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加強互聯網+黨建工作模式的建設
將互聯網、移動通訊等新技術廣泛應用到黨的建設工作中來,實現基層黨建工作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共生,是新時期基層黨建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信息技術的進步和運用,使得人們獲取信息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也為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寶貴的「時代資源」。只有在管好與用好上「兩手抓、兩手硬」,才能更好地引導和推動信息網路健康發展,才能使基層黨建工作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最終貼近時代、走進大眾、發揮作用。
在理念上表現為實時感知基層黨建動態、促進黨組織和黨員彼此之間的協同運作和互聯互通,並對黨建工作全過程進行智能分析,從而構建出精細化、動態化的管理服務的黨建工作模式。在形態上表現為充分整合黨員卡、黨建信息系統、黨建網站、手機黨建報和黨建三維地圖等各類型黨建信息載體,實現對各項黨建信息數據的完全鏈接、融合及提取,以此構建數字化、智能化的黨建工作系統運行全圖,從而為黨的各項工作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決策參考和發展動力。
使黨建宣傳從單一走向多樣。「智慧黨建」改變了以往黨建工作相對簡單、落後的宣傳方式,通過運用三維地圖、網頁、視頻、微博、360度全景等各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生動活潑地展示、宣傳黨建工作,有效地擴大了黨建影響力。
使黨員活動從封閉走向開放。打破了以往黨內活動相對封閉和自循環的狀態,通過黨員卡使黨員持卡就能就近就便地參加黨組織活動,而通過網上意見徵集、網上組織生活、網上學習討論等,使黨員只要觸網就能隨時隨地參加黨的各類活動,在網上向群眾和社會提供在線志願服務,發揮出黨員在網路虛擬社會管理中的引領示範作用。
使黨建手段從傳統走向現代。改變了以往抽樣檢查、查看台賬等傳統、機械方式,通過實時感知、在線提交、快速動員等實現了對基層黨建的動態跟蹤和針對性管理服務。
使黨建工作從分割走向聯合。改變了以往「相互分割、單打獨斗」等現象,通過互連互通和公開共享促進各級黨組織之間特別是橫向上的聯系協作,促進了彼此黨建信息資源的共享乃至工作活動的協作。
使黨建管理從模糊走向精確。改變了以往手工操作、人工管理等存在的隨意性、模糊性不足,通過量化計分、實時智能分析、自動提醒服務等實現了黨建管理的精確化、智能化、人文化和科學化。
Ⅱ 如何利用"互聯網+"加強思想文化建設和黨建宣傳
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加強對幹部的監管力度。
一、移動互聯網時代對中國電信的重要影響
(一)需要應對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變化和挑戰。
(二)需要應對自主創新技術發展成功。
(三)需要發揮綜合優勢應對全業務的競爭。
二、切實加強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企業黨建工作
(一)加強和改進移動互聯網平台的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積極傳播網上正能量。
(二)要大力推動企業黨建工作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做大做強移動互聯網主流輿論陣地。
(三)要將切實強化網路黨建工作與堅持不懈凈化網路環境和提高人民群眾對網路環境滿意度緊密結合起來。
(四)要切實加強和改進企業黨組織對移動互聯網網路輿論工作的領導,從根本上保障移動互聯網宣傳管理戰線工作。
Ⅲ 如何進一步鞏固深化網路黨建工作
(一)開展「網路黨建」是鞏固執政地位,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重要保證。
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不斷推動黨的現代化建設,是當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實踐「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永葆黨的先進性的集中體現。我們黨的工作重心在基層,執政基礎在基層,活力源泉也在基層。黨執政60多年來的基本經驗深刻地啟示我們,「抓基層,打基礎」,不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全面推進各領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的全覆蓋,這是我們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迫切要求。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互聯網時代的無形推動,出現了大量的無行政隸屬關系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出現了大量的無單位的「社會人」,出現了大量脫離原先組織成為難以聯系的「游離黨員」。此外,隨著黨員隊伍年輕化、知識化程度越來越高,黨員中的「網民」越來越多,對互聯網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網路」及其衍生的「真空地帶和特殊群體」,不應該成為黨建的「盲區」。