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路謠言有哪些危害
1、引發社會震盪,危害公共安全,損害公眾利益。由於網路謠言的傳播速度快捷,范圍廣,一旦一些危言聳聽的謠言形成了一定規模,就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引起廣大網民的慌亂,從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2、擾亂人們的思想、心理和行為。人們經常是為了一個虛假的謠言而表現種種不適當的行為,尤其是面對有關自己切身利益的謠傳,人們就更加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判斷力,從而從內心深處覺得這就是真的,一傳十,十傳百,到最後,弄的人心惶惶。
3、破壞政府公信力,損害了政府形象。近年來,各地經濟都在飛速發展,加快城市建設步伐也正如火如荼,建設征地和拆除違法建築也是政府工作中遇到的一件大難事。
(1)網路錯誤信息有哪些危害擴展閱讀:
應對網路謠言的方法:
1、加強主流文化建設。網路謠言是一種文化現象,其本質是腐朽的、低級的、破壞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眾的、良性的文化。
2、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時發布政府及公共事務、突發事件信息,用正確的信息抵制謠言。當前,各地各部門在加強網站建設上動作很大,但是在維護網站上跟進不平衡。
3、完善公民網路行為法律制度。網路的虛擬性及相關法律創立的滯後性,刺激了一些網路謠言的製造者、傳播者的僥幸心理。
⑵ 網路謠言的危害有哪些
4月17日,國家食葯監總局舉行通氣會,邀請農業部、國家衛計委、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網信辦、清華大學、中國社科院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和騰訊、新浪等互聯網平台從業人員,就如何「多方聯動,有效治理食品謠言」展開座談。食葯監總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表示,要加大對食品安全謠言製造者的處罰、追責力度,提高公眾科學素養,使謠言無處遁形。
有意編造,別有用心。造謠者罔顧事實,憑空捏造所謂真相,甚至自導自演,炮製圖片視頻等「證據」,以謀取不正當利益。如今年2月,幾段展現「塑料紫菜」的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視頻中有人稱幾個福建晉江企業產的紫菜是「塑料做的」,並表示紫菜嚼不爛,勸誡網友「別吃了」,引發一輪「塑料紫菜」風波。
⑶ 虛假信息有哪些危害
1、網路虛假信息嚴重損害著媒體的公信力。堅持發布信息的真實性,是媒體從業人員所應該遵守的基本價值准則和理念。
對於各行各業而言,把握真實性與誠信原則始終是其成功的關鍵。那些主流媒體之所以能夠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堅持信息發布的真實性。但現階段一些網路媒體為了獲取經濟利益發布虛假信息,長期下去勢必會損害網路媒體的公信力。
2、欺騙受眾,擾亂社會秩序。虛假信息一旦經過網路進行傳播,不僅僅欺騙大眾,嚴重時還會擾亂社會秩序。虛假信息的傳播不僅會造成人們的財產損失,還會引發公眾的恐慌,擾亂社會秩序。
3、虛假新聞侵害了受眾的知情權,阻礙了受眾的參與權和監督權。知情權是受眾參與公共事務和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的前提,而虛假新聞為受眾提供了虛假的事實,受眾基於有失偏頗的信息而產生的情緒,有時會給社會良性運作帶來阻礙。
比如一些記者在報道醫患矛盾問題時,誇大片面事實,或是隱瞞某些不利於自己意願傳達的事實,誤導受眾,使本來合理且必要的輿論監督變成了一邊倒的謾罵。
4、虛假新聞影響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一些關於國內負面事件的虛假報道甚至為反華勢力抹黑中國提供了「佐證」。比如關於中國軍事的大量假新聞,給本來就因中國綜合實力迅速增長而焦慮的一些西方國家更大的疑慮,使「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
虛假信息的應對措施
1、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針對目前的網路虛假信息問題,必須制定專門的網路虛假信息治理條例、管理辦法等。同時,對一般的網路虛假信息和情節嚴重的網路虛假信息進行區別對待,採取不同的懲處措施。
此外,要健全外部監督機制,鼓勵公眾對網路虛假信息發布者進行舉報。相應的機關和部門要加強宏觀管理,對新聞造假者一經查實,嚴懲不貸。
