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未央區的網路什麼時候恢復

未央區的網路什麼時候恢復

發布時間:2022-07-08 22:35:03

⑴ 西安未央區長城寬頻晚上怎麼那麼卡

長城寬頻垃圾的很,大家千萬不要裝啊速度超級慢,聊天登陸不上去,QQ游戲玩不成我玩連連看,都連完十分鍾了別人還在連.最後輸都不知道為什麼輸一戶不讓用2台電腦還服務態度特別差.如果不讓你裝2台電腦的時候一天能跑到你們家十次但是讓他維修為什麼網路不通我打電話2個星期,還再說我們過幾天給你安排.聽了我就想打限速,限時我上網2個小時肯定要斷線一個小時我是西安的大家一定要吸取教訓啊

建議你換網吧,換電信的能好許多...真的

⑵ 收到未央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怎麼辨別信息號碼的真假

撥打當地防疫電話確認即可。
一般來說防疫簡訊是以溫馨提示開頭,以發布單位、時間結尾,格式比較標准,號碼也是一些類似的網路號碼不是一般的號碼,一般一個區是統一一個號碼的,比如我們區發生疫情的時候一直都是這個號碼發的防疫提醒。或者直接是手機運營商號碼,比如上次房東沒通知到位導致我沒有參加集體核酸,是通過中國聯通給我發簡訊,讓我憑簡訊去醫院免費做核酸的。而且簡訊內容都是類似提示要注意安全防疫和通知什麼時候會有核酸檢測為主,其他內容一般不會以簡訊通知,是社區通知直接行動的,要謹防電信詐騙,收到一些奇怪要求的馬上撥打當地的防疫指揮中心官方電話或者和社區核實。

