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腦病毒是如何產生的
電腦病毒是什麼東西呢?是否會像其他病毒,如「H5N1」、「O-157大腸桿菌」、「HIV」一樣對人體造成傷害呢?電腦病毒是會造成傷害,但不是對你造成傷害,而是對你的電腦系統造成一定的傷害。其實,電腦病毒是一段非常小的(通常只有幾KB)會不斷自我復制、隱藏和感染其他程序的程序碼。它在我們的電腦里執行,並且導致不同的影響。它可把電腦里的程序或數據消失或改變。電腦病毒與其它威脅不同,它可以不需要人們的介入就能由程序或系統傳播出去。「程序碼」包含一套不必要的指令,當執行時,它把自己傳播到其它的電腦系統、程序里。首先它把自己拷貝(Copy)在一個沒有感染的程序或文件里,當這個程序或文件執行任何指令時,這電腦病毒都會包括在指令里。根據病毒創造者的動機,這些指令可以做出任何事情,其中包括顯示一段信息、刪除文件或精細地改變數據,甚至破壞電腦的硬體。有些情況下,電腦病毒並沒有破壞指令的企圖,但取而代之就是病毒占據磁碟空間、CPU時間或網路的連接。
電腦病毒----什麼是電腦病毒
從廣義上定義,凡能夠引起計算機故障,破壞計算機數據的程序統稱為計算機病毒。依據此定義,諸如邏輯炸彈,蠕蟲等均可稱為計算機病毒。
1994年2月18日,我國正式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在《條例》第二十八條中明確指出:「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能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此定義具有法律性、權威性。
自從Internet盛行以來,含有Java和ActiveX技術的網頁逐漸被廣泛使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於是利用Java和ActiveX的特性來撰寫病毒。以Java病毒為例,Java病毒並不能破壞儲存媒介上的資料,但若你使用瀏覽器來瀏覽含有Java病毒的網頁,Java病毒就可以強迫你的Windows不斷的開啟新窗口,直到系統資源被耗盡,而你也只有重新啟動。
所以在Internet出現後,計算機病毒就應加入只要是對使用者造成不便的程序代碼,就可以被歸類為計算機病毒。
下面我們談一談病毒。您以前是否聽說過電腦病毒?不要一聽到病毒就渾身發抖,只要了解了病毒,對付起來還是很容易的。
電腦病毒與我們平時所說的醫學上的生物病毒是不一樣的,它實際上是一種電腦程序,只不過這種程序比較特殊,它是專門給人們搗亂和搞破壞的,它寄生在其它文件中,而且會不斷地自我復制並傳染給別的文件,沒有一點好作用。 電腦病毒發作了都會有哪些症狀呢?
電腦染上病毒後,如果沒有發作,是很難覺察到的。但病毒發作時就很容易感覺出來:
有時電腦的工作會很不正常,有時會莫名其妙的死機,有時會突然重新啟動,有時程序會乾脆運行不了。
電腦染毒後表現為:工作很不正常,莫名其妙死機,突然重新啟動,程序運行不了。有的病毒發作時滿屏幕會下雨,有的屏幕上會出現毛毛蟲等,甚至在屏幕上出現對話框,這些病毒發作時通常會破壞文件,是非常危險的,反正只要電腦工作不正常,就有可能是染上了病毒。病毒所帶來的危害更是不言而喻了。而且,以前人們一直以為,病毒只能破壞軟體,對硬體毫無辦法,可是CIH病毒打破了這個神話,因為它竟然在某種情況下可以破壞硬體!