2、網路媒體加強自律
作為網路媒體,應建立網站內部管理制度。對來源不明的信息進行核實後再發布,不可盲目跟從。對編輯人員發布的新聞的真實性進行考核,並將其納入業績考核的范圍。同時,對虛假新聞轉載者以及製造者進行懲罰,建立媒體責任編輯引咎辭職制,提高媒體的把關意識。
3、受眾群體提高自身素質
在網路信息的傳播過程中,網民不僅僅是受眾者,還是信息的發布者。因此,網民必須提高自身素質,樹立崇高的網路倫理道德觀念。對於網路上來源不明的信息,不要輕易相信,也不要盲目轉載。同時,不要隨意散播一些虛假信息。
⑷ 網路不良信息的危害有哪些
1、未成年人多數處於中小學教育階段,網路暴力游戲、低俗小說等會讓孩子沉迷上癮,如果沒有及時有效地引導,孩子很容易選擇尋求即時的感官快感和刺激,從而降低學習興趣。
2、低俗有害內容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許多研究表明,網路暴力游戲與青少年的暴力傾向存在相關性。同時,這些不良內容也會影響未成年人現實生活交往,不利於未成年人的社會角色轉換,阻礙個人的社會化進程。
(4)網路錯誤信息有哪些危害擴展閱讀: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今年5月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75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高達93.1%。
互聯網對於未成年人日常學習和生活的滲透率越來越高,保護青少年免受網路低俗不良信息的「明槍暗箭」,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為給廣大未成年人營造健康的上網環境,今年暑期以來,主管部門頻頻出手,展開了一系列的治理行動,「護航」青少年成長。
特別是學習教育類APP和網站平台網課學習欄目的用戶以未成年人為主,決不允許打著教育的旗號,實行損害未成年人權益之事,對借網課荼毒青少年的行為,必須堅持露頭就打、從嚴從重。
⑸ 網路謠言有什麼危害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程度的提高,中國互聯網上發生越來越多的謊言、謠言傳播事件,污染了網路環境,擾亂了社會秩序,也嚴重損害了我國互聯網的形象和公信力,引起廣大網民和互聯網業界的公憤。 網路上謠言的泛濫,危害是很大的,謠言有可能會導致一些無法預知、無法挽回的後果。
傳播網路謠言會危害國家的安定,攪亂社會秩序,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例如造謠有強烈地震、宣揚世界末日論,或有恐怖訊息等等
解決互聯網謠言問題,首要強調的是責任意識。不管是輿論的發起者還是網站的管理者,甚至圍觀的網民朋友們,都應該樹立責任意識,各自在自己的責任范圍內維護好網路秩序,不能讓網路謠言肆意傳播,甚至危害大多數人。網民朋友們應多加以理性的分析,能夠正視網路信息的真實性問題,不過度依賴、不輕信盲從,對於未經證實或難以證實的信息保持理性,就能有效提高對網路謠言的識別力和免疫力,這也就可以讓大家免受到網路謠言帶來的危害。
⑹ 互聯網違法和有害不良信息的危害性
根據相關資料查詢顯示:阻礙社會化進程和降低學習興趣。
1、互聯網違法和有害不良信息大多數都是出現在未成年人中,而未成年人多數處於中小學教育階段,網路暴力游戲、低俗小說等一些不良信息會讓孩子沉迷上癮,如果沒有及時有效地引導,孩子很容易選擇尋求即時的感官快感和刺激,從而降低學習興趣。
2、低俗有害內容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許多研究表明,網路暴力游戲與青少年的暴力傾向存在相關性,同時,這些不良內容也會影響未成年人以及成年人的現實生活交往,不利於人在社會角色轉換,阻礙個人的社會化進程。
3、通過上面的兩點就可以看到互聯網違法和有害不良信息的危害性,且危害性大。
⑺ 網路不良信息的危害有哪些
一、網上"文化侵略":對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侵襲
由於電腦和網際網路的發明者是西方人,故迄今為止,任何一種電腦網路基礎語言都是英語,其主導國家是美國。據悉當前從國際互聯網上可接收的信息來自美國的佔80%,來自中國大陸的僅佔0.O1%。這表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文發達國家占據了國際互聯網信息資源的絕對控制權,形成了網上信息的壟斷和傾銷,其實質就是一種信息侵略。由於信息是文化的一種形式的代言人,因此,信息的侵略便直接導致「文化侵略」。那些附著西方價值形態的信息大量地從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流向中國,加之中國青少年對傳統文化及其精粹知之甚少,民族文化遠未在其思想上紮根,因而在外來網路信息流的淹沒中難以產生免疫力和識別力。
