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病毒存在哪裡

網路病毒存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7-12 19:46:27

① 網路病毒的來源有哪幾種渠道

網路病毒的來源主要有兩種: 一種威脅是來自文件下載。這些被瀏覽的或是通過FTP下載的文件中可能存在病毒。而共享軟體(public shareware)和各種可執行的文件,如格式化的介紹性文件(formatted presentation)已經成為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並且,Internet上還出現了Java和Active X形式的惡意小程序。 另一種主要威脅來自於電子郵件。大多數的Internet郵件系統提供了在網路間傳送附帶格式化文檔郵件的功能。只要簡單地敲敲鍵盤,郵件就可以發給一個或一組收信人。

② 網路病毒的來源有哪些

病毒自身傳播機理的工作目的就是復制和隱蔽自己。其能夠被傳播的前提條件是:當計算機開啟後病毒至少被執行一次,並且具備合適的宿主對象。接下來從傳播目標、傳播過程、傳播方式分別描述傳播機理。

(1)傳播目標

病毒的傳播目標通常為可執行程序,具體到計算機中就是可執行文件、引導程序、BIOS和宏。詳細歸納一下,傳播目標可以是軟盤或硬碟引導扇區、硬碟系統分配表扇區、可執行文件、命令文件、覆蓋文件、COMMAND和IBMBIO文件等。病毒的傳播目標既是本次攻擊的宿主,也是以後進行傳播的起點。

(2)傳播過程

計算機中病毒的傳播過程和醫學概念中病毒的傳播過程是一樣的。病毒首先通過宿主的正常程序潛入計算機,藉助宿主的正常程序對自己進行復制。如果計算機執行已經被感染的宿主程序時,那麼病毒將截獲計算機的控制權。

在這里,宿主程序主要有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和Command程序三種,而病毒感染宿主程序主要有鏈接和代替兩種途徑。當已感染的程序被執行時,病毒將獲得運行控制權且優先運行,然後找到新的傳播對象並將病毒復制進入其中。

(2)網路病毒存在哪裡擴展閱讀:

計算機病毒的危害:

增強對計算機病毒的防範意識,認識到病毒的破壞性和毀滅性是非常重要的。現如今,電腦已被運用到各行各業中,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病毒會對計算機數據的破壞和篡改,盜取會造成嚴重的網路安全問題,影響網路的使用效益。

(1)如果激發了病毒,計算機會產生很大的反應;大部分病毒在激發的時候直接破壞計算機的重要信息數據,它會直接破壞CMOS設置或者刪除重要文件,會格式化磁碟或者改寫目錄區,會用「垃圾」數據來改寫文件。

計算機病毒是一段計算機代碼,肯定佔有計算機的內存空間,有些大的病毒還在計算機內部自我復制,導致計算機內存的大幅度減少,病毒運行時還搶佔中斷、修改中斷地址在中斷過程中加入病毒的「私貨」,干擾了系統的正常運行。

病毒侵入系統後會自動的搜集用戶重要的數據,竊取、泄漏信息和數據,造成用戶信息大量泄露,給用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和嚴重的後果。

(2)消耗內存以及磁碟空間。比如,你並沒有存取磁碟,但磁碟指示燈狂閃不停,或者其實並沒有運行多少程序時卻發現系統已經被佔用了不少內存,這就有可能是病毒在作怪了;

很多病毒在活動狀態下都是常駐內存的,一些文件型病毒能在短時間內感染大量文件、每個文件都不同程度地加長了、就造成磁碟空間的嚴重浪費。

正常的軟體往往需要進行多人多次測試來完善,而計算機病毒一般是個別人在一台計算機上完成後快速向外放送的,所以病毒給計算機帶來的危害不只是製造者所期望的病毒還有一些由於計算機病毒錯誤而帶來的。

(3)計算機病毒給用戶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病毒的泛濫使用戶提心吊膽,時刻擔心遭受病毒的感染,由於大部分人對病毒並不是很了解,一旦出現諸如計算機死機、軟體運行異常等現象,人們往往就會懷疑這些現象可能是計算機病毒造成的。

據統計,計算機用戶懷疑「計算機有病毒」是一種常見的現象,超過70%的計算機用戶擔心自己的計算機侵入了病毒,而實際上計算機發生的種種現象並不全是病毒導致的。

③ 什麼是網路病毒

網路病毒即計算機病毒,是某些人利用計算機軟體和硬體所固有的脆弱性編制的一組指令集或程序,能影響計算機使用,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數據。

