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路反病毒技術
網路反病毒技術包括預防病毒、檢測病毒和殺毒等3種技術。
1、預防病毒技術 它通過自身常駐系統內存,優先獲得系統的控制權,監視和判斷系統中是否有病毒存在,進而阻止計算機病毒進入計算機系統和對系統進行破壞。這類技術是:加密可執行程序、引導區保護、系統監控與讀寫控制(如防病毒卡)等。
2、檢測病毒技術 它是通過對計算機病毒的特徵來進行判斷的技術,如自身校驗、關鍵字、文件長度的變化等。
3、殺毒技術 它通過對計算機病毒的分析,開發出具有刪除病毒程序並恢復原文件的軟體。
2. 如何防範網路病毒
1、不點擊不明的網址或郵件、不掃描來歷不明的二維碼。較多木馬是通過網址鏈接、二維碼或郵件傳播,當收到來歷不明的郵件時,也不要隨便打開,應盡快刪除。智能客戶端不要隨意掃描未經認證的二維碼。
2、不下載非官方提供的軟體。如需下載必須常備軟體,最好找一些知名的網站下載,而且不要下載和運行來歷不明的軟體。而且,在安裝軟體前最好用殺毒軟體查看有沒有病毒,再進行安裝。
3、及時給操作系統打官方補丁包進行漏洞修復,只開常用埠。一般木馬是通過漏洞在系統上打開埠留下後門,以便上傳木馬文件和執行代碼,在把漏洞修復上的同時,需要對埠進行檢查,把可疑的埠封關閉,確保無法病毒無法傳播。
(2)關於網路反病毒說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從網路病毒功能區分。可以分為木馬病毒和蠕蟲病毒。木馬病毒是一種後門程序,它會潛伏在操作系統中,竊取用戶資料比如QQ、網上銀行密碼、賬號、游戲賬號密碼等。蠕蟲病毒相對來說要先進一點,它的傳播途徑很廣,可以利用操作系統和程序的漏洞主動發起攻擊,每種蠕蟲都有一個能夠掃描到計算機當中的漏洞的模塊。
一旦發現後立即傳播出去,由於蠕蟲的這一特點,它的危害性也更大,它可以在感染了一台計算機後通過網路感染這個網路內的所有計算機,被感染後,蠕蟲會發送大量數據包,所以被感染的網路速度就會變慢,也會因為CPU、內存佔用過高而產生或瀕臨死機狀態。
3. 什麼是網路病毒,哪些是防止網路病毒的要點
通過網路傳播、破壞的病毒就是網路病毒。包括互聯網和區域網。
防止網路病毒的要點:安裝病毒防火牆的同時安裝網路防火牆;不瀏覽陌生的、不良的網站;不下載、不運行網路上的可疑程序、軟體。
推薦使用金山毒霸2011免費版+金山衛士來保護你的網路安全。金山衛士自帶網盾模塊,實時監控你瀏覽網頁是否安全、下載軟體是否含有病毒,確保病毒不會進入你的系統。
4. 如何防範網路病毒入侵
1.普通病毒的防範方法 拓展視頻
查殺計算機及手機病毒不如搞好預防,防患於未然。如果能夠採取全面的防護措施,則會降低被感染的可能,預防為主是避免大規模感染病毒的有效措施之一。
首先用戶要在思想上有防病毒的警惕性,依靠使用防病毒技術和管理措施,部分病毒就無法攻破計算機安全保護屏障,不能廣泛傳播。個人用戶要及時升級操作系統以及防病毒產品,因為病毒以每日4-6個的速度產生,防病毒產品必須適應病毒的發展,不斷升級,才能識別和殺滅新病毒,為系統提供較為的安全環境。
每一位計算機使用者都要遵守病毒防治的法律和制度,做到不製造病毒,不傳播病毒。養成良好的上機習慣,如定期備份系統數據文件;外部存儲設備連接前先殺毒再使用;不訪問違法或不明網站,不下載傳播不良文件,不連接未知的WiFi,不隨意掃描二維碼等。
2. 木馬病毒的防範
木馬的清除可以通過手動清除和殺毒軟體清除兩種方式。在檢測清除木馬的同時,還要注意對木馬的預防,做到防範於未然。
(1)不點擊不明的網址或郵件、不掃描來歷不明的二維碼。較多木馬是通過網址鏈接、二維碼或郵件傳播,當收到來歷不明的郵件時,也不要隨便打開,應盡快刪除。智能客戶端不要隨意掃描未經認證的二維碼。
