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做好網路輿情處置
一、做好輿情預警監測,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受到互聯網特性的影響,網路輿情危機的爆發具有突發性,而健全應急管理預案對輿情危機的形成與發酵影響明顯。遲緩的危機應急管理容易引發輿論的質疑和批判,導致不良後果。因此應對負面輿情,要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做好輿情預警監測,建立輿情研判機制,及時發現負面苗頭及時處置。同時完善事件本身的重建、補償、調查、追究機制和信息流通的報告、指揮、發布、溝通機制。
二、發揮媒介宣傳作用,做到信息公開透明。事實上,突發事件演變為輿情危機,多數時候是由於真實信息傳播出現真空引起。而信息公開透明既可以滿足公眾知情權,同時還可以杜絕謠言傳播維護政府公信。在 「人人麥克風」的多元開放性網路輿情環境中,疏導輿情危機,要善於利用微博等新興媒介,發揮其強大的輿論宣傳力,及時發布真實權威信息,引導輿論的正確走向。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輿情動態收集分析和梳理,提煉輿論關切點,從而在信息公開過程中有針對性解答公眾輿論質疑。
三、謹慎處置公眾監督,積極應對負面輿情。突發事件在演變過程中,因社會性,會在傳播過程中遭到各種質疑、批評、追問、謠傳甚至謾罵。此時,如何面對這些質疑批評並作出合理的引導對於化解輿情危機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在基於事件事實和公眾訴求的前提下及時作出回應,言語要警惕官腔官調,應充分考慮公眾述求來處置問題。與媒體和大眾平交流時應降低姿態,保證平等溝通。對於確是部門失責行為要敢於認錯,避免因逃責嫌疑誘發新的輿情危機。
四、勇於直面輿論爭議,尋求輿論良性互動。在輿情應對過程中,相關部門不應局限在事件發生時官方的各種權威信息發布,對於輿論中帶有明顯失實、非理性、發泄式的言論,當事部門要以普通網民的身份,到輿論場域中和群眾展開「正面辯論」,通過真切的交流互動以正視聽。在網路引導過程中,要善於用公眾易接受的形式解讀法律條文和政策方針,需求與公眾保持良性的輿論互動,在真誠溝通中贏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五、提升危機防範意識,真切關懷民眾權益。時下,網路輿論監督、網路問政走熱促進了社會管理的更加規范化,但無形中也給一些地方政府造成了壓力。因此,應對輿論監督,政府不能僅靠事後被動應對,而應提升自身危機防範意識,從現實根源入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加強自身管理和監督,這樣其公信力自然得到提升,輿情環境也會風平浪靜。
『貳』 請談談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如何防止網路不良信息的侵蝕
1、自身要遵守網路道德規范,養成上網的良好習慣。
不要沉浸於網上聊天、游戲等虛擬世界,不瀏覽、製作、轉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謾罵語言聊天,不輕易和不曾相識的網友約會,盡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學習生活有益的東西並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製力。
2、家長要積極主動關心孩子,正確引導上網。
作為家長一定要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避免學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況下私自去網吧上網。另外部分學生往往在家中使用互聯網,家長應該對網路有一定的認識,要正確引導孩子上網的目的。
家長要有超前意識,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養和能力。加強對孩子上網監管,嚴格控制孩子的上網內容、上網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網路作用,既藉助網路幫助中學生成才,又消除它的負面影響。
3、學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重點,加強中學生全面素質教育。
學校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與遵紀守法及網路自護的教育,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各學校的法制校長和德育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在學生中以專題講座等形式開展網路法制教育,並組織專題討論。
