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信交換系統的基本結構是怎樣的各組成部分分別完成哪些功能
信息傳輸子系統:主要包括交換網路和各種介面,交換網路用以實現數據交換(從某個介面進入,某個介面輸出),介面將進入交換系統的信號轉變為交換系統內部所適應的信號,或者相反(包括信號碼型、速率等方面)。
控制子系統:使用信令與用戶和其它交換系統進行「協調與溝通」,以完成對交換的控制
⑵ GSM系統基站設備主要包括哪幾部分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麼
網路交換子系統(NSS)、基站子系統(BSS)、移動台(MS)、操作維護中心(OMC)
網路交換子系統主要完成交換功能、用戶數據與移動性管理和安全性管理所需的資料庫功能。
基站子系統主要完成無線發送接收和無線資源管理等功能。
移動台完成話音編碼、信道編碼、信息加密、信息的調制和解調、信息發射和接受。
操作維護中心主要對整個GSM網路系統進行管理和監控。
⑶ nss網路子系統所包括的網路單元有哪些
GSM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又稱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全球通)。
GSM通信系統主要由移動交換子系統(MSS)、基站子系統(BSS)和移動台(MS)三大部分組成,如圖所示。其中MSS與BSS之間的介面為A介面,BSS與MS之間的介面為Um介面。GSM規范對系統的A介面和Um介面都有明確的規定,也就是說,A介面和Um介面是開放的介面。
(4)GSM系統的組成
(4)-1.移動交換子系統MSS
完成信息交換、用戶信息管理、呼叫接續、號碼管理等功能。
(4)-2.基站子系統BSS
BSS系統是在一定的無線覆蓋區中由MSC控制,與MS進行通信的系統設備,完成信道的分配、用戶的接入和尋呼、信息的傳送等功能。
(4)-3.移動台MS
MS是GSM系統的移動用戶設備,它由兩部分組成,移動終端和客戶識別卡(SIM卡)。移動終端就是「機」,它可完成話音編碼、信道編碼、信息加密、信息的調制和解調、信息發射和接收。SIM卡就是「人」,它類似於我們現在所用的IC卡,因此也稱作智能卡,存有認證客戶身份所需的所有信息,並能執行一些與安全保密有關的重要信息,以防止非法客戶進入網路。SIM卡還存儲與網路和客戶有關的管理數據,只有插入SIM卡後移動終端才能接入進網。
(4)-4.操作維護子系統
GSM子系統還包括操作維護子系統(OMC),對整個GSM網路進行管理和監控。通過它實現對GSM網內各種部件功能的監視、狀態報告、故障診斷等功能。
⑷ 什麼是話路子系統、控制子系統(程式控制交換)
話路子系統由中央級(選組級)交換網路和用戶級交換網路以及各種介面電路以及信號音收發設備組成。
控制子系統是交換機的「指揮系統」,交換機的所有動作都是在控制系統的控制下完成的。現代數字程式控制機基本上採用兩種多處理機的控制結構:分級分散控制和分布式分散控制,不論採用何種控制結構,處理機的配置都採用冗餘配置。
⑸ gsm的網路單元有哪些
GSM網路結構可以接功能劃分為三大部分:
NSS(網路交換子系統)
ESS(基站子系統)
NMS(網路管理子系統)
GSM網路各單元的作用:
NSS:網路交換子系統。負責執行呼叫控制功能。比如。管理一個呼叫的建立,保持,釋族,以及這個呼叫的計費信息。
ESS:基站子系統。充當手機用戶和Ns5之間的一個介面。同時,它還對無線介面和基站子系統中的各網路元素之間的傳輸鏈路進行控制。
NMS:網路管理子系統。管理整個G8網路。它包括告警管理以及反映網路性能的一些測量和統計報告。
⑹ omc是什麼意思
操作維護中心(OMC,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操作維護系統中的各功能實體。
依據廠家的實現方式可分為無線子系統的操作維護中心(OMC-R)和交換子系統的操作維護中心(OMC-S)。與移動台(MS)、基站子系統(BSS)、網路與交換子系統(NSS)(網路與交換子系統包括:訪問位置寄存器(VLR)、歸屬位置寄存器(HLR)、設備識別寄存器(EIR)、認證中心(AUC)、移動業務交換中心(MSC))等功能單元總體結構組成GSM系統。
omc作品OMC主要活躍在網路文字游戲領域,玩家玩游戲之前要填寫非常詳細的人物資料,然後可以向OMC的畫師們訂購自己的畫像,因為填寫的資料不同,所以每個人的畫像都是不一樣的,而且OMC的畫師非常多,玩家完全可以憑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畫師,一幅頭像的價格是3000日元,此外還有全身像、事件像等。畫風比較統一的有,鳴沢滉延(Hirono Narusawa)的作品最多。
⑺ CDMA移動通信系統的組成
CMDA蜂窩通信系統的網路結構與GSM系統相類似,主要由基站收發信機BTS、基站控制器BSC、移動交換中心MSC、操作管理中心OMC等組成。
