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實名舉報是否必須回復
實名舉報必須回復。
實名舉報是指舉報人使用自己的真實姓名,通過來信、來訪、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向紀檢監察機關檢舉、控告黨員、黨組織及行政監察對象違紀違法問題的行為。實名舉報還要提供准確的聯系電話和通信地址,聯名舉報的應署明主要聯系人。國內已有部分省份制定了鼓勵實名舉報的辦法。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不斷強化來信、來訪、來電和網路舉報等渠道,中央紀委監察部建立了監察部官方網站、國家預防腐敗局官方網站和信訪舉報網站,受理群眾舉報。注重從信訪舉報、巡視監督、在辦案件、執法監察、監督檢查、專項治理、公檢法和審計機關移送案件以及媒體和網路輿情中發現案件線索。
《紀檢監察機關處理實名舉報暫行辦法》第四條 實名舉報的受理范圍。對黨員、黨組織違反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違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和其他敗壞黨風行為的檢舉、控告;對國家行政機關、國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決定、命令以及政紀行為的舉報。
第十五條 對實名舉報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由承辦部門在作出結論後10個工作日內約請舉報人見面,對舉報的內容,口頭進行反饋並做好記錄,並要求舉報人在信訪問題反饋意見書上簽署本人意見及姓名;如舉報人拒絕簽字,應在材料上註明情況。確因特殊情況難以與實名舉報人見面的,可採取電話等形式進行反饋,並做好反饋記錄。
第十八條 信訪舉報件辦理期間,舉報人查詢舉報問題辦理情況的,應持身份證、信訪舉報件或復製件,到承辦的紀檢監察機關規定的場所查詢,由承辦部門按有關規定告知辦理情況。原則上不接受電話、來信和網路查詢。
㈡ 對信訪人不如實回答的行政機關,應該到什麼地方舉報
上一級信訪局,上一級監察委員會。
㈢ 紀委網站匿名舉報,查處結果不屬實,舉報人會怎麼處理
如有誣陷、製造假證行為,必須承擔紀律和法律責任。
舉報需知:
一、紀檢監察機關舉報網站受理范圍:
1.對黨組織、黨員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等黨的紀律行為的檢舉控告。
2.對監察對象(監察法規定的六類公職人員,下同)不依法履職,違反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以及道德操守等規定,涉嫌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費國家資財等職務違法犯罪行為的檢舉控告。
3.黨員對黨紀處分或者紀律檢查機關所作的其他處理不服,提出的申訴。
4.監察對象對監察機關涉及本人的處理決定不服,提出的申訴;被調查人及其近親屬對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法律法規、侵害被調查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提出的申訴。
5.對原行政監察機關作出的政紀處分和其他處理決定不服未超過申請期限,提出的申訴。
6.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批評建議。
二、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控告申訴工作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有關規定,檢舉、控告、申訴人在檢舉、控告、申訴活動中必須對所檢舉、控告、申訴的事實的真實性負責。接受調查、詢問時,應如實提供情況和證據。如有誣陷、製造假證行為,必須承擔紀律和法律責任。
三、根據「分級負責、歸口辦理」原則,請您按照被舉報人屬地和級別,選擇相應的舉報網站進行舉報。
四、紀檢監察機關提倡實名舉報(請填寫真實姓名、身份證號和准確聯系方式等內容)。
五、請您參照舉報材料參考樣式反映問題。
(3)行政機關如何回應不實網路舉報擴展閱讀
信訪舉報渠道
來信,就是通過信件將信訪舉報材料郵寄到紀檢監察機關。
來訪,就是到紀檢監察機關設立或指定的接待場所當面反映問題。
電話,就是撥打紀檢監察系統的12388統一舉報電話反映問題。
網路,就是登錄紀檢監察機關的舉報網站、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進行舉報。
工作流程
前期准備:來信的消毒、分揀、拆封、裝訂、分送;網路舉報的下載、導入處理系統等。
受理登記:閱讀來信和網路舉報;來訪接談和記錄;來電接聽和記錄。信訪舉報件的登記等。
辦理處理:根據信訪舉報反映的具體問題,按照規定作出相應處理。
㈣ 網上發布不實言論怎麼舉報
法律分析:網上發布不實言論,一般有以下的兩種舉報方法。具體如下:1、受害人可以向發布信息的網路平台進行舉報,要求網路平台刪除不實的報告;2、情節嚴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訴。在網路上散布關於疫情的不實言論,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可能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觸犯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最高判刑十五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 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㈤ 惡意舉報不實怎麼處理
一、惡意舉報不實怎麼處理
1、被惡意舉報後,可以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如果協商不成,可以進行以下處理:
(1)對於情節較輕的,由公安機關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處以行政處罰;
(2)構成犯罪的,予以刑事拘留。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
【誣告陷害罪】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二、惡意舉報要承擔怎樣的法律後果
惡意舉報承擔的法律後果如下:
1、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
2、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㈥ 實名舉報不實 怎麼處理 舉報人
【法律分析】
