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有哪些
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有鍾南山,劉麗,張定宇,胡明等,還有許多每個醫院的護士,醫生,我們尊敬的解放軍,比如鍾南山在武漢突然新冠肺炎的情況下,他深入第一線,搶救,指導各項工作,挽救了好多好多中國人民。
許多在疫情中獻生的醫護人員,警務人員和志願者,他們都是保護人民的功臣,是英雄,還有許多戰斗一線的各行工作人員,他們也都是無名英雄,是人,民的功臣,疫情過後,也許他們很快被遺忘,但疫情期間我們只要堅守家中,少出門,即使出門,也一定戴好口罩,就是對他們真正的回報。
㈡ 關於英雄人物的小故事
1、劉胡蘭
(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劉富蘭。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人。1945年進中共婦女幹部訓練班,1946年被分配到雲周西村做婦女工作,並成為中共候補黨員。1946年12月21日,劉胡蘭參與暗殺雲周西村村長石佩懷的行動。
當時的山西省國民政府主席閻錫山派軍於1947年1月12日將劉胡蘭逮捕,因為拒絕投降,被鍘死在鍘刀之下,時年15歲。隨後,劉胡蘭被中共晉綏分局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曾親筆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2、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
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
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3、朱德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
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十分難走。但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4、羅盛教
某個冬天的傍晚,剛剛結束軍事訓練的羅盛教和戰友們一起走在回駐地營房的路上,忽然聽到遠處隱約傳來呼救的聲音。聲音斷斷續續,聽得並不真切。於是羅盛教和他的戰友們立刻分頭尋找。
羅盛教跑到一個湖邊,寒冬臘月里的天氣,湖面早就結了厚厚的一層冰,只見岸邊不遠的地方,有一個黑乎乎的窟窿,裡面好像是有人的樣子。
羅盛教來不及呼喚同伴,不加思索的脫掉身上笨重的棉衣棉褲,噗通一聲跳進了冰冷的湖水中。原來是一個少年落水了,因為冰冷的水和刺骨的風,又加上落水的驚嚇,少年已經有點不大清醒了。一抓住羅盛教就不放手了。
羅盛教也只好把他推出水面,向岸邊游去,但是冰結的不夠厚,不能承受兩個人的重量,一下子就又裂開了,兩個人一起掉進水裡。反復幾次,羅盛教心知只有犧牲自己了。於是他把落水少年一個人推到岸邊。自己卻再也沒有上來。這就是羅盛教的故事。
5、邱少雲
邱少雲1926年出生,1952年10月,他所在部隊擔負攻擊金化以西「聯合國軍」前哨陣地391高地。為縮短進攻距離,便於突然發起攻擊,11日夜,部隊組織500餘人在敵陣地前沿的草叢中潛伏。
12日12時左右,美軍盲目發射燃燒彈,其中一發落在他潛伏點附近,草叢立即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雲身後就是一條水溝,只要他後退幾步,就勢一翻,就可在泥水裡將火苗撲滅。
但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自救,咬緊牙關,任憑烈火燒焦頭發和皮肉,堅持30多分鍾,直至壯烈犧牲,時年26歲。他實踐了在入黨申請書中所寫:「為了世界革命,為了戰斗的勝利,我願意獻出自己的一切!」的鋼鐵誓言。
㈢ 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跡有哪些
董存瑞炸毀了敵人的暗堡,英勇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邱少雲在抗美援朝中犧牲了自己;楊振宇抗日英雄;劉胡蘭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
拓展資料
一、董存瑞
(1)董存瑞(1933-1948)1945年,年輕的民兵董存瑞參加了八路軍,他在激烈的戰斗中逐漸鍛煉成為一個機智勇敢的戰士,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2)但經過鍛煉逐漸成熟起來的劉胡蘭,想到自己年齡小易於隱蔽,敵後工作更需要她,請求留下來堅持斗爭,上級批准了她的請求。在艱苦的環境里,她深入敵區;收集情報,發動群眾,開展斗爭。經常出入「青紗帳」,隱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協助「武工隊」鎮壓了雲周西村罪大惡極的反動村長石佩懷。
㈣ 有哪些關於英雄事跡的故事
在國家危機存亡之時,他們甘願拋頭顱灑熱血,保障國家安全,維護著人民利益及民族尊嚴,他們就是我們的民族英雄,在時代的進程中,這些英雄們漸漸退出歷史舞台,但他們所做的一切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第一位:霍去病。霍去病曾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余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與衛青各率5萬騎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後,乘勝追擊,深入2000餘里,殲7萬餘人。後升任大司馬,與衛青同掌兵權。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