如下圖:
⑻ 移動通訊工作頻段
我國模擬蜂窩移動通信曾使用890—905MHz(移動台發,基站收)和935—950MHz(基站發,移動台收)工作頻段,現已逐步將部分頻率讓給GSM
我國數字蜂窩移動通信使用905—915MHz(移動台發,基站收)和950—960MHz(基站發,移動台收)工作頻段,其中中國移動通信公司GSM系統使用905—909MHz和950—954MHz工作頻段,中國聯通公司GSM系統使用909—915MHz和954—960MHz工作頻段。此外中國移動通信公司還使用了1800MHz頻段的10MHz的帶寬。
805~1880(基站發、移動台收)
雙工間隔為95MHz,工作帶寬為75 MHz,載頻間隔為200 kHz。
中國聯通頻點分配 其中我國的800M頻段,規定的頻帶為824MHz—894MHz,其中我國的CDMA網路主要使用上行825MHz—835MHz、下行870MHz—880MHz的800M A段頻帶,每載波寬度為1.25MHz。
在A端頻帶中中心頻點頻率的計算公式為:上行鏈路: 825.00MHz+0.03MHz*(N-1023);下行鏈路: 870.00MHz+0.03MHz*(N-1023);其中分配給聯通的頻點為283、242、201、160、119、78、37共七個頻點,聯通現網使用了283、242、201三個頻點。
對於800M CDMA網路除A段外其它頻帶內中心頻點頻率的計算公式為:上行鏈路: 825.00MHz+0.03MHz*N
下行鏈路: 870.00MHz+0.03MHz*N。
\移動通信技術
移動通信概述
第一代移動通信:模擬移動通信
第二代移動通信:數字移動通信
移動數據通信
第三代移動通信
移動通信概述
綜述
蜂窩技術的基本概念
提高容量
蜂窩技術不是分割頻率而是分割地理區域
蜂窩系統的優勢:頻率復用
蜂窩移動通信的頻率分配
我國模擬蜂窩移動通信曾使用890—905MHz(移動台發,基站收)和935—950MHz(基站發,移動台收)工作頻段,現已逐步將部分頻率讓給GSM
我國數字蜂窩移動通信使用905—915MHz(移動台發,基站收)和950—960MHz(基站發,移動台收)工作頻段,其中中國移動通信公司GSM系統使用905—909MHz和950—954MHz工作頻段,中國聯通公司GSM系統使用909—915MHz和954—960MHz工作頻段。此外中國移動通信公司還使用了1800MHz頻段的10MHz的帶寬。
第三代移動通信工作在2000MHz頻段上。
第一代移動通信:模擬移動通信
第一代模擬移動通信系統主要制式
AMPS
TACS
第一代的主要缺陷:
容量有限
保密性差,容易發生盜碼並機
制式不統一,互不兼容,妨礙漫遊,限制了服務覆蓋面等
數字蜂窩系統的優勢
能有效地利用無線頻率資源,系統容量大
呼叫質量高
能向用戶提供話音以外的多種非話業務
制式比較統一,能方便地提供自動漫遊業務(包括國際漫遊)
易於加密,提供較完善的保密方法(如話音、接入加密等)
數字網要求的功率較低
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系統主要制式
GSM(全球移動通信系統)
DCS-1800
TDMA IS—136(最初被稱為D—AMPS)
CDMA IS—95(QCDMA)
PDC(個人數字蜂窩)
GSM系統組成
網路交換子系統(NSS)
移動交換中心(MSC)
歸屬位置寄存器(HLR)
訪問位置寄存器(VLR)
鑒權中心(AUC)
設備識別寄存器(EIR)
基站子系統(BSS)
基站控制器(BSC)
基站收發信台(BTS)
操作維護中心(OMC)
移動台(MS)
GSM系統的主要優點
標准化程度高,介面開放,聯網能力強,能國際漫遊
能提供准ISDN業務:電信業務、承載業務、補充業務
使用SIM卡,實現機卡分離,手機通用,適合未來個人通信的需要
保密安全性能好,具有鑒權、加密功能
頻譜利用率比模擬系統好,系統容量大,比模擬網大三倍以上
價格便宜
路由選擇原則
固定用戶呼叫移動用戶,應盡可能快的就近進入移動網查詢路由,由移動網進行接續。
移動用戶呼叫固定用戶,應立即進入固定網,由固定網進行接續。
移動通信系統主要採用的多址方式
頻分多址(FDMA)
時分多址(TDMA)
碼分多址(CDMA)
在碼分多址系統中,各發送端用各不相同的、相互(准)正交的地址碼調制其所發送的信號。在接收端利用碼型的(准)正交性,通過地址識別(相關檢測),從混合信號中選出相應的信號
實現碼分多址的必備條件 (實現碼分多址的三大關鍵技術)
足夠多的地址碼,且要有良好的自相關特性和互相關特性
在各接收端,必須產生本地地址碼,其不但在碼型結構上與對端發來的地址碼一致,而且在相位上也要完全同步。用本地碼對收到的全部信號進行相關檢測,從中選出所需要的信號
碼分系統必須與擴展頻譜(簡稱擴頻)技術相結合
採用CDMA技術的優點
系統容量大
語音激活技術
扇區劃分技術
軟容量
軟切換
特有的分集形式
與窄帶系統(模擬系統)共存
保密性強
發射功率低
頻率分配和管理簡單
