區別是,數據流量上網需要消耗流量,流量達到手機每月所規定的范圍外時會產生額外的流量費用,而WiFi上網可以無限制地使用流量,而且WiFi的上網速度普遍比3G、2G甚至4G的網路速度還要快。
② 高分求解~~手機中WLAN和WIFI的區別和聯系
無線區域網絡(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是相當便利的數據傳輸系統,它利用射頻(Radio Frequency; RF)的技術,取代舊式礙手礙腳的雙絞銅線(Coaxial)所構成的區域網絡,使得無線區域網絡能利用簡單的存取架構讓用戶透過它,達到「信息隨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
由於無線區域網需要支持高速、突發的數據業務,在室內使用還需要解決多徑衰落以及各子網間串擾等問題。具體來說,無線區域網必須實現以下技術要求:
(1)可靠性:無線區域網的系統分組丟失率應該低於10-5,誤碼率應該低於10-8。
(2)兼容性:對於室內使用的無線區域網,應盡可能使其跟現有的有線區域網在網路操作系統和網路軟體上相互兼容。
(3)數據速率:為了滿足區域網業務量的需要,無線區域網的數據傳輸速率應該至少在1Mbps以上。
(4)通信保密:由於數據通過無線介質在空中傳播,無線區域網必須在不同層次採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通信保密和數據安全性能。
(5)移動性:支持全移動網路或半移動網路。
(6)節能管理:當無數據收發時使站點機處於休眠狀態,當有數據收發時再激活,從而達到節省電力消耗的目的。
(7)小型化、低價格:這是無線區域網得以普及的關鍵。
(8)電磁環境:無線區域網應考慮電磁對人體和周邊環境的影響問題。
IEEE 802.11之相關信息
因應無線區域網絡的強烈需求,美國的國際電子電機學會於1990年11月召開了802.11委員會,開始制定無線區域網絡標准。
承襲IEEE802系列,802.11規范了無線區域網絡的介質存取控制 (Medium Access Control ; MAC)層及實體 (Physical ;PHY)層。此較特別的是由於實際無線傳輸的方式不同,IEEE802.11在統一的 MAC層下面規范了各種不同的實體層,以因應目前的情況及未來的技術發展。目前802.11中制訂了三種介質的實體,為了未來技術的擴充性,也都提供了多重速率 (Mulitiple Rates)的功能。這三個實體分別是:
一、2.4GHz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速率1Mbps時用DBPSK調變 (Difference By Phase Shift Keying)
速率2Mbps 時用DQPSK調變 (Difference Quarter Phase Shift Keying)
接收敏感度 –80dbm
用長度11的Barker碼當展頻PN碼
二、2.4GHz 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
速率1Mbps時用 2-level GFSK調變,接收敏感度 –80dbm,
速率2Mbps時用4-level GFSK調變,接收敏感度 –75dbm,
每秒跳2.5個 hops
Hopping Sequence在歐美有22組,在日本有4組
三、Diffused IR
速率1Mbps時用16ppm調變,接收敏感度2 ×10-5mW/平方公分
速率2Mbps時用4ppm調變,接收敏感度8 ×10-5mW/平方公分
波長850nm~950nm
其中前兩種在2.4GHz的射頻方式是依據ISM頻段以展頻技術可做不須授權使用的規定,這個頻段的使用在全世界包含美國、歐洲、日本及中國台灣等主要國家都有開放。第三項的紅外線由於目前使用上沒有任何管制(除了安全上的規范),因此也是自由使用的。
IEEE 802.11 MAC的基本存取方式稱為 CSMA/C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與乙太網絡所用的CSMA/CD (Collision Detection)變成了碰撞防止(Collision Avoidance),這一字之差是很大的。因為在無線傳輸中感測載波及碰撞偵測都是不可靠的,感測載波有困難。另外通常無線電波經天線送出去時,自己是無法監視到的,因此碰撞偵測實質上也做不到。在802.11中感測載波是由兩種方式來達成,第一是實際去聽是否有電波在傳,及加上優先權的觀念。另一個是虛擬的感測載波,告知大家待會有多久的時間我們要傳東西,以防止碰撞。
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DA、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
Wi-Fi是一個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品牌,由Wi-Fi聯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產品之間的互通性。
現時一般人會把Wi-Fi及IEEE 802.11混為一談。甚至把Wi-Fi等同於無線網際網路。
Wi-Fi聯盟成立於1999年,當時的名稱叫做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 (WECA)。在2002年10月,正式改名為Wi-Fi Alliance。
通俗說法:
WIFI就是一種無線聯網的技術,以前通過網線連接電腦,而現在則是通過無線電波來連網;常見的就是一個無線路由器,那麼在這個無線路由器的電波覆蓋的有效范圍都可以採用WIFI連接方式進行聯網,如果無線路由器連接了一條ADSL線路或者別的上網線路,則又被稱為「熱點」。
現在市面上上常見的無線路由器多為54M速度,再上一個等級就是108M的速度,當然這個速度並不是你上互聯網的速度,上互聯網的速度主要是取決於WIFI熱點的互聯網線路。
所謂 Wi-Fi,其實就是 IEEE 802.11b 的別稱,是由一個名為「無線乙太網相容聯盟」(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 WECA)的組織所發布的業界術語,中文譯為「無線相容認證」。它是一種短程無線傳輸技術,能夠在數百英尺范圍內支持互聯網接入的無線電信號。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IEEE 802.11a 及IEEE 802.11g等標準的出現,現在IEEE 802.11 這個標准已被統稱作Wi-Fi。從應用層面來說,要使用Wi-Fi,用戶首先要有 Wi-Fi 兼容的用戶端裝置。
一個Wi-Fi聯接點網路成員和結構
站點(Station) ,網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
