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富礦怎麼打造

網路富礦怎麼打造

發布時間:2022-07-31 11:37:24

『壹』 數字經濟發展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何重大意義

數字經濟在其他產業領域的應用帶來的效率增長和產出增加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引擎。近年來,數字經濟正在加快向其他產業融合滲透,提升經濟發展空間。

「四化」框架帶領數字經濟高速發展

發展數字經濟,構建以數據價值化為基礎、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為核心、數字化治理為保障的「四化」協同發展生態,既是重大的理論命題,更是重大的實踐課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辯證統一的內在邏輯。

四者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本質上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四者間的關系,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本質要求。

中國數字經濟早期發展得益於人口紅利的先天優勢,網民規模的高速增長為互聯網行業的崛起提供了天然的優質土壤。2012年以後,網民增速趨於平緩,移動端時代到來,促使中國數字經濟進入成熟發展期。

總體而言,中國數字經濟的主要商業模式經歷了一段較長時間的演變,從信息傳播到電子商務,從網路服務到智能決策,新模式和新企業不斷涌現,商業模式重心向用戶端傾斜,技術成為行業核心的驅動力,但爭奪流量和積累用戶規模仍然是商業模式成功的關鍵要素。

數字經濟規模持續上漲 對GDP貢獻明顯

根據中國信通院於2020年7月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近年來,數字經濟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萬億元。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在GDP重所佔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

數字經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在不斷增長。2014-2019年期間,數字經濟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在50%以上,其中2019年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7.7%,數字經濟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均高於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產業數字化是核心

根據中國信通院於2020年7月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我國從2005年的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二分天下,到2019年主要以產業數字化為主。2019年數字產業化規模為7.1萬億元,2019年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約為28.8萬億元。

數字產業化以軟體為核 產業數字化在服務業爆發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我國數字產業化的結構從2012年的以電子信息製造業為主,到2019年以軟體產業為主。2019年我國軟體產業占數字產業化的比重上升至55%左右,電信業占數字產業化的比重則下降至28%左右。

2019年我國產業數字化中服務業、工業、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37.8%、19.5%和8.2%。數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數字政府建設加速推進政府治理從低效到高效、從被動到主動、從粗放到精準、從程序化反饋到快速靈活反應轉變,新型智慧城市已經進入以人為本、成效導向、統籌集約、協同創新的新發展階段。

數字經濟的經濟帶效應明顯

2020年12月28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中國區域與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0年)》,報告根據區域的數字創新要素、數字基礎設施、核心數字產業、數字融合應用、數字經濟需求和數字政策環境等六大方面進行評估。從省份的角度來看,2019年數字經濟競爭力排名前五分別是廣東、北京、上海、江蘇和浙江。

從城市的角度來看,2019年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重慶、寧波、武漢、福州、西安、廈門、青島。

從地域分布來看,數字經濟競爭力較高的城市仍主要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有11個東部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位,有1個中部地區城市武漢,有成都、重慶、西安3個西部城市從省市分布來看,廣東省、浙江省、福建省均有兩個城市上榜。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具有突出的區域聚集特徵,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區域核心。這一方面是由於三地經濟基礎優勢顯著,可以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發展提供充分的人才、資金等資源保障;另一方面三地扎實的產業基礎,也為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整體來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仍未打破「胡煥庸線」。根據賽迪智庫於2020年9月發布的《2020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白皮書》,相較2019年,2020年共有8個省份的數字經濟指數排名有所上升,其中陝西、廣西、雲南、甘肅、內蒙古、新疆6省(區)均位於我國西部地區,西部地區正擁抱數字經濟發展紅利,努力在新的賽道實現突破。

數字技術具有跨越地理特徵的優勢,未來,隨著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普及,數字經濟將會進一步突破地理條件限制,逐漸改變我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和資源配置方式,為縮小東西部差距注入新動能。

十四五近百萬億規模

根據2020年11月初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十四五」規劃強調了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數字經濟無疑成為投資者未來五年甚至十五年挖掘的富礦。2020-2026年,中國數字經濟年均增速將保持在15%左右。到2026年,數字經濟規模有望突破95萬億元。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貳』 在網路營銷中如何構建自己的信息源