⑶ 未央區的歷史沿革

歷史上先後有秦、漢、唐等11個王朝在未央建都。 西周時,今未央區為諸侯函伯封地函國。
秦孝公十三年(公元前349年)遷都咸陽,置咸陽縣。今未央區轄地屬咸陽縣轄。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都咸陽,仍置咸陽縣,今未央區轄地歸其所轄。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縣下設鄉,鄉下設里。咸陽縣所轄鄉里,在今未央區轄地內現知名的僅有長安鄉(在今六村堡鄉一帶)、建章鄉(在今三橋鎮以北,高、低堡子一帶)、陰鄉(在今未央宮鄉武庫遺址一帶)、樗里(在今未央宮鄉講武殿村一帶)。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長安縣,治所設在漢長安城橫門(今未央區六村堡鄉相家巷一帶),今未央區轄地歸其所轄。新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改長安縣為常安縣,更始元年(公元23年)滅新莽後恢復長安縣原名。其治所及今未央區轄境隸屬未變。 長安縣城內設里,城外設鄉。據《三輔黃圖》記載,都城內閭里160個。見於《三輔黃圖》、《長安志》、《漢書》、《居延漢簡》的有宣明、建陽、昌陰、尚冠、修城、黃棘、北煥、北燠、南平、大昌、有利、假利、戚里、函里、孝里、杜里、當利、梁陵、棘里、囂里、宜里、南里、苟里、五里、窮里等閭里。以上諸里在今何處,如西晉潘岳《西征賦》所雲:「皆夷漫滌盪,亡其處而有其名」,已難詳其處地。都城外所設的鄉,在今未央區轄境內,現知名的僅有長安鄉(在今未央區西北部)、建章鄉(在今未央區三橋鎮以北)、千鄉(在今西安城西北角外一帶)。
三國魏時,長安縣城內設里。西晉時縣下設鄉、里二級。前秦、後秦時縣下設里,里下設閭。北魏時,縣下改設黨、里、鄰三級。西魏沿用北魏制。北周時,縣下設鄉、里。這一時期,在今未央區轄境內所設的鄉、里,現知名的僅有長安縣的建章里。
漢、魏、西晉、前趙、後趙、前秦均置長安縣,其治所及今未央區轄地隸屬未變。後秦建初元年(公元386年)復改長安縣為常安縣,北魏神四年(公元431年)又恢復長安縣名。在此期間,其治所未變,今未央區轄境仍屬長安(常安)縣轄。
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析長安縣地置萬年縣,約以漢長安城洛城門為界,東、西分治;萬年縣轄漢長安城內外東部地區,治所設在漢長城八角街(今未央區漢城鄉三官廟村一帶);長安縣轄漢長安城內外西部地區,治所設在漢長安城橫門(今六村堡鄉相家巷一帶)。今未央區轄境東部屬萬年縣轄,西部屬長安縣轄。
隋、唐時,城內設坊,城外設鄉,鄉下設里。在今未央區轄境內,現知名的僅有屬唐長安縣所轄的承平鄉(在今未央區三橋鎮阿房宮村向東一帶)、青槐鄉(在承平鄉之南)、居德鄉(唐長安城西北的龍首原上)、永平鄉(今未央區三橋鎮秦阿房宮遺址周圍)、孝悌鄉(今未央區三橋鎮閻十村附近)、修仁鄉(今未央區三橋鎮杈楊村一帶)、渭陰鄉(今未央區西北部)、苑西鄉(唐長安城北禁苑以西)。萬年縣設有龍首鄉(唐長安城北龍首原一帶),鄉下設龍首里、未央里。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都遷往大興城,萬年縣改名大興縣。大興、長安兩縣以大興城朱雀大街為界,東、西分治,兩縣治所移至大興城內。今未央區轄域東部地區屬大興縣,西部地區屬長安縣轄。 在今未央區轄地所設的鄉、里(社),現僅知北宋時樊川縣有龍首鄉,長安縣有苑西鄉。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大興縣復名萬年縣。唐天寶七年(公元748年)改萬年縣為咸寧縣。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改咸寧縣為萬年縣。今未央區轄域東部歸萬年縣,西部仍屬長安縣。