因此,在面臨信息時代的各種挑戰和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的情況下,要求我們黨必須深化對黨的執政基礎的認識,主動適應新形勢下各個社會階層結構的發展變化,打破傳統的黨組織的設置模式,積極探索實現「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黨的工作,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的組織,哪裡有黨組織哪裡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和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的有效途徑,主動佔領網路陣地,用現代手段開辟網路虛擬空間的黨建新領域,通過「網路黨建」工作把「支部建在網路上」,進行黨建工作的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使黨建工作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互聯網作為聯系群眾、組織群眾、動員群眾的沃土,使分散在不同領域、不同地區、不同階層的黨員群眾能通過互聯網緊密聯系在一起,緊緊地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並通過「網路黨建」的有效探索和實踐,不斷擴大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加強黨的意識形態建設、做好群眾工作和加強社會管理,進而夯實黨的組織基礎、意識形態基礎、群眾基礎和階級基礎,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持黨的先進性。
(二)開展「網路黨建」也是適應社會變革,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手段。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是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重要職責和任務,也是黨組織活動的重要內容。網路時代,造就了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網民」,他們是社會穩定的重要群眾基礎。同時,網路也發展成為了反映民意的一條重要渠道,也為黨組織和黨員開辟了一條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新途徑。我們經常可以在各種論壇、貼吧等網上平台中看到,群眾對黨組織和黨員的工作滿意不滿意,有什麼看法和意見,以至於群眾對黨和政府,以及對領導幹部的批評意見和各種建議,都可以通過網路直截了當地提出來,甚至於還走出虛擬的網路空間。可以說,互聯網已成為了各種政治思潮、利益訴求的集散地和意識形態較量的戰場。作為一個能主動適應社會變革,積極回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執政黨,迫切需要我們充分利用好網路信息技術的普及與發展為我們創造的有利條件,改變傳統黨建工作的局部性、相對封閉性的不足,不斷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機制,運用網路這一更易讓公眾接受的方式,更好地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和群眾交流,了解群眾的心聲,逐步影響和凝聚已經形成的這個深受網路傳播影響的網路受眾群,把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力量集合起來,發揮黨的社會整合功能,增強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凝聚力和吸引力,進而密切黨同各階層群眾的聯系,不斷鞏固好和擴大黨的執政基礎和社會基礎。
(三)開展「網路黨建」還是創新社會管理,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的重要途徑。
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不僅要有思想理論體系的創新,也要有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和管理方式的創新。科學化的黨建工作,其標准應該是看是否符合環境的需要、群眾心理的接受和黨的工作成效。胡錦濤總書記在創新社會管理要重點抓好的8點意見中指出,「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信息網路管理,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網路黨建,作為網路信息技術和黨建工作相結合的重要平台,相對於傳統黨建而言,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同時也是對執政理念和黨建理論的進一步升華和發展,這種「把支部建在網上」的創新模式,將現代網路技術導入黨建工作,構築網上黨建陣地不僅是手段和方式創新問題,更重要的是拓寬了一個全新的工作領域,找到了一個在承繼傳統黨建有效經驗基礎上與現代社會發展相融合的介面,充分發揮了信息化手段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作用,不僅為提高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供了一個新方法,也為提升社會管理效能和服務質量提供了先進的技術平台,還為提高黨建工作層次、水平和效率開辟了一條重要途徑。
Ⅳ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來幫助黨建工作
當前,互聯網正在深刻地變革人們的生活。機關黨員幹部整體素質高、信息意識強,其學習和工作在互聯網的催化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的條件下,加強機關黨的建設、推進機關黨建工作,必須積極響應和落實「互聯網+」行動計劃,尤其是運用互聯網思維來革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果。