電腦病毒和別的程序一樣,它也是人編寫出來的。既然病毒也是人編的程序,那就會有辦法來對付它。最重要的是採取各種安全措施預防病毒,不給病毒以可乘之機。另外,就是使用各種殺毒程序了。它們可以把病毒殺死,從電腦中清除出去。
常用殺毒程序有:KV300,KILL系列,瑞星,PC CILLIN,NAV,MCAFEE等。
電腦病毒一般可以分成下列各類:
1.引導區電腦病毒
2. 文件型電腦病毒
3. 復合型電腦病毒
4.宏病毒
5. 特洛伊/特洛伊木馬
6.蠕蟲
其他電腦病毒/惡性程序碼的種類和製作技巧
引導區電腦病毒
1.引導區電腦病毒是如此傳播:隱藏在磁碟內,在系統文件啟動以前電腦病毒已駐留在內存內。這樣一來,電腦病毒就可完全控制DOS中斷功能,以便進行病毒傳播和破壞活動。那些設計在DOS或Windows3.1上執行的引導區病毒是不能夠在新的電腦操作系統上傳播,所以這類的電腦病毒已經比較罕見了。 Michelangelo是一種引導區病毒。它會感染引導區內的磁碟及硬碟內的MBR。當此電腦病毒常駐內存時,便會感染所有讀取中及沒有寫入保護的磁碟。除此以外,Michelangelo會於3月6日當天刪除受感染電腦內的所有文件。
2.文件型電腦病毒,又稱寄生病毒,通常感染執行文件(.EXE),但是也有些會感染其它可執行文件,如DLL,SCR等等...每次執行受感染的文件時,電腦病毒便會發作:電腦病毒會將自己復制到其他可執行文件,並且繼續執行原有的程序,以免被用戶所察覺。
CIH會感染Windows95/98的.EXE文件,並在每月的26號發作日進行嚴重破壞。於每月的26號當日,此電腦病毒會試圖把一些隨機資料覆寫在系統的硬碟,令該硬碟無法讀取原有資料。此外,這病毒又會試圖破壞FlashBIOS內的資料。
3.宏病毒 與其他電腦病毒類型的分別是宏病毒是攻擊數據文件而不是程序文件。
宏病毒專門針對特定的應用軟體,可感染依附於某些應用軟體內的宏指令,它可以很容易透過電子郵件附件、軟盤、文件下載和群組軟體等多種方式進行傳播如MicrosoftWord和Excel。宏病毒採用程序語言撰寫,例如VisualBasic或CorelDraw,而這些又是易於掌握的程序語言。宏病毒最先在1995年被發現,在不久後已成為最普遍的電腦病毒。 JulyKiller這個電腦病毒通過VB宏在MSWord97文件中傳播。一旦打開染毒文件,這病毒首先感染共用範本(normal.dot),從而導致其它被打開的文件一一遭到感染。此電腦病毒的破壞力嚴重。如果當月份是7月時,這病毒就會刪除c:\的所有文件。
4. 特洛伊或特洛伊木馬是一個看似正當的程序,但事實上當執行時會進行一些惡性及不正當的活動。特洛伊可用作黑客工具去竊取用戶的密碼資料或破壞硬碟內的程序或數據。與電腦病毒的分別是特洛伊不會復制自己。它的傳播伎倆通常是誘騙電腦用戶把特洛伊木馬植入電腦內,例如通過電子郵件上的游戲附件等。 BackOrifice特洛伊木馬於1998年發現,是一個Windows遠程管理工具,讓用戶利用簡單控制台或視窗應用程序,透過TCP/IP去遠程遙控電腦。
5.蠕蟲是另一種能自行復制和經由網路擴散的程序。它跟電腦病毒有些不同,電腦病毒通常會專注感染其它程序,但蠕蟲是專注於利用網路去擴散。從定義上,電腦病毒和蠕蟲是非不可並存的。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蠕蟲利用電子郵件系統去復制,例如把自己隱藏於附件並於短時間內電子郵件予多個用戶。有些蠕蟲(如CodeRed),更會利用軟體上的漏洞去擴散和進行破壞。 於1999年6月發現的Worm.ExploreZip是一個可復制自己的蠕蟲。當執行時,它會把自己隱藏在附件,經電子郵件傳送予通訊錄內的收件人。在Windows環境下,若用戶開啟附件,就會自動執行蠕蟲。在Windows95/98環境下,此蠕蟲以Explore.exe為名,把自己復制到C:\windows\system目錄,以及更改WIN.INI文件,以便系統每次啟動時便會自動執行蠕蟲。
預防篇
1. 提倡尊重知識產權的觀念,支持使用合法原版的軟體,拒絕使用翻版軟體,只有這樣才能確實降低使用者電腦發生中毒的機會.
2. 平日就要將重要的資料備份起來,畢竟解毒軟體不能完全還原中毒的資料,只有靠自己的備份才是最重要的.
3. 建立一張緊急救援磁片,而且是「乾凈及可開機的」,DOS的版本與硬碟相同,同時裡面還要有以下程式:FDISK.EXE,FORMAT.COM,UNFORMAT.COM,SYS.COM,UNDELETE.EXE,SCANDISK.EXE,掃毒軟體所備份的啟動磁區及硬碟分割表檔案.如果你有PCTOOLS或Norton Utility等軟體,用它們來幫助你做一張緊急救援磁片,它們甚至可以還原CMOS資料,或是災後重建資料.(別忘了貼上防寫標簽.)
4. 不要隨便使用來歷不明的檔案或磁碟,就算要使用,先用掃毒軟體掃一掃再用.
5. 准備一些好的防毒,掃毒,解毒軟體,並且定期使用.
.建立正確病毒基本觀念,了解病毒感染,發作的原理,亦可以提高個人的警惕.