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改長安縣為大安縣,改萬年縣為大年縣。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恢復長安縣和萬年縣名。今未央區轄境隸屬未變。
宋宣和七年(1125年)改萬年縣為樊川縣。今未央區轄域東部屬樊川縣,西部屬長安縣轄。
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改樊川縣為咸寧縣。今未央區轄境東部屬咸寧縣轄,西部仍屬長安縣轄,直至清朝末年。
明代,在今未央區轄境內,長安縣設有苑西鄉,咸寧縣設有苑東鄉。
清代,縣以下改鄉、里為倉(社)、廒。嘉慶年間(1796~1820年),咸寧、長安兩縣約以今未央、西銅路為界,東、西分治時,分別設倉(社)、廒。
咸寧縣在今未央區轄境東部設午門、白花、五龍、北辰4社。午門社駐午門村(午門村修建隴海鐵路時已遷),白花社駐白花村,五龍社駐伍家堡南五龍坡,北辰社駐北辰堡。另有八旗(清代兵制)綠營馬廠(今草灘鎮沿河一帶),後因外籍客戶在草灘一帶墾荒逐步形成村莊,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咸寧縣改社為倉時始設馬廠倉。
長安縣在今未央區轄境西部設紅廟、楊善、葉馬、三橋、王寺(有今未央區轄境的部分村)5廒。紅廟廒駐紅廟坡(駐地今屬蓮湖區轄地,現域僅有紅廟廒部分村莊),楊善廒駐東楊善寨,葉馬廒駐西葉寨,三橋廒駐三橋街,王寺廒駐王寺村(其駐地今屬長安縣轄)。 民國初期,沿用清制,隸屬及政區未變。民國二年(1913年)3月撤銷咸寧縣建置,轄地劃入長安縣。今未央區轄境屬長安縣轄,行政區劃仍為倉、廒。
民國二十年(1931年)廢倉、廒制,改設鄉。今未央區轄境有長安縣未央、龍首、渭濱、楊善、阿房、三橋6個鄉。各置鄉公所。並有長安縣滻橋鄉、王寺鄉和咸陽縣灃橋鄉的部分村。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國民政府推行區、聯保、保、甲4級保甲制。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將長安縣龍首鄉鄰近城區的部分村和未央鄉劃歸西安市,置西安市第十一區。龍首鄉建置保留,駐地遷往井上村。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今未央區轄境內有西安市第十一區和長安縣龍首鄉、渭濱鄉、楊善鄉、三橋鄉。鄉以下均設保、甲。 1949年5月27日,設立西安市第十一區臨時人民政府。同年6月14日,廢保、甲制。同年8月,西安市第十一區人民政府成立,區下設鄉,鄉以序數命名。初設4個鄉,1951年5月調整為6個鄉,共轄85個自然村。 1949年7月,撤銷龍首區建置,其轄地劃歸渭濱區。同年8月,長安縣渭濱、楊善、三橋3個縣轄區均設區公署,駐地未變。區下設鄉,以序數命名。渭濱區設7個鄉,楊善區設8個鄉,三橋區設4個鄉和三橋市(鎮)。
1949年10月至1954年12月,現未央轄區除小部分隸屬陝西省西安市外,大部分歸陝西省長安縣管轄,設有渭濱等區公署。
1950年4月,撤銷長安縣楊善區,將原楊善區第七、八兩鄉劃歸三橋區。由渭濱區的7個鄉和原楊善區的一至六鄉合並組成新成立的渭濱區,渭濱區共轄13鄉,區公署駐東楊善寨。各鄉仍以序數命名:原渭濱區的7個鄉仍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鄉;原楊善區的第一至第六鄉依次改排為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鄉,駐地、轄村未變。三橋區公署仍駐三橋街,各鄉也依序數命名:由原楊善區劃入的第七、八兩鄉排為第一、二鄉;三橋區原有的4個鄉依次改排為第三、四、五、六鄉,駐地、轄村未變;三橋市(鎮)建置保留。三橋區轄6個鄉、1個市(鎮)。
