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網路研究的網路調研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網路的安全性問題。利用網路進行調查,有一個壞處——暴露網路於潛在的威脅之下。從惡名昭彰的國際網路病毒到黑客的數起案例來看,我們的確有必要注意這些問題。
2.企業和消費者對網路調研缺乏認識和了解。我國國內企業對市場詞研,特別是對於網路調研技術,還相當陌生,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較,國內在觀念水平、技術運用方面存在著很大差距。消費者作為重要的調研對象,他們對市場調研和網路技術的不理解、不信任將直接影響網路調研的實際運用效果。
3.網路調研技術有待完善、專業人員匱乏。目前,網路調研仍處於發展階段,現有的網路調研專用技術的欠缺將導致調研流程不暢。盡管網路凋研的專門研究單位和專門軟體迅猛發展,但仍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雖然我們的企業擁有一些優秀的網路技術人員和市場調查人員,但能熟練地運用網路技術、調研實踐經驗強的專業網路人員還相當缺乏,給網路調研技術的實際運用帶來很大難度。
4.網路普及率不高和拒訪現象的大量存在。由於我國地廣人多,各地經濟技術發展、文化素質方面存在的巨大差異,使Internet不大可能在短期內覆盞所有地區及每一個人。而網路用戶的數量卻是網路調研發展的必要條件,否則將限制網路調研的適用范圍,嚴重影響調研結果的科學性和客觀性。不步被調查者會出於各種原因而拒絕參加網上調研活動。拒訪率的高居不下,將造成樣本的流失,影響調研結果的可靠性。
5.無限制樣本令人困擾。由於網路的無限制性,使調研項目極有可能受到網蟲的搔擾。如果同一個人重復填寫問題的話,問題就會變得復雜了。例如,INFO WORLDD(一家電腦使用者雜志)於1997年決定第一次在網上進行讀者意向調查。由於重復投票,調研結果極其離譜,以致整個調研無法進行。
l、加快互聯網普及程度,積極應用網路調研由於高質量的樣本庫會以幾十種以上的分類方式對固定樣本進行分類,針對對於樣本要求復雜的跨國項目,高端產品項目以及B2B項目,網路調研方式可以在極短時間內篩選出符合條件的樣本群並迅速完成項目執行。與傳統方式比較,網路方式可以大大縮短項目執行周期,從而使調研項目的時間成本大幅降低。在這個意義上,網路調研是一種通過提高工作效率、縮短項目執行周期以實現項目整體成本(包括經濟及時間成本)下降的工具。
此外,網路調研的普及而產生的規模效應將使各種固定成本隨之下降,它的即時性也從根本上解決了跨國調研執行中的協調問題。所以,應花大力氣普及互聯網,催生網路調研的經濟效應。
2、剔除垃圾信息,盡量避免信息過載,我們可以採用開發更多的MIS軟體把數據處理成更准確的、對決策者有用的信息。開發更強大的智能檢索工具。我們還可以開發能夠「學習」用戶喜惡的智能軟體,並使越來越多的用戶使用這些軟體。
3、改善互聯網的速度,讓更多人上網,NGI(面向所有人)和Internet2(面向大學和研究者)計劃把互聯網的速度提高100到200倍,各種媒體(如www電視)和很多公司(如微軟公司)也將對低費用上網技術的大力推廣,互聯網的速度將不會成問題,上網也將越來越普及,最終上網就像看電視一樣方便。
4、積極打造互聯網誠信度調查者需要向受訪者更明確地保證匿名原則,並更詳細解釋收集數據的目的。在線安全交易技術的改進也將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由於所有的調查都將遵循隱私權的原則,網上調查將更加開放和可信。
5、控制被訪者和問卷填報質量首先,最好不要用配額抽樣。網調和其他方式一樣,一定要堅持隨機抽樣的原則。目前,美國很多公司做網路調查,大多都用「PANEL」。哪個公司的PANEL大,哪個公司的數據好。其次,如何控制誰來答題。你無法100%保證按滑鼠的人是你要找的人。但是你把邀請發到你要的人的信箱這時你就假定是他本人接到了邀請,並且答題的。當然,所有的DEMO 問題和SCREENER 在問卷中還要再問一遍,以保證答題者符合條件。
② 網路語言的利與弊
網路語言的利
1、標新立異,詞彙五花八門。網路這個虛擬的社會,沒有現實社會那般受限制,於是,被各種條例束縛著地人們,在網路上大顯身手,奇妙的構思想法,創造出了許多有趣的網路新詞。
2、天南地北,地方特色濃郁渾厚。網路拉近了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距離,無論距離多遠,交流都只在一瞬間。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語言交流,許多網路語言也出現了地方方言,讓人驚喜吃驚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多新詞。