(2)不下載非官方提供的軟體。如需下載必須常備軟體,最好找一些知名的網站下載,而且不要下載和運行來歷不明的軟體。而且,在安裝軟體前最好用殺毒軟體查看有沒有病毒,再進行安裝。
(3)及時給操作系統打官方補丁包進行漏洞修復,只開常用埠。一般木馬是通過漏洞在系統上打開埠留下後門,以便上傳木馬文件和執行代碼,在把漏洞修復上的同時,需要對埠進行檢查,把可疑的埠封關閉,確保無法病毒無法傳播。
(4)使用實時監控程序。在網上瀏覽時,最好運行反木馬實時監控查殺病毒程序和個人防火牆,並定時對系統進行病毒檢查。還要經常升級系統和更新病毒庫,注意關注關於網路安全的相關新聞公告等,提前做好預案防範木馬有效措施。
5. 電腦網路——反病毒問題
威金,蠕蟲,魔波,木馬,TROJAN及其變種,BACKDOOR,灰鴿子,熊貓燒香,橙色八月,黑龍,南希
我曾經使用過大概11款殺毒軟體,除了國產的江民KV系列沒用過之外,其它有名氣的全裝過。個人的感覺:
1)瑞星:廣告做的最好,產品做的相當爛。原因,一是機器卡,裝了之後機器不論是運行還是進入系統都要慢好多;二是殺木馬能力相當不怎麼樣,在正版的瑞星上,不論是sxs還是熊貓燒香還是Viking,在病毒出現1個禮拜之內,你用瑞星是查不出來的,加殼之後更是如此。三是瑞星是被木馬整死幾率最高的。所以一般除了菜鳥之外,我是不推薦瑞星的(菜鳥們經常還指名要裝這個,沒辦法哈)
2)卡巴斯基:最新的好象是6.0版本的。病毒庫更新很快,而且可以在aol上面申請一年的key,國內的360衛士也可以申請一個半年的key。缺點是一些木馬能查出,但是不能殺掉,還有就是樹大招風,被木馬幹掉的幾率不低。
3)McAfee(麥咖啡):我用的是企業版,目前最流行的是8.0i的企業版,病毒庫升級不錯,對木馬一般。被木馬幹掉的幾率也不小。
4)金山毒霸:我曾經給廠里買過2套正版。在開啟金山網鏢的情況下,機器卡的厲害些,關閉之後對機器影響不算太大。被病毒幹掉之後,實時防護失效,但是查毒殺毒還能進行,病毒庫升級也能運行,再度開啟實時防護失敗。不怎麼推薦
5)NOD32:用過一段時間,感覺一般。對流行的木馬查殺反應速度慢,因為只用過一個月,不做評論。
6)avast!:Home版可以憑借郵箱來申請免費的key。病毒庫更新還可以,缺點是經常遇到殺不了的病毒,那個提示框啊,不停的出……根本無法工作。被木馬幹掉的幾率:有(我個人遇到過兩起)
7)病毒驅逐艦:對系統資源佔用小,查毒殺毒速度快。缺點是病毒庫更新慢,價格傻貴。好久不用了,不知道最新版的情況怎麼樣
8)Panda熊貓鉑金版:使用上感覺一般,對系統影響不小。
9)PC-Cillin:好多主板贈送的就是這殺毒軟體。OEM版的會識別主板,不需要key和激活啊什麼的。病毒庫更新個人感覺特慢。
10)F-Secure:就是我目前使用的這個。優點:對加殼木馬識別效果相當好,有四套引擎,不會被木馬或病毒幹掉,有注冊機(這也算優點?)。缺點:沒有中文版(只有漢化的補丁)開機進程多,佔用內存大(30多MB)內存小於512的不推薦。
11)Norton。用過正版的,是IBM本本送的,只能使用3個月,使用之後感覺對系統速度影響還是相當大的。
個人意見:如果內存小的話,就用McAfee或avast!或卡巴,但是要裝在c盤或系統盤,升級病毒庫之後用ghost做備份,當病毒把病毒防火牆結束之後,馬上ghost回來殺毒。注意要把ghost文件的擴展名改了,現在流行的熊貓燒香病毒會自動刪除gho文件,別說我沒提醒你。
如果機器內存大的話,就裝個F-Secure吧。用內存來換系統的穩定還是值得的。
DrWeb以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為技術後盾,其軍方和國家安全部門使用,該軟體不以商業為主,是一個真正技術型的軟體,世界上的最強的加殼病毒他也能殺,其殺毒引擎是世界第一的。佔用資源非常少4-5MB。該殺毒軟體對病毒庫的增編非常嚴謹,對於無法對現在系統造成危害的二進制病毒並不收錄,這里也可以看出它不以商業而以技術和實用性為主的理念。由於這個原因drweb在各殺軟評測中排名並不很靠前,有時候甚至並不參與評測,但是論實際查殺能力卻是世界第一。