治療篇
請熟記以下的六字口訣:
1. 關(Step 1;關閉電源)
2. 開(Step 2;以乾凈磁片開機)
3. 掃(Step 3;用防毒軟體掃瞄病毒)
4. 除(Step 4;若偵測有病毒,則立即刪除)
5. 救(Step 5;若偵測硬碟分割區或啟動區有病毒時,可用"硬碟緊急救援磁片"救回資料,或用乾凈DOS磁片中的FDISK指令,執行FDISK/MBR以救回硬碟分割區資料;另可在A槽中執行A>SYS C:(C為中毒磁碟)以救回資料;若不行就只有重新格式化硬碟了.
6. 防(Step 8;好了!您的電腦安全了.不過為了預防未來不再受到病毒之侵害,建議您經常更新你的防毒軟體,以建立完善而且堅固的病毒防疫系統.
2. 網路病毒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啊
病毒分很多種類的哦, 像樓上說的那些,不叫病毒,完全是誘導, 鴿 子類的遠控軟體,是反彈式木馬, 病毒,就是單純以破壞為目的的一種惡意程序,他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破壞 例如:硬碟炸 彈和最近流行的「偽E客變種a」痞客」變種等. 一般是破壞操 作系統,格式 化文件夾,甚至利用硬碟的存儲程序,直接載入代碼造成永久性的破壞 眾所周之,電腦最基礎的程序只是二進制 也就是0 和1 真正的高手的話,就是用0 1 把病毒製造出來並傳播的... by 光之工作室
3. 電腦病毒是怎樣產生的
電腦病毒是什麼東西呢?是否會像其他病毒,如「H5N1」、「O-157大腸桿菌」、「HIV」一樣對人體造成傷害呢?電腦病毒是會造成傷害,但不是對你造成傷害,而是對你的電腦系統造成一定的傷害。其實,電腦病毒是一段非常小的(通常只有幾KB)會不斷自我復制、隱藏和感染其他程序的程序碼。它在我們的電腦里執行,並且導致不同的影響。它可把電腦里的程序或數據消失或改變。電腦病毒與其它威脅不同,它可以不需要人們的介入就能由程序或系統傳播出去。「程序碼」包含一套不必要的指令,當執行時,它把自己傳播到其它的電腦系統、程序里。首先它把自己拷貝(Copy)在一個沒有感染的程序或文件里,當這個程序或文件執行任何指令時,這電腦病毒都會包括在指令里。根據病毒創造者的動機,這些指令可以做出任何事情,其中包括顯示一段信息、刪除文件或精細地改變數據,甚至破壞電腦的硬體。有些情況下,電腦病毒並沒有破壞指令的企圖,但取而代之就是病毒占據磁碟空間、CPU時間或網路的連接。
電腦病毒----什麼是電腦病毒
從廣義上定義,凡能夠引起計算機故障,破壞計算機數據的程序統稱為計算機病毒。依據此定義,諸如邏輯炸彈,蠕蟲等均可稱為計算機病毒。
1994年2月18日,我國正式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在《條例》第二十八條中明確指出:「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能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此定義具有法律性、權威性。
自從Internet盛行以來,含有Java和ActiveX技術的網頁逐漸被廣泛使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於是利用Java和ActiveX的特性來撰寫病毒。以Java病毒為例,Java病毒並不能破壞儲存媒介上的資料,但若你使用瀏覽器來瀏覽含有Java病毒的網頁,Java病毒就可以強迫你的Windows不斷的開啟新窗口,直到系統資源被耗盡,而你也只有重新啟動。
所以在Internet出現後,計算機病毒就應加入只要是對使用者造成不便的程序代碼,就可以被歸類為計算機病毒。
下面我們談一談病毒。您以前是否聽說過電腦病毒?不要一聽到病毒就渾身發抖,只要了解了病毒,對付起來還是很容易的。
電腦病毒與我們平時所說的醫學上的生物病毒是不一樣的,它實際上是一種電腦程序,只不過這種程序比較特殊,它是專門給人們搗亂和搞破壞的,它寄生在其它文件中,而且會不斷地自我復制並傳染給別的文件,沒有一點好作用。 電腦病毒發作了都會有哪些症狀呢?
電腦染上病毒後,如果沒有發作,是很難覺察到的。但病毒發作時就很容易感覺出來:
有時電腦的工作會很不正常,有時會莫名其妙的死機,有時會突然重新啟動,有時程序會乾脆運行不了。
電腦染毒後表現為:工作很不正常,莫名其妙死機,突然重新啟動,程序運行不了。有的病毒發作時滿屏幕會下雨,有的屏幕上會出現毛毛蟲等,甚至在屏幕上出現對話框,這些病毒發作時通常會破壞文件,是非常危險的,反正只要電腦工作不正常,就有可能是染上了病毒。病毒所帶來的危害更是不言而喻了。而且,以前人們一直以為,病毒只能破壞軟體,對硬體毫無辦法,可是CIH病毒打破了這個神話,因為它竟然在某種情況下可以破壞硬體!
