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詞語義烏什麼意思

網路詞語義烏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8-17 19:44:22

Ⅰ 詞語解釋義務什麼意識

義務
1. 與權利相對。指政治上、法律上、道義上應盡的責任。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四章:「若夫應兵點籍,則凡有國之世,視為義務。」 2. 不要報酬的。 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與發展,人與人之間建立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按維系方式的不同,所有社會關系可以分為親戚關系、朋友關系與同事關系,按社會領域的不同,所有社會關系可以分為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和文化關系,而所有社會關系的核心內容都是價值關系或利益關系,即在所有的社會關系中,任何人一方面應該進行一定的價值付出,另一方面又應該得到一定的價值回報。
詞目:義務 拼音:yìwù 基本解釋: 義務 yìwù 1. [ty;obligation;commitment] 2. 依照身份、地位或職業,由命令或習俗責成的工作、行為、服務或職務 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 3. 在道德或倫理上的一般強制的應盡責任 [volunteer;voluntary] 不要報酬,義務勞動義務:就是人在相應的社會關系中應該進行的價值付出。 權利:就是人在相應的社會關系中應該得到的價值回報。 職責:在所有的社會關系中,任何人通常有一種最重要的社會關系,這種社會關系決定著他的根本利益,是他主要的生活來源和生存根本,職責就是一個人在其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中應該進行的價值付出。 yìwù 1、「權利」的對稱。法律對公民或法人必須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為的約束。在社會主義社會,義務與權利是一致的,不可分離。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規定應盡的責任,例如:服兵役。 2、道德上應盡的責任。 3、不要報酬的:義務咨詢|義務勞動。 概念:義務意味著主體必須響應他人的要求,針對客做出某一特定的行為
編輯本段法律意義
義務 ty 法律關系的內容,指法律規定的對法律關系主體必須作出一定行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為的約束。與權利相對應。法律義務同基於道德、宗教教義或其他社會規范產生的義務不同,它是根據國家制定的法律規范產生,並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其履行的。違反法律義務就要承擔法律責任(見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 法律上的義務與權利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沒有權利就無所謂義務,沒有義務也就沒有權利。在某些法律關系中 ,每一個法律關系的參加者都可能同時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 。例如在買賣合同中,買受人有取得一定物品為自己所有的權利,同時有付給貨款的義務;出賣人則有把一定物品轉移給買受人的義務,同時享有取得貨款的權利。也有一些法律關系,一定的主體享受權利,而由一切人承擔義務。例如在所有權關系中,一切人都承擔不妨礙某一權利主體佔有、使用或支配歸他所有的財產的義務。在特定的場合,一種行為可以同時既是權利又是義務。例如法律授予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職權。就其與公民的關系來說,是行使權利;就其與國家的關系來說,又是履行義務。 根據不同標准可以對公民的義務進行不同分類,通常分為:①政治生活的義務和一般民事關系的義務。如交納捐稅、服兵役,是政治生活的法律義務;撫養子女、履行債務,是一般的民事法律義務。②積極義務和消極義務,積極義務即必須作出一定行為的義務,如納稅、撫養的義務;消極義務即不作出一定行為的義務,如不得侵入他人住宅的義務。③絕對義務與相對義務。絕對義務,又稱對世義務,指對一般人承擔的義務,例如不得侵害法律所保護的任何公民的基本權利。相對義務,又稱對人義務,指對特定人承擔的義務 ,如債務人只對債權人承擔清償債務的義務。④第一義務與第二義務。這一區別的標准與權利中的原權利與派生權利(又稱救濟權)的劃分相當。第一義務對應原權利而存在,即不侵害他人權利的義務;第二義務對應派生權利而發生,即由於侵害他人權利而發生的義務(見權利)。

示例
義務兵役制:公民依照法律在一定年齡內有服一定期限兵役義務的制度。 義務教育:某些國家法律規定一定年齡的兒童必須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 義務勞動:自願參加的無報酬的勞動。