1954年9月,為適應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經政務院批准,將陝西省長安縣所轄的第七區和第八區所轄的3個鄉劃歸西安市管轄,組建成西安市草灘區(即未央區前身),機關駐地在東揚善村(後遷到張家堡);1955年1月正式對外辦公。同時,將西安市第八區和第十一區合並組建成西安市未央區。
1954年2月,長安縣區、鄉兩級建制稱謂易名。渭濱區公署改稱第七區公所;三橋區公署改稱第八區公所。改鄉以序數命名為按駐地取名:第七區公所改第一鄉為草灘鄉,第二鄉為王家堡鄉,第三鄉為蘇席鄉,第四鄉為溝上鄉,第五鄉為池底鄉,第六鄉為徐家堡鄉,第七鄉為趙村鄉,第八鄉為北康鄉,第九鄉為北李鄉,第十鄉為楊善鄉,第十一鄉為北黨鄉,第十二鄉為席王鄉,第十三鄉為雷寨鄉,駐地、轄村未變。第八區公所改第一鄉為相家巷鄉,第二鄉為河鄉,第三鄉為柏梁鄉,第四鄉為建章鄉,第五鄉為後圍寨鄉,第六鄉為阿房宮鄉,駐地、轄村未變。同年4月7日,又將相家巷鄉更名為北徐寨鄉,4月26日,將三橋市(鎮)人民政府更名為三橋街人民政府,駐地、轄域未變。
1954年9月25日,長安縣渭濱區、三橋區劃入西安市,並作區劃調整:撤銷西安市第八區、第十一區和三橋區建置。在今未央區轄境置未央、草灘、阿房(有今未央區三橋鎮部分轄村)3個市轄區。次年5月1日,新設的各市轄區正式對外辦公。
1957年4月20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批准西安市區劃方案,決定撤銷原長樂、未央兩區建制,同時將原未央區一部分轄域與草灘區合並,更名為未央區,人口118923人,駐地在張家堡,從1957年7月1日開始對外辦公。
1960年5月20日,經陝西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撤銷新成區的建制,並將新城區部分轄區並入未央區。未央區機關駐地由張家堡遷至尚德路。
1962年4月17日,經陝西省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恢復新城、蓮湖、碑林三個區的建置。未央區與新城區分設後,未央區下轄6個農村人民公社和1個街道人民公社。機關駐地遷回張家堡,同年7月1日對外正式辦公。
1965年10月,西安市區劃調整,撤銷灞橋、雁塔、阿房、未央等四個郊區的建制,合並為西安市郊區,駐地在南郊小寨。今未央轄域大部分隸屬西安市郊區管轄。
1965年10月14日,撤銷城郊4區建置,將其合並為西安市郊區。復將原未央區徐家灣街道人民公社劃歸新城區。將原阿房區三橋街道人民公社劃歸蓮湖區。
「文化大革命」期間,今未央區轄境各人民公社均更改社名:馬旗寨人民公社更名為躍進人民公社;譚家人民公社復稱紅色人民公社;草灘人民公社更名為星火人民公社;漢城人民公社更名為五星人民公社;六村堡人民公社復稱先鋒人民公社;未央宮人民公社更名為七一人民公社;徐家灣街道人民公社更名為燎原路街道人民公社;阿房宮人民公社更名為東升人民公社;三橋街道人民公社更名為紅橋街道人民公社。1972年10月16日,郊區民政局通知,各人民公社、生產大隊均恢復「文化大革命」前的名稱。
合並為市郊區期間,今未央區轄境各人民公社生產大隊進行了數次調整,並幾度掀起合隊熱。1966年,紅色人民公社將25個生產大隊合並為17個;草灘人民公社將33個生產大隊合並為9個,1972年又分為22個,1975年再分為33個,1977年又合並為7個;漢城人民公社將44個生產大隊劃分為50個,1977年又合並為31個,1978年再合並為8個;六村堡人民公社將42個生產大隊合並為32個,1978年再合並為8個;1977年冬,未央宮人民公社將26個生產大隊合並為10個。
1979年5月4日,馬旗寨人民公社更名為大明宮人民公社。