第二位:精忠報國岳飛。紹興十年夏,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岳家軍神勇無比,令金兵聞風喪膽。其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潁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郾城、潁昌府等地,並在郾城大捷、潁昌府大決戰中粉碎了「拐子馬」、「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朱仙鎮大捷更是威振敵膽,金兀術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第三位:西漢名將衛青。衛青的首次出征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於,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第四位:文天祥。宋理宗寶佑時進士。官至丞相,封信國公。臨安危急時,他在家鄉召集義軍,堅決抵抗元兵的入侵。後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義凜然,終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詩詞,反映了他堅貞的民族氣節和頑強的戰斗精神,風格慷慨激昂,蒼涼悲壯,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第五位:國姓爺鄭成功。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並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將士數萬人,自廈門出發,於台灣禾寮港登陸,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
㈤ 英雄故事有哪些
如下:
1、精忠報國——抗金英雄岳飛
岳飛,字鵬舉,河北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著名軍事家、戰略家,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岳飛北宋末年投軍,臨行時其母在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面對金軍步步緊逼,南宋危如累卵,岳飛堅持抵抗,十戰十捷,收復建康,宋高宗手書「精忠岳飛」四字,制旗賜之。
1140年,金軍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率領「岳家軍」所向披靡,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精銳,進軍朱仙鎮,兩河義軍紛起響應,金軍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無奈趙構、秦檜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詔令岳飛班師,並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年僅39歲。
2、威震敵膽——抗倭英雄戚繼光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人,著名軍事家、戰略家,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戚繼光出身將門,少年即抱定「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志向,刻苦學文習武。1555年至1565年期間,戚繼光在東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廣東一帶堅持抗擊倭寇十餘年,訓練出一支「戚家軍」,令倭寇聞風喪膽,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我國東南海防和沿海人民安全。
後又在北方邊境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拱衛北疆,聞名天下。戚繼光還是傑出的兵法家、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兩部軍事名著。
3、碧血丹心——抗元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字履善,自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狀元,抗元名將,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1275年,元軍攻破長江,南宋危急,一介儒生的文天祥散盡家財,組織義軍赴臨安勤王。元軍兵臨城下,文天祥出城與援軍談判被扣,在押解回北方的途中脫逃。
但他不改匡扶社稷之志,又組織兵力陸續收復許多州縣。1278年,文天祥兵敗被俘,被押送到元大都,面對各種威逼利誘,文天祥不為所動,誓死不降。
充分詮釋了「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錚錚鐵骨,在獄中寫就流傳千古的《正氣歌》,最後終於從容就義,年僅47歲。
4、忠烈赤膽——抗清英雄史可法
史可法,字憲之,號道鄰,祥符(今河南開封)人,抗清名將,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明末崇禎年間,史可法拜南京兵部尚書。1644年,李自成攻佔北京,史可法到揚州一帶督師防清。1645年5月10日,清軍重兵圍困揚州,派人勸降,史可法寫就著名的《復多爾袞書》,慷慨陳辭,拒不投降,不卑不亢。
史可法率領四千軍民堅守孤城,與來犯之敵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城破被害,年僅44歲。事後,清軍統帥多鐸下令屠城十日以為報復,軍民死亡逾八十萬人,史稱「揚州十日」。
5、收復台灣——抗荷英雄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號大木,後由南明皇帝賜國姓朱,名成功,抗清名將,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1646年,鄭成功父親鄭芝龍投降清朝,鄭成功為國家大義舍棄父子親情,與父決裂,募兵抗清,與清軍交戰中互有勝負,後敗退廈門。
1661年,鄭成功親率將士2.5萬,戰艦120艘,橫渡台灣海峽,東進收復被荷蘭殖民者占據的寶島台灣。
經過激烈的海戰,收復「赤嵌樓」,又在其後近一年爭奪中,重創駐島荷軍,終於在1662年2月1日逼迫荷蘭殖民投降,被侵佔達38年之久的台灣重歸祖國懷抱。同年5月,鄭成功病逝,享年39歲。
㈥ 10個簡短的抗疫英雄小故事有哪些
抗疫英雄小故事如下:
1、排雷英雄妹妹堅守抗疫一線。
