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爾網路化戰略開始時間是哪年
2012年。
2012年12月26日,在每年都要舉行的創業紀念慶典上,走過28周年創業歷程的海爾,用一種互聯網時代的企業語言,描繪了自己未來的戰略圖景。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用「網路化」描述的這一戰略,也由此成為海爾跨入其第五個發展階段的標志。人們普遍認為:這一戰略,將大大提升海爾網路時代的資源整合能力,並加速海爾向互聯網時代服務型企業的轉型。
簡介
海爾集團創立於1984年,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美好生活解決方案服務商。在持續創業創新過程中,海爾集團始終堅持「人的價值第一」的發展主線。海爾集團創始人 、名譽主席張瑞敏提出「人單合一」模式 。
海爾集團 始終以用戶體驗為中心,踏准時代節拍,從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發展成引領物聯網時代的生態型企業,連續3年作為全球唯一物聯網生態品牌蟬聯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 。海爾擁有上市公司3家,在全球設立10+N開發式創新體系。
② 海爾現在執行的什麼戰略
從2012年開始執行網路化戰略
③ 海爾35周年以來的發展理念和歷程
從1984年創業至今,海爾1984年創業到現在,經歷了五個發展戰略階段,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全球化品牌戰略、2012年進入網路化戰略階段。創業30多年來,海爾致力於成為「時代的企業」,每個階段的戰略主題都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變化的,但貫穿海爾發展歷程的,都離不開管理創新,重點關注的就是「人」的價值實現,使員工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價值。海爾從2005年提出「人單合一」已經十多年,現在人單合一雙贏模式因破解了互聯網時代的管理難題而吸引了世界著名商學院、管理專家爭相跟蹤研究。
④ 海爾的發展歷程
回顧海爾集團成長的歷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84—1991年期間的名牌發展戰略,只做冰箱一種產品,通過7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品牌的聲譽與信用。
第二階段是1991—1998年期間的多元化戰略,按照「東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則,從冰箱到空調,冷櫃,洗衣機,彩電,每1—2年做好一種產品,7年來重要家電生產線已接近完整。
第三階段是從1998年迄今為止的國際化戰略發展階段,即海爾到海外去發展。其中,多元化是重要的成長方式。海爾多元化戰略經營堪稱中國企業的成功典範。
(4)海爾網路戰略始於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張瑞敏 - 人物簡介
1949年 出生於山東萊州;
高級經濟師,1995年獲中國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95年獲中國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現任海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
現任海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是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2001年,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為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⑤ 海爾的發展歷史
海爾集團是在1984年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成立的青島電冰箱總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國家特大型企業。海爾集團在總裁張瑞敏提出的「名牌戰略」思想指導下,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兼並控股及國際化,使一個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迅速成長為中國家電第一名牌。創業初期,只有一個產品,全廠職工不到800人,現在海爾擁有42大門類8600餘規格品種的名牌產品群,職工2萬多人。海爾從引進冰箱技術起步,現在依靠成熟的技術和雄厚的實力在東南亞、歐洲等地設廠,並實現成套家電技術向歐洲發達國家出口的歷史性突破。
海爾集團的發展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
名牌戰略階段(1984--1991年),用七年的時間,通過專心致志乾冰箱的過程實施了名牌戰略,建立了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多元化戰略發展階段(1992--1998年),用七年的時間,通過企業文化的延伸及「東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的實施了多元化的擴張。
國際化戰略階段(1998--),以創國際名牌為導向的國際化戰略,通過以國際市場作為發展空間的三個三分之一的策略正在加快實施與進展。
目前,海爾已在海外發展了62個經銷商,30000多個營銷點,海爾發展的目標是本世紀初進入世界500強,創出中國的世界名牌。
1997年,美國《家電》雜志公布全世界范圍內增長速度最快的家電企業,海爾超過GE、西門子等世界名牌,名列榜首。
1998年3月25日,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應邀登上哈佛大學講壇,「海爾文化激活休克魚」的案例正式寫進哈佛大學教材,標志著海爾真正走向了世界。
1998年11月30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亞太地區聲譽最佳的公司評比中,海爾位居第七,是唯一進入前十名的中國企業。
1999年,美國《財富》雜志以《中國海爾的威力》為題對海爾集團所取得的業績進行大篇幅報道。
在
'99《財富》論壇上海年會上海爾集團張瑞敏總裁將作為唯一一名中國家電企業家與會並發表演講。
1999年12月7日,英國《金融時報》公布「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業家」排名,海爾總裁張瑞敏榮居第26位,這是中國企業家在世界范圍內獲得的最高聲譽。
為加快企業進入世界500強的步伐,海爾「三園一校」落成,三園是海爾開發區工業園、海爾信息園、美國海爾園,一校是海爾大學校部。
1999年6月25日,江
澤民總書記視察海爾,當聽了張瑞敏總裁匯報的海爾的目標是進入世界500強時,高興地說:「我看完全行!」
⑥ 海爾網路化戰略開始於哪一年
海爾網路戰略化開始於2012年。