基本服務單元(Basic Service Set, BSS) 。網路最基本的服務單元。最簡單的服務單元可以只由兩個站點組成。站點可以動態的聯結(associate)到基本服務單元中。
分配系統(Distribution System, DS) 。分配系統用於連接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Medium) 邏輯上和基本服務單元使用的媒介是截然分開的,盡管它們物理上可能會是同一個媒介,例如同一個無線頻段。
接入點(Acess Point, AP) 。接入點即有普通站點的身份,又有接入到分配系統的功能。
擴展服務單元(Extended Service Set, ESS) 。由分配系統和基本服務單元組合而成。這種組合是邏輯上,並非物理上的--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遠。分配系統也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技術。
關口(Portal) ,也是一個邏輯成分。用於將無線區域網和有線區域網或其它網路聯系起來。
這兒有3種媒介,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以及和無線區域網集成一起的其它區域網使用的媒介。物理上它們可能互相重疊。
IEEE802.11隻負責在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上的定址(Addressing)。分配系統和其它區域網的定址不屬無線區域網的范圍。
IEEE802.11沒有具體定義分配系統,只是定義了分配系統應該提供的服務(Service) 。整個無線區域網定義了9種服務,
5種服務屬於分配系統的任務,分別為,聯接(Association), 結束聯接(Diassociation), 分配(Distribution), 集成(Integration), 再聯接(Reassociation) 。
4種服務屬於站點的任務,分別為,鑒權(Authentication), 結束鑒權(Deauthentication), 隱私(Privacy), MAC數據傳輸(MSDU delivery) 。
Wi-Fi是一種無線傳輸的規范,一般的,帶有這個標志的產品表明了你可以利用它們方便地組建一個無線區域網。而無線區域網又有什麼好處呢?很明顯——無須布線和使用相對自由。
Wi-Fi是一種幫助用戶訪問電子郵件、Web和流式媒體的賦能技術。它為用戶提供了無線的寬頻互聯網訪問。同時,它也是在家裡、辦公室或在旅途中上網的快速、便捷的途徑。能夠訪問 Wi-Fi 網路的地方被稱為熱點。Wi-Fi或802.11b在2.4Ghz頻段工作,所支持的速度最高達11Mbps。另外還有兩種802.11空間的協議,包括(a)和(g)。它們也是公開使用的,但802.11b在世界上最為常用。
Wi-Fi 熱點是通過在互聯網連接上安裝訪問點來創建的。這個訪問點將無線信號通過短程進行傳輸 - 一般覆蓋300英尺。當一台支持 Wi-Fi 的設備(例如Pocket PC)遇到一個熱點時,這個設備可以用無線方式連接到那個網路。大部分熱點都位於供大眾訪問的地方,例如機場、咖啡店、旅館、書店以及校園等等。許多家庭和辦公室也擁有 Wi-Fi 網路。雖然有些熱點是免費的,但是大部分穩定的公共 Wi-Fi 網路是由私人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提供的,因此會在用戶連接到互聯網時收取一定費用。】
全稱Wireless Fidelity。802.11b有時也被錯誤地標為Wi-Fi,實際上Wi-Fi是無線區域網聯盟(WLANA)的一個商標,該商標僅保障使用該商標的商品互相之間可以合作,與標准本身實際上沒有關系。但是後來人們逐漸習慣用WIFI來稱呼802.11b協議。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傳輸速度較高,可以達到11Mbps,另外它的有效距離也很長,同時也與已有的各種802.11 DSSS設備兼容。筆記本電腦技術——迅馳技術就是基於該標準的。
IEEE(〔美國〕電子和電氣工程師協會)802.11b無線網路規范是IEEE 802.11網路規范的擴展,最高帶寬為11 Mbps,在信號較弱或有干擾的情況下,帶寬可調整為5.5Mbps、2Mbps和1Mbps,帶寬的自動調整,有效地保障了網路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其主要特性為:速度快,可靠性高,在開放性區域,通訊距離可達305米,在封閉性區域,通訊距離為76米到122米,方便與現有的有線乙太網絡整合,組網的成本更低。
Wi-Fi(WirelessFidelity,無線相容性認證)的正式名稱是「IEEE802.11b」,與藍牙一樣,同屬於在辦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離無線技術。雖然在數據安全性方面,該技術比藍牙技術要差一些,但是在電波的覆蓋范圍方面則要略勝一籌。Wi-Fi的覆蓋范圍則可達300英尺左右(約合90米),辦公室自不用說,就是在小一點的整棟大樓中也可使用。 因此,Wi-Fi一直是企業實現自己無線區域網所青睞的技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與代價昂貴的3G企業網路相比,Wi-Fi似乎更勝一籌。關於Wi-Fi 的熱點都誕生在2002年,在美國,Wi-Fi就像早期的網際網路一樣,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在2003年它註定要在世界范圍內有著美好的前景。
一般架設無線網路的基本配備就是無線網卡及一台AP,如此便能以無線的模式,配合既有的有線架構來分享網路資源,架設費用和復雜程度遠遠低於傳統的有線網路。如果只是幾台電腦的對等網,也可不要AP,只需要每台電腦配備無線網卡。AP為AccessPoint簡稱,一般翻譯為「無線訪問節點」,或「橋接器」。它主要在媒體存取控制層MAC中扮演無線工作站及有線區域網絡的橋梁。有了AP,就像一般有線網路的Hub一般,無線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輕易地與網路相連。特別是對於寬頻的使用,WiFi更顯優勢,有線寬頻網路(ADSL、小區LAN等)到戶後,連接到一個AP,然後在電腦中安裝一塊無線網卡即可。普通的家庭有一個AP已經足夠,甚至用戶的鄰里得到授權後,則無需增加埠,也能以共享的方式上網。
長距離工作,別看無線WIFI的工作距離不大,在網路建設完備的情況下,802.11b的真實工作距離可以達到100米以上,而且解決了高速移動時數據的糾錯問題、誤碼問題,WIFI設備與設備、設備與基站之間的切換和安全認證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但隨著無線產業從802.11g到下一代802.11n標準的演變,越來越多的產品開始採用功能強大的802.11n技術,因為它能提供更快更可靠的無線連接。802.11n平台的速度比802.11g快7倍,比乙太網快3倍。另外,它具有更大的覆蓋范圍,可以在整個家庭內提供健壯的連接,即使是各個角落也游刃有餘。由於它具有很大的帶寬,因此802.11n是首個能夠同時承載高清視頻、音頻和數據流的無線多媒體分發技術。而且802.11n產品還提供並發雙頻操作,因此能為寬頻多媒體應用提供更多的信道容量。
