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從網路大國變為網路強國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我國正處在這個大潮之中,受到的影響越來越深。我國互聯網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發展成就,網路走入千家萬戶,網民數量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網路大國。同時也要看到,我們在自主創新方面還相對落後,區域和城鄉差異比較明顯,特別是人均帶寬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國內互聯網發展瓶頸仍然較為突出。
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對一個國家很多領域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要認清我們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充分認識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做好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做到協調一致、齊頭並進,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
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路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路空間清朗起來。
網路信息是跨國界流動的,信息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程度決定著信息化發展水平,要加強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信息採集、處理、傳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
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建設網路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要有豐富全面的信息服務,繁榮發展的網路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形成實力雄厚的信息經濟;要有高素質的網路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隊伍;要積極開展雙邊、多邊的互聯網國際交流合作。建設網路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步推進,向著網路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網路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標不斷前進。
要制定全面的信息技術、網路技術研究發展戰略,下大氣力解決科研成果轉化問題。要出台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讓他們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成為信息產業發展主體。要抓緊制定立法規劃,完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依法治理網路空間,維護公民合法權益。
建設網路強國,要把人才資源匯聚起來,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強大隊伍。「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培養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網路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水平創新團隊。
② 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政府怎樣實施網路強國戰略
第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思考分析,運馬列主義原理去分析問題。
第二,要多聽取人民的意見,多調查,多實踐,多總結經驗。
第三,要多地聽取他人的意見,集思廣益。
第四,培養有文化,有知識,有紀律,有理想的四有人,成為支撐國家強大發展的基石。
③ 加強大數據開發與保護 網路強國戰略
加強大數據開發與保護 網路強國戰略
怎樣實施網路強國戰略?怎樣實施「互聯網 」行動計劃?怎樣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這些戰略問題,同時寫進了《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和《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打造網路強國
另一方面,在企業互聯網化的發展方面,大數據也顯示出越來越多的關鍵因素和重要影響。
近日,中央網信辦密集召開座談會,大數據也成為與會企業代表共同關注的話題,而圍繞大數據的發展及配套建設,阿里巴巴、京東、滴滴等企業高管紛紛建言獻策。
大數據就是生命線
阿里巴巴經歷了16年的發展,見證了整個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壯大的整個歷程。今年10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了上市以來的第一份年報,其中特別提出三個重點方向,全球化、農村經濟和大數據、雲計算,這三大領域將作為阿里未來十年的發展的大方向。「要不惜一切來投入,來發展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技術,讓數據和計算的能力成為普惠經濟的基礎。」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石東偉表示,過去16年阿里一直在營造電子商務的生態系統,包括了互聯網金融、智能物流和基於雲計算和大數據的一套技術。「電子商務應該說只是阿里整體戰略的第一步,只有依靠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建立起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的商業基礎設施,也才能真正幫助中國和全球的中小企業,真正實現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石東偉認為,中國經濟未來的奇跡一定在於生產力的釋放和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給內需激發帶來的跨越式發展機遇。