3、 用位元組儉,表達簡潔明了。為了網民間的交流速度,節約時間和上網費用,同時也是因為許多人沒有耐心去打長串的語句,於是,將復雜句簡略成短句短語甚至字母的現象也異常普遍。
4、 幽默風趣,令人忍俊不禁。網民的年輕化,使得網路語言也被披上年輕朝氣的外衣。許多生動有趣的網路語言是網民們辛苦構思的,營造出了幽默風趣的氛圍,使人們從現實社會的各種壓力中解脫出來。
網路語言的弊
1、粗俗泛濫,內容粗鄙膚淺。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積淀,累積了不少精髓語言語句,而且中國語言博大精深,所具有的內涵和美感是不可比擬的。但,現在網路語言中,一些語句已經具有人身攻擊,對他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
2、過度盛行,影響空前絕後。中國母語經過幾千年的積淀,已經形成一定的語法結構,但現在網路上的有些語言的結構與原來的語法結構相違背,使得一些語法知識混淆,影響中國母語的學習與傳承。
3、 語意模糊,解釋成千上萬。網路語言中隨意使用同音替代、外文縮寫、圖形符號、數字同音等,造成表達上的牽強附會和理解上的障礙。
4、更新過快,新詞層出不窮。網路語言快速度的更新是最讓人震驚最明顯的現象,往往幾天前才出現的新詞立即被後來者居上,淘汰出局,令人目目瞪口呆,很難立即接受。
5、代溝問題,網語隨處可見。目前,青少年為上網族的主要群體,對新鮮事物興趣濃厚,同時,網路語言簡潔有趣又充滿幽默色彩,符合青少年生長的興趣愛好。
③ 網路語言的利與弊是什麼
一、網路語言的利
1、標新立異。網路語言對已有詞語的變異、使用及新詞創造方面作用較大,對常規語法是一種突破。
2、簡單明了,用字少。
3、形象傳神。網路交流中可以充分利用鍵盤上的符號,創造出許多生動有趣的表情和動作、圖形,用以表達自己的心情。
二、網路語言的弊
1、粗俗泛濫。網路語言有部分很粗俗,甚為輕佻。
2、語意模糊。網路語言給人們帶來了便利,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網路語言是人所看不懂的。
網路語言的傳播特點
1、隨意性
網路語言具有自由性和開放性的特徵。網路語言的創造者及使用者在網路中使用網路語言並不會考慮到其是否規范。因此,在構詞上也表現出了隨意性的特點。
例如,將「大俠」說成「大蝦」,將「版主」說成「斑竹」,將「好的」說成「好滴」。甚至還出現了一些諸如「I 服了 you(我服了你)」「有木有(有沒有)」等網路語言。
2、爆發性
很多網路語言往往會在短時間內在網路上爆發性傳播,其傳播速度之快、傳播范圍之廣往往令人咋舌。例如,在網路上曾經一度出現「范跑跑」「樓歪歪」「周老虎」「打醬油」「俯卧撐」「躲貓貓」等詞,這些網路語言往往是由於某個特定事件而產生的,一旦產生便在網路上迅速傳播。
④ 網路語言的特殊性研究
摘要:信息社會使人們的生活逐步進入了一種數字化生存的狀態。而互聯網的普及導致了獨特的網路語言現象,那麼網路與語言的結合對中國的社會和語言的發展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本文將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通過對網路語言特徵的分析,探討這一語言現象與社會語境的深層關系。
關鍵詞:網路語言特徵,語境,社會因素
1.引言
隨著互聯網路在中國的飛速發展和日益普及,網路交際這種全新的高科技交際模式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並正因其獨特的魅力而風靡全球。以BBS、網上論壇、虛擬社區、聊天室、ICQ、網路游戲為主要載體,網路交流已經逐漸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網路語言也在極大地影響著21世紀信息社會中人們的生活網民為了高輸入速度,對一些漢語和英語詞彙進行改造,對文字、圖片、符號等隨意鏈接和鑲嵌,創造出大量的漢字、數字、英文字母混雜組合的新詞彙,出現了一些完全不符合漢語的規范表達方式的網路語言。網路交際以互聯網為交際媒體,這就決定了網路交際語言的獨特語言方式和文體特徵。這種富有時代特徵的新語言現象的背後實際上是社會發展對語言所產生的極大影響和推動所造成的。本文擬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分析網路語言交際的特徵,對網路語言現象的產生和發展進行探討。
2.網路語言交際的特徵
