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即興評述怎樣看待網路暴力
我之前也見過這類問題,當然,我想眾多人都遇到過此類問題,並且集中出現於某些特定場合。
1.網路游戲噴人
無論是敵人還是隊友,玩網路游戲最常見的就是語言暴力,游戲本來就是緩解壓力和娛樂的工具,是人為了找尋快感而進行的活動,但往往事與願違,加上多數玩家自控能力差,又或者是現實生活壓力無處釋放,就會出現這種噴子情況。受害者可以是任何人。如果你遇到此類情況,不必對罵,因為這只是對方自控力或者心智不成熟的表現,不必計較。
2.網路聊天工具
網路通訊交友聊天平台種種,qq,vx,momo soul。這些常見的多數平台都是用來交友。很多人在注冊時就抱著一些不純的動機,比如說想找個一夜情,想找一些所謂'志同道合'之人。雖然現在實施了實名制,但是國家還沒有具體的法律條例來限制網路語言暴力。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其實這個也是人本身的陰暗面,素質再高的人,也有罵人的時候。
所以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忍耐並不是懦弱,寬容才是王道。
② 你知道網路暴力嗎,你如何看待
網路暴力更多的只是生活中情緒的宣洩口。既然是情緒宣洩途徑,當然語言極為情緒化,調理不清,胡亂咒罵為主。這里有一個度的問題,也就是說,即使是情緒宣洩,也必須有一個底線,那就是不能對他人造成身體傷害。網路是什麼?其實依然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雖然只是面對著機器,背後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你的自由絕不能以傷害他人為代價,這是明確的底線。
③ 對於網路暴力你如何看
網路暴力問題成為近幾年來新生的一種網路現象,他同時反映著社會的發展進程和當今人們的心理認知。網路的流行讓我們能夠在虛擬世界裡完成很多事情,足不出戶的滿足自身的需求。可以說,網路影響著我們這一代人,讓我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質的變化,我們愈來依賴網路。似乎沒有網路,我們就像離開水的魚,無法生存。
④ 對於最近網上熱議的「欺凌事件」你有什麼看法 (教師資格證面試題目)
天津中公教育小編的【參考答案】: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不斷升級,也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事實上,校園欺凌已經成為世界共性難題,雖然已經引起各國足夠的重視,但目前依然無法根除,並有復雜化傾向。校園欺凌是一種力量的介入,當一些校內學生之間、各學校的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社會青年之間開始相互勾連,就會使矛盾雙方的力量存在差異,讓原本單純的同學關系蒙上相互攀附的陰影,這種校園欺凌行為應該引起我們家長和社會的高度關注。(提出觀點)
在校園欺凌事件中,無論是施害方還是受害方,孩子們的性格都發生變化甚至是扭曲。學生本來應該在學校里安心讀書、快樂成長,但當校園欺凌已經干擾、威脅到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時,這種安全感的轟然倒塌便會嚴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甚至未來人生,如若學生長期處於被欺辱一方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和自我認知,導致性格抑鬱甚至輕生自殺,而處於施害方的孩子卻在長期施暴過程中愈發自我膨脹、盲目自信,導致性格跋扈、脾氣暴躁,甚至可能會引發犯罪。(論證觀點)
我認為,產生校園暴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學校諱疾忌醫,一旦發生校園暴力,出於「家醜不可外揚」的思想,不願向學生、家長和社會公開,而是採取「息事寧人」的消極做法。第二,學生缺乏科學的心理教育,由於同伴交往等問題使內心積郁的困惑或憤怒無法釋放時,在情感的沖動下,就可能通過暴力手段達到目的。第三,在影視作品、報紙書籍、電子游戲中,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觸到暴力場面。此外,成人及社會中存在的暴力現象,讓孩子無意識地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最直接的方式。
學校本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如何清除暴力,還校園一方凈土,是學校教育、學校管理需要反思的,也是法律和制度需要做出保證的。首先,學校應加強管理,無論是暴力事件發生前的心理干預、安全教育或是事後的處理問責,都要落到實處,發揮實效其次,完善相關法律,對那些實施不良行為造成較大社會危害、而又由於年齡問題不能追究責任的孩子,法律應當設計新的制度和教育矯正措施加以懲戒。但要徹底制止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僅僅指導似乎不夠,我們期待更加規范、系統的法律法規出台,從根本上保證孩子能免受校園欺凌的侵害。最後,凈化社會環境,嚴格控制暴力文化對青少年的侵蝕,宣揚正確的同伴交往等社會正能量,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長。(落實觀點)
⑤ 分享一下對於網路暴力你的看法是什麼
我覺得屬於時代的衍生物,對一件事情,一個人,不可能所有人都持有肯定態度,就像與人相處一樣,什麼都說好,什麼都說對,什麼都說是,你是否也會懷疑它的真實性,網路暴力如此明顯的原因是在所有人都說好的時候,一個唱衰的聲音就會無比突兀和明顯。
暴力過後,所有的情緒會回歸平靜,走向和諧。
一個問題,我覺得拿出來討論,就好比把心裡的想法拿出來溝通,屬於一種交流方式,在指責與批判中同時也可以進行檢討和反思。以便於拿出更好的適當的解決方式,以便於促進發展與改進。但是有時語言是一把利器,在可以有一個相對比較好的處理方式以後,盡量收斂自己的戾氣,以免惡語傷人六月寒。
不一定是所有時候,在有些時候一定程度上,輿論可以起到一個道德監督和治理。
⑥ 對網路暴力你怎麼看
網路暴力主要表現為(一)網民對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的網路事件,在網上發表具有攻擊性、煽動性和侮辱性的失實言論,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 (二)在網上公開當事人現實生活中的個人隱私,侵犯其隱私權; (三)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進行行動和言論侵擾,致使其人身權利受損等等。 這些都屬於侵權行為,個人認為被侵權的當事人有權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希望你滿意!