1. 要研究地方特色。
深入地方,掌握實情,做到「耳聰目明」、「見微知著」,高於地方,高瞻遠矚,站在全國乃至全球的高度來看問題、寫報道。突破地域局限、時空跨度。媒體競爭激烈,要求采寫視角寬廣、內涵豐富、信息量大、可讀性強的分析性、思辨性或前瞻性的深度報道,滿足讀者對信息與觀點的多層次要求。
2. 第一時間盡可能豐富信息源,新聞資源、信息渠道的佔有和積累,朋友多、關系廣、消息靈、路子寬這是記者的基本要求。
2.1. 政府的政策研究部門。從其內部刊物來了解動態、未來趨勢、宏觀問題以及深層次的矛盾。能幫助記者及時把握動向。
2.2. 高校、社科院等專業機構。大學和科研單位是「思想庫」和「智囊團」,聚集了眾多術有專攻,見解獨到的專家,拜他們為師,與他們來往,能開眼界,長見識,對自己也是提升。
2.3. 全國或地方的行業協會。作為一個行業的協調性和自律性組織,行業協會是「新聞富礦」,往往掌握著一個領域和行業的最權威、最全面的信息。與他們建立密切聯系,能有條件較早接觸與關注各產業的發展態勢。
2.4. 全國性或國際性會議和展覽的組織者。會議和展覽蘊涵著大量的新聞,與專業性、國際性的會展公司建立溝通的紐帶,可以享受豐富的「信息大餐」。
2.5. 國際性的公關公司、咨詢公司與市場調查公司等中介服務機構。重要信息來源,加入WTO後,經濟市場化和全球化加快,中介機構在信息傳遞方面越來越重要,接近他們,保持獨立性,能成為「信息富翁」在報道上佔主動。
2.6. 通訊員隊伍建設。
專門負責與媒體聯系的新聞發言人,與他們牽上線,從而在第一時間得到有關線索和信息,成為「消息靈通人士」。
3. 養成立體思維習慣,善於將一個動態、一種現象、一個產業放在宏觀的參照中觀照。
一個社會思潮、一種經濟現象,背後蘊藏深刻的內涵。要准確、全面地了解,把握,就必須從片面的角度跳出來,遠距離觀照,多角度審視。避免就事論事,視角單一,造成膚淺和片面。

『叄』 當下什麼行業最有前景

您好,2021年最有發展的10個產業
1、制葯行業
突如其來的疫情,14億人等著接種疫苗,全世界75億人等著接種疫苗,制葯行業一定是首當其沖的好行業。

但制葯行業有前景可不等同於建議大家去做醫生或者去賣葯,比如為醫葯行業提供配套服務,就有很多的行業可以選擇。
2、旅遊行業

疫情期間,我們在家呆了一年,全世界各國老百姓也都在家裡躲了一年,一旦疫情結束,一旦打上疫苗,全民出遊,今年的旅遊產業必定是一票難求。

但疫情的發展是誰都無法預測的,是否有這個耐心和經濟實力等到行業的爆發,就真的是因人而異了。

3、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是件好事,不浪費資源,因為頭一天會把成本統計上來,第二天就送到社區,這就解決了過去那種生產多了資源浪費的問題。2021年社區團購的趨勢會進一步擴大,但怎麼解決互聯網企業壟斷的問題,這是需要探討的。

其實很多有大量客戶資源的90後00後已經在做著微縮版的團購生意,因為人員成本低,所以也是做的有聲有色,收入肯定是高於在企業打工,最主要的,是實現了時間自由。

4、高科技產業

目前中國卡脖子的環節,就是一些高科技產業,比如說晶元。因為高科技是買不來的。

2021年國產替代市場將無比巨大,僅晶元這一個領域,我國每年進口花費金額就高達了2.1萬億人民幣,而自給率則剛剛達到了15%左右,如果能實現70%晶元的自給率,每年我們在進口上就能減少花費1.5萬億人民幣。