電腦病毒和別的程序一樣,它也是人編寫出來的。既然病毒也是人編的程序,那就會有辦法來對付它。最重要的是採取各種安全措施預防病毒,不給病毒以可乘之機。另外,就是使用各種殺毒程序了。它們可以把病毒殺死,從電腦中清除出去。
常用殺毒程序有:KV300,KILL系列,瑞星,PC CILLIN,NAV,MCAFEE等。
電腦病毒一般可以分成下列各類:
1.引導區電腦病毒
2. 文件型電腦病毒
3. 復合型電腦病毒
4.宏病毒
5. 特洛伊/特洛伊木馬
6.蠕蟲
其他電腦病毒/惡性程序碼的種類和製作技巧
引導區電腦病毒
1.引導區電腦病毒是如此傳播:隱藏在磁碟內,在系統文件啟動以前電腦病毒已駐留在內存內。這樣一來,電腦病毒就可完全控制DOS中斷功能,以便進行病毒傳播和破壞活動。那些設計在DOS或Windows3.1上執行的引導區病毒是不能夠在新的電腦操作系統上傳播,所以這類的電腦病毒已經比較罕見了。 Michelangelo是一種引導區病毒。它會感染引導區內的磁碟及硬碟內的MBR。當此電腦病毒常駐內存時,便會感染所有讀取中及沒有寫入保護的磁碟。除此以外,Michelangelo會於3月6日當天刪除受感染電腦內的所有文件。
2.文件型電腦病毒,又稱寄生病毒,通常感染執行文件(.EXE),但是也有些會感染其它可執行文件,如DLL,SCR等等...每次執行受感染的文件時,電腦病毒便會發作:電腦病毒會將自己復制到其他可執行文件,並且繼續執行原有的程序,以免被用戶所察覺。
CIH會感染Windows95/98的.EXE文件,並在每月的26號發作日進行嚴重破壞。於每月的26號當日,此電腦病毒會試圖把一些隨機資料覆寫在系統的硬碟,令該硬碟無法讀取原有資料。此外,這病毒又會試圖破壞FlashBIOS內的資料。
3.宏病毒 與其他電腦病毒類型的分別是宏病毒是攻擊數據文件而不是程序文件。
宏病毒專門針對特定的應用軟體,可感染依附於某些應用軟體內的宏指令,它可以很容易透過電子郵件附件、軟盤、文件下載和群組軟體等多種方式進行傳播如MicrosoftWord和Excel。宏病毒採用程序語言撰寫,例如VisualBasic或CorelDraw,而這些又是易於掌握的程序語言。宏病毒最先在1995年被發現,在不久後已成為最普遍的電腦病毒。 JulyKiller這個電腦病毒通過VB宏在MSWord97文件中傳播。一旦打開染毒文件,這病毒首先感染共用範本(normal.dot),從而導致其它被打開的文件一一遭到感染。此電腦病毒的破壞力嚴重。如果當月份是7月時,這病毒就會刪除c:\的所有文件。
4. 特洛伊或特洛伊木馬是一個看似正當的程序,但事實上當執行時會進行一些惡性及不正當的活動。特洛伊可用作黑客工具去竊取用戶的密碼資料或破壞硬碟內的程序或數據。與電腦病毒的分別是特洛伊不會復制自己。它的傳播伎倆通常是誘騙電腦用戶把特洛伊木馬植入電腦內,例如通過電子郵件上的游戲附件等。 BackOrifice特洛伊木馬於1998年發現,是一個Windows遠程管理工具,讓用戶利用簡單控制台或視窗應用程序,透過TCP/IP去遠程遙控電腦。
5.蠕蟲是另一種能自行復制和經由網路擴散的程序。它跟電腦病毒有些不同,電腦病毒通常會專注感染其它程序,但蠕蟲是專注於利用網路去擴散。從定義上,電腦病毒和蠕蟲是非不可並存的。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蠕蟲利用電子郵件系統去復制,例如把自己隱藏於附件並於短時間內電子郵件予多個用戶。有些蠕蟲(如CodeRed),更會利用軟體上的漏洞去擴散和進行破壞。 於1999年6月發現的Worm.ExploreZip是一個可復制自己的蠕蟲。當執行時,它會把自己隱藏在附件,經電子郵件傳送予通訊錄內的收件人。在Windows環境下,若用戶開啟附件,就會自動執行蠕蟲。在Windows95/98環境下,此蠕蟲以Explore.exe為名,把自己復制到C:\windows\system目錄,以及更改WIN.INI文件,以便系統每次啟動時便會自動執行蠕蟲。
預防篇
1. 提倡尊重知識產權的觀念,支持使用合法原版的軟體,拒絕使用翻版軟體,只有這樣才能確實降低使用者電腦發生中毒的機會.