語言是用來交際用的,網路語言就是使用網際網路技術發展下人際交流的產物,是規范語言的變體。網路交際,是指通過網上聊天、e-mail(電子郵件)、BBS(電子公告欄)、electronic forum(電子論壇)和E-message(短消息)等嶄新的交際手段,在虛擬的網路空間進行人際交流和溝通。網路語言受其交際媒體(互聯網)的制約而兼有廣告英語、新聞英語、電傳英語和傳真英語的部分特徵;網上聊天這種書面對話形式又決定了其具有書面英語和口頭英語的雙重性質。
2.1 詞彙特徵
作為非正式文體,網路語言偏愛使用縮寫詞、俚語等非正式詞彙,甚至還隨機杜撰某些詞語,因此具有明顯的隨意性特徵。網路的使用是以時間為收費基準的,這就要求網路交際必須快捷高效。在此語境下,英漢兩種語言兼收並用,大量使用簡寫詞和各種縮略詞就成為網路語言最重要的特徵。其詞彙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出現大量的諧音詞:網路語言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數字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於易於輸入和諧音的關系,一些數字的組合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另一方面,網路交際過程中為了加快交流的速度,在用漢語拼音輸入法進行漢字輸入時,一般不進行選擇,而是在當前輸入法默認的情況下就按了回車鍵,於是導致了一些有趣的諧音怪詞的誕生,在網路這個特定的環境中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力而廣泛流傳開來。
1)英語諧音:用同音字母代表一個單詞或字母組合乃至句子。如:【r】=are,【b】=be/bee,【c】=see,【o】=oh,【oic】= (ooh, I See),【icq】=( I seek you ),等等 。
2) 漢語諧音:【醬紫】這樣子,【菌男】:即是俊男,【霉女】美女,班主/斑竹/版豬/版竹】:版主,即聊天站,網頁或論壇的管理人員。【大蝦】,大俠的戲稱,指網路高手。
3)數字諧音:,【7456】在網路語言中的意思是氣死我了;【1573】一往情深,【360】想念你,【886】拜拜了;【3166】是「撒優那拉」(日本語),再見的意思,【775】親親我,【55555~】嗚嗚(他在哭),【8147】不要生氣,【520】我愛你,【987】對不起,【9494】就是就是,等等。
2.「網蟲」們隨機使用的但已被圈內公認的各種縮略詞。
這些縮略語的來源主要是公認的縮寫詞彙,電傳、傳真英語的縮略符號或用數字代替字母縮合詞。如:USA, HK(Hongkong), bf(boyfrtiend); gf(girlfriend); pls(please), Xmas(Christmas), F.O.C.(free of charge), stu(student)? L8R(later); b4(before), cu2(Seeyou, too); IMO(in my opinion)以我愚見;ROTFL(rolling on the floor laughing)笑得直不起腰來,一般用作旁註;PMFJI(pardon me for jumping in )請原諒我冒昧插入;TIA(thanks in advance)預先致謝。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3.大量運用表情符號(emoticon)。由於網路是一個虛擬的空間,人與人之間還不能夠實現面對面的交談,所以一些字母、數字和特殊符號的組合就被用來表達喜怒哀樂等等情感。由於這些符號的組合形象生動,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所以在約定俗成以後,發展成為了網路語言中一個重要的補充體系。
例如:表示肢體語言的符號,例如【T-T】代表流淚,【∧_∧】/代表歡呼,【:】】表示高興,嘴巴向上翹著笑;【:()不開心,嘴巴向下彎著;等等。網路上還有表示言語行為的符號,如: 【//sigh】(嘆氣的動作)、【//admire】(羨慕的表情)、【//grin】(咧嘴笑)、【//comfort】(安慰)。在一個詞前面加上「//」,就把該詞變成了一種言語行為。
2.2 語法特徵
從語法角度分析,網路英語的非正式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大量使用省略句式,具有很明顯的口語化特色。尤其是充當主語的第二人稱單數更是經常「缺席」。這從下面常用的問句中就可窺見一斑。1.offline ?2. busy?3.received my e-mail?4.leaving?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省略句式只有在特定的語境中才具有交際價值。
2.句首字母常小寫。如:1.hi, friend. 2.uc? 3. ur name ?