我用這個有半年了吧~就種了一次零時攻擊~
還是系統漏洞問題~最後給殺掉了~強啊~
6. 結合實際談談計算機反病毒技術通常有哪些
隨著計算機技術及Internet的發展,人們對計算機的應用越加廣泛,由此,計算機病毒對人們的危害也越來越大,這就使人們的計
算機防毒概念已經有了更新的認識。特別是作為一個企業管理人員,為了保護企業的重要資源與數據,如何了解當前反毒技術的發
展,選購一套適合於自己企業的防毒軟體,已經迫在眉睫。在這里,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目前防毒軟體公司最常用的防毒技術,讓各
位了解一下防毒軟體到底是如何做到防毒工作的。
隨著計算機技術及反毒技術的發展,早期的防病毒卡亦象其它的計算機硬體卡(如漢字卡等)一樣,逐步的衰落出市場,與此
對應的,各種反病毒軟體開始日益風行起來,並且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逐步經歷了好幾代反病毒技術的發展。 第一代反病毒
技術是採取單純的病毒特徵代碼分析,將病毒從帶毒文件中清除掉。這種方式可以准確地清除病毒,可靠性很高。後來病毒技術發
展了,特別是加密和變形技術的運用,使得這種簡單的靜態掃描方式失去了作用。隨之而來的反病毒技術也發展了一步。 第
二代反病毒技術是採用靜態廣譜特徵掃描方法檢測病毒,這種方式可以更多地檢測出變形病毒,但另一方面誤報率也提高,尤其是
用這種不嚴格的特徵判定方式去清除病毒帶來的風險性很大,容易造成文件和數據的破壞。所以說靜態防病毒技術也有難以克服的
缺陷。 第三代反病毒技術的主要特點是將靜態掃描技術和動態模擬跟蹤技術結合起來,將查找病毒和清除病毒合二為一,形
成一個整體解決方案,能夠全面實現防、查、殺等反病毒所必備的各種手段,以駐留內存方式防止病毒的入侵,凡是檢測到的病毒
都能清除,不會破壞文件和數據。隨著病毒數量的增加和新型病毒技術的發展,靜態掃描技術將會使反毒軟體速度降低,駐留內存
防毒模塊容易產生誤報。 第四代反病毒技術則是針對計算機病毒的發展而基於病毒家族體系的命名規則、基於多位CRC校驗
和掃描機理,啟發式智能代碼分析模塊、動態數據還原模塊(能查出隱蔽性極強的壓縮加密文件中的病毒)、內存解毒模塊、自身
免疫模塊等先進的解毒技術,較好的解決了以前防毒技術顧此失彼、此消彼長的狀態。
參考資料:金山毒霸反病毒認證培訓
7. 最常見的網路病毒有那些,怎樣預防
您好
常見的病毒很多例如:1KB病毒、極虎病毒、AV終結者等等
中了病毒目前最好的辦法還是使用殺毒軟體防護
推薦您可以到騰訊電腦管家官網下載一個電腦管家
電腦管家擁有16層實時防護功能,可以從上網安全、應用入口、系統底層等全方位保護電腦安全,避免木馬病毒侵襲,還獨有雲智能預警系統,可以在木馬活動早期偵測並阻斷木馬的破壞行為,通過雲查殺技術秒殺最新流行木馬。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和問題,歡迎再次來電腦管家企業平台進行提問,我們將盡全力為您解答疑難
騰訊電腦管家企業平台:http://..com/c/guanjia/
8. 計算機網路病毒防護有哪些管理和技術措施
