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別人說我「半斤八兩」到底是什麼意思
含貶義,形容差不多,不相上下的意思。如果是形容一個人
就是說這個人某些方面也不怎樣
如果是形容兩個人
就是說這兩個人水平差不多,但都不怎麼強.
Ⅱ 半斤八兩是什麼意思
意思:舊制一斤合十六兩,半斤等於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多含貶義)。
半斤八兩
拼音:bàn jīn bā liǎng
出處:《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眾將看他兩個本事都是半斤八兩的;打扮也差不多。」
朝代:明
作者:施耐庵
(2)網路半斤八兩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半斤八兩的近義詞:梧鼠五技、淺嘗輒止、囫圇吞棗、博而不精
一、梧鼠五技
白話釋義:梧鼠:即「鼯鼠」,為鼣鼠之誤;五技:據說鼫鼠有五種技能。比喻技能多而不精,於事無益。
出處:《荀子·勸學》:「騰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
朝代:春秋
作者:荀子
譯文:飛蛇沒有腳卻能飛,梧桐樹鼠有五種技能然而還是沒有多大作用。
二、淺嘗輒止
白話釋義: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對知識、問題等不作深入研究,學的技術很多但是一樣都不精通。
出處:《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嘗,苟文人墨客,淺嘗輒止。」
朝代:清
作者:鼓養鷗
譯文:這東西不是不可以品嘗,如果是文人墨客,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
三、囫圇吞棗
白話釋義: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讀書等不經消化理解,籠統接受,不精通。
出處:《碧岩錄》:「一似渾山侖吞個棗。」
朝代:宋
作者:圓悟禪師
翻譯:把棗子整個吞下去,不經消化理解,籠統接受。
四、博而不精
白話釋義:形容學識豐富,但不精深。
出處:《後漢書·馬融傳》:「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朝代:南朝·宋
作者:范曄
譯文:賈君精深但學識不夠豐富,鄭君學識豐富,但不精深,既要學識豐富也要精深,我怎麼能找到這種人呢。
Ⅲ 半斤八兩是什麼意思
半斤八兩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àn jīn bā liǎng。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實力相當。
由來:
一說東漢時期,流通有三種貨幣:黃金、白銀和五銖錢。其中五銖錢簡稱錢,一千個五銖錢用繩子串起來稱為一弔錢。在互相兌換方面,一弔錢可以兌換一兩白銀,而七十兩白銀可以兌換一兩黃金,而當時的一斤等於十六兩,也就是說半斤即是八兩,這就是半斤八兩的來歷之一。
另一說法認為秦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下令統一度量衡,由丞相李斯負責起草文書。李斯制定了錢幣、長度等方面的標准,但在重量方面沒有拿定主意,於是便向秦始皇請示。
秦始皇提筆寫下了「天下公平」以作批示,但並沒有給出確切的數目參考。李斯為了避免以後遭到罪責,決定將「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一共16畫)作為重量標准,於是確定了一斤等於十六兩的規則,半斤自然就是八兩。
示例:
1、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眾將看他兩個本事,都是半斤八兩的,打扮也差不多。」
2、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28出:「兩個半斤八兩,各家歸去不須嗔。」
「半斤八兩」和「勢均力敵」,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兩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勢均力敵」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於敵我雙方勢力相等。
Ⅳ 半斤八兩什麼意思啊
半斤八兩,舊制一斤為十六兩,八兩剛好是半斤。半斤與八兩二者輕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實力相當。一般為貶義詞。
【成語】: 半斤八兩
【拼音】: bàn jīn bā liǎng
【解釋】: 八兩:即半斤。一個半斤,一個八兩。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實力相當。
【出處】
1,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來時無物去時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師曰:『秤頭半斤,秤尾八兩。』」
2,宋·釋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踏著秤錘硬似鐵,八兩原來是半斤。」[2]
【來歷】除了統一度量標准器、規定檢定校準制度之外,秦始皇還統一了度量衡的 度制並採用十六進制的計量方法,即度制:1引=10丈=100尺=1000寸=10000分、量制:1斛=10斗=100升=1000合=2000龠以及衡制: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示例】
1,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眾將看他兩個本事,都是半斤八兩的,打扮也差不多。」
2,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28出:「兩個半斤八兩,各家歸去不須嗔。」[1]
歷史典故
我國秦朝以前,各國的錢幣和度量衡的單位都不統一,各國商賈和百姓之間的交易並不方便。秦朝統一六國後,秦始皇下令統一度量衡,由李斯負責起草文件。當時度量的標准已經基本確定,惟獨這「衡」還拿不定主意,於是去請教始皇帝。秦始皇於是提筆寫下「天下公平」四個大字。
李斯拿了四個大字百思不得其解。為防止皇帝怪罪,於是乾脆把這四個字筆畫一加,就成了「衡」的單位,一斤等於十六兩,那麼半斤就是八兩,正好相等。
在我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後,由於十六兩制在計算的時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現在的一斤等於十兩。
詞語辨析
【示例】 兩個半斤八兩,各家歸去不須嗔。(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28出)