如今許多消費者擁有數字電影、電視片、音樂和照片庫,他們非常希望能夠從家庭中的任何地方通過無線設備訪問這些媒體內容。802.11n不僅支持多個並發用戶和設備,而且它的超強功能可保證服務質量,確保家庭中所有設備提供更佳用戶體驗,同時提供智能的內容管理和發布。
802.11n標準的版本還是草案2.0版,正式版的批准有望在2009完成。802.11n規范的草案2.0版已經非常完善,今後對草案應該不會有大的修改。對支持802.11n較早草案的802.11n設備而言,這些設備可以通過固件實現升級。為了促進802.11n的普及,Wi-Fi認證非常關鍵。
因此,市場向802.11n轉變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並且更具性價比。802.11n生態系統也在迅速發展,有越來越多的製造商在HDTV、機頂盒和媒體適配器中增加802.11n技術。該趨勢將推動整個家庭的視頻發布無線覆蓋成為新的殺手應用。據ABI Research公司預測,2008年802.11n產品將佔全部Wi-Fi交貨量的近一半。
③ 相對比較同空間下iPhone手機4G移動蜂窩數據網和移動無線wifi區域網用哪個上網操作手機更安全
同樣條件下,肯定是4g移動數據網路,它的安全性更高,因為他是這個基站發出的信號不是認為可以靠用的。
④ wifi和手機移動數據同時打開了,會優先使用哪個
手機在移動數據和WLAN同時開啟時,流量優先使用WLAN。
首先,WiFi和移動數據是兩個不同的頻段信號,不會相互沖突,所以就算同時打開,也不會對上網速度有什麼影響。
再者,手機後台其實都會有一個精確的理論演算法,就是在連接WiFi的情況下,手機會自動優先使用WiFi網路,所以完全不必擔心有WiFi時手機還在使用數據流量。
所以,一般來說,在有WiFi無線網路的時候,即便是開啟了移動流量,手機也會優先使用WiFi無線網路,這時候對於流量的消耗都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WiFi和移動數據是兩個不同的頻段信號,不會相互沖突,所以就算同時打開,也不會對上網速度有什麼影響。手機後台其實都會有一個精確的理論演算法,就是在連接WiFi的情況下,手機會自動優先使用WiFi網路,所以完全不必擔心有WiFi時手機還在使用數據流量。
(4)wf連網和數據網路哪個安全點擴展閱讀:
手機連接WIFI防範措施
1、謹慎使用公共場合的WiFi熱點。官方機構提供的而且有驗證機制的WiFi,可以找工作人員確認後連接使用。其他可以直接連接且不需要驗證或密碼的公共WiFi風險較高,背後有可能是釣魚陷阱,盡量不使用。
2、使用公共場合的WiFi熱點時,盡量不要進行網路購物和網銀的操作,避免重要的個人敏感信息遭到泄露,甚至被黑客銀行轉賬。
3、養成良好的WIFI使用習慣。手機會把使用過的WiFi熱點都記錄下來,如果WiFi開關處於打開狀態,手機就會不斷向周邊進行搜尋,一旦遇到同名的熱點就會自動進行連接,存在被釣魚風險。
因此當進入公共區域後,盡量不要打開WiFi開關,或者把WiFi調成鎖屏後不再自動連接,避免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連接上惡意WiFi。
4、家裡路由器管理後台的登錄賬戶、密碼,不要使用默認的admin,可改為字母加數字的高強度密碼,設置的WiFi密碼選擇WPA2加密認證方式,相對復雜的密碼可大大提高黑客破解的難度。
⑤ 無線網路的網路安全
無線網路安全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問題,企業需要認識到應該在幾條戰線上對付攻擊者,但有許多威脅是無線網路所獨有的,這包括:
1、插入攻擊:插入攻擊以部署非授權的設備或創建新的無線網路為基礎,這種部署或創建往往沒有經過安全過程或安全檢查。可對接入點進行配置,要求客戶端接入時輸入口令。如果沒有口令,入侵者就可以通過啟用一個無線客戶端與接入點通信,從而連接到內部網路。但有些接入點要求的所有客戶端的訪問口令竟然完全相同。這是很危險的。
2、漫遊攻擊者:攻擊者沒有必要在物理上位於企業建築物內部,他們可以使用網路掃描器,如Netstumbler等工具。可以在移動的交通工具上用筆記本電腦或其它移動設備嗅探出無線網路,這種活動稱為「wardriving 」 ; 走在大街上或通過企業網站執行同樣的任務,這稱為「warwalking」。
3、欺詐性接入點:所謂欺詐性接入點是指在未獲得無線網路所有者的許可或知曉的情況下,就設置或存在的接入點。一些雇員有時安裝欺詐性接入點,其目的是為了避開公司已安裝的安全手段,創建隱蔽的無線網路。這種秘密網路雖然基本上無害,但它卻可以構造出一個無保護措施的網路,並進而充當了入侵者進入企業網路的開放門戶。
4、雙面惡魔攻擊:這種攻擊有時也被稱為「無線釣魚」,雙面惡魔其實就是一個以鄰近的網路名稱隱藏起來的欺詐性接入點。雙面惡魔等待著一些盲目信任的用戶進入錯誤的接入點,然後竊取個別網路的數據或攻擊計算機。
5、竊取網路資源:有些用戶喜歡從鄰近的無線網路訪問互聯網,即使他們沒有什麼惡意企圖,但仍會佔用大量的網路帶寬,嚴重影響網路性能。而更多的不速之客會利用這種連接從公司范圍內發送郵件,或下載盜版內容,這會產生一些法律問題。
6、對無線通信的劫持和監視:正如在有線網路中一樣,劫持和監視通過無線網路的網路通信是完全可能的。它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無線數據包分析,即熟練的攻擊者用類似於有線網路的技術捕獲無線通信。其中有許多工具可以捕獲連接會話的最初部分,而其數據一般會包含用戶名和口令。攻擊者然後就可以用所捕獲的信息來冒稱一個合法用戶,並劫持用戶會話和執行一些非授權的命令等。第二種情況是廣播包監視,這種監視依賴於集線器,所以很少見。
當然,還有其它一些威脅,如客戶端對客戶端的攻擊(包括拒絕服務攻擊)、干擾、對加密系統的攻擊、錯誤的配置等,這都屬於可給無線網路帶來風險的因素。
企業無線網路所面臨的安全威脅
(1)加密密文頻繁被破早已不再安全:
曾幾何時無線通訊最牢靠的安全方式就是針對無線通訊數據進行加密,加密方式種類也很多,從最基本的WEP加密到WPA加密。然而這些加密方式被陸續破解,首先是WEP加密技術被黑客在幾分鍾內破解;繼而在11月國外研究員將WPA加密方式中TKIP演算法逆向還原出明文。
WEP與WPA加密都被破解,這樣就使得無線通訊只能夠通過自己建立Radius驗證伺服器或使用WPA2來提高通訊安全了。不過WPA2並不是所有設備都支持的。
(2)無線數據sniffer讓無線通訊毫無隱私:
另一個讓用戶最不放心的就是由於無線通訊的靈活性,只要有信號的地方入侵者就一定可以通過專業無線數據sniffer類工具嗅探出無線通訊數據包的內容,不管是加密的還是沒有加密的,藉助其他手段都可以查看到具體的通訊數據內容。像隱藏SSID信息,修改信號發射頻段等方法在無線數據sniffer工具面前都無濟於事。
然而從根本上杜絕無線sniffer又不太現實,畢竟信號覆蓋范圍廣泛是無線網路的一大特色。所以說無線數據sniffer讓無線通訊毫無隱私是其先天不安全的一個主要體現。
(3)修改MAC地址讓過濾功能形同虛設:
雖然無線網路應用方面提供了諸如MAC地址過濾的功能,很多用戶也確實使用該功能保護無線網路安全,但是由於MAC地址是可以隨意修改的,通過注冊表或網卡屬性都可以偽造MAC地址信息。所以當通過無線數據sniffer工具查找到有訪問許可權MAC地址通訊信息後,就可以將非法入侵主機的MAC地址進行偽造,從而讓MAC地址過濾功能形同虛設。 要訣一
採用強力的密碼。正如我在文中所指出,一個足夠強大的密碼可以讓暴力破解成為不可能實現的情況。相反的,如果密碼強度不夠,幾乎可以肯定會讓你的系統受到損害。
使用十個字元以上的密碼——即便是比較新的加密方案,如WPA2,也可以被那些自動套取密碼的進程攻克。不見得要用長而難記的密碼,大可以使用一些表達,如「makemywirelessnetworksecure」等取代原來較短的密碼。或者使用更為復雜的密碼,如「w1f1p4ss」。這類密碼更具安全性。
在密碼中,添加數字,特殊符號和大小寫字母——復雜的密碼增加了字元數,這樣便會增加密碼破解的難度。例如,如果你的密碼包含四個位元組,但你僅使用了數字,那麼可能的密碼就是10的四次方,即10000個。如果你只使用小寫字母,那麼密碼的可能性達到36的四次方。這樣就迫使攻擊者測試巨大數量的密碼,從而增加他解密的時間。
要訣二
嚴禁廣播服務集合標識符(SSID)。如果不能對服務集合標識符也就是你給無線網路的命名進行保護的話,會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對無線路由器進行配置,禁止服務集合標識符的廣播,盡管不能帶來真正的安全,但至少可以減輕受到的威脅,因為很多初級的惡意攻擊都是採用掃描的方式尋找那些有漏洞的系統。隱藏了服務集合標識符,這種可能就大大降低了。大多數商業級路由器/防火牆設備都提供相關的功能設置。
不要使用標準的SSID——許多無線路由器都自帶默認的無線網路名稱,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SSID,如「netgear」或「linksys」,大多數用戶都不會想到要對這些名稱進行更改。 WPA2加密將這一SSID作為密碼的一部分來使用。不對其進行更改意味著允許駭客使用密碼查詢列表,而這樣無疑會加速密碼破解的進程,甚至可以讓他們測試密碼的速度達到每秒幾百萬個。使用自定義的SSID則增大了不法分子破壞無線網路的難度。
要訣三
採用有效的無線加密方式。動態有線等效保密(WEP)並不是效果很好的加密方式。只要使用象aircrack一樣免費工具,就可以在短短的幾分鍾里找出動態有線等效保密模式加密過的無線網路中的漏洞。無線網路保護訪問(WPA)是通用的加密標准,你很可能已經使用了。當然,如果有可能的話,你應該選擇使用一些更強大有效的方式。畢竟,加密和解密的斗爭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
使用WPA2加密——舊的安全選項,如WEP可被瞬間破解且無需特殊設備或是技巧。只需使用瀏覽器插件或是手機應用即可。WPA2是最新的安全運演算法則,它貫徹到了整個無線系統,可以從配置屏幕中進行選取。
要訣四
可能的話,採用不同類型的加密。不要僅僅依靠無線加密手段來保證無線網路的整體安全。不同類型的加密可以在系統層面上提高安全的可靠性。舉例來說,OpenSSH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為在同一網路內的系統提供安全通訊,即使需要經過網際網路也沒有問題。採用加密技術來保護無線網路中的所有通訊數據不被竊取是非常重要的,就象採用了SSL加密技術的電子商務網站一樣。實際上,如果沒有確實必要的話,盡量不要更換加密方式。
要訣五
對介質訪問控制(MAC)地址進行控制。很多人會告訴你,介質訪問控制(MAC)地址的限制不會提供真正的保護。但是,象隱藏無線網路的服務集合標識符、限制介質訪問控制(MAC)地址對網路的訪問,是可以確保網路不會被初級的惡意攻擊者騷擾的。對於整個系統來說,針對從專家到新手的各種攻擊進行全面防護,以保證系統安全的無懈可擊是非常重要的。
要訣六
在網路不使用的時間,將其關閉。這個建議的採用與否,取決於網路的具體情況。如果你並不是需要一天二十四小時每周七天都使用網路,那就可以採用這個措施。畢竟,在網路關閉的時間,安全性是最高的,沒人能夠連接不存在的網路。
要訣七
關閉無線網路介面。如果你使用筆記本電腦之類的移動終端的話,應該將無線網路介面在默認情況下給予關閉。只有確實需要連接到一個無線網路的時間才打開相關的功能。其餘的時間,關閉的無線網路介面讓你不會成為惡意攻擊的目標。
調節無線信號的覆蓋范圍——數據機的接入點具備多個天線和傳輸功率,所以,用戶可以調節信號的覆蓋范圍。有些產品可以讓我們通過菜單選項來調節傳輸功率。這樣就限制了別人能獲取你的無線信號的范圍,從而可以避免其損壞你的網路。
要訣八
對網路入侵者進行監控。對於網路安全的狀況,必須保持全面關注。你需要對攻擊的發展趨勢進行跟蹤,了解惡意工具是怎麼連接到網路上的,怎麼做可以提供更好的安全保護。你還需要對日誌里掃描和訪問的企圖等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找出其中有用的部分,並且確保在真正的異常情況出現的時間可以給予及時的通知。畢竟,眾所周知最危險的時間就是事情進行到一半的時間。
要訣九
確保核心的安全。在你離開的時間,務必確保無線路由器或連接到無線網路上正在使用的筆記本電腦上運行了有效的防火牆。還要注意的是,請務必關閉不必要的服務,特別是在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下不需要的服務,因為在默認情況下它們活動的後果可能會出乎意料。實際上,你要做的是盡一切可能確保整個系統的安全。
要訣十
不要在無效的安全措施上浪費時間。我經常遇到一些不太了解技術的用戶對安全措施的疑問,他們被有關安全的免費咨詢所困擾。一般來說,這方面的咨詢,不僅只是無用的,而且往往是徹頭徹尾有害的。我們最經常看到的有害的建議就是,在類似咖啡館的公共無線網路環境中進行連接的時間,你應該只選擇採用無線加密的連接。有時,人們對建議往往就理解一半,結果就成為了你應該只連接到帶無線網路保護訪問模式(WPA)保護的無線網路上。實際上,使用了加密功能的公共接入點並不會給你帶來額外的安全,因為,網路會向任何發出申請的終端發送密鑰。這就象把房子的門給鎖了起來,但是在門上寫著「鑰匙在歡迎的墊子下面」。如果你希望將無線網路提供給大家,任何人都可以隨便訪問,加密是不需要。實際上對無線網路來說,加密更象是一種威懾。只有使用特定的無線網路,才會在降低方便性的情況下,提高安全性。