用「用戶至上思維」謀劃機關黨建工作。互聯網思維的第一要義是用戶為王。對於機關黨務工作者而言,要從過去「以我為王」的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樹立「用戶為王」、「黨員至上」的全新理念,提升構思和謀劃工作的水平。一要重構評價目標。要徹底摒棄那種自導自演、自做自評,只追求活動過程、不追求實際效果的老套路。把黨員作為評判黨建工作的「最高裁判」,把追求積極的政治效應和社會效益,作為謀劃黨建工作的前提,把黨員、群眾滿意不滿意、社會反響好不好,作為評價黨建活動成敗的標准,真正使每一項工作都取得實效。二要堅持需求導向。互聯網企業是用戶驅動產品。謀劃機關黨建工作要以黨員的需求為導向,把黨建活動載體當成我們經營的「產品」,把每一個細節都按照黨員的視角來設計,找到黨員的「痛點」,讓黨員有「參與感」,使黨員成為「粉絲」,才能產生鮮活持久的生命力。三要構建生態系統。在這個系統里,黨員既是黨務工作者管理服務的「大客戶」、也是發揮作用的「主人翁」,基層黨組織既是接受信息和任務的「天線」、也是傳遞責任和使命的「基站」;各級黨組織既能從上而下一級傳導一級、也能從下往上相互監督促進,從而使每個黨員、每個黨組織都能發揮傳播正能量的乘數效應。
Ⅳ 如何開展好黨建工作
1、找到金鑰匙
要大力弘揚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深入基層一線,增強同人民群眾的感情,學會做群眾工作的方法,從基層實踐找到解決問題的金鑰匙。
2、牽住「牛鼻子」
加強和改進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必須切實加強黨的領導,牽住責任制這個「牛鼻子」。
3、營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
我們要以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深化標本兼治,堅決清除一切腐敗分子,保證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為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營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
4、浚其源 涵其林 養正氣 固根本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作為黨的政治建設的基礎性、經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養正氣、固根本,鍥而不舍、久久為功。要把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作為重要著力點,突出政治標准。
5、解決好「總開關」
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樑,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6、練就鋼筋鐵骨 築牢銅牆鐵壁
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得「軟骨病」,就會在風雨面前東搖西擺。
全黨同志一定要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把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結合起來,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練就共產黨人的鋼筋鐵骨,鑄牢堅守信仰的銅牆鐵壁,矢志不渝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
Ⅵ 如何推動黨建工作信息化
一是規范完善黨員信息庫建設,確保基層黨建信息管理動態化。
二是加快推進「網路黨建」,確保黨建陣地的實現形式多樣化。
三是廣泛應用電子傳媒技術,確保開展基層黨建工作的手段現代化。
Ⅶ 如何利用"互聯網+",創新開展黨建工作
信息時代背景下,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與雲計算等信息化技術已經開始滲透在社會各個領域中,「互聯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在「互聯網+」背景下,可運用以下互聯網思維提升黨建工作的質量與效益,使黨建理論豐富化。
1、開展「互聯網+黨建宣傳」。搭上「互聯網+」這趟快車,充分利用政務網和工作QQ群及其他常用平台開展黨建宣傳工作,把黨建工作重點、年度工作計劃、近期工作要點、每月工作亮點等通過平台進行宣傳、報道,打好主動仗、總體戰和組合拳,認真總結機關特色和典型經驗。
Ⅷ 怎樣做好黨建工作
當前,在地方基層黨建工作中,無論是企事業單位,還是社區鄉鎮,不少黨員幹部都覺得黨建難做,踏石無印,抓鐵無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認識不夠。很多基層黨員幹部搞不清「黨建」二字的內涵和外延,不能正確認識黨建工作的重要性,不知平日黨建正是處理事務、解決矛盾的法寶。另一方面是運用不夠。疏於學習、忽於實踐,遇事「臨場發揮」、憑老經驗老辦法去面對和解決新問題,缺乏理論指導、全局統籌和長遠考慮。理論修養和儲備匱乏,出言雷人,「外行」不滿,「內行」不屑。
事實上,基層黨建工作是基層發展的重要資源。如果不能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到黨建的重要性,不自覺身體力行,那麼基層黨員幹部就會處於被動,永遠被牽著鼻子走,在應付上級檢查和敷衍群眾訴求之間「疲於奔波」。因此,只有讓黨建工作的重要性真正被領會,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才能真正使基層黨建工作從被動轉向主動自覺。
