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們應該如何規范自己的網路道德行為
2、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3、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4、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5、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我要引導學生規范他們的網路道德行為:要教育學生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不應干擾別人的計算機工作; 不應窺探別人的文件; 不應用計算機進行偷竊; 不應用計算機作偽證;你不應未經許可而使用別人的計算機資源; 不應盜用別人的智力成果; 應該考慮你所編的程序的社會後果; 尊重他人的隱私;保守秘密。 不能有意地造成網路交通混亂或擅自闖入網路及其相聯的系統;不能未經許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不能偽造電子郵件信息。
❷ 怎樣規范網路行為
要消除網路的負面影響,充分發揮網路在青少年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就要對青少年進行正確引導,使其能夠健康利用互聯網以更好地完成學業,培養興趣愛好。
1.不要在聊天室或BBs上散布對別人有攻擊性的話語,也不能傳播或轉發他人那些違反中小學生行為規范甚至觸犯法律的內容。在網上網下都要做守法的小公民,以體現良好的個人素質,共同維護網路世界的純凈。
2.如果收到垃圾郵件,應立刻刪除。接到不明郵件時不要打開,以防電腦病毒被植入造成死機或者個人信息被竊取。
3.不觀看、不收聽、不傳播淫穢讀物或音像製品。
4.如果遇到網上有人刻意傷害你,應當立刻告訴家長或老師。
5.如果未經你的允許,你的照片、個人資料等情況被他人濫用或者冒用,應立即告知家長或老師,並可報警以維護自己的權利。
6.不進營業性網吧,不迷戀網路游戲,不登陸不健康網站。青少年不宜的網站,不要進去;即使不小心進去了,也應立刻離開。
7.在青少年剛開始接觸電腦的一段時間內,老師和家長要加強監督。學生利用學校電腦上網時,老師要在場。在家裡,家長最好能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上網,直到其養成了良好的上網習慣。此後,也要不時地督促和檢查。
❸ 在公共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展示自己的良好行為
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公共場合要有素質,真正做到文明禮貌。禮貌用語該用就得用,應該有的儀式感不能少,該尊重的必須尊重。
禮儀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會活動中,交談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文明;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著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為講究禮儀,可以變得美好……只要講究禮儀,事情都會做的恰到好處。總之一個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
文明禮儀的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動作、語言、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做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❹ 網路生活中應遵循哪些道德規范
網路生活中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
1、網民應遵守的基本規范
(1)、正確使用網路工具
要遵守網路法規,遵守職業道德,尊重民族感情,遵守國際網路道德公約。
(2)、健康進行網路交往
網路已成為一種人際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們可以通過網路收發郵件、實時聊天、視頻會議、網上留言、網上交友等。網路交往要做到誠實無欺,不應該通過網路進行色情、賭博活動,更不能在BBS或論壇上侮辱、誹謗他人。
應通過網路開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動,在網路交往中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易相信、約會網友,避免受騙上當。
(3)、自覺避免沉迷網路
適度的上網對學習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長時間沉迷於網路對人的身心健康有極大損害。現實中存在著一些人上網成癮,沉迷於網路而不能自拔,進而導致耽誤學業、甚至放棄學業或家庭破裂的現象。
(4)、養成網路自律精神
網路的虛擬性以及行為主體的匿名隱蔽特點,大大削弱了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使得道德規范所具有的外在壓力的效用明顯降低。
在這種情況下,個體的道德自律成了維護網路道德規范的基本保障。「慎獨」是一種道德境界,信息時代十分需要,在網路生活中培養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監督的網路空間里,自覺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2、網站應遵守的基本道德規范
(1)、不以任何形式傳播內容有害或不健康的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
(2)、不提供不文明聲訊、簡訊等服務;不運行帶有暴力、色情內容的游戲。
(3)、嚴格管理社區、論壇、博客、評論、聊天室等互動欄目,及時清理與文明辦網、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相違背的不健康信息,大興樹新風、促和諧的網路文明風尚。
(4)、自覺健全、細化網站管理制度,規范操作流程,強化監督機制;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加強社會責任感,形成行業自律意識。
(5)、開設舉報電話、舉報郵箱,建立全天候舉報制度,對網民反映的問題認真整改,加強溝通,不斷提高網路媒體的社會公信力,自覺接受行業管理與社會監督。
(4)網路公共生活中如何規范自己的行為擴展閱讀:
網路道德規范是網路法律規范的重要補充。