要訣十一
改變無線路由口令。為無線路由的互聯網訪問設置一個口令至關重要,一個強口令有助於無線網路的安全,但不要使用原始無線路由器的默認口令,建議更改較為復雜的口令避免簡單被攻破。
對於無線網路安全來說,大部分的要訣可以說就是「普通常識」 。但可怕的是,「普通常識」 是如此之多,以至於不能在同時給予全面考慮。因此,你應該經常對無線網路和移動電腦進行檢查,以保證沒有漏掉一些重要的部分,並且確保關注的是有效的而不是不必要甚至是完全無效的安全措施。
⑥ 無線路由器無線網和有線寬頻哪個更安全
親,沒有絕對的安全,都是相對的,當國內還在為360安全門折騰的時候,某國已經在監控我們的數據了。無線路由器,你加密過了就安全,不加密別人就可以連進來,還有某些無線型號不是你所知道的,別去連接,可能有連接後,你的數據就給人知道了。關鍵還是你的電腦要弄好,某些網站少上,病毒就少點。
⑦ WIFI和流量數據,上網誰速度快
WiFi網路是寬頻網速,比一般流量快,但是5G流量套餐比一般的寬頻快。
Wi-F通常使用2.4G UHF或5G SHF ISM 射頻頻段。連接到無線區域網通常是有密碼保護的;但也可是開放的,這樣就允許任何在WLAN范圍內的設備可以連接上。
Wi-Fi是一個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品牌,由Wi-Fi聯盟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產品之間的互通性。有人把使用IEEE 802.11系列協議的區域網就稱為無線保真。甚至把Wi-Fi等同於無線網際網路(Wi-Fi是WLAN的重要組成部分)。
(7)wf連網和數據網路哪個安全點擴展閱讀:
通常表示網速快慢的單位是bps或b/s,表示比特每秒,就是每秒鍾傳輸多少位信息的意思,我們說的10M、50M、100M寬頻,分別指的就是10Mb/s、50Mb/s、100Mb/s,即每秒能傳輸10兆字位、50兆字位、100兆字位的信息。
在計算機里,存取數據是以位元組「Byte」為單位 ,但是在網路中,數據通信是以的字位「bit」為單位。它們的關系是:1Byte=8bit,簡寫為1B=8b(注意字母的大小寫),就是1個位元組等於8個字位。
⑧ 相對比較同空間下iPhone手機4G移動蜂窩數據和移動無線wifi區域網哪個上網操作手機app安全
如果對安全感說是手機的4g網路會安全一點,因為你連接wifi的話是可以給人盜用的,但是你用自己的手機的移動網路,它的加密信的話比wifi要高。
⑨ 家裡無線路由器發出的wifi輻射和移動數據手機哪個輻射大
手機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當人們使用手機時,手機會向發射基站傳送無線電波,而無線電波或多或少地會被人體吸收,這些電波就是手機輻射。
一般來說,手機待機時輻射較小,通話時輻射大一些,而在手機號碼已經撥出而尚未接通時,輻射最大,輻射量是待機時的3倍左右。手機在待機情況下是沒有輻射的,只是在來電的瞬間會產生輻射,所以在接聽來電或是撥打電話時要等到接通後再把手機放在耳邊,這樣會比較安全。而且手機的輻射對人的身體不會有什麼危害,都是在正常范圍值內的,所以大可不必擔心。最好可以用耳機來撥打或接聽電話。 無線網路中另一對人體的輻射來自於發射無線信號的無線AP或無線路由器,但無線區域網接入點AP的發射功率一般都不超過100毫瓦,這個功率僅相當於小靈通基站的1/5。所以對人的影響要少的多。
⑩ 無線網路安全
給你找了個 自己抄吧
論文
無線區域網的安全防護
學 科、專業 計算機技術及應用
學 生 姓 名 雷磊
學 號 200512118
指導教師姓名 史虹湘
2008年10月30日
無線區域網的安全防護
摘要:
在網路應用日益普及的今天,區域網作為一種通用的聯網手段,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其傳輸速率、網路性能不斷提高。不過,它基本採用的是有線傳輸媒介,在許多不適宜布線的場合,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無線數據傳輸技術近年來不斷獲得突破,標准化進展也極為迅速,這使得區域網環境下的數據傳輸完全可以擺脫線纜的束縛。在此基礎上,無線區域網開始崛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無線區域網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它的安全性更值得我們關注,本篇論文通過了解無線區域網的組成,它的工作原理,以及無線區域網的優、缺點,找出影響安全的因素,通過加密、認證等手段並且應用完整的安全解決方案,從而更好的做到無線區域網的安全防護。
關鍵詞:無線區域網;安全性;WPAN
目錄
第一章 引言 3
1.1無線區域網的形成 3
1.2無線區域網的常用設備 3
第二章、無線區域網的概況及特點 4
2.1無線區域網(WLAN)方案 4
2.2無線區域網的常見拓撲形式 6
2.3 無線區域網的優勢 6
2.4無線區域網的缺點 7
第三章、無線區域網的安全性及其解決方案 7
3.1無線區域網的安全性 7
3.2完整的安全解決方案 11
第四章、結束語 13
第一章 引言
1.1無線區域網的形成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蓬勃發展,網路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然而,隨著移動計算技術的日益普及和工業標准逐步為市場所採納和接受,無線網路的應用領域正在不斷地擴大。無線區域網的出現使人們不必再圍著機器轉,它採用乙太網的幀格式,使用簡單。無線區域網方便了用戶訪問網路數據,高吞吐量無線區域網可以實現11Mb/s的數據傳輸速率。
從網路角度來看,它涉及互聯網和城域網(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LAN)及最近提出的「無線個域網」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 WPAN)。在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WAN)、城域網和區域網的層次結構中,WPAN的范圍是最小的。
1.2無線區域網的常用設備
WPAN將取代線纜成為連接包括行動電話、筆記本個人電腦和掌上設備在內的各類用戶個人設備的工具。WPAN可以隨時隨地地為用戶實現設備間的無縫通訊,並使用戶能夠通過蜂窩電話、區域網或廣域網的接入點聯入網路。
1.2.1Bluetooth應用
通過Bluetooth(藍牙)技術,它使人們周圍的電子設備通過無線的網路連接在一起。這些設備包括: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列印機、手持設備、行動電話、傳呼機和可攜帶的音樂設備等。