1980年3月2日,撤銷西安市郊區建置,恢復未央區建置時,原西安市郊區所轄阿房宮人民公社,蓮湖區所轄三橋街道辦事處,新城區所轄徐家灣街道辦事處及辛家廟工廠、居民聚集區劃歸未央區。未央區共轄大明宮、譚家、草灘、漢城、六村堡、未央宮、阿房宮7個人民公社和徐家灣、三橋兩個街道辦事處。並籌建辛家廟街道辦事處。
1980年4月,西安市進行區劃調整,撤銷了西安市郊區建制,恢復了雁塔、灞橋和未央區建置。並將原阿房宮公社、新城區的徐家灣街道辦事外、蓮湖區的三橋街道辦事外劃歸未央區管轄。未央區下轄6個人民公社和徐家灣、三橋街兩個街道辦事處。
1982年1月24日,大明宮人民公社所轄含元殿、八府庄、自強、聯志村4個生產大隊劃歸新城區;大明宮人民公社所轄北關生產大隊,未央宮人民公社所轄白家口、鄧家村、火燒碑、紙坊村、紅廟坡5個生產大隊劃歸蓮湖區。蓮湖區所轄大白楊、棗園南嶺、二府庄、方新村4個居民委員會劃歸未央區。辛家廟街道辦事處於同年3月23日正式成立。
1984年3月20日,改各人民公社為鄉、鎮人民政府。同時建立村民委員會,並重新整頓和組建居民(家屬)委員會。
1985年2月,成立張家堡、二府庄兩個街道辦事處。譚家鄉紅色村民委員會所轄張家堡、鄭王村、郭家廟、高鐵寨、施家莊、池底西村、池底東村、河止西東村等8個自然村和張家堡居民委員會、西安毛紡廠家屬委員會,漢城鄉所轄尤家莊(含韓家莊)、翁家莊、南李村、王前村、北康村、鹽張東村、鹽張西村等7個村委會劃歸張家堡街道辦事處。大明宮鄉所轄南康村、肖家村、方家村、二府庄等4個村民委員會和方新村、二府庄兩個居民委員會及未央宮鄉所轄棗園南嶺居民委員會劃歸二府庄街道辦事處。同年4月16日,草灘鄉改名草灘鎮;撤銷三橋街道辦事處和阿房宮鄉建置,合並成立三橋鎮。
1991年9月19日,簡家村村委會改為紅光路居民委員會,仍屬三橋鎮人民政府管轄。
1996年,未央區人口34.8萬人。轄4個街道、2個鎮、5個鄉:二府庄街道、徐家灣街道、張家堡街道、辛家廟街道、草灘鎮、三橋鎮、譚家鄉、大明宮鄉、未央宮鄉、漢城鄉、六村堡鄉。區政府駐龍首北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未央區總人口460416人,其中(6個街道、2個鎮、3個鄉):二府庄街道35333人、張家堡街道18269人、辛家廟街道33150人、徐家灣街道42503人、大明宮街道30548人、譚家街道30399人、三橋鎮99796人、草灘鎮27589人、未央宮鄉33644人、六村堡鄉43383人、漢城鄉32690人、市經濟開發區33112人。
2001年,二府庄街道並入張家堡街道。
2002年,未央區總人口4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近20萬人,轄10個街道:張家堡街道、三橋街道、辛家廟街道、徐家灣街道、大明宮街道、譚家街道、草灘街道、六村堡街道、未央宮街道、漢城街道。共有212個行政村、41個社區。
2010年,三橋街道,六村堡街道全面託管給西咸新區,實質不受未央區管轄。
2011年,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未央區常住人口總數為:81.14萬人。
2013年8月,未央區調整行政區劃,①調整草灘街道辦事處,新的草灘街道辦事處轄原草灘街道辦事處的東三村、東四村、東五村、李家街村、韓家灣村、柳林村等6個村和草鎮社區、華山分廠社區、草二社區、長樂東苑社區、呂小寨社區、草一社區等6個社區,草灘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②設立未央區未央湖街道辦事處。未央湖街道辦事處管轄原草灘街道辦事處的王家棚村、牛王廟村、馮家灘村、賈家灘村、陳家村、後村、王家堡村、八家村、景家村、新房村、草店村、湖北庄村、小灘村、蘇家村、夏家村、上庄村、北錢村、蘇席村、鄭家寺村等19個村和長慶未央湖花園社區、文家社區、老窪灘社區、杜家堡社區、湖濱花園社區等5個社區,未央湖街道辦事處駐未央區環湖南路3號。