1998年5月,美國柯林頓總統曾宣稱:「當新世紀即將來臨的時候,美國的敵人已將戰場由物理空間擴展到虛似空間」。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提出:「高速發展的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將促進民主的原則,限制極權形式的蔓延;世界上的公民,通過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將有機會獲得同樣的信息和同樣的准則,從而使世界有更大意義上的共同性。」這些充分暴露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充分利用其信息控制權和影響力,極力向世界特別是仍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傳輸西方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文化思想,進行「文化擴張、文化侵咯」,實現其「不戰而勝」之夢想的政治圖謀。崇尚新知識、思想活躍、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將面臨嚴峻的文化考驗,少數青少年可能因網上「飢不擇食」而遭致「文化中毒」。
二、網上黃色流毒:對青少年身心的摧殘
在網際網路洶涌奔騰的信息浪潮下面,潛伏著一股黃色流毒。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互聯網上大約有
100萬個黃色電腦文件,其中大部分是短篇小說、錄相剪輯和圖片。1995年,美國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在過去的18個月中,網際網路上出現了91.7萬幅(件)色情圖片、小說和影片,向美國50個州的2000多個城市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擴散。淫穢色情製品通過網路對青少年造成「精神污染」,這些網路「色情文化」嚴重摧殘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將他們引入歧途。我國近年青少年因有意無意訪問色情網點,遭受「黃毒」侵害,甚至走上墮落和犯罪道路的案例時有披露。 三、網上黑色信息:對青少年精神的毒害
黑色信息指製造社會政治、經濟、組織混亂的信息。由於計算機網路傳遞信息受傳統控制影響很小,使社會對個人思想行為的制約發生變化,不再能夠有選擇地控制人們接觸信息的范圍、種類,不再能夠有效地施行言論監督。網上交流的匿名化,給各種竭力逃避現實社會打擊和控制的非法組織或個人以可乘之機。
在德國,出現了煽動種族主義的「電子納粹」。在國際社會少數別有用心者在網上散布政治謠言和恐怖言論,旨在擾亂人心,製造世界動亂。在中國,一些非法組織也通過網際網路發布危害國家安全的信息,蠱惑人心。一些非法分子在互聯網上進行誹謗、侮辱、賭博、侵害著作權和隱私權,等等。「法輪功」組織首領李宏志,就多次在網際網路上或大肆傳播「法輪大法」的歪理學說,從精神上毒害群眾;或發布所謂「經文」,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到黨政機關聚集鬧事,一部分青少年也陷入其中。 四、網上暴力文化:對青少年行為的誤導
暴力文化,是指堅持有助於暴力行為發生的行為規范的亞文化。在暴力亞文化中,人們的行為規范受武力或者暴力手段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的價值觀念的指導,認為暴力並不必然是非法行為,它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在這種文化氛圍中,暴力已作為一種價值觀念滲透到群體成員的品質之中,把使用暴力看成理所當然的事,甚至崇尚暴力而對不使用暴力者歧視或排斥。這種暴力文化對正處於早期社會化過程中的青少年,影響尤為深刻。 家長、學校和社會在鼓勵青少年學用電腦上網的時候,並沒有想到它會對下一代構成什麼威脅。但是暴力文化會隨著計算機網路這種新型的信息傳播方式擴散,以至影響整個社會犯罪率。互聯網在把境外大量先進科學技術、優秀的思想文化信息傳輸進來的同時,也夾帶許多西方暴力文化信息。尤其是電腦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各種負載境內外暴力文化特質的影碟、游戲軟體,通過電腦和網路有聲色地傳輸給青少年。更有不能容忍者,居然在網上教授如何製造炸彈、如何實施各種暴力犯罪。有人做過統計,在網際網路上流動的非教育信息,70%涉及到暴力。境內外暴力文化在網路上的表現特質主要是槍戰、暗殺、綁架、武裝走私販毒、武功打鬥、幫派行會、有組織犯罪等。由於青少年人生經歷太淺,是非觀念不清,加之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因而極容易通過網路傳媒接受西方暴力文化和我國傳統暴力文化的誤導,常常會因生活環境中微不足道的失意、生活挫折或哥們義氣大打出手,做出各種暴力行為,導致暴力犯罪。 五、網上黑客:對青少年智能犯罪的示範