隨著計算機信息化建設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已普遍應用到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個領域,比如政府機關、學校、、社區及家庭等。但隨之而來的是,計算機網路安全也受到全所未有的威脅,計算機病毒無處不在,黑客的猖獗,都防不勝防。本文將著重對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安全防範措施。 1、技術層面對策
在技術方面,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主要有實時掃描技術、實時監測技術、防火牆、完整性檢驗保護技術、病毒情況分析報告技術和系統安全管理技術。綜合起來,技術層面可以採取以下對策:
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包括系統管理員和用戶在內的人員的技術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對重要部門和信息,嚴格做好開機查毒,及時備份數據,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2) 網路訪問控制。訪問控制是網路安全防範和保護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網路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訪問。它是保證網路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訪問控制涉及的技術比較廣,包括入網訪問控制、網路許可權控制、目錄級控制以及屬性控制等多種手段。 3) 資料庫的備份與恢復。資料庫的備份與恢復是資料庫管理員維護數據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備份是恢復資料庫最容易和最能防止意外的保證方法。恢復是在意外發生後利用備份來恢復數據的操作。有三種主要備份策略:只備份資料庫、備份資料庫和事務日誌、增量備份。
4) 應用密碼技術。應用密碼技術是信息安全核心技術,密碼手段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證。基於密碼的數字簽名和身份認證是當前保證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碼技術主要包括古典密碼體制、單鑰密碼體制、公鑰密碼體制、數字簽名以及密鑰管理。 5) 切斷傳播途徑。對被感染的硬碟和計算機進行徹底殺毒處理,不使用來歷不明的U盤和程序,不隨意下載網路可疑信息。
6) 提高網路反病毒技術能力。通過安裝病毒防火牆,進行實時過濾。對網路伺服器中的文件進行頻繁掃描和監測,在工作站上採用防病毒卡,加強網路目錄和文件訪問許可權的設置。在網路中,限制只能由伺服器才允許執行的文件。
7) 研發並完善高安全的操作系統。研發具有高安全的操作系統,不給病毒得以滋生的溫床才能更安全。 2、管理層面對策
計算機網路的安全管理,不僅要看所採用的安全技術和防範措施,而且要看它所採取的管理措施和執行計算機安全保護法律、法規的力度。只有將兩者緊密結合,才能使計算機網路安全確實有效。
計算機網路的安全管理,包括對計算機用戶的安全教育、建立相應的安全管理機構、不斷完善和加強計算機的管理功能、加強計算機及網路的立法和執法力度等方面。加強計算機安全管理、加強用戶的法律、法規和道德觀念,提高計算機用戶的安全意識,對防止計算機犯罪、抵制黑客攻擊和防止計算機病毒干擾,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這就要對計算機用戶不斷進行法制教育,包括計算機安全法、計算機犯罪法、保密法、數據保護法等,明確計算機用戶和系統管理人員應履行的權利和義務,自覺遵守合法信息系統原則、合法用戶原則、信息公開原則、信息利用原則和資源限制原則,自覺地和一切違法犯罪的行為作斗爭,維護計算機及網路系統的安全,維護信息系統的安全。除此之外,還應教育計算機用戶和全體工作人員,應自覺遵守為維護系統安全而建立的一切規章制度,包括人員管理制度、運行維護和管理制度、計算機處理的控制和管理制度、各種資料管理制度、機房保衛管理制度、專機專用和嚴格分工等管理制度。 3、物理安全層面對策