以雙11為例,7年前這僅是淘寶自己的促銷日子,如今成為全社會購物節,更得到全球關注。「今年買家和賣家來自於200多個國家,還有100多個國家的生鮮協會簽了約。」石東偉透露。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雙11,每秒最高有達到10億、10多萬筆訂單要處理,1秒鍾之內如何解決;物流業要在1天以內,要承受相當於平時1個月的壓力;另外還有200多家銀行和螞蟻金服、支付寶系統的匹配,要承擔相當於VISA和Mastercard這兩家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公司,在全球一天內的交易筆數的總和。「所有這些都需要依靠阿里的技術支撐,就是雲計算和大數據。」石東偉說。
經過16年的運營,阿里巴巴平台沉澱了大量的商業數據資源,如何利用好這些數據,未來將對我國製造業、分銷業、外貿、物流、金融、服務業等等產業,帶來深刻的影響。「通過大數據與這些行業的結合,可以實現從以生產為中心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轉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互聯網生態化企業產生的大數據,不僅是企業的核心資源,更是國家的戰略資源和競爭力。未來大數據將事關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產業安全與信息安全的各個方面。所以才講,數據就像生命線一樣。」石東偉表示。
作為互聯網最重大的技術革命——雲計算、大數據將是未來20年乃至更長時間段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關鍵和核心,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信息基礎設施。「當前正處於如此重要的發展機遇期,需要發展自主的雲計算核心技術,擁有自己的信息基礎設施。」
製造業物聯網大數據的價值
三一重工高級副總裁賀東東在座談會上介紹,三一從2008年開始做物聯網的實踐,有20萬台設備是聯網的,並產生了大量數據。「這個數據在研發指導、客戶信用管理、提升服務、故障診斷等領域起了很大作用,這是我們在國內能替代進口並在全球市場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賀東東認為,基於物聯網及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形勢,有幾個方面的問題變得非常迫切。
首先,建立統一的物資間通信標准非常必要。「物聯網有一個特點,所有這些機器、設備、機床的通信標准不一致,導致聯網很困難。不同於消費電子品,比如所有PC機可以統一聯網,所有手機終端可以有一個通信標准。車間的數控設備,德國的、日本的、中國的通信標准都是不一致的,不同廠家生產的通信標准也是不同的。如果要真正做到物聯網,在車間層面把所有數據採集起來去自動化管理,就需要一個國家的強制標准,所有的製造企業的成本可以大幅度下降。」
其次,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需要加快。
「比如,三一大概有20萬台設備,平均在線70%左右,剩下的30%都要到農村去施工了,連不上網或通信不了,或連上了數據傳不上來。」賀東東認為,基礎設施實現全覆蓋是非常必要的,網路覆蓋確實要進一步加強,而在資費方面,物聯網需要隨時聯網、隨時通訊,這個費用對企業來講負擔非常大。
金融體制還需要改善,企業在新形勢下的發展需要解決融資難題。
賀東東認為,未來的中國需要從數字化方面爭奪四維空間,國家需要在配套方面全面投入支持。
企業數據既要開發也要保護
用友高級副總裁鄭雨林建議,從企業信息化和互聯網化創新的角度,盡快制定企業數據的安全保護、開發利用方面的法規政策,來促進企業數據的開發利用。
比如,用友服務於企業,在互聯網化的階段,更多的是通過雲來服務企業,積累了大量的企業數據,而且都是企業很敏感的經營數據,如財務、庫存、銷售等。現在就有近200萬企業的數據在用友的雲上,未來還有更多。「這些數據怎麼利用開發,遇到了很多障礙,比如法律障礙。這些數據所有權是企業的,即使脫敏以後,如何加以開發利用。比如我們現在做徵信,做一些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仍存在潛在的法律風險。」
其次,基於企業互聯網化的發展,應加快推進電子發票。電子發票的影響,不僅僅在於征稅的角度,它的影響、覆蓋面遠遠大於電子商務。「所積累的電子發票流轉的數據價值極高,包括企業徵信、統計管理,還有基於數據可以開發大量的數據增值服務,所以,我們特別希望,國家大力推行營改增後,就有可能實現全國發票統一,在這個基礎上去推廣電子發票。」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加強大數據開發與保護 網路強國戰略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④ 大學生如何學習網路強國思想
大學生如何學習網路強國思想?我覺得應該多去看一下這個網路視頻是非常不錯的
⑤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助力網路強國戰略
您好,一定要有好的思想教育,讓人的道德素質有所提升,才能夠在網路監管的環境中能夠更好。
⑥ 如何在「十三五規劃」中構建網路強國基礎設施
中大咨詢的學者認為要深入推進「寬頻中國」戰略,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想知道相關訊息,可以在中大咨詢官網查看,可以自由選擇。
⑦ 如何把我國從網路大國轉化為網路強國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我國正處在這個大潮之中,受到的影響越來越深。我國互聯網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發展成就,網路走入千家萬戶,網民數量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網路大國。同時也要看到,我們在自主創新方面還相對落後,區域和城鄉差異比較明顯,特別是人均帶寬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國內互聯網發展瓶頸仍然較為突出。