針對網路中存在的問題,為了維護國家的網路和信息安全,國家制定了《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這些法規明確規定了利用互聯網實施的各種違法行為及其處罰辦法。
但是,由於網路社會的全球性、隱匿性、開放性、自由性和異化性,決定了不可能完全依賴法律來約束網路行為,因為即便有了非常詳盡和嚴密的法律,面對眾多的邊緣行為和網上犯罪,法律往往鞭長莫及,防不勝防。
由於道德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經過長期實踐自然形成的,並依靠社會的輿論、傳統的習慣力量和人們的信念來維持,而且道德規范所調整的范圍要比法律所調整的范圍廣泛,所以網路行為更多的更為重要的是必須由道德這個更具有普遍約束力和影響力的行為規范來調整。
因此,網路道德規范就成為了網路法律規范的重要補充,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維護網路安全和保障網路的健康發展。
❺ 大學生如何遵守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思修~~
正確使用網路工具。大學生應當學會利用網路這一先進工具獲取最新信息,使之成為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工具。
網路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則創造性地完善社會關系和自身,其社會需要除了規范人們的網路行為之外,還有提升和發展內在精神的需要,健康進行網路交往。網路交往要做到誠實無欺,不應該通過網路進行色情、賭博活動,更不能侮辱、誹謗他人。
(5)網路公共生活中如何規范自己的行為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網路交往對象具有虛擬性、間接性和隱蔽性的特點。所以網路交友應該有安全防範意識,不輕易泄露個人資料,不隨意答應網友的要求,更不能輕易答應與網友見面。
遇到庸俗的網友應立即避開,以免上當受騙等。
要學會辨析網路信息,讓謠言止於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這是網路生活的基本准則。不做違背道德、違反法律的事。
❻ 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從本質上說,網路交往仍然是人與人的現實交往,網路生活也是人的真實生活,因而也必須遵守道德規范。
(1)正確使用網路工具。應當正確使用網路,提高對網路內容和信息的鑒別力,積極運用網路傳播正能量,使網路成為開闊學習視野、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工具。
(2)健康進行網路交往。應通過網路開展健康有益的人際交往,積極參與網路文化的建設與管理,進行有利於個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養的網路交往。同時,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易相信、約會網友,避免受騙上當,避免給自己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帶來危害。
(3)自覺避免沉迷網路。應當從自己的身心健康出發,合理安排上網時間,理性對待網路。
(4)養成網路自律精神。應當在網路生活中培養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進網路生活的健康與和諧。
面對網路生活,不僅遵守道德規范,也應當自覺學習和遵守有關互聯網的法律規定,堅守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這也是遵守網路道德的要求。
❼ 聯系實際談談大學生應該怎樣遵守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
網路作為現代人生活的第二空間,應該建立並遵循自己的道德倫理體系。人們在通過網路媒體進行傳播和傳播時,應該自覺遵守各種共同的倫理規范和規范。大學生應提高自身的網路素質,正確利用校園網,充分發揮網路的積極作用。
6. 大學生要堅持「七條底線」,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共同營造健康向上的網路環境。「七底線」:一是法律法規的底線;二是社會主義制度底線;第三,國家利益底線;四是公民合法權益的底線;五是社會公共秩序底線;第六,道德風尚的底線;七是信息真實性的底線。
❽ 我們應該如何規范自己的網路言論行為
網路圈內有一句盡人皆知的話,叫「在網上,沒人知道你是只狗」,言下之意就是網民的身份是隱蔽的,網路給了每一個人充分的話語權,盡可以暢所欲言。一些網民為什麼敢如此囂張散布不良言論,依仗的是匿名身份。可以斷定,如果以真實身份出場,其行為必會有所顧忌。在貼吧內,無論是號召發帖者還是積極回帖者,他們認為,網路匿名發帖是不會被找到的。這個誤解讓發帖者不計後果、毫無顧忌,以致添油加醋、故意捏造事實。實際上,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互聯網並不是法律的盲區。
網路是一個展示我院形象的公眾平台。試想,貼吧里如果充斥著亂七八遭的東西,今天罵這個,明天罵那個……豈不自毀形象?還有部分同學在貼吧中不尊重他人隱私,殊不知有些行為已觸犯到法律。公民的網上行為受《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多部法律的規范。公民雖有言論的自由,但這種自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任何國家都不允許公民散布一些足以影響公共秩序、危及公共安全和國家利益的言論,在互聯網上也不例外。
《民法》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網上匿名發帖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有一定的保密性,但如果出現違法侵權,需要追究法律責任時,匿名不能讓你逃脫制裁。因為匿名只是一個表象,實質上你卻不可能不透露你的「地址」。司法機關完全可以通過你的IP地址按圖索驥找到你,因此不存在真正隱匿的可能。冀州的王君發帖誹謗法官榮正被拘留就是最好的警示。
網路是虛擬的,上網的人卻是真實的,通過網路所產生的影響更是現實的。因此,希望我院同學要提高自身素質,自覺擔當起弘揚正氣的先鋒和傳播道德的骨幹,做崇尚文明的使者。同時,希望同學們要增強法律意識,消除各種形式的誤解,不可由著自己的性子。網路決不是也不應該是侵犯他人權利的樂園,在網上的任何言行都不要超越法律的界限。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創一個干凈,文明的網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