舉報是向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反映違法犯罪活動的行為,而舉報違法犯罪行為的時候,是要有事實作為依據的,不能隨意舉報他人,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任何人舉報他人違法,違規,或者犯罪的都應該提供相關證據,或者有違法,違規的事實,否則無法舉報。同時,還有可能涉嫌違法犯罪,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實名舉報以後反映的事實不實屬於觸犯法律誣告陷害罪,應及時向舉報組織澄清事實,接受舉報機關應及時為被不實舉報的幹部澄清正名,通過召開澄清會、出具書面說明、向黨組織進行通報等方式消除負面影響。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條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㈦ 網上散布不實言論怎麼處理法律依據是什麼
一般情況下,關於網路傳播不實言論的量刑的法律依據如下:
一、因為這些有的可能屬於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治安管理處罰法》中關於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的處罰有:
1、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2、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二、造謠嚴重侵犯人權時,可以參照《刑法》侵犯人身權利的條款。
誹謗罪《刑法》條文 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7)行政機關如何回應不實網路舉報擴展閱讀:
網路造謠誹謗的立案標准:
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1、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3、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4、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此外,一年內多次實施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行為未經處理,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轉發次數累計計算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定罪處罰。
網路誹謗罪的主體認定:
網路誹謗與傳統的誹謗罪主體一樣,凡是具備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為本罪的主體。然而網路空間里很少有人以自己的真實面目出現。
這就必然涉及到對網路服務提供商的責任認定問題。網路服務提供商主要分為網路技術服務商(ISP)和網路內容提供商(ICP)兩種。
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s),是指營利性使用網路,為網路用戶提供諸如網路聯結、訪問以及信息服務等從事互聯網經營活動的服務提供商。
ICP(InternetContentProvider)是指向廣大用戶綜合提供互聯網信息業務和增值業務的電信運營商。世界各國關於在網路傳播中ISP是否要應承擔責任的規定並不統一。
㈧ 如何網上實名舉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網站可以舉報.mos.gov.
進了網面右上角就有網上舉報。
最好通過信件舉報的方式進行。認為是特別重大的問題就舉報到北京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重大問題可以到省紀律檢查委員會舉報,比較重大問題到市紀委舉報。
一般盡量不要往本單位的上級機關舉報,特別是本行業上級機關。為保證舉報被重視,提供的線索、信息、證據越詳細越好,這樣便於調查核實。
同時最好是署名舉報,到時候案件受理機關會特別重視,也可以追問他們落實情況。還有就是最好用掛號信的形式寄信,確保信件安全到達。如果有顧慮可匿名舉報,只要線索具體就可以。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㈨ 傳播「網路不實言論」需怎樣處罰
一般而言,行政機關可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對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人,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若情節較為嚴重,還可能構成刑事犯罪。自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第五條已規定:「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起鬨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而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更是對發布、傳播不實言論的行為作出了明確規定。修正案第三十二條規定:「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㈩ 如何處理不實舉報
舉報人如果不是惡意舉報,則不需要負法律責任;如果是惡意舉報,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10)行政機關如何回應不實網路舉報擴展閱讀:
案例:中青報:澄清不實舉報為有擔當者伸張正氣
近日,長沙市紀檢監察機關及時為被不實舉報的幹部澄清正名,通過召開澄清會、出具書面說明、向黨組織進行通報等方式消除負面影響,幫助受到誣告錯告的幹部卸下思想包袱、消除顧慮,其通報澄清了7起不實舉報,引起社會關注。
在人們心目中,對官方的通報,最常聯想到的是批評和懲戒。可是,此次長沙有關機關通報的內容,不是批評,而是澄清,其話語基調不是懲戒,而是肯定和褒揚。這讓人感到很新鮮。而且,這種「肯定式」通報,不是那種皆大歡喜式的褒獎,而涉及了許多尖銳的現實問題,在釐清相關事實、清晰劃分責任後,進行「獎和罰」。
長沙市紀檢監察機關此次通報的7起不實舉報案例,有的是因對損害國有資產收益的拖欠行為勇於說「不」而受到錯告;有的是在執紀執法崗位「得罪人」;有的是在征地拆遷工作中堅持原則、拒絕不合理訴求而受到誣告。
這些不實舉報的內容,大都涉及有關人員的切身利益訴求,也是當前某些公職人員「易出事」的熱點領域,例如國有資產保護、征地拆遷等。長沙市紀檢監察機關不迴避熱點問題,調查澄清,還當事人清白,既是維護了政務生態的健康,也有利於涵養良好的社會風氣。
當前,社會公眾對公職人員的監督方式有很多。紀檢監察等機關設有專門的機構,受理民眾對公職人員的投訴與舉報,這也是民眾的法定權利。
對於公職人員違紀違法問題的舉報投訴,經查實被曝光的數不勝數。但是,當前社會上各種利益關系錯綜復雜,在復雜的現實生活和矛盾沖突中,也不排除有的公職人員會遭到不實舉報。像此次長沙通報的幾起案例中,就存在類似問題。
公職人員遭受不實舉報,很可能緣於在工作中堅守原則底線,積極作為,沒有滿足他人的不當利益訴求,或者沒有對違紀違法行為妥協。對這樣的公職人員,上級有關機關如果不澄清不實舉報,很可能會挫傷公職人員主動作為、依法辦事的積極性,也會對政風和社會風氣造成損害,使正氣不能伸張,好人蒙受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