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對一個國家很多領域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要認清我們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充分認識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做好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做到協調一致、齊頭並進,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
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路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路空間清朗起來。
網路信息是跨國界流動的,信息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程度決定著信息化發展水平,要加強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信息採集、處理、傳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
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建設網路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要有豐富全面的信息服務,繁榮發展的網路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形成實力雄厚的信息經濟;要有高素質的網路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隊伍;要積極開展雙邊、多邊的互聯網國際交流合作。建設網路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步推進,向著網路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網路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標不斷前進。
要制定全面的信息技術、網路技術研究發展戰略,下大氣力解決科研成果轉化問題。要出台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讓他們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成為信息產業發展主體。要抓緊制定立法規劃,完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依法治理網路空間,維護公民合法權益。
建設網路強國,要把人才資源匯聚起來,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強大隊伍。「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培養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網路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水平創新團隊。
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要發揮集中統一領導作用,統籌協調各個領域的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重大問題,制定實施國家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戰略、宏觀規劃和重大政策,不斷增強安全保障能力。
⑧ 各級領導幹部要不斷提高 什麼 把網路強國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各級領導幹部要不斷提高對互聯網規律的把握能力、對網路輿論的引導能力、對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對網路安全的保障能力,把網路強國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⑨ 如何看待建設網路強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800字
2015年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系統闡述了「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各國應該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推動網路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為開創人類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助力,提出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
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網路強國建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網信制度初步完備,網路空間日漸清朗,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網安產業快速發展,積極參與並推動全球網路空間治理發展。
通過五年來這些重大外交活動和重要國際交往,習近平主席倡導的構建命運共同體,促進網路空間治理體系變革已見成效,我國在構建全球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國際合作中作出了突出貢獻,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已有很大提高。
美國單極主導網路空間治理格局的時代已經結束,以美國、中國、俄羅斯及歐盟等為主的網路空間多極治理體系正在逐步形成,中國倡議逐步變成全球共識,有效推動了全球網路空間的繁榮與安全。