藍牙技術是由愛立信、IBM、英特爾、諾基亞和東芝這五大公司於1998年5月聯合推出的一項旨在實現網路中各類數據及語音設備(如PC、撥號網路、筆記本電腦、列印機、傳真機、數碼相機、行動電話、高品質耳機等)互連的計劃,並為紀念第一個統一北歐語言的人Norse國王而命名為藍牙。
藍牙收發信機採用跳頻擴譜技術,在2.45 GHz ISM頻帶上以1600跳/s的速率進行跳頻。依據各國的具體情況,以2.45 GHz為中心頻率,最多可以得到79個1MHz帶寬的信道。除採用跳頻擴譜的低功率傳輸外,藍牙還採用鑒權和加密等措施來提高通信的安全性。
1.2.2HomeRF應用
無線區域網技術HomeRF,是專門為家庭用戶設計的短距離無線聯網方案。
它基於共享無線訪問協議(shared Wireless Access Protocol,SWAP),可應用於家庭中的移動數據和語音設備與主機之間的通信。
符合SWAP規范的產品工作在2.4GHz頻段,使用每秒50跳的跳頻擴展頻譜技術,通過家庭中的一台主機在移動數據和語音設備之間實現通信,既可以通過時分復用支持語音通信,又能通過載波監聽多重訪問/沖突避免協議提供數據通信服務。同時,HomeRF提供了與TCP/IP良好的集成,支持廣播和48位IP地址。
按照SWAP規范,用戶可以建立無線家庭網路,用戶可在PC、PC增強無繩電話、手持式遠程顯示器等設備之間共享話音、數據和Internet連接;用手持顯示裝置在房間內和房間周圍的任何地方訪問Internet;在多台PC間共享文件、數據機、列印機等;向多個無繩手機、傳真機和話音郵箱轉發電話;使用小型PC增強無繩電話手機重復收聽話音、傳真和電子郵件;簡單地使用PC增強無繩電話手機發出話音命令,來激活其他家用電子系統;可以玩PC或Internet上的多人游戲。
第二章、無線區域網的概況及特點
2.1無線區域網(WLAN)方案
在網路應用日益普及的今天,區域網作為一種通用的聯網手段,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其傳輸速率、網路性能不斷提高。不過,它基本採用的是有線傳輸媒介,在許多不適宜布線的場合,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無線數據傳輸技術近年來不斷獲得突破,標准化進展也極為迅速,這使得區域網環境下的數據傳輸完全可以擺脫線纜的束縛。在此基礎上,無線區域網開始崛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2.1.1無線區域網概念和工作原理
一般來講,凡是採用無線傳輸媒體的計算機區域網都可稱為無線區域網。這里的無線媒體可以是無線電波、紅外線或激光。
無線區域網的基礎還是傳統的有線區域網,是有線區域網的擴展和替換。它只是在有線區域網的基礎上通過無線HUB、無線訪問節點(AP)、無線網橋、無線網卡等設備使無線通信得以實現。
2.1.2無線區域網標准
實際上,無線區域網早在80年代就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當時受到技術上的制約,通信速率只有860kb/s,工作在900MHz的頻段。能夠了解並享受它的好處的人少之又少。
到了90年代初,隨著技術的進步,無線區域網的通信速率已經提高到1 ~2Mb/s,工作頻段為2.4GHz,並開始向醫療、教育等多媒體應用領域延伸。
無線區域網的發展也引起國際標准化組織的關注,IEEE從1992年開始著手制訂802.11標准,以推動無線區域網的發展。1997年,該標准獲得通過,它大大促進了不同廠商產品之間的互操作性,並推進了已經萌芽的產業的發展。
802.11標准僅限於物理(PHY)層和媒介訪問控制(MAC)層。物理層對應於國際標准化組織的七層開放系統互連(OSI)模型的最低層,MAC層與OSI第二層的下層相對應,該層與邏輯鏈路控制(LLC)層構成了OSI的第二層。
標准實際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物理層結構,用戶可以從中選出一種,它們中的每一種都可以和相同的MAC層進行通信。802.11工作組的成員認為在物理層實現方面有多個選擇是必要的,因為這可以使系統設計人員和集成人員根據特定應用的價格、 性能、 操作等方面的因素來選擇一種更合適的技術。這些選擇實際上非常類似,就像10BaseT, 10Base2及100BaseT等都在乙太網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一樣。另外,企業區域網通常會使用有線乙太網和無線節點混合的方式,它們在使用上沒有區別。
近年來,無線區域網的速率有了本質的提高,新的IEEE802.11b標准支持11Mb/s高速數據傳輸。這為寬頻無線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1.3無線區域網傳輸方式
就傳輸方式而言,無線區域網可以分為兩類:紅外線系統和射頻系統。前者的優點在於不受無線電的干擾;鄰近區域無干擾;不受管制機構的政策限制;在視距范圍內傳輸,監測和竊聽困難,保密性好。不過,由於紅外線傳輸對非透明物體的透過性極差,傳輸距離受限。
此外,它容易受到日光、熒光燈等雜訊干擾,並且只能進行半雙工通信。所以,相比而言,射頻系統的應用范圍遠遠高於紅外線系統。
採用射頻方式傳輸數據,一般都需要引入擴頻技術。在擴頻系統中,信號所佔用的帶寬遠大於所需發送信息的最小帶寬,並採用了獨立的擴展信號。擴頻技術具有安全性高、抗干擾能力強和無需許可證等優點。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應用比較廣泛的擴頻技術有直接序列(DS)擴頻技術和跳頻(FH)擴頻技術。就頻帶利用來說,DS採用主動佔有的方式,FH則是跳換頻率去適應。在抗干擾方面,FH通過不同信道的跳躍避免干擾,丟失的數據包在下一跳重傳。DS方式中數據從冗餘位中得到保證,移動到相鄰信道避免干擾。同DS方式相比,FH方式速度慢,最多隻有2 ~3Mb/s。DS傳輸速率可以達到11Mb/s,這對多媒體應用來說非常有價值。從覆蓋范圍看,由於DS採用了處理增益技術,因此在相同的速率下比FH覆蓋范圍更大。不過,FH的優點在於抗多徑干擾能力強。此外,它的可擴充性要優於DS。DS有3個獨立、不重疊的信道,接入點限制為三個。FH在跳頻不影響性能時最多可以有15個接入點。
新的無線區域網標准協議IEEE802.11b只支持DS方式,但是IEEE802.11對這兩種技術都是推薦的。應該說,FH和DS這兩種擴頻方式在不同的領域都擁有適合自身的應用環境,一般說來,在需要大范圍覆蓋時選DS,需要高數據吞吐量時選擇DS,需要抗多徑干擾強時選擇FH。
2.2無線區域網的常見拓撲形式
根據不同的應用環境,目前無線區域網採用的拓撲結構主要有網橋連接型、訪問節點連接型、HUB接入型和無中心型四種。
(1)網橋連接型。該結構主要用於無線或有線區域網之間的互連。當兩個區域網無法實現有線連接或使用有線連接存在困難時,可使用網橋連接型實現點對點的連接。在這種結構中區域網之間的通信是通過各自的無線網橋來實現的,無線網橋起到了網路路由選擇和協議轉換的作用。