類似的還有光刻機、生物制葯、高端數控機床、操作系統等,這些都是重點的科技領域。如果我們一直在這些行業深耕,2021年必定大有可為。

5、直播電商

最近幾年直播電商是個爆炸性的行業,2017年它的產值是190億,到了2020年會接近1萬億,僅用了三年的時間,直播電商的規模暴漲了50倍。

2020年,是直播電商野蠻生長的階段,人人皆可帶貨,各種亂象、潛規則、數據造假、直播造假等等,雜草叢生。

2021年洗牌的時代開始了,許多品牌商入場後孵化了自己的IP,在直播平台形成了矩陣。

2021年直播行業將出現三個變化,1、監管趨於嚴格,2、頭部的集中度會提高,3、產業基地會成為贏家。

直播電商在2021年還會火,預計規模將達到2.5萬億,同時,直播電商產業也會解決中國2000-2500萬人的就業。

出生在互聯網時代的90後00後,完全可以把新媒體當作一個興趣愛好來培養。在企業內部,公司品牌宣傳用得上,銷售用得上,甚至招聘、企業文化建設,都離不開新媒體,有了新媒體運營的能力,內部轉崗的機會也會大很多。

6、短視頻賽道

短視頻賽道,知識為王,2020年中國網民平均花費在短視頻上的時間,達到了每天兩個小時,用戶規模超過了8億。數據顯示,短視頻人均使用的時長已經超過了即時通訊。

2021年短視頻領域仍然是互聯網企業爭奪的一個主要舞台,但爭奪用戶的大戰已趨於結束。下一步,短視頻平台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個性化、小眾化需求這些垂直的領域當中去。

知識內容是個趨勢。短視頻不應該都是游戲和娛樂,大家還可以在這學點知識,平台爭霸戰已經結束,但內容創造者的春天才剛剛到來,短視頻仍將是一個挖不盡的富礦。

誰能把短視頻直播和傳統行業結合起來實現引流的創新,交易的創新,服務的創新,誰就能夠在2021年跑贏大多數人。

任何知識在未來也都可以放在短視頻平台來傳播,不局限於小孩的輔導班、大人學會計學英語,任何技能都可以拿到平台上來培訓,比如天王嫂培訓、名媛拍照課程、短視頻漲粉課程、創業課程等等,就看我們有沒有這個想像力。

7、單身經濟

單身經濟,商機巨大。

我國有2.4億成年人是單身,民政部2018年公開的單身成年人的數據,有超過7700萬的成年人是獨居,預計到了2021年,這一數據會上升到9200萬人,接近1億人。為單身人群提供服務會撐起一個萬億級的市場,「滿足單身人群需要的服務」就是商機。

8、5G的商用

5G的商用值得關注,2020年10月份中國累計建設基站71.8萬個,是全球最大的5G網路。

2021年是5G商用最關鍵的一年,新建的基站將超過100萬個,2022年高清視頻市場的規模,將超過2.5萬億元。5G商用會帶來很多的變化,這些變化將會超過過去30年變化的總和,所以2021年5G+的相關領域,都值得大家關注,與5G相關的產業都會有很多的機會。

9、養老產業

2021年,養老產業將超過房地產成為我國第一大產業。中國有2.4億人老了,有機會進入養老行業中,就意味著我們擁有了巨大的市場。

10、大健康產業

與健康相關的產業都叫大健康產業,比如說農產品,健康的農產品、有機食品、工業品。

我們的服裝、我們的鞋子、我們的所有都健康嗎?你有健康的元素嗎?人們開始越來越關注這些健康相關的話題,所以大健康產業必然是2021年最有發展前景的產業之一。

『肆』 互聯網思維的精髓到底是什麼

億瑪客認為:未來屬於那些傳統產業里懂互聯網的人,而不是那些懂互聯網但不懂傳統產業的人。

產業機會屬於敢於用互聯網向傳統行業發起進攻的互聯網人,未來一定是屬於既能深刻理解傳統商業的本質,也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人。不管你是來自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領域。未來一定屬於這種O2O「兩棲人才」。