要保證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安全、可靠,必須保證系統實體有個安全的物理環境條件。這
個安全的環境是指機房及其設施,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計算機系統的環境條件。計算機系統的安全環境條件,包括溫度、濕度、空氣潔凈度、腐蝕度、蟲害、振動和沖擊、電氣干擾等方面,都要有具體的要求和嚴格的標准。 2) 機房場地環境的選擇。計算機系統選擇一個合適的安裝場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響到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選擇計算機房場地,要注意其外部環境安全性、地質可靠性、場地抗電磁干擾性,避開強振動源和強雜訊源,並避免設在建築物高層和用水設備的下層或隔壁。還要注意出入口的管理。
3) 機房的安全防護。機房的安全防護是針對環境的物理災害和防止未授權的個人或團體破壞、篡改或盜竊網路設施、重要數據而採取的安全措施和對策。為做到區域安全,首先,應考慮物理訪問控制來識別訪問用戶的身份,並對其合法性進行驗證;其次,對來訪者必須限定其活動范圍;第三,要在計算機系統中心設備外設多層安全防護圈,以防止非法暴力入侵;第四設備所在的建築物應具有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的設施。 計算機網路安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技術、設備、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決方案的制定需要從整體上進行把握。網路安全解決方案是綜合各種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安全技術,將安全操作系統技術、防火牆技術、病毒防護技術、入侵檢測技術、安全掃描技術等綜合起來,形成一套完整的、協調一致的網路安全防護體系。我們必須做到管理和技術並重,安全技術必須結合安全措施,並加強計算機立法和執法的力度,建立備份和恢復機制,制定相應的安全標准。此外,由於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犯罪等技術是不分國界的,因此必須進行充分的國際合作,來共同對付日益猖獗的計算機犯罪和計算機病毒等問題。
9. 反病毒是什麼
常用的反病毒軟體技術
特徵碼技術:基於對已知病毒分析、查解的反病毒技術
目前的大多數殺病毒軟體採用的方法主要是特徵碼查毒方案與人工解毒並行,亦即在查病毒時採用特徵碼查毒,在殺病毒時採用人工編制解毒代碼。
特徵碼查毒方案實際上是人工查毒經驗的簡單表述,它再現了人工辨識病毒的一般方法,採用了「同一病毒或同類病毒的某一部分代碼相同」的原理,也就是說,如果病毒及其變種、變形病毒具有同一性,則可以對這種同一性進行描述,並通過對程序體與描述結果(亦即「特徵碼」)進行比較來查找病毒。而並非所有病毒都可以描述其特徵碼,很多病毒都是難以描述甚至無法用特徵碼進行描述。使用特徵碼技術需要實現一些補充功能,例如近來的壓縮包、壓縮可執行文件自動查殺技術。