3.頻繁使用問號、感嘆號、省略號等標點符號。如:在催促對方回答問題時,「網蟲」們大多喜歡連用幾個甚至一大串問號。同樣,在表示贊同或欣賞對方的觀點時也常連用幾個感嘆號。尤其值得研究的是,為了製造「此處無聲勝有聲」的美妙意境,有些高手常創造性地使用省略號。如女士在回答do u miss me?時,常巧妙地打出這樣的字幕:I…
4.網路高手經常運用雙關、擬人、比喻、誇長、提喻等修辭格。如:
—can I invite u 2 dance? —withpleasure.
—can I hold u now ?—OK. 這里hold就是雙關,因為它既有「牽手」之意,也有「擁抱」之意。
5.從句型選擇上看,網路英語多用簡單句、並列句、祈使句,少用被動句和主從復合句。當然,句型的使用也並非一成不變。網路大俠在進行解釋、說明或議論、說理時也常用復雜句。如: 「IMO,u r not right,『coze every sword has 2 blades」. ( In my opinion, you are not right, because every sword has two blades.)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飛速發展的高科技信息時代,網路語言已經不知不覺地形成了一種新的社會語言變體,並由於其強大的影響力和繁殖能力而成為不可忽視的現代社會語言變化的主導力量。
3.網路語言現象的語境分析
語境(context)是社會語言學提出的一個概念。簡單地說,語境指的是使用語言的情景場合,語言往往由於使用環境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語境意義。許多語言學家都對語境(context)做過分析和研究,但他們的側重點並不相同,如英國語言學家馬林諾夫斯基(Mallinoski,1923)把語境歸為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海姆斯(Hymes 1974)將其精闢地概括為SPEAKING一詞:S代表Setting and scene(背景和場景),P代表participants,(會話參與者),E代表ends(會話目的及結果),A代表act sequence(信息的形式與內容),K代表key,(傳遞信息的方式),I 代表instrumentalities(使用什麼語言),N代表norms of inte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在不同情況下應遵守的規則),G代表genres(體裁)。而以韓禮德(Halliday,1973)為代表的系統功能語法理論則把語境因素歸納為三個組成部分:話語范圍(field)、話語基調(tenor)和話語方式(mode)。根據眾多語言學家的研究和網路語言的實際情況,本文將主要從情景語境來分析網路語言在特定的網上虛擬空間是如何進行交際的。
情景語境指與交際有關的人物,場合,時間,社會、文化和政治背景,以及在交際推理過程中產生的認識。因為「語境是心理產物,是聽話者對世界的一系列假定中的一組。正是這些假定,而非實際的客觀世界,制約著對話語的理解。」(Sperber&Wilson,1986:107—108) 這句話用來描述網路這個特定的場合中的交際行為至為貼切,因為網上交際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人身上,多數時候是完全陌生的人在進行對話,而網上唯一可以了解對方的途徑是查詢個人資料,但幾乎所有的資料都可能是虛構的。因而交際者的社會、文化或政治背景等個人因素在網路交際中幾乎沒有任何實質的影響。網路交際的主要場合是在以OICQ, ICQ,BBS和E-message等形式存在的網上虛擬空間。在網路交談中,話語范圍可以是任何話題,天南地北,海闊天空,無所不談。網上的虛擬空間里有著各式各樣的聊天室,你可以不停地從這個聊天室竄到另一個去。在聊天室中,可以是一對一交談,一對二或多人互相交談,也可以自言自語或者作為旁觀者。可以說,在網路交際中,話語基調(tenor)是多樣化的而且可以選擇,只要不影響維持交際的目的。網路交談的話語方式(mode)以非正式的口語為主,然而卻用文字和符號的輸入形式來敘述,也就是說,網路交談的實質是口語的交談,然而卻是以一種書面的文字方式來呈現,而這種書面方式又是由各種文字代碼(如中英文)和數字元號混合組成的。這是網路語言交際不同於其他話語方式的一大特徵。
在日常交往的人際交談中,情景語境還包括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手勢 (gesture) 和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等非口頭語言(non-verbal language),作為語言的一種補充,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網路語言巧妙地將這些交際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轉化成用各種數字和符號組成的表情符號,使看似冷冰冰沒有直接的感情交流的鍵盤交際變得充滿人情味和生動有趣。