2012年12月26日,在每年都要舉行的創業紀念慶典上,走過28周年創業歷程的海爾,用一種互聯網時代的企業語言,描繪了自己未來的戰略圖景。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用「網路化」描述的這一戰略,也由此成為海爾跨入其第五個發展階段的標志。
實施路徑
在海爾看來,網路化企業發展戰略的實施路徑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企業無邊界、管理無領導、供應鏈無尺度。
企業需要打破原有的邊界,成為一個開放的平台,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按單聚散;同時為了跟上用戶點擊滑鼠的速度,企業需要顛覆傳統的層級關系,組建一個個直接對接用戶的自主經營體;在此基礎上,海爾探索按需設計、按需製造、按需配送的供需鏈體系。
⑦ 海爾集團的發展歷史
海爾集團是在1984年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成立的青島電冰箱總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國家特大型企業。海爾集團在總裁張瑞敏提出的「名牌戰略」思想指導下,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使一個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迅速成長為中國家電第一名牌。
創業初期,只有一個產品,全廠職工不到800人,現在海爾擁有42大門類8600餘規格品種的名牌產品群,職工2萬多人。海爾從引進冰箱技術起步,現在依靠成熟的技術和雄厚的實力在東南亞、歐洲等地設廠,並實現成套家電技術向歐洲發達國家出口的歷史性突破。
海爾集團公司(簡稱:海爾),於1984年在青島創立,是一家生活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從開始單一生產冰箱起步,拓展到家電、通訊、IT數碼產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產、生物制葯等領域,從製造產品逐漸轉型為製造創客的平台。
公司旗下青島海爾(股票代碼:600690)和海爾電器(股票代碼:01169)兩大平台上聚合了海量創客及創業小微。
⑧ 海爾的五次重大戰略決策的時間,名字
唐東方著《戰略規劃三部曲》書中有對海爾發展階段的介紹、分析、評論,可以具體看。
海爾發展階段的介紹如下:
從海爾發展歷史看,共經歷了四個戰略發展階段:
1.名牌戰略階段(1984—1991年)
只做冰箱一種產品,探索並積累了企業管理的經驗,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結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2.多元化戰略階段(1992—1998年)
從一個產品向多個產品發展(1984年只有冰箱,1998年時已有幾十種產品),從白色家電進入黑色家電領域,以「吃休克魚」的方式進行資本運營,以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在最短的時間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規模做大,把企業做強。
3.國際化戰略階段(1998年—2005年)
產品批量銷往全球主要經濟區域市場,有自己的海外經銷商網路與售後服務網路,Haier品牌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譽度與美譽度。
4.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2005年至今)
為了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運作全球范圍的品牌,從2006年開始,海爾集團繼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階段之後,進入第四個發展戰略創新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國際化戰略和全球化品牌戰略的區別是:國際化戰略階段是以中國為基地,向全世界輻射;全球化品牌戰略則是在每一個國家的市場創造本土化的海爾品牌。海爾實施全球化品牌戰略要解決的問題是: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企業運營的競爭力;與分供方、客戶、用戶都實現雙贏利潤;從單一文化轉變到多元文化,實現持續發展。
從海爾的戰略發展階段看,海爾速度放緩主要是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單純從業績看,海爾這個階段戰略效果一般,全球化品牌戰略受阻。
⑨ 海爾品牌的發展歷程
海爾集團創立於1984年,創業以來,堅持創業和創新精神創世界名牌,根據公司的發展制定相應的戰略計劃,當前已經從一家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了全球擁有7萬多名員工、2014年營業額2007億元的全球化集團公司。海爾已躍升為全球白色家電第一品牌,並被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網站評為全球十大創新公司。海爾的成就成為中國公司成功的一個典範。
海爾從產生到發展一共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為名牌戰略發展階段(1984—1991)。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很多企業引進國外先進的電冰箱技術和設備,包括海爾。那時,家電供不應求,很多企業努力上規模,只注重產量而不注重質量。海爾沒有盲目上產量,而是嚴抓質量,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提出了「要麼不幹,要干就干第一」。專心從事自己的擅長領域,專攻取得了最後的優勢。第二個發展階段是多元化的發展階段(1991—1998)。別的企業搞「獨生子」,而海爾走低成本擴張之路,吃「休克魚」,建海爾園,「東方亮了再亮了西方」,以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成功地實現了規模的擴張,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三階段是國際化的戰略發展階段(1998—2005)。海爾認為走出去不只為創匯,更重要的是開創中國自己的品牌。因此海爾提出「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戰略,以「先難後易」的思路,首先進入發達國家創名牌,再以其優勢進入發展中國家,逐漸在海外建立起設計、製造、營銷的「三位一體」本土化模式。使得海爾快速的適應了全球化的發展進程。第四階段是全球化品牌戰略發展階段(2005—2012)。海爾整合全球的研發、製造、營銷資源,將全球的資源為我所用,創造本土化主流品牌。這一階段,海爾探索出"人單合一雙贏"模式,通過創建全球性的品牌贏得自身的名氣,擴大自己在世界市場的佔有額,逐步實現海爾的目標。最後一個階段是網路化戰略階段(2012年至今)。海爾創客平台以投資驅動平台和用戶付薪平台作為驅動機制,通過人單合一雙贏模式創新讓員工成為開放創新平台上的創業者,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價值