持續擴大宣傳。要通過報刊、雜志、電視、網路等媒體宣傳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讓基層黨員幹部理解黨建工作的重要性,掌握黨建工作的方法;多組織群眾活動,寓黨建宣傳於群眾喜聞樂見的具體活動之中,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了解、支持、監督黨建工作。要在全體基層黨員幹部心裡形成黨建工作是工作和發展的需要,是自己要求的共識。
不斷創新模式。黨建工作要改變那些按部就班、亦步亦趨、閉門造車只為應付檢查的舊習氣。要結合實際,設計符合基層群眾的利益需求的黨建新模式。嘗試推進建成重大社會風險評估機制,化不穩定因素於搖籃;推行「道德你我他」活動,帶領群眾講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加大社會網格化管理力度,定格、定點、定人、定責,使基層黨建工作處於掌控之中。
確保組織保障。基層黨員幹部普遍面臨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的問題,基層黨建需結合實際注重後備力量的培養和新鮮血液的補充,避免「斷層」現象的發生。要確保公共投入無偏差,確保每個支部有黨建學習室、圖書室、電教室等,保障黨建學習效果。要把組織保障一做到底,確保每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面旗幟。
堅持績效考評。要把績效考評和激勵機制結合起來,把基層黨員幹部對黨建工作的學習、領悟、宣傳與幹部的獎懲、晉升、使用掛起鉤。通過看基層黨員幹部學習實踐心得是否卓有成效,心得轉化運用是否卓有成效,形成基層黨建工作考評有依有據的局面。要把真學、真懂、會學、會用的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形成重視學習、學以致用的用人導向。
廣泛群眾監督。要把黨的政策講解給群眾,在群眾的眼光下推進基層黨建,防止「兩張皮」,杜絕陽奉陰違。基層黨建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服務群眾,要讓群眾時刻以主人翁的態度和責任感來監督評價基層黨建工作,適當公布聯系電話、網路聯系方式等,讓基層黨員幹部在傾聽和解決群眾的利益訴求和民生問題過程中接受群眾的監督。
只有從上述五個方面齊抓狠抓,延伸黨建工作的神經末梢,拓展「有形」的黨建工作力臂於「無形」,才能使基層黨員幹部理論上有儲備,工作上有方法,將黨的政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才能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真正落到實處,從而贏得廣大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Ⅸ 如何利用網路開展好思想政治工作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的傳播媒體,影響和作用越來越大。互聯網在給社會生活帶來了深刻影響的同時,也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不可低估的影響。因此,有必要探索運用網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近年來,我局黨委在繼承和發揚思想政治工作傳統模式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我局工作實際,對新形勢下運用網路開展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來,我局先後榮獲「2007、2008、2009年度全省交通系統先進單位」、「2008年安徽省勞動競賽先進集體」、「安徽省第七屆、第八屆文明單位」、「安徽省政府抗雪防凍救災工作先進集體」、「阜陽市第六屆文明單位」、「2008年市政府榮記集體二等功」等榮譽稱號,單位的誠信度、美譽度顯著提升。 一、利用網路平台,加大宣傳力度,為行業發展營造氛圍 信息技術特別是信息網路技術的發展,為我們開展思想宣傳工作提供了現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宣傳工作的空間和渠道。以往的思想宣傳工作囿於時空,總是在一定的范圍、時間內進行。而網路覆蓋面大,不受既有時空約束,一方面可以使思想宣傳教育在更加廣闊的范圍內、更加長的時間內開展,另一方面也使受教育者不受地域和工作時間的限制。近年來,我局黨委充分重視網路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的優勢,以及現代社會成員接受教育、獲取信息在途徑、方式等方面的變化,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現代信息傳播方式、傳播手段和傳播途徑之中。充分利用我局公路網站、OA網路辦公系統、LED大屏幕等信息平台開展宣傳教育工作。
1、關注動態,及時宣傳。發揮網路傳播速度快、即時性強的優勢,利用我局公路網站、OA網路辦公系統、LED大屏幕等信息平台,及時宣傳報道我局的生產、工作、活動情況,使職工及時了解我局各個階段工作任務和工作重點,從而自覺地投入到我局生產和工作任務之中,有效地把職工的思想統一到全局工作上來。
2、關注重點,專題宣傳。近年來,我局黨委結合階段性重點工作,開展經常性的網路專題宣傳工作。例如,結合我局的生產實際,組織開展了「執法人員崗位大練兵」、「公路養護技能大賽」等活動, 結合這一系列主題實踐活動,我們通過網路開展專題宣傳活動,把每一項主題實踐活動作為一個專題,通過網路進行全面細致的宣傳報道。並製作主題實踐活動專題片通過LED大屏幕播放。使職工能及時全面的了解主題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各個環節,自覺地參與其中,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根據每一項主題實踐活動的評比結果,製作出先進模範職工事跡展板和宣傳片,進行展示並通過LED大屏幕播放,為我局發展營造了崇尚先進、積極進取的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