10月20日-22日,以「智能互聯 開放合作——攜手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召開。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是網路空間治理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國際平台,通過這個平台,各國可以在爭議中求共識、在共識中謀合作、在合作中創共贏。
回望世界互聯網大會走過的6個春秋,始終聚焦「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主題。我國提出「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不僅要造福13億中國人民,更是與世界各國攜手,共同構築和維護全球75億人的網路空間家園。
2018年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主題為「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大會發布了《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從信息基礎設施、網路信息技術、數字經濟、政府數據開放、互聯網媒體、網路安全、互聯網法治建設、網路空間國際治理等方面,全面展現2018年國內外互聯網領域的最新進展、突出成果和發展趨勢。
事實上,中國經過這幾年的跨越式發展,「數字經濟」已經不僅是一個經濟概念,而是滲透在社會生活與發展的每一個環節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的信息通信技術使現代經濟活動更加靈活、敏捷、智慧。
⑩ 網路強國大學生應該怎麼做
論大學生在網路強國的建設中如何獨當一面 還記得 2015 年 11 月 9 日,教育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共 同舉辦的「網路文明進校園」暨高校網路文化建設推進會在中國人民 大學舉行。 「沒有網路,恐怕我就是漂流在海面的魯濱遜!」這是一位高校大 學生對於網路的感慨之言。網路為這個時代帶來革命性的推動力,這 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願失去的「黃金年代」。同時,它特有的多維空 間,也的確存有諸多環節的不可控因素。而對於中國而言,網路絕非 是大數據、雲計算以及 IP 協議所構成的虛擬概念,而是能夠進入到 各層次、各領域的關鍵要素,更是須臾都不能馬虎的安全抓手。在不 久前勝利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公報中,明確提出「網路強國」的 國家戰略。 網路強國戰略的提出,正是基於我國要提升自主創新的權重、突破 網路發展的瓶頸以及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的諸多願景。 它吹響了時不我 待的集結號,它需要放大「人」這個最大因素,它更需要風清氣正的 外部環境。就此而言,高校作為科技生產力的橋頭堡,作為年輕科技 人才的入海口,作為引領社會風氣之先者,它對於網路的擁抱是可謂 是高效切入和無縫連接的。 試想, 如果忽略了這塊領域的建設和加強, 中國的網路真的很難有未來。 開展 「網路文明進校園」 主題教育活動, 推進高校網路文化建設, 是加強高校網路工作的重要內容。這種語境之下,一場以「傳遞網路 正能量、爭做校園好網民」為主題的活動在大學校園內如火如荼地開 展。對於正在校園的大學生群體而言,網路應該是這個時代最讓他們 欣喜的「禮物」。從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傳奇故事,到喬布斯的「蘋 果人生」,再到國內馬雲、馬化騰們的光環鼎盛,這些網路舞台上的 精彩演繹,讓大學生群體津津樂道,也引發了高校學子們對理想的最 初印象。而用辯證的角度來看,凡事都有它的兩面性。網路給予大學 生群體揮灑青春,卻不意味著「象牙塔」里的自我陶醉,而是該意識 到自己肩上也有一份不輕的擔子。言簡意賅地地說,就是「正能量」 的永不缺席,「好網民」的自我修行。 如何傳遞正能量, 怎樣成為好網民?在 9 日的 「網路文明進校園」 暨高校網路文化建設推進會上, 就給出了管斑窺豹、 言傳身教的案例。 在這天的活動中, 《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在校園網路文明建設 中的地位與作用》 作為網路文明校園巡禮的第一講, 讓聽眾耳濡目染, 受益匪淺。中國傳統文化的修身養德接力到網路文明的時代擔當,這 種傳遞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這樣的正能量也應當多多益善。而 一場《打擊網路謠言更應從造謠者還是傳謠者入手》的高校辯論賽也 讓大家大呼過癮。在正反雙方的機智辯答中,眾人辨明是非的雙眼和 保持清醒的頭腦得以 「功力大增」 。 而這, 正是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識、 有文明的網路素養、 有守法的行為習慣、 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的 「四有」 好網民的基本功。 大學生們憧憬著網路世界的五光十色,但也應清楚地看到,浩瀚 無邊的網路世界作為世界多維空間的一角, 確實存有少量的蠅營狗苟。 安全漏洞、謠言風傳、欺騙誤導……現實生活中的負能量,網路世界 也照樣復制粘貼。大學生們作為未來世界的建設者,作為網路科技的 擁躉者,就當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擔當。樹立網路誠信 理念,養成文明上網好習慣,堅持不懈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這些都是時代青年的應有之義,也不負你「一網情深」的守土之責。 除此之外,「互聯網+」的風口足以吹起大學生活的五彩斑斕。通過 「網上網下齊動手,統籌線上線下校園媒體建設,統籌線上線下文化 活動開展,統籌線上線下學生社群社團建設。」再結合高校網路建設 的循序漸進,這些前沿性的新興模式,將根本性地帶動著千千萬萬大 學生的校園生活。 任何一種革命性突破,都離不開時代土壤。任何一種新興事物的 發展,都離不開年輕人的繼承。網路強國戰略實現的時間表,取決於 後備力量的質量和決心。而這種實現,不能脫離高校網路文化的建設 以及網路工作的加強。否則,就很可能成為無水之源、無土之木。高 校和大學生們當應主動響應時代的呼喚,不缺席網路建設的主戰場, 提供網路強國戰略人才生根發芽的厚實土壤。高校網路建設,也因此 有了時代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