4.網路語言現象:社會因素與語言的「邊緣化」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正如社會語言學家陳原(2000:18)在其論著中所提出的:「語言不是社會意識形態,語言不屬於社會結構的上層建築,語言是——而且只能是—— 一種社會現象。」 網路語言在很大程度上由於自身的鮮明特點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社會方言。當然社會方言的首要條件是有一個穩定的言語社團。而在中國,網路語言的言語社團是隨著計算機網路的飛速發展、上網用戶的日益增加而逐漸形成的。一些大學的學生已經達到了90%的上網率,大學里的bbs(電子布告欄)一天有上千人次訪問,人們除了搜尋信息外,大部分時間都在互相聊天。那麼,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我們必然會問:網路語言現象為什麼會發生?它是由哪些社會因素所決定的?這些語言的變化是如何傳播的?新的語言變體對原有的語言結構和系統會帶來什麼樣的沖擊和變化?這些都是社會語言學研究面臨的嶄新課題和挑戰。
筆者認為,網路語言作為一種新的社會方言變體,是信息社會必然導致的產物,並隨著電腦在中國的日漸普及和網路的迅速發展而橫空出世。五花八門、標新立異的網路詞彙正是中國進入信息時代後社會生活方式和人們心態的一種反射。網上交流通常是在陌生人之間進行的,他們的文化背景可能相差甚遠,對語言的感覺可能也很離譜。中英混合,數字和符號並用的網上新詞彙的出現似乎在預告一個數碼化時代將帶來的語言變革。當「Internet」以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打破了國界的同時,也正在使英語成為一種壟斷性的「中心語言」。據有關調查,到2050年,全世界將有一半以上的人能夠熟練地使用英語。網路對英語普及的推動力超過了大英帝國的任何行動,每個新的上網者都必須學習某種版本的英語,如果他不想困在語言的"網路隔離區"內。在這個必須被格式化的以英語為中心的網路世界裡,所有其他的語言和文字都在經歷著自己的邊緣化,都正在變成一種「方言」。以高科技和高信息所建立的網路帝國,在創造了空前效率的同時,也在所謂最「平等」的網路平面上,以難以想像的光速,用英語掃盪著所有的語言異類。
5.結語
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1996:115)曾明確指出:「在任何時候,同表面現象相反,語言都不能離開社會事實而存在,因為它是一種符號現象。它的社會性質就是它的內在特徵之一。」 網路社會是一個多語社會,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可以通過網路聯上同一個站點,因此網路語言存在著明顯的語言混合現象。在任何一個多語社會,通過頻繁的語言接觸都會產生這種語言混合的現象。新一代的網路人見面打招呼時說「hi,你好」;分別時說「bye,再見」;道謝時說「thanks」或「3x」。在這個言語社團里,並沒有絕對的權威,誰都可以暢所欲言,可以創造新的用法。一旦一種語言的突破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很快就會在網上傳遞開來。作為一種新的社會方言,產生於自由網路空間的網路語言有著強大生命力,並很可能逐漸從網路世界向現實世界滲透。
語言正隨著網路的不斷擴展而在一個新的時空中延伸,人們的交際行為,語言方式和社會心理都在不知不覺地潛移默化,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信息社會的發展所帶來的網路語言現象已經昭告了語言的變革,而中國的網路語言現象的這種現狀正是邊緣化的開始。
[email protected] 論文協助寫作和發表
⑤ 網路語言存在的問題,只需要弊端
1、 粗俗泛濫,內容粗鄙膚淺。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積淀,累積了不少精髓語言語句,而且中國語言博大精深,所具有的內涵和美感
是不可比擬的。但,現在網路語言中,一些語句已經具有人身攻擊,對他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
2、 過度盛行,影響空前絕後。
中國母語經過幾千年的積淀,已經形成一定的語法結構,但現在網路上的有些語言的結構與原來的