它能通過某種途徑潛伏在計算機的存儲介質(或程序)里,當達到某種條件時即被激活,通過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將自己的精確是拷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從而感染其他程序,對計算機資源進行破壞。

根據病毒存在的媒體劃分:

1、網路病毒:通過計算機網路傳播感染網路中的可執行文件。

2、文件病毒:感染計算機中的文件(如:COM,EXE,DOC等)。

3、引導型病毒:感染啟動扇區(Boot)和硬碟的系統引導扇區(MBR)。

4、混合型病毒:以上三種情況復合病毒類型,這樣的病毒通常都具有復雜的演算法,它們使用非常規的辦法侵入系統,同時使用了加密和變形演算法。

(3)網路病毒存在哪裡擴展閱讀

計算機病毒的防治方式

1、不要隨便下載文件,如必要,下載後應立即進行病毒檢測。

2、安裝殺毒軟體和防火牆,並注意及時升級病毒庫,定期對計算機進行查毒殺毒,每次使用外來磁碟前也應對磁碟進行查殺毒。

3、定期進行Windows更新,Windows Update是 Windows 的聯機擴展,使計算機保持最新,得到最新的更新和補丁程序,來保護計算機並使它平穩運行。

④ 電腦病毒一般存在在什麼地方

電腦病毒一般都會存在系統C盤的系統文件夾中,清除電腦病毒的方法步驟如下:

1、首先打開電腦,在電腦桌面找到「騰訊管家」快捷圖標並使用滑鼠單擊進入。

⑤ 網路上的病毒是哪來的呢

追蹤網路病毒的斑斑劣跡 2001年作為新世紀的第一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當個人計算機迎來它的20歲生日的同時,惡毒的「CAM先生」病毒和「紅色代碼」病毒通過網路襲擊了全球的計算機系統,給人類帶來巨大損失。計算機病毒的存在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在個人計算機誕生之初,計算機病毒就一直與之形影不離,它們搗毀計算機系統,破壞數據,干擾計算機的運行,以致於計算機用戶們惶惶而不可終日。最讓人類感到不幸的是,計算機病毒竟源自一場游戲…… 病毒:源自一場游戲 早在第一台商用計算機出現之前,電子計算機之父馮.諾伊曼就在他的論文《復雜自動裝置的理論及組識的進行》中勾畫出病毒程序的藍圖。1977年的夏天,托馬斯.捷.瑞安在其創作的科幻小說《P-1的春天》中,更加形象地描寫了一種可以在計算機中互相傳染的病毒,病毒最後控制了7000台計算機,造成了巨大災難。這本小說很快成為美國的暢銷書,不過誰也沒有預料到科幻小說世界中的病毒竟在幾年後成為計算機用戶的噩夢。 當時,三個在美國著名的AT&T貝爾實驗室中工作的年輕人在工作之餘,玩起一種叫做「磁芯大戰」的游戲:他們彼此編寫出能夠吃掉對方程序的程序進行互相攻擊。這個很無聊的游戲將計算機病毒「感染性」的概念進一步體現出來。 1983年11月3日,南加州大學的學生弗雷德.科恩在UNIX系統下編寫了一個會引起系統死機的程序,並成功地進行了試驗。1984年9月,在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計算機安全技術委員會上,弗雷德.科恩首次公開發表了論文《計算機病毒:原理和實驗》,提出了計算機病毒的概念——計算機病毒是一段程序,它通過修改其它程序再把自身拷貝嵌入而實現對其它程序的傳染。從此,人間又多了一個有名有姓的惡魔。 到了1987年,第一個計算機病毒C-BRAIN誕生了,它是業界公認的真正具備完整特徵的計算機病毒始祖。這個病毒程序是由巴基斯坦的巴斯特和阿姆捷特兄弟編寫的,他們在當地經營一家販賣個人計算機的商店,由於當地盜拷軟體的風氣非常盛行,因此他們編寫這個病毒程序用來防止軟體被任意盜拷。只要有人盜拷他們的軟體,C-BRAIN就會發作,將盜拷者的硬碟剩餘空間給吃掉。這個病毒在當時並沒有太大的破壞力,但後來一些喜歡冒險的人以C-BRAIN為基礎製作出一些新的病毒,產生出巨大的破壞力。 網路:病毒的天堂 在互聯網被全球廣泛應用之前,計算機病毒通常被囚禁在獨立的計算機中,主要依靠軟盤進行傳播,要進行廣泛傳播是比較困難的。然而在互聯網普及之後,這些零散的計算機病毒彷彿突然插上了翅膀,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隨意穿梭,它們神出鬼沒,在人們不經意之時向計算機系統發起攻擊。 「蠕蟲」病毒是80年代極富恐怖色彩的計算機病毒,之所以將其稱作「蠕蟲」,就是因為它的寄生性而得名。「蠕蟲」病毒在獨立的計算機系統中無法完全施展本領,一旦計算機聯網,「蠕蟲」病毒就如魚得水一般,肆無忌憚地穿行在各台計算機之間,凡是經它光顧的計算機無不留下其卑劣的痕跡。最可惡的是,它還在計算機屏幕上向人們炫耀它曾到此一游,並大量繁殖後代。難怪當時人們談「蟲」色變。 另一個讓人們感到恐慌的計算機病毒就是CIH,它誕生於1998年。CIH病毒的發作時間是每月26日,與其它僅破壞軟體系統的病毒不同,它能破壞個人計算機主板上的BIOS晶元,受害的計算機不計其數。只要一到每月26日,人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躲避這個像幽靈一樣的計算機病毒。CIH病毒的締造者台灣工學院的學生陳盈豪曾在網上發表過公開信,向受到CIH病毒侵害的計算機用戶表示道歉,他在信中還說到,由他編寫的CIH病毒是1998年5月底突然由其宿舍迅速擴散到各大網站的。因為網路四通八達,同時病毒的感染力甚強,於是造成了始料不及的災難。 1999年3月26日,對於全世界的計算機用戶來說是一個災難的開始。美國西部時間星期五上午8:00,一種被稱為「梅利莎」的計算機病毒像瘟疫般開始在全球蔓延。「梅利莎」病毒來自於電子郵件,即使是你最信任的朋友寄來的電子郵件也可能攜帶它,讓計算機用戶防不勝防。「梅利莎」病毒其實只是一個宏病毒,隱藏在微軟Word97格式的文件里,它會自動安放在電子郵件的附件中四處傳播。 具有開放性的互聯網成為計算機病毒廣泛傳播的有利環境,而互聯網本身的安全漏洞為培育新一代病毒提供了絕佳的條件。人們為了讓網頁更加精彩漂亮、功能更加強大而開發出Active X技術和Java技術,然而病毒程序的製造者也利用同樣的渠道,把病毒程序由網路滲透到個人計算機中。這就是近兩年崛起的第二代病毒,即所謂的「網路病毒」。 2000年出現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病毒是一個典型的網路病毒,它改寫了病毒的歷史。在當時,人們還以為病毒技術的發展速度不會太快,然而「羅密歐與朱麗葉」病毒徹底擊碎了人們的僥幸心理。「羅密歐與朱麗葉」病毒具有郵件病毒的所有特性,但它不再藏身於電子郵件的附件中,而是直接存在於郵件正文中,一旦計算機用戶用Outlook打開郵件進行閱讀,病毒就會立即發作,並將復制出的新病毒通過郵件發送給其他人,計算機用戶幾乎無法躲避。 網路病毒的出現似乎拓展了病毒製造者們的思路,在隨後的時間里,千奇百怪的網路病毒孕育而生。這些病毒具有更強的繁殖能力和破壞能力,它們不再局限於電子郵件之中,而是直接鑽入Web伺服器的網頁代碼中,當計算機用戶瀏覽了帶有病毒的網頁之後,系統就會被感染,隨即崩潰。當然,這些病毒也不會放過自己寄生的伺服器,在適當的時候病毒會與伺服器系統同歸於盡,例如近期網上流行的「紅色代碼」病毒。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據國際上統計分析表明,每天會產生十多種計算機病毒,目前全世界發現的病毒約有5萬種。2000年5月份爆發的「愛蟲」病毒就給全球用戶帶來了100多億美元的損失,而2001年8月爆發的「紅色代碼」病毒在短短數天的時間里已經讓美國損失了近20億美元。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有目共睹,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反病毒的呼聲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製造病毒與反病毒本來就是一場技術上的較量,而這場較量似乎很難分出勝負。一個自稱為達克.埃文格的保加利亞人在1992年發明了一種「變換器」,利用這個工具可以製造出更難查殺的「變形」病毒,這明顯是一個教唆人進行計算機犯罪的工具。雖然在專家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殺除了這一病毒程序,但人們不得不擔心這樣的事會繼續出現。達克.埃文格在其卑劣行徑暴露之後,竟堂而皇之地接受了英國《國際病毒新聞》雜志的采訪。在采訪中達克.埃文格公然表示,他製造病毒程序的目的就是要摧毀人們的工作成果。如此坦率的言語讓世人感到震驚。我們相信計算機專家有能力防治任何一種病毒程序,但永遠也阻止不了像達克.埃文格這種人的罪惡企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說是人與「毒」之戰,倒不如說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抗。 在經歷了達克.埃文格這樣的事情之後,人們開始明白,一味躲避計算機病毒程序是不可能的,惟一的辦法就是面對計算機病毒勇敢地戰斗下去。人們逐漸懂得利用現有的網路環境建立更加完善的反病毒系統,個人計算機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升級反病毒軟體,反病毒組織通過互聯網能在全球范圍內追查病毒製造者的蹤跡,即使是最惡毒的病毒程序在互聯網上也能很快受到阻擊。 只要個別人邪惡的念頭沒有被打消,人與計算機病毒的戰斗就仍將持續下去。不過,善良的人們會永遠堅信一個信念:邪不勝正。我們期望著計算機病毒被徹底清除的那一天的到來!