排雷英雄杜富國的妹妹杜富佳,是貴州湄潭縣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肺炎疫情發生後,杜富佳始終奮戰在抗疫一線。杜富佳說:「雷場是哥哥的戰場,如今疫情當前,醫院就是我的戰場。
2、布滿血痕的手寫滿責任擔當。
湖南95後護士胡佩的一雙手感動了全網,在隔離病房,因終日用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酒精浸泡著,原本一雙稚嫩的手被腐蝕得傷痕累累。面對親人和網友的關切,她表示自己沒關系,還說:「我隨時准備被隔離!」
3、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
22歲的護士朱海秀,瞞著父母到武漢支援防疫。記者采訪她所在病房,請她通過鏡頭給家人報個平安,她拒絕了。她的眼淚在眼睛裡打圈,卻說:「我不想哭,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
4、張定宇。
他是院長,也是病患。他叫張定宇。作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一院之長,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漸凍症患者。行動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線堅持了30餘天。每天接上千個電話,處理無數突發事件的他,無暇顧及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妻子,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
5、李蘭娟。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感染病學家,她主要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時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為浙江取得抗擊「非典」勝利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在春運臨近高峰,武漢疫情呈蔓延趨勢時,她頂著壓力,幾度建議「封一座城,護一國安康」。黨中央迅速採納了她的建議,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擴散,這一舉措不知讓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歲的李蘭娟院士還主動請纓,進駐武漢,和武漢的醫護工作一起接診病人。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醫生。七十多歲的老人,一連7天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她怕一眨眼,鮮活的生命會從她指間溜走。
她搶在時間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爾、達蘆那韋治療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為了盡快找到「對症下葯」的疫苗,她率領科研團隊,日夜兼程。
6、「我們的年夜飯,是一份簡單的盒飯,沒有桌椅,就站在一邊,蹲在角落捧著碗吃。」
1月24日的除夕夜,註定是個不眠夜。挖機工人王偉接到施工通知,當天下著雨,他戴著厚厚的口罩,踩著泥濘的地面,像戰士一樣,扎進火神山醫院的施工現場。
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如期交付。10天10夜,這背後是近7000餘人的鏖戰。高強度勞動下,每一名建設者雖然非常疲憊,但王偉說大家都很亢奮,像「打了雞血一樣」。
還有一個開挖掘機的小夥子,聽說自己駕駛的挖掘機被稱作「藍忘機」,通過直播成為網紅之後,忍不住對著記者侃侃而談:「以後我的小孩子大了,我肯定也是要當爺爺的嘛,我可以跟我孫子講講,我們以前為了大武漢,為了祖國,做出過貢獻!」
7、李文亮。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貫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武漢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畢業。生前為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因最早於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發出防護預警,而被稱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診了一位82歲的女性患者,就診的疾病是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他說:「我們平時接觸患者也沒有做特殊防護,病人來的時候也沒發熱,我就大意了。不過,第二天也就是9號,她就發燒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懷疑她是病毒性肺炎。
因為CT顯示,她的症狀是『雙肺磨玻璃樣病變』,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現。而且,已經排除了常見病毒感染,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等情況。不過,因為醫院還沒有用於檢測確診病人的試劑盒,當時並沒有給她確診。
她1月8號住院,我1月10號就出現了咳嗽症狀。隨後他的病情也發展出現嚴重症狀,並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㈦ 英雄事跡的故事有哪些
抗日民族英雄
永遠的豐碑:楊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後,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
楊靖宇,1905年生於河南省確山縣。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同年5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