語法結構相違背,使得一些語法知識混淆,影響中國母語的學習與傳承。
3、 語意模糊,解釋成千上萬。
網路語言中隨意使用同音替代、外文縮寫、圖形符號、數字同音等,造成表達上的牽強附會和理解上的障礙。
4、 更新過快,新詞層出不窮。
網路語言快速度的更新是最讓人震驚最明顯的現象,往往幾天前才出現的新詞立即被後來者居上,
淘汰出局,令人目目瞪口呆,很難立即接受。
5、 代溝問題,網語隨處可見。
目前,青少年為上網族的主要群體,對新鮮事物興趣濃厚,同時,網路語言簡潔有趣又充滿幽默色
彩,符合青少年生長的興趣愛好。
拓展資料、
網路語言的現狀
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2019年2月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月17日,我國上網用
戶人數已達到2.1億人。這個龐大的數字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的廣泛使用,促進了新的表達語言的產生:網路語言。網路語言包括編輯網頁和編程所使用
的計算機語言,與網路設施、技術有關的術語,與網路有關的特別用語,人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
用詞語和符號。但其最具影響力的還是人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的詞語、帶有明顯網路背景和自
身特點的詞語和符號。
⑥ 網路語言還應該研究哪些方面
11111
⑦ 如何認識網路語言的創新和規范
1.網路語言的產生 當互聯網蔓延至人們生活中,一種自成體系的語言逐漸在網路中形成,並被越來越多的網民使用。網路催生了語言的新語體——網路語言。 隨著網路語言的誕生和普遍的傳開,在文章、小說、網上聊天、時常交談等都開始應用網路語言。網路的迅速發展催生出一批新詞、新短語,改變著人們的語言表達方式,對中學生的改變更為直接。 2.學生認為網路語言幽默生動 不少學生認為網路語言不僅簡潔方便,富有感情,而且幽默詼諧、風趣生動,表現出青少年之間極大的認同感。中學一女生小方告訴我,自己和朋友調侃時常說:「你真是286!」這實際是說對方腦子轉得慢。這些另類語言在成人看來或許不習慣,然而在她們的生活中早已大行其道,成為生活用語的一部分。甚至有學生認為,如果有誰不會來那麼幾句網路語言,就覺得他太落伍了。 一學生這樣說:「我上網聊天經常用到『偶』(我)、『醬紫』(這樣子)等『網語』表達漢語意思。受網聊影響,平時和父母、同學說話也會說些『網語』,並在寫日記時使用,因為『很有意思』。」 此學生給我看今年1月18日的日記,其中寫道:「今天上街,看見一隻恐龍(女生)和一個PPDD(漂亮弟弟)並排走,我靠(形容厭惡的感覺)!這484(是不是)所謂的很搭配呀?很COOL(酷)哦!害偶(我)跟了他們4條街,累死偶鳥(累死我了)!」經統計發現,49個字中有14個字用的是「網語」。 二、老師如何看待網路語言 網路文化對中學語文教育存在的正負面影響已經引起不少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對於網路語言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頻繁使用的現象,中學的部分語文教師認為,網路語言是在特定環境下,特定交往圈子裡使用的,從某種程序上來說,是漢語的發展和豐富。學生藉此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對於增強他們的人際交往有利的話,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它畢竟是非正式的語言,有老師說,長此以往不加強調和引導,學生極可能會養成不規范運用語言文字的壞習慣。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 三、中學生應如何對其吸收與摒棄 從未有一種語言像網路語言那樣,從產生就遭到了如此強烈的抨擊。它對中學生的語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其實,網路語言是一種新生事物,它的存在和發展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1.對其汲取與發揚 網路語言是漢語語言在網路環境下的一種語言變體。網路語言中一部分詞彙在經過長時間考驗被人們接受後也可以進入基本詞彙,因為當代漢語中每年大概出現1000個左右的語文性新詞語,也是時代的產物。我們反對網路上的粗話、臟話和一些廢話,但生動形象能體現網民「個性」的習慣用語無妨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反而能豐富活躍我們的文化生活。 