2. 平日就要將重要的資料備份起來,畢竟解毒軟體不能完全還原中毒的資料,只有靠自己的備份才是最重要的.
3. 建立一張緊急救援磁片,而且是「乾凈及可開機的」,DOS的版本與硬碟相同,同時裡面還要有以下程式:FDISK.EXE,FORMAT.COM,UNFORMAT.COM,SYS.COM,UNDELETE.EXE,SCANDISK.EXE,掃毒軟體所備份的啟動磁區及硬碟分割表檔案.如果你有PCTOOLS或Norton Utility等軟體,用它們來幫助你做一張緊急救援磁片,它們甚至可以還原CMOS資料,或是災後重建資料.(別忘了貼上防寫標簽.)
4. 不要隨便使用來歷不明的檔案或磁碟,就算要使用,先用掃毒軟體掃一掃再用.
5. 准備一些好的防毒,掃毒,解毒軟體,並且定期使用.
.建立正確病毒基本觀念,了解病毒感染,發作的原理,亦可以提高個人的警惕.
治療篇
請熟記以下的六字口訣:
1. 關(Step 1;關閉電源)
2. 開(Step 2;以乾凈磁片開機)
3. 掃(Step 3;用防毒軟體掃瞄病毒)
4. 除(Step 4;若偵測有病毒,則立即刪除)
5. 救(Step 5;若偵測硬碟分割區或啟動區有病毒時,可用"硬碟緊急救援磁片"救回資料,或用乾凈DOS磁片中的FDISK指令,執行FDISK/MBR以救回硬碟分割區資料;另可在A槽中執行A>SYS C:(C為中毒磁碟)以救回資料;若不行就只有重新格式化硬碟了.
6. 防(Step 8;好了!您的電腦安全了.不過為了預防未來不再受到病毒之侵害,建議您經常更新你的防毒軟體,以建立完善而且堅固的病毒防疫系統.
4. 計算機病毒是怎麼產生的
計算機病毒的產生是計算機技術和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社會信息化進程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產生的背景是:
(1)計算機病毒是計算機犯罪的一種新的衍化形式
計算機病毒是高技術犯罪,
具有瞬時性、動態性和隨機性。不易取證,
風險小破壞大,
從而刺激了犯罪意識和犯罪活動。是某些人惡作劇和報復心態在計算機應用領域的表現。
(2)計算機軟硬體產品的危弱性是根本的技術原因
計算機是電子產品。數據從輸入、存儲、處理、輸出等環節,
易誤入、篡改、丟失、作假和破壞;程序易被刪除、改寫;計算機軟體設計的手工方式,
效率低下且生產周期長;人們至今沒有辦法事先了解一個程序有沒有錯誤,
只能在運行中發現、修改錯誤,
並不知道還有多少錯誤和缺陷隱藏在其中。這些脆弱性就為病毒的侵入提供了方便。
(3)微機的普及應用是計算機病毒產生的必要環境
1983年11月3日美國計算機專家首次提出了計算機病毒的概念並進行了驗證。幾年前計算機病毒就迅速蔓延,
到我國才是近年來的事。而這幾年正是我國微型計算機普及應用熱潮。微機的廣泛普及,
操作系統簡單明了,
軟、硬體透明度高,
基本上沒有什麼安全措施,
能夠透徹了解它內部結構的用戶日益增多,
對其存在的缺點和易攻擊處也了解的越來越清楚,
不同的目的可以做出截然不同的選擇。目前,
在IBM
PC系統及其兼容機上廣泛流行著各種病毒就很說明這個問題。
計算機病毒的來源有哪些?