⑷ 未央區的經濟

2005年,未央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1.73億元(在地),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0000元(在地),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08億元(區屬),「十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幅度為16.3%、24.26%;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2億元、67.5億元、32億元(在地),三次產業比重為2∶66.5∶31.5(在地),非公有制經濟占總量的60%(區屬)。
2010年,生產總值完成403.89億元,總量比「十五」末翻一番,在西安市十三區縣中排名上升到第二位,「十一五」年均增長16.2%,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4872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4.46億元,是2005年的4.69倍;連續三年入圍陝西省城區經濟社會發展「五強區」。 未央區地處渭河沖積平原,未央區分為河漫灘和一、二、三級階地等四個地貌單元,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屬大陸性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適宜多種作物生長。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水稻、大豆、紅薯也有種植。經濟作物有蔬菜、油菜和少量葯材、棉花、花生。未央區按地理位置、土壤類型和水利條件等自然因素分為兩個農作物區:北部及東部沿河灘地為糧菜瓜果區;中、南部為糧菜區。
1951年土地改革後,轄區農民走上農業互助組的道路,農業生產得到穩步發展。1956年農業總產值2579萬元,是1949年的1.9倍;糧食總產量4.48萬噸,比1949年增長1.07倍;糧食畝產254.3公斤,是1949年的2.14倍。同期,耕畜也增長30.4%。1958~1960年,農田基本建設取得較大成績,對農業生產起到奠基作用。但由於受急於求成錯誤的嚴重干擾,1961~1962年,農業生產連續大幅度下降,未央區農業總產值1961年比1960年下降23.17%,1962年又比1961年下降8.75%,甚至比1953年還低4.5%,使農業總體水平倒退了9年。1963年,未央區農業生產在調整中得到恢復。1965年農業總產值比1960年增長3.9%。1967年,「文化大革命」「左」的錯誤波及轄區農村,農業總產值又比1966年下降7.24%。1968年,農業生產仍徘徊不前。1970年,境內7個人民公社貫徹北方地區農業會議精神,開展農田基本建設,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總產值又有所上升。1971年農業總產值較上年增長25.60%。1972~1979年,農業生產總產值徘徊在4000萬~4500萬元之間。80年代前期,連陰雨和洪澇災害頻繁,農業生產下降。1983年農業總產值比1979年下降13.12%。1984年後,農業生產逐年快速增長。至1993年,糧食總產66189噸,畝產612.6公斤,農業總產值7362萬元,分別比1983年增長26.48%、17.54%和103.71%。農業總產值年遞增率7.37%。
建國後的44年中,未央區農業內部結構日趨合理,各業產值不斷上升。1949年農業總產值中,種植業佔93.50%,牧業佔5.84%,林、副、漁業不到1%。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除種植業比重稍有增加外,其他各業變化甚微。嗣後,種植業比重不斷下降,其他各業均有上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未央區人民政府對農業經濟內部結構進行調整,牧業和漁業比重增長較快,種植業比重進一步下降。
至1993年,各業在農業總產值中所佔比重:種植業72.51%,畜牧業18.68%,漁業4.67%,副業2.50%,林業1.64%。曷1949年相比,種植業減少21個百分點,畜牧業、漁業、副業和林業分別增加12.84、4.67、1.92和1.57個百分點。
2012年,未央區實現農業總產值36525萬元,同比增長-7.6%,其中:農業產值21321萬元、林業產值13萬元、畜牧業產值10761萬元、漁業產值2363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067萬元。 西周時,位於今未央區西部的「雙子城」(豐鎬二京)——主要為貴族服務的奴隸工匠中心已經形成。
兩漢時期,今未央區轄地手工業已相當發達。東漢末年和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不休,手工業被破壞殆盡。唐代,現境大部為禁苑。宋代農戶無幾。明、清兩朝,境內村落雖與日俱增,但多以務農為主,手工業均為自給性家庭副業。
民國十六年(1927年),未央區域內始有村民興辦的機器工業。
西安解放後,域內手工業日漸興起,1950年有各類手工業工場作坊300多家。
1955年,第一個商辦工業企業——漢城釀造廠在手工業合作化運動中建立。在1958年的工業「大躍進」中,現轄區各人民公社相繼辦起一批紡織、農機、建材和縫紉工業企業。至1959年末,工業總產值由1956年的15萬元增至456萬元。1960年,區人委貫徹中央、省、市指示,清理整頓社隊工業,壓縮非農業佔用勞力,加強農業第一線,絕大多數社隊工業解散。1961年未央區工業總產值降至195萬元。1963年,國民經濟在調整中恢復、發展,未央區社隊工業也有較大發展。但由於未央農業機械廠等4個骨幹企業收歸市有關部門管理,未央區工業總產值較上年減少兩萬元。
1965~1969年,未央區域內工業生產在社會動盪中緩慢發展。1970年,各人民公社貫徹國務院北方農業會議關於建立農業機械修造網的精神,大辦農機修配企業。1971年,工業總產值較1963年的313萬元增長2.6倍。1980年,未央區建置恢復。年末,未央區有工業企業22個,總產值3738萬元。其中區直工業697萬元,佔18.65%;社隊、街道工業3041萬元,佔81.35%。1984年,未央區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帶動未央區工業迅猛發展。工業企業數增至1340家,總產值由6582萬元增至1億3220萬元。鄉街工業產值在未央區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也由上年的86.64%上升到91.38%。1985年後,未央區工業總產值以34.5%的速度逐年遞增。
1993年,未央區有工業企業2664家,職工58438人,工業總產值19億0408萬元。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在三橋興建的長安機廠三橋車輛場,西安解放後更名為鐵道部西安車輛工廠,為現境最早的駐區國營工業企業。從50年代始,境內陸續興建一批國營大、中型工業企業,至1993年,駐區工業企業增至近70家,職工人數增至67827人。工業產值達21億8996萬元。