⑥ 網路病毒是從哪裡來的

計算機病毒的產生病毒不是來源於突發或偶然的原因.一次突發的停電和偶然的錯誤,會在計算機的磁碟和內存中產生一些無序和混亂的代碼,病毒則是一種比較完美精巧嚴謹的代碼,按照嚴格的秩序組織起來,與所在的系統網路環境相適應和配合起來,病毒不會通過偶然形成,並且需要有一定的長度,這個基本的長度從概率上來講是不可能通過隨機代碼產生的。病毒是人為的特製程序現在流行的病毒是由人為故意編寫的,多數病毒可以找到作者信息和產地信息,通過大量的資料分析統計來看,病毒作者主要情況和目的是:一些天才的程序員為了表現自己和證明自己的能力,處於對上司的不滿,為了好奇,為了報復,為了祝賀和求愛,為了得到控制口令,為了軟體拿不到報酬預留的陷阱等.當然也有因政治,軍事,宗教,民族.專利等方面的需求而專門編寫的,其中也包括一些病毒研究機構和黑客的測試病毒.
病毒的存在實在太危險了,
樓主一定要防護好自己的電腦安全,
建議使用騰訊電腦管家來防護電腦安全
騰訊電腦管家殺毒管理二合一,16層實時防護,自帶小紅傘、金山等4大病毒搜索引擎,能夠及時攔截釣魚網站及木馬病毒。
樓主還可以使用管家登錄騰訊賬號,不但能保護你的賬號還能為賬號加速,領游戲禮包。佔用資源少,不影響樓主辦公娛樂。

⑦ 電腦的病毒從哪裡來的

計算機病毒傳統渠道通常有以下幾種:
(1)通過軟盤:通過使用外界被感染的軟盤, 例如, 不同渠道來的系統盤、來歷不明的軟體、游戲盤等是最普遍的傳染途徑。由於使用帶有病毒的軟盤, 使機器感染病毒發病, 並傳染給未被感染的「干凈」的軟盤。大量的軟盤交換, 合法或非法的程序拷貝, 不加控制地隨便在機器上使用各種軟體造成了病毒感染、泛濫蔓延的溫床。
(2)通過硬碟:通過硬碟傳染也是重要的渠道, 由於帶有病毒機器移到其它地方使用、維修等, 將干凈的軟盤傳染並再擴散。
(3)通過光碟:因為光碟容量大,存儲了海量的可執行文件,大量的病毒就有可能藏身於光碟,對只讀式光碟,不能進行寫操作,因此光碟上的病毒不能清除。以謀利為目的非法盜版軟體的製作過程中,不可能為病毒防護擔負專門責任,也決不會有真正可靠可行的技術保障避免病毒的傳入、傳染、流行和擴散。當前,盜版光碟的泛濫給病毒的傳播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4)通過網路:這種傳染擴散極快, 能在很短時間內傳遍網路上的機器。
隨著Internet的風靡,給病毒的傳播又增加了新的途徑,它的發展使病毒可能成為災難,病毒的傳播更迅速,反病毒的任務更加艱巨。Internet帶來兩種不同的安全威脅,一種威脅來自文件下載,這些被瀏覽的或是被下載的文件可能存在病毒。另一種威脅來自電子郵件。大多數Internet郵件系統提供了在網路間傳送附帶格式化文檔郵件的功能,因此,遭受病毒的文檔或文件就可能通過網關和郵件伺服器湧入企業網路。網路使用的簡易性和開放性使得這種威脅越來越嚴重。

⑧ 網路病毒會存在電腦的哪些地方

在硬碟里

閱讀全文

與網路病毒存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7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97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80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57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20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56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8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15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8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2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4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99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