4、建立適合中學生的綠色網站,佔領網路前沿。
加強網路工作的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既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了解熟悉中學生心理特點,思想情況,又了解網路文化特點,能比較有效地掌握網路技術的隊伍,建設一批能吸引中學生「眼球」的綠色網站,在網上進行生動活潑的教育,弘揚主旋律。
5、國家和地方要加大網路管理力度,規范互聯網及相關事業的有序發展。
公安、文化和工商等相關部門還要加強協調配合,加大對網吧的管理與查處力度,堅決取締違規操作的「黑」吧,並對有營業執照的網吧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另外要利用計算機技術手段,加強網路「防火牆」的研製,特別是加強對網上不良信息進行過濾的軟體的開發。
要建立網路監察機制,成立網路監察安全部門,招募網上警察,加大打擊力度,以對付日益猖獗的網上犯罪。
『叄』 遭遇負面輿情應該如何處理
從輿情引導的角度來看:
網路輿論是一種包含主觀情緒在內的意見表達。引導網路輿情的實質是為輿情的傳播創造寬松、健康的環境,對輿情形成過程中出現的非理性傾向通過各種渠道予以糾正,使網路輿情發揮積極的作用。因此,網路輿情引導不僅是內容上的引導,更是情緒上的引導。企業應轉變引導理念,用平等親民的態度,在與公眾坦誠溝通的過程中融入適當的情緒以迎合公眾對信息獲取的需求,調動公眾參與配合的慾望,從而實現引導輿情的目的,提升引導網路輿論的公信力。
長期以來,我國主流輿情引導方向都是單向傳達,即輿情引導者通過對事件的輿情要素進行分析,依據特定的價值取向和政策取向進行輿情引導,往往忽視了受眾的意見。在互聯網時代,輿情形成意見的直接來源就是普通網民,他們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亦是信息的傳遞者。因此,在網路空間,輿情引導者只有轉變傳播理念,堅持以民為本,通過積極與網民進行溝通,了解民意並與其達成共識,獲得輿情主體的認可,才能科學地引導輿論方向,從而提升引導網路輿情的公信力。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輿情引導方案
1、輿情引導者必須以公眾利益為出發點,站在公眾的立場,將大眾需求與引導方向緊密結合,得到公眾的信任,並獲得網路話語權。
2、在輿情引導過程中要堅持以民為本,就必須堅持「三貼近」原則,這是提升引導輿情公信力的關鍵,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將關注的視角深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深刻感受群眾的所思所想,真實反映群眾的心聲。通過增加群眾對輿情引導者的親切感和認同感,提升引導網路輿情的公信力。
3、在網路時代,要貫徹以民為本的輿情引導理念,應調動公眾參與社會熱點事件討論的積極性,促進各方聲音的充分表達,在討論中對事件作出正確、全面的判斷,並進行科學的引導。鼓勵公眾發聲,增進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不僅有利於提升引導輿情的公信力,也能降低社會沖突發生的可能性。
如需在引導過程中了解輿情的實時變化、進行引導評估可運用識微商情這樣的輿情監測系統平台。。。。
『肆』 網路不良評論應對對策
對策之一:凈化網路資源環境。個體家庭的電腦上網,可通過專用殺毒軟體對網上不良 信息進行過濾或選擇,從而達到凈化的目的。街上隨處可見的規模大小不一的各式「網吧」 ,要想使之凈化就較為復雜:首先,「網吧」業主要有理性的認識,不僅要看重經濟效益, 更要考慮到中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其次,國家有關部門要建 立督查機構,規范管理網路技術的正確應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相關部門如文化,恥等 單位要加大管理力度,使「網吧」管治規范化、文明化。