(1)搞計算機的人員和業余愛好者的惡作劇、尋開心製造出的病毒,
例如象圓點一類的良性病毒。
(2)軟體公司及用戶為保護自己的軟體被非法復制而採取的報復性懲罰措施。因為他們發現對軟體上鎖,
不如在其中藏有病毒對非法拷貝的打擊大,
這更加助長了各種病毒的傳播。
(3)旨在攻擊和摧毀計算機信息系統和計算機系統而製造的病毒----就是蓄意進行破壞。例如1987年底出現在以色列耶路撒冷西伯萊大學的猶太人病毒,
就是雇員在工作中受挫或被辭退時故意製造的。它針對性強,
破壞性大,
產生於內部,
防不勝防。
(4)用於研究或有益目的而設計的程序,
由於某種原因失去控制或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5. 計算機病毒是怎樣產生的
6. 網路病毒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是編程高手,寫出來的程序。能製作病毒的人都是電腦高人中的高人
7. 為什麼網路上這么多病毒是誰製造的為什麼製造
最初的病毒幾乎都是蠕蟲或者惡作劇程序,當時僅僅是病毒編寫者向別人炫耀自己編程技術的一種方式。如今的病毒早已變味,從製作到傳播再到利用已經形成了一條黑色產業鏈。目前,絕大多數的病毒都是木馬,他們有備而來,針對網游裝備、網銀財產等有針對性的掠取,以實際的財富為目的。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有了利益的驅使,越來越多的病毒被編制也是理所當然的了。曾經,編寫病毒需要精通編程,如今,傻瓜版的病毒生成器早已面市,只需用滑鼠勾勾點點即可生成一個簡單的病毒.而木馬控制端在互聯網上的廣泛傳播使得有心人都可以弄出自己的病毒。
8. 網路上的病毒最早是誰弄出來的
萌芽時期,磁芯大戰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著名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下設的貝爾實驗室里,三個年輕的程序員:道格拉斯、維索斯基和羅伯特�6�1莫里斯,在工作之餘編制了一個叫「磁芯大戰」 (core war)的游戲。「磁芯大戰」基本的玩法就是想辦法通過復制自身來擺脫對方的控制並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可謂病毒的第一個雛形。雖然由於這種自我復制是在一個特定的受控環境下進行的,所以不能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病毒,但是這些軟體的基本行為和後來的電腦病毒已經非常類似了。
六十年代晚期到七十年代早期:
這個時候是大型電腦的時代,就是那種占據了幾個房間的大傢伙。在大型電腦時代,由於開發人員的錯誤或者是出於惡作劇的目的,一些程序員製作了被稱為「兔子」的程序,他們在系統中分裂出替身,佔用系統資源,影響正常的工作,但是這些「兔子」很少在系統之間相互拷貝。
這個時期,在一種型號的大型電腦—Univax 1108系統上,首次出現了和現代病毒本質上是一樣的東西,一個叫做「流浪的
9. 網路病毒的來源有哪些
病毒自身傳播機理的工作目的就是復制和隱蔽自己。其能夠被傳播的前提條件是:當計算機開啟後病毒至少被執行一次,並且具備合適的宿主對象。接下來從傳播目標、傳播過程、傳播方式分別描述傳播機理。
(1)傳播目標
病毒的傳播目標通常為可執行程序,具體到計算機中就是可執行文件、引導程序、BIOS和宏。詳細歸納一下,傳播目標可以是軟盤或硬碟引導扇區、硬碟系統分配表扇區、可執行文件、命令文件、覆蓋文件、COMMAND和IBMBIO文件等。病毒的傳播目標既是本次攻擊的宿主,也是以後進行傳播的起點。
(2)傳播過程
計算機中病毒的傳播過程和醫學概念中病毒的傳播過程是一樣的。病毒首先通過宿主的正常程序潛入計算機,藉助宿主的正常程序對自己進行復制。如果計算機執行已經被感染的宿主程序時,那麼病毒將截獲計算機的控制權。
在這里,宿主程序主要有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和Command程序三種,而病毒感染宿主程序主要有鏈接和代替兩種途徑。當已感染的程序被執行時,病毒將獲得運行控制權且優先運行,然後找到新的傳播對象並將病毒復制進入其中。
(9)網路病毒是如何被做出來的擴展閱讀:
計算機病毒的危害:
增強對計算機病毒的防範意識,認識到病毒的破壞性和毀滅性是非常重要的。現如今,電腦已被運用到各行各業中,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病毒會對計算機數據的破壞和篡改,盜取會造成嚴重的網路安全問題,影響網路的使用效益。
(1)如果激發了病毒,計算機會產生很大的反應;大部分病毒在激發的時候直接破壞計算機的重要信息數據,它會直接破壞CMOS設置或者刪除重要文件,會格式化磁碟或者改寫目錄區,會用「垃圾」數據來改寫文件。