(2)訪問節點連接型。這種結構採用移動蜂窩通信網接入方式,各移動站點間的通信是先通過就近的無線接收站(訪問節點:AP)將信息接收下來,然後將收到的信息通過有線網傳入到「移動交換中心」,再由移動交換中心傳送到所有無線接收站上。這時在網路覆蓋范圍內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接收到該信號,並可實現漫遊通信。
(3)HUB接入型。在有線區域網中利用HUB可組建星型網路結構。同樣也可利用無線HUB組建星型結構的無線區域網,其工作方式和有線星型結構很相似。但在無線區域網中一般要求無線HUB應具有簡單的網內交換功能。
(4)無中心型結構。該結構的工作原理類似於有線對等網的工作方式。它要求網中任意兩個站點間均能直接進行信息交換。每個站點既是工作站,也是伺服器。
2.3 無線區域網的優勢
無線區域網在很多應用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一是可移動性,它提供了不受線纜限制的應用,用戶可以隨時上網;二是容易安裝、無須布線,大大節約了建網時間;三是組網靈活,即插即用,網路管理人員可以迅速將其加入到現有網路中,並在某種環境下運行;四是成本低,特別適合於變化頻繁的工作場合。此外,無線網路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無線網路通信以空氣為介質,傳輸的信號可以跨越很寬的頻段,而且與自然背景噪音十分的相似,這樣一來,就使得竊聽者用普通的方式難以偷聽到數據。
「加密」也是無線網路必備的一環,能有效提高其安全性。所有無線網路都可加設安全密碼,竊聽者即使千方百計地接收到數據,若無密碼,想打開信息系統亦無計可施。
2.4無線區域網的缺點
目前,由於相關的配套技術不足,無線網路傳輸速度還存在著一些局限。現在無線網路的帶寬還比較局限,與有線區域網主幹可達千兆還差得很遠。與有線網路相比,無線網路的通信環境要受到更多的限制。由於電源限制、可用的頻譜限制以及無線網路的移動性等特點,無線數據網路一般具有帶寬少、延遲長、連接穩定性差、可用性很難預測等特點。盡管無線區域網有種種優點,但是PC廠商在出售無線LAN產品時多採取慎重態度。這是因為,在家庭里利用的無線聯網方式,除了無線LAN外,還有一些其他方案。藍牙主要用於在攜帶型信息設備之間以無線方式進行數據通信;HomeRF則用於PC同家電之間以無線方式進行數據通信。而無論藍牙還是HomeRF,其最大傳輸速度都只有2Mb/s。此外,它們的傳輸距離都只有幾十米,比無線LAN最多可達的100米要短。在鋼筋混凝土這類能使電波明顯衰減的使用環境里,藍牙和HomeRF的傳輸距離甚至會縮短到只有幾米。
第三章、無線區域網的安全性及其解決方案
3.1無線區域網的安全性
除了硬體方面的不足,無線區域網的安全性也非常值得關注。無線區域網的安全性,主要包括接入控制和加密兩個方面。
3.1.1IEEE802.11b標準的安全性
IEEE 802.11b標準定義了兩種方法實現無線區域網的接入控制和加密:系統ID(SSID)和有線對等加密(WEP)。
1、認證
當一個站點與另一個站點建立網路連接之前,必須首先通過認證。執行認證的站點發送一個管理認證幀到一個相應的站點。 IEEE 802.11b標准詳細定義了兩種認證服務:-開放系統認證(Open System Authentication):是802.11b默認的認證方式。這種認證方式非常簡單,分為兩步:首先,想認證另一站點的站點發送一個含有發送站點身份的認證管理幀;然後,接收站發回一個提醒它是否識別認證站點身份的幀。 -共享密鑰認證(Shared Key Authentication):這種認證先假定每個站點通過一個獨立於802.11網路的安全信道,已經接收到一個秘密共享密鑰,然後這些站點通過共享密鑰的加密認證,加密演算法是有線等價加密(WEP)。 共享密鑰認證的過程如圖1所示,描述如下:
(1) 請求工作站向另一個工作站發送認證幀。
(2) 當一個站收到開始認證幀後,返回一個認證幀,該認證幀包含WEP服務生成的128位元組的質詢文本。
(3) 請求工作站將質詢文本復制到一個認證幀中,用共享密鑰加密,然後再把幀發往響應工作站。
(4) 接收站利用相同的密鑰對質詢文本進行解密,將其和早先發送的質詢文本進行比較。如果相互匹配,相應工作站返回一個表示認證成功的認證幀;如果不匹配,則返回失敗認證幀。
請求工作站 響應工作站
驗證幀
驗證演算法標識=「共享密鑰」
驗證處理序列號=1
驗證幀
驗證演算法標識=「共享密鑰」
驗證處理序列號=2
質詢文本
驗證幀
驗證演算法標識=「共享密鑰」
驗證處理序列號=3
質詢文本加密
驗證幀
驗證演算法標識=「共享密鑰」
驗證處理序列號=1
圖1 共享密鑰認證
認證使用的標識碼稱為服務組標識符(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它提供一個最底層的接入控制。一個SSID是一個無線區域網子系統內通用的網路名稱,它服務於該子系統內的邏輯段。因為SSID本身沒有安全性,所以用SSID作為接入控制是不夠安全的。接入點作為無線區域網用戶的連接設備,通常廣播SSID。
2、WEP
IEEE 802.11b規定了一個可選擇的加密稱為有線對等加密,即WEP。WEP提供一種無線區域網數據流的安全方法。WEP是一種對稱加密,加密和解密的密鑰及演算法相同。WEP的目標是: 接入控制:防止未授權用戶接入網路,他們沒有正確的WEP密鑰。
加密:通過加密和只允許有正確WEP密鑰的用戶解密來保護數據流。
IEEE 802.11b標准提供了兩種用於無線區域網的WEP加密方案。第一種方案可提供四個預設密鑰以供所有的終端共享—包括一個子系統內的所有接入點和客戶適配器。當用戶得到預設密鑰以後,就可以與子系統內所有用戶安全地通信。預設密鑰存在的問題是當它被廣泛分配時可能會危及安全。第二種方案中是在每一個客戶適配器建立一個與其它用戶聯系的密鑰表。該方案比第一種方案更加安全,但隨著終端數量的增加給每一個終端分配密鑰很困難。
幀體
明文
綜合檢測值
(ICV)
幀體
密鑰 密文
鍵序
圖2 WEP加密過程
WEP加密的演算法如圖2所示,過程如下:
(1) 在發送端,WEP首先利用一種綜合演算法對MAC幀中的幀體欄位進行加密,生成四位元組的綜合檢測值。檢測值和數據一起被發送,在接收端對檢測值進行檢查,以監視非法的數據改動。
(2) WEP程序將共用密鑰輸入偽隨機數生成器生成一個鍵序,鍵序的長度等於明文和綜合檢測值的長度。
(3) WEP對明文和綜合檢測值進行模二加運算,生成密文,完成對數據的加密。偽隨機數生成器可以完成密鑰的分配,因為每台終端只用到共用密鑰,而不是長度可變的鍵序。
(4) 在接收端,WEP利用共用密鑰進行解密,復原成原先用來對幀進行加密的鍵序。
(5) 工作站計算綜合檢測值,隨後確認計算結果與隨幀一起發送來的值是否匹配。如果綜合檢測失敗,工作站不會把MSDU(介質服務單元)送到LLC(邏輯鏈路控制)層,並向MAC管理程序發回失敗聲明。
3.1.2影響安全的因素
1、硬體設備