對策之二:增強學校家庭防範。學校要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法制教育,提高 學生的覺悟,培養學生的情操,使學生能夠自覺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觀念和價值觀的侵 蝕,自覺抵制不健康思潮的精神污染;要對學生講清網路技術的虛擬性、復雜性,講清網路 不良信息的危害性,讓學生對網路知識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要以適當的性教育、道德 教育來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情感溝通,並教給學生正確的自我保護辦法,使他們能自覺控 制和調節自己的慾望,提高個人修養;要辦好家長學校,專門講解網上不良信息的嚴重影響 ,增強家長的防範意識。學校要和家庭聯合管理學生的課餘生活,對有條件上網的家庭通過 家訪或其他方式進行聯系,聯合家長一起做好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嚴格控制學生到不規范 、不健康的「網吧」上網,嚴格限制學生訪問網站站名,正確引導學生游覽有利於學習、生 活的健康向上的優秀網站。
對策之三:加強自我心理教育。由於一部分中學生的道德觀念、政治觀念混亂,是非、 善惡不分,盲目崇拜影視作品中的「大俠」、「英雄」、甚至反面人物,帶著心理誤區和好 奇心理來看待網路世界中出現的種種不良信息。這樣就難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嚴重影響 。鑒於以上原因,中學生加強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顯得甚為必要。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 有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剋制、自我完善是中 學生自覺抵制網路不良信息的強大內驅力。中學生在網路遨遊時要掌握上網的道德標准和要 求,以此來檢查、分析、評判自我,以堅強的意志力、高尚的自尊心、健康的求知慾來克服 不良思想傾向,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以增強自我「免疫力」。
綜上所述,由於網路技術的發展,不良信息在網路上肆意傳播,學生的心理健康正面臨 著嚴峻的挑戰,教育工作者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在想方設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營養豐 富」的土壤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充分發揮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能力,提 高學生的自我「免疫力」,使中學生迅速成長為適應信息社會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時代驕子。
『伍』 怎樣制止網路不文明行為
向有關單位舉報。增強社會對網路用語的規范認識。
不管是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中,不要總是給別人增添麻煩。做事要從方便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和落實,侵犯公民隱私和人格,互聯網成了傷害人際關系的利刃。包括在網路反腐舉報中,誤傷無辜,侵犯領導幹部及其親屬的案例也時有發生。這就需要正確認識網路表達權,就像在現實生活中發言一樣,網路發聲也要恪守法律、公序良俗的邊界。
(5)如何應對網路不良信息擴展閱讀:
網路使用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網頁和內容是網站開展網路經營活動的基本要素。網路時代,內容為王,是網站的核心。而網頁是包裝,吸引網民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各網站都對網頁的設計和組合投入巨資,對內容進行精心編排。從而吸引更高的點擊率,爭取更多的商業機會。
需要注意對於有些網站為了節省時間和金錢,採用拿來主義,隨意在網路上復制其它網站的網頁和內容,經過改頭換面後變成自己的勞動成果,有的甚至甚至整個網站克隆過來,嚴重侵害了被抄襲者的經濟利益。
『陸』 如何有效的應對網路上的各類不良消息
兩種方法:
1、不去瀏覽相關不良網站和頁面。
2、開啟管家,利用管家自動屏蔽不良信息和廣告內容。
『柒』 作為青少年,我們應如何應對網路上不良信息帶來的影響
作為青少年,我們一般利用完了就是為了嗯關於學習呀,嗯,放鬆方面的事情。對於那些不良信息的話,我們應該制止。哦,剛才自己去 如果是你不小心刷到他的話,你要明辨是非,這條信息的合理性,正確性,如果他是對你的生活沒有利益的秘密,沒有必要去在意它。如果你發現她對你的生活有利的話,你可以去看看看,如果他是有關於學習方面的話,你也可以去看,但是如果一般的話還是不要去刷月信息要好 網路信息良莠不齊,身為青少年,我們明天是非的能力還不夠啊,明天事物的陣營卻與錯誤的能力也是遠遠不如大人的。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利用完了。最好是用來學習,用來用來學習或者是說用來購物啊,聽音樂啊,搜索一些有關於興趣愛好的事情,當然這個興趣愛好前提是要健康的 不管如何,作為青少年應對網路上不良信息帶來的影響就是忽視這些不良信息,但還不能忽視一些不良信息對你帶來的影響