但是,特徵碼查毒方案也具有極大的局限性。特徵碼的描述取決於人的主觀因素,從長達數千位元組的病毒體中擷取十餘位元組的病毒特徵碼,需要對病毒進行跟蹤、反匯編以及其它分析,如果病毒本身具有反跟蹤技術和變形、解碼技術,那麼跟蹤和反匯編以獲取特徵碼的情況將變得極其復雜。此外,要擷取一個病毒的特徵碼,必然要獲取該病毒的樣本,再由於對特徵碼的描述各個不同,特徵碼方法在國際上很難得到廣域性支持。特徵碼查病毒主要的技術缺陷表現在較大的誤查和誤報上,而殺病毒技術又導致了反病毒軟體的技術遲滯。
虛擬機技術:啟發式探測未知病毒的反病毒技術
虛擬機技術的主要作用是能夠運行一定規則的描述語言。由於病毒的最終判定準則是其復制傳染性,而這個標準是不易被使用和實現的,如果病毒已經傳染了才判定是它是病毒,定會給病毒的清除帶來麻煩。
那麼檢查病毒用什麼方法呢?客觀地說,在各類病毒檢查方法中,特徵值方法是適用范圍最寬、速度最快、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但由於其本身的缺陷問題,它只適用於已知病毒,對於未知病毒,如果能夠讓病毒在控制下先運行一段時間,讓其自己還原,那麼,問題就會相對明了。可以說,虛擬機是這種情況下的最佳選擇。
虛擬機在反病毒軟體中應用范圍廣,並成為目前反病毒軟體的一個趨勢。一個比較完整的虛擬機,不僅能夠識別新的未知病毒,而且能夠清除未知病毒,我們會發現這個反病毒工具不再是一個程序,而成為可以和卡斯帕羅夫抗衡的ibm深藍超級計算機。首先,虛擬機必須提供足夠的虛擬,以完成或將近完成病毒的「虛擬傳染」;其次,盡管根據病毒定義而確立的「傳染」標準是明確的,但是,這個標准假如能夠實施,它在判定病毒的標准上仍然會有問題;第三,假如上一步能夠通過,那麼,我們必須檢測並確認所謂「感染」的文件確實感染的就是這個病毒或其變形。
目前虛擬機的處理對象主要是文件型病毒。對於引導型病毒、word/excel宏病毒、木馬程序在理論上都是可以通過虛擬機來處理的,但目前的實現水平仍相距甚遠。就像病毒編碼變形使得傳統特徵值方法失效一樣,針對虛擬機的新病毒可以輕易使得虛擬機失效。雖然虛擬機也會在實踐中不斷得到發展。但是,pc的計算能力有限,反病毒軟體的製造成本也有限,而病毒的發展可以說是無限的。讓虛擬技術獲得更加實際的功效,甚至要以此為基礎來清除未知病毒,其難度相當大。
受病毒在理論上就是不可判定的這一根本前提的制約,事實上,無論是啟發式,亦或是虛擬機,都只能是一種工程學的努力,其成功的概率永遠不可達到100%。這是惟一的卻又是無可奈何的缺憾。
未來的反病毒技術:
虛擬現實
對於未來技術的展望可能只是一種近乎飄渺的幻想,但是就如同計算機病毒最初的描述出現在科幻小說里,雖然還有許許多多我們目前仍在實現卻仍未實現的技術,甚至還有許多我們根本未考慮到的因素。只要技術足夠成熟,網路世界中是完全有可能出現類似人工智慧的反病毒技術。
未來反病毒的疑難之一就是:我們永遠無法寫出一個合理的程序來辨識和查殺病毒。病毒掌握了人類所掌握的一切,它同樣能辨識和分析反毒程序,並對自身重新編程;而反毒程序要可能同樣地對病毒進行探測,再進行自編程。病毒與反毒程序的角逐就變成了自編程能力的實現,而這樣的結果只能導致網路空間緊張,甚至崩潰!
我們還可以考慮用另一種方式:人工進入計算網路世界的方法來查殺病毒。人有足夠的智能和經驗積累來完成對病毒的辨識和殺除,而這就只剩下建立人與計算機之間的「橋」的問題了。
目前的虛擬現實技術重點放在了對人與人的自然界交流方式———「感官」的計算機描述的實現上,它如同人們所有的知覺都最終感測給大腦,大腦對這種感測作出一種體驗上的描述,從而形成知覺意識。如果計算機將二進制代碼流表述成腦電波的流信息,並通過神經感測給大腦,則完全可以描述並引導、控制人的一切思維。簡單地說,人的思維與計算機語言存在了這樣一個通用的介面!