在現有的WLAN產品中,常用的加密方法是給用戶靜態分配一個密鑰,該密鑰或者存儲在磁碟上或者存儲在無線區域網客戶適配器的存儲器上。這樣,擁有客戶適配器就有了MAC地址和WEP密鑰並可用它接入到接入點。如果多個用戶共享一個客戶適配器,這些用戶有效地共享MAC地址和WEP密鑰。 當一個客戶適配器丟失或被竊的時候,合法用戶沒有MAC地址和WEP密鑰不能接入,但非法用戶可以。網路管理系統不可能檢測到這種問題,因此用戶必須立即通知網路管理員。接到通知後,網路管理員必須改變接入到MAC地址的安全表和WEP密鑰,並給與丟失或被竊的客戶適配器使用相同密鑰的客戶適配器重新編碼靜態加密密鑰。客戶端越多,重新編碼WEP密鑰的數量越大。
2、虛假接入點
IEEE802.11b共享密鑰認證表採用單向認證,而不是互相認證。接入點鑒別用戶,但用戶不能鑒別接入點。如果一個虛假接入點放在無線區域網內,它可以通過劫持合法用戶的客戶適配器進行拒絕服務或攻擊。
因此在用戶和認證伺服器之間進行相互認證是需要的,每一方在合理的時間內證明自己是合法的。因為用戶和認證伺服器是通過接入點進行通信的,接入點必須支持相互認證。相互認證使檢測和隔離虛假接入點成為可能。
3、其它安全問題
標准WEP支持對每一組加密但不支持對每一組認證。從響應和傳送的數據包中一個黑客可以重建一個數據流,組成欺騙性數據包。減輕這種安全威脅的方法是經常更換WEP密鑰。
通過監測IEEE802.11b控制信道和數據信道,黑客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客戶端和接入點MAC地址
內部主機MAC地址
上網時間
黑客可以利用這些信息研究提供給用戶或設備的詳細資料。為減少這種黑客活動,一個終端應該使用每一個時期的WEP密鑰。
3.2完整的安全解決方案
3.2.1無線區域網的安全方案
無線區域網完整的安全方案以IEEE802.11b為基礎,是一個標準的開放式的安全方案,它能為用戶提供最強的安全保障,確保從控制中心進行有效的集中管理。它的核心部分是:
擴展認證協議(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EAP),是遠程認證撥入用戶服務(RADIUS)的擴展。可以使無線客戶適配器與RADIUS伺服器通信。
IEEE 802.1X, 一個控制埠接入的提議標准。
當無線區域網執行安全保密方案時,在一個BSS范圍內的站點只有通過認證以後才能與接入點結合。當站點在網路登錄對話框或類似的東西內輸入用戶名和密碼時,客戶端和RADIUS伺服器(或其它認證伺服器)進行雙向認證,客戶通過提供用戶名和密碼來認證。然後 RADIUS伺服器和用戶伺服器確定客戶端在當前登錄期內使用的WEP密鑰。所有的敏感信息,如密碼,都要加密使免於攻擊。
這種方案認證的過程是:
一個站點要與一個接入點連接。
除非站點成功登錄到網路,否則接入點將禁止站點使用網路資源。
用戶在網路登錄對話框和類似的結構中輸入用戶名和密碼。
用IEEE802.1x協議,站點和RADIUS伺服器在有線區域網上通過接入點進行雙向認證。可以使用幾個認證方法中的一個。例如:RADIUS伺服器向用戶發送一個認證請求,客戶端對用戶提供的密碼進行一種hash運算來響應這個請求,並把結果送到RADIUS伺服器;利用用戶資料庫提供的信息,RADIUS伺服器創建自己的響應並與客戶端的響應相比較。一旦伺服器認證了用戶,就進行相反的處理使用戶認證RADIUS伺服器。
相互認證成功完成後,RADIUS伺服器和用戶確定一個WEP密鑰來區分用戶並提供給用戶適當等級的網路接入。以此給每一個用戶提供與有線交換幾乎相同的安全性。用戶載入這個密鑰並在該登錄期內使用。
RADIUS伺服器發送給用戶的WEP密鑰,稱為時期密鑰。
接入點用時期密鑰加密它的廣播密鑰並把加密密鑰發送給用戶,用戶用時期密鑰來解密。
用戶和接入點激活WEP,在這時期剩餘的時間內用時期密鑰和廣播密鑰通信。
認證的全部過程如圖3所示。
4.RADIUS伺服器和站點雙
向認證並且生成WEP密鑰
無線 有線
6. 站 點 和AP 激活 5.RADIUS伺服器
WEP,加密傳輸數據 把密鑰傳給AP
圖3 基於IEEE802.1x的安全傳輸
3.2.2無線區域網的應用環境
(1) 無線區域網的應用方向之一是增加電腦的移動性,讓電腦更符合人性,例如在辦公室內,企業經理們可以像使用室內無繩電話那樣,隨心所欲地使用聯網的筆記本電腦。
(2) 在難於布線的室外環境下,無線區域網可充分發揮其高速率、組網靈活之優點。尤其在公共通信網不發達的狀態下,無線區域網可作為區域網(覆蓋范圍幾十公里)使用。
它的范圍可以延伸到城市建築群間通信;學校校園網路;工礦企業廠區自動化控制與管理網路;銀行、金融證券城區網路;城市交通信息網路;礦山、水利、油田等區域網路;港口、碼頭、江河湖壩區網路;野外勘測、實驗等流動網路;軍事、公安流動網路等領域。
(3) 無線區域網與有線主幹網構成了移動計算網路。
這種網路傳輸速率高、覆蓋面大,是一種可傳輸多媒體信息的個人通信網路。這也是無線區域網的發展方向。
第四章、結束語
無線網路安全技術在21世紀將成為信息網路發展的關鍵技術,21世紀人類步入信息社會後,信息這一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需要網路安全技術的有力保障,才能形成社會發展的推動力。在我國信息網路安全技術的研究和產品開發仍處於起步階段,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們去研究、開發和探索,以走出有中國特色的產學研聯合發展之路,趕上或超過發達國家的水平,以此保證我國信息網路的安全,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
雖然我的論文作品不是很成熟,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這次做論文的經歷使我終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論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學習的過程和研究的過程,沒有學習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沒有自己的研究,就不會有所突破,希望這次的經歷能讓我在以後學習中激勵我繼續進步。
最後,感謝史虹湘老師對我論文的精心指導和無私的幫助,感謝經濟管理幹部學院老師們的辛勤栽培,使我能夠很好的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
參考文獻:
[1] 網路安全 徐國愛.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6.5
[2] 計算機網路基礎 劉遠生.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9
[3] 區域網組建、管理與維護 揚威. 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