Ⅱ 義務的名詞解釋

義務
基本解釋:①「權利」的對稱。法律對公民或法人必須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為的約束。在社會主義社會,義務與權利是一致的,不可分離。參見「權利」(765頁)。
②不要報酬的:義務咨詢|義務勞動。

Ⅲ 義務鴨什麼意思

不需要回報為大家服務的男性。這是一個網路詞語,指不需要任何回報為大家服務的男性。義烏是指個人對集體,社會或他人應盡的道德責任,鴨是指為大家服務的男性,所以在網路上義烏鴨被定義為不需要任何回報為大家服務的男性。

Ⅳ 義務與任務的區分

任務的指向性比較單一,而義務的指向性比較廣泛。任務在詞語的含義裡面有命令的意味,而義務的強制性比任務要低得多,義務是每個人行為的最低准則
義務:
義務是情願、志願、應該。「權利」的對稱。①又稱「社會責任」、「直接社會義務」。社會普遍認為的為了滿足一定社會關系參加者享受直接社會權利,其他人應作出的一定作為或不作為,是客觀的社會規律、人們日常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以及其他各種條件直接作用的結果,一般為習慣、道德等社會規范所確認。這種意義上的義務是法律義務的直接基礎和社會內容。②「法律權利」的對稱。又稱「法律義務」。法律規定權利主體必須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一定行為的責任,是保證法律權利得以實現的條件,是國家對一定的直接社會責任的確認,有鮮明的階級性,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根據憲法和各部門法以及其他標准,可以對法律義務作出不同種類的劃分。
任務
通常指交派的工作,擔負的責任。

Ⅳ 義務的名詞解釋嘛煩大家幫忙😞

1、法律義務: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依法承擔的某種必須履行的責任。是設定或隱含在法律規范中、實現於法律關系中的,主體以相對抑制的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保障權利主體獲得利益的一種約束手段·是指法律關系的主體依據法律規范必須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保證權得人的權利得以實現,當負有義務的主體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自己的義務時,要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制裁,承擔相應的責任。

2、立法程序具有民主性、公開性、交涉性及自律性等幾大屬性。現代立法程序的價值體系主要由正義、效率和秩序等構成。其中,正義奠定了立法程序的道德基石,效率賦予了立法程序經濟性的內涵,秩序則給立法程序注入了制度化的理念。現代立法程序的建構及運作應當遵循「正義優先、兼顧效率和秩序」的價值取向。任何立法活動都離不開一定的程序,立法程序與立法活動的關系如同行為的手段方法與行為的目標。

3、法律體系,法學中有時也稱為「法的體系」,是指由一國現行的全部法律規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門分類組合而形成的一個呈體系化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法律體系(Legal System):通常是指一個國家全部現行法律規范分類組合為不同的法律部門而形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簡單地說,法律體系就是部門法體系。部門法,又稱法律部門,是根據一定標准、原則所制定的同類規范的總稱。

Ⅵ 「義務」的近義詞是什麼

近義詞

任務、 責任、 負擔、 職守

Ⅶ 任務和義務具體有什麼區別

任務的指向性比較單一,而義務的指向性比較廣泛。任務在詞語的含義裡面有命令的意味,而義務的強制性比任務要低得多,義務是每個人行為的最低准則主值職責:主要是燃燒調節以及全盤的掌控