⑦ .如何看待網路暴力
關於什麼是網路暴力,相信大家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在實際的生活中,網路暴力也伴隨在我們周邊,有時候自己是受害者,有時候自己是圍觀者,有時自己則是傷害別人者,網路暴力是一種暴力形式,它是一類在網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乳腺和山東煽動性的言論圖片,視頻的行為現象,人們習慣稱之為網路暴力,猛龍暴力能對當事人造成名譽損害,而且它已經打破了道德底線,往往也伴隨著侵權行為惡違法犯罪行為。不過是現在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生活只用了提高,越來越多低智商,低素質的人也會使用手機電腦罷了,除了信息傳播越快,公眾人物一言一行都會被放大數十倍,無論好壞,只要一人的言行稍有錯誤,便會引來鋪天蓋地的謾罵,指責粉。暴力的理性在於他對某個短期目標的合理追求,但暴利不是這個目標,之所以合理的理由,奧利還不會是提升人們對這一目標的認同,就像革命暴力本身並不會,至少不應當使人們更嚮往革命。個人建議,希望能夠幫到你。
⑧ 怎樣看待網路語言暴力
面對網路暴力攻擊,對於施暴者來說,僅僅是一種負面情緒的發泄,一種變相欺凌取得的快感。他們絕對不去知道或者想知道,作為被害者而言,這種無形的暴力傷害也會和現實中的暴力侵害帶來同等的傷害,無論是精神還是肉體上,傷痛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久久不能癒合。在面對飛來的橫禍網路暴力攻擊時,不要做出只能傷害自己和家人的蠢事。而是盡快搜集暴擊者留下的證據,用法律來維護自身的權益。網路上的語言暴力是低成本的,甚至是無成本,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做到,但是所產生的影響卻是巨大的。侵犯他人隱私,公然誹謗他人、侮辱他人人格,用謠言混淆視聽……種種網路語言暴力的行為已對社會造成了嚴重危害,任何一個人都可能變成下一個受害者。面對惡語相向的文字,連明星都無法承受,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 在互聯網匿名的掩護下,惡意濫用的人肉搜索、似是而非的謠言和刻薄殘忍的人身攻擊,正不斷地侵犯著人們的基本權利,不斷沖擊著道德和法律的底線。這些謠言不僅侮辱了當事人名譽和人格,損害了網路公信力,甚至成為觸發某些公共事件以致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網路語言暴力簡陋、粗俗,而且有極強的再生能力,要徹底根除尚屬不易。可預見的是,伴隨社會發展,網路語言暴力存在不斷升級、不斷創生的可能,將來其還有更多的表現形式。 民眾的表達權和言論自由需要保障,但是無端侵犯他人隱私權,公然誹謗他人、侮辱他人人格,用謠言混淆公眾視聽,這樣的「噪音」當然必須努力加以控制、清除。不能再讓網路語言暴力成為個人或社會的隱形殺手,社會需要一個干凈文明的交流環境。網路社會跟現實社會一樣,需要約束和規范。 75年前,年僅25歲的阮玲玉在悲憤中離開了人世,身後只留下「人言可畏」四個字。希望大家在評論人與事時,做到:慎思謹言,不要再讓語言暴力所釀造成的悲劇再發生。君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正是有所不為,人才顯得優雅和高貴。
⑨ 大學生對網路暴力的看法
網路暴力是必須要譴責的。
它應該是一種藉助網路輿論的力量,對他人進行肆意人身攻擊的狂熱行為。這種行為有以下特點。
第一,明顯的暴力傾向。參與這種行為的人,往往以一種高昂的鬥志、飽滿的情緒以及極高的熱情對一個事件進行鞭策、駁斥,顯現出一種偏激的極左的傾向。
第二,明顯的攻擊性。這種行為本身絕對不是以一種理性的就事論事的姿態出現在當事人的面前,而是以一種來勢洶洶的氣勢面對當事人,大有非一棒子打死方收兵回營的決心。
第三,以一種「執法者」的形象出現。他們一般並不希望使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他們關注的問題,而是以自己的道德標准對當事人的行為給予是非對錯的評判,進而把他們個人的處罰意願強加在當事人身上。
第四,對當事人進行非法的傷害。一個法制的社會里,任何除了合法的執法機構之外的團體或者個人,都沒有執法的權利。那麼,當網路暴力中的個人對當事人進行任何形式的處罰時,就構成了實際意義上的違法行為。在這種情形之下,當事人往往是非常無辜的。
這種暴力行為對整個社會以及個人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我們不排除其做為一種輿論形式對社會現象的監督作用。但是,動輒就發起網路群眾運動對一些所謂的 「丑惡現象」的集體抨擊,勢必導致更嚴重的後果。昨天晚上在網上突然有小道消息稱,「張斌事件」的當事人「自殺身亡」。雖然後來被證實是虛假傳說,但這足以給人們一個警示,如果任由這種暴力形式發展下去,那麼,終有一天,會鬧出人命來。而更嚴重的後果,可能會讓人始料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