1928年後,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兼滿洲省委軍委代理
書記。 1932年秋被派往南滿,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任政治委員,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
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4月聯合17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任總指揮。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
率部長期轉戰東南滿大地,威震東北,配合了全國的抗日戰爭。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曾致電向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武裝表示慰問,贊之為「冰天雪地里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範」。
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 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蒙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
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張自忠 1891。8。11~1940。 5。16 抗日殉國將領。字藎忱。山東臨清人。1914年投北洋陸軍第20師當兵。1916年入馮玉祥部,從排長遞升至旅長 。1926年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部副官長 。
1927年任第28師師長兼潼關警備司令。翌年先後任第25師師長、開封警備司令和第2集團軍軍官學校校長,治軍嚴明,長於帶兵練兵。 1929年升第11軍副軍長兼第22師師長,年底部隊縮編任第6師師長。
1930年參加蔣馮閻戰爭。次年所部被蔣介石收編為第29軍第38師,任師長。1933年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在喜峰口前線重創日軍。1935年6月任張家口警備司令。11月兼察
哈爾省政府主席。1936年6月調任天津市市長。
1937年「七七」盧溝橋抗戰爆發時,受第29軍軍長宋哲元委任,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及北平市市長。平、津陷落後,於9月3日潛離北平(今北京)。11月被任命為第59軍軍長。
1938年率部參加徐州會戰,2月增援淮北,攻克小蚌埠、曹老集等地,將日軍逐回淮南。3月馳援山東臨沂,協同友軍殲日軍一部,迫敵退回莒縣。 4月任第27軍團軍團長兼第59軍軍長。
9月參加武漢保衛戰,在河南潢川地區阻擊日軍12天。10月任第33集團軍總司令,轉戰豫南鄂北。在1939年隨棗會戰及冬季攻勢中指揮右集團軍,曾先後兩次親率精銳部隊,東渡襄河(漢水)截擊日軍,各殲敵一部。
1940年5月棗宜會戰時兼任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又第三次率部由湖北宜城渡襄河截擊南撤日軍,奮戰九晝夜,陷入日軍重兵包圍,負傷多處仍堅持指揮作戰,於16日在宜城南瓜店壯烈犧牲。 7月,被國民政府追晉為陸軍上將,舉行國葬。
隨後相繼在北平、天津、上海、漢口、徐州、濟南等大城市設立張自忠路。8月,延安召開追悼大會,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贈輓詞悼念。
㈧ 有關英雄人物的小故事有哪些
1、劉胡蘭
(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劉富蘭。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人。1945年進中共婦女幹部訓練班,1946年被分配到雲周西村做婦女工作,並成為中共候補黨員。1946年12月21日,劉胡蘭參與暗殺雲周西村村長石佩懷的行動。
當時的山西省國民政府主席閻錫山派軍於1947年1月12日將劉胡蘭逮捕,因為拒絕投降,被鍘死在鍘刀之下,時年15歲。隨後,劉胡蘭被中共晉綏分局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曾親筆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2、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
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
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3、小鐵頭奪馬記
日本鬼子到劉家莊來搜捕八路軍傷員,兒童團員小鐵頭決定去報告八路軍騎兵連。路遠來不及,他大膽的奪了鬼子隊長的大紅馬,奔向騎兵連駐地。敵人出動自行車隊猛追,小鐵頭催馬過營地,闖崗樓,渡運河,把敵人引進騎兵連的埋伏圈一舉殲滅,小鐵頭最後也成為一名英勇的小騎兵。
4、視死如歸的小英雄——劉胡蘭
劉胡蘭生長在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在反動的封建軍閥閻錫山統治的黑暗年代,惡霸地主對農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劉胡蘭的心靈里從小就種下了仇恨的種子。紅軍來了,把地主呂善卿家的財物分給了窮人。
劉胡蘭從紅軍戰士講的故事裡,懂得了革命的道理。日本鬼子佔領了文水縣,地主呂善卿又當上了村長。紅軍回到這里,領導農民們建起了農會、民兵隊、婦救會,劉胡蘭擔任了婦救會的領導。
5、蘆盪小英雄——牛娃
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天,日本鬼子要從蓮花鎮給土地廟據點的敵人補充一批槍支。我區委接到這個情報後,立即派區武裝小分隊老馬去小魯庄組織民兵,中途截擊敵人,奪取槍支。放鴨的小牛娃把送槍的鬼子和偽軍引誘到蘆葦叢里的蛤蟆灣,老馬和民兵們一舉殲滅了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