『捌』 談談網路不良信息的危害我們如何應對
摘要 首先肯定不要傳播,盡量瀏覽綠色健康的網站,看到不良信息要有自己的鑒別能力,同時要拒絕網路賭博,要控制自己遊玩網路的時間
『玖』 如何應對網路輿情
21世紀以後,網路技術創新以迅猛的發展速度在不斷的深入,全球正在經歷一場以信息技術、網路傳媒、輿情導向為核心的革命性變化,尤其是應用網路時代的到來,使得輿情信息化對社會和人們的生活影響在日益深刻和廣泛,而網路突發事件頻發產生的輿情危機也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救曾強調:「要加強網上思想輿論陣地建設,掌握網上輿論主導權,提高網上引導水平,講求引導藝術,積極運用新技術,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形成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
公安部門作為大眾性服務行業,其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多年來,公安部門新聞一直都是網路輿論關注熱點,特別是當一些負面信息的曝光很容易使其走上輿論關注的風口浪尖,成為網路輿情焦點,甚至發展為負面影響巨大的社會公共事件。近年來,多例有關公安部門的負面網路信息引發了網路一波又一波輿情熱議潮,如:成都李思怡事件、廣州孫志剛收容致死案、沈陽「抗非英雄」遭警察丈夫毒打、廈門交警粗暴執法、湖南益陽派出所墜樓事件。公安部門在應對輿論問責時,不適當的言論更是把網路輿情危機被推向高潮,而由此引發的輿情危機一度使公安部門在民眾心中的形象降到冰點。
作為網路輿情突發事件重災區,缺乏有效的網路輿情引導機制使得公安部門在網路輿情危機面前總是不知所措。因此,充分認識網路輿情引導在應對網路突發事件上的重要性,創新發展行業網路輿情引導機制,充分發揮網路優勢,實現正面宣傳、正確引導網路輿情,對加強部門形象塑造和民眾信任度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網路輿情引導機制建設需要什麼?
網路輿情危機的爆發,往往是由於網路管理機制缺失、網路「把關人」缺位、網民自律意識缺乏和事實信息傳播不流暢綜合造成,而網路「把關人」的缺失和事實信息傳播不流暢則成為造成危機發酵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保持真實信息流暢傳播和發揮自身網路輿情「把關人」作用是建設網路輿情引導機制兩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一個關注民生社會熱點事件發生,必定會在短時間內引起網民的廣泛關注。2003年3月的湖北青年孫志剛因缺少暫居證被收容站人員毆打致死,該事件被媒體報道後,第一時間各類網路媒介如:新聞媒體、微博、博客、論壇社區等紛紛轉載相關新聞報道,關於事件的各種評論、觀點、意見與對事件發生的原因及處理結果的疑慮以各種形式在網上流傳。這時候網民急需相關部門出來對真相作說明:告知網民發生了什麼?怎麼發生的?誰該負責任?現在怎麼樣?過程怎麼樣?後果怎麼樣?
面對網民的疑慮,面對輿論的質疑,涉事部門應該及時站出來,以負責人的姿態和態度,真實解答網路輿論質疑。這個時候要是聽不到官方權威可信的聲音,網路質疑聲就越高,謠言產生的幾率越大,網路輿情危機擴散就更為迅猛,這將導致後期網路輿情引導工作困難重重。
網路輿情引導機制建設應突顯什麼?
公安部門作為網路輿情關注熱點部門,要想完全不踩進網路輿情雷區是假話。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身處網路輿情聚焦中心,因突發事件中傷自己不可避免。既然「濕身」無法避免,那麼如何才能及時補救被「打濕」的損失呢?如何保證下次不被「打濕」呢?此時,網路「把關人」和意見領袖的作用將突顯出來。
建立網路輿情引導機制建設最重要的話語權確立。掌握了在突發事件中的話語權,部門單位就可以針對網路輿情發展態勢設立輿論議程,對於因有效真實信息缺失而畸形發展的輿論環境產生意見領袖的影響作用,喚起網民事件觀點的共鳴性,從而形成多數主流意見,引導輿論朝著自己設定的方向發展。
而要擁有話語權,其基本要素是事件信息供給必須是真實的,傳播流暢的,經得住輿論推敲的事實。在做信息發布前,必須要有全面的輿情監測分析,了解網路輿情的發展狀態是什麼樣的,網民在討論什麼話題,話題的走向什麼,網民在要求什麼等,只有做准確全面的輿情分析,了解社情民意,我們才可以有針對性的設置網路議程,把網路輿情引導作用發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