『伍』 運用唯物辯證的觀點,談談如何認識網路文化是一把雙刃劍

在新課程背景下,互聯網正像一個不斷生長和擴展的大網,伸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據統計,我國互聯網使用者的平均年齡為35歲,上網人數中的23%為20歲以下的青少年,而中學生又首當其沖地成為網路沖浪的主力軍,隨著在價值判斷和道德判斷上的量變引發了中學青年在認識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質變,已給中學德育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給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載體和陣地。如何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方面,網路技術的發展為加強和改進中學德育教育提供了嶄新的機遇。
網路為中學德育教育開辟了新的空間,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互聯網使用的普及性,將社會、家庭與學校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連為一體,通過網路,可以共同作用於學生主體,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使得原先相對狹小的教育空間變成了全社會的、開放性的教育空間,為全社會育人創造良好的網路系統環境和育人模式。
網路可以極大地豐富德育教育工作的資料,使我們的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了豐富資料的來源。
同時又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的特點,使中學的德育教育更具有及時性和廣泛性,使德育教育更直接、更深入。巨大的速度優勢,使學生不必按傳統方式在規定的時間到規定的場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在任何一個設有終端的地方隨時獲取所需的知識,「聆聽」老師的教誨,迅速了解國內外正在發生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信息。它突破了時空的局限,增強了影響力。
因此,網路使中學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了更高的工作效率。網路的運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傳播效率,「多媒體」技術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感知學習的效果明顯優於單一感官感知的學習效果。特別是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色彩艷麗的圖片、悅耳的音響、活潑的三維動畫及其它多媒體模擬畫面,猶如身臨其境,其效果是傳統德育教育方法所無法比擬的。
網路有利於提高德育教育的對象綜合能力。一是有利於促進大學生獨立意識的發展。網路上的雙向或多向信息傳遞方式,使得學生可以獨立地參與討論,自由地訪問所需要的站點,主動了解各種信息資源使學生接受來自不同角度的建議,經過自身的判斷整合形成自己的觀點。二是促進學生開放精神的樹立。網路突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以先進的電子技術手段向學生適時地傳播全人類優秀文化遺產及價值觀與行為規范,使他們在一個比以往更加廣泛的社會環境中積累社會知識,發展和形成自己的個性,順利參與社會生活。三是有利於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網路上豐富的信息資源使學生從中獲得養料,完善知識結構,學習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管理模式和先進經驗,並藉助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甚至普通人的力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另一方面,在新課程背景下,網路浪潮也給中學德育教育帶來的挑戰。
網路文化的多元性給德育教育理念的主導性帶了新的挑戰。由於網路文化來的太迅猛,傳統文化、傳統道德,對它的「應對」、「銜接」和「包容」發生了某種逆轉或倒置,結果導致了當今文化中的一些消極狀況。基本的一點就是:傳統文化、傳統道德的「精神富礦」並沒有很好地藉助網路文化整體充分地展示,也沒有很好地統攝網路文化的表現形式。相反,網路文化的快餐化、工具化致使傳統文化發生了某種失范和滑坡。過度商業化的文化,金錢文化、「黃色文化」、封建迷信、反動言論以及西方哲學、社會政治和文學藝術的各種流派多渠道的滲入,還給網路文化帶來濃厚的文化趨同,「西風壓倒東風」式的泯滅文化多樣性的文化霸權主義、文化殖民主義,對我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顯然,在新課程背景下,德育教育的主導性理念受到諸多淺薄的多元信息流強烈的沖擊、擠壓和挑戰。因此,中學德育以什麼樣的對策來保證自身理念傳輸的主導性地位,就成為擺在我們眼前的問題之一。
網路成員溝通的交互性給現有德育教育方法的機械性、靜態性、單向性帶來新的沖擊。
互聯網是開放的,聊天室里,你可以不動聲色地「呼風喚雨」,公告板下,你可以從容不迫,甚至毫不負責任地說三道四,揮斥方遒。面對這樣一個四通八達的互動式網路平台,傳統德育教育的課堂傳授、談心、寫思想匯報、評先進樹榜樣的方法已顯得過於機械和單調。針對這種情況,盡管部分學校已相繼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但是大多存在高技術少文化、重宣傳輕知識、多簡介少深入的缺陷,導致了中學網站只成為學校自我宣傳的窗口,沒能成為一個傳播知識,引導學生成才的重要思想陣地。所以中學德育以什麼樣的途徑來保證教育的實效性,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二。
網路技術發展的創新性與現有德育教育模式的滯後性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三。
在新課程背景下,網路對中學德育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把真實世界和虛擬時間變得界限模糊了,把實體的現實與創造的現實連接起來,這從根本上改變了人的認識方式。而這種直接認識方式不知不覺地剝奪了青年學生的獨立性知覺,在某種程度上造就了「虛擬時空」的存在形式,使青年學生不自覺地受這一存在形式的強制性影響和被動性接受,失去理性和自我。
然而,面對著網路的挑戰,我們的德育教育在教學內容、教材建設、教學方法、教師的自身素質等重要環節上,自身改革的速度遠遠跟不上網路技術的發展步伐。問題的關鍵是:教育主體學生與教師所依賴的原有教育制度環境已相對滯後,特別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目的等方面還有待我們進行前瞻性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的探索。