「十一五」期間,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0.4%和1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躍升至西安市十三區縣首位。
2012年,未央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7家,完成工業總產值650.20億元,同比增長19.7%。實現工業增加值189.8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4.34億元,增長9.1%;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25.54億元,增長7.9%。 1949年5月至1957年,未央區各項收入全數上繳,支出向上級報領。1958年開始建立區級財政,實行「以收定支、三年不變」的體制。1959年1月至1963年,財、稅機構合一,市對區實行「收支掛鉤,總額分成,一年一定」的體制,留區比例為74%。1965年10月財政收支由西安市郊區財政科統管。1977年建立人民公社一級財政,實行「以收定支,收支掛鉤,超收分成,支出節余歸社」的辦法。
1980年4月,西安市對未央區實行「分灶吃飯」,財政收入范圍是區屬企業上繳部分、區徵收的工商各稅、農業稅和其他收入。其中房產稅、地產稅、車船使用稅、屠宰稅、特種消費行為稅5種地方稅作為固定收入全部留區。工商稅作為調劑收入,按54%留區。區財政支出包括區內基本建設投資、支援人民公社支出、區辦「五小」(小化肥、小水泥、小鋼鐵、小機械、小煤炭)企業補助、區級農田水利事業費、行政事業費和其他支出。包干比例,因未央區支出大於固定收入,除固定收入全部留區外,調劑收入按54%留成。1984年1月,將「分類分成」體制改為「總額分成」辦法,留區比例為74%,超收部分市、區五五分成。1985年1月,按國務院決定實行「劃分稅種,核定收支,分級包干」(簡稱「劃分稅種、分灶吃飯」)的財政新體制後,核定區財政固定收入包括集體企業(市以上企業除外)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國營企業獎金稅、契稅、房地產稅、車船使用牌照稅、屠宰稅、牲畜交易稅、集市交易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徵收區及其以下企業部分,全部上解)、稅款滯納金、農業稅和區級單位的其他收入:區屬企業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資源稅、國營企業所得稅、調節稅、建築稅、區屬其他企業收入等為市、區財政共享收入。將區財政固定收入和市區共享收入加在一起,同區財政支出掛鉤,實行「總額分成」,留區比例仍為74%。對收入比上年增長部分,實行「總額分成」和「增收多留,提高超收留成比例」的辦法,總額分成比例不變,超收部分留區95%。財政支出按隸屬關系劃分,區財政支出范圍是區屬企業挖潛改造資金、新產品試制費、簡易建築費、支援農業支出、行政事業費和其他支出。1988年後繼續執行「劃分稅種,分灶吃飯」體制,將中央、市上借款調減支出進入基數,把13種小稅劃區作固定收入,調整「總額分成」比例,留區比例定為62.2%。
1980~1993年,未央區對鄉鎮、街道(公社)級財政體制進行改革,將原「定收定支,收支掛鉤,超收分成,支出節余歸社」辦法改為「定收定支,收支掛鉤,基數留成,增長分成,支出節余歸社」體制,對鄉鎮、街道本期內的收入按預算基數的1%留成,分項考核,有一項未完成任務者,不予留成。增長部分鄉、區按二八或三七分成。大明宮、未央宮、三橋、譚家分成20%;六村堡、漢城、草灘分成30%。1986年4月,將農村地區的有證個體工商業戶、合夥經營戶、無證臨時經營戶的稅收及房產稅、車船使用牌照稅、零散工商稅收等,下放給鄉、鎮、街道徵收管理。1988年9月,在區支庫內建立鄉鎮金庫代辦處。
2012年,未央區實現財政總收入99.38億元,增長23.7%,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5.00億元,增長27.5%,地方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完成23.73億元,佔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94.9%。分稅種看,營業稅完成11.10億元,增長40.6%;增值稅完成1.80億元,增長1.5%;城市維護建設稅1.91億元,增長7.6%;企業所得稅1.61億元,增長37.0%。從收入來源看,全年財政部門組織收入3.28億元,增長62.2%;地稅部門組織收入14.16億元,增長39.3%;國稅部門組織收入1.98億元,增長-3.8%。 自1980年以來,未央區現轄域內的外貿企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
1991~1993年間,西安鑄管廠「第七個五年計劃」期間累計創匯200萬美元,被評為西安市冶金系統機電產品出口創匯先進單位,陝西省冶金工業廳授予該廠「七五」期間陝西省冶金工業系統出口創匯成績突出單位獎。1993年,西安高壓閥門配件廠生產的法蘭盤等產品出口馬來西亞、台灣,創匯93萬美元,該廠榮獲陝西省科技示範企業、國家二級企業、省級先進企業等稱號。西安建宏紙品有限公司1993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20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3500萬元,上繳各種稅金73萬元,出口創匯20萬美元。西安安達海紡織印染有限公司1992年5月成立,是紡織、印染銷售集團化企業,裝有90年代國內最先進的特寬幅280生產線兩條,生產各種染色布、印花布,同時開發、經營其他棉紡織品,產品經香港銷往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出口創匯150.23萬美元。西安家樂調味食品有限公司1993年11月投產,生產宴會醬油200噸、鮮味王400噸、雞精600噸,年產值1300萬元,年利稅105萬元,創外匯10萬美元,出口歐、美、亞、太等地區。唐宮制衣廠1993年創外匯40萬美元,上繳稅金10萬元。區外貿公司1992年成立,全年引進外資協議10項,總投資662萬美元,協議引進資金361萬美元,共完成出口交貨值2025萬元,創匯400萬美元。
1989~1993年,未央區外貿系統共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
「十一五」時期,未央區實際引進內資17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9631萬美元。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落戶未央,三屆論壇成功舉辦,連續組團參加「西洽會」,「高交會」等大型展會,未央被中國縣域經濟發展中心和新華社半月談雜志社評為「新中國60年縣域經濟最具投資潛力十大縣市」之一。
2012年,未央區實際引進內資59.8億元,增長16.9%;實際利用外資7800萬美元,增長25.8%。第十六屆西洽會共簽約23個項目,引進資金186億元,其中已經實施的合同項目18個,實際到賬資金20.12億元。