移動數據通信技術
傳輸承載平台技術
短消息(SMS)
非結構化補充業務(USSD)
電路交換數據業務(CSD)
高速電路交換數據業務(HSCSD)
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
增強型分組數據業務(EDGE)
第三代技術(3G)
應用開發平台技術
SIM卡應用工具(SIM Toolkit)
無線應用協議(WAP)
移動數據業務
電路型數據業務
CSD(接入速率9.6 kbit/s)
HSCSD (57.6 kbit/s)
分組型數據業務
GPRS(171.2 kbit/s)
EDGE (384 kbit/s)
第三代數據業務(2 Mbit/s)
高速電路交換數據業務(HSCSD)
採用了新的信道編碼方式,使每個時隙的傳輸速率從9.6 kbit/s提高到14.4 kbit/s
可實現1—4時隙捆綁,使傳輸速率最高可達到57.6 kbit/s
上下行數據傳輸可採用不同速率
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的特點
傳輸速率快
支持4種編碼方式,並採用多時隙(最多8個時隙)合並傳輸技術,使數據速率最高可達171.2kbit/s
可靈活支持多種數據應用
網路接入速度快
可長時間在線連接
計費更加合理
高效地利用網路資源,降低通信成本
支持多用戶共享一個信道的機制(每個時隙允許最多8個用戶共享)
利用現有的無線網路覆蓋,提高網路建設速度,降低建設成本
在無線介面,GPRS採用與GSM相同的物理信道,定義了新的用於分組數據傳輸的邏輯信道。可設置專用的分組數據信道,也可按需動態佔用話音信道
GPRS的核心網路順應通信網路的發展趨勢,為GSM網向第三代演進打下基礎
增強型數據業務(EDGE)
採用一種改進的GSM調制技術,每時隙的速率提高到48 kbit/s
允許集中使用多達8個時隙,此時速率可達到384 kbit/s
屬於增強型GPRS數據業務
WAP系統組成
WAP網關(或WAP代理伺服器)
功能:協議轉換;內容編解碼;用戶認證、用戶管理、計費功能等
WAP終端
WAP終端安裝有支持WAP協議的微型瀏覽器作為用戶介面,完成類似於Web瀏覽器的功能
無線網路
應用伺服器
IMT-2000的特點
全球無縫覆蓋和漫遊
高速傳輸,提供窄帶和寬頻多媒體業務
無縫業務傳遞
支持系統平滑升級和現有系統的演進
適應多種運行環境
第三代移動通信地面無線介面主要技術
IMT—2000 CDMA DS(直接序列)
UTRA/WCDMA
cdma2000DS
IMT—2000 CDMA MC(多載波)
cdma2000MC(包括1x,3x並可擴展至6x,9x,12x)
IMT—2000 CDMA TDD(時分雙工)
TD-SCDMA
UTRA TDD
IMT—2000 TDMA SC
UWC-l36
IMT—2000 TDMA MC
EP DECT
實施第二代網路向第三代演進時應該考慮的關鍵問題
投資
技術的可用性與成熟性
操作的靈活性
過渡要求
第二代向第三代過渡的方案
GSM網路向第三代的演進
GPRS
EDGE
窄帶CDMA網路向第三代的演進
cdma2000-1x
⑼ 網路子系統(NSS)中包括哪些基本的功能實體
GSM系統主要由移動台(MS)、移動網子系統(NSS)、基站子系統(BSS)和操作支持子系統(OSS)四部分組成 基站子系統(BSS)在移動台(MS)和移動網子系統(NSS)之間提供和管理傳輸通路,特別是包括了MS與GSM系統的功能實體之間的無線介面管理。NSS是整個GSM系統的控制和交換中心,它負責所有與移動用戶有關的呼叫接續處理、移動性管理、用戶設備及保密性等功能,並提供GSM系統與其他網路之間的連接。MS、BSS和NSS組成GSM系統的實體部分,操作支持子系統(OSS)則提供運營部門一種手段來控制和維護這些實際運行部分。GSM使用的是時分多址的變體 GSM將資料數字化,並將數據進行壓縮,然後與其它的兩個用戶數據流一起從信道發送出去,另外的兩個用戶數據流都有各自的時隙。GSM實際上是歐洲的無線電話標准,據GSM MoU聯合委員會報道GSM系統有幾項重要特點:防盜拷能力佳、網路容量大、手機號碼資源豐富、通話清晰、穩定性強不易受干擾、信息靈敏、通話死角少、手機耗電量低。
⑽ 數據交換系統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數據交換平台是指將分散建設的若干應用信息系統進行整合,通過計算機網路構建的信息交換平台,它使若干個應用子系統進行信息/數據的傳輸及共享,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成為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基本目標,保證分布異構系統之間互聯互通,建立中心資料庫,完成數據的抽取、集中、載入、展現,構造統一的數據處理和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