【語法】 聯合式;作謂語、分句;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近義詞】旗鼓相當、不相上下、平分秋色、並駕齊驅。
【反義詞】截然不同、大相徑庭、天差地遠。
【成語謎語】謎面:共計五百克。(打一成語)謎底:半斤八兩
【歇後語】 半斤八兩——沒什麼兩樣、 半斤八兩——不相上下。
【使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常用於貶義
【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3]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 八,不能讀作「bá」。
【成語辨形】 兩,不能寫作「倆」。
【成語辨析】 「半斤八兩」和「勢均力敵」,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兩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勢均力敵」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於敵我雙方勢力相等。[4]
Ⅳ 半斤八兩什麼意思怎麼來的啊
指彼此不相上下,實力相當。
成語出處
1,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來時無物去時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師曰:『秤頭半斤,秤尾八兩。』」
2,宋·釋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踏著秤錘硬似鐵,八兩原來是半斤。」
半斤八兩的近義詞:
平分秋色,勢均力敵,工力悉敵,旗鼓相當,各有千秋,並駕齊驅,銖兩悉稱。
(5)網路半斤八兩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用法:
1、論才學,你們兄妹倆是半斤八兩。
2、想想上周伊朗還是邪惡軸心一部分,敘利亞也是半斤八兩。
3、你們兩的本事也就是半斤八兩了,都需加油才行!
4、我整天無所事事,而哥哥整天游手好閑,我們倆真是半斤八兩。
5、原來咱們兩個半斤八兩,都是懼內俱樂部的。
Ⅵ 半斤八兩是什麼意思呢
半斤八兩
拼音
[bàn jīn bā liǎng]
釋義
舊制一斤合十六兩,半斤等於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多含貶義)。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眾將看他兩個本事都是半斤八兩的;打扮也差不多。」
例句
1. 他倆下起棋來~,水平差不了多少。
近義
各有千秋
工力悉敵
一丘之貉
不相上下
勢均力敵
平分秋色
銖兩悉稱
並駕齊驅
旗鼓相當
反義
眾寡懸殊
截然不同
天差地遠
「半斤八兩」和「勢均力敵」,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兩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勢均力敵」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於敵我雙方勢力相等。
Ⅶ 「半斤八兩」什麼意思
半斤八兩 [bàn jīn bā liǎ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八兩:即半斤。一個半斤,一個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出 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眾將看他兩個本事都是半斤八兩的;打扮也差不多
Ⅷ 半斤八兩真正的意思
半斤八兩真正的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實力相當。
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來時無物去時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師曰:『秤頭半斤,秤尾八兩。』」
成語辨析:
「半斤八兩」和「勢均力敵」,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兩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勢均力敵」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於敵我雙方勢力相等。
半斤八兩的近義詞:梧鼠五技、淺嘗輒止、囫圇吞棗、博而不精。
1、梧鼠五技。白話釋義:梧鼠:即「鼯鼠」,為_鼠之誤;五技:據說_鼠有五種技能。比喻技能多而不精,於事無益。
2、淺嘗輒止。白話釋義: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對知識、問題等不作深入研究,學的技術很多但是一樣都不精通。
3、囫圇吞棗。白話釋義: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讀書等不經消化理解,籠統接受,不精通。
4、博而不精。白話釋義:形容學識豐富,但不精深。
Ⅸ 半斤八兩是什麼意思
半斤八兩,漢語成語,拼音是bàn jīn bāliǎng。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實力相當。出自《五燈會元》。
成語辨析
「半斤八兩」和「勢均力敵」,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兩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勢均力敵」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於敵我雙方勢力相等。
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來時無物去時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師曰:『秤頭半斤,秤尾八兩。』」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分句;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示例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眾將看他兩個本事,都是半斤八兩的,打扮也差不多。」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28出:「兩個半斤八兩,各家歸去不須嗔。」
宋·釋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踏著秤錘硬似鐵,八兩原來是半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