副值職責:主要是水位和氣溫的調節

巡檢主要職責:排渣以及啟動或停止一些輔機是去就地全開或全關一些閥門(可能都是電動門但種種原因在盤上打不開或關不嚴,所以手動操作,這種操作在平時最多)任務是根據自己的條件給自己塑造的一個目標或需要達到的某種效果,可以說是主觀的,你有權利放棄,而義務這是法律規定的,只要是規定的義務就得必須做,否則就違法了義務是針對所有人,責任則明確相關的人員,當事人履行義務是理所應當,不履行義務的有可能承擔一定的責任,如犯法,違規,失信,違約,對社會履行義務是道德的表現,如義捐,義賣,公益活動,救死扶傷,拔刀相助,保護國家財產……義務的事情只要自己能遵守,可以不用專門去關心,而負有責任的當事人則必須關心。也是直接責任人,比如崗位,職位,義務與責任的主體都是自己,而義務的客體是社會,社會道德,是法律法規,各種規則,協議,合同……責任的客體是自然人的人生安全與財產安全,法人的財產安全……。 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而依法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這句話非常明確,義務是不指定任何人,責任則明確了某個法人或者自然人,或者組織,事業單位,團體,某個崗位或者職位,義務的事情不一定與自己有關,不是當事人可以不用承擔責任,責任的事情與別人無關。哪怕自己一無所知,什麼都沒做,出了問題,仍然得承擔責任。履行的是義務,承擔的是責任,因果關系中義務是因,責任是果。履行義務是提示是警告,履行責任是一種懲罰。

Ⅷ 義務是動詞嗎

義務不是動詞,而是名詞。義務的意思有:1.依照身份、地位或職業,由命令或習俗責成的工作、行為、服務或職務 2.在道德或倫理上的一般強制的應盡責任 3.不要報酬。

Ⅸ 責任和義務分別是什麼意思有區別嗎

責任責任是一種職責和任務。它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出現而出現,有社會就有責任,身處社會的個體成員必須遵守的規則和條文,帶有強制性。責任有個人的責任和集體的責任。個人的責任指一個完全具備行為能力的人(成年人)所必需去履行的責職。集體的責任指一個集體必須去承擔的一種職責。責任的追究一般以法律有明文規定的為准。義務法律關系的內容,指法律規定的對法律關系主體必須作出一定行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為的約束。與權利相對應。法律義務同基於道德、宗教教義或其他社會規范產生的義務不同,它是根據國家制定的法律規范產生,並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其履行的。違反法律義務就要承擔法律責任(見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

責任與義務的關系?
法律上的義務與權利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沒有權利就無所謂義務,沒有義務也就沒有權利。在某些法律關系中 ,每一個法律關系的參加者都可能同時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 。例如在買賣合同中,買受人有取得一定物品為自己所有的權利,同時有付給貨款的義務;出賣人則有把一定物品轉移給買受人的義務,同時享有取得貨款的權利。也有一些法律關系,一定的主體享受權利,而由一切人承擔義務。例如在所有權關系中,一切人都承擔不妨礙某一權利主體佔有、使用或支配歸他所有的財產的義務。在特定的場合,一種行為可以同時既是權利又是義務。例如法律授予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職權。就其與公民的關系來說,是行使權利;就其與國家的關系來說,又是履行義務。 根據不同標准可以對公民的義務進行不同分類,通常分為:①政治生活的義務和一般民事關系的義務。如交納捐稅、服兵役,是政治生活的法律義務;撫養子女、履行債務,是一般的民事法律義務。②積極義務和消極義務,積極義務即必須作出一定行為的義務,如納稅、撫養的義務;消極義務即不作出一定行為的義務,如不得侵入他人住宅的義務。③絕對義務與相對義務。絕對義務,又稱對世義務,指對一般人承擔的義務,例如不得侵害法律所保護的任何公民的基本權利。相對義務,又稱對人義務,指對特定人承擔的義務 ,如債務人只對債權人承擔清償債務的義務。④第一義務與第二義務。這一區別的標准與權利中的原權利與派生權利(又稱救濟權)的劃分相當。第一義務對應原權利而存在,即不侵害他人權利的義務;第二義務對應派生權利而發生,即由於侵害他人權利而發生的義務(見權利)。

閱讀全文

與網路詞語義烏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6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95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0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77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54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17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53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7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12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7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0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3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96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