漢語長盛不衰,就是一個不斷吸納外來文化(語言)、不斷自身調整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是不可能用行政手段強制的。我們的母語——漢語的胸懷就像浩瀚的大海一樣寬廣無際,她張開巨臂能吸納形形色色的文化和語言。 2.對其批叛與摒棄 在現實中,由於網路語言交流的特殊性,使得網路語言特別是中學生的網路語言失范,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目前網上交流和網路語言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問題之一是少數網民在網上存在不道德不文明的言行,主要表明在:一是不守口德,隨意謾罵和進行人身攻擊;二是有些人為使自己在網上受到別人的重視故意表現出另類性格和反調言論,與現實社會的行為規范存在明顯沖突,污染了網路浪漫的天空,例如有些人起粗俗下流、庸俗不堪的黃色網名和寫黃色詞句。問題之二是,網路語言存在一些粗話、臟話和嘲諷人的詞語。例如:TMD(他媽的)、WBD(王八蛋)、NND(奶奶的)、0487(你是白痴)、BT(變態),還有嘲諷人是神童、天才、蛋白質、太平公主等等。這是網路語言中的糟粕。存在的第三個問題是,目前網路語言已不甘心只在網路上生存,開始走出虛擬的網路,有進入現實生活中的傾向。例如,一些網路詞彙也進入生活的口語中並成為中學生的口頭語,成為一種新時尚,比如用「東東」代替「東西」,用「886」代替「拜拜了」,評價女孩這個是「食肉性恐龍」、那個是「食草性恐龍」,下一個是「美眉」,罵男孩子是「青蛙」。更可怕的是,有些中學生的作文尤其是日記、周記里充斥著大量的類似語言。有些老師呼籲:現在學生上網越來越多,而他們又正處於打基礎的時候,如果對網路語言不加控制,很可能對傳統正規語言的學習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另外,第四個問題是網路語言過於求新在求新度方面有些過頭,例如E-mail有電子郵件、電子函件、伊妹兒之稱;版主也被寫成「班主、版豬、斑竹、版竹」等等。常常是一種創新還未定型又有一種創新出現了。這些問題不能不日益引起人們的擔憂。 3.理解使用人群 中學生是網路使用、交往的重要主體。他們大多是20世紀80、90年代後出生的獨生子女,有鮮明的個性。他們渴望在新的環境中多交流,但現實利益的沖突,使得一些年輕人更願意到虛擬環境中去尋求友誼。他們是社會群體中最富有理想和激情、敢於探索和追求、具有開拓和創新精神的群體。他們也總是試圖打破傳統的規范,不斷地尋求和嘗試新的網路語言進行交流。 四、如何正確引導中學生規范使用網路語言 1.網路語言道德教育要與學校德育教育相結合 還網路一片晴天的工程,除了可以採用技術、法律、行政、經濟等方面的措施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加強道德規范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因為當中學生往來於網路空間時,最終決定其語言的就是他們自己的道德選擇。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和文明教育的重要場所,必須牢牢抓住這塊陣地不放。當前,中小學都開設有思想道德教育課,但是,對於電子信息、網路技術及網路語言文明等課程,還處於「真空地帶」,應著眼於加強學生的網路語言文明教育,增設這些課程內容。首先,在信息技術教師講解網路同時,應同時提示網路的負面影響,在學習初期就讓學生了解網路的正反特性,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提高解決網上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二,要強化孩子的法制觀念和文明意識,通過制定和經常強調網路語言文明規范,在孩子頭腦中建立正確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使他們清楚哪些網上語言不道德、不文明甚至是非法的,促進其自律意識和能力的增強。第三,學校還要充分運用激勵措施,使廣大學生牢固樹立「網路語言也是自身語言的一部分」、「網路語言不文明就是自身不文明」等觀念,對於使用不文明語言的人要堅持抵制與拒絕,營造出有利於網路語言道德建設的良好的輿論氛圍。 2.家長是學生網路語言文明的引導者。 家長在加強孩子網路文明教育方面,承擔著重要的、難以替代的責任和作用。首先,家長平時在家中上網須嚴於律已,以身作則,堅決不說有違語言文明和道德規范的話與活動,不進行有違公德的網上活動,這是對孩子最好的網路文明教育。其次,對孩子在家中的上網活動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因噎廢食,而應做好疏導工作。