『陸』 政府為什麼大力推行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時代是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一種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農業經濟的基礎要素是土地,工業經濟的基礎要素是機器,而數字經濟的基礎要素就是大數據。

大數據作為一種基礎性和戰略性資源,是提升民眾生活品質、國家治理能力的「富礦」。國家高度重視的「新基建」戰略布局中,大數據中心的建立,也是希望助力牢固信息化「地基」建設,推動數據要素參與到更多價值的創造和分配,保障高質量的社會發展。

網路零售有更低的運營成本和更高的運行效率,對一個零售企業來說,庫存周轉天數和賬期是衡量一個企業運行效率的最重要的2個指標,網路零售商在這2個指標上的的表現遠遠高於線下零售店。網路零售有線下實體店難以比擬的優勢,如海量的貨櫃,不受物理空間的限制等。

數字化品類發展,經歷從標准化商品到非標准化產品的發展路徑。早期網路零售多數是以標准化商品起步,如圖書、酒水,但是非標准化商品、個性化商品有很大的機會,如生鮮電商,標准化很低,流通的損耗很大,同時生鮮是一個高頻的消費,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但目前,我國大數據管理尚無針對公共數據管理規范的諸多現實痛點。

例如:l多個政務部門、行業企業之間數據標准不統一,數據介面錯綜復雜,導致公共數據共享開放仍未深入展開,涉及公共服務、城市管理信息的共享,更是難以實現。

l我國大數據信息的社會化共享水平還有待提高,共享開放管理尚未形成閉環,政企、行業和民眾之間,信息公開仍有很多壁壘,阻礙了社會服務效率的提升和數據經濟的深化發展。

進一步推動大數據信息社會化共享,是發展高效便捷的社會生活,把握更多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的關鍵舉措。鑒於上述問題和痛點,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2020年兩會上建議從以下幾方面推動公共數據的社會化共享:

一、成立數據治理委員會,推動大數據共享體系建設

二、建立「公共數據社會化共享」管理平台

三、完善技術和管理規范,保障數據共享的安全可控

四、界定明確的數據共享屬性和共享權益,實現數據確權流通

五、建立公共數據社會化共享的通識教育

隨著科技革命的高速發展,數字經濟已經進入從技術探索到產業應用的階段,數字經濟強調培養學員的復合能力,是經濟學、數據科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的結合,是一種跨界培養,是「思辨+管理+賦能」相結合的具體實踐。

UCA—DDE項目旨在締造數字科技獨角獸,成就數字經濟領軍者,培養擁有商業資源同時具有影響力的業界翹楚,提高企業的決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入學標准

#未具備以上條件的管理工作經驗者,請想考項目辦公室提交補充附加材料特殊申請

如果您對DDE項目感興趣,歡迎私信了解獲取更多詳情~~~~

『柒』 我國正在推行的3條主要數字經濟戰略是什麼

各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積極推進國家發展戰略和政策。

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持續轉型的重要力量,引起全球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各國政府正逐步推進「國家數字化戰略」(NDSs),歸納起來,具體措施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在數字應用上率先推動政府服務的數字變革,通過內化ICT工具和提供在線服務等,發揮先行引導作用。一方面,政府通過提供的培訓和津貼等政策,推進電子政務,完成行政請求的在線處理。另一方面,發達國家政府不斷通過文化資源數字化共享和圖書館在線閱覽等措施,拓展數字資源深度應用。

第二,在改善數字創新的政策環境方面,OECD成員國主要對創新網路實施政策支持和提供更便捷的融資渠道。然而,針對波詭雲譎的數字經濟市場,各國政府在推進ICT或知識資本投資的創新政策方面,尚缺乏應有的重視。

第三,大部分OECD國家都已專門制定國家數字安全戰略,加強保護個人隱私和網路安全。政府通過教育提升勞動者的數字素養,推進普及數字經濟的專業化教育,使大眾安全地使用信息技術;同時,政府也通過提高用戶的數字安全風險意識和加強國際合作等措施,多管齊下,切實強化數字化安全。

閱讀全文

與網路富礦怎麼打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7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97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79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56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18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54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7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14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7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0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3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98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