計算機病毒是一段計算機代碼,肯定佔有計算機的內存空間,有些大的病毒還在計算機內部自我復制,導致計算機內存的大幅度減少,病毒運行時還搶佔中斷、修改中斷地址在中斷過程中加入病毒的「私貨」,干擾了系統的正常運行。
病毒侵入系統後會自動的搜集用戶重要的數據,竊取、泄漏信息和數據,造成用戶信息大量泄露,給用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和嚴重的後果。
(2)消耗內存以及磁碟空間。比如,你並沒有存取磁碟,但磁碟指示燈狂閃不停,或者其實並沒有運行多少程序時卻發現系統已經被佔用了不少內存,這就有可能是病毒在作怪了;
很多病毒在活動狀態下都是常駐內存的,一些文件型病毒能在短時間內感染大量文件、每個文件都不同程度地加長了、就造成磁碟空間的嚴重浪費。
正常的軟體往往需要進行多人多次測試來完善,而計算機病毒一般是個別人在一台計算機上完成後快速向外放送的,所以病毒給計算機帶來的危害不只是製造者所期望的病毒還有一些由於計算機病毒錯誤而帶來的。
(3)計算機病毒給用戶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病毒的泛濫使用戶提心吊膽,時刻擔心遭受病毒的感染,由於大部分人對病毒並不是很了解,一旦出現諸如計算機死機、軟體運行異常等現象,人們往往就會懷疑這些現象可能是計算機病毒造成的。
據統計,計算機用戶懷疑「計算機有病毒」是一種常見的現象,超過70%的計算機用戶擔心自己的計算機侵入了病毒,而實際上計算機發生的種種現象並不全是病毒導致的。
10. 網路上的病毒是哪來的呢
追蹤網路病毒的斑斑劣跡 2001年作為新世紀的第一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當個人計算機迎來它的20歲生日的同時,惡毒的「CAM先生」病毒和「紅色代碼」病毒通過網路襲擊了全球的計算機系統,給人類帶來巨大損失。計算機病毒的存在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在個人計算機誕生之初,計算機病毒就一直與之形影不離,它們搗毀計算機系統,破壞數據,干擾計算機的運行,以致於計算機用戶們惶惶而不可終日。最讓人類感到不幸的是,計算機病毒竟源自一場游戲…… 病毒:源自一場游戲 早在第一台商用計算機出現之前,電子計算機之父馮.諾伊曼就在他的論文《復雜自動裝置的理論及組識的進行》中勾畫出病毒程序的藍圖。1977年的夏天,托馬斯.捷.瑞安在其創作的科幻小說《P-1的春天》中,更加形象地描寫了一種可以在計算機中互相傳染的病毒,病毒最後控制了7000台計算機,造成了巨大災難。這本小說很快成為美國的暢銷書,不過誰也沒有預料到科幻小說世界中的病毒竟在幾年後成為計算機用戶的噩夢。 當時,三個在美國著名的AT&T貝爾實驗室中工作的年輕人在工作之餘,玩起一種叫做「磁芯大戰」的游戲:他們彼此編寫出能夠吃掉對方程序的程序進行互相攻擊。這個很無聊的游戲將計算機病毒「感染性」的概念進一步體現出來。 1983年11月3日,南加州大學的學生弗雷德.科恩在UNIX系統下編寫了一個會引起系統死機的程序,並成功地進行了試驗。1984年9月,在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計算機安全技術委員會上,弗雷德.科恩首次公開發表了論文《計算機病毒:原理和實驗》,提出了計算機病毒的概念——計算機病毒是一段程序,它通過修改其它程序再把自身拷貝嵌入而實現對其它程序的傳染。從此,人間又多了一個有名有姓的惡魔。 到了1987年,第一個計算機病毒C-BRAIN誕生了,它是業界公認的真正具備完整特徵的計算機病毒始祖。這個病毒程序是由巴基斯坦的巴斯特和阿姆捷特兄弟編寫的,他們在當地經營一家販賣個人計算機的商店,由於當地盜拷軟體的風氣非常盛行,因此他們編寫這個病毒程序用來防止軟體被任意盜拷。只要有人盜拷他們的軟體,C-BRAIN就會發作,將盜拷者的硬碟剩餘空間給吃掉。這個病毒在當時並沒有太大的破壞力,但後來一些喜歡冒險的人以C-BRAIN為基礎製作出一些新的病毒,產生出巨大的破壞力。 網路:病毒的天堂 在互聯網被全球廣泛應用之前,計算機病毒通常被囚禁在獨立的計算機中,主要依靠軟盤進行傳播,要進行廣泛傳播是比較困難的。然而在互聯網普及之後,這些零散的計算機病毒彷彿突然插上了翅膀,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隨意穿梭,它們神出鬼沒,在人們不經意之時向計算機系統發起攻擊。 「蠕蟲」病毒是80年代極富恐怖色彩的計算機病毒,之所以將其稱作「蠕蟲」,就是因為它的寄生性而得名。「蠕蟲」病毒在獨立的計算機系統中無法完全施展本領,一旦計算機聯網,「蠕蟲」病毒就如魚得水一般,肆無忌憚地穿行在各台計算機之間,凡是經它光顧的計算機無不留下其卑劣的痕跡。最可惡的是,它還在計算機屏幕上向人們炫耀它曾到此一游,並大量繁殖後代。難怪當時人們談「蟲」色變。 另一個讓人們感到恐慌的計算機病毒就是CIH,它誕生於1998年。