如提出完成課業、功課及格才能上網等要求,分析上網的利弊,限定孩子的上網時間,向孩子推薦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網站,同時,經常注意孩子上網的內容,對孩子參與的不健康、不文明網上活動及時指出其危害性,並堅決加以制止。為人父母者,只有充分認識了網路文化對孩子健康成長的巨大影響力,才能自覺配合學校搞好網路文明教育。 總之,面對中學生流行的網路語言,漢語將又一次受到巨大的挑戰和沖擊,借用眼下一句時髦的話,這對漢語「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要用寬容的眼光和積極的態度去對待現實。當然,如果我們面對的是類似目前一些廣告用語的語言惡俗時,比如:「有『痔』不在年高」、「做女人『挺』好」等,我們就該毫不留情,迎頭痛擊!而對於中學生流行的健康和充滿活力的語言,我們則應給予足夠的關注、了解甚至參與,那將有效地拉近我們和他們的距離,有助於彌合「代溝」,也有助於我們對他們進行語言的教育和培養,甚至也可為我們自己的語言平添生氣和活力。
⑧ 國內對網路語言暴力有哪些研究
隨著互聯網在青少年中的普遍使用,網路語言暴力作為語言暴力的一種新型表現形式,其負面影響引發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針對青少年網路語言暴力的現象,國外研究成果較為成熟,在國內,尤其針對中學生群體,研究數目甚少,尤其在網路語言暴力本質研究,群體認知情況,具體案例研究方面從未涉及。因此,本文採取了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2所中學144名在校中學生進行問卷,以及對6名在校老師進行訪談,以調查研究我國中學生網路語言暴力現象並試圖研究以下四個問題:1)我國中學生對網路語言暴力的認知情況如何,並且認知情況是否與性別、學習成績、上網頻次、上網目的有關聯?2)引起我國中學生網路語言暴力現象的因素有哪些?3)網路語言暴力現象對我國中學生有哪些危害?4)針對我國中學生網路語言暴力危害的解決措施有哪些?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受試者對網路語言暴力的總體認知率不高,存在一定的認知缺陷,且其認知程度受到性別、學習成績、上網頻率以及上網目的的影響,其中女性、學習成績高於平均水平、上網頻次高以及經常以休閑娛樂或網路社交為目的的調查對象,表現出相對較高的認知水平。調查還發現,受試者對不同形式的語言暴力,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對文字形式的認知率比圖片形式的要高。相當一部分受試者表明總是或經常遭受網路語言暴力,一部分受試者存在總是或經常使用網路語言暴力的行為。其次,本文分別從學生和老師的角度,了解其對網路語言暴力產生的不同原因、危害及稀釋對策的態度。在產生網路語言暴力產生的原因方面,學生更傾向於整體的網路環境和網民的素質為主導因素,教師更強調是由於青少年本身自製力的一定缺失以及不完善的網路監管。在網路語言暴力產生的危害方面,師生均強調了網路語言暴力對身心兩方面均產生危害,老師還提供了相關案例。在針對網路語言暴力危害的對策方面,學生更認同國家相關部門制定法律進行監管,老師強調了校園網路的監管以及家校合力的重要性。希望通過本文的相關研究,能使各界對我國中學生網路語言暴力現狀有所了解,並得以重視。促使學校加強網路語言暴力知識的普及以提高青少年認知水平,家長對青少年上網內容進行適度控制,給相關教育部門為推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做出有效決策而提供參考,同時也將為有關專家和學者在今後對網路語言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鑒。
⑨ 網路言語行為遇到的問題是什麼,請歸類說明
言語行為理論是語言語用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理論,最初是由英國哲學家約翰·奧斯汀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根據言語行為理論,我們說話的同時是在實施某種行為。比如我們在和別人打招呼時說你好的同時,僅僅會點頭或者會主動跟對方握手又或者什麼動作都沒有。
⑩ 當前網路語言中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一是用數字替代語言文字來表義.二是自創字母極簡縮略形式來表義.三是用符號替代語言文字來表義.四是用近音或合音形式來替代規范形式.五是濫用同音隨意替代.六是改造或附加傳統舊詞的意義.七是濫用構詞縮略法.八是句序零亂.九是火星文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