計算機黑客是指對計算機軟體和網路技術相當精通的人(其中青少年佔多數),未經授權進入計算機信息系統,對系統進行攻擊,對系統中的信息竊取、篡改、刪除,甚至利用計算機病毒破壞部分系統或全部網路。由於信息系統涉及有關國家安全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情況以及一些工商企業單位與私人的機密及敏感信息,因此它已成為國家和某些部門的寶貴財富,同時也成為敵對國家和組織以及一些非法用戶、別有用心者攻擊的對象。當前,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信息網路全球化的普及,信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黑客成為網路信息安全的最大威脅。據美國FBI統計,美國每年因網路信息安全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75億美元。我國近年也屢屢發生黑客入侵事件,更改網路主頁者有之,破壞系統者有之,竊取經濟利益者有之。危害難以遏止。當然,目前我們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對網路犯罪進行鉗制。
⑻ 網路不良信息對未成年人的毒害都有哪些
游戲危害,這個毒害可能是最普遍,也最能夠區分出家教和個人和意志力的,因為偶爾的游戲,其實對未成年的身心情況以及他們的社交是有好處的,而且電子競技也已經變成了一種可以為國爭光的運動形式,但是晚多了真的不好,如果家長控制不好和小朋友自己沒有控制住自己,很可能會有很大的網癮,然後從此成績一路下滑,改變了人生軌跡。
網路上錯誤的三觀,比如那些快手上越來越多的土視頻,還有很多惡搞的段子,以及動不動就講大道理的快手說唱主播們,他們說的話往往是看似很有道理,其實很多都是一種互相抄襲的心靈雞湯,而很多話,比如能動手就別逼逼,又或者兄弟們打他這樣的話,看起來很牛逼,大部分成年人也就只是看著玩玩,但是難保不會有未成年人當成人生圭臬,盡管他們早晚會長大的,但是他們年輕時收到的這些影響,可能就已經影響了他們的人生。
再有就是黃色淫穢作品了,這個怎麼說那,我國的性教育缺乏,有些時候很多對性有好奇的都會自己去找視頻看,也算是向蒼老師學習吧,但是很多島國的視頻和很多網路小說也是各種侮辱女性的,動不動就是強奸的場面出現,而小說上也是動輒強奸女性的,似乎這才是事實,而這是可能增大強奸率的,不只是對未成年人,對成年人也一樣,所以網路上的監管還是很有可能的,老司機們還是盡量不要帶小孩子上車,這才是為了他們好。
⑼ 網路謠言有什麼危害
①網路謠言顛覆了新聞真實性的原則,使事情真假難辨,甚至顛倒黑白,給網民造成巨大的思想混亂。②網路謠言污染網路環境,擾亂網路公共秩序,敗壞社會風氣,給社會穩定造成了直接傷害。③網路謠言會導致網民對有關信息產生錯誤理解,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
⑽ 網路謠言的危害有哪些
網路謠言有可能會導致一些無法預知、無法挽回的後果。傳播網路謠言會危害國家的安定,攪亂社會秩序,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例如造謠有強烈地震、宣揚世界末日論,或有恐怖訊息等等解決互聯網謠言問題,首要強調的是責任意識。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程度的提高,中國互聯網上發生越來越多的謊言、謠言傳播事件,污染了網路環境,擾亂了社會秩序,也嚴重損害了我國互聯網的形象和公信力,引起廣大網民和互聯網業界的公憤。
防範網路謠言:
1、謠言無處不在且不說以前都不乏謠言四起的故事,更何況如今是自媒體時代,人人皆可為自己代言,但是同樣網路上的人素質稂莠不齊,很難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所以防範謠言的第一步就是認識到謠言無處不在,並做好心理建設。
2、信息來源對於信息出處一定要留意,更多的選擇官方渠道的信息,關注政府網站及主流媒體消息,不要盲從盲信。
3、是否符合常理脫離事實依據,不符合常理的謠言不攻自破,我們平時要加強科學知識的學習,提升自身的謠言鑒別能力。
4、尋求幫助對於真正困擾你的謠言,可以向專業的部門尋求幫助,比如健康保健類的謠言就可以咨詢醫院的醫生。
5、利用搜索引擎如果遇到圖片類的內容,可以利用現在的搜索引擎進行圖片查找,是否是謠傳的假圖。
6、不要隨意傳播當你自己都無法判斷事物的真假時,不要急著評論和傳播,不要讓自己成為不法行為中的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