CIH病毒的發作時間是每月26日,與其它僅破壞軟體系統的病毒不同,它能破壞個人計算機主板上的BIOS晶元,受害的計算機不計其數。只要一到每月26日,人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躲避這個像幽靈一樣的計算機病毒。CIH病毒的締造者台灣工學院的學生陳盈豪曾在網上發表過公開信,向受到CIH病毒侵害的計算機用戶表示道歉,他在信中還說到,由他編寫的CIH病毒是1998年5月底突然由其宿舍迅速擴散到各大網站的。因為網路四通八達,同時病毒的感染力甚強,於是造成了始料不及的災難。 1999年3月26日,對於全世界的計算機用戶來說是一個災難的開始。美國西部時間星期五上午8:00,一種被稱為「梅利莎」的計算機病毒像瘟疫般開始在全球蔓延。「梅利莎」病毒來自於電子郵件,即使是你最信任的朋友寄來的電子郵件也可能攜帶它,讓計算機用戶防不勝防。「梅利莎」病毒其實只是一個宏病毒,隱藏在微軟Word97格式的文件里,它會自動安放在電子郵件的附件中四處傳播。 具有開放性的互聯網成為計算機病毒廣泛傳播的有利環境,而互聯網本身的安全漏洞為培育新一代病毒提供了絕佳的條件。人們為了讓網頁更加精彩漂亮、功能更加強大而開發出Active X技術和Java技術,然而病毒程序的製造者也利用同樣的渠道,把病毒程序由網路滲透到個人計算機中。這就是近兩年崛起的第二代病毒,即所謂的「網路病毒」。 2000年出現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病毒是一個典型的網路病毒,它改寫了病毒的歷史。在當時,人們還以為病毒技術的發展速度不會太快,然而「羅密歐與朱麗葉」病毒徹底擊碎了人們的僥幸心理。「羅密歐與朱麗葉」病毒具有郵件病毒的所有特性,但它不再藏身於電子郵件的附件中,而是直接存在於郵件正文中,一旦計算機用戶用Outlook打開郵件進行閱讀,病毒就會立即發作,並將復制出的新病毒通過郵件發送給其他人,計算機用戶幾乎無法躲避。 網路病毒的出現似乎拓展了病毒製造者們的思路,在隨後的時間里,千奇百怪的網路病毒孕育而生。這些病毒具有更強的繁殖能力和破壞能力,它們不再局限於電子郵件之中,而是直接鑽入Web伺服器的網頁代碼中,當計算機用戶瀏覽了帶有病毒的網頁之後,系統就會被感染,隨即崩潰。當然,這些病毒也不會放過自己寄生的伺服器,在適當的時候病毒會與伺服器系統同歸於盡,例如近期網上流行的「紅色代碼」病毒。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據國際上統計分析表明,每天會產生十多種計算機病毒,目前全世界發現的病毒約有5萬種。2000年5月份爆發的「愛蟲」病毒就給全球用戶帶來了100多億美元的損失,而2001年8月爆發的「紅色代碼」病毒在短短數天的時間里已經讓美國損失了近20億美元。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有目共睹,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反病毒的呼聲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製造病毒與反病毒本來就是一場技術上的較量,而這場較量似乎很難分出勝負。一個自稱為達克.埃文格的保加利亞人在1992年發明了一種「變換器」,利用這個工具可以製造出更難查殺的「變形」病毒,這明顯是一個教唆人進行計算機犯罪的工具。雖然在專家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殺除了這一病毒程序,但人們不得不擔心這樣的事會繼續出現。達克.埃文格在其卑劣行徑暴露之後,竟堂而皇之地接受了英國《國際病毒新聞》雜志的采訪。在采訪中達克.埃文格公然表示,他製造病毒程序的目的就是要摧毀人們的工作成果。如此坦率的言語讓世人感到震驚。我們相信計算機專家有能力防治任何一種病毒程序,但永遠也阻止不了像達克.埃文格這種人的罪惡企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說是人與「毒」之戰,倒不如說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抗。 在經歷了達克.埃文格這樣的事情之後,人們開始明白,一味躲避計算機病毒程序是不可能的,惟一的辦法就是面對計算機病毒勇敢地戰斗下去。人們逐漸懂得利用現有的網路環境建立更加完善的反病毒系統,個人計算機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升級反病毒軟體,反病毒組織通過互聯網能在全球范圍內追查病毒製造者的蹤跡,即使是最惡毒的病毒程序在互聯網上也能很快受到阻擊。 只要個別人邪惡的念頭沒有被打消,人與計算機病毒的戰斗就仍將持續下去。不過,善良的人們會永遠堅信一個信念:邪不勝正。我們期望著計算機病毒被徹底清除的那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