⑸ 2020年8月份西安市聯通手機網路用戶在家裡經常沒有信號是怎麼回事

你好,如果經常沒有信號的話,那就是你家裡附近的聯通網通信網路設備不好,可以直接打聯通的客服投訴。

⑹ 查詢未央區玄武路聯通營業廳營業時間

你可以登錄聯通網上營業廳首頁-常用功能-營業廳查詢頁面,選擇地市,查詢所需位置的營業廳信息,點擊詳情可以查看營業廳的業務受理范圍、聯系電話、營業時間等,點擊地圖還可以查看具體位置。

另外,也可以手機上網登陸聯通手機營業廳,使用網點查詢,可以選擇地市查詢、也可以選擇查找所在位置附近的營業廳的相關信息。

目前查詢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玄武路的聯通營業廳情況如下:

⑺ 最近西安未央區聯通信號為什麼這么差

手機信號差是因為信號在傳播過程中會受到地形、地貌、高樓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是比較封閉的地方,信號將會受到影響;你也可以重啟手機,或將手機卡換到家人朋友的手機上再次嘗試,並看看周圍其他聯通用戶的信號是否正常。如還未能解決你手機的信號問題,可以聯系當地聯通客服進行反饋處理。

閱讀全文

與未央區的網路什麼時候恢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7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97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80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57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20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56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8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15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8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2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4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99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