這種理論如果得以實現,則虛擬現實技術將進入新的發展領域。雖然從理論上講是不可能在對病毒未知的情況下對其做出精確判斷從而預防,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經過反病毒專家多年的統計、分析、研究積累的經驗,完全有可能以概率方式對病毒危險進行一種分級制測定並對其使用反病毒程序,在相當程度上達到較精確地防禦未知病毒的侵入。
第三代反病毒產品:
防殺兼備、萬能恢復
從技術的數學模型上來說,過去、現在、將來的反病毒軟體都不可能有任何理論上的超越,即無法跨越不可判定性的鴻溝,特徵碼也好,啟發式虛擬機也好,或者兼而有之,相互配合,暫時不會有新的突破。那麼,具體到反病毒技術的產品,也基本上離不開這些模式。當然,即使是從工程學的角度上來說,在相同的技術起點上如何構築出實現方式和最終效果完全不同的實用產品,仍然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追求。
從手工查殺病毒,到早期散兵游勇式的查殺病毒,到與internet的技術接軌,直至今天擔負起防殺兼備、萬能恢復的第三代反病毒軟體,反病毒技術在與病毒的斗爭中不斷進步,不斷誕生各種為計算機用戶解憂去患的反病毒產品。從早期的防病毒卡、手動查殺的dos版軟體(即第一代,代表產品有:kill、kv100、kv200、kv300、瑞星、早期vrv、早期avxx。),到在線監控實時查殺的病毒防火牆(即第二代,代表產品為vrv殺毒套裝、killxx版、kv3000預覽版),我們已經發現要免除病毒的災難,僅有殺毒是不夠的。
安全專家認為,真正的安全僅有殺毒是不夠的,因為在電腦世界中,永遠有捉摸不定的東西遊離在身邊。除去泛濫的病毒,系統的漏洞、硬體或軟體的沖突、人為的誤操作、利用bo特洛伊木馬惡意進攻、電腦本身的不穩定性、黑客襲擊等形形色色的安全威脅不勝枚舉。所以,一個好的安全軟體,僅僅能殺毒是不夠的,必須把備份與災難恢復相結合起來。
面對呼嘯而來益發凶惡的未來病毒,僅有殺毒是不夠的。用戶對於病毒的恐懼,並不是來自它的能夠自我復制,盡管這才是病毒之所以成為病毒的根本,擔心害怕的是病毒侵入並且發作,結果造成的大大小小的無可挽回的損失。這種客觀的迫切的需要,成為新形勢對反病毒技術和產品提出的最高要求。於是,第三代反病毒軟體必須要做到突破單一殺毒的局限性,針對用戶經常面臨急需數據搶修、系統恢復等難題,不僅可以殺滅入侵病毒、擊潰來犯黑客、消滅有害數據,還有智能災難恢復、全息數據救援、維護系統正常運行的全面保障信息安全的功能,其代表產品是北京北信源公司研發的一種全方位、多功能、高可靠的安全軟體「殺毒專家」。
我們期望有一種針對惡性病毒發作時可能實施的破壞行為的截獲、阻止裝置,軟體的亦或是硬體的,對所有帶有危險級別的、可能影響系統運行和信息資料安全的操作加以禁止,就像過濾文件中的病毒特徵碼一樣,對一個將要執行的操作進行安全性判斷。就像今天在多任務環境下實時殺毒的防火牆重新煥發了青春一樣,我們不難預料,這種在線式的以危險行為監控為特徵的反病毒技術和產品也一定會出現,配合以前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反病毒技術,實現更高意義上的更加可靠的信息安全。
10. 從事反病毒需要什麼專業知識
呵想反病毒啊
學習路線我推薦個把:
編程是基礎必須熟練,只有你會編寫程序才能去逆向分析病毒木馬等。
當你有了好的編程基礎,可以開始嘗試了解病毒木馬的原理。並且自己可以嘗試編寫病毒木馬。
我羅列一些反病毒所需的知識把。
基礎部分:
1編程至少精通C\C++,最好能熟練匯編語言
2.熟悉網路編程,對計算機網路有深入了解
3.熟悉windwos,linux等操作系統
4.熟悉基本的病毒木馬原理
擴展部分:
1.反匯編,逆向能力
2.熟悉windwos,linux內核架構
3.加殼,手動脫殼
4.虛擬機技術
這些是基本目前反病毒行業的知識。
大學的專業課程...怎麼說呢,沒太多用把。學到基本就可以了.
關鍵還是課外自學,這個